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强化训练试题 理(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中
高一(上)强化训练化学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0分)
1.(6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配制5%NaCl溶液时,将已准确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并加适量的水搅拌溶解
B.过滤时可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
C.分液时球形和梨形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放在相同的位置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2.(6分)(2014秋•芗城区校级期中)a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
()mol﹣1 B.
()mol﹣1
C.
()mol﹣1
D.
()mol﹣1
3.(6分)(2010•海口模拟)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4.(6分)(2014秋•广安区校级月考)将标准状态下的a L 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5.(6分)(2014秋•尖山区校级月考)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a g,取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 l•L﹣1
6.(6分)(2014秋•项城市校级月考)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MgCl2 C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7.(6分)(2010秋•文昌校级期中)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A.由弱变强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D.由弱变强,再变弱
8.(6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下列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H++OH﹣═H2O
B.CO32﹣+2H+═H2O+CO2↑
C. Zn(OH)2+2H+═Zn2++2H2O
D.C u2++2OH﹣+Ba2++SO42﹣═BaSO4↓+Cu(OH)2↓
9.(6分)(2014秋•东湖区校级期中)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②和③
10.(6分)(2013秋•云梦县校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1.(10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能跟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依据反应后铝元素存在的状态,判断下列离子中哪些在反应前的溶液里大量存在?需要作出判断的离子是:Mg2+、Cu2+、Ba2+、H+、Ag+、SO32﹣、CO32﹣、OH﹣、Cl﹣.
(1)当生成Al3+且有金属铝剩余时,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2)当生成AlO2﹣且有金属铝剩余时,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12.(11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1)分别取Wg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2)分别取0.1mol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3)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
(4)若将0.2mol钠、镁、铝分别投入到10mL 1mol•L﹣1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顺序是.
13.(10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已知A、B、C、D、E、F、G、H、I九种物质,其中A、B、D、E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G、F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H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提示:实验室制氧气可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混合加热制取)
(1)画出G离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B、I的化学式B,I;
(3)写出H的一种用途;
(4)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5)若H与C反应固体增重4.2g,则参加反应的C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14.(9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如图所示图象中,纵坐标为沉淀物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按试题将相应图的字母填入下列空格中,并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表示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的是,离子方程式:.(2)表示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是,离子方程式:.
(3)表示向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是.离子方程式:.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中
高一(上)强化训练化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0分)
1.(6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配制5%NaCl溶液时,将已准确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并加适量的水搅拌溶解
B.过滤时可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
C.分液时球形和梨形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放在相同的位置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滤;分液和萃取.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配制氯化钠溶液需要计算需要质量,用天平称量,得到固体在水中溶解;
B.温度计是测定温度的仪器,水银球处易破损;
C.球形、梨形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和斜口长端相对位置不一样;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解答:解:A.配制溶液时,称量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故A正确;
B.温度计不可代替玻璃棒搅拌,易造成损坏,故B错误;
C.球形、梨形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和斜口长端相对位置不一样,活塞位置不同,故C 错误;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避免分离的液体中混入杂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配制的步骤,蒸发、分液过程的操作,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2.(6分)(2014秋•芗城区校级期中)a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
()mol﹣1 B.
()mol﹣1
C.
()mol﹣1
D.
()mol﹣1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根据氧原子数求出硫酸分子数,根据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氧原子,所以含有b个氧原子的硫酸的分子数是,
NA===,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和计算应用,主要是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关系,要会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解题,题目难度不大.
3.(6分)(2010•海口模拟)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结合PV=nRT判断.
解答:解: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的质量、个数以及物质的量相等,则
A.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由PV=nRT 可知,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为3:2,故A错误;
B.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O原子个数相等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O2):n(O3)=3:2,故C错误;
D.相同体积相同密度时,两容器气体的质量相等,且都由O元素组成,则O原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两种气体的元素组成特点,结合PV=nRT判断.
4.(6分)(2014秋•广安区校级月考)将标准状态下的a L 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先求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的质量、密度求出溶液的体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mol,氯化氢的质量m=n×M=mol×36.5g/mol=g,
溶液的体积V===L,
则C===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正确判断溶液的体积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把溶剂的体积当做溶液的体积,题目难度中等.
5.(6分)(2014秋•尖山区校级月考)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a g ,取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根据n=计算Al3+的物质的量,再利用n(Al3+):n(SO42﹣)=2:3计算V mL溶液中n(SO42﹣),进而计算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稀释为4VmL溶液中SO42﹣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agAl3+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中n(Al3+):n(SO42﹣)=2:3,VmL溶液中n(SO42﹣)=mol×=mol,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mol×=mol
溶液稀释到4V mL,溶液中c(SO42﹣)==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理解溶液中电解质离子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6.(6分)(2014秋•项城市校级月考)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MgCl2 C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解答:解:A、碳酸钠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碱之间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氢氧化钾属于碱,硝酸属于酸,碳酸钙属于盐,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
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对物质的化学式及分类的考查,对物质的名称、分类及化学式有较明确的认识即可顺利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
7.(6分)(2010秋•文昌校级期中)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A.由弱变强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D.由弱变强,再变弱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判断其导电性变化.
