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尿沉渣镜检(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是将新鲜尿离心后,经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尿沉渣镜检尤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预后估计等有参考价值。
但是,尿沉渣检查结果仍应与尿理学、化学检查结果相到参照,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1]。
一、尿沉渣检查历史1千年前,波斯名医Ismail,已对尿液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尿量、臭味、泡沫及沉淀物作了观察。
显微镜发明后,Bright于1827年首次发现肾炎患者蛋白尿中出现管型,此后Bird于1854年,Purdy于1900年,进一步证明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
Addis建立的尿沉渣物定量检查法,1948年用于肾脏疾病的病程观察[2]。
近年来,Brody采用相差显微镜鉴别红细胞与脂肪滴等。
Haber用干涉显微镜从三个方位仔细观察沉渣成分。
Rutecki等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颗粒管型中的血浆蛋白。
认为部分管型的颗粒是血浆多种蛋白的聚集。
有些学者用偏光显微镜鉴别尿中结晶。
Linder等结合免疫荧光技术,酸性磷酸酶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颗粒管型进行分型。
不少学者应用巴氏染色或Sternheimer-Malbin(SM)等染色观察尿管型、脱落细胞等。
最近几年,流式细胞仪技术进入了无需离心检查的新时代[3]。
二、尿沉渣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应用[4](一)尿沉渣检查内容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在患者尿中还可见细菌、滴虫、肿瘤细胞、病毒包涵体等。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5]。
管型为病理尿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①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②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③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尿沉渣检验

脂肪管型: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尿毒症
腊样管型:肾小管严重变性坏死.肾病综合症
• 红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炎
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
宽管型
:也称肾衰竭管型,也见于肾移植排斥反应。为普通管型2-6倍。
结晶
碱性结晶
酸性结晶 磺胺结晶
三价磷酸盐
尿酸铵结晶 非晶型磷酸盐
尿酸结晶
尿酸钠结晶
尿酸氨结晶:氨发酵尿中,常见于膀胱细菌感染
胱氨酸结晶(六边形):蛋白代谢紊乱
亮氨酸结晶:重症肝炎
–
胆固醇结晶:乳糜尿
胆红素结晶
磺胺结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尿沉渣红细胞参考值及血尿定义
正常人:4~7HPF可偶见一个红细胞 。
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 肉眼可见到不同程度混浊红色的尿液。
显微镜血尿:血液含量在0.1%以下,外 观无血色,镜下红细胞平均≥3/HPF的 尿液。
镜检内容: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较RBC为大,呈圆球形, 外形完整、无明显退行性变,胞浆清 楚、细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常分散 存在。
草酸钙结晶 非晶型磷酸盐
亮氨酸及酪氨酸结晶
镜检内容:结晶(crystal)
尿内常见的结晶 病理性结晶 药物结晶
尿内常见的结晶
(1)磷酸盐类结晶 包括无定形磷酸盐、磷酸镁铵、磷酸钙 等。常在碱性或近中性尿液中见到。三 联磷酸盐结晶无色透明闪光,呈屋顶形 或棱柱形。加乙酸可溶解。
磷酸氨镁盐结晶:氨发酵尿中。 无色透明闪光,呈屋顶形或棱形。
3. 取 混 匀 尿 沉 渣 涂 片 , 镜 检 。 (非染色沉渣镜检)
论镜检尿沉渣8项环节标准的确定

论镜检尿沉渣8项环节标准的确定关于镜检尿沉渣的方法,专著说法不一,且在实践中多不运用,而从事临床实践者之多,且各有其习惯手法,又缺乏严格性和准确性,对诊治病患带来不良效果,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现仅从取尿、时间、温度、离心、自然、涂片、管型、报告等8项环节操作标准及方法论述如下:1 论取尿的标本及其取尿量正确的取尿标本10ml为宜,为实践中有的取尿标本之量不加注意,少则1ml,多至30ml不等,甚至还有更多者,为此过多或过少增减取尿标本量都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
因而报告其沉淀物的多少,尤其是红、白细胞的差异数据很大,对诊治病患者形成误差或反复,在临床应用上是必须坚持纠正的。
另外,对女性患者取尿标本,必须先洗净阴部,以免其他异常白细胞数混入标本,影响正常检验结果。
2 论取尿标本的科学时间正确科学的取尿标本时间为早晨空腹第一次尿。
取尿标本正确科学的方法是合前取中段尿为准。
尿沉渣检验,是在取得尿液标本后1小时进行,或者随时采集随时检验。
在此时间内检验,尿沉渣中的透明管型、蜡样管型、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细胞管型类都可以得到清晰明显的检验结果。
见表1尽管1小时后镜检尿沉渣结果有比例可以推算,但由于此时限的灵活性很大。
比例的求得十分艰难,故而不可取用,特殊病情的检验,如血尿、脓尿或者大量结晶沉淀等,不但不易作离心沉淀,而且不受取尿及其检验时间的限制。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取尿检标本时的采集器具,必须是清洁干燥的,否则标本则不易标准,影响其检验值及疾病诊治效果。
3 论取尿标本检验及存放的温度尿沉渣送检时的室温应在5℃以上30℃以下检验。
