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压强》教学设计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 压 强》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 压 强》](https://img.taocdn.com/s3/m/8819057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8.pn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什么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意义。
(3)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所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问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压强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式: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问题能力。
【教学器材】教师用具:实物投影仪、橡皮泥、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 g的钩码。
学生用具:气球、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力气较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是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气球,接下来叫一个力气较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
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
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压力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施加的力F1,画出桌面受到的力F1。
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施加的力,画出斜面受到的力F2。
3.手指按物体,物体对墙面施加的力F3,画出墙面受到的力F3。
归纳这些力的共同特点: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其内部。
然后得出压力的定义。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学生针对性练习:请作出下列图中各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总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类力。
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一种力。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bc0c7cffcc22bcd127ff0c53.png)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压强背景《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一个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案例1、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在本节课开始用简单的小游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展示一枚鸡蛋,问学生如果把鸡蛋握在手心,手均匀用力捏鸡蛋,能否把鸡蛋捏碎,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捏不碎。
一位女生上前面来亲自试试能否捏碎,她用了很大的力也没能把鸡蛋捏碎。
男生们觉得这个女生根本没用力捏鸡蛋,所以鸡蛋没碎。
一位力气大的男生说,我去试试,鸡蛋不碎都不可能,结果他来到前面也没能把鸡蛋捏碎。
这个结果很出乎学生的意料。
教师提问,谁有其他办法使鸡蛋碎了?学生说了生活中最常用的办法。
教师又提出问题,一只手同时握两个鸡蛋,均匀用力,鸡蛋会不会碎呢?很多学生说,一个都捏不碎,两个就更不可能捏碎了。
刚才试验的女生再次到前面捏鸡蛋,结果鸡蛋碎了,她说她用的力没有第一次大呢,鸡蛋却碎了,太不可思议了。
试验结果出乎多数学生意料。
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2、自主参与探究过程教师展示图片:一、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穿雪板和不穿滑雪板的人的行走;二、在沙漠行走的骆驼长着又大又宽的脚掌;三、啄木鸟的嘴很尖;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学生亲自体会,把铅笔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两个手指的感觉分别怎么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随手可得的器材,甚至包括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亲身体验,并且对这些实例共同的特征进行分析,学生交流得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形状、材料、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ba72d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c.png)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压强”,属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范畴。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实际应用。
本课时主要围绕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 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知识运用评价: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压强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足球充气、书包背在肩上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同一平面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c7752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4c.png)
最新⼈教版⼋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1节压强整体设计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
能⽤压强公式进⾏简单计算。
知道增⼤和减⼩压强的⽅法”。
压强是⽣活和⽣产中应⽤⼴泛的⼀个概念,本节教材主要建⽴在前⾯刚学习过的⼒的初步知识基础上,是学习了重⼒、摩擦⼒后对另⼀类⼒的学习的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的关系后对⼒的另⼀类作⽤效果的具体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压强和浮⼒的重要保证。
本节课集实验探究、计算、应⽤于⼀体,探究实验关键是让学⽣亲⾝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动⼿操作、分析概括等能⼒。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极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的(⽼师要提前为学⽣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探究压⼒的作⽤效果”作为⼀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法,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学⽣已有的知识⽔平和计算能⼒,编写了应⽤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计算的例题,加强了学⽣对压强公式的应⽤。
“怎样增⼤和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进⼀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
教材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活实例,引导学⽣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归纳,得出结论,总结增⼤或减⼩压强的⽅法。
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2.能⽤压强公式进⾏简单的计算;3.知道增⼤、减⼩压强的⽅法。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5242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5.png)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教学设计(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教学设计(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9402c9d27d3240c8547ef2b.png)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再用两手如图挤压气球,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力去挤压,又会怎样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
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
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并回答:
锻炼分析能力。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
4.压强的单
位
5知识运用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反馈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练习1.如图所示,A、B、C三个
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
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
别为F A、F B、F C,它们对桌
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
是,压强自大
到小的顺序
是。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
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
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
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压强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压强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fd001b050876323012121a.png)
《压强》的教学设计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第一中学任素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了解压强的概念.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3、能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三、教学难点:压强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展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交流法、五、教具准备:压力小桌、钩码、沙盒、铅笔、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力,那么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学生回答。
播放图片:[师]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行人走过会留下一串串足迹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2、引入新课(出示图片)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你知道这其中隐含的原因吗?今天学习其中的道理。
