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个案研究贵州省六枝特区龙场乡中心小学龙从颖刘某,男,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在学校观察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上网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爱讲小话;做跟课堂上无关的事,涂鸦、写字条、传字条、吃东西等;跟同桌或周围同学嬉戏玩耍、不做练习、不做笔记、不积极发言;更有甚者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睡觉,完全放弃学习等问题行为。
同学很怕他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
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
不完成家庭作业,出风头、唱反调,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
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一、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刘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
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感。
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的倾诉对象。
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两个大不了他多少的姐姐。
奶奶疼爱孙子,无法关注刘某的学习。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
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
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
小学生学业不良个案研究
小学生学业不良个案研究一、引言学业不良学生,就是我们平常口头上所说的“差生”,也有人称其为“学困生”或者是“后进生”。
它是指除残疾儿童外,由于多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的影响,在正常教育情境下其学业成绩远未达到教育大纲要求水平的学生,我们称其为学业不良的学生。
一般来说,如果考试成绩在班级后15%,则被认为是学业不良的学生。
学业不良的学生是学校学生中最需要关怀的一个特殊群体,位教育专家指出“学校是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光荣、有价值。
”所以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业不良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而且还可以体现当今教育教学中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
因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学生个案情况1.个案基本情况姓名:王浩宇,性别:男,年龄:13岁,新港小学六级(1)班学生。
该生是独生子,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父亲是个体经营者,母亲是事业单位人员,其智力水平不错,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
但是该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平时爱玩,好动、懒散,上课经常开小差,不是看闲书就是玩手机等;作业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要么不做、漏做,要么就抄别人的或者瞎做,上课不喜欢听讲,不愿意和同学讨论问题;考试也不认真,成绩不太理想。
2.学习问题简介(1)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上课爱说话。
例如:她每次在加了学习的时候,家长必须对她进行监督与督促,否则她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2)平时没有老师在场,就没有学习意识;没有老师的布置,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老师给的评价等级或分数,就不知怎么学习。
学习上无一定目标,无一定方向。
(3)平时测验和考试时,不是专心地做自己的卷面,而是喜欢左顾右盼,看别人做到哪里了,琢磨别人做得怎么样。
考试经常作弊,有抄袭好学生试卷等现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完整版)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一、个案研究背景1、理论依据及研究价值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
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2、研究对象个人基本情况:汪某,女,今年9岁,读三年级,经过多方面的接触了解得知:汪某并不是特保儿,还有一个小弟弟,其监护人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看他们一次。
平时,汪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疼爱孙子,斥骂汪某时候多,并经常夸奖汪某弟弟。
在学校观察到汪某是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女生,个性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易冲动,有暴力倾向,经常打骂女生,与男生也能一较高低,是个名符其实的女大王;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她的家常便饭: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放在家了,看到其她小伙伴有漂亮的文具,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
其实家里并没有漂亮的文具。
二、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的缺陷:由于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儿童都可能与她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是指那些与正常儿童行为相比较而言,明显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家庭教育期望的行为,甚至有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暴力、吸毒、偷窃、早恋等等,给对其家庭和学校环境造成重要困扰。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深入分析问题儿童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个案分析:小明,今年12岁,家住在一个城市的农村,家庭条件一般。
小明的父母平时较为忙碌,很少有时间关心他。
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成绩差,经常逃课和逃学; 2. 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就动手打架; 3. 经常偷偷吸烟和尝试酒精,有时候还会偷窃一些零花钱; 4. 对家庭成员不尊重,经常大声吼叫,有时甚至会使用暴力。
不良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因此无法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教育,使得小明长期处于缺乏关爱和关注的状况下。
这种家庭环境会导致小明产生逃避学习、寻求刺激和注意的心理需要。
2. 社会环境:小明所在的社区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在周围环境中比较常见,这种环境可能对小明产生不良的影响。
3. 学习问题:由于小明的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排斥,导致他在学校的自尊心受到挫伤,产生逃学和逃课的行为。
应对策略:1. 家庭教育提升:小明的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成长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注。
2. 学校关怀辅导: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或者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小明解决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
学校老师和同学也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重建自尊。
3. 社区环境改造:社区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管理,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可以开展相关的青少年成长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随班就读小学生个案分析
随班就读小学生“不良读书习惯的纠正”的个案研究一、研究对象赵凌男五年级,他在班级里是一个极不爱读书的孩子,一提起读书,他的两眼就黯然失色,课堂上,总爱摆弄小玩意,课桌就是百货摊,老师的讲课就是她的背景音乐,只要老师一开始讲课,她就开始摆弄,实在不耐烦就和同位说话,或者打扰前后位。
