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体阅读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976d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8.png)
伯夷,古代论述他的有孔子和孟子。孔子、孟子都认为伯夷遇到了残暴的纣王,不记旧怨,又不愿屈心侍奉,来求得他(所追求)的仁义,甘心受饿,退避隐居,不肯自己降志受辱,等待天下政治清明,从而有了圣人的称号。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武王伐纣时,伯夷敲着马进谏,天下归周后,伯夷感到耻辱,坚持道义不吃周的粮食,而做《采薇》这首歌。韩愈根据这个说法,也为他写了篇《伯夷颂》,认为没有这两个人,乱臣贼子会接连不断地出现于后世。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原文信息
分析
锁定具体信息区间: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晋文公的请求超越上下的名分,不合礼制。
结合材料一核心观点: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文本二
文言文阅读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4. 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原文信息
分析
锁定具体信息区间: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晋文公的请求超越上下的名分,不合礼制。
结合材料一核心观点: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文本二
文言文阅读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4. 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文言文整体阅读PPT课件
![文言文整体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dc2cbf524de518964b7d66.png)
。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2020年10月2日
4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组是 A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A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A、⑴⑵⑷ B、⑴⑸⑹ C、⑵⑶⑸ D、⑶⑷⑹
2020年10月2日
8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 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历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 料理生活,从无糜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 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作为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示, 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儿子的钦佩。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D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2020年10月2日
5
1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⑴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⑵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 牧。
⑶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⑷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⑴ 与 ⑵ 相同, ⑶ 与⑷ 不同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 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 成拙,胡质知道真相后对他严加惩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
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2020年10月2日
4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组是 A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A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A、⑴⑵⑷ B、⑴⑸⑹ C、⑵⑶⑸ D、⑶⑷⑹
2020年10月2日
8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 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历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 料理生活,从无糜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 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作为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示, 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儿子的钦佩。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D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2020年10月2日
5
1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⑴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⑵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 牧。
⑶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⑷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⑴ 与 ⑵ 相同, ⑶ 与⑷ 不同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 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 成拙,胡质知道真相后对他严加惩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
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PPT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99cc99192e45361166f57f.png)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 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 寡败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 断开了。
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 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 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 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 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 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先译为:当他用(?)捆绑燕父子的时候
依据句意,括号中填入绳子较为合适,且 “组”又带有和“丝线之类有关的偏旁, 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的“绳子”。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词汇推义法 许多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不能单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 (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 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如:“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盍:放在句中等于“何不”。(也常写作“曷”、“盖”)
(如:“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虚词连用。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有时是两 个,有时是三个连用。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 句末。连用的虚词重点一般总是最后一个。 常见的虚词连用: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 也乎哉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 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 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 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 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 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 所以说:知己 知彼的人,百战百胜, 了解自己而不 了解敌人的, 胜负几率各半; 对自己 和敌人都不了解的, 每战必输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 断开了。
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 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 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 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 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 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先译为:当他用(?)捆绑燕父子的时候
依据句意,括号中填入绳子较为合适,且 “组”又带有和“丝线之类有关的偏旁, 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的“绳子”。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词汇推义法 许多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不能单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 (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 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如:“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盍:放在句中等于“何不”。(也常写作“曷”、“盖”)
(如:“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虚词连用。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有时是两 个,有时是三个连用。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 句末。连用的虚词重点一般总是最后一个。 常见的虚词连用: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 也乎哉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课件 (61张PPT)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 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 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 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 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 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 所以说:知己 知彼的人,百战百胜, 了解自己而不 了解敌人的, 胜负几率各半; 对自己 和敌人都不了解的, 每战必输
