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4.1.1 实施日期:2014.1.1目录1. 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32. 使用材料----------------------------------------33. 设备和工具--------------------------------------34. 通用工艺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6. 电器安装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7. 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8. 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1.1 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 B 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 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标示、内外标签等等。
3.设备和工具:3.1 设备: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 工具: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4.通用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
5.10一排按钮、信号灯接线:
5.11转换开关接线:
6.电器安装原则;
6.1验收检查:
6.1.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6.1.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6.1.3按装箱清单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6.1.4按要求做外观检查;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内部仪表、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螺丝应拧紧。
表1
管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
7.5~15W
25~200W
≤30%
≤50%
≤30%
≤50%
选用BV、BVR导线剥去的绝缘长度(mm)
10
20
20
40
4.26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应不小于20mm。
4.27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2
4.3导线线束转弯处应有圆弧过度,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束外径的
两倍,以免应力集中。线束应有线夹或固定夹固定,以免受振动和冲击造成破坏.硬导线接线端应弯成U形缓冲环。
4.4所选导线截面必须满足长期允许负荷的额定电流值。
4.5导线在通过柜体板件的孔、边等断面处,需用护线套保护,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4.6每批工程二次走线的接线形式必须一致;同批量产品材料色泽应力求相同。
4.12柜内电流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标称电压不低于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接地回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
4.13导线用于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时,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缠绕管保护;在可动部分两端应固定牢固。
电缆二次配线施工工艺
电缆二次配线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劳动组织电缆二次配线工作每个变电所设一名施工技术负责人,配电装置和配电盘、柜按每处或每面设一名技术工人考虑,校线工作由配线人员互相配合完成。
2、工机具3、材料二、操作程序1、工序流程图图1电缆二次配线工序流程图2、操作要领(1)施工准备:①以端子排接线图为标准,检查核对配电装置或盘、柜的端子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与设计要求不符的部分进行更换。
②以原理接线图和端子排接线图为依据,以制造厂提供的背面接线图或原理图作参照,分回路对配电装置或盘、柜的内部配线进行一次全面校对,并对校线中发现的问题按设计要求改正过来,同时在背面接线图中把改正的部分标注清楚。
③检查配线对象引入的电缆规格、型号、走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各电缆开剥的长度能否满足接线要求。
④在采用线槽布线的配电装置或盘、柜内按技术要求安装塑料线槽。
(2)电缆校线套标号牌:①确定校对电缆的操作顺序,准备好相应的芯线标号牌。
②用剥线钳剥除待校电缆两端电缆芯线端头的绝缘层,设定校线电话或电子校线器的通话回路。
③用查号线或校对端子在电缆两端查找出同一根芯线,确定该芯线的编号,并套上标号牌。
④每根电缆所用芯线都确定之后,再将所有芯线重新校对一遍,防止发生混淆。
(3)固定电缆头:①按配线顺序把所有电缆头排列整齐,在电缆头以下100mm处用细绑线把所有电缆绑扎成一束。
②测出电缆束的尺寸,制作电缆固定卡子。
③用电缆固定卡子把电缆束固定在盘、柜的支架上。
④对于铠装或芯线有接地要求的电缆,把所有接地线编成一束,按技术要求焊接或压接接线端子,连接在设定的接地点上。
(4)芯线排把:①为便于排把,先用一根硬芯塑料线把同一束电缆的电缆头绑扎在一起,如图2所示,使其相互密贴。
图2电缆头临时绑扎示意图1-电缆头套;2-电缆固定卡子;3-硬芯塑料线②计算电缆束芯线的总数,确定线把排列的形式。
如:总数为72根,可按9(根)×8(层)或12(根)×6(层)排列。
成套电气设备二次线制作工艺规范_何明芬