因故不能做到立即检验或1小时内检验时。
必须在尿沉渣标本内添加防腐剂,如对抑制细菌繁殖的数滴甲苯、防止细胞管型变型的40%甲醛等,放在5℃至6℃恒温箱内保存,此法在检验时取出镜检,并不影响检验效果。
4 论尿沉渣离心处理的方法对尿沉渣离心机处理的方法,目前各书籍论述不一,如:有的每分钟1000转,时间3至5分钟的;有的每分钟1800转,时间5分钟的;有每分钟1500转,时间为5分钟的;有的没有转速及时间控制要求。
尿沉渣镜检应引起注意几个问题

尿沉渣镜检应引起注意几个问题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沉渣镜检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方法在通过对尿液标本的收集、对标本的染色、使用标准化尿沉渣检查器材以及显微镜检查和结果报告等诸多问题探讨和分析。
结果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操作表明尿沉渣镜检更加的快速、方便、报告值更加贴近真值水平。
结论通过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操作规范化,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至今仍是一项有价值、不可替代的临床试验,其检查操作的规范化更加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
【关键词】尿沉渣标本注意问题【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59-02中华医学检验学会临床血液学检验与尿分析专题研讨会上规定,其操作规程主要内容为:最少取尿液10 ml以上,以相对离心力400 g,离心5分钟,剩余沉渣液0.2 ml,混匀后吸沉淀物20 μl,滴入载玻片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个细胞/HP,或××个管型/LP。
同时建议逐步使用一次性专用的尿沉渣定量检测板,采用××个细胞(或管型)/μl的报告方式。
如有学者提出,试带法结果若符合下列条件就可不做显微镜检查:①白细胞阴性,②红细胞阴性,③蛋白质阴性,④亚硝酸盐阴性[1]。
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凡有下述情况的应进行显微镜检查:①医生提出镜检要求的。
②检验科规定的患者(如泌尿科、肾病科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及妊娠妇女)。
③任何一项理学、化学检验结果异常的[2]。
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的规范化方面,近年各国又展开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主要目的是使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操作规范化,使结果更精确、更准确、更具有可比性、更符合患者和临床实际。
1.标本问题尿沉渣镜检尿标本必须新鲜,通常推荐采用晨尿,原因是晨尿最浓缩、能最大程度的反映有形成分的情况。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习题2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习题21.10 ml尿标本经离心处理弃去上清液后,应保留多少沉渣作镜检A.0.1 mlB.0.2 mlC.0.4 mlD.0.5 mlE.1.0 ml【参考答案】B2.尿沉渣镜检时,正确的叙述是A.首先用低倍视野观察B.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低倍视野C.检查管型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D.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高倍视野E.检查结晶用低倍视野报告【参考答案】A3.尿中出现大量非均一性红细胞提示红细胞来自A.膀胱B.尿道C.肾脏D.输尿管E.前列腺【参考答案】C4.非肾性血尿的变形红细胞应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肾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尿中会出现大量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移行上皮细胞D.红细胞E.淋巴细胞【参考答案】E6.闪光细胞主要见于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小管肾炎C.急性肾盂肾炎D.尿道炎E.膀胱炎【参考答案】C7.关于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错误的叙述是A.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B.略小于中性粒细胞C.胞质内可见小空泡D.胞质内可见脂肪滴E.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参考答案】B8.肾盂上皮细胞又称为A.肾小管上皮细胞B.大圆上皮细胞C.尾形上皮细胞D.小圆上皮细胞E.鳞状上皮细胞【参考答案】C9.女性尿中出现较多而无明显临床意义的细胞是A.红细胞B.脓细胞C.鳞状上皮细胞D.尾形上皮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参考答案】C10.管型形成的必备条件不包括A.原尿中有足够的T—H蛋白B.远曲小管有浓缩及酸化尿液的能力C.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积滞D.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E.近曲小管功能障碍【参考答案】E11.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偶见A.透明管型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蜡样管型【参考答案】A12.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的是A.透明管型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蜡样管型【参考答案】B13.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的是A.