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七种模式拓展训练共39页文档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问答模式课件(共84张幻灯片)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f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 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 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 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 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的主旨是什么? 你认为这首小令中最具神韵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请作具体分析。 结尾两句“山,仍旧好;人,憔悴了”很为评论家 所称道。这两句到底好在哪里?请从写作技能和思想 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案]嘲讽追逐功名之徒。 (2)“闹”字,或者“争”字。众土子追求
功名,趋之若鹜的丑态如在眼前。 “山,仍旧好”四字,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 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象的境域。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最新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训练模式PPT课件
答题训练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 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 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意境高远 耐人寻味 余音缭绕
揭示心情方面:
赞美 崇敬 愉快 悲伤 怀乡 念远 愤懑
依恋 闲适 沉郁 抑郁 缠绵 悱恻 无奈
评价构思方面:
跌宕起伏 遥相呼应 疏密相间
对比鲜明 错落有致 画龙点睛
概念
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
研究 治疗剂量学 防护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
放射治疗是怎样实施的呢?
放射源
放疗设备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 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 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 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
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 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 婉约、简练生动……
高中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古诗专项训练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本专项训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古诗文包括了诗、词、曲、赋等多种文学形式,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
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分类、格律、韵律等,是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
二、古诗文的阅读技巧阅读古诗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理解诗意、把握诗情、分析诗的结构等。
通过对古诗文的深入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古诗文的鉴赏方法鉴赏古诗文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义,还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四、古诗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模仿、创作等写作训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五、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古诗文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思想和情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将古诗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价值,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六、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背诵和默写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通过背诵和默写,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古诗文的考试技巧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古诗文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
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如快速阅读、准确理解、合理分析等,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八、古诗文的拓展阅读除了课本上的古诗文,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古诗文作品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拓展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九、古诗文的创作实践创作是学习古诗文的高级阶段。
通过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创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十、古诗文的文化背景了解古诗文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通过对古诗文文化背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诗文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三:诗词鉴赏(适配七年级)本专题将介绍诗词鉴赏中的意境型和分析技巧型两种题型,以及答题要求和分析技巧。
一、意境型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在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题型⑴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一般有字数要求或有“加以描绘”“具体描绘”等关键词。
B:概括介绍:没有字数限制,不加具体要求。
⑵分析意境型:A:直接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B:变式型(常见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题要求:1)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有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优美流畅。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
不知___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以结合___和想象,具体描绘诗的前两句呈现的景象: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碧玉装扮而成,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B:概括介绍。
一般用一两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___《声声慢》)、恬静优美(___《鸟鸣涧》)、雄浑壮阔(唐代边塞诗,宋代的豪放词)、萧瑟凄凉(___《天净沙秋思》)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对于元代___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概括为“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分析意境型: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可分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步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步二)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步三)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___。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2020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小学语文教案拓展古诗词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拓展古诗词鉴赏能力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晦涩和文化差异,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方面常常遇到困难。
因此,为了拓展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本教案将提供一些教学活动和方法。
二、活动1: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1.1 活动目标通过诗歌的欣赏和体验,启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1.2 活动步骤步骤一:教师朗读一首感人的现代诗歌,例如《静夜思》。
步骤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三:教师出示古代的《静夜思》和现代的《静夜思》对比,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1.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在情感层面上与古诗词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从而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三、活动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1 活动目标通过模仿古诗词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2.2 活动步骤步骤一:教师选择一首构思精巧、表达技巧独特的古诗词,例如《登鹳雀楼》。
步骤二:给学生展示这首诗的全文和注解,引导他们理解并欣赏。
步骤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情感和意境,可以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创作。