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正确,牢固美观,与图 样一致。二次配线的线束不应直接在铁板或导电部件上 敷设,必须腾空 3~5 mm 可装入行线槽内。对电子元 件回路或其他弱电装置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 流量和电压降及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使用较小截 面的绝缘导线一般为 0.5 mm2 导线。
3 所示并在一起用扁嘴钳夹紧敲平。④线束固定:用线
夹将圆束线或扁束子线固定悬
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
3~5 mm 距离。在屏体骨架或
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
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 超过 300 mm,纵向距离不超
图 2
过 400 mm,线夹与线束之间,必须包缠 3~4层宽20 mm
的聚乙烯绝缘塑料带,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
10
20 20 40
19)所有元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 垫圈并拧紧。
3 质量检查
1)按图样用对线灯检查二次回路线是否正确,标 号套是否清晰,有无反套。
2)行线是否横平竖直,正确牢固,整齐美观。 3)接线头螺钉是否有松动现象。 4)二次线对地绝缘电阻在相对湿度为 85%,环境温 度为 20 ± 5°时,用 500V 兆欧表测量,应大于 2 MΩ。
5)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应加装橡胶垫圈 或其他绝缘套管。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 品,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6)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 2~8 牙,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装有电器可开启的门应以软 铜线与接地金属架可靠接地为前提,二次回路接地应设 专用螺栓。
7)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可采用 木模板配线,同批量产品的材料色泽力求相同。
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缠
二次配线工艺
二次配线工艺规程适用范围: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动力箱和三箱(配电箱、计量箱、端子箱)的二次配线。
2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电缆的一般要求:2.1二次回路绝缘导线和控制电缆的工作电压不应低于500V。
2.2测量、控制、保护回路除断路器电磁合闸线圈外,应采用铜芯控制电缆和绝缘导线,在其它情况下,当所有室内设备、仪表和端子上装有专用于连接铝芯的电缆和绝缘导线。
2.3按机械强度要求,采用的电缆芯或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为:连接强电端子的铜线不小于1.5mm2;铝线不应小于2.5mm2;连接于弱电端子的、运动装置使用的铜芯电缆直径不应小于0.5 mm2。
2.4绝缘导线和电缆芯截面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流回路:电流测量回路应保证表计工作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保护回路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工作在10%误差范围内。
b) 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到计费用电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0.5%额定电压,在正常负荷下,电压互感器到测量仪表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3%,当全部保护装置和仪表工作(即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电压互感器到保护和自动屏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
c) 控制回路:在正常最大负荷时,控制母线至各设备的电压损失,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
d) 绝缘导线和电缆可能受到油浸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绝缘导线和电缆。
3屏内的接线要求:3.1屏的内部连接导线,一般采用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3.2安装在干燥房间里的屏,其内部接线可采用无防护层的绝缘导线,该导线能在表面经防腐处理的金属屏上直接敷设。
3.3屏内同一安装单位各设备之间的连线,一般不经过端子排。
3.4接到端子和设备上的绝缘导线和电缆应有标记。
4工艺准备4.1看懂图纸、标准、仔细考虑布线方案。
4.2根据任务性质和产品技术要求,领用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品种。
4.3领取按需要数量的安装零件,如接线板夹、压板、紧固件等。
4.4核对二次回路的电器元件是否备齐,型号规格是否相符。
真空断路器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页次:1/8 1 适用范围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各种0.4kV~35kV开关电器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
