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及法规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法规与政策解读
幼儿园教育法规与政策解读幼儿园教育法规与政策解读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基础,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规范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法规第四章规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明确了幼儿园应当提供“游戏、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启蒙教育,让幼儿能够逐渐认识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开发幼儿的智力、思维、语言、品德和体质等方面的潜能”。
第四章还规定,幼儿园应当“制定符合幼儿认知特征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且“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当体现幼儿本身的需要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还规定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明确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保健常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初步动手能力和兴趣”。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启蒙教育,幼儿园应当制定符合幼儿认知特征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注重培养幼儿的初步动手能力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当具备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保健常识。
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指导性规范文件,自实施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
该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标准,包括幼儿语言、认知、社会、情感、身体和美术等方面的培养,并要求幼儿园应当贯彻“以儿为本、活泼生动、情境创设、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
同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还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评估、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三、《学前教育法》《学前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为学前教育制定的法规,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范。
该法规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以幼儿园为主要形式的,是“为适龄儿童提供在社区化、家庭化条件下的教育”。
同时,《学前教育法》还规定了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教师的资质要求。
其中,幼儿园应当达到“卫生安全、教育质量、师德师风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幼儿园的院长、教师应当具有学前教育或相关专业的学历。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和背景为了提高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对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幼儿教育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内容与目标1.学习《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政策导向。
2.熟悉中国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了解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并能正确解读。
3.理解幼儿教育的监管机构和职责,掌握幼儿教育政策执行的实施路径和程序。
4.分析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影响,了解其指导作用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教学方法:–授课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系统阐述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关键问题和实践案例。
–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真实案例,结合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提出合理化解方案。
2.评估方式:–平时表现评估:考察学生上课参与及思考表达能力。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以检测学生对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全面掌握和运用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幻灯片教材:提供课程教学所需的知识点和案例。
–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教学资源。
–实际案例资料和文献资料:用于讲解案例和深入学习。
2.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督导规定》–《托儿所和托儿所教育质量评估管理办法》五、课程安排与进度对于本课程的具体安排和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并在授课前向学生进行详细介绍。
六、教学团队和学生权益保障1.教学团队由资深教育专家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人员组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学生权益保障:–学习平台和环境的提供。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和学习需求。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102212课程名称:教育政策法规(四年制本科)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 课时周学时:2 课时学分:2 学分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小学教师培养预修课程:教育学、公共政策理论、法学原理二、课程性质《教育政策法规》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为适应依法治教和更新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制定及其实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遵循着教育政策法规“原理论”——“价值论”——“过程论”——“效果论”的逻辑结构,依次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系列基本范畴、定义、命题等,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介绍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价值基础、伦理取向,主要解决什么样的教育政策、法规是好的教育政策、法规的问题。
第三,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几个主要的过程、环节,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的问题。
第四,设计若干个专题,对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最主要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分析,主要解决现有政策法规的怎么样的问题。
第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以增进与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主要实现如下目标:第一,让师范生掌握基础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建构起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与框架。
第二,培养师范生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意识,唤起未来依法、依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动机与情感。
第三,培养师范生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知识与理论解释与分析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现象的能力;能够基本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师范生积极参与政策法规过程的能力。
第四,强化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环节,安排小学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课观摩。
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教师与师范生之间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主题的基于课例的教学设计对话,以增进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代码:学分2、学分/总学时:16开课对象:面授学时:16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19学前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育政策法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教育政策法规》是研究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
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理解现行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类学生的学习重在理论分析,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解现行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求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学前教育基本专业知识,诸如:法学概论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课程。
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
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
在学习时要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通过思考题可以促进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题。
做题前,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注意分析,熟练应用各种理论。
除学习规定1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
如有条件,可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理论,训练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各个学习环节,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师范类认证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系(部):艺术教育系专业:音乐教育教研室:修订日期:2021年08月填写说明1.本大纲除标题特殊标注外,内容部分全部:宋体、小四、1.5倍行距,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页边距上下左右均是2.5cm,左侧装订;如表格中的内容较多,可以调整为五号字,但要统一字号。
2.“课程简介”部分要明确该课程类别,如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3.“课程目标”部分要从“学生中心”的角度说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相对应)。
4.“教学方法”部分要概括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是本专业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全面和系统论述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解释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树立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依法施教的基本意识和基本观念,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全面和系统论述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解释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树立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依法施教的基本意识和基本观念,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分目标:1.从理论方面充分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能够复述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2.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能够评判具体案例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能够推断和解决教育活动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3.树立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依法施教的基本意识,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与演示法结合在传统讲授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把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13级《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教育政策与法规》是研究幼儿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是技工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理解现行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类学生的学习重在理论分析,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讲授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与教育法规的相互关系,幼儿教育的重要政策解读,有关幼儿教育的重要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理解现行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求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主要矛盾,有条件地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找出问题的本质。