红细胞0~1/HPFB.白细胞l~3/HPFC.鳞状上皮细胞2~5/HPFD.透明管型0~1/LPFE.颗粒管型0~3/LPF【参考答案】E14.有关管型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A.透明管型可见于心力衰竭B.红细胞管型可见于输尿管结石C.白细胞管型可见于肾盂肾炎D.脂肪管型可见于肾病综合征E.蜡样管型可见于慢性肾衰竭【参考答案】B15.粘液纤维状物粘附于非晶形尿酸盐或磷酸盐,所形成的一种圆柱体称为A.粘液丝B.纤维丝C.管型D.假管型E.类圆柱体【参考答案】D16.尿液呈白色混浊,pH8.5,离心后出现白色颗粒状沉淀,此沉淀可能为A.尿酸结晶B.非晶形尿酸盐C.磷酸盐结晶D.亮氨酸结晶E.磺胺结晶【参考答案】C17.急性溶血患者的尿液中易见A.胆红素结晶B.胱氨酸结晶C.酪氨酸结晶D.含铁血黄素颗粒E.胆固醇结晶【参考答案】D18.患者,女,35岁。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是一种常见的尿液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
1. 取10ml混合后的新鲜尿液,以500r/min离心5min。
离心停止后,弃
去上层清液,留下沉渣。
2. 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3. 用10×10镜头观察尿沉渣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
成分和计数。
4. 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时,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5.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
/HP,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透明管型少于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
6. 临床意义:红细胞大于3个/HP即为镜下血尿;白细胞大于5个/HP即
为镜下脓尿。
7. 注意事项: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送检尿量一般5-10ml,
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
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应注意
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以上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专家。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图1 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第九章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第九章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1.尿液沉渣检验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1)检测原理:此法又称混匀1滴尿法,将尿液充分混匀,直接取其中1滴尿液涂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依据尿液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报告结果。
2)方法学评价:简便、易行、快捷,适用于急诊病人的检查,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此法只适用于肉眼浑浊的尿液,报告时应注明“未经离心”标本。
(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1)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由尿沉渣定量分析板、Diosed 尿沉渣离心管组成。
取10mL尿液置于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其中1滴灌入计数板内,然后计算一定体积(1.0μL)内尿液的有形成分。
2)尿沉渣定量分析法:根据动力管道产生吸力的原理,蠕动泵自动把尿沉渣吸入,并重新悬浮在流动计数池内,进行形态学检查、计数。
3)方法学评价:①虽然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操作繁琐、耗时,但能达到尿沉渣检验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的要求。
②1h尿有形成分计数法较留12h尿液简便,不必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不需限制饮食(但不能大量饮水),适用于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连续检查。
③Addis计数法的标本留取时间长,结晶、室温可影响准确性,因而误差大、重复性差。
故目前国内外已较少应用。
④尿结晶检查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尿液浑浊或沉淀,部分结晶经加热、加酸等处理后变清。
也可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晶。
4)参考值:尿沉渣检验各种不同方法的参考值见表9-1。
成人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①红细胞:男<3万/h,女<4万/h。
②白细胞:男<7万/h,女<14万/h。
表9-1 尿沉渣主要成分参考值方法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0~3/HPF 0~偶见/LPF 少见少见离心镜检法0~3/HPF 0~5/HPF 0~偶见/LPF 少见少见平均每高倍视野(个)0.4~1.0 0.6~2.1尿沉渣定量分析仪0~12/μL 0~12/μL 0~l/μL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0~5/μL 0~10/μL(3)尿沉渣染色法:尿沉渣染色检验是为了进一步鉴别白细胞、闪光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管型、结晶、细菌和霉菌,防止透明管型漏检。