2 使用材料2.1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简称导线)2.2 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2.3 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2.4 冷压端头2.5 线卡、尼龙扎带2.6 标签纸(元件标签、地线标签)2.7 瓷质套管2.8 标准紧固件2.9 塑料蛇皮管、金属蛇皮管、尼龙螺旋管、PVC波纹管φ12、φ18、φ25、φ35 2.10 塑料行线槽2.11 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2.12 线夹2.13 绝缘纸(δ=0.5)、黄腊管2.14 松香2.15 焊锡2.16 酒精3 设备及工具3.1 号码打印机3.2 活动扳手6寸、8寸3.3 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以及电讯螺丝刀3.4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嘴钳3.5 电烙铁25W、100W3.6 冷压线钳0.5~2.5(mm);1,4,6(mm)3.7 电池试灯3.8 丝锥M4、M5、M6、M83.9 卷尺(2m)页次:2/83.10 自制套管M3~M64 二次回路配线的一般要求4.1 按二次接线图进行施工,接线正确。
4.2 配线整齐、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4.3 导线选用黑色,二次保护接地线为黄绿双色线,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则按工程要求选线。
4.4 电流回路采用4mm2导线,电压回路采用2.5mm2导线,其他回路为1mm2,对于电子元件回路采用焊锡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导线。
4.5 导线与电器元件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导线的芯线应无损伤。
4.6 每个接线端子应只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只有当该端子或接线柱是为接两根导线而专门设计的才允许接两根导线)。
4.7 用于连接可动部分如门上的电器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并留有适量的裕度。
导线根数超过35根时分两股捆扎,超过70根时分三股捆扎 (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电气公司标准之二次配线工艺
洛阳***电气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 J3.1.2--2003二次配线工艺2003-03-30发布2003-04-01实施洛阳***电气有限公司发布Q/*** J3.1.2-20031范围本规程使用于低压开关柜、控制箱、仪表盘等产品的二次配线。
2准备2. 1工具a:剥线钳b:尖嘴钳 c:斜口钳 d:剪刀 e:各种螺丝刀 f:电烙铁 g:冷压钳2.2材料a:BV、BVR各类规格导线 b:中性焊液 c:55#松香焊锡丝 d:常用线号和各种规格内齿套管(线号机)e:铜制冷压线鼻 f:塑料线夹、塑料行线槽 g:吸盘、扎带和标签2.3施工前必须看清图纸要求和图纸上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
2.4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安装位置确定导线的总方向。
2.5元件标签一般贴在元件接线面的左上角,由于地方所限也可贴在其它地方,但应照顾到整齐美观和不致引起混淆。
2.6标准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5mm2,非标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0mm2;电流回路选用Q/*** J3.1.2-20032.5mm2。
特殊情况按图纸要求选用。
3 二次配线的要求3.1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下线,一般应留有100—150mm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
3.2 二次导线采用行线槽布线时,内部走线应梳理整顺,不能扭绞,不允许中间有接头。
3.3 安全接地线应在全长范围内使用带有黄、绿相间的双色导线。
3.4 绝缘导线及其线束禁止敷设在电阻器等发热元件上,两者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
3.5 绝缘导线在穿过钢板或其它金属件时,应在穿过部位套上橡胶圈或塑料保护带。
3.6 导线束在过门时用扎带绕扎,扎带间距为100—250mm,间距应均匀,带结方向一致,线束应整齐、美观。
3.7 二次线束水平固定时,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垂直固定时不应大于400mm。
3.8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与交叉。
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3倍的导线束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应遵循少数导线跨越多数导线、细线跨越粗线的原则。
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
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我厂生产的各种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动力配电箱、起动箱及控制保护屏的二次配线。
2.材料:2.1导线:一般采用单股或多股绝缘塑料铜芯线。
其截面和颜色要符JB/DQ6141/2/3-86和GB2681-81的要求。
辅助回路采用最小截面积BV导线不小于1.5mm2的铜芯黑色绝缘导线;连接低电压小电流(交流或直流电流小于1A,电压小于50V)的电子电路,允许选用更小截面的绝缘导线。
专用计量柜应分色,电流回路4mm2、电压回路2.5mm2,其他回路1.5mm22.2BVR导线,适用于柜体、箱架至门及其活动部位。
2.3辅助材料为:白色塑料3.5mm E型套管、各种规格橡皮圈、夹线板、行线夹、塑料捆扎带、塑料螺旋管、胶带纸、铜制裸压接头、紧固件等。
3.工具:尖嘴钳、斜嘴钳、剥皮钳、扁嘴钳、剪刀、电烙铁、螺丝刀、冷压接钳、套筒扳手、活扳手、电工刀及万用表等。
4.配线的原则:装臵、单元配线基本上有方线束、矩形线束、圆线束,横平竖直走线,另一种走线槽行线。
装臵配线所用的交流电源线,直流主回路及高电平(110V及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同一工程中各台装臵内所选用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易受干扰的导线(如:检测元件的信号回路线,放大器的输入导线,可控硅控制极引线等),应采取有效的防干扰措施(如采用绝缘的屏蔽电缆、屏蔽线、双绞线),这些要求在接线图上予以具体说明。
