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文先写了“我们”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挂念下()。

最终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今()。

明确:不怕牛,可怕鹅赶走了鹅对牛、对鹅都转变了态度(2)我们以前用圈、线、括号等符号在文中标画,也是一种批注。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作批注来理解课文内容,看一看“我”对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学习任务四:自主批注,借助批注理解课文1.细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给课文作批注,并在沟通批注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提示:可以从“有疑问”的角度作批注,也可以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

2.先自主阅读,边读边作批注。

3.在小组中沟通批注,并争辩有疑问的地方。

4.班级沟通。

沟通预设:句段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批注:鹅比人小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怕鹅呢?明确: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句段3.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行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刺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批注:我们起初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明确:我们起初欺侮牛,怕鹅。

批注:从“拍”“摸”“触”“扳”“骑”“锤”等一些列动词,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待牛的态度,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

句段4.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平安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遇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批注:从“远远的”“绕个大圈子”可以看出我们生怕鹅会过来啄自己忐忑担忧的心理。

句段5.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观察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静静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可怕,怕它们观察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由于对牛和鹅的不同认识,导致在帮助鹅的时候被牛顶翻,最后在老人的帮助下得以逃脱的经历。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了解到牛和鹅的特点,并教育学生要理性对待动物,不要因为对某种动物的固有印象而产生偏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但学生在对待动物的问题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偏见,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动物。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生僻词汇或不理解的句子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解答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牛和鹅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动物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理性对待动物,不要因为对某种动物的固有印象而产生偏见。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学生对待动物的态度的引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对待动物的态度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词卡片。

4.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牛和鹅,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板书课题《牛和鹅》。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听完后,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同时,老师提问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学生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文中的作者为什么会被牛顶翻?2.最后作者得以逃脱的原因是什么?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动物?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和鹅》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认识一些生词和成语,能够将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牛和鹅》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难点:正确运用生词和成语进行句子编写。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和鹅》教材2.生词卡片3.成语卡片4.黑板、彩色粉笔5.学生课前复习和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大声朗读《牛和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 学习新词和成语教师呈现新生词和生词,让学生快速认读,并进行词义讲解。

接着介绍新的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教学主体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讨论牛和鹅之间的故事发展。

2.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出小话剧,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

5. 总结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并对课文进行深入解析。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词和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牛和鹅》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群孩子在天鹅的引导下,找到了牛的故事。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童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同时,文章以动物为主角,有助于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在细节理解和情感体验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故事情节较为感兴趣,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友谊、互助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牛和鹅,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牛和鹅的特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朗读结束后,老师简要讲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牛和鹅》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牛与鹅对人的态度的不同,以及“我”对牛、鹅态度的变化,揭示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结果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谓、逛”等6个生字,会写“摸、顿”等13个字,会写“跪下、逃跑”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谦虚、敏感”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具体事例中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叙述顺序。

2.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得到不同的结果。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牛和鹅,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6. 小结本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六、板书设计《牛和鹅》1. 牛与鹅对人的态度2. “我”对牛、鹅态度的变化3.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不同结果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什么结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课堂讲解部分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一只鹅和一头牛展开,通过讲述他们在田野里的趣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动物们的可爱。

本文语言生动有趣,情节简单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文章通过描绘牛和鹅的动作、神态和叫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它们的特点和情绪。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的认读、造句、语法等。

然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普遍抱有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这有利于他们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动物的关爱,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词卡片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牛和鹅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我”从不怕牛、害怕鹅,到不怕鹅、也不敢欺负牛,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下这篇课文。

板块二体味经历,理解变化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第5~12自然段,概括“我”发生了什么事?提示:“我”被鹅追赶,被鹅欺负,后来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

2.学习第5~7自然段,感受“我”的狼狈不堪和鹅的神气十足。

(1)指名学生分段读第5~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②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2)交流反馈,找出句子并结合批注体会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句段1: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理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提示: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们”极力地躲避鹅,生怕被它看到的紧张心情。

句段2: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提示: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被鹅追赶时的惊慌失措、狼狈不堪。

两个“!”写出了“我”被鹅咬住之后的极度恐惧,感到自己就要命丧鹅口的绝望。

②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句段3: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逐渐提高阅读能力;2. 能够理解文章涉及的道德观念;3. 能够领会故事主题,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4. 对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并正确运用生词、短语、句式;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含义,并提高阅读的深度。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讲述法:通过口述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分组合作: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故事结构、情节、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热身练习:请学生读一读生词:检讨,宽容,感怀,同情;2. 引入故事:让学生回顾故事《牛和鹅》的前一部分,听一听后面的故事内容。