尿常规复检规则

尿常规审核与显微镜复检规则
一、尿常规审核规则:
1.尿常规全部需做尿沉渣分析。
2.尿沉渣分析每一例均需在电脑上复核仪器拍摄的图像,对仪器识别错误的细
胞修正后审核。
3.尿沉渣仪器图像人工肉眼复核率100%。
二、尿常规显微镜复检规则:
1.仪器提示有真菌、滴虫、管型、结晶,仪器拍摄的图像在电脑上识别不清。
2.干化学全部指标阴性,尿沉渣结果异常。
3.肾病患者标本。
4.医生医嘱要求显微镜检。
三、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操作
1.取试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2000r/离心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试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左右沉渣,轻摇离心
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一滴,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的盖玻片覆盖。
4.镜检观察,用低倍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用高倍镜头观察
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视野,记录结果。
5.在报告单上录入镜检结果。
检验科2012-9-1。
尿液常规检查项目标准

尿液常规检查项目标准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镜检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液常规检查的项目标准。
一、尿液采集。
1. 采集时间,尽量在早晨第一次排尿时采集,因为此时尿液浓度较高,有利于检测。
2. 采集容器,使用无菌容器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3. 采集量,一般需要采集30-50毫升的尿液,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二、尿液外观检查。
1. 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或琥珀色,如果出现深黄、红色或者混浊,可能是尿液异常的表现。
2. 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是透明的,如出现混浊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细菌等引起的。
三、尿液化学检查。
1.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在4.6-8.0之间,反映了尿液的酸碱度。
2.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如出现蛋白质阳性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
3. 糖,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糖,如出现糖阳性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
4. 潜血,尿液中出现潜血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的表现。
四、尿液沉渣检查。
1. 红细胞计数,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如出现增多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的表现。
2. 白细胞计数,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如出现增多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3. 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较少,如出现增多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的表现。
五、尿沉渣镜检。
1. 细菌,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细菌,如出现细菌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2. 酵母菌,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酵母菌,如出现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3. 结晶,尿液中结晶的种类和形态可以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尿液常规检查项目标准涵盖了尿液采集、外观检查、化学检查、沉渣检查和镜检等多个方面,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务人员在进行尿液常规检查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SOP033尿液沉渣镜检标准

尿液沉渣镜检标准
由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化学分析影响因素较多,为了提高检验质量,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需要对异常的尿液标本进行离心沉渣显微镜检测。
针对本实验室尿液分析仪水平,特别制定本尿液沉渣镜检标准。
一、标准如下:
白细胞、潜血、尿蛋白、亚硝酸盐、维生素C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出项阳性(包括弱阳性)时,均进行显微镜目测检测尿沉渣。
二、操作:
1.取刻度离心管一支,倒入混合的新鲜尿液10毫升,1500r/min离心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上清尿液,留下0.2毫升尿沉渣,轻轻摇动
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0.02毫升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后在显微镜
下镜检.