5.配线工艺过程与要求:工艺过程:备图→备料→按图样要求核对电器元件位臵和型号规格→填写粘贴不干胶元件位臵符号牌→白色塑料3.5mm E型套管标号(线号)→下线→接线→捆轧整理→自检→交检。
5.1准备工作5.1.1看清图样及材料明细表和技术要求。
5.1.2按图样要求,领取各种规格导线及辅助材料。
5.1.3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异形套管,并按图样要求及配线先后次序套标号。
5.1.4按图样要求,对元件安装位臵和型号规格。
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和工艺要求
引言概述:在电气工程中,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和工艺要求对于有效保护和稳定的电流传输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五种常见的二次回路配线方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工艺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二次回路的配线方式。
正文内容:一、串联式配线方式1.串联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串联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串联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串联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串联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二、并联式配线方式1.并联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并联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并联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并联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并联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三、星形接线方式1.星形接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星形接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星形接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星形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星形接线方式的工艺要求四、三角形接线方式1.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三角形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工艺要求五、混合配线方式1.混合配线方式的原理及特点2.混合配线方式的应用场景3.混合配线方式的具体步骤4.混合配线方式的优缺点分析5.混合配线方式的工艺要求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五种常见的二次回路配线方式,包括串联式配线方式、并联式配线方式、星形接线方式、三角形接线方式和混合配线方式。
每种方式都阐述了其原理、特点、应用场景、具体步骤、优缺点分析以及工艺要求。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配线方式,并严格遵守相应的工艺要求,能够确保二次回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图)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一.二次配线原则1.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接线弯曲弧度一致5.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接线点紧固、可靠。
二.二次配线加工操作1.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确定二次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截面选用,屏蔽线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
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
2.审图: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审图,将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纸和板面布置图结合相互对照理解,看图纸有无问题,比如指示灯颜色和安装位置是否一致,线号有无重复;控制回路电源取样同一次图是否一致等等。
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尽量避免按图施工后出现更改。
另外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
3.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
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灯钮标牌,线号打印,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
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
4.下线: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
方法:尽量采用“点对点”进行剪切过门线(屏蔽线、电源相线、零线),为方便技术更改的需要,每10根线可留1根富余线。
下线方式为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长度为实际下线长度,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内预留150mm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米以上时预留200mm的富余量。
