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行为(1)
【镀铬标准】电镀工艺的规范--镀铬工艺镀铬标准
【镀铬标准】电镀工艺的规范--镀铬工艺镀铬标准【镀铬标准】电镀工艺的规范--镀铬工艺镀铬标准话题:镀铬标准休闲阅读催化剂的作用协同作用镀铬四、规范镀铬工艺铬面是凹版制版公司的一张脸面,可以直接为公司赢得客户的信赖。
光洁的铬面,超凡的耐印力,令人满意的刮刀消耗,无不对客户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
镀铬层印刷时直接与承印材料接触,要能有效地保护铜层不被刮伤、刮坏,因此,要求铬层要达到一定的硬度。
铬层的高硬度和表面硬度均匀是提高凹版滚筒耐印力的关键,如果印数达到50万印,则铬层硬度在HV750,HV950、耐印力在80万,100万次为佳。
目前业内普遍采用镀硬铬工艺,有的公司还采用瑞士镀铬工艺,以保证铬层有很高的硬度、很好的耐磨性及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印版滚筒的耐印力,使其能够承受刮墨刀及油墨中颜料的频繁摩擦。
当前全国各地凹版制版公司都深深感受到镀铬质量是个永远的问题,是造成返工的一个主要因素。
影响镀铬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铬层硬度与温度、电流密度、铬酐及硫酸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
归纳一下,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一是导电性不良,二是镀铬液不稳定,三是清洗不干净,还有些公司虽然制定了质量标准和控制数据,但员工在执行时不认真,不严格,造成返工。
因此,必须强化管理,严格管理。
(一)镀铬工艺流程雕刻好滚筒?检查(合格)?装配?滚筒清洗?镀铬?抛光?自检(合格)?交总检(不合格退铬)。
(二)镀铬的基本原理镀铬液中铬酸一般以重铬酸形式存在(H2Cr2O7),在浓度很高的镀铬液中可以三铬酸(H2Cr3O10)和四铬酸(H2Cr4O13)的形式存在。
当镀液中只有铬酸而无硫酸等催化剂存在时,通入直流电,阴极上只有氢气析出,没有铬层沉积,相当于电解水。
加入适当的硫酸催化剂后(CrO3?H2SO4=100?1),在阴极上依次发生下列反应:Cr2O72-,8H+ +6e ? Cr2O3+4H2O ?2H,,2e ? H2? ?Cr2O72-+ H2O2CrO42-+2H+ ?CrO42-+ 8H+ +6e ? Cr?+4H2O ?由以上反应可知,镀铬的阴极反应是很复杂的。
第4章--析氢腐蚀与耗氧腐蚀
溶液组成和温度有关; b’:与电极材料无关。
(2)当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大, 阴极电位由电化学极化与氧的扩散过程混合控 制( PF),过电位与电流密度ic间的关系为
• 有两种复合方式: – A 化学脱附:
2Had →H2 两个吸附氢原子进行化学反应 而复合成一个氢分子 – B 电化学脱附: Had + H++ e → H2 由一个H+离子与一个Had原子 进行电化学反应形成一个氢分子
(4)H2分子形成气泡离开电极表面
•决定析氢反应动力学行为的步骤: (1)电化学步骤(放电反应) (2)复合步骤 A:化学脱附, B:电化学脱附
约在0.11~0.12V之间。
影响析氢过电位的因素
• 电极材料 • 表面状态
– 粗糙表面<光滑表面 – 粗糙表面有效面积更大 • 溶液pH – 酸性溶液,pH增加, ηH增加 – 碱性溶液, pH增加, ηH 减小 • 溶液组成 – 含有表面活性物质,ηH增加 • 温度 – 温度增加1℃, ηH 减小2mV
5、析氢腐蚀的控制过程
(1)阴极控制的析氢腐蚀
指阴极析氢反应的极化率大于 阳极溶解反应的极化率。
析氢腐蚀速率受氢在阴极上放 电的析氢过电位所控制。此时, 金属电极的腐蚀电位Ecorr接 近金属阳极反应的平衡电位EMe。 例如金属锌在酸中的腐蚀,即 属于此类。
(2)阳极控制的析氢腐蚀
金属阳极溶解反应的极化率大于阴极析氢反应 的极化率,析氢腐蚀速率受阳极溶解的过电位 所控制。 – 金属离子必须穿透氧化膜
2.氧去极化过程的基本步骤
析氢反应机理[专业类别]
1
e
e0
RT F
ln[ H
]
H
常数
2RT F
ln
IK
RT F
ln[ H
] 1
H
pH
I ,1
H
lg[
H
]
I
,
1
2.3RT F
59mV
精制课件
25
但对其它的金属电极,我们不能仅根据实 验测得的b值是118mV,29.5mV或39 mV就简单地推断在此金属上析氢反应的 机理。
因为上述的电化学极化方程对电极材料有 一定要求。例如:金属对氢的吸附要十分 微弱。
精制课件
32
开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主要困难:
首先是甲醇氧化反应的电化学催化.即使采用铂 催化剂,这一电池的工作电压也只有0.4~0.5V (1.21V),只有理论电动势的35%~40%,导 致电池系统的实际比能量严重降低.
其次是甲醇往往能透过电解质层达到阴极(正极) 表面,称为甲醇的“穿越”(crossover).这一 现象不仅会引起甲醇的额外损耗,还常引起空气 电极的催化剂中毒,使电池的工作电压进一步降 低.
由于中超电位和低超电位电极上H析出复杂,处 理也要小心。
精制课件
27
金属材料的防护中,常采用缓蚀剂,降 低析氢速度,借此减低金属溶解速度。
但不是任何能增大H过电位的添加剂都能 用作“缓蚀剂”。
精制课件
28
6.2 氢氧化反应的电催化
阳极氧化反应机理应与阴极还原机理相同,只是进行方向相反而已。 根据对氢气析出反应机理的认识,不难得出氢气的阳极氧化反应历程 包含如下步骤:
H
2.3RT
nF
log i0
2.3RT
析氢现象及其危害
析氢现象及其危害本篇针对我司产品加工工艺特点,简单概述了原材料在冶金、锻造、电镀和焊接过程中的析氢现象,主要分析了氢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除氢方法,为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原因1.冶炼⑴炉料带入。
由废钢、生铁、铁合金及造渣材料等炉料中固有的氢以及炉料中的水分分解产生的氢溶入钢中。
⑵由炉气带入。
炉气中的水、氢气等都经过炉渣或直接与钢液接触而溶入钢中。
⑶由钢包、钢锭模以及保温冒的耐火材料带入。
⑷由大气带入。
大气铸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氢气与钢液接触而溶入钢中。
2.电镀在电镀过程中,由于水分子的离解,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数量的氢离子,在电极的作用下,一部分就会从阴极析出氢气逸出,一部分以原子氢的状态渗入基体金属及镀层中。
具体的析氢过程如下:⑴H3O+从溶液中转移到阴极表面附近;⑵H3O+在阴极上脱水还原,生成的氢离子吸附在电极表面H3O+→H++H2O⑶两个吸附的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H++H+→H2⑷氢分子聚合成小气泡,并逐渐长大,最后离开电极表面而逸出。
3.焊接⑴焊条⑵母材⑶不干燥的保护气体(4) 空气湿度较大(5) 焊前未除油去污二、危害1.冶金⑴白点:在钢材横向断口上,主要表现为放射性或不规则排列的锯齿形小裂缝(有时也叫发裂);在纵向断口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银白色斑点。
它是锻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部缺陷,它的存在对钢的性能极为不利。
在交变和重复载荷作用下,白点处为应力集中点,常常成为疲劳源。
白点的产生是由于钢中氢和组织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关于氢致白点有以下几种解释:①钢中含有氢时,使钢的塑性降低。
当氢含量达到某一数值时,塑性急剧下降,造成氢脆现象。
②炼钢时钢液中吸收的氢,在钢锭凝固时因溶解度减少而析出。
有些氢来不及扩散到钢锭表面而存在钢锭内部显微空隙处、夹杂物附近或晶界上的小孔中。
氢原子在该处易结合成分子状态,并产生压力。
另外氢与钢中的碳反应易形成甲烷(CH4),也造成较大的分子压力。
③钢坯在冷却过程中因冷却速度等因素使相变产生较大的组织应力,在钢中氢脆的地方,将发生脆性破裂。
