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优化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优化方案

2.1需求论证

位于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电、火电总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已被列为国家级电力基地之一。将集中打造“五大十特”工业园,建设10个产业聚集,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年均增长14%,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4%。

根据“十二五”规划,将作为煤炭生产及煤电、煤化工、可再生能源等基地。我区有著名的制造企业:长城须崎公司铸造技术为亚洲第一,小巨人机床公司是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智能网络化机床工厂,共享铸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铸钢件生产基地,西北轴承厂、大河机床厂、长城机床厂闻名全国。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呼包银重点经济区建设、银榆鄂能源化工金三角建设、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建设等大批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的建设,急需大批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目前市从业电气设备组装、建筑电气设备安装300多家,企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用工不足的现象。调研发现,企业现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已很难承担对新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企业维修人员队伍期待更新,大中型企业每年对毕业生的需求在1000人左右。而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是自治区重点专业,这就确定我校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具有较高文化、富有经验、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工在企业中不足10%。高级技工奇缺已成为阻碍本行业发展的一个事实。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办学规模、实训条件、学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在全区有较大的影响力,将我校建成示专业对整体提升我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示带动作用,对建设发展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2.2建设目标

2.2.1总体目标

(1)结合全区电气设备安装行业现状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推进数字化教学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教学软件。

(3)结合行业规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2门优质核心课程和4门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

(4)新建1个“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电力系统仿真实训室,1个维修电工虚拟实训室,4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构建一支能讲、能训的“一体化”教学团队。

(6)建成一个校企合作共建的泵站运行工高级工、技师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基地,服务于三大扬水灌区。

2.2.2具体目标

(1)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引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回族自治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完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特点,推行41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方向突出“一个机制,三个结合、一个台阶”,即创新和完善校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保障机制;学生校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双师”素质教师实践与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对外培训与考证相结合;通过与力成电气、宁光仪表厂、京能电厂等企业合作共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积极推进“工学双线共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与力成电气、德胜工业园区、贺兰工业园区合作进行“订单”培养,开办“力成电气班”等。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电气安装、维护、施工、产品售后服务等单位的联系,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性于一体的校实训体系;建设一个年培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500人(3个普通技工/中专班学历班、2个高级工/高职高专学历培训/准技师、200人专业技术培训,200人专业技能鉴定,200人安全上岗培训及相关证书培训)的各类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体系。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探索总结“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逐步推行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

与企业专家合作研究调整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和依托企业研发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突出过程监控与形成性评价,倡导等级制考核,推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按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标准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2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教材4本。

(3)构建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涵建设,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采取外送培训、企业实践、教研交流、项目主持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8名校级骨干教师。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使专业课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85%。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业水平高、改革意识浓、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师团队。通过建设,使本专业专任教师保持在18人左右,专任教师当中,高级职称教师7人以上,高级技师2人以上,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20%以上。

(4)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数字化教学

校实训基地建设围绕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维修电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扩建和新建2个实训中心,满足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与鉴定需要。深化“虚拟加实战”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具有“三化”(软件仿真、设备仿真、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操作化)的实训室。新建1个“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校100%获得实践;进一步充实完善电工电子、光机电一体化、钳工、焊工实习车间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室,保证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以学做合一的方式在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并使各项制度得到完善。确保专业实训大部分在校实训中心完成。完善职业技能课程教学与培训考核制度,使学生毕业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在原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之上建成1个数字化仿真与技能结合的实训中心,开发2个仿真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实训项目,确保学生30%以上专业技能通过仿真演示与技能操作练习;与企业新建4个以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签约率达100%。建立1个完整的就业服务体系,履行毕业学生100%获得就业指导、就业安置、企业工作指导,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