3、进行新课(出示图片)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的脚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将钉子钉人墙面钉子对墙面向里的作用力,物体放在斜面上时物体对斜面向下的作用力。
a.学生的脚对地面的压力.b.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回答。
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墙面、斜面(接触面)上.师总结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fb13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a.png)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二、生成新知1. 教师解释压强的概念: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如: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
3.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力作用效果的规律。
四、应用拓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给定压力下的压强,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公式。
2. 学生能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cbe34931b765ce0408140f.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部分。
一、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1、教材分析:《压强》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
压强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
本节内容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通过以前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对探究的七个要素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教学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我制定本节课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试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应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10.1 压强(第1课时)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10.1 压强(第1课时)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12b5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c.png)
复备栏复备栏课题§10.1 压强(第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Pa);4.能应用压强定义公式进行压强的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二、互动突破:(一)什么是压力1.活动10.1 观察与作图(1)演示实验(a)并画出图钉对墙的作用力的示意图(2)观察画面(b)画出人对平衡木的作用力的示意图(略)(3)画出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讨论交流:上述三个作用力的示意图有何共同点?2.定义:这种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总是于受压物体表面。
3.想一想:压力与重力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活动10.2 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1.观察:a、人与骆驼同时在沙漠上行走 b、小明与小红在沼泽地上行走2.思考:(1)谁在沼泽地上陷得深(2)压力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3)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3.体验;a、两手指分别压削尖铅笔的两端 b、一手平压在气球上另一手的食指顶住气球。
4.猜想:通过体验猜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1:猜想2:5.设计实验:器材有压力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
进行实验:选用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
方法1:;方法2:6.实验结论:(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什么是压强1.讨论交流:用2N的压力作用在1m2的受力面积上与用4N的压力作用在2m2的受力面积上,谁的作用效果明显?为什么?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
2.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就越大。
3.定义:叫做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压强》学习设计和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压强》学习设计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4138693360cba1aa811daac.png)
1压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习目标】1. 研读文本,说出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能准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示意图。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总结比值定义法的特点。
3. 解释骆驼能在沙漠中自由行走的原因,交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严冬时节,在寒冷的北方,很多同学会在结冰的湖面上玩耍.但有时一不留神踏上了冰层较薄的湖面,就会陷进冰窟窿中。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需要施救者立即展开救援,正确的救援方法是施救者采用俯卧的方法在平面上匍匐前进,一点点靠近事故发生地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救援呢,其实这与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压力压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通过下面问题,区分压力与重力,为压强学习打好做一做请你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想一想这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
如若不是,请举例说明做一做请画出物体对斜面、人手对图钉的压力议一议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压强想一想茫茫白雪中的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而一个陷下去看来压力的作用效果并不只跟压力有关,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做一做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右图所示,用两手指顶住一支铅笔,比较笔尖和笔尾给手的感觉有何不同?加大用力手指的感觉又有何变化?猜想和假设:根据你的体验,猜想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时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实验中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2.实验中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3.设计和进行实验时要控制哪些变量?数据整理:保持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结论分析:分析实验现象可得结论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2.在压力大小一定时:想一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请给“压力的作用效果”下个定义;如果用“压强”这个物理量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你能否写出压强的表达式呢?压强的单位呢?做一做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161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c.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2bbf00433d4b14e8424680c.png)
《压强》说课稿《压强》说课稿(精选3篇)《压强》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7ca094a58da0116c1749a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由于压强的知识贯穿于全章,是进一步学习液体的压强和浮力的基础,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中涉及到的压力概念,学生不易掌握,要从力的三要素上做以分析,要搞清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对于压强的概念要从观察、分析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而压强就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根据压强的概念引入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进而再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及单位;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及由来。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解读课本上的图例,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压强知识的应用。
2. 难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知识的应用。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c57e4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d.png)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探究压强定义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力概念,复习压力的计算公式。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
4. 学生学习压强的计算公式,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环节三: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环节四:应用压强知识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踩在沙滩上的脚印会消失、为什么穿高跟鞋容易累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如推门时如何用力等。