Ni_AC电催化剂在中性溶液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1]
(a) Active carbon; (b) Ni/AC electro-catalyst 图 2 Ni/AC 电催化剂的 XRD 图 Fig.2 XRD patterns of the Ni/AC electro-catalyst
图 3 镍电极和 Ni/AC 膜电极塔菲尔曲线 Fig.3 Tafel curves of the Ni and Ni/AC electrodes
α 0.979 0.685
b/V 0.148 0.146
Region Ⅰ β
0.396 0.404
i0 / (μA·cm-2) 0.269 20.334
Region Ⅱ
α
b/V
β
1.535
0.468
0.126
镍电极的 Tafel 曲线在整个研究的高过电位区 都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 148 mV,根据一般的 HER 机理[9,10],如果电子转移步骤是速度控制步骤,Tafel 斜率 b 值为 120 mV 左右,若速度控制步骤为电化 学脱附步骤,Tafel 斜率 b 值为 40 mV 左右,因此,镍 电极在中性 NaCl 溶液中的 HER 的速度控制步骤 为电子转移步骤。从图 3 可以明显的看出,Ni/AC 膜 电极的 Tafel 曲线分两段,Ⅰ段:0.318 V≤η≤0.456 V,Ⅱ段:0.120 V≤η≤0.288 V;Ⅰ段的 Tafel 斜率 b 值为 0.146 V,与镍电极的 Tafel 斜率 0.148 V 相近, 所以与镍电极一样其速度控制步骤为电子转移步 骤。Ⅱ段的 Tafel 斜率 b 值为 0.468 V,与 HER 的速 度控制步骤为电子转移步骤的 b 值 0.120 V 和电化 学脱附步骤的 0.04 V 都相差较大,其具体的机理目 前还不清楚。 2.3 Ni/AC 膜电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EIS )分析
[物理]第四章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和析氢腐蚀一样,对吸氧腐蚀影响因素的讨论 也只局限在电极反应,而没有涉及腐蚀过程的 产物。如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更复杂化合 物(如铁锈)。它们在金属表面形成膜,必然对 腐蚀过程造成重大影响。
4、影响吸氧腐蚀的因素
★氧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d为:
3、吸氧腐蚀的控制过程及特点
1)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正,腐蚀过程 中氧的传递速度又很大,则金属腐蚀速度主要由 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吸氧阴极反应速度)决 定,属于活化极化控制。
2)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非常负,如Zn、 Mn等,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吸氧反应)和 氢离子去极化(析氢反应)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几种钢的氧扩散控制腐蚀速度
钢
的
腐
热处理的影响
蚀
0.39
冷拉,500oC退火
0.39
900oC正火20分
0.39
850oC淬火
各试样在300oC~800oC回火
2Had H2
3)H2分子聚集形成气泡离开电极表面。
由于反应途径和控制步骤不同,其反应动力 学机制就会不同。
如果某一步骤进行得较缓慢,就会使整个氢 去极化反应受到阻滞,由阳极来的电子就会在阴 极积累,使阴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产生一定的 析氢过电位H。
研究表明,第一步是整个电极反应最慢的步 骤。
4、析氢腐蚀的阴极H+ 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5、析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溶液方面
1)pH值 溶液pH值对析氢腐蚀速度影响很大,随pH值下降,
腐蚀速度迅速增大。 pH值下降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 方面pH值下降使析氢反应平衡电位Eec正移,腐蚀倾向 增大;另一方面pH值下降又使阴极极化过电位减小, 同样使腐蚀速率增大。
常用电镀技术的术语
常用电镀技术术语电镀技术常用术语一、电镀层种类1、硬铬在严格控制温度与电流密度(较装饰镀铬高)的条件下,从镀铬液中获得的硬度较高、耐磨性好的硬铬层。
2、乳色铬通过改变镀铬溶液的工作条件,获得的孔隙少、具有较高抗蚀能力、而硬度较低的乳白色铬镀层。
二、氧化及钝化1、阳极氧化通常指铝或铝合金制品或零件,在一定的电解液中和特定的工作条件下作为阳极,通过直流电流的作用,使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的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2、磷化钢铁零件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处理过程。
3、发蓝钢铁零件在一定的氧化介质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蓝黑色的保护性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4、化学氧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膜的处理过程。
5、电化学氧化以浸入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的电化学处理过程。
6、化学钝化在没有外电流作用下,金属零件与电解质溶液作用,使其表面上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7、电化学钝化以浸入一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零件作为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的处理过程。
三、电解1、电解在外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阳极和阴极上分别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2、阳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
3、阴极电解以零件作为阴极的电解过程。
四、镀前处理1、化学除油在含碱的溶液中,借助皂化和乳化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2、有机溶剂除油利用有机溶剂对油垢的溶解作用,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3、电化学除油(即电解除油)在含有碱的溶液中,以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流作用下,除去零件或制品表面油垢的过程。
4、化学酸洗在含酸的溶液中,除去金属零件表面的锈蚀物和氧化物的过程。
5、化学抛光金属零件在一定组成的溶液中和特定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浸蚀,从而将零件表面整平,获得比较光亮的表面的过程。
第六章 析氢反应机理
三、氢析出反应的可能反应机理
假设:
1.
H原子具有高度的活性,可以吸附态存在于电极 表面;
2. H2价键饱和,无活性,常温下在电极表面不吸附; 3. H3O+不可能在电极表面同一点同时放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 应,当这种气体反应成为电极上的主反应或成为不可避免 的副反应时,就称该电极过程为气体电极过程.
在各种实际电化学体系中,最常见的气体电极过程是氢电 极过程和氧电极过程.
