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点集锦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4d7af1bc281e53a5802ff88.png)
文化生活必背选择题知识点,请认真记忆!!(蓝色为近年高考题考到的)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文化只属于知识分子(错。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物质活动及其产品(错。
文化属于精神活动)3、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
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属于非意识形态部分。
4、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5、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错。
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6、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7、文化的形式有: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8、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错。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9、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10、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错。
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1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只有先进、健康、优秀的文化才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2、优秀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错。
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在某一方面的进步。
(08海南)。
不能说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13、优秀文化的发展能确保经济的发展(错。
确保太绝对,应改为促进)。
14、文化与经济、政治已融为一体(错。
改为相互交融)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错误,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15、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错。
改为重要因素)16、文化不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17、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错。
必须是优秀的文化)18、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4ea7f20c22590102029d7a.png)
文化生活复习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4、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6、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易混易错点1、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7、经济决定文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或物质条件差。
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重点难点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2、理解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7、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8、文化创新的作用。
9、阐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0、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易混易错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致的。
2、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3、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一回事。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6、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8、文化创新的渊源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0、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1、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1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见证,一个民族的文化只能属于这个民族13、大众传媒取代了传统传媒1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要求(复习重点、难点)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易混易错点归纳讲解专题3.1文化与生活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易混易错点归纳讲解专题3.1文化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dbeb94aa6bec0975f465e2ec.png)
专题3.1 文化与生活易混易错1.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2.文化本质与文化作用的关系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决定了其发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即对人的激励、引导等作用。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等同于物质力量。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③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不能。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5.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
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学。
(2)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出现在某些新城市,如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易混易错点归纳讲解专题3.1文化与生活
![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易混易错点归纳讲解专题3.1文化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515ed9ff50e2524de5187e60.png)
专题3.1 文化与生活易混易错1.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2.文化本质与文化作用的关系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决定了其发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即对人的激励、引导等作用。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等同于物质力量。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③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不能。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5.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
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学。
(2)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出现在某些新城市,如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2019年高考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集锦
![2019年高考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点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7470eddf04a1b0717fd5ddbb.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易混易错1.“哲学是智慧”与“哲学是爱智慧”的区别二者有很大区别,我们承认“哲学是智慧”,但是更强调“哲学是爱智慧”。
(1)“哲学是智慧”: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表明了智慧的主要内容,而哲学就是智慧之学。
(2)“哲学是爱智慧”:对智慧的“爱”和“追求”体现了哲学的自觉意识。
哲学智慧不是现成的,要获得它,首先必须对它有执着追求之心、无限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能激荡出无穷的智慧。
2.哲学的任务与哲学的作用(1)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任务不等于哲学的作用,任何哲学都能起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但不能认为所有的哲学都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和人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能否完成哲学的任务,关键在于哲学本身是否科学,科学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非科学的哲学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所以,只有真正的哲3.全面理解哲学与实践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①一方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源泉。
②另一方面,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
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发展。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这些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这些追问和思考概括的是人们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从而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使人们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提高到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哲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和概括的结果。
(2)实践需要哲学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哲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和思维前提。
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0aa51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6.png)
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没有文化人们无法无法生存。
(夸大了文化对人的生存的作用)2、藏族文化是优秀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科学和非科学的成分。
)3、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
(文化不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4、文化属于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范畴。
X5、文化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范畴。
(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所以4、5说法均是片面的。
)6、文化是自然产的。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7、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片面了)8、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说反了)9、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10、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活动(文化不仅包括精神活动,还包括精神产品)11、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
(精神活动是不能离开物质活动的)12、文化素养是个人天生的。
(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13、在文化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重要因素,不能认为谁最重要。
)14、文化素养是后天个人宜发形成的。
(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15、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要在前面加定语:“先进的”或“优秀的”)16、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V17、人类社会产生的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人类社会产生前不存在文化)1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转化。
)1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20、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在前面加:“先进的”或“优秀的”)2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2、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536ed30b4c2e3f56276337.png)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21
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不同传播手段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不能简单、笼统地说哪种手段重要,
22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23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
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
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32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文化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33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易混易错·文化生活100个·学生版
![易混易错·文化生活100个·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b31f8df90f76c661371ae1.png)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9
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6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61
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62
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63
文艺表演应该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64
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17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18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9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20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21
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22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3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24