解答:解:由题意知,随着不断通入C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 ①
CaCO3+H2O+CO2═Ca(HCO3)2②
当CO2不足量或恰好反应时,发生的反应是①,碳酸钙是沉淀,水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能力逐渐减弱;
当完全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时发生的反应是②,生成的碳酸氢钙是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碳酸氢钙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
当溶液饱和时,离子浓度最大,导电能力最强,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对导电能力无影响,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变化,明确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为易错点.
8.(6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下列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H++OH﹣═H2O
B.CO32﹣+2H+═H2O+CO2↑
C. Zn(OH)2+2H+═Zn2++2H2O
D.C u2++2OH﹣+Ba2++SO42﹣═BaSO4↓+Cu(OH)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离子反应的实质是可以代表一类反应,但是有的离子反应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解答.
解答:解:A.H++OH﹣=H2O代表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的反应,如:盐酸
和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钡、硝酸和氢氧化钾等,该离子方程式不只表示一个反应,故A错误;
B.CO32﹣+2H+=CO2↑+H2O代表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的反应,如:碳酸钠和
盐酸、碳酸钠和硝酸等,故B错误;
C.Zn(OH)2+2H+═Zn2++2H2O表示氢氧化锌与强酸的反应,如氢氧化锌与硝酸、
硫酸、盐酸的反应,故C错误;
D.Ba2++2OH﹣+Cu2++SO42﹣=BaSO4↓+Cu(OH)2↓只能表示氢氧化钡和硫酸铜之
间的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表示的意义,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明确离子反应表示的意义及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
知识的能力.
9.(6分)(2014秋•东湖区校级期中)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②和③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反应X2+2W2+═2X﹣+2W3+,则得出氧化性关系X2>W3+;Z2+2X﹣═2Z﹣+X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Z2>X2;2W3++2Y﹣═2W2++Y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W3+>Y2,所以单
质的氧化性顺序是:Z2>X2>W3+>Y2,满足该氧化性顺序即可发生.
解答:解:反应X2+2W2+═2X﹣+2W3+,则得出氧化性关系X2>W3+;Z2+2X﹣═2Z﹣+X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Z2>X2;2W3++2Y﹣═2W2++Y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W3+>Y2,所
以单质的氧化性顺序是:Z2>X2>W3+>Y2,
①Y2+2X﹣═2Y﹣+X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Y2>X2;与已知氧化性顺序不同,则反应
不能发生,故错误;
②Z2+2Y﹣═2Z﹣+Y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Z2>Y2;与已知氧化性顺序相同,则反应能
发生,故正确;
③2W3++2Z﹣═2W2++Z2,则得出氧化性关系W3+>Z2;与已知氧化性顺序不同,则
反应不能发生,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的原理“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题目难度不大.
10.(6分)(2013秋•云梦县校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计算题;守恒思想;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思想: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知识来解答.
解答:解:利用电子守恒,当1molCr3+被氧化为Cr2O72﹣(0.5mol)时,所失去的电子数为3mol,这些电子被PbO2得到,而1mol PbO2被还原只得到2mol电子,因此需要PbO2的物质的量为1.5mol.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思想的应用,是考试的热点.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11.(10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能跟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依据反应后铝元素存在的状态,判断下列离子中哪些在反应前的溶液里大量存在?需要作出判断的离子是:Mg2+、Cu2+、Ba2+、H+、Ag+、SO32﹣、CO32﹣、OH﹣、Cl﹣.
(1)当生成Al3+且有金属铝剩余时,一定存在的离子是Cl﹣、H+,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Mg2+、Ba2+.
(2)当生成AlO2﹣且有金属铝剩余时,一定存在的离子是Ba2+、OH﹣.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l﹣.
考点:铝的化学性质;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该溶液能跟金属铝反应放出H2,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该溶液能跟金属铝反应放出H2,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1)当生成Al3+时,溶液显酸性,与氢离子反应的不能存在SO32﹣、CO32﹣、OH ﹣,Cu2+为蓝色,由电荷守恒可知阴离子一定存在Cl﹣,能跟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一定存
在H+、则不能存在Ag+,可存在的离子为Mg2+、Ba2+,故答案为:Cl﹣、H+;Mg2+、Ba2+;
(2)当生成AlO2﹣时,溶液显碱性,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Mg2+、Cu2+、H+、Ag+
不能存在,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存在Ba2+,则与Ba2+反应的CO32﹣、SO32﹣不能存
在,则溶液中可存在Cl﹣,故答案为:Ba2+、OH﹣;Cl﹣.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溶液的酸碱性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11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1)分别取Wg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
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2)分别取0.1mol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1:2:3.