6.1 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
氢电极反应包括:氢气的析出和氧化。
(2)
pH 7, H 2O e MH OH I K FK [ H 2O ]e
0 K
F
RT
( 1 )
2 RT ln I K 1 F RT 0 e e ln[ H ] F 2 RT RT H 常数 ln I K ln[ H ] 1 F F H H 2.3RT pH lg[ H ] F 59 mV I , 1 I , 1
F
阴离子影响;
有机分子影响; 阳离子影响。
(2)pH值对 H 的影响
在酸、碱溶液中, 1 对 H 影响正好相反:
当电流密度一定时, I 10 4 A / cm2 , H 与pH值有影响 : (1) pH 7, H ( H 3 O) e MH
H 常数
在氢气氧化反应的机理中,除包含有上述两步骤外,当然还包括H2、 H+(或OH-)等物种的扩散过程。
电化学实验一析氢行为
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扫描技术(2)掌握三电极体系(3)掌握Tafel关系二.实验原理析氢反应方程:H++e→1/2H2线性扫描技术:控制电极电势按指定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电极电流随电势的变化。
Tafel关系:强极化(但无浓差)发生时,超电势η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j呈线性关系。
(课本53页)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实验步骤:(1)用18.4mol/L浓硫酸配置50mL0.5mol硫酸溶液(a=1)取适量水于烧杯中,量取6.8mL浓硫酸,缓慢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将稀释后的溶液加入250mL容量瓶定容。
(2)用刚玉粉末作为抛光粉处理电极活性表面,以避免副反应干扰实验。
(3)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进行线性扫描,为获取准确电势值,采用三电极体系。
工作电极:Φ2mm圆盘电极Au,Ni,GC,Φ0.5mmPt对电极:钛电极参比电极:Ag-Agcl,φAgcl/Ag=0.222V,并使用鲁金毛细管以减小溶液电阻工作电极—绿色夹子,对电极—红色夹子,参比电极—白色电极参数设置要考虑不同金属的起始终止电势,选定合适sensitivity以避免数据溢出,实验开始前要除去电极表面的气泡。
(4)数据处理:i=ic +id基线代表ic变化,超电势η=-0.222-E,电流密度j=id/A使用origin处理i,E数据并绘制η-lnj曲线,找到ab。
实验数据:(1)Au电极表面析氢行为(2)GC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C u r r e n t (A )Potetial (V)(3)Ni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η (V )lnj (A*m -2)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4)Pt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5)四种电极综合图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由图可知: 当lnj<4.81时,超电势受电极金属种类影响,η(GC )>η(Ni )>η(Au )>η(Pt ),当lnj>4.81时,Ni 电极的拟合直线与Au 电极的拟合直线交叉,主要原因是Ni 位置选取不够恰当,所以拟合的误差比较大;Pt 的超电势非常小,很适合做析氢反应的电极; 氢超电势主要受a 值影响,b 的影响较小; 当j →0时电极更接近可逆电极电势; 对GC,Ni,Au 电极,a 都要比b 大很多。
6-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析氢-吸氧)-3
i i i
电化学极化控制下的腐蚀动力学方程
设电极反应的阻力主要来自电子转移步骤,液相传质容易
进行,这种电极反应称为受活化极化控制的电极反应。
电位变化对电极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电极反应在电极界面进行,因为电极反应中带电粒子要穿
越界面双电层,故反应活化能中应包括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
化曲线,是研究金属腐蚀 机理和腐蚀控制的基本方 法之一。
4
腐蚀极化图(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二者关系确定腐蚀速度)
R K 高阻电压表 A V
测Zn电极电位的电 K开路时,没有电流
路没画出来。
通过,测到的电位分别为 阴极和阳极的静止电位 EeC(Cu),EeA(Zn)。 K闭路,电流通过,
Zn
Cu
e A E EA
浓差极化控制下的腐蚀动力学方程 电流通过电极时,如果电子转移步骤快于反应物或产物的
液相传质步骤,则电极表面和溶液深处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将出现差别,由于这种浓度差引起的电极电位的变化,称为浓 差极化。 为简便起见,在讨论浓度极化时,假设电化学步骤及其它 化学步骤没有任何困难,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的速度仅为液相传 质步骤控制。 液相传质过程有三种方式:对流、扩散和电迁移。
15
析氢反应的机理——迟缓放电理论 1)与材料无关(吸附作用影响小) 迟缓放电机理:电化学过程最慢,是析氢腐蚀的控制步骤 电化学步骤(慢)+ 化学脱附(快)
电化学步骤(慢)+ 电化学脱附(快)
2)与材料有关(吸附作用影响大) 复合机理:化学脱附最慢,是析氢腐蚀的控制步骤
电化学步骤(快)+ 化学脱附(慢)
内容回顾
腐蚀电池的极化现象(极化程度和电流即腐蚀速度有一定关系)
电镀硬铬理论知识
电镀硬铬理论知识一、铬镀层的特性1、铬镀层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铬镀层的颜色为略带浅蓝色的银白色。
铬镀层有良好的特性,例如,硬度高、耐热、耐酸、耐碱、耐硫化物、耐有机酸、顺磁、不变色;铬镀层的摩擦系数低,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金属中是最低的,因此,铬镀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铬镀层与橡胶、胶木、塑料等非金属材料黏附力差。
因此,这类材料的模具采用电镀铬后容易脱模,且模具表面粗糙值越小,压制产品的亮度越高、越美观,模具使用寿命也可提高。
2、铬镀层的硬度和应力在正常镀铬工艺条件下,铬镀层硬度为HRC55~HRC65和HV750~HV1200。
电镀铬比由高温冶金法得到的金属铬硬度高得多,最硬的铬镀层可达到刚玉的硬度,比其他的现有电镀层硬度都高。
例如,它是铁、钴和镍硬度的2倍左右。
它的硬度比经过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硬化处理的钢以及经过热处理的合金结构钢的硬度都高。
电镀时的氢、外来离子的性质、内应力增加是铬镀层具有高硬度的主要因素。
材料抵抗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叫做硬度。
在测定镀层硬度时,常使用维氏硬度计,可根据镀层厚度只要5~200gf的小压荷使压痕深度达到镀层厚度的1/7~1/10,在镀层断面上测定硬度时,可以针对镀层厚度选择适当的压荷,测度方法相同,测出的硬度误差较小。
加厚铬镀层如果大于100μm时可采用洛氏硬度计,在非工作面上进行测定铬镀层硬度。
这种方法测定时可以直接看出铬镀层的硬度,使用较方便。
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镀层晶体结构的变化,常会使镀层有伸长或缩短的趋势,但因镀层已被固定在基体上,促使镀层处于受力状态,这种作用于镀层单位面积的力称为内应力。
在镀铬过程中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电析应力。
铬镀层结合力很好,而在初期电析应力非常大,可以观察到2940Mpa以上的张应力,同时随着镀层的增厚并不会转变成压应力,但这些都不影响铬镀层的结合力。
所以铬镀层结合力差,主要是由于基体表面清洁工作没有做好,而电析应力不是导致结合力差的原因。
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大电流密度条件下的析氢
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大电流密度条件下的析氢
高熵合金电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催化剂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度均匀化学组成和多相结构的特点,使得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进行析氢反应时,高熵合金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进行析氢反应的关键是提高其电催化活性和电导率。
首先,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具有高度均匀的化学组成,其中包括多种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加反应的速率。
其次,高熵合金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电导率,增强电子传输能力,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
除了催化活性和电导率的提升,高熵合金电催化剂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大电流密度条件下析氢反应往往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的吸附脱附过程,这会导致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组成的变化。
高熵合金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减少催化剂的退化,从而使得催化剂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保持高催化活性。
总之,高熵合金电催化剂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可以提供更高的析氢效率和稳定性,为高效的水分解和其他电催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电镀析氢产生的原因