(二)要抓住重点,即应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三)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可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四)学习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理论和实际应用。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心理学》、《教育学》。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在学习时要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要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和引申的,又是怎样解决和应用的;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通过思考题可以促进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题。
做题前,要对所学内容基本掌握,注意分析,熟练应用各种理论。
除学习规定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政策与法规英文名称: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课程编码:14112D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专业: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教材,本课程以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范畴为知识基础,建立起以小学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为主线的理论体系。
试图寻找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自身体系和其质的规定性。
它立足于研究型、反思型小学教师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兼及小学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政策学和教育法学的基础上凸显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特定内涵;以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思路为时代背景,以新时期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焦点,以典型案例为其切入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互相转化;遵循认知规律,原理、资料、案例、问题反思有机结合,增强了体例的科学性和文字的可读性。
该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和总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有关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法律观提供知识和材料;培养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育政策法规意识,促进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实践;引导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的反思,不断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合法化水平;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推动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学期完成,教学时数合计为32学时,其中讲授时数为28学时,余4学时供见习、课堂讨论及自由伸缩之用。
在每章内容提要之前,对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作简要的说明,以帮助师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讨论等课内教学方式,辅以自学训练、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领域的法规政策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本文将从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
一、教育政策法规1. 教育政策的内涵和目标教育政策是指国家、地方在教育领域内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其内涵包括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
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教育法规的体系和内容教育法规是国家在教育领域内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体系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学校条例等,内容涉及教育管理、学校经营、教师权益等方面。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精神规范,其内涵包括教育责任、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方面。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职业道德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2.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教育学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对《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育政策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质量。
我们应当重视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深刻影响。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教育政策与法规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涵盖了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及法规遵守等关键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框架、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法治思维和政策制定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2、掌握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的过程;3、熟悉我国主要的教育法规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4、培养分析和评价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能力;5、培养在教育领域中尊重法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教育政策基本理论:阐述教育政策的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2、教育法规基本理论:介绍我国主要的教育法规及其发展历程,分析法规对教育实践的影响;3、教育政策实施与评估:讨论教育政策的实施策略、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技术;4、教育法规遵守与执行:分析教育法规的遵守原则、执行措施及其实践经验;5、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讨论教育政策与法规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案例分析报告等。
其中,课堂表现将占总成绩的30%,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占20%,案例分析报告占30%,期末考试占20%。
通过这些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大纲更新与修订本教学大纲将根据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动态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时更新和修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教育政策与法规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课堂中,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Educational Policy and Law课程编码:16A04071 学分: 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 16 理论: 16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张乐天主编,《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劳凯声,《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李晓燕著,《教育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褚宏启,《教育政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孙绵涛、黄崴,《教育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5.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1》,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6.蔡连玉,《教育政策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掌握、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现行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高运用相关政策与法规知识和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强调核心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研读政策法规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和应用,形成专业视角与素养,形成学科认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能结合现实反思教育实践、敢于质疑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并为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理解和掌握现行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提高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力争能反思教育实践、质疑现行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学科的知识逻辑结构、学习目标;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历史发展及研究意义。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计划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员能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学习《教育学》或《教育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1、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明确学习的意义。
2、正确认识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与特征。
4、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的程序。
5、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基本过程。
6、掌握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及基本方法。
7、了解与掌握教育法监督体制。
8、了解我国教育基本政策的历史和《教育法》。
9、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义务教育法》。
10、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高等教育法》。
11、了解我国成人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职业教育法》。
12、了解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教师法》。
(二)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的重点: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实践。
课程的难点:运用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内容: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及意义。
要求: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大纲的依据
教学大纲的依据教学大纲是一个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份指导教学的文件,旨在明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学大纲的编写需要依据科学的原则和可靠的依据,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学大纲的依据以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政策和法规是制定教学大纲的基础。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中,教育政策和法规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教学大纲应当与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持一致,以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按照规定的教育目标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学科标准和要求不同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学生在特定领域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大纲应当参考学科标准和要求,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
三、学生的发展特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教学大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学大纲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期望。
四、学科研究和最新成果每个学科都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研究和最新成果对于制定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关注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最新成果,将其应用于教学大纲中,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实践经验和专业判断教学大纲的制定不仅仅依赖于理论依据,也需要结合实践经验和教师的专业判断。
