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借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慰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畈苋嗽辈皇枪艺焦叭嗽薄6逄屏吭蚴侵醒胫饕姓澳懿棵牛可惺槭浅⒚ 伲嵌际“旃嵋榈姆ǘú渭诱撸簟⒈ 讲可惺樵谔瞥趸钩<嫒卧紫唷?/P>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

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八章

年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八章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1、钟面上从2点到4点有几次时钟与分钟成60度的角,分别是几点几分?2、8点20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3、在3点和4点之间(包括3点、4点),何时时针与分针成90度?4、十点到十一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什么时候恰好成一条直线.(不重合)5、在八点到九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什么时候重合.6、在八点到九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成15度7、在一昼夜之间,时针与分针有多少次重复.数字问题1. 求2000的正约数的个数, 以及所有正约数的和。

2. 将5个人分成2组, 每组至少一人,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3. 用2、3、4这三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1)求所有这些三位数的数字和的和。

(2)求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和。

4. 用数字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 (1) 四位数。

(2) 四位偶数。

(3)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4)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5) 没有重复数字的正整数。

5. 三封信,随机地投入四个信箱中,共有多少个不同的投信方法。

6. 有多少个被3整除且有数字9的三位数。

7. 由1、2、3、4、5这五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1)四位数 (2)四位奇数(3)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这其中有多少个是3的倍数?生活中的数字问题例1、有人带了一头羊、一条狗和一筐菜要过一条河。

因为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但是人不在时,狗要吃羊,羊要吃菜,请大家帮他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过河。

例2、下图是一个工厂区的平面图,一条公路(粗线)通过这个地区,七个工厂A1、A2、A3……A7,分布在公路两旁,各由一些小路(细线)与公路相通,现在要公路上设一个汽车战,使各工厂到汽车站距离之和最小。

(1)这个汽车站应设在何处?为什么? (2)若在A8处又设一个工厂,并且沿图中虚线修一条路,那么此时车站应设在什么地方好?A 1A 2A 3A 4A 6A 5A 7A 8B CD E F例3、一个楼梯共有10级台阶,规定每步可以上一级或二级台阶,最多可以上三级台阶,从地面上到最高一级共有多少种上法。

【参考借鉴】中国行政史.docx

【参考借鉴】中国行政史.docx

中国行政史一1.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A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2.西周时期,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政务官是()CA.司寇B.司空C,司徒D.司马3.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带有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是()A.王国B.侨郡县C.安抚州D.左郡县4.隋唐时,九寺中主管外交事务的是()DA.太仆寺B.大理寺C.光禄寺D.鸿胪寺5.唐初依汉朝管理西域都护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BA.路B.都护府C,左部县D,羁糜府州6.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变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D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8.宋朝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BA.提点刑狱司B.经略安抚司C.提举常平司D.转运使司9.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BA.南面官制B.北面官制C.勃计烈制D.三省制度10.元朝中央总量政务的部门是()B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11.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黄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间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BA.批红B.票拟C.奉召D.制留12.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BA.司礼部B.六部C.五军都督府D.大理寺13.清朝的回避制度规定,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这种回避方式称为()AA.职务回避B.亲族回避C.地区回避D.血缘回避14.根据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由国名党中政会选任的是()AA.委任官B.特任官C.荐任官D.简任官1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C16.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A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检察院制17.北洋军阀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CA.平政院B.肃政厅C.大理院D.总检察厅18.根据官员职务性质的任用方式的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分为()CA.特任官和委任官B.简任官和荐任官C.政务官和事务官D.文官和武官19.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BA.国名党中政会B.行政院C.立法院D.考试院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A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C.国名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21.国名政府在“行宪国大”后,重新设立五院,其中行驶最高司法权的是()BA.行政院B.司法院C.立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22.苏区省、县、区的最高政权机关是()BA.省、县、区苏维埃B.省、县、区苏维埃代表大会C省、县、区苏维埃的执行委员会D.省、县、区执行委员会主席团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CA.行政三联制B.首长负责制C.合议制D.独任制24.抗日根据地推行政务的枢纽是()BA.县政府B.区公署C.乡政府D.村政府2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DA.军管会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26.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哪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ABDA.军事首长B.部落西长议事会C.部落联盟D.人民大会E.四岳会议27.宋朝路一级行政层级实行分权制管理方式,分别设置了互不统属、互相制约的各大监司,它们是()ABCEA.经略安抚司B.转运使司C.提点刑狱司D.承宣布政使司E.提举常平司28.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ABDA.议政王大臣会议B.九卿议C.便殿议政D.阁议E.临时朝议29.1884年和1885年,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晚晴政府在下列哪些地区设立了省()CDA.西藏B.蒙古C.新疆D.台湾E.盛京30.1948年,“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中央五院中院的产生不需要总统31.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一种与中央集权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