电镀析氢产生的原因
电镀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附着一层金属的方法,以增强耐腐蚀性、美观和硬度。
然而,在电镀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氢气气泡,这被称为电镀析氢。
电镀析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解液中的水分解是电镀析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电解槽中,电极将电
流传递到工件上,而电解液中的水分子则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这种水分解反应在电镀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直流电镀中更为常见。
电镀中的析氢现象主要是由于水分解反应产生的氢气在金属表面产生气泡。
其次,电解液中的阴离子还原也会导致电镀析氢的现象。
电解液中的阴离子是
电镀过程中负责将阳离子转移至工件上的一种物质。
然而,一些阴离子具有还原性,即能够在电流作用下释放氢气。
例如,硫酸镍电镀中的硫酸根离子就是一种还原性阴离子,它可以在电解过程中还原成氢气。
其他导致电镀析氢的原因还包括电流密度过大、电压过高、电解液中的杂质以
及金属表面的缺陷等因素。
高电流密度和电压会加速阴离子的还原速率,从而增加氢气的生成。
同时,电解液中的杂质和金属表面的缺陷也会提供更多的析氢位置。
因此,为了减少电镀析氢的现象,需要合理控制电流密度和电压,并精确选择
适合的电解液和操作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艺控制的精确性非常重要,以确保电镀过程中的高品质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电镀析氢是电解液中水分解和阴离子还原的结果,同时也与电流密度、电压、电解液中的杂质和金属表面的缺陷有关。
了解和控制这些原因,可以有效减少电镀过程中的析氢现象,提高电镀质量和安全性。
电镀六价铬讲议
电镀六价铬讲议下面我将从电镀六价铬的工艺范围,开缸配槽顺序及注意事项,电镀槽及其辅助配制,各组份作用及电镀机理,不良现象的原因分析,镀液维护管理,六大方面进行讲解:一六价铬的工艺参数:CrO3 : 270—300 g/l 控制点: 290 g/lCS-2 : CrO3重量的1%.H2SO4:0.8-1.2g/l.Cr3+ :0.8-1.2 g/l. (这一项我司没控制)阳极采用铅锡合金.一定量的抑雾剂.温度:38-42O C.阴极电流密度6-12A/dm2.阴阳极面积比:阴极:阳极=1:1.5-2.二电镀槽及其辅助配制:1> 不锈钢内衬PVC(PVC不能有破损现象).2> 温控系统:温度自动控制仪,电笔,冷水系统.3> 带软起动的电源(波纹系数7以下):4> 抽风系统.(侧抽和顶抽是防止生产环境恶化,化学镍漏镀以及焦铜漏镀的保证)5> 打气管.三开缸配槽顺序及注意事项:1> 先用砂碳水将电镀槽清洗干净,若制作过程中有油污,可用洗衣粉清洗干净.并用干抹布抹干.2> 往电镀槽中注入70%体积的纯水.3> 打开抽风,开启打气的情况下,慢慢加入计算好的铬酐,继续打气,直到铬酐完全溶解.并将水补充至标准水位.4> 加入铬酐重量1%的CS-2,并搅拌均匀.5> 加入计算量的CP级硫酸.并搅拦均匀.6> 用大阴极,小阳级电解(阴极电流密度约3A/dm2)6-8小时,调整温度即可试镀.也可用添加无水乙醇来产生三价铬. 无水乙醇的体积相当于镀液体积的0.11%.注意事项:操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如:围裙,手套,胶鞋,防护面具等到.因铬酐具有挥发性,酸性,强氧化性和腐蚀性.若粘上皮肤要水清洗干净.四各组份作用及反应机理:1> 铬酐:是导电盐和主盐,在水常水溶液中以重铬酸(H2Cr2O7)形式存在.它可电离成: H2Cr2O7------2H++Cr2O72-具有导电作用,其中Cr2O72-是电镀铬时的主盐.电镀时其在SO42-催化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r2O72-+8H++6e---- Cr2O3+4H2O <1>2H++2e----H2 <2>Cr2O72-+H2O===2 CrO42-+2H+ <3>CrO42-+8H++6e---- Cr +4H2O <4>阴极电流密度(A/dm2)阴阴电位/V通电开始时,电压较低(小于φ1),这时阴极电流会随电压升高而升高,主要发生以上<1>反应.即电解产生三价铬.因此配制新槽,或旧槽电镀液三价铬偏低,要升高三介铬时,可采用此法提升三价铬,并最好开启打气.再随着电压升高,达到氢离子析出电位,则<1>和<2>反应同时进行.在bcd 段落,会出现随着电压升高,电流下降的怪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1>和<2>的电化学反应都要消耗大量的H+.而电镀铬时是不打气搅拌的,在阴电极界面上PH值会升高,形成一层碱式铬酸铬胶体膜(Cr(OH)3.Cr(OH)CrO4)覆盖在阴极表面.电阻增加,故电流会下降.另当阴极表面附近PH值升高时,重铬酸阴离子会发生如<3>可逆化学反应: 阴极表面附近CrO42-迅速增加.当电位达到铬离子析出电位φ2时,即d点,电化学反应<4>也开始起进行,镀铬开始.在de段:4个反应同时进行,并随着电位负移,并随电流升高,镀铬速度加快.铬酸酐的浓度控制在270—300 g/l,理论上随着铬酸酐的浓度增加,镀液的导电性会提高,镀液的覆盖能力也会提高,两阴极的电流效率会降低.但带出消耗增加,增加电镀成本,污染加重,更不利于环保,且随着镀铬添加剂的开发,它的浓度有下降盐趋势.2> 硫酸根(SO42-)的作用:覆盖在阴极表面的碱式胶体膜,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溶解:(HO)2==Cr—CrO4—Cr==(OH)2+2SO42-→SO4==Cr--- CrO4---Cr== SO4 (可溶性)→CrO42-以上反应只会在局部发生,并慢慢扩展,因此露出的通电面积小,真时的电流密度大,<4>反应才得以顺利进行.在新生的铬镀层上同时以会有<1>反应,产生三价铬膜,如此反复.铬层起来越厚.H2SO4的含量控制在0.8-1.2g/l.若H2SO4的含量偏高,镀层的光亮度和致密性要好,但电流效率和覆盖能力变差,若H2SO4的含量偏低,镀层发花,粗糙和致密性要差,覆盖能力变好.3> 三价铬的影响:铬酸酐和硫酸根是电镀铬的必要条件,但一定量的三价铬存在有利于电镀出优良的铬镀层,提高镀铬的电流效率:这一项我公司没有控制,建议控制在:Cr3+ :0.8-1.2 g/l.三价铬低:沉积速度慢,镀层软,覆盖能力差:三价铬高:镀层发暗,粗糙,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变小,电镀时易发白,调小电流又易发黄.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又黄又烧.4> 稀土(CS-2)的作用:它实际上是一种催化剂的作用,能降低极化曲线,提高镀液的覆盖能力.提高电流效率,降低铬酐的浓度.减少带出消耗和污染.降低能耗.增加镀层的硬度.镀铬的阴极极化示意图:1为没加稀土;2为加了稀土.加入稀土后,阴极的极化曲线形状没变化,但相应的峰电流和谷电流都降低,图中峰电流对应的电位φ1是Cr6+还原成Cr3+的电位.峰电位下降,表明需使用的电流咸少,因而电流效率升高;谷电流下降,意味着析铬的临界电流密度下降,相应提高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另:加入稀土后,也改变了碱式胶体膜的结果,导致膜的电阻增加,有利于放电离子CrO42-在阴极的富集和放电,增加了析氢的过电位,使析氢减少,提高了电流效率.加入稀土后,镀层结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结晶更细腻,光亮度,硬度都会提高.5> 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我司体系的六价光铬的阴极电流密度控制在6-12A/dm2.最佳值为8A/dm2,除太高会烧铬,太低工件会发黄外,还会有以下影响.太高或太低产品的硬度,耐磨性,铬层的韧性,和镀层的结合力都会降低.但电流效率和覆盖能力会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升高.6> 温度的影响:我司体系的六价光铬的温度控制在38-42O C.最佳质为40O C.除太高镀铬覆盖能力不好,太低镀铬易发白外,还会有以下影响.太高或太低产品的硬度,耐磨性,铬层的韧性,和镀层的结合力都会降低.但电流效率会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升高.7> 空气搅抖:电镀铬时不需空气搅拌,搅拌时镀铬的覆盖能力差,甚至镀不上铬,这是因为空气功搅拌不利于在阴极附近形成局部碱性条件,也就不利于胶体三价铬膜的形成.空气搅拌只在加料时使用.8> 阳极:电镀铬时不能用铬条作阳极,而必须用铅或其合金的不溶性物质作阳极,这是由镀铬有别于电镀铜,镍的特殊性决非定的.<1> 镀铬时若用铬作阳极,阳极的电流效率可高达100%;而由于电极电位的原因,电镀铬时会伴随大量的析氢反应,电流效率只有15%左右.这样会造成电镀液中铬的浓度不断升高.<2> 铬有多个价态:(0,2+,3+,6+),电镀铬时,阴板是由多个反应后,六价铬转变成铬.而阳极的铬单质既会转变成六价铬,也可转变成三价铬,且以三价铬为主.这会造成三价铬不断升高,无法镀铬.<3> 若用铅或其合金作阳极:则电镀生产时阴极产生的三价铬的速度和阳极三价铬还原成六价铬的速度相差不多,可保持镀液中三价铬的稳定性.因阳极还伴随水电解析氧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式如下:2Cr3+--6e+7H2O→Cr2O72-+14H+2H2O--4e→O2+4 H+9> 阴阳极面积比:电镀生产时阴阳极比率的控制对稳定镀液的三价铬含量非常重要.一般要求:阴极:阳极=1:1.5-2.若比例偏小,三价铬会降低;若比率偏大,三价铬会升高.五不良现象的分析:1> 镀铬发白:生产时产生镀铬发白有许多原因:以下逐个分析:<1> 整流机的波纹系数不稳定,检测整流机的波纹系数是否在8以下.(这种情况不易发生).<2> 检查镀槽的加热电笔是否有漏电现象,若漏电会干扰镀铬的电力线造成镀铬发白.<3> 镀槽的PVC衬板是否有破损现象,若有会产生双极性电镀现象,镀铬时也会有发白现象.<4> 电镀生产过程式中是否有断电,若断电会产生二次镀铬,也会有发白现象.<5> 光镍光剂是否偏多,若光镍光剂多,则镍层的活性不好,电镀量也会发白.<6> 镀镍后到镀铬的时间不宜太久,否则镍层表面会被氧化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镀铬易发白.<7> 电镀镍后要用PH=3左右的稀硫酸水溶液活化镍层表面的氧化层,否则也易发白.<8> 镍层经硫酸活化后,要用含铬酐10g/l的稀铬水钝化,可避免发白.<9> 镀液的温度是否偏低,否则电镀铬时也易发白.