高考专题文言文整体阅读(课堂PPT)
![高考专题文言文整体阅读(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7917a15a8102d276a22fb7.png)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 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入贡”意为入朝 进贡,其后应断开。“奏贬”意为上奏贬谪,不应该断开。据此应选A项。
10返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第五步 了解文化,积累常识
人物传记中,经常涉及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主要包括称谓字号、官职制度、 科举教育、礼仪文化、纪时纪年等等。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积累,要 学会迁移运用。我们不仅要弄懂文中出现、题目考查过的这些词语,而且更应该 触类旁通,联想扩展到其他相关文化常识。
9返回
以例说法
(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宋史·孙傅传》节选,选文略】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 合、翻译
[分值]19分 [选文]《宋史·许将传》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
翻译
合、翻译
[分值]19分 [选文]《宋史·曾公亮传》
[分值]19分 [选文]《宋史·孙傅传》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
翻译
合、翻译
[分值]19分 [选文]《明史·陈登云传》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0返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第五步 了解文化,积累常识
人物传记中,经常涉及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主要包括称谓字号、官职制度、 科举教育、礼仪文化、纪时纪年等等。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积累,要 学会迁移运用。我们不仅要弄懂文中出现、题目考查过的这些词语,而且更应该 触类旁通,联想扩展到其他相关文化常识。
9返回
以例说法
(2015·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宋史·孙傅传》节选,选文略】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 合、翻译
[分值]19分 [选文]《宋史·许将传》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
翻译
合、翻译
[分值]19分 [选文]《宋史·曾公亮传》
[分值]19分 [选文]《宋史·孙傅传》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
翻译
合、翻译
[分值]19分 [选文]《明史·陈登云传》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课件—【精品PPT课件】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课件—【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9d880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3.png)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能力描述】 根据教育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从而 1.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2.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3.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 4.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教育学中,演示文稿一般可以用作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等。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教学主题不相关的冗余信息,干扰学生习注意力;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可通过表格、标志符号、标志符号、图示、结构图接等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内容结构;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方式。Microso、WPS、Prezi、斧子演示等软件都是适合使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搬“演示文稿”内容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等方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五经”:《诗经》、《尚书》、《周易》 、《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民族、民生、民权
——孙中山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妻决别书》 1911年4月
《文言文阅读》课件
![《文言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6647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6.png)
02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意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于生僻字词和不熟悉的 语法结构,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同时,要注意积累 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用法,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专有名词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文言文使用古汉语词汇,而 现代汉语则使用近现代汉语词汇。
文言文中包含大量古代专有名词,如 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在现代 汉语中可能已经消失或被替代。
词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言文的词汇 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中这 些词汇的意义可能与文言文不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句法比较
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现代汉语存 在较大差异,如省略句、倒装句
等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语气助词
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与现代汉语 有所不同,如“也”、“乎”、 “矣”等,这些助词在现代汉语 中可能不再使用或意义发生了变
化。
词序
文言文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 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表达方式比较
文言文精练
文言文表达方式简洁精练,语言优美 ,常常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读来朗朗上口。
现代汉语通俗易懂
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更 贴近口语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05 文言文阅读实践
阅读练习
总结词
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 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设计多种阅 读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速பைடு நூலகம்和 准确性。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 (共23张PPT)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abce7927d3240c8447effe.png)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 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 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 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 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3、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 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 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则除外)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试概括 主要事件及杨氏的性格特点。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 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 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 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 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 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 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 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 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 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 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 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 而去其弊。 3、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4、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 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a630967ec102de2bd89f7.png)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高考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ppt4
![高考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ppt4](https://img.taocdn.com/s3/m/b701734d58f5f61fb6366673.png)
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抨击对象是谁?
靠近
通晓经术。
高而直的堤坝
担任 逼近 运粮的水渠
察看 韦景决骏口,、司决堤农少卿弘增加机孙本。意是中桥明梁经,,这神里指龙象中桥,一历样肥连接乡脚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系船苦之。长旧度防单位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燥。为景腴骏田相。干地又燥势维,艚益以南梁千其步上亲,,自因而高废民筑长间障桥,,水功至少堤费趾约辄,去后抚,遂恤 其为北法。
10、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左迁:降官 11、除- 任命、授职 :“~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 -提拔 :“~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 名望和德行)
13、坐 -因犯……罪或错误 :“群臣~陷王于恶不道, 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 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 + (某官名)”。