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篇一:全国20xx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篇二: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

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8、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织保证。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1. 中国行政史的概念及意义
- 行政史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 行政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
2. 先秦时期的行政制度
-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郡县制、郡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先秦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3. 唐宋时期的行政制度
- 唐宋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唐宋时期的州县制、州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唐宋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4. 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
- 明清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明清时期的州县制、州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明清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5. 民国时期的行政制度
- 民国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民国时期的县制、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民国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6.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新中国成立后的县、市、省制度的演变和影响
-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7. 中国行政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8. 中国行政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中国行政制度的挑战
- 中国行政制度思想的创新和现代化
- 中国行政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三章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三章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秦汉
 皇权的内容:1、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
在司法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
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的考察权。

 丞相权力的内容:1、立法上负责起草或组织草拟法律;2、在司法上有劾
案百官及执行诛罚权;3、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

特别是在不设立
太尉期间更是如此;4、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日常政务
之权。

 三公宰相制:汉成帝时,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把丞相制改为三公宰相制,即改宰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务一分为三,一相制为三相制所取代,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皇帝尊号的独占性和至尊性: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王认为古代三皇五帝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至尊性,因而以自己“德过三皇。

功高五帝,于是就把传说。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学科,对于学习行政管理和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自考中国行政史是自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考生来说,合理的复习资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应该包括历史概述和重要事件的详细介绍。

考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起源和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等内容。

通过对历史概述和重要事件的学习,考生可以建立起对中国行政史的整体认识,有助于理解后续的具体内容。

其次,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各个朝代的行政制度和政策的详细介绍。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朝代,如秦汉、唐宋、明清等,深入了解其行政制度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通过对各个朝代行政制度和政策的学习,考生可以了解不同朝代的行政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中国行政史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重要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学术著作,如《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制度史》等,深入了解学界对于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成果。

这些学术著作可以帮助考生了解中国行政史的研究现状和学术争议,拓宽思路,提高学术素养。

此外,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包括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行政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考生可以加深对行政制度和政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考一些实践经验,如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行政改革的实践经验等,了解中国行政史对现实行政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最后,自考中国行政史的复习资料还应该包括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题。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政史复习资料中国⾏政史复习资料上篇:中国古代⾏政管理⼀、中央⾏政体制⼆、地⽅⾏政体制三、⾏政运⾏与⾏政监督四、官员管理(⼀)夏商周: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1、世卿世禄制(名):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部分具有官僚⾝份的贵族,他们⽗⼦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在朝为官,另⼀⽅⾯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

(⼆)秦汉1、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①任⼦②赀选③察举④征辟⑤博⼠弟⼦⑥荐举2、西汉政府通过“任⼦”和“赀选”两种形式补充官僚队伍。

(多)3、汉代以乡举⾥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式有察举和征辟。

(多)4、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式。

(单)(三)魏晋南北朝1、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门第,甚⾄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单)2、魏晋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3、魏国建国之初,魏⽂帝接受陈群建议⽽实⾏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4、九品中正制(名):是从汉朝的察举制演变⽽来,其具体⽅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周⼠⼈,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德才⾏为下的⼀个简短评语,品和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5、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门资。