5.配线原则:箱门;箱柜内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为参考,竖线束以垂直竖梁或箱体折弯角的边为参考确定线束敷设位置,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线束从横线束向竖线束弯曲直角弯敷设时,采用先里向外的方式单根依次握线弯曲,弯曲弧度到位象,并整体绑扎缠绕螺旋管。
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
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二次线配制通用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各种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2.1 一律采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稀BV、BVR软线,颜色为黑色,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线。
2.2 二次回路中,电流回路要求采用2.5mm2的软线,电压回路采用1.5mm2的软线。
2.3辅助材料:塑料线夹、塑料缠绕管、定位片、号码管(规格与导线相结合)塑料捆线带、走线槽、冷轧端头OT、UT、锡、松香等。
3.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活动板手、冷压钳、电烙铁(500W)、小件存放盒、对线灯。
4.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要求4.1 配线要求排列整齐地放在走线槽中,要求接线正确,两个接点连线之间不得有接点。
4.2 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铜线,线长以门开启、关闭时,导线不应受其拉力影响而损伤。
(注:门开启要大于90°)4.3 同一接点和端子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接头。
4.4 导线穿过金属板时,金属板上装橡胶垫圈。
4.5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要拧紧,螺纹露出3 ̄5牙,不得有滑牙现象。
4.6 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
4.7 采用塑料缠绕导线,不得扭曲,缠绕管节距均匀,不小于6mm。
4.8设备中指示灯和按追赶的颜色应根据用途按GB/T2682的规定选用,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要求,按下表安装。
4.9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功率因素表等仪表,及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端头采用OT,具体规格要与固定螺钉和导线相符。
4.10 接线端子及其它一些电器元件上的接线端头采用UT、具体规格要与固定螺钉和导线相符。
4.11 冷轧端头UT、OT压接要牢固,不得松动。
4.12 锡焊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焊剂,不得有虚焊或烧坏绝缘层。
4.13 连接到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要求弯曲弧一致,导线端头要可靠连接在端子。
5.高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要求:5.1 应符合4.1 ̄4.13的工艺要求。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那么本工艺守那么适用于上下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 0.5~厚铝质名牌、符号牌,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歪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预备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外表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咨询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
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那么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重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预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楚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截了当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四面其它较明显的地点,标签粘贴应整洁一致。
4.8.必须瞧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依据图样要求,识不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关于单股铜线不小于2,关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准许采纳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
出国产品应采纳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成套开关柜二次布线工艺示范讲解
目录
CONTENTS
使组 用装 范流 围程
选压 线接 要端 求头 简 洁
行 线 槽
号 码 管
二 次 布 线 与
照 片 欣 赏
配
线
使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成套开 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控制箱 、配电箱、动力箱)类配电设备的辅 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 配线和检验。