环节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c5110aef8941ea66e0526.png)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课方案【篇一:初中物理压强教课方案】《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表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解说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加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第十章一、压强》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一、压强》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05781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f.png)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探索压力的世界——初中物理《压强》本节课旨在通过物理学的视角,深入探究“压强”这一主题,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出发,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基本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压强的定义、单位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压强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压强的定义、符号及单位;理解压力与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能够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求实态度。
三、评价任务1. 了解学生对压强定义、单位及符号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压力与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3. 通过小测验或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4.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压力现象(如踩在雪地里的脚印、图钉的插入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符号及单位,通过实验演示压力与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压力与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压强计算题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压强相关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果,培养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4ae57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3.png)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及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在探究中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以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的,符合⼋年级学⽣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通过探究“压⼒的作⽤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程度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锻炼了学⽣动⼿动脑的能⼒,实现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年级的学⽣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较强的观察能⼒。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定的实验探究能⼒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定的⽣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涉及的内容与实际⽣活联系紧密,使学⽣具备了⼀定的⽣活体验,进⽽使学⽣由对⽣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或减⼩压强的主要⽅法。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cf6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0.png)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师在学生总结时,强调注意控制变量法。
教师让学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找出还有哪些现象跟压强有关。加强对压强的理解。
学生观察气球,深入思考,理解了气球破了的原因是压强较大,并不是压力较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积极踊跃地分类,并说明原因,对压强有了更深地理解。
学生总结方法
学生气氛活跃,举出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压强现象。
出示组图
展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小 结
教师出示主要提纲,找学生回顾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达到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目的。
学生回顾本节学到的知识。
出示本节内容框架
反馈练习
展示文字
展示重力正确画法
B、压力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
做鸡蛋小实验,(用手捏气球不破,而用针扎一下就破了)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
带领学生做铅笔和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
教师通过提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如何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复习旧知
提问: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作用效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图片:女孩艰难地步行在雪地上,后面留下两行深深的脚印,而踩着雪撬的男孩,不但没有陷入雪中,还能飞奔疾驰
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提高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雪地图片
板书课题
压强
新
授
一、认识压力
让学生拿出预习的压力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共同之处,总结压力定义。
提出物理学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介绍压强定义、公式及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速度给压强下定义。
提出压强的公式,及符号意义和单位。
介绍1帕的物理意义和小资料。
3.练习用公式计算
出示两道题
并让学生解释课前出现的雪地图片。
学生疑惑
学生积极参与计算,并比大小,发现甲图每平方厘米面积受的压力更大,而作用效果也更明显。
3.通过观察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树立爱护公共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力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概念;
应用压强的概念说明生活实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压力小桌、细沙、砝码、一端削尖的铅笔、鸡蛋、砖块、气球、海绵、橡皮泥、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课件
板书
学生通过提示,能自己得出压强定义。
学生通过公式更进一步理解压强。
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压强公式的理解。
出示问题和数据,要求计算比较
出示计算结果并比较大小关系
出示压强定义和公式、单位。
出示练习题
三、压强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例如刚才那个气球,解释气球破了的原因是压强达到一定值,并不是压力达到一定值。
1.一块砖放到水平面上,怎么放对地面的压强最小?怎么放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联系建楼时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要建造宽大的地基。
2.学以致用,打假揭秘
引导学生观察钉子个数和灯泡的个数,体现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到前面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观察分析,找到原因。
出示图片问题
出示图片及问题,并展示“我也行”的图片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
学生感受到与笔尖接触的那只手更疼,而且力越大,越疼。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学生提出可以用海绵.沙子等易发生形变的物体进行实验。
学生总结说出:当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另一个略。
学生讨论,用笔画出实验方案。
学生注意认真观察现象
作 业
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关系?
学生抄题Hale Waihona Puke 课后作业展示作业板书
一、压强
一、压力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压强
四、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4.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实验,想到要用控制变量法;
3.给你以下器材:沙子压力小桌、砝码,如何设计实验?
教师对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方案提出表扬和鼓励,总结实验方案,介绍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教师做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说用的器材及方法。
分析与论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小桌陷入沙子的浓度,启发比较其中哪两次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分析总结结论。
出示猜想内容
展示3个提示问题
展示3次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出示结论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压强
1.引出压强
教师出示甲丙两图,提出问题: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哪个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教师类比速度,给出两种情况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启发学生算出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受的压力,进行比较。
《压强》教案
吴海飞
学科:物理
年级:九年级
课题:压强
课型:新授课
时 间:2012-9-15
教 者:
吴海飞
地 点:
多媒体教室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解答计算
3.理解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力的三要素,逐步地分析总结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以及大小。
通过对比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及联系,让学生学会确定压力大小。
教师做几个小实验,例如,压气球,捏橡皮泥,引导学生说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形状。
学生观察压力示意图,试总结压力定义。
学生自己总结压力作用点和方向及大小。
学生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
出示画压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