(3)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6:3:2
(4)若将0.2mol钠、镁、铝分别投入到10mL 1mol•L﹣1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顺序是Na>Al=Mg.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1)、(2)、(3)题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①2Na+2HCl=2NaCl+H2↑,②Mg+2HCl=MgCl2+H2↑,③2Al+6HCl=2AlCl3+3H2↑,根据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4)10mL 1mol/L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L×1mol/L=0.01mol,金属都过量,盐酸不足,但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继续生成氢气.
解答:解:(1)设分别取Wg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分别为x、y、z,
2Na+2HCl=2NaCl+H2↑
46g 22.4L
Wg x
x==L,
Mg+2HCl=MgCl2+H2↑
24g 22.4L
Wg y
y=L,
2Al+6HCl=2AlCl3+3H2↑
54g 67.2L
Wg z
z=L,
x:y:z=L:L:L=::,
故答案为:::;
(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分别取0.1mol钠、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
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2:3,
故答案为:1:2:3;
(3)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
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mol:1mol:mol=6:3:2,
故答案为:6:3:2;
(4)10mL 1mol/L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L×1mol/L=0.01mol,若将0.2mol金属钠、镁、铝分别投入到10mL 1mol/L的盐酸中,可知三种金属都过量,盐酸不足,完全反
应,但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继续生成氢气,所以钠反应生成氢气最多,镁、铝反应生成
氢气一样多,
故答案为:Na>Al=Mg.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金属性质的不同性以及差量法的计算应用.
13.(10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已知A、B、C、D、E、F、G、H、I九种物质,其中A、B、D、E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G、F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H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提示:实验室制氧气可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混合加热制取)
(1)画出G离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B、I的化学式B KClO3,I HCl;
(3)写出H的一种用途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或用来漂白织物;
(4)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HCO3K2CO3+CO2↑+H2O;
(5)若H与C反应固体增重4.2g,则参加反应的C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36L.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推断题.
分析:A、B、C、D、E、F、G、H、I九种物质,其中A、B、D、E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含有钾元素,F是单质,B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气体单质,则B为KClO3,F为O2、E为KCl,G是单质,
H为淡黄色固体,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所以G是Na、H为Na2O2,C是气体,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C是CO2,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盐,A中含有钾元素,所以A是KHCO3,D是K2CO3,I和KOH反应生成KCl,所以I为HCl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B、C、D、E、F、G、H、I九种物质,其中A、B、D、E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含有钾元素,F是单质,B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气体单质,则B为KClO3,F为O2、E为KCl,G是单质,
H为淡黄色固体,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所以G是Na、H为Na2O2,C是气体,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C是CO2,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盐,A中含有钾元素,所以A是KHCO3,D是K2CO3,I和KOH反应生成KCl,所以I为HCl气体,
(1)G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1,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钠离子,
所以钠离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
(2)通过以上分析知,B、I的化学式分别为KClO3、HCl,故答案为:KClO3;HCl;
(3)H是过氧化钠,H的一种用途是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或用来漂白织物,故答案为: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或用来漂白织物;
(4)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钾分解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KHCO3K2CO3+CO2↑+H2O,故答案为:2KHCO3K2CO3+CO2↑+H2O;
(5)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转化
为碳酸钠时,固体质量增加的量相当于CO,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固体增加质量
2mol 56g
x 4.2g
2mol:56g=x:4.2g
x==0.15mol,
二氧化碳体积=0.15mol×22.4L/mol=3.36L,
故答案为:3.36.
点评: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无机物推断,以元素焰色反应、物质颜色、反应条件及物质状态为突破口采用正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推断,(5)题利用差量法解答,题目难度不
大.
14.(9分)(2013秋•哈尔滨月考)如图所示图象中,纵坐标为沉淀物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按试题将相应图的字母填入下列空格中,并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表示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的是C,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 (OH)3↓+3NH4+.
(2)表示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是B,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表示向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是D.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Mg2++2OH﹣═Mg(OH)2↓、Al(OH)3+OH﹣═AlO2﹣+2H2O.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图示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1)饱和AlCl3溶液中滴入稀氨水生成沉淀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
(2)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溶解;
(3)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两种沉淀: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增大,但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氯化镁和氯化铝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会部分溶解.
解答:解:(1)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一水合氨属于弱碱,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所以沉淀的质量不变,图象C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C;Al3++3NH3•H2O=Al(OH)3↓+3NH4+;
(2)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溶解,根据方程式可知:1molAlCl3反应,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 和1mol,图象B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B;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2↓生成两种沉淀,沉淀量随着氢氧化钠的量增大而增大,但氯化镁和氯化铝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发生Al(OH)3+OH﹣═AlO2﹣+2H2O,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溶解,图象D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D;Al3++3OH﹣═Al(OH)3↓、Mg2++2OH﹣═Mg(OH)2↓、Al(OH)3+OH﹣═Al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熟悉反应的实质,明确图象的含义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