端头的适应选择
(a) 预绝缘端头的使用,除裸端头、管形预绝缘端头和特殊端头以外的接线,均应 采用预绝缘端头。 (b) 裸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接线端子排稳定之处。端子排之间的电气间隙隔离不 会因为设备运输、操作等而改变其状态。 (c) 管形预绝缘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端子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
视读方向
号码管的位置与排列
导线在电器端子单个独立接线时, 号码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一侧;导线 在端子排或电器元件上成排列接线 时: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一致, 号码管应紧靠接线端子侧;
—端子排或电器元件大小不一致 ,排列参差不齐时,号码管应相 互对齐成行排列。。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第2角
第1角
接线端子
第3角
第4角
视读方向
号码管文字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视读方向
号码管水平方向或置于接线端子的左右两 侧时,文字方向即从左至右读字
号码管文字 视读方向
号码管不同角度方向时,文字方向视所在 相位角而定:当套管方向在第1、3角时, 文字方向即从下至上读字;当套管方向在 第2、4角时,文字方向即从上至下读字。
平板压接式连接 宜采用片形端头; 弧形板压接式连 接宜采用针形和 管形端头。但线 径或端头大小应 相同
二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
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一.二次配线原则1.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接线弯曲弧度一致5.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接线点紧固、可靠。
二.二次配线加工操作1.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确定二次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截面选用,屏蔽线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
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
2.审图: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审图,将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纸和板面布置图结合相互对照理解,看图纸有无问题,比如指示灯颜色和安装位置是否一致,线号有无重复;控制回路电源取样同一次图是否一致等等。
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尽量避免按图施工后出现更改。
另外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
3.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
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灯钮标牌,线号打印,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
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
4.下线: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
方法:尽量采用“点对点”进行剪切过门线(屏蔽线、电源相线、零线)每10 根线,为方便技术更改的需要,可留1 根富余线。
下线方式为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长度为实际下线长度,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 米内预留150mm 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 米以上时预留200mm 的富余量。
5.配线原则:箱门;箱柜内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为参考,竖线束以垂直竖梁或箱体折弯角的边为参考确定线束敷设位置,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线束从横线束向竖线束弯曲直角弯敷设时,采用先里向外的方式单根依次握线弯曲,弯曲弧度到位象,并整体绑扎缠绕螺旋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配线加工操作工艺
一.二次配线原则
1. 线束整体横平竖直,线束内无导线无交叉、扭曲等现象,绑扎固定牢固。
2. 扎带和螺旋管间距均匀一致。
3. 线束在经过安装安装板、梁尖角需有一定的距离和防护。
4. 接线弯曲弧度一致
5. 线束不防碍元件拆卸和操作。
6. 线束距发热器件及裸露母线留有一定距离。
7. 接线点紧固、可靠。
二.二次配线加工操作
1. 查看电装技术说明:详细阅读电装技术说明并确定二次控制回路导线颜色、截面选用,屏蔽线选用;接线端头和扎带及螺旋管等辅助材料材质的选用等。
对于不理解和有疑惑内容同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沟通确认,以免由于理解错误造成返工。
2. 审图:在阅读完电装说明后进行审图,将一次系统图和二次原理图纸和板面布置图结合相互对照理解,看图纸有无问题,比如指示灯颜色和安装位置是否一致,线号有无重复;控制回路电源取样同一次图是否一致等等。
根据自己经验判断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尽量避免按图施工后出现更改。
另外根据柜体安装方式和元件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
3. 配线前准备工作:在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后,做配线前准备工作。
例如:满足颜色、截面和材质要求的导线,灯钮标牌,线号打印,接线片,压线钳,自制蜂鸣器等工具,绑扎敷设使用扎带螺旋管等辅助材料。