他的注意力很少放在读书上,经常以上厕所为借口,溜出教室。
凡是老师要求有关读书的任务,他一定不完成,一个学期各科读写背的作业不完成已是家常便饭,考试成绩均为超过2-30分,据了解,在家里最多看一下漫画书,大部分时间就是看动画片。
面对这样一个极不爱读书的孩子,非常具有典型性,我决定把她确定为研究对象。
二、原因分析(一)、自身因素由于赵凌从小就没怎么接触过图画书,一入学,所学的生字掌握不牢固,学过的大部分字都不认识,读书就比较吃力,他自我管理能力差,又不求进取,读书就成了他的心理压力,渐渐形成了抵触、畏难情绪,于是就会采取种种理由逃避读书行为。
(二)、家庭因素赵凌生下来就天生有生理毛病,他的父母觉得很是对不起孩子,待他特别有爱心又严格,赵凌长期就生活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更是对孩子溺爱、骄纵。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极其放纵自己的行为,助长了她他的不良习惯。
(三)、学校因素由于有时不当的教育措施使她陷入恶性循环中。
有的老师不了解他的情况,面对全班的教育,疏忽了对他的个别教育,看到问题,只是严格批评,惩罚,治标不治本,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
赵凌发现不完成作业、不读书,结果老师也拿她没办法,于是更视读书为儿戏。
行为更加恶劣。
三、疏导方法(一)、确定跟踪研究方案对赵凌当前的典型状况,我们决定进行跟踪研究,并制定方案。
首先每天都要根据他的随机情况认真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让教育围绕如何让他喜欢读书展开,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
另外创设氛围对他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强化训练,督促她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辅导经过1、让儿童诗走进心灵让儿童诗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是在读书习惯课题的研究中令老师满意的决策,儿童诗贴近孩子的心灵,语言简洁,适合读背。
四年二小学生问题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问题行为个案研究乌小四年二一、个案的基本情况王邴原,独生子,11岁。
性格直爽、好冲动。
头脑较聪明,很讲义气。
母亲在家,父亲外出做生意。
一个月回家一次。
父母对王邴原很宠爱,在各个方面都尽量满足张扬的要求,对金的期望值也比较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1、王邴原在学校的前两年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同学和老师的的印象里不好。
2、王邴原是住校生,有时候不遵守住宿制度,晚上不按时就寝,大声在宿舍讲话。
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打闹,和同学打架。
3、学习兴趣不大,上课爱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有时候不交作业。
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每次月考总分在班级后几名。
上课睡觉是经常的事情。
4、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
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班主任很头痛。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王邴原品行存在障碍。
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1、父母与家庭治疗。
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
王邴原母亲很溺爱金。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王邴原,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
我多次跟王邴原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
矫正王邴原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
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
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
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
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一次因为王邴原考试达到了母亲的目标,于是给他很多的钱,又是吃又是玩,表扬到天上)。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
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问题儿童的行为难题。
不良行为不仅给孩子本身带来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探索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个案分析小明,9岁,家庭独生子,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祖父母照看。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龄孩子的沟通比较困难。
在学校表现为学习成绩一般,经常笑闹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
在家中,小明时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经常与祖父母发生冲突,言语攻击。
分析: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长期不在家导致的亲子关系不够密切,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加之在学校学习成绩一般,小明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无法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1.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针对小明家庭结构的问题,家长需要尽快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父母在外地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经常与孩子交流,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每年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假期,让父母回家与孩子共度时间,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亲情也是帮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
2. 提供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训练针对小明情感表达不足和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交流、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
也可以适时给予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训练,例如让孩子学会使用“情感表达日记”来记录自己的情感体验,指导孩子逐渐掌握情感管理的技巧,提高情绪的自控能力。
3. 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不良行为常常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家长可以积极与学校和社区进行沟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家庭访问等方式,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也可以设立一些针对问题儿童的社会活动组织,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他们进行正面的行为。
4. 专业机构的介入和辅导如果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不够,不良行为问题依然存在,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通过一个问题儿童的个案分析,探讨了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对个案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描述了不良行为的表现,包括具体的行为特征和表现方式。
接着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包括心理辅导和行为管理等方法。
在效果评估部分,对这两种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整个个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应对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这个个案分析,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理解问题儿童的行为特点和相应的处理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重获正常生活。