文言文文言整文体阅读 整安体徽 阅读指金盛导林
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好最后一道综合题的信息,为阅读打下基础 (还有实词解释题) -- “倒读法”
第二步:整体阅读。 1、集中心思、稳定情绪,浏览全文 2、明了什么人、什么官职、记叙几件事、前因后果、作
者的观点态度,圈点重要信息。
第三步:解题作答 1、细读题目 要求 2、找到选项信息与原文的对应点,一一落实要求答题 的字、词、句、段的含义,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3、运用比较法、排除法、迁移法,选出正确项。
景骏后数年们为就赵可以州按长照史他,四道度任出职肥作乡为,线民索,喜寻,求争及奏筛酒选他食分迎别 犒旧。恩有,小何儿故亦来在?干清中”了官我,对一、们景曰些 廉说骏:什 吏过曰“么,,事即:耆高情使考“老。如中方为此文儿我,言曹言但文是未,的各选生学人文,坊又,而庐有文吾、各中人去馆的的主邑舍特角,、点大非桥,多有障他是 皆公所治,意公们为的古行人为,所今反映幸的亲精见神,品所格又以不来尽。相”同景。又骏或为者留,终出日题 。 后迁房州刺史,者州只穷要险求,筛选有人蛮物夷某风一,方无面的学品校格,。好因祀此,淫阅鬼读。的景时骏候, 为诸生贡举,通这隘方道面,更作应传作为舍一,个罢重祠点房来对无待名。者。景骏之治民, 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靠近
通晓经术。
高而直的堤坝
担任 逼近 运粮的水渠
察看 韦景决骏口,、司决堤农少卿弘增加机孙本。意是中桥明梁经,,这神里指龙象中桥,一历样肥连接乡脚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系船苦之。长旧度防单位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燥。为景腴骏田相。干地又燥势维,艚益以南梁千其步上亲,,自因而高废民筑长间障桥,,水功至少堤费趾约辄,去后抚,遂恤 其为北法。
10、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左迁:降官 11、除- 任命、授职 :“~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 -提拔 :“~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 名望和德行)
13、坐 -因犯……罪或错误 :“群臣~陷王于恶不道, 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 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 + (某官名)”。
文言文文言整文体阅读 整安体徽 阅读指金盛导林
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好最后一道综合题的信息,为阅读打下基础 (还有实词解释题) -- “倒读法”
第二步:整体阅读。 1、集中心思、稳定情绪,浏览全文 2、明了什么人、什么官职、记叙几件事、前因后果、作
者的观点态度,圈点重要信息。
第三步:解题作答 1、细读题目 要求 2、找到选项信息与原文的对应点,一一落实要求答题 的字、词、句、段的含义,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3、运用比较法、排除法、迁移法,选出正确项。
景骏后数年们为就赵可以州按长照史他,四道度任出职肥作乡为,线民索,喜寻,求争及奏筛酒选他食分迎别 犒旧。恩有,小何儿故亦来在?干清中”了官我,对一、们景曰些 廉说骏:什 吏过曰“么,,事即:耆高情使考“老。如中方为此文儿我,言曹言但文是未,的各选生学人文,坊又,而庐有文吾、各中人去馆的的主邑舍特角,、点大非桥,多有障他是 皆公所治,意公们为的古行人为,所今反映幸的亲精见神,品所格又以不来尽。相”同景。又骏或为者留,终出日题 。 后迁房州刺史,者州只穷要险求,筛选有人蛮物夷某风一,方无面的学品校格,。好因祀此,淫阅鬼读。的景时骏候, 为诸生贡举,通这隘方道面,更作应传作为舍一,个罢重祠点房来对无待名。者。景骏之治民, 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 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 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 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 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 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
阅读实例导引
二、抓时间、地点、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 官职和事件,把握主
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
人公经历。 圈出时间、地点的词,
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 并简单概括事件。
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 ( 1) 开 皇 初 年 , 平 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定上开陈府国。有战功,晋升
断 句
文化 常识
括翻 分译
2014 Ⅰ 《于休烈传》 《旧唐书》 课标 Ⅱ 《韩文传》 《明史》 实
断 析(
句
10
2013 Ⅰ 《马文升传》 《明史》 词 筛选
分)
课标 Ⅱ 《李揆传》 《旧唐书》
信息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
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 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 “二十四史”。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选 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了筛选 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断句、分析 与概括、翻译。
(3)2015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 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 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 2 ) 仁 寿 初 年 , 升
被追如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 任瀛洲刺史,政绩显
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
著,闻名天下,多次 受文帝勉励。
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 (3)隋炀帝即位时,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 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 观点,处理后的反应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 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 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 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 孝甚,清慎亮直等;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 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 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 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 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小结:依据文体特征,抓文本重要内容:传 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 中间
简介传主基本信息(姓名、字号、朝代、籍 贯、祖上情况等)
主体
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时人或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传 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
结尾
交代人物及事件结局
第一步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1.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特别留意分析综合题。 2.阅读文段,①画出人名、地点、时间、官职、事件, 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②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注意: 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 ③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 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 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 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 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 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 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 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 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 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 “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 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 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 层次。
阅读实例导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 一、关注开头段,
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
了解人物的基本信
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
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 息。 国灭贼已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 用横线划出人物的 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 基本信息语句。
英远。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试卷Biblioteka 选文出处考点(共19分)
2017 课标
《谢弘微传》 《宋史》
2016 Ⅰ 《曾公亮传》 《宋史》 断 文化
课标 Ⅱ 《陈登云传》 《明史》 句 常识
Ⅲ 《傅珪传》 《明史》
概
2015 Ⅰ 《孙傅传》 《宋史》 课标 Ⅱ 《来护儿传》 《北史》
(4)2017年,题型与2015年2016年保持一致。
3.高考文言文分值固定: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
[专题微语] 正确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答 题技巧,做文言文阅读题并 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总结往 经验,以下的方法可以给我 们提供帮助。
阅读方法指导
要做好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首先要了解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 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 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 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 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 因为许多人物都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 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 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 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 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 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