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45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46
中Hale Waihona Puke 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47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48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49
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50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序号
易混易错知识
判断及改错
51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13
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019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二)
![2019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二)](https://img.taocdn.com/s3/m/f3d6306177232f60ddcca1f5.png)
2019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文化生活(二)【一】文化与生活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重性〕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5.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注:◎◎文化的作用在答题时应重点区分:是对人的作用还是对社会的作用。
◎◎既要恰如其份地阐明文化生活日益重要的意义,又不能无限夸大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决定论之嫌。
◎◎理解经济是根源。
一是不限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二是不限于相互影响的关系;三是更关注相互交融的趋势。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6.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
8.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一→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教师版)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00e2e2c5da50e2534d7f56.png)
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大全一、文化与生活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注意:错。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注意:错。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3、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注意:错。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注意:错。
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意:错。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注意:错。
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注意:错。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12、经济与文化互相决定(注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13、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注意: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1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1654b8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5.png)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0、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3、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5f3962b9e31433238689365.png)
必修三文化生活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1)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1)](https://img.taocdn.com/s3/m/8f31023b4afe04a1b171de50.png)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1)(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 2019.1.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 × )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 × )点拨: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后天培养。
( × )点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得开物质载体。
( × )点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通过物质载体.5、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 × )点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生活易错点(精选)PPT文档17页
![文化生活易错点(精选)PPT文档17页](https://img.taocdn.com/s3/m/c2b0d0dd0740be1e640e9a94.png)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易错点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易错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7e2ab0960590c69ec37664.png)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易错点
1、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就是思想、科技等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文化就是一种文明。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3、有些纯“自然”的东西挺神奇,也可以称为是文化。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社会发展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
6、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8、只要生活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里,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9、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
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0、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11、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12、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易混易错1.不同文化内涵的界定文化在当前有众多的解释和定义,但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化(如下图):2.文化本质与文化作用的关系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决定了其发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即对人的激励、引导等作用。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等同于物质力量。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③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既有人类活动积极成果,也有其消极成果。
(2)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
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不能。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5.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
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学。
(2)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出现在某些新城市,如深圳市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6.正确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1)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但不是政治、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文化具有反作用,但反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和促进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不能等同于反作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民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努力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与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着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发展,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主义(1)文化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试图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去取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被其他民族的文化同化时,就是这个民族消亡的时候。
最高明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被灭绝了文化的民族,也就是断了根的民族,必然会干枯,必然会死亡。
(2)所谓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否认别国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11.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关系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区别交往方式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采取的方法和方式。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总和。
它是一种思维框架,本质上是对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反映联系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是相互影响的。
交往方式影响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他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密切相关,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
思维方式影响交往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形成以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必然会影响其采取的交往形式,影响其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12.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的关系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区别含义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角度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方式侧重影响的效果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注意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三观”也会得到改造,人们的行为和认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要求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联系我们长久地生活在某个文化环境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体现的就是潜移默化的特点。
当这种影响内化为人们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形成惯性和定式,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3.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异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重要内容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表现在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优秀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这一精神的作用下产生持久的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点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举例文学欣赏、听音乐、绘画赏析、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相同点二者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都改造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1.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关系(1)区别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礼节等方面。
(2)联系民族节日体现着传统习俗的内容,人们经常以本民族的传统习俗来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2.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差异性吗?严格地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不能等同。
文化的差异性强调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与之相对的“同”,是指不同文化的个性,即所谓不同文化各具异彩。
而文化的多样性强调的是“多”,与之相对的“少”是指构成世界文化整体的各部分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即所谓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但是,事实上差异性与多样性是统一的,文化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
我们说世界文化“异彩纷呈”就是这个意思。
3.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区别与联系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区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指有着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之后,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范围最广,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三类联系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除世界遗产中的自然遗产之外,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4.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
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存在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