【关键词】问题儿童、不良行为、个案分析、应对策略、背景分析、行为表现、应对策略一、应对策略二、效果评估、总结、建议、展望1. 引言1.1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不良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个案的深入分析,探讨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表现特点、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机构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对个案的背景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该问题儿童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不良行为的根源。
接着,我们将详细描述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表现,包括言语攻击、暴力行为、逃学等,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在应对策略方面,本文将提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情感沟通和关怀,激发问题儿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认知;二是借助专业辅导人员或心理治疗师,进行系统性问题解决和行为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对这两种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希望可以为解决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正文2.1 个案背景分析在进行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该儿童的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目前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面对的一大难题,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如易冲动,缺乏自律,厌学等等。
在这个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点出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小丽,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与同学相处时常常冲动,并喜欢与同学互打,此外还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常常不能与他人互相理解,容易引起与班级其他学生的矛盾。
分析在分析小丽不良行为原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到的是儿童不良行为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从多个角度同时考虑。
1. 家庭教育原因。
小丽不良行为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家庭的缺失或者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原因。
家庭教育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是否经常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以及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等。
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缺失或者不当的处理,那么小丽的不良行为就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
2. 心理因素原因。
小丽的冲动行为以及个人主义倾向背后可能存在着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改善的心理问题。
如果小丽在处理情绪时缺乏自我控制和抑制的能力,则更容易发生冲动行为。
而个人主义则可能是小丽在家庭和社交情境中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体现。
除了家庭和个人因素,小丽不良行为背后还有可能存在着学校环境的原因。
学校教育环境是否过度竞争、是否过度注重成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小丽出现不良行为的情况。
应对策略根据小丽不良行为的原因,在改变她的不良行为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父母更了解和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况,以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和资源,以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 心理治疗方面。
对于小丽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帮助她更好地掌握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提升她的自信与自主性。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研究报告王欣刘影一、调查目的1.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现状。
2.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3.总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时间: 5月10日到5月25日对象与范围:低中高确定三个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
好中差选定120名学生、6名教师、120名家长。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个案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访谈法:师生座谈会三、调查结果:(一)行为习惯(1)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主动问好被动低头走过90% 9% 1%(2)与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偶然使用从不使用 80% 16% 4%(3)每次吃饭前洗手:每次都洗手有时洗手太脏了就洗手 87% 10% 3%(4)教学楼内发现脏物:主动捡起赶快捡起来有时会捡起来装作没看见80% 17% 3%(5)主动帮有困难的人:主动帮助有时帮助从不帮助76% 21% 3%(6)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主动谦让:能谦让和同学理论动手打架71% 25% 4%(7)做错事时主动承认:主动承认教育下承认不承认73% 22% 5%(8)捡到东西交给老师:交给老师交给家长自己留着90% 9% 1%(二)学习习惯(1)上课前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具:所有相关准备部分准备没有准备67% 31%2%(2)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偶然预习不预习 68% 26% 6%(3)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经常复习偶然复习不复习55% 39% 5%(4)小组讨论大胆发表意见:大胆发表听别人发表不参与讨论80% 17% 3%(5)对于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主动认真完成被督促完成不完成78% 20% 2%(6)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主动检查并修改有时检查修改从不检查70% 27% 3%(7)对于写字姿势能做到:三个一被提醒时才能做到从不注意写字姿势55% 32% 13%(8)对于课外读物经常阅读:经常阅读偶然阅读不阅读 61% 32% 7%四、问题分析与思考:(一)总体分析:从调查的情况看,我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举措。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分析
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个案调查行为分析双东一小李满萍一、个案背景个案自然状况:邓军,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家庭生活背景:独生子。
爸爸、妈妈在德阳做生意工作,一周回家一次。
一直以来由爷爷、奶奶抚养,目前在学校住校。
二、不良行为概述性格活波好动,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肥胖,动作迟钝,不协调,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拖拖拉拉,就连是跑步,都喜欢故意掉队,一个人在队伍后面搞怪,不遵守课堂记录,因而受到同学排挤,变得有点不合群,时常一个人趴在地上玩玩具,垃圾随手乱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时常惹周围的同学,搞点小破坏,希望引起同学与老师的注意,影响周边同学上课。
因而每个老师说到他都摇头,同学们不喜欢和他玩。