<10>生产环境:若生产环境差,有许多酸,碱雾,油烟也会产生发白现象.2> 镀铬发黄:<1> 使用的阴极电流密度是否太小,计算电流密度是否在6-12A/dm2.<2> 挂具是否导电良好,电镀生产时,有些飞巴或挂具导电不良,而整流机显示的电流则是4臂的总电流.<3> 生产时是否有电流产生,整流机是否有问题.<4> 电镀铬时,使用的电流密度大,挂具是否导电良好,挂具的铜排是否导电足够.检查挂具是否发热严重.<5> 挂具和工件的导电接触是否足够,否则塑胶电镀时,接触点会被击穿,造成工件不通电,镀铬发黄.<6> 工件在挂具上是否固定良好,若工件固定不好,受打气和镀液浮力影响而摇动,镀铬也会发黄.<7> 镀液的温度是否太高,检测温度.<8> 生产时是否开有打气.镀铬时不能开启打气.<9> 镀铬溶液是否正常:如铬酐是否太低和硫酸是否太高, 进行化学分析: 3> 产品既黄又烧:<1> 产品的结构是否过于复杂,整个产品电镀所需的电流密度分布过广.<2> 生产用挂具的设计是否合理,如产品排布过密.不利于镀铬走位.<3> 镀液的硫酸太高,铬缸的走位能力很差.<4> 镀液的三价铬太高.怎样区别产生既黄又烧的原因是<3>还是<4>呢?若平时电镀使用的电流是500A/臂.现用500A电流电镀时,产品会发黄,再调高电流时,产品出现既黄又烧现象,则可断定:可能是镀液的硫酸含量太高:若用500A电流电镀时,产品会发白,再用400A电流电镀时, 产品出现既黄又发白现象,则镀液的三价铬太高.六镀液的维护和管理:1> 平时生产时只需将温度自动控制即可,若镀缸没有电镀,则温度会低于工艺要求的38-420C.这时铬缸配备的电笔(石英,不锈钢,钛,铁氟笼材质都行)就会自动加热:若在生产时,因镀铬的电流大,镀液温度会升高,则铬缸配备的钛管冷水系统就会工作.确保镀液温度维持在工艺范围.2> 连续生产时,镀液每天分析和加料两次即可:一般需添加的有:铬酐,硫酸,CS-2(铬酐重量的1%)以及少量的铬抑雾剂.3> 若阴阳极面积比率合理的话,镀液中三价铬含量变化不会太大,因此一周分析两次即可.但目前我们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误差都较大:如氧化滴定法,比色法等.若三价铬太高,可用大阳极,小阴极,大电流密度扯低:若三价铬太低,可用小阳极,大阴极,开启打气,小电流密度扯高.4> 平时生产时,不需循环过滤,打气,摇摆.5> 加料时必须在铬缸没生产时,因加料需开打气.6> 每10天左右,最好用10U的棉芯过一次缸滤,除去阳极泥,掉落的工件等.并分析加料才能生产.7> 清缸或不生产时,要将阳极“铬条”取出,并用钢丝刷将其表面的黄色氧化铅除去,保证生产时阳极导电良好.8> 生产时要经常检查阳极导电是否良好,若生产时阳极附近有汽泡冒出,则表明阳极导电,否则就是导电不良.9> 电镀镍后,工件要清洗干净,避免将镍杂质,光剂过多带入铬缸.10>及时打捞掉缸的工件.。
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行为(1)
i (mA) i (mA)
10
T = 5 0oC
8
pH
1. 2.1
6 2. 2.3 3. 2.5
4
2
0
70
1
T = 3 0oC
1
2
60
pH=2.4
3
2 3 4
50
CTMAB conc. (mg/L)
5
1. 0
40
2. 10
3. 20
30
4. 30
5. 40
20
10
-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30 −1.267 −1.029 2.813
35 −1.333 −1.099 4.011
45 −1.366 −1.139 6.342
50 −1.397 −1.174 11.41
55 −1.406 −1.186 14.44
由表 1 看出,30oC 时,当电流密度为 2.813 A/dm2 时,氢气就开始剧烈析出. 而 50oC 时,当 电流密度为 11.41 A/dm2 时,才达到氢气剧烈析出的电位. 电沉积铬时,需要 7.5 A/dm2 以上的电流 密度[1, 4−6]方可使沉积顺利进行,因此,沉积铬时温度必须控制在 50oC 以上. 3.3 pH 值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2.1~2.5 条件下的硫酸铵体系中铬电极表面析氢极化曲线,探讨了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的电化
学过程. 结果表明,同一电流密度下,温度升高或 pH 值降低,析氢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电解铬时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使析氢极化曲线向负方向移动,可用作阻氢剂. 加入 20 mg/L 的十六
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流效率提高了 8.1%. 由 pH=2.1 时的极化曲线得到不同温度及电流密度下铬
电算化作业--论氢电极催化析氢过程的可能反应机理
论氢电极催化析氢过程的可能反应机理【摘要】分析H2在阴极析出的基本步骤;利用Tafel公式区分电极材料对H2的催化活性;讨论氢析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可能进行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氢电极、析氢反应、机理。
前言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是物质并不是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从科学技术方面找寻新的能源,是现今科研的新方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氢能源,它属一中清洁的高能源。
用电催化析氢是制备此新能源的好方法,有必要对催化析氢作进一步探究。
1、氢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由于阴极所处的溶液酸碱性的不同,氢离子在阴极的反应就不一样。
A、在酸性溶液中阴极:2H+ + 2e—→H2阳极: H2→2H++2eB、在碱性溶液中阴极:2H2O + 2e →H2 + 2OH-阳极:H2 + 2OH- → 2H2O +2e2、氢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过程:A. 液相传质步骤H3O+(溶液本体)→H3O+(电极表面附近液层)B. 电化学反应步骤H3O+ → MH + H2O (酸性)H2O + e + M →MH + OH- (碱性)C. 随后转化步骤a. MH + MH→ H2 (复合脱附)b. MH + H3O+ + e→H2 + H2O (酸性)c. MH + H2O + e→H2 + M + OH- (碱性)D. 新相生成步骤 nH →H2在许多电极上氢的析出反应都具有较大的超电势.所谓超电势是指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电极电势就是其平衡电极电势,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势将偏离其在平衡状态时电极电势的值,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电极的极化.我们把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势与平衡电极电势之差的绝对值称为超电势[1].1905年,塔菲尔(Tafel)在研究氢超电势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i)有如下关系:η=a+b*log|i|.此式称为塔菲尔公式,a、b称为塔菲尔常数,它们决定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温度和溶液组成等.公式中经验常数a的物理意义是指当通过电极上电流密度为1A/cm2时电极上超电势的值.在不同材料制备的电极上经验常数a的数值很不相同,表示不同电极表面对氢在电极上析出过程有着很不同的反应 能力.而经验常数b主要表征电极表面电场对氢在电极上析出时的活化效应,经验常数b在大多数金属电极的纯净表面上几乎都具有比较接近的数值,这就说明电极表面电场对氢析出时的活化效应大致相同.测定a、b值是研究电极反应动力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电解工业推算槽电压与电极电流密度关系的依据之一.塔菲尔公式只适用于电流密度较高的区域.在i非常小时,此式不适用.在i很小时氢在电极上析出时的超电势也很小(η<±0.03伏)时,超电势与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即η=ki.k为比例常数.3、析氢反应的影响因素a.金属材料本性由于不同金属对析氢反应有不同的催化能力,金属促进或阻碍电子与氢离子结合能力不同。
电极上氢析出反应规律初步分析_胡军福
电极上氢析出反应规律初步分析胡军福(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分析氢在不同电极上析出时基本实验规律,讨论氢析出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可能进行的反应机理,简要介绍利用氢超电势在生产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析氢反应;超电势;机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8-6072.2013.03.001 [中图分类号]O64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72(2013)03—0001—03 在许多电极上氢的析出反应都具有较大的超电势.所谓超电势是指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电极电势就是其平衡电极电势,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势将偏离其在平衡状态时电极电势的值,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电极的极化.我们把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势与平衡电极电势之差的绝对值称为超电势[1].1905年,塔菲尔(Tafel)在研究氢超电势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i)有如下关系:η=a+b*log|i|.此式称为塔菲尔公式,a、b称为塔菲尔常数,它们决定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温度和溶液组成等.公式中经验常数a的物理意义是指当通过电极上电流密度为1A/cm2时电极上超电势的值.在不同材料制备的电极上经验常数a的数值很不相同,表示不同电极表面对氢在电极上析出过程有着很不同的反应能力.而经验常数b主要表征电极表面电场对氢在电极上析出时的活化效应,经验常数b在大多数金属电极的纯净表面上几乎都具有比较接近的数值,这就说明电极表面电场对氢析出时的活化效应大致相同.