(单)6、中国古代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魏晋。

(单)(四)隋唐1、简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

(注意这⾥多次以多选题形式出现)①科举制度②门荫③⾏伍⑤⼊幕制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最主要的途径是科举。

(单)3、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确⽴始于隋炀帝。

(单)4、门荫(名):是为贵族及官员⼦弟承袭政治特权⽽设置的制度。

贵族或官员⼦弟经服役(担任君主宿位或宗庙祭祀⼈等)⼀定年限或出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引言概述: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及现代行政制度和行政管理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行政机构的建立和改革以及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回顾,帮助读者理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演进,为今日的行政实践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1.夏、商、周三代的行政制度特点2.秦朝的行政制度改革与统一大业3.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创新与繁荣4.宋、元、明三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与发展5.清朝的行政制度革新与封建专制二、现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中国近代行政制度的形成与西方现代化的冲击2.晚清时期的新式行政机构与改革尝试3.辛亥革命后的行政制度变革与探索4.国共内战与的建立5.建国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三、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1.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特点2.毛泽东时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与思想3.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效能4.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下的行政管理变革5.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四、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问题1.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社会发展2.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与挑战3.反腐败与廉洁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4.行政监督与权力制约的改革尝试5.社会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挑战与应对五、中国行政史的启示与展望1.中国行政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2.当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与使命3.建立健全现代行政制度的路径与方向4.中国行政史对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启示5.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前景与发展总结: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复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理解现代中国行政制度的特点和趋势。

古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多样而独特,形成了深厚的历史传统;现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建立和改革经历了许多挑战与变革,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行政制度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20XX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5)-自学考试.doc

20XX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5)-自学考试.doc

2017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5)-自学考试整理“2017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5)”,获取更多2017学考试资讯、2017年自考复习指导、考试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自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万题库自考”获取!点击查看2017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汇总第五章隋唐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内容:1、确定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2、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形成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的决策程序。

唐朝对隋朝制度的进一步调整的内容:1、压抑尚书省的地位,使之变成完全奉行机构,首先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都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骤降。

其次是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规定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三品”、“同平章事”便不能充当宰相,使尚书省长官更丧失宰相的资格,尚书省完全成为奉行机构,三是尚书省内部进行权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2、提高中书、门下两省的地位。

首先是将宰相议事之所迁往门下省,并改称政事堂,后又迁往中书省,此举提高中书、门下的地位;其次是扩大了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对口处理尚书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其中兼草拟诏旨的“知制诰”有权封还尚书仆射的进呈文件,并有权参加宰相会议。

政事堂的演变过程: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

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初政事堂的不同: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政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门下体制下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

翰林院:唐高宗之时,为分宰相之权,出现了北门学士的设置,皇帝选择一些有文才的人让他们参与政事,武则天时,新的秘书人员移至宫中,直接承命奏复。

20XX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2)-自学考试.doc

20XX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2)-自学考试.doc

点击查看2017年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汇总第二章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赋税的改革的原因:1、由于兼并战争的激烈化;2、野人不负赋税重担,纷纷从公国上逃走,国人也日益走向贫困、破产、负债、甚至沦为奴隶;3、国人暴动频繁。

春秋战国的赋税改革的内容:田税:即依土地好坏与数量分等级收税,承认国人土地的私有权;军赋:将军赋落实到田亩上,野人可以充当甲士,提高了庶民的地位。

春秋战国的赋税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的巨大影响:春秋战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

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改革前的土地国有,庶民是君主的奴隶,各级君主必须设立家官,监督庶民劳动,赋税改革后,国家承认国人土地的私有权,实际取消了,实际取消了公私田之分,这意味着国家不再充当农业生产的组织者,这样国家的职能仅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生产的职能;2、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改革前,土地国有,君主封赐土地以基层行政组织为单位,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由基层行政组织负责人组织种族奴隶在公田上集体劳动。