第二步:阅读理解(20分钟)1. 口语会话: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毛牛走的很快?小鹅说小毛牛真命苦,你们同意吗?2. 短文精读:教师提问:当小鹅和小毛牛经过一个村庄的时候,小毛牛失去了大家的陪伴,你能读一读之后的故事进展吗?3.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牛和鹅》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a. 这一部分中的“强者”包括哪些人物?b. 小毛牛为什么没有检查好另一头绳索的情况?c. 小鹅说小毛牛不是好朋友,因为什么原因?第三步:词汇学习与归纳(15分钟)1. 生词学习:教师提供几个生词并解释其含义:懊悔,同情;2. 短语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中的短语“检讨自己”并向学生解释其含义。

第四步:学习启示(10分钟)1. 课外延伸:请学生回家时,检讨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自己的问题和自身优点,写一份短文表达您自己的感受。

2. 意义讨论:学生就文章中的主题和道德进行讨论,思考如何能够像小鸭子一样宽容、包容和同情朋友的错误。

第五步: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复习新学的生词、短语和实用句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8课《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掌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朗读、讲解和写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牛和鹅的性格特点。

2.掌握故事情节,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故事中牛和鹅的相处之道。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
•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故事学习
•讲解故事中牛和鹅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互动和相处之道。

•播放故事录音或导读故事,让学生聆听故事内容,加深理解。

•学生分组小组讨论,交流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4. 练习
•设计问题练习或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角色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听、说、读、写等,能够更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以上为《牛和鹅》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8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讲述了牛和鹅这两种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牛和鹅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牛和鹅这两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牛和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牛和鹅》,学生齐读。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3. 课堂讨论a.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观察牛和鹅的图片,描述它们的特点。

b.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b.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板书设计牛和鹅1. 牛:体型庞大、力大无穷、勤劳忠诚2. 鹅:体型较小、善于游泳、警惕性高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牛和鹅的短文,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画一幅牛和鹅的图画,要求形象生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的总结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牛和鹅》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牛和鹅》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牛和鹅》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研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尊重事实、不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回顾一下昨天初读的课文《牛和鹅》,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XXX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最后写“我”记着XXX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二、理解课文,精读课文,感知品味: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前四段,画一画,做批注。

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XXX害怕人;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然后到小组里交流。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刮它的皮、扳牛角、骑牛背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

(拍、摸、触、刮、扳、骑)2.读第五到第七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害怕鹅?(1、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2、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3、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牛和鹅》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牛和鹅》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18 牛和鹅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过程】板块一借助批注,理解课文语文要素1.学习批注1:“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这是读者对课文内容的疑问。

(1)教师提问:你能解答这个疑问吗?学生阅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关键语段。

课件出示: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

有什么可怕的!虽然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嘎嘎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3)引导:读文段,你读出了哪些意思?预设:①“我”不怕鹅了。

②不管鹅怎么看我们,我们都比它强,我们都不必怕它。

2.学习批注3和4:“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这是读者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1)引导:鹅之前很神气,现在很狼狈。

作者是从哪些内容中体会到的呢?(2)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第一句: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第二句: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第三句: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第四句: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

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3)指名学生对比朗读:之前鹅很神气——前三句,现在很狼狈——第四句。

(三名学生分别读前三句,一名学生对应读第四句)(4)说一说:作者是怎么写鹅的神气和狼狈的呢?预设1:“竖起头、侧着眼睛看、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鹅的神气、不可一世、目中无人。

《牛和鹅》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牛和鹅》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牛和鹅》名师教案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1.小组之间汇报整理上节课自己为课文做的批注。

2.能把刚才的批注进行分类吗?3.结合批注,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课文赏析(一)欺牛怕鹅。

1.品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我们”对牛和鹅是什么印象。

预设:牛怕人,鹅不怕人。

(1)这种印象的原因是什么?预设: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2)“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是从什么角度作的批注?预设:读书质疑的角度标注。

2.小组之间交流“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1)对待牛的态度是什么?预设: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

这说明了什么?预设:我们欺负牛,一点儿也不害怕。

(2)对待鹅的态度是什么?预设: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这说明了什么?预设:特别害怕。