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提高其实用性和针对性。
六、教学资源和条件教学资源和条件是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教学大纲应当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例如,如果学校缺乏特定的实验设备,那么教学大纲应当相应地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综上所述,教学大纲的依据包括教育政策和法规、学科标准和要求、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科研究和最新成果、实践经验和专业判断以及教学资源和条件。
《教育法学》教学大纲名师(完整版)资料
《教育法学》教学大纲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教育法学》教学大纲(修订2021)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教育法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以教育法律问题为对象,运用理性手段揭示教育法律发展规律,形成教育法系统理论并指导教育法律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
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法学主要研究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问题、教育法律过程问题和教育法律的适用问题。
学习和研究教育法学既是依法治教的需要,也是完善教育法学和促进教育法学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法律观提供知识和材料,使学习者了解如何依法从事教育活动,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要求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识记、领会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
在全面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要正确处理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的关系。
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的关系。
课程和知识是有一定系统和逻辑的,这就是学科的内在联系。
重点就是这个逻辑的轴线及其各个关节点,一般就是围绕这个轴线的关节的分枝和细节。
着眼点是关节点和轴线,但要从分枝和细节下手,去掌握知识的整个系统。
应充分考虑到考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三、教学安排(一)大纲依据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本科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二)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一学期,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共17周,34个学时,每周2学时,本课程2个学分。
(三)相关课程教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
四、教材本纲指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晓燕著、2006年版的《教育法学》为正式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政策与法规英文名称: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课程编码:14112D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专业: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管理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教材,本课程以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范畴为知识基础,建立起以小学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为主线的理论体系。
试图寻找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自身体系和其质的规定性。
它立足于研究型、反思型小学教师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兼及小学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政策学和教育法学的基础上凸显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特定内涵;以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思路为时代背景,以新时期小学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焦点,以典型案例为其切入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互相转化;遵循认知规律,原理、资料、案例、问题反思有机结合,增强了体例的科学性和文字的可读性。
该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和总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有关小学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法律观提供知识和材料;培养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育政策法规意识,促进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实践;引导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的反思,不断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合法化水平;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推动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一学期完成,教学时数合计为32学时,其中讲授时数为28学时,余4学时供见习、课堂讨论及自由伸缩之用。
在每章内容提要之前,对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作简要的说明,以帮助师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讨论等课内教学方式,辅以自学训练、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力求通过教师深入透彻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教育政策法规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刻理解,并结合当今教育领域的矛盾与现实问题,使学生形成哲学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打开思路、拓展视野,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教育实际问题的结合。
2、课堂讨论:本课程初步制定了定期进行学术沙龙的计划,通过对一些热点和敏感点问题的讨论,旨在拓展学生在本学术领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为学术研究作基础。
3、课外实践训练:本课程构建了“自学指导、课外训练、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三大课外自主学习体系,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形成了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相结合的体系。
通过课外实践训练,使学生关注当今教育改革潮流和现实教育问题,使学生能以理论的视角看待现实问题,又能以现实的视角分析理论问题。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教学大纲为指针,对教育政策法规相关理论做出正确的阐释和分析。
2、在教学中既要保证所述观点、所引资料的科学性,又要注意其高度的思想性,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出发,密切联系我国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5、集多方式、多主体、多环节实施评价。
6、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使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7、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教育学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开展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影响作用。
8、实践(实验)技能训练的目的要求实践技能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环节,也是一个印证原理,评价、检验其有效性的关键。
学会运用教育政策和法规来解释和解决小学教育实践和自身专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形成依法治校与依法执教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智慧。
在实践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树立教育政策法规意识,保持对各种教育政策法规实践的“反思”和“批判”,达到一种理性的自觉,从而确保教育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要追问和求证各种教育活动和现象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以求得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
9、实践(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1)在业余时间开展小型的教育调查,了解当地小学教育政策在体现民主、平等、人本、有限的价值取向方面取得的成就或存在的问题。
(2)搜集本地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失真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3)调查当地小学教育体制政策、质量政策、经费政策、教师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写出调查报告。
(4)试举一例发生在你周边的学生伤害事故,并依据相关法律予以分析。
(5)调查一所小学,系统了解教育行政部门是如何对学校进行管理的。
了解该校的依法治校的情况,并进行分析。
(6)调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学生家庭,了解他们依法保护小学生权益的典型事例,并写出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讨论、教学实践和作业来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通过开卷考试来评定。
五、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2个大的模块(共32个学时):模块一:小学教育政策。
包括小学教育政策概论、过程、体系。
模块二:小学教育法规。
包括小学教育法规概论、法制建设、法规体系;国家、学校、教师、小学生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一)使用教材阮成武。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教学参考书1、陈振明。
政策科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袁振国。
教育政策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孙锦涛。
教育政策学。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吴志宏。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刘复兴。
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张济正。
教育行政学通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袁振国。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国家教育发展中心。
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03,2004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彭万林。
民法学。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劳凯声。
教育法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4、劳凯声。
教育法学。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劳凯声。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1,2,3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03,2004年版。
16、孙灿成。
学校管理学概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现行教育政策与法规选编(中小学教师读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李晓雁。
我国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实现保障机制研究。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周德雷。
小学管理法制基础。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王长纯等。
初等教育。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1、张乐天。
教育法规导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褚宏启。
学校法律问题分析。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3、李晓雁。
教育法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4、黄才华。
依法治教概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张乐天。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郭文舒。
教育政策法规。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27、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
褚宏启主编。
教育法制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杨颖秀。
教育政策法规专题。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李连宁,孙葆森。
教育法制概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谢志东。
教育法规讲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七、本大纲尚需说明的问题,如没有可省略课外辅导方式方法一、通过课外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基本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通过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通过小型的教育调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完成研究报告。
执笔教师:李俊义教研室主任:李俊义教学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