改革后,一家一户的小家成为生产单位。

井田制的破坏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庶民可以充当甲士,实际上成变成向国家交纳什一税的自耕农。

庶民自由开荒、自由转让土地,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

庶民的分化,纠纷的增多,加上国家要向农户征收各种赋税,于是产生了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户口的整顿为基层组织由乡遂双轨制过渡到乡里单一制奠定了基础。

家臣制:在旧体制下,卿大夫是分土封制下最低的一层封君,,再往下就是同一血统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了,卿大夫治国,其官员只能是从士产生了,由于卿大夫的国称“室家”其官员被称为家臣,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特权,其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随时免除,呈现出雇佣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后世官员的俸禄,与采邑完全不同,两者不能世袭。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秦汉时期,负责管理地方治安和负责官府文书承传转递工作,并独立于乡、里之外的派出机构指的是()A.里 B.什 C.伍 D.亭2.汉朝自汉武帝以后实行的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A.察举 B.任子 C.赀选 D.征辟3.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A.路B.都护府C.左郡县D.羁縻府州4.我国古代神权政治盛行并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运行的时代是()A.唐代 B.宋朝 C.商朝 D.明朝5.我国历史上为防范宰相专权而废除宰相的朝代是()A.宋朝 B.明朝 C.秦朝 D.五代时期6.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B.建立行省制度C.特派员制度D.盛京改制7.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设的中央机构是()A.理藩院 B.都护府 C.布政司 D.藩镇8.在我国古代,从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时代为官的制度被称作()A.世袭制 B.科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征辟举荐制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交战状态,军事自然成为地方政务中的重要内容内容,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地方政治管理中呈现出的特点()A.中央集权 B. 军政合一 C.军事管理 D. 军管代政10.在夏、商、西周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A.血统 B.地位 C.财富 D.才能11.我国古代,随着十三部州和司吏校尉的设置才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系统,这个时期出现在()A.秦汉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宋明时期12.时期的行政体制,是从秦汉三公列卿制向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行政体制()A.五代十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秦汉13.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是()A.土地兼并严重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C.权力过于集中D.专制14.东汉末年以后,当时最典型的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是曹操的()A.征辟荐举 B.任人唯亲 C.德才兼备 D.唯才是举15.汉武帝在实行“独尊儒术”之后,进一步使用与道德教化密切配合,用宗法伦理观念及儒家礼教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色。

3次答: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2次答: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有扈氏都曾召开贵族议事。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神权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王权的发挥。

3.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2次答: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赋税改革后,国家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实际上取消了公私田之分,一律按国人什一履亩而税的方法收取实物。

这样一来,国家的主要社会职能就仅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性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

(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小农成为生产单位,集体在公田上耕耘的“井田制”趋于瓦解。

井田制的破坏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庶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可充当甲士,实际已变成向国家交纳什一税的自耕农。

庶民可以自由开荒、自由转让土地,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

庶民的分化,各种纠纷也随之增多,再加上国家要向农户征收各种赋税,于是产生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户口的整顿为基层组织由乡遂双轨制过过度到乡里单一制奠定了基础。

4.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次答:(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分封制下,各级君主的专制权力受到空间的限制,在郡县制体制下,郡县地方长官不是封君,其职位也不能世袭,郡县地方长官所掌握的主要是行政执行权,决策权则主要收归中央。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6、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

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

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实际设置的机构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总长直接受总统指挥,次长也由总统“简任”,总长、次长各为1人,形成总统—总长—次长三层独任制的领导方式,避免了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

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体系。

8、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

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9、禅让制:尧舜时代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

10、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

11、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1)对各级中央政府主管官员的考核。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由尚书代皇帝行使考核权,并交皇帝核准。