测定a、b值是研究电极反应动力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电解工业推算槽电压与电极电流密度关系的依据之一.塔菲尔公式只适用于电流密度较高的区域.在i非常小时,此式不适用.在i很小时氢在电极上析出时的超电势也很小(η<±0.03伏)时,超电势与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即η=ki.k为比例常数.1 氢析出过程可能进行的反应历程 从氢在大多数电极上析出反应时电极电势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呈半对数关系的基本动力学特征来看,则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只可能是电化学过程或随后转化过程所控制.那么,在氢的整个析出过程中到底包含着那些可能的步骤呢?氢在电极上析出反应其最终的产物为分子态的氢,我们可以想象,两个水化的质子在电极表面的同一个位置同时进行放电而生成分子态的氢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此,在电化学步骤中可能的情况应该首先是水化质子在电极上放电生成活性很高的游离态的氢原子而吸附在电极的表面上,然后氢原子以某种方式进行脱附而相互作用形成氢分子.由于分子态的氢分子化学键已经饱和,常温下氢分子在电极上的吸附过程就可以忽略不计.其具体过程可表示如下[2]:电化学过程 H+(H2O)+M+e→ MH(1)复合脱附过程MH+MH→H2(2)电化学脱附过程H+(H2O)+M+e→H2(3)2013年6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un.2013第33卷第3期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33No.3[收稿日期]2013-03-20[作者简介]胡军福(1964-),男,湖北武穴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和电分析化学教学与研究.YYSZXB1从上述三种可能的过程来看,其中任何一部都含有电化学过程和至少一种脱附过程.因为在氢析出过程中的每一步过程都有可能成为反应的控制步骤,那么反应历程就可能出现下列四种组合方案:电化学过程(快)+复合脱附过程(慢)A电化学过程(慢)+复合脱附过程(快)B电化学过程(快)+电化学脱附过程(慢)C电化学过程(慢)+电化学脱附过程(快)D在上述A、B、C、D四种机理方案中,B和D方案称为缓慢放电机理;A方案为复合机理;C方案为电化学脱附机理.在上述四种方案中控制步骤都是电化学步骤或随后步骤控制,任何一种方案其极化曲线中电极电位对电流密度的关系都为半对数关系.而到底氢在电极上析出过程按哪一种具体方案来进行,就要看电化学过程、复合脱附过程和电化学脱附过程三个步骤进行的相对速度.2 氢原子在电极上的吸附 常温下,在某些金属表面发生氢原子吸附情况,这种吸附不同于一般的气体在金属表面的物理吸附,这时氢原子与电极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与电极表面形成化学键.氢分子解离为氢原子的热效应大约为427KJ/mol,因此,只有在电极表面对氢原子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在理论上要求氢原子在电极上的吸附热大于213.5千焦/摩尔时,才可能实现氢原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大量实验证实,这种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pt、pd、Fe、Ni等过渡元素表面上,而在如Hg、Pb、Cd、Zn等金属表面上很难发现氢原子的大量吸附.为何氢原子发生吸附只选择过渡金属,这可能与过渡金属的的电子构型具有莫大关系.我们知道,在过渡金属的价电子构型中具有未充满的d轨道,而氢原子则利用过渡金属的空d轨道与之形成吸附键.有人曾经测得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金属镍随着氢吸附量的增加而其磁化率呈线性下降,这就证实了上述推测的正确性.3 电极材料对氢析出超电势的影响 塔菲尔(Tafel)公式中的两个经验常数a、b值的大小往往影响氢在不同电极上析出时超电势值的大小.对于b参数而言,其值的大小表征该电极电场对氢在该电极上析出时活化效应贡献的大小,对于大多数电极而言,电极电场对氢析出时活化效应大致相同.而对于不同的电极,塔菲尔(Tafel)公式中的经验常数a的值往往大相径庭,这些不同的a值,表明不同的电极表面对氢的析出具有完全不同的催化能力.超电势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化学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前景.因此有必要对电极材料进行分类.按a值的大小,可将常见的电极材料分成三类:高超电势金属(a值范围在1.0~1.5V),主要有:Pb、Cd、Hg、Tl、Zn、Ga、Bi、Sn等;中超电势金属(a值范围在0.5~0.7V),,主要有:Fe、Co、Ni、Cu、W、Au等;低超电势金属(a值范围在0.1~0.3V),主要是Pt和Pd等铂系金属.4 氢过电位的应用4.1 具有高氢过电位的金属电极的应用4.1.1 在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极谱分析法[3]是捷克物理化学家海洛夫斯基1922年首先提出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由于其在发明和发展极谱分析过程的突出贡献而荣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自1925年海洛夫斯基和方志益三制造出全世界第一台极谱仪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极谱仪器和分析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一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了.该法不仅在痕量组分的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在电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上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在极谱分析法中采用滴汞电极正是利用了汞的氢过电位高的特点,使之成为接近于理想的可极化电极.因此,许多平衡电势较负的离子如Fe2+、Ca2+、Pb2+、Zn2+、Na+等都能利用此方法进行电化学分析[4].有些有机物的还原,如草酸、水杨酸等也可用极谱法进行研究.另外由于氢在汞上的过电位比较高,使极谱测定有可能在微酸性溶液中进行.4.1.2 在有色金属冶炼和提纯中的应用 对于有色金属冶金,诸如锌、铜等的水溶液电解,较高的氢过电位对金属的析出是有利的.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H+都将趋向于YYSZXB2阴极.在阴极上,还原电势愈正者,其氧化态愈先析出.所以可以说,正因为氢具有较高的过电位,这些金属才有可能采用水溶液电解质电解的方法来提取.例如,在铜的电解精炼中,阳极、阴极和电解液成分以及电解过程条件控制是提高纯阴极铜产率的重要因素.当这些条件相对稳定或部分条件变化的时候,要提高铜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添加剂的浓度对电解通过对阴极过电位的控制,可得出在不同电解条件下添加剂的最佳量,从而在复杂铜电解过程中稳定了高纯阴极铜的生产,并获得更高的电流效率.4.2 具有低氢过电位的金属电极的应用 对于电解工业而言,降低能耗是提高电解效率最好的办法.例如,在氯碱工业中,为更多地降低能耗而研究的氢过电位低的阴极材料,就是其应用之一.在氯碱工业中,电能的消耗占成本的第一位,主要用于电解法制烧碱.而电解设备的关键是电极,电极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槽电压的大小,从而决定着成本的高低.尺寸稳定阳极(SSA)及离子膜等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阳极超电位、槽电压,节约了大量的电能,但阴极耗能过高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活性阴极的研究是解决高能耗问题的关键.对此,许多化学工作者为之作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氯碱工业中阴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金属镍合金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6],有效的降低了阴极氢超电势.[参考文献][1]付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第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查全性,等.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赵藻藩,周性尧,张悟铭,等.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李吉学,李新岗,叶青,等.2.5次微分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人脑中铜、铅、镉、锌[J].分析试验室,1994,(3).[5]胡伟康.非晶态Ni-Mo-Fe合金作电解水析氢反应电极[J].功能材料,l995,(5).[6]谢原寿,蒋文斌,柳全丰.氯化钠电解槽新阴极材料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2).【编校:饶咬成】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Mechanism on ElectrodeHU Jun-fu(Department of Ecology,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Yunyang Teachers’College,Shiyan 442000,China)Abstract:Basic experimental rules of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different electrodes have been studied to study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 overpotential i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research have also been introduced.Key words: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overpotential;mechanism;applicationYYSZXB3。
