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成败原因探究

【摘要】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同属封建专制国家,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国处于相似的基础上或起点上,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是国力全面上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个却是国力停滞不前,依然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本文分析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改革过程中的差异,对其成败原因做了探究。

【关键词】

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改革;成败原因

19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化浪潮正席卷世界各地,而中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两半社会时期,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后,腐朽的清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统治阶级内部兴起了一股“洋务”思潮,于是一场仿制求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此时此刻的日本,也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统治者公然说:“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这就是当时日本的基本形态。1853年,美国大炮轰开了闭关已久的日本国门,日本民族独立也受到威胁,有继中国而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明治政府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了“明治维新”。到19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基本完成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在经济结构上,虽然保留了许多封建关系,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初步建立了近代科技文明体系。然而中国在这期间,却在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不仅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且还受到一衣带水的日本的侵略和压迫。中日两国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同一状况起步,却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对中日两国改革道路上的异同点兹略加以比较,探究其原因所在。

一、中日两国的改革背景的差异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与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命运相同,同遭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但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期起,日本商业性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同农业分离,从而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和发展,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在日本,从18世纪上半期起,就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便形成了。到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在日本经济较为发达的许多地区和部门,手工工场的发展已经十分广泛。如,当时在制丝、纺

织、棉纺织、酱油、榨油等十几个部门都出现了手工工场。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日本已开始进入“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这不仅为明治维新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而且使日本社会内部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并没有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日本比较,可以说略低一筹。由此看来,中国当时尚不具备实现近代化的经济条件。洋务运动的爆发最终是成了历史上的云烟。

二、不同改革目的驱动

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尽管是洋务派,但他们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尚未产生。从本质上来看,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仍然是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洋务运动只是地主阶级中少数较开明的统治者所发起,而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手中。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基础是建立在武装倒幕成功推翻幕府统治的基础上的。此时的日本,资产阶级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新兴地主和武士或为了摆脱封建束缚提高政治地位或为生存所迫,都成了明治维新的有力阶级力量。

虽然两国变革的目的中都有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内容。

可不同的是,中国的洋务派们发起洋务运动只是为了镇压方兴未艾的农民起义,改变在军事上落后于西方的状态,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统治。而日本,明治天皇政府推翻了幕府政府之后,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所以明治维新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变落后的面貌,更多地是为了巩固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不同的领导力量,不同的改革目的导致了中日两国的改革结果的截然不同。

三、革新措施的不同

政治方面:日本变革落后制度,树立新的体制。首先,逐渐削弱封建割据权力,增强中央集权。其次,废弃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逐步剥夺了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了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允许不同阶级的人民之间通婚,完成方式上的对等。19世纪70至80年代,政府还公布了其他一些律令和法典,引进欧洲刑法、民法和商法。1889年日本公布了以普鲁士军国主义宪法为底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法律方式确认了日本国度制度和统治机构的合法化。宪法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基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经济方面:日本鼎力停止变革,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舞私人资本开展。后来,政府又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以至无偿转让给私人资本家运营。期间,日本制定法规,制止行会垄断、废关卡,整理币制,统一汇兑,奖掖贸易,开展运输和通讯事业。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疾速开展起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

消费不计本钱,不思索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

污现象严重,企业缺乏生机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

实行严厉限制。招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开展。

文化、教育方面:日本推行"文化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鼎力开展近代教育,培育资本主义建立人才。树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不顾农民的剧烈反对,以处分为手腕,强迫家长送年满6周岁的子女上学,奠定了日本近代化胜利的根底。中国

则仅办了三十多所培育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

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

军事方面:日本废弃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树立了一支富于武士道肉体、绝对效忠天皇

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为侵略扩张。中国洋务运动的重点在军事方面,先是兴办了一系

列的军事工业,培育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后又组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舰队。中国的确开端走上了军事近代化的道路,特别是北洋舰队吨位居亚洲第一。大范围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设立,曾遭到世界的注目。但是军事不能孤立于政治之外。政治的腐败招致

军事成果最终化为乌有。甲午一战北洋舰队全军毁灭。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当时就以为,30年后日本回兴隆起来,中国回愈加衰弱下去。依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留意的是讲求

政法,兴办工商,研讨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配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形成了中、日在近代化过程中各奔前程。

总之,十九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中国之所以在半殖民地化地道路上越陷越深,原因

就在于没能尽早推翻封建统治。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其推翻了封建统治,建

立了新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一次发

展的机会,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遗憾。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恰

恰是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给了中国人民深刻反思的机会。

汉语言103班

董夏倩 10011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