三、结果判断:
10×10倍镜头,管型计数;观察20个视野,并算出平均数。
10×10倍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份的全貌及管型。
10×40倍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份和计数;观察10个视野并记录结果。
40×40倍镜头,管型鉴定。
四、参考值:
1.细胞成份:每高倍镜视野所见的最低值至最高值。
RBC:0-3/HP WBC:0-5/HP
2.管型(透明):低倍镜视野
0-1/全片
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个高倍镜视野1+、2+、3+、4+报告。
五、|参考文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罗春丽主编《临床检验基础》
3、刘成玉主编《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关键词】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1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1.1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1.2玻片画框法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mm×25.2mm框内,静止3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细胞数(μL)=T×A/20BV。
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π高倍视野半径2,V=标本用量(μL)。
1.3自然沉降法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15~30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1.4离心沉淀法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后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
1.5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取一定量(10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入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黏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管型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尿沉渣镜检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RBC、WBC、管形、结晶等的变化。
这些检查资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操作步骤】3.1取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4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渣液0. 2ml,混匀;3.2吸沉淀物20ul,滴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ife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3.3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个细胞/HP或管型/LP。
4.【临床意义】4.1WBC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变,浆内可见颗粒,胞核清楚,分散存在。
增加见于尿路感染和炎症时,死亡的中性WBC外形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成团,胞界不明显。
脓细胞增加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4.2RBC畸型RBC>80/ml属于肾小球性血尿。
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4.3上皮C肾小管上皮C:来源于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表层.大于WBC,浆内有脂肪颗粒或空泡一肾小管病变,急性肾炎多见.发生脂肪变性,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复粒C--慢性肾病.含有铁血黄素颗粒一肾脏慢性充血,Hb沉着时,形态似痰内心力衰竭细胞的颗粒,可在盐酸液中与亚铁氯化钾作用,显普鲁蓝反应而呈蓝色.移行上皮C:来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等处。
此类。
由于部位不同和脱落时器官收缩状态的差异,可分为3种形态。
表层移行上皮C(亦称大圆上皮C):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WBC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央,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WBC的2-3倍,形态较圆,膀胱炎时可成片脱落。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2
均一性血尿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3
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4
尿红细胞淡影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5
正常尿液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6
皱缩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7
非均一形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8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9
尿沉渣镜检图谱
4
0
异型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4
1
异型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1
(一)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2
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3
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4
均一形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5
异常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6
均一形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7
均一形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8
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9
非均一性血尿
尿沉渣镜检图谱
1
0
尿液中异常红细胞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8
8
蜡样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谱
8
9
颗粒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谱
9
0
脂肪管形
尿沉渣镜检图谱
9
1
上皮细胞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谱
9
2
透明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谱
9
3
腊样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谱
9
4
腊样管型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方法,了解尿液中细胞、晶体等沉淀物质的特点和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实验原理:
尿液是由肾脏分泌、输送至膀胱并排出体外的液体,其中含有代表性的物质如细胞、晶体等。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可将尿液离心处理,分离出尿中的沉淀物质,进行形态以及数量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实验设备:
- 尿液收集杯
- 离心机
- 尿沉渣镜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采集新鲜尿液,并放置于尿液收集杯中;
2. 用手摇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000 rpm,时间为10分钟;
3. 取出上层的液体部分,将底部的沉渣物取出,放入尿沉渣镜中;
4. 将尿沉渣镜放入显微镜中,通过20倍、40倍镜检查尿中沉淀物质的数量和特征;
实验结果:
尿液中检测到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晶体为钙磷酸盐结晶。
分析与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因素,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同时晶体类型也有参考价值,为病因诊断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实验注意事项:
1. 收集新鲜尿液,防止污染和变质;
2. 实验中需要佩戴手套等防护装备;
3. 离心处理和操作红细胞计数器时,需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产生误差;
4. 实验后清洁和消毒设备和场地。
参考文献:
1. 徐阳. (2004). 实验诊断学教程.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上为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什么是尿沉渣镜检?