铁铬液流电池析氢
铁铬液流电池析氢一、铁铬液流电池的析氢机制铁铬液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储能技术,其工作原理涉及复杂的电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铁铬液流电池的阳极(正极)会产生氢气,这是由于水分子在阳极处被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这一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反应:2H2O → 4H+ + 4e- + O2。
生成的氢气可能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构成影响。
1.电极反应机制: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铁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铁氧化物。
这一过程涉及电子和质子的转移,以及铁离子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电极反应的微观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氢气的产生和分布。
2.双电层与表面张力:在电极/溶液界面,电荷分布不均导致形成双电层。
这影响了离子的迁移和聚集,从而影响电极反应的动力学。
此外,水的表面张力在电极表面形成水分子层,这也与氢气的产生有关。
3.电化学环境对析氢的影响:电池的电解液组成、工作温度、电流密度等电化学环境因素对阳极析氢行为有显著影响。
例如,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能显著改变阳极表面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氢气的析出。
二、析氢行为的实验研究为了深入理解铁铬液流电池的析氢行为,实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氢气的产生、分布、逸出等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受到不同操作条件的影响。
1.实时监测技术:采用原位光谱技术(如红外或拉曼光谱)可以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实时监测阳极表面的化学环境变化。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关于水分子电解、氢气产生的直接证据。
2.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EIS是一种用于研究电化学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技术。
通过EIS,可以研究充电过程中阳极表面的电荷转移反应,从而揭示氢气产生的动力学过程。
3.微观结构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观察阳极表面的微观结构,有助于理解表面形貌、晶体结构等因素对氢气产生的影响。
三、优化策略与抑制方法为了提高铁铬液流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和抑制方法来控制或减少阳极的析氢行为。
电化学实验一析氢行为
姓名: 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扫描技术(2)掌握三电极体系(3)掌握Tafel关系二.实验原理析氢反应方程:H++e→1/2H2线性扫描技术:控制电极电势按指定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电极电流随电势的变化。
Tafel关系:强极化(但无浓差)发生时,超电势η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j呈线性关系.(课本53页)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实验步骤:(1)用18.4mol/L浓硫酸配置50mL0。
5mol硫酸溶液(a=1)取适量水于烧杯中,量取6.8mL浓硫酸,缓慢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将稀释后的溶液加入250mL容量瓶定容。
(2)用刚玉粉末作为抛光粉处理电极活性表面,以避免副反应干扰实验。
(3)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进行线性扫描,为获取准确电势值,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Φ2mm圆盘电极Au,Ni,GC,Φ0.5mmPt对电极:钛电极参比电极:Ag-Agcl,φ=0。
222V,并使用鲁金毛细管以减小溶液电阻Agcl/Ag工作电极—绿色夹子,对电极-红色夹子,参比电极—白色电极参数设置要考虑不同金属的起始终止电势,选定合适sensitivity 以避免 数据溢出,实验开始前要除去电极表面的气泡。
(4)数据处理:i=i c +i d 基线代表i c 变化,超电势η=-0.222—E ,电流密度j=i d /A 使用origin 处理i,E 数据并绘制η-lnj 曲线,找到ab 。
实验数据:(1)Au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2)GC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C u r r e n t (A )Potetial (V)η (V )lnj (A*m -2)(3)Ni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4)Pt 电极表面析氢行为C u r r e n t (A )Potential (V)η (V )lnj (A*m -2)(5)四种电极综合图η (V )lnj (A*m-2)由图可知:当lnj<4.81时,超电势受电极金属种类影响,η(GC )>η(Ni)〉η(Au )>η(Pt ),当lnj>4.81时,Ni 电极的拟合直线与Au 电极的拟合直线交叉,主要原因是Ni 位置选取不够恰当,所以拟合的误差比较大;Pt 的超电势非常小,很适合做析氢反应的电极; 氢超电势主要受a 值影响,b 的影响较小; 当j →0时电极更接近可逆电极电势; 对GC,Ni ,Au 电极,a 都要比b 大很多。
3电化学腐蚀原理动力学0512
根据控制步骤的不同,极化分为两类: 电化学极化 ( 活化极化 ) 浓度极化 ( 浓差极化 ) 〔* 电阻极化〕
如果电极反响的活化能很高,电化学极化步骤变得最慢,成为 控制步骤,由此导致的极化称为电化学极化或活化极化
如果反响物由液相向电极外表或产物自电极外表向液相深处运 动的液相传质步骤最慢,由此导致的极化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 极化。
外电流为阴极极化电流时,其 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称 为阴极极化
a
a k-a
k
k
阳 极 极 化
k-a
阴 极 极 化
通路前 通路后
t
*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极化程度和 方向都不相同。
k - 阴极开路电位,伏 a - 阳极开路电位,伏
*混合电位〔腐蚀电位〕(思考题?)
过电位 为了表示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程度,把某一极化电流密 度下,极化电位与平衡电位之差的绝对值称为该电极反 响的过电位, 。 阳极极化时, a= - e 阴极极化时, k= e-
3
吸氧腐蚀
影响因素: 1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2 温度的影响 3 盐浓度的影响 4 溶液搅拌和流速的影响
nFD
iL C
1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增大, 吸氧腐蚀速度增加。 但如果腐蚀金属具有钝化 特性,氧浓度增加反而使 金属转化为钝化态,腐蚀 速度会显著降低。
过电位类型 〔1〕活化极化过电位 〔2〕浓差极化过电位 〔3〕混合极化过电位 〔4〕电阻极化过电位
〔1〕活化极化过电位〔电化学极化过电位〕 过电位不仅与电极系统有关,与电极反响的电流密度之 间还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1905年,Tafel发现许多金属在很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 析氢过电位与电流密度之间呈半对数关系,称为Tafel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ble 1 The potential and current density under violent hydrolysis at pH = 2.1
Temperature (oC) Voltage (V, SCE) Voltage (V, NHE) Current density (A/dm2)
表 2 pH=2.1 时不同温度、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铬电极表面析氢电位
Table 2 The hydrogen-evolving potential at the surface of chromium electrod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urrent densities with pH=2.1 (V, NHE)
Dk (A/dm2)
Temperature (oC)
30
35
45
50
55
10
1.138
12
1.168
14
1.190
16
1.213
1.115 1.142 1.163 1.181
1.088 1.115 1.139 1.164
0.834 1.066 1.102 1.126
0.721 0.812 1.010 1.092
观察各条曲线的极限电流发现,温度较低时,极限电流恒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极限电流 不再为一平台,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氢从铬电极脱附活化能减小所致.