减少在配线过程中来回寻找工具和辅助材料等影响工作效率。
4. 下线:
根据图纸和元件布置位置确定导线敷设路径,进行下线。
方法:尽量采用“点对点”进行剪切过门线(屏蔽线、电源相线、零线)每10 根
,为方便技术更改的需要,
线可留1 根富余线。
下线方式为沿线束实际敷设路径进行测量并加上预留长度为实际下线
长度,下线预留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 米内预留150mm 的富余量,下线长度在2 米以上时预留200mm 的富余量。
5. 配线
原则:箱门;箱柜内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为参考,竖线束以垂直竖梁或箱体折弯角的边为参考确定线束敷设位置,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线束从横线束向竖线束弯曲直角弯敷设时,采用先里向外的方式单根依次握线弯曲,弯曲弧度到位象,并整体绑扎缠绕螺旋管。
5.1 门上配线:门上配线分为:线束绑扎和线槽配线(自动化和西门子合同项目)安装元件前一定要先粘贴元件代号
标识,避免配线位置错误。
方法:
①把每根过门线都穿上线号,从第一排的第一个灯钮开始捆绑导线和添加导线,到过门线固定卡处固定,缠绕螺旋管引入柜内。
优点:门上配线的正确率较高,线束整齐,接线时不用校对线号,适合用于平放在工作台上的门板配线。
缺点:箱柜门需要拆卸和安装。
②所有过门线都不穿线号,先预留到门上线的长度,在过门卡子处进行固定,然后从下往上对每一排元件进行分线和添加线(短封线要穿线号),所有线捆绑结束后,先将门上元件接线端线号穿上,用试灯或蜂鸣器逐根测量校对,另一端再穿上线号。
缺点:过门线较多时。
校对线号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校对错误;过门线出现出现不同线径时,分线点容易出现交叉。
说明:柜门为线槽配线,可采用第①种方法,先穿线号管T导线剥线T压接接线端头T柜门元件接
线T导线捋入线槽T成束线端头缠胶带穿过波纹管/缠绕螺旋管T过门卡固定T柜内配线。
配线要点:
--- 线束敷设横平竖直(参照物:横线束以箱门上边缘、竖线束以垂直箱门竖沿),线束内导线不应交叉,并应将距离最远的导线敷设在表面,将上下弯曲的导线依次敷设在线束内侧。
--- 线束拐弯处,平视90 度,弯曲处导线不出现松动,交叉,鼓起现象。
--- 线束距元件留有10mm 间隙,方便以后元件拆卸。
--- 线束如果采用小吸盘固定,每条线束以3 个固定为宜,间距300mm 。
--- 扎带捆扎间距均匀,扎带间距可留50mm ,分线点可适当增加,扎带扣的方向保持一致;线束采用螺旋管缠绕时,螺旋管缠绕间距预留5〜6mm的间距。
--- 门上元件分线时要正对元件接线点。
--- 转换开关分线时,接点两侧分线束距转换开关20~25mm ,对应接点分线。
--- 过门线的长度预留300mm 合适,柜门的自由开启和关闭,以门打开角度大于900为宜。
--- 过门线使用螺旋管缠绕,线束经过过门卡子时缠绕塑料带(3-4 )层进行保护固定。
--- 过门线使用波纹管防护,波纹管需要用扎带同过门支架捆扎牢固。
5.2 柜内配线:
--- 线束敷设横平竖直(参照物:横线束以安装板、安装梁上边缘、竖线束以垂直竖梁参照),线束内导线不应交叉,并应将距离最远的导线敷设在表面,将上下弯曲的导线依次敷设在线束内侧。
--- 箱柜内主线束缠绕螺旋管,螺旋管缠绕间距预留5〜6mm 的间距。
--- 箱柜内分支横线束,原则采用扎带绑扎,如果接线点距离较大,可采用螺旋管缠绕。
--- 箱柜内线束距元件间留有10mm 间隙,方便以后元件拆卸。
--- 扎带捆扎间距均匀,扎带间距可留50mm ,分线点可适当增加,扎带扣的方向保持一致。
--- 线束同安装支架、柜体骨架固定时,用扎带绑扎紧固,固定点均匀,如果无固定位置采用吸盘固
定,水平时每300mm 固定一次,垂直时每400mm 固定一次,转弯处应加设固定点。
--- 线束在经过带有尖角安装梁时应增加护口防护并保持3~5mm 距离。
--- 安装板宽度150mm 以上采用分上、下边沿分线束敷设,线束距元件接点就近。
--- 对应元件接点进行分线。
--- 同类元件,接线后弯曲弧度一致。
--- 如果一个接点压接2 根导线,长度超过100mm ,要用扎带捆扎。
般可取10~50 毫米,以线槽正中敷设就能满足预留--- 导线在行线槽中敷设时应留有合适的余量,
长度需要,接线从距接点对应孔中分线。
---线束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母线安装孔中穿过。
---线束远离裸露母线敷设。
---线束在电阻器、加热器、变压器等发热电器元件下方敷设固定,并保证有30毫米以上的距离。
---电源线连接在过渡铜排上时,一个螺钉允许连接两根导线。
6. 剥线
使用专用剥线钳剥掉导线的绝缘外皮,剥线长度同端头相适应,多股线见图1,多股导线不应有断股
现象。
用1-2
7. 压接端头
---多股导线压接预绝缘端头,预绝缘端头应根据导线所连接电器元件接线端子结构形式进行选用,端头压接使用其专用压线钳压接。
---导线端头压接后不应出现端头与导线间滑动及导线在压接部位断裂或拔出、端头变形等缺陷。
---专用压线钳上下挤压模具闭合时应对齐、无错位。
更换式挤压模具与压力头部分、手柄与钳身部分之间应无明显晃动,操作时应平稳,到位。
压接部位见下图。
8. 接线
---将制作完成的导线连接到电器元件接点上,外六角螺钉连接的电源线,螺钉拧紧后露出3~5扣为宜。
弹簧式端子连接符合下图。
注意事项:
---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但必须连接紧固,卡笼式端子使用双头接线端头。
--- 导线插入弹簧接线端子时不能露出铜丝,线皮要塞入端子内圆弧部位,确保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卡笼式接线端子连接的管状接线端头,铜管外露过长需要剪短铜管,确保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螺钉接线有力矩要求的须符合力矩。
接线连接紧固,不使用螺钉适当拧紧,防止运输途中脱落。
9. 接线整理接线结束后,对线束和分支导线进行整理。
修正和弥补导线配置过程中的不足,以达到配线工艺质量要求。
三.检查
1. 接线是否正确,使用自制蜂鸣器对照图纸进行点对点测量接线。
2. 检查元件接线连接弯曲弧度和方向是否一致。
3. 检查导线连接接点螺钉是否拧紧。
4. 检查线路布线是否整齐美观,导线经过金属尖角部位绝缘有无损伤。
5. 检查元件接线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以上为一次导线配线要领和注意事项,在加工过程中用心体会,同他人配线产品进行比较,找出不足逐步改进,提高自身配线工艺水平和公司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