什么是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上,尿沉渣镜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检验方式,在具体检验中需要收集受检者的尿液(尿沉淀物)通过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其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理成分加以分析,进而结合检验指标的具体数量及形态展开分析,辅助临床检查对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做出一定的诊断、定位、鉴别以及预后参考。
那么什么是尿沉渣呢?这一检验具有哪些临床价值,该如何操作呢?在检验中又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一、什么是尿沉渣?在泌尿系统相关疾病检验中,尿沉渣镜检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检验形式,那么什么是尿沉渣呢?其实所谓的尿沉渣就是尿液中的有形状的成分,是将采集到的尿液样本进行离心操作后形成的一部分沉渣,也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重要组合。
一般来说在尿沉渣中主要包含的成分有细胞、结晶、管型、细菌以及男性精子等多种有形成分。
二、尿沉渣镜检的临床价值体现在哪里?在尿沉渣镜检中,检测不同成分的含量及形态性质在临床上能够体现的意义与价值也是不同的,结合在实际检测中较为关注的成分来看,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健康者的尿液中通常是没有红细胞的,或仅有极少数的红细胞。
因而一旦在高倍镜视野中发现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数超过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无血色);另外,若受检者的尿液呈现赭红色,或是洗肉水样即为临床上所称的肉眼血尿,也是血尿的一种。
对于人体来说,血尿的出现可能反映了泌尿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病症,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明确具体的病因。
此外,对于健康者来说,尤其是身体健康的青少年,其在洗冷水浴、剧烈运动或进行重体力劳动后,往往会导致其出现短暂性的镜下血尿情况。
在合并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以及多种因素诱发的出血性病症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发血尿。
一般来说,来自肾小球病变的红细胞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形态变异现象,而来自肾盂、膀胱以及输尿管的红细胞则一般具有比较完整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尿沉渣镜检:诊断及描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镜检方法:
1.直接涂片镜检法:
未离心尿直接涂片镜检:新鲜尿混匀取一滴于玻片,弱光线,低倍镜观察全貌,高倍镜辨认细胞(10视野)、管型(低倍镜20视野)离心尿沉渣镜检:新鲜尿10ml离心,(1500r/min),5min,弃上清,留0.2ml.
报告方式:细胞:最低~最高/HP;管型:最低~最高/HP,高倍镜辨认,低倍镜报告;结晶:占视野1/4 +,1/2++,3/4+++,满视野++++
2.仪器镜检法:新鲜尿直接上机,完成检测后,对仪器软件所拍摄的细胞进行辨认,错误应做修正;报告:**/ul
意义:
1、管型:提示肾实质性损伤,
①透明管型:在正常人,尤其是剧烈运动、高热等脱水状态时,有时在心功能不全时可以出现。
②红细胞管型:血尿来源于肾实质病变,尤其在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炎中常见。
若红细胞已崩解,管型呈均质性红褐色,又称为血液或血红蛋白管型
③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肾血管炎性疾病。
④肾上皮细胞管型:在大量蛋白尿合并间质肾小管损害时可以出
现。
⑤颗粒管型: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继续排异等,
⑥腊样管型:提示肾小管严重受损,常常出现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或肾淀粉样变性时。
⑦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
⑧巨大管型或肾衰管型:慢性肾功能不全。
2、晶体:
尿液盐类结晶的诊断意义不大,如尿中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等经常出现于新鲜尿液中,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应怀疑结石的可能。
病理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等3.细胞
3.1尿红细胞:典型为淡黄色双凹盘状,高渗为皱缩样,低渗为影红细胞。
病理是呈多种异常形态,出现过多红细胞提示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或以其为主的混合型血尿,非肾小球基本的血尿多为均一性血尿。
3.2尿白细胞:主要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新鲜尿白细胞与外周血白细胞相似,炎症时细胞变异或死亡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
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炎症、女性阴道炎(伴有大量扁平上皮)、移植后排异(出现淋巴及单核)。
药物性举行间质性肾炎、新月形肾炎(单核增多)。
如果白细胞尿同时伴有红细胞及各种细胞管型,临床上常称“万花筒’样变化,则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疮性肾
炎、膜增殖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最具特征性的尿液变化。
3.3上皮细胞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较白细胞略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大而圆,核膜清楚,表示肾实质性损伤,如急性肾小管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量出现)②扁平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在膀胱、尿道病变时可以增加。
③移行上皮细胞:在肾盂、输尿管、膀胱颈病变时多见。
此外还可见吞噬细胞、肿瘤细胞等
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分析前、中、后
分析前质量控制:样品标签、容器、收集时间、标本新鲜程度,女性患者应避免月经血,男性应避免前列腺液的污染
分析中:仪器性能、校正、尿试纸条的有效期、操作的规范性、标本的影响因素及处理
分析后:结果判断与核实、报告单的录入与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