“对牛和对鹅的态度的对比真鲜明啊!”是从什么角度作的批注?预设:理解内容的角度标注。

(二)“我”被鹅欺负。

1.朗读第5-12自然段,思考:放学路上“我”遭遇了什么?预设:遇见了四只大白鹅。

(1)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预设: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2)这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效果?预设:“不说话、贴着、悄悄地”形象地对“我们”见到鹅时被吓得胆战心惊的动作、心理进行了描写,描绘了我们池塘边遇到鹅,心里很惧怕的场景。

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了。

这是从品词析句的角度标注。

2.小组之间交流:“我们”和鹅进行了怎样的“交锋”?(1)第一回合:我们: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这说明了什么?预设:我们在故意挑逗大白鹅。

大白鹅:竖起头、侧着眼睛看了看、一摇一摆、神气、伸长脖子、扑打着大翅膀。

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了鹅的傲慢、目中无人。

(2)第二回合:我们: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提炼故事主题,欣赏故事的美。

(2)了解生活中两种动物的各自特征。

(3)能够口头表述故事情节,并借助情境和道具,在小组内做出角色表演。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角色扮演的能力。

(3)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教育学生理解并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生活常识:了解生活中两种动物的各自特点和区别。

三、教学步骤1.探究导入(1)教师用小黑板写下牛和鹅的汉字,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哪种动物。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商量,说出牛和鹅的特征,并将发言结果做个整理。

2.故事讲解(1)教师为学生们讲述《牛和鹅》故事情节,并通过图片、声音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2)教师反复重复讲解关键词汇和语句,鼓励学生降低速度,仔细、耐心地听,积极与教师互动。

3.回归本文学习(1)教师为学生提问题:故事中牛和鹅各自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一起走路回家?(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设计角色扮演,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互动体验(1)教师提供小道具、音乐和图片,让学生愉快地和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2)教师在角色扮演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故事情节和特点,并让学生口头表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提示1.让学生在听讲、阅读和讨论中完整地、有条理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深层次的主题,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鼓励学生在故事内容中,发现和探究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考,促进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五、板书设计牛和鹅特点牛能拉车、力大、耐劳鹅能飞、不爱跑六、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真正理解故事情节。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亲身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有趣,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认识。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2.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理解。

3.教学卡片:制作相关教学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遇到生词、难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课后注释进行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牛和鹅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有哪些性格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童年时的一次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看待事物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要一味地相信表面现象,要善于观察、思考。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

此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进行启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学会尊重生命,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本:为学生准备作业本,方便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牛和鹅》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牛和鹅》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8 牛和鹅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虽然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2.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明白怎样给文章作批注。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并指导。

提示:可用优教词语听写进行听写。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很好,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记得很清楚。

“我”对鹅的态度是从怕到不怕,对牛的态度是从不怕到尊重,为什么“我”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巨大的转变呢?这些是大家上节课上提出的问题,这节课上我们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解答这些问题。

(出示上节课上学生提出的疑问)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简要介绍、分析批注。

提示:引导学生发现批注,顺势介绍批注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旁批,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批注。

2.前后联系,产生疑惑。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A.“我们”对牛和鹅的印象分别是什么?(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B.“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我们不怕牛,而害怕鹅。

)提示: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敢”字(敢,甚至敢,还敢),抓住“拍、摸、触、扳、叫、骑”等词语品读出“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的心理。

接着,透过两个“才敢”,抓住“总是、远远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绕个大圈子”等词句读出“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的害怕心理。

接着,将第3、4自然段中“我们”的表现进行对比,进一步巩固“不怕”与“怕”的印象。

最后联系第1自然段中对应的语句,感受两者的因果关系。

(2)指名读第13、14自然段,思考问题。

“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过渡:是什么让“我”有这么大的转变呢?这和“我”经历的一件事情有关。

这件事就是——(生答)“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课题
18牛和鹅
课型
精读
第2课时




本课描写了“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重点
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牛和鹅
提出共识
牛和鹅具体描述
改变认识
时间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请你认真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3.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4.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二、理解课文,精读课文,感知品味:
1、请大家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画一画,做批注。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然后到小组里交流。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刮它的皮、扳牛角、骑牛背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

(拍、摸、触、刮、扳、骑)
2、读第五—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1、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2、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3、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
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4、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用在副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
5、读一读,读出害怕的心里:
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大家就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这时的“我”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狼狈不堪)
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1)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2)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7、读一读金奎叔和我的对话吧!
学习12~13自然段: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我不怕它。

(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

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8、所以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

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1、实话实说:
(1)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
(2)你是怎样看待父母唠叨的。

(3)你是怎样对待老师对你的批评和教育的?
2、读故事,想办法。

(1)、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

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
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
(2)、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截然不同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