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单元内容及学习目标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书写。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述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https:///v?vid=18439117094599905231&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青蒿素)https:///x/page/u0533jp4wx9.html(广义相对论)

https:///v?vid=13371402646531508911&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斗拱)https:///v?vid=850854992254093826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中国木建筑)

一、课前阅读材料

1.《学案导学》P52、59、67、76的“相关解读”部分

要求:了解读者、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关于作者写一两条重要信息即可),制作

2.《学案导学》P53《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的演讲》

P58《隐藏在集体中的诺奖得主》

P60《超越时空——加来道雄的高维世界》

P66《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

P68《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有兴趣者读)

P74《梁家三院士: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

P76《青与绿》

P82《说意境》

要求:圈点勾画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整理1500字的素材,上交。

二、自读部分

1.学习任务:以批注的形式自读4篇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中的科学概念、事实、道理、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提示:

①找到以下概念:青蒿素、多维空间、反物质、中国建筑的“文法”、中国诗词的“暗示性”。

②《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列表①整理出青蒿素的发明过程;

③《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列出文中关于人生阶段和数字的词句,理清作者的成长历程;

④《中国建筑的特征》画出段落的中心词句,整理出文章提纲②;

⑤《说“木叶”》搜索信息,将木、叶、落木、落叶、木叶、树、黄叶的形象特征填写到表格③中。

《中国建筑的特征》提纲

《说“木叶”》

一、提出问题:“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为什么?

交代“木叶”的来源;

“木叶”就是“树叶”;古诗歌中用“树叶”的少;“木叶”出佳句。

关键在“木”字。

二、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阐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舒朗的秋天气息。

三、小结。

九歌·湘夫人(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

渝则是一致的。)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登白薠fa2n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概念:

青蒿素:

多维空间:

反物质:

中国建筑的“文法”:

诗歌形象“暗示性”:

三、提升

学习任务:1.通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发现两位科学家在研究和早期探索过程中取得突破的转折点,体会“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

2.明确《青蒿素:人类战胜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的写作目的;

3.总结阐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写作方式)。

学习提示:1.在整理过文本内容之后,再读一遍,将文章脉络掌握得更清晰;

2.思考作者在介绍中心内容之外,有怎样更深层次的写作目的。

3.从概念、选材及其安排等方面入手思考写作方式。

四、综合

学习任务:

1.体会每篇文章表现出来的研究者的,选一位研究者写一段作文素材(随笔本)。例:勤于钻研,敬业奉献。

对于“三无教授”屠呦呦荣获诺奖,不少人表示惊讶,不可思议。然而,了解了屠呦呦的科研之路,这样的惊讶就可以悄然消失,这样的疑问自可以烟消云散。/而立之年临危受命之后,屠呦呦就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去,她带领团队展开科研攻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600多种方药,又从中选出200多种方药,对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为了提取青蒿素,屠呦呦没日没夜泡在实验室,满身都是酒精味。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她以身试毒,弄坏了肝脏”。为了科研,屠呦呦不顾家庭,甚至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研究青蒿素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其中的酸甜苦辣绝非常人能够想象和忍受。如果没有对中医事业的高度热爱,没有勤于钻研、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无法攻克世界难题的。(中心句,可置于开头)

2.学以致用:说得清,道得明(参考课本P67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