三、分析与诊断根据该生班主任老师反映,邓军学习成绩屈居中下游,但脑子并不笨,他非常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但是因为性格活波好动,身材肥胖、动作迟钝,协调差,又爱搞怪,爱惹人,爱得罪人,同学们有意无意的孤立他,让他变得极度缺乏自信和同学沟通的勇气。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其行为的观察发现,导致该个案不良行为的养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环境的影响该生因为夫父母一直在外做生意,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因而变得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
2、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影片,但现在的动画片大部分都充满着暴力。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很容易模仿暴力行为。
所以家长在家中要及时的监督孩子,引导孩子看好的动画片,并从中发现好的行为,学习好的行为。
3、隔代教育的影响在隔代教育中,很多老人都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早就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
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
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可能。
”让我特别的留心他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不良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经常会给家庭和教育机构带来不小的困扰。
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违反规则、情绪失控、学业困难等,给儿童自身带来困扰的也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正常运转。
针对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个案分析小明(化名)是一位六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名工薪阶层,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小明的父亲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没有任何联系。
在学校里,小明表现出了一些不良行为,如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老师反映说,小明有时候会使用暴力,打其他同学。
在家中,小明经常因为小事就发脾气,对母亲的要求不屑一顾。
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小明的不良行为可能与其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有关。
他从小缺少父爱,母亲的忙碌也导致他缺乏家庭的关爱和安全感。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家庭因素:小明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父亲的男性角色的指导和照料。
母亲的忙碌工作也让小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照顾。
这些家庭因素可能会让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他用不良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对小明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在学校里,他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排挤和欺负,这也会加剧他的攻击性和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母亲可以在工作之余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增强他的家庭归属感。
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也有助于改善小明的不良行为。
2. 增加社会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机构,让小明在心理问题上获得专业帮助。
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减少小明遭受欺凌的可能。
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
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
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个案研究报告一、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原因的初步分析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他外出打工,他从小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这可能与缺乏父母对他的亲情、缺乏父母对他的正确的教育引导,再加上爷爷奶奶过分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断定,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养成了性格比较暴躁,唯我独大,任何人不放在眼里,只知玩耍,调皮懒散,说谎哄骗等不良习惯。
2、自身因素。
从孩子们的行为中,可以看到他的自控能力不强,致使他的言行不能完全统一,依赖性强,每次犯错都给自己找借口;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对是非好坏的区分还不大清晰,加上他自觉性比较差,在思想上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把打架看成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
3、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孩子不懂得友爱,对同学动不动非打即骂,常常和同学闹矛盾,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
温情和鼓励(夸奖、赞赏)的缺失,导致他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失去本来就不大的兴趣,故意找同学的碴……更加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如此恶性循环,促使他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
三、对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处方”针对上述情况和分析,要想彻底改变一些孩子,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须作长远打算,循序渐进。
需要和家长沟通,一起制定矫正的有效措施,1、阳光雨露疗法。
小树苗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得不到阳光雨露只会得到狂风冷雨的小树不折也弯。
对于已经弯曲的小树而言,在需要通过外力引导他站直的同时更应该给予他阳光雨露。
对于孩子这棵小树而言,鼓励(夸奖、赞赏)就是阳光,温情就是雨露。
对于孩子们来说,尽管有家庭教育缺陷和自身因素,但是不能因此否定给予他“阳光雨露”的作用。
2、认知和交心疗法。
二年级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个案研究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一、课题立项研究背景1.课题研究背景(1)社会现象引发的思考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大家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提高,拼命学习、工作。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着中小学校园。
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于是,部分孩子厌学、逃学、拒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孩子如此之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叛逆?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优裕,却为什么总是喊苦、喊累?(2)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教育仍有许多非常态现象的存在:学校和教育体制对所有学生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考试要求;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知识汲取的自主选择的限制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
学生喜好的学习方式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明显反差,恰恰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因素。
(3)教育改革的背景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教学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的态度等因素,都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效果。