(2)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

通常由丞相、御史三府通过上计形式进行。

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和大课。

(3)郡对县的考课。

(4)对各级官府的非主管官员,由各部门主管官员负责考核。

(5)考课完成后,按官员政绩和品德分别作出结论并给予奖罚。

12、简述唐代的行政决策形式?唐代的行政决策既是一种专制的个人决策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群体决策方式,把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决策形式融为一体的就是皇帝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掌握最后裁定之权。

体现出群体决策特点的是唐代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会议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1)大臣廷议。

可以分为皇帝主持的朝会和尚书省集议两种方式。

(2)宰相以及高级文臣武将参与决策会议。

一般在朝会结束后,宰相留下来与皇帝就朝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故无论是哪种决策辅助手段,一旦形成意向性决策意见后,都须按一定程序形成诏敕,方能具有法律效力。

13、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

14、试述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1)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

形成一个以御史台为中心,行御史台为重点,各道肃访司为经纬的严密监察网络,纵横交错,覆盖全国,使封建监察体系趋于完备。

(2)御史台是元代最高行政监察机构,其作用和地位均高于宋、金旧制,处于和中书省、枢密院三足鼎立的地位。

(3)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它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

行御史台受中央御史台节制。

(4)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使行政监察规范化,保证了监察机构的正常运转。

(5)元代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首先,主要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

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有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如宣政院、大宗正府、皇宫事务机构等进行监察。

15、试述苏区工农民主政权的特点?工农民主政权是由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特点有:(1)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苏区所建立的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议决并执行各该区域内的一切事宜,行使立法和行政等一切职权。

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有利于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又便利人民选出的政权机关及时、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方面,人民有选举代表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并对不称职者有权撤回。

另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实行高度集中。

建立在劳动群众直接选举基础上的苏维埃政权拥有高度的权力,能够集中处理国事。

政府之间,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力戒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

(3)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一、精简行政机构。

二、严格编制定员。

三、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16、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各国推行的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其特点:一是其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之贵族;二是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延伸到社会的底层。

这一制度萌芽于春秋时期。

17、节度使:最初是唐代设于边区的军事长官,职权以领军为主,并无监察地方政务的职能,也无固定辖区;安史之乱后,掌握地方政治、军事和财政大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18、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年间设立的中央机构。

军机处初设时,其职权仅限于军事方面,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19、简述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20、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1)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2)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21、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独创性经验?(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

(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

(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

(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

22、简述晚清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1)都察院行政监督功能的强化。

一、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二、简化监督程序;三、改革御史推荐办法。

通过整顿,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有所加强。

(2)资政院、咨议局通过议事权、咨询权和纠核权来实现行政监督。

(3)弼德院的行政监督: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4)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是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大事,它说明了行政监督的法制化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清政府很快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上述两个行政监督机构也就胎死腹中了。

23、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下君主权力远比分封制下的君主权力要大。

(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

(3)变法运动中,各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

(4)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官僚制。

官僚制是一种和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24、试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的基本趋向和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基本趋向:一、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意志为依归。

二、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实力消长为依归。

混乱原因:一、体制混乱,权限不清。

二、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

四、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25、宗法制:核心是通过血缘亲疏及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

宗法制度不仅解决了嫡长子王位的问题,为统治集团提供了权力的继承和更迭规则,降低了权力转移时政治振荡的频率,起到了稳定整个王朝统治秩序的作用。

26、京察:是明代朝廷对京官定期朝廷的考察,后被清代沿用。

对京官的考察每六年一次。

四品以上京官的考察由皇帝亲自主持;五品以下京官的考察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然后呈报皇帝批准。

27、清代旗盟制度:是清代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的管理体制。

旗是行政单位,若干旗组织成盟,设正、副长各一名,盟长不是旗的上级行政单位,而是旗上的监察机构,盟长将会盟诸事上报理藩院。

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

皇帝的特派大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28、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措施?(1)改变领导体制。

抗战开始后,取消了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