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的心理分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择偶问题探析
摘要:择偶观折射着一个社会整体的婚姻选择价值取向。由于时代的开放化和
观念的多样化,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发生着深刻而具有时代性的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他们更要求婚姻自主,性观念开放,视婚姻为就业捷径急婚族,闪婚等。同时大学校园里某些大学生错误的择偶观令人担忧,忽视感情淡化结果,推崇性爱等。而80后大学生的择偶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大学生群体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婚姻家庭状况,同时80后大学生的择偶观也从侧面反映了婚姻模式的变迁。
关键词:大学生;择偶观
1 引言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 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在以往社会, 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看法, 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 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 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 而是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由此可见, 择偶标准和择偶观念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 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因此, 本文试图通过描述不同阶段择偶标准和择偶模式的变化, 透过这些现象来突出分析当前整个社会变迁与人们择偶模式间的内在关联, 并探讨影响人们择偶标准变化的动因。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模范英雄崇拜的时代,以这一价值取向选出的模范英雄成为那个年代择偶的关键词。英模崇拜成为择偶主流, 那时的英雄主要为南下军人干部, 他们成为女性择偶的首选对象。生产工作中的模范
成为在军人干部争夺战中不幸败下阵来的女性们的次优选择。1966-1976 是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 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青年人在择偶时, 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 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分量的条件, 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 以保证在飘忽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 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 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I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党的治国纲领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从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一重大转向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对中国人的社会方式、社会态度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资源第一次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并逐渐成为决定因素之一。在婚姻市场中, 都市女青年择偶时日益看重经济资源的分量, 日益强调经济资源的重要性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大学生的择偶观发生了变化, 社会形势和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使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择偶观呈现出了以往不可能出现的特点。近年来高校里出现了大学生" 不忙就业忙相亲" 的怪现象, 这与中国的就业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这种现象不能以偏概全,下面就以当代社会形势下择偶观的突出特点加以论述。
2 择偶的年龄问题
当代人们对择偶标准的多元呈现表现出空前的宽容。年龄不再是界限,择偶间的年龄跨度近年来日益扩大。如果说2002 年 24 岁的跳水皇后伏明霞嫁给当年正值知天命之年的梁锦松还给大众带来一些骚动, 那么2005 年 28 岁的广州外语学院的研究生翁帆嫁给当年 82 岁的杨振宁却并未引起大的波澜, 杨翁以恩
爱表情十指相扣出现在各大场合。不可否认爱情或许可以跨越年龄的界限了,但金钱在现在的社会虽然重要,许多大学生存在的观念是把它当成维持爱情和婚姻的砝码,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淳朴爱情相比,当代青年人所做的突破前所未有。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下,只是在金钱与真感情间挣扎。
3 闪婚、裸婚问题
在金钱与爱情之间,许多大学生的观念里依然坚信真爱永恒,因而产生只要爱情不要金钱的“裸婚”,“裸婚”在辞典里的意思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由于生活压力以及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婚礼”在年轻一代的婚姻中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削弱,因而“裸婚”也就成为“80后”最新潮的结婚方式。“80后”这群大学生转眼迎来了他们的婚恋高峰期。自我,现实,个性鲜明,善于接受新事物,是对“80后”的性格概括。他们的择偶观区别于前几代人,也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征。因而出现了80后追求返璞归真的爱情,认为用这种节俭的婚姻方式可以证明自己爱情的纯粹。婚姻幸不幸福,跟结婚的仪式隆不隆重没关系,跟结婚的日子也没关系,关键还是看人。如果人合适,不摆酒席,不度蜜月,不拍结婚照,都可以。最重要是两个人心在一起,两个人开心就行了。这是一部分大学生的择偶观念;与之相反“试婚”的观念也频频出现,试婚也就是实验婚姻。它也是社会历史下的产物,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试婚是被谴责的,认为打破了婚姻的严肃性。但在“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的时代,一些人选择试婚作为正式走入婚姻前的一个过渡,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对方。
另外一种闪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择偶的一种潮流“闪”即:快。“闪婚”的意思即男女恋爱、交往的时间很短就结婚成家。一般指那些没有充分交往、了解就草草结婚的现象。许多网友在聊天室认识,电话交往一个星期,便走入婚姻,引发闪婚现象。闪婚影响当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婚姻是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与经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在结婚后建
立的家庭里, 人们不仅得到肉欲的爱, 还希望能获得心灵上的爱, 只有建立在
情与欲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牢固的婚姻, 那样的家庭才能和睦长存。而 80 后的闪婚却缺少婚姻形成的两个必要的条件: 一个是爱情, 它是婚姻之
所以能成功的感情基础; 另一个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及双方在生活方式和
心态上的相似性。缺少婚姻形成的必要条件的闪婚注定难以形成稳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从而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闪电式的结婚方式给婚姻稳定性带来了挑战。以北京为例, 2006 年共有 24 952 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 其中结婚不到 1 年就离婚的有 970 对, 有 52 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
1 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 80 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调查涉及的 80 后离婚案件中, 有 90% 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离婚理由最多的是家庭生活琐事不能协调。我国 80 后草率结婚又轻率离婚的人数持续走高。
引起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是物质利益原则,它使社会经济行为主体要以最小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