2.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四、活动3:开展文化体验活动3.1 活动目标通过让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和文化展览,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2 活动步骤步骤一: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例如故宫、西湖等地。
步骤二:参观当地的古代文化展览,如古代书法展、古代绘画展等。
步骤三:让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感受和回顾,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浓厚兴趣。
3.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和体验古代文化,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高中语文精品练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拓展训练
古诗词鉴赏拓展训练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捉②银胡辕,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檐(chān):短衣。
②娖(chuò):整理。
③金仆姑:箭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场面,气势宏大,豪情壮志溢于笔端。
B.“燕兵夜娖银胡”,写金兵晚上整理箭筒的情形,正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C.上片“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出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富有感染力。
D.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一方面感叹青春不再,另一方面也感慨壮志未酬。
16.清代陈廷焯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2)答案:15.B(“正面说明”错误,应为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16.①“万字平戎策”指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与上片中词人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相照应,豪迈壮阔之情溢于言表。
②“换得东家种树书”指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写出了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叹息,流露出浓浓的哀伤。
(6分。
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唐)杜牧《赠别二首》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唐代诗人杜牧在其诗篇《赠别》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里的“豆蔻”是指()A.十三四岁B.十五岁C.十六七岁D.十八岁2.第二首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1.A2.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
高中语文篇: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
高中语文篇: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古诗词鉴赏有很多方法,遇到我们难以解决的考题可以套题解答,当然具体情况要灵活应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语文篇: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芣苢》课外拓展练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芣苢》课外拓展练本诗核心技法: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比兴【练1、练2·训练理由】《无衣》《静女》这两首诗歌都是课内选自《诗经》的作品,都采用了《诗经》典型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属于同一出处,同一手法。
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小题1】1.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芣苢》是劳动之歌,以人们采摘芣苢的六种动作,表现劳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B. 《无衣》描写秦军同仇敌忾的战争热忱,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渲染了真挚的战斗情谊。
C. 《无衣》采用问答式句法,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像到战士们磨刀擦枪的热烈场面。
D. 两首诗都采用了“赋”的手法,虽然没有“比”和“兴”,却都能引发读者对所描述情境的想象。
【小题2】1. 《芣苢》与《无衣》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知识点]边塞征戍[答案]【小题1】B【小题2】手法:复沓(反复、重章叠唱)。
效果:(1)层层递进,突出描写内容。
《无衣》通过反复,突出了大敌当前,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气概。
《芣苢》通过反复,突出了采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2)反复咏唱,增强感染力,强化对主题的表达。
《无衣》表达了战士们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
《芣苢》则表达了劳动的欢欣和热情。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错误,没有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整体性鉴赏,拓展诗词教学内容
但是这丝毫都不能阻碍他依然有着一颗壮烈 的内心。”这样学生就很好地还原了作者的内 心独白,体会到了“壮”这个闪光点。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准 确地找到古诗词创作的闪光点,能让学生对诗 人的情感变化有更清晰的了解。赵洁老师认 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时候要注重 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基础理解,而抓住古诗词词 句中的闪光点进行链接的方法正好能让学生 层层递进地理解古诗词的精华处,提高基础理 解的能力。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短歌行》课外拓展练
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短歌行》课外拓展练本诗核心手法:用典、比喻、设问、比兴【练1练2·训练理由】陆游的《书叹》和鲍溶《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可进一步训练我们对用典手法的把握。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叹陆游少年志欲扫胡尘,至老宁知不少伸!览镜已悲身潦倒,横戈空觉胆轮囷。
生无鲍叔能知己,死有要离与卜邻。
西望不须揩病眼,长安冠剑几番新。
[注]要离:为吴王谋刺公子庆忌,成功后自杀,后人称赞其节义。
【小题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使用对比手法,少年立志杀敌,至老心愿难伸,抒发了诗人的满腔悲愤。
B. “空”有“徒劳”之意,与“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空”蕴含着相似的情感。
C. 诗中动词描摹细腻,“扫”“横”“揩”等词使诗人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D. 尾句“冠剑”代指官吏,写出了当朝权贵的明争暗斗,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
【小题2】1. 颈联用典,对抒发作者之“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答案]【小题1】C【小题2】①诗人借“鲍叔”的典故写出了自己无人欣赏、不受重用之悲;借“要离”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誓死不忘杀敌报国之志;②鲍叔能识人、要离能守义,与尾联朝廷权贵钩心斗角、无心北伐形成对比;③典故的使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叹,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揩”表现的不是诗人的“意气风发”。
“不须揩病眼”是诗人冷眼静观,清楚朝廷权贵的明争暗斗。
故选C。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生无鲍叔能知己,死有要离与卜邻”意为“有生之年没有能赏识自己的知己,死了也要和要离一样的义士为邻”。
颈联诉说自己生不逢时的苦闷和死也要壮烈的决心。
诗人不愿意做一个默默无闻、形同蝼蚁、于世无益的人。
生既然不能舒展志向怀抱,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望海潮》拓展练习
高中语文古诗词大全《望海潮》拓展练习本诗核心手法:铺叙、比喻、夸张、融情于景等【练1·训练理由】周邦彦的《苏幕遮》主要抒写词人的思乡之情。
抒情主人公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而向荷花娓娓道出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本诗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与《望海潮》比较阅读,体会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小题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清早便点燃沉香消溽暑,隐隐透出自昨宵夜雨以来内心的烦乱。
B. “呼”“窥”二字以拟人手法赋予鸟雀人的情态,写出其欢快状态。
C. 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渔民朋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旧。
D. 尾句描写泛舟家乡荷塘的梦境,使全词虚实相生,给人无限的遐想。
【小题2】1. 本词与柳永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胜)》都写到了荷花,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羁旅思乡[答案]【小题1】C【小题2】①本词突出荷花临风挺立的柔美,营造了和谐明媚的境界,熟悉的景物和画面引起了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思乡之情。
②《望海潮》突出荷花的多广,表现了居住环境之美,表达城市繁荣富庶、政通人和美好。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
C.“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朋友”错误,“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写江南渔郎是否在想念自己,把思乡的感情更推进一层。
故选C。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意象作用的能力。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描写荷花的神态,池塘中清圆的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红艳的初阳照射下渐渐地晒干了。
一阵清风吹来,亭亭玉立的荷花一团团地随风飘动。
用“微风”“荷花”的意象营造了和谐明媚的境界,借景抒情,由眼前之景想到家乡之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