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学习与教学既是当今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也是认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独特内容和对象,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产生深层作用和影响的最佳结合。
时代对家庭教育同时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对家庭教育重要地位的重新审视和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替代性的数据研究表明,教育改革是我们每个社会人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研究意义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
通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大量观察,发现有个别学生长期以来存在不良习惯,由此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极大的阻力。
因此提出以个别学生为案例分析学生不良习惯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以此寻找出专项训练、情感疏导、家校沟通、评价反馈等有效的策略,来初步尝试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追求进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问题儿童不良行为展开个案分析与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研究背景指出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普遍存在,问题提出引发了对于解决这一现象的需求。
接着在通过不良行为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引发了对于应对策略的深入探讨。
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干预措施被认为是关键的解决途径。
最后在总结了个案研究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根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促进问题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问题儿童、不良行为、个案分析、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家庭教育、学校干预、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问题儿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说明了在当下社会背景下,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引发了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种种表现和原因,可以为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解决问题儿童不良行为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社会和家庭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1.2 问题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儿童出现了不良行为。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表现为攻击性、焦虑、抑郁、逆反等,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了我们对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能源自多方面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个体特质等。
在这个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深入分析相关案例,挖掘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问题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或者情绪不稳定的儿童。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处理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干预和应对。
一、案例分析小明(化名)是一名八岁的男孩,由于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经常因为各种琐事争吵,导致小明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且经常在学校闹事。
老师反映,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打闹,不守纪律,且对教师的指挥和规定不遵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秩序。
而在家庭中,小明也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和其他孩子打架,导致家庭气氛紧张。
经过严格的个案评估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源于情绪不稳定和对家庭环境的适应困难。
二、应对策略1.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还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来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2.家庭支持由于小明的家庭环境不稳定,需要对小明的家庭进行支持。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专家,对小明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让父母了解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3.学校干预在学校中,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
可以提供个别辅导,鼓励小明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
学校也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小明的行为。
4.社会支持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外,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小明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从而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5.全面评估在实施上述的应对策略之后,还需要对小明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小明是否已经有所改善,以及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支持。
通过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跟踪研究
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跟踪研究灵山县特殊教育学校黄丽梅郑大维,男,12岁,重度聋,灵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四年级学生。
性格比较内向,,上课的时候容易走神或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动作;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写,行为比较懒散,做错事后经常不承认或撒谎,迷恋上网,星期一返校前到先到网吧报到,经常有小偷小摸行为,经常偷家里的钱去上网。
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对班级上的事情比较冷漠,集体荣誉感不强。
一、初步分析1、自身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害怕考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该学生的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对他是疏于管教,也跟他沟通不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该学生是一个从小就缺乏爱,缺少亲情关怀的孩子。
让他从小习惯了人情的冷漠与无助。
3、教师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对此类学生缺乏关注与关怀,让学生在班级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得自己在班级上可有可无,因此有时候就会陷入自卑或者叛逆的困境;学生在犯错的时候,包括行为和学业上的错误,教师没能及时给与帮助与鼓励。
二、主要纠正过程1、抓住亮点,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该学生在劳动方面是比较积极的。
为了除去他的自卑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