用千分尺测量铬电极尺寸,计算其面积为 2.39×10−3 dm2. 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剧烈析氢的电位 和电流密度值如表 1 所示.
216
过程工程学报
2卷
表 1 pH=2.1 时不同温度下铬电极表面剧烈析氢的电位和电流密度
在 50oC 的恒温浴中,测量 pH 值为 2.1~2.5 条件下的析氢极化曲线,得图 3. 由图可知,相同 电流密度下,pH 值升高,极化曲线向负方向移动,析氢电位变负,不利于析氢. 这是由于随着 pH 值升高,式(1)中第 2 项变大,且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本体溶液与电极表面形成的浓差梯度 减小,氢离子的扩散速度降低,增大了浓差极化,使式中过电位一项也变大,析氢电位负移.
第2卷 第3期 2002 年 6 月
过程工程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Vol.2 No.3 June 2002
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行为
张晓顺, 姜效军
(鞍山钢铁学院应用化学系,辽宁 鞍山 114002)
摘 要:在电解金属铬使用的 7.5~20 A/dm2 的大阴极电流密度下,测定了温度 30~55oC 及 pH 为
Dk (A/dm2)
10 12 14 16 18
30 −1.264 −1.294 −1.316 −1.339 −1.363
35 −1.244 −1.271 −1.292 −1.310 −1.331
Temperature (oC)
45 −1.221 −1.248 −1.272 −1.297 −1.323
2.1~2.5 条件下的硫酸铵体系中铬电极表面析氢极化曲线,探讨了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的电化
学过程. 结果表明,同一电流密度下,温度升高或 pH 值降低,析氢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电解铬时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使析氢极化曲线向负方向移动,可用作阻氢剂. 加入 20 mg/L 的十六
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电流效率提高了 8.1%. 由 pH=2.1 时的极化曲线得到不同温度及电流密度下铬
18
1.237
1.202
1.190
1.153
1.125
20
1.258
1.226
1.211
1.174
i (mA) i (mA)
10
T = 5 0oC
8
pH
1. 2.1
6 2. 2.3 3. 2.5
4
2
0
70
1
T = 3 0oC
1
2
60
pH=2.4
3
2 3 4
50
CTMAB conc. (mg/L)
5
1. 0
40
2. 10
3. 20
30
4. 30
5. 40
20
10
-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表 3 pH=2.1 时不同温度、不同电流密度下铬电极的表面析氢过电位
Table 3 The hydrogen-evolving over-potential at the surface of chromium
electrod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urrent densities with pH=2.1 (V)
50 −0.969 −1.201 −1.237 −1.261 −1.288
55 −0.857 −0.948 −1.146 −1.228 −1.261
20
−1.384
−1.355
−1.344
−1.309
−1.288
氢离子在铬电极表面放电,实际铬电极相当一个氢电极. 有ϕH=ϕH0− (2.303RT/F)pH−η,通过三 电极系统有 öH=ö 测+ö 甘汞,连立上两式有η=−ϕ剩−ϕ甘汞−0.0001984T pH. 由此得到各电流密度下铬电极 表面的析氢过电位值如表 3 所示.
收稿日期:2001−12−07,修回日期:2002−03−28 作者简介:张晓顺(1977−),男,辽宁丹东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金属铬电沉积研究.
3 期 张晓顺等: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行为 215
3.4 添加剂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测量析氢极化曲线,结果 见图 4. 由图可知,电极电位为−1.0 V 之前,CTMAB 的加入对析氢极化曲线没有影响. 当电极电 位超过−1.0 V 后,随添加量的增大,析氢极化曲线开始向负方向移动. 加入量为 20~40 mg/L 的极 化曲线基本重合,表明该条件下 20 mg/L 的 CTMAB 在铬电极表面已达到饱和吸附.
2 实 验
2.1 仪器试剂 铬酐(沈阳新城化工厂)、硫酸铵(沈阳试剂一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北京化工厂)均为分
析纯试剂,硫酸为锦西市化工试剂厂的优级纯试剂. 水为去离子水. 所用仪器为天津兰力科化学电 子高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生产的 LK−98 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 2.2 实验操作
取电流密度为 10~20 A/dm2 间的 6 点,由图 2 可得铬电极表面相对 SCE 的析氢电位值,根据 不同温度下的 SCE 电位[7],将铬电极表面析氢电位值转换为相对 NHE 的电位值,见表 2.
3 期 张晓顺等:大电流密度下铬电极析氢行为 217
配制 250 g/L 的 CrO3 镀液 100 ml,其中 CrO3:H2SO4(质量比)=100:1. 加热至 55oC,以 Pb−Ag 合金为阳极,铜片为阴极,在 20 A/dm2 电流密度下电镀 30 min 左右. 将镀好的极板留出约 0.2 cm2, 其余部分及背面用环氧树脂绝缘,得到铬电极. 以铂电极为对电极,铬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 电极为参比,测量不同条件下 350 g/L 硫酸铵溶液在−0.5~−1.6 V 范围内的析氢极化曲线.
CTMAB 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0 V 时,达到其在铬电极上的吸附电位,开始在极 板表面吸附. 由于 CTMAB 覆盖了铬电极表面的催化活性点,可以阻止氢离子在极板上放电析出, 因此使析氢电位负移. 相同条件下,分别以不含添加剂的铬铵钒电解液和含 20 mg/L CTMAB 的电 解液进行电解铬操作,前者的电流效率为 15.9%,后者为 24.0%,证明 CTMAB 在电解铬过程中确 实起到了阻氢的作用. 3.5 不同温度下铬电极表面析氢电位、析氢 -1.0 -1.2 -1.4 -1.6 -1.8
ϕ (V)
图 3 不同 pH 值时的极化曲线 Fig.3 The polarization curves at different pH values
图 4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析氢极化曲线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CTMAB on hydrolysis polarization curves
3 结果与讨论
3.1 析氢极化曲线的分析 pH=2.1、温度为 30oC 时的极化曲线如图 1. 电位向负方向扫描,阴极上的电子在累积,A 点
前,几乎没有物质发生还原析出. 直到 A 点[−0.7220 V(SCE)]达到了氢的析出电位,氢离子开始在 阴极上放电析出. 在 AB 段,由于 H+在极板表面放电需克服一定能垒,此时电化学反应为慢步骤, 极板上产生的电流小,即 AB 段发生电化学极化. 电极电位继续负移,铬电极表面的 H+浓度不断 降低,发生了浓差极化,如 BC 段所示. 此时电极反应速度由 i=m0nFA(CH+−CH+, x=0)来决定. 继续增 大电位,直至电极表面附近液层中的 H+浓度降低为零,此时的电流最大,为极限电流,如 CD 段 所示. H+被还原为 H,但 H 原子并不能立刻结合成 H2 脱附,随着电位负移,为 H 原子发生电化学 脱附提供了能量,达到 D 点,电极表面上的 H 迅速结合成 H2 脱附,同时,电场的加强进一步加 快了本体溶液中 H+向电极表面的迁移速度,因此,电流进一步变大,如图中 DE 段所示. 宏观现 象为电解池中大量快速析出气泡. D 点电位为−1.2668 V (SCE).
电极表面一系列析氢过电位值. pH=2.1 时的极化曲线的塔菲尔直线均通过 lgi 为 1.72、过电位为 1.35
V 的公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