上课时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尽量给他表现得机会,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郑大维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郑大维同学的思路挺不错的”,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在班上的话语也多了,能主动地和其他同学交流了,也喜欢为班集体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了。
(整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了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观察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探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有效地矫正和转变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学校管理和课题实施中采取具体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开展有效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转变校风,形成学校特色。
3、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促使教育科研向深层次发展。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预期性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针对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归纳总结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和途径。
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3、完善研究工作的档案管理。
认真按照《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个足迹”的原则。
通过各种有效媒体,积累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具体安排时间内容负责三月1.召开立项课题小组会议,布置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题分工明确任务。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工作。
3.拟定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4.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交流、研讨。
教务处教科室各教研组四月5.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小课题,布置小课题研究工作。
6.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守则》,黑板报评比活动。
7.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规范,礼仪相关知识。
教务处少先队各教研组五月8.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情况交流。
9.确定3位教师上主题班队会课,每年段1节,收集过程性材料。
教务处教科室各教研组六月10.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不良行为个案研究
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心小学杜志村
张晓鹏,男,今年12岁,小学六年级,在学校观察易冲动,有暴力倾向;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爱讲小话;做跟课堂上无关的事、写字条、传字条、吃东西等;跟同桌或周围同学嬉戏玩耍、不做练习、不做笔记、不积极发言;更有甚者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睡觉,完全放弃学习等问题行为。
同学很怕他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
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
不完成家庭作业,出风头、唱反调,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
一、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张晓鹏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
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感。
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的倾诉对象。
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两个大不了他多少的姐姐。
奶奶疼爱孙子,无法关注他的学习。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
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
通过观察研究,我召开任课老师、班委会会议成立“师生组”、“同伴组”对刘某进行接对帮助,从生活到学习,让他感觉到虽然他以前犯了很多过错,但老师、同学依然爱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跃他思想,使其自由地、有选择地去探索新知识。
我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美文选读等课外活动,使他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为他营造了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从规范他的行为习惯入手,把他在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看成是教育的
机会,深入研究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找到切入点,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矫治方法。
1、提高认识。
我通过面对面谈话、作业批改一句留言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行为习惯无小事,它影响个人形象,影响人的成才与发展,增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动机和愿望;
2、循序渐进。
开始帮助他矫治时,他总说改不了甚至干脆说不改了,对此我就帮助他把一种原先需要大决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几个用较小的决心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他心理上就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心理阻力也就小的多。
3、持之以恒。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就是说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要难的多,因为这里有一个“惯性效应”问题。
我在课间总是走到他身边说:“今天表现很不错。
”,“同学们说你最近很棒”,“今天你对自己很满意吗?”,“今天你哪儿做得还不够好?”,“加油,你会更棒的。
”等等。
三、思考和建议
1、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教师在矫治过程中,各科教师要协作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交流,鼓励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表扬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交流说明对学生的关爱。
2、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存在社会感染机制,所以,让好的行为同学去感染有问题的学生,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是不够的。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反复,教师应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地位和生活空间,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
这样孩子才能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和固定的学习地方这样在孩子学习时才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会让孩子受到尊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都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一颗爱心,多鼓励多欣赏,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用心呵护她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
小学生不良行为个案研究
六
年
级
杜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