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 鲁迅作品
推荐名著篇目
推荐名著篇目朝华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华夕拾》作者鲁迅,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朝花夕拾》包含的文章: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繁星春水》作者冰心,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
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
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考名著复习:鲁迅《朝花夕拾》
中考名著复习:鲁迅《朝花夕拾》一、整体把握1.目录2.内容概要《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二、作家作品1.作家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荷马、但丁、歌德、拜伦、莎士比亚、雨果、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之一。
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还在1921年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
2.《朝花夕拾》体裁:《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内容: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主题: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三、内容概要同步练习第一篇《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玩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鲁迅呐喊知识名著导读
《呐喊》(名著导读)《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
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包括《狂人日记》(1918年4月) 《孔乙已》(1919年3月) 《药》(1919年4月) (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 ,《明天》(1920年) 《一件小事》(1920年) 《风波》(1920年) 《故乡》(1921年) 《阿Q正传》(1921年) 《端午节》(1922年) 《白光》(1922年) 《兔和猫》(1922年) 《鸭的喜剧》(1922年) 《社戏》(1922年)共14篇。
《呐喊》开头有一篇《自序》,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
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
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1.《狂人日记》故事情节:是《呐喊》的第一篇,也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
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
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
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
“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见序文)。
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事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鲁迅经典散文
鲁迅经典散文鲁迅经典散文篇一:名著推荐鲁迅作品名著推荐鲁迅作品推荐一、揭示课题:鲁迅及其作品介绍二、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918年在《新青年》中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辑。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大部分作品和杂文收录在了《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专辑。
三、作品简介《呐喊》:新青年》中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辑。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大部分作品和杂文收录在了《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专辑。
朝花夕拾推荐理由
朝花夕拾推荐理由理由一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写的是童年时的一些事情,它看似是回忆性的,但其实是在批判旧社会,它能启发你的心灵,能开启你智慧的大门,能增强你的写作水平理由二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推荐理由 3《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散文,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
[1]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总体来看,《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教版初一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折叠写作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
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
2、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1926年首次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是鲁迅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本书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与新的学堂是怎样,等等。
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那时候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3、主要篇章(1)《狗·猫·鼠》——清算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祝愿。
(3)《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批评封建孝道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悲状况。
(完整版)高中经典名著导读——鲁迅作品导读(导读详细举例)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 子”
——既有批判精神,也有自省精 神的清醒的反封战士
《狂人日记》主题
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普遍的“吃人” 现象;
借狂人之口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历史中 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揭露和颠覆,表达 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精神。
三 、 作 品 举 例
双线结构
人血馒头
一个秋天 老栓买“药” 刑场 夏瑜就义
的后半夜
当天早上 小栓吃“药” 茶馆 夏瑜血被吃
当天上午 茶客谈“药” 茶馆 茶客谈夏瑜
次年清明 华大妈上坟 坟场 夏四奶奶上坟
“明暗双线” 结构的作用
明线(主线)——
突出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暗线(次线)——
突出表现了革命者的孤寂、悲哀。
“妄想症”+“迫害狂”
现实 生活
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 炒了吃; 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 人血馒头治痨病; 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历史 记载
易子而食; 割股疗亲; 易牙蒸子; 《本草》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 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
题目“药”立意:
1. 蘸着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 2. 写给麻木不仁的人民群众的一帖
药,意在拯救他们的灵魂,医治他们 的精神。 3. 提醒革命者的药,指出革命不能 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 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吃人”!
《朝花夕拾》名著推荐.pdf
《朝花⼣拾》名著推荐.pdf名著推荐《朝花⼣拾》⼀、篇⽬概要《朝花⼣拾》⼗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怀念长妈妈《阿长与<⼭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常》、描写童年⽣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的《⽗亲的病》、描写⼀个⼼术不正令⼈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本⽼师《藤野先⽣》、写⼀个潦倒⼀⽣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内容或主题1、《五猖会》主要记叙“我”对⼉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情及⽗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
《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童的摧残。
《五猖会》记述⼉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和被⽗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猫?狗?⿏》通过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了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发现了鲁迅的隐⿏并不是因长妈妈故意杀死的,也为后《阿长与⼭海经》作了铺垫。
猫的罪⾏:第⼀,猫对⾃⼰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它与狮虎同族,却天⽣⼀副媚态;第三,它⽼在配合时嗥叫,令⼈⼼烦;第四,它吃了我⼩时侯⼼爱的⼀只⼩隐⿏。
《狗?猫?⿏》核⼼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也勾勒了⼀切反动⿊暗势⼒的共同特征。
3、《⼆⼗四孝图》通过鲁迅的青年时代对于〈⼆⼗四孝图〉的理解,也同时通过此来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封建,主要内容就是鲁迅对于〈⼆⼗四孝图〉的认识,表现了鲁迅对⽩话⽂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四孝图》从当时的⼉童读物谈起,忆述⼉时阅读《⼆⼗四孝图》的感受,揭⽰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莱娱亲”、“郭巨埋⼉”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童的性命,将“⾁⿇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教坏了后⼈”。
名著雷雨鲁迅的社会写实主义之作
名著雷雨鲁迅的社会写实主义之作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社会写实主义风格而著名。
社会写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强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揭示,描绘人民的生活与斗争,表达作家的社会责任和关怀。
雷雨正是鲁迅以社会写实主义的视角,刻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挣扎,准确地揭示了那个困境中的人们的命运。
雷雨这部小说以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乡村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破裂和人性的扭曲。
主人公孙思邈和垂死的语嫣之间的爱情宛如一场悲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下所受到的束缚与压迫。
小说中封建家族的生活描写更是准确、深刻地展现了封建乡村中的黑暗面。
在父权制度的阴影下,人们的自由和尊严被剥夺。
而且,雷雨还通过对那些家族成员之间的冷酷和利益争夺的揭示,强调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鲁迅在小说中通过社会写实主义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情,彰显了他对人民的真挚热爱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饱含着对普通人生活的尊重和关怀,正是鲁迅借着这些形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雷雨作为鲁迅的社会写实主义之作,在当时具有很大的震撼力。
它不仅直面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由于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封建道德的沦丧,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雷雨作为鲁迅的社会写实主义之作,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揭示和对人民生活的深情描写,准确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境。
它以其犀利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容忽视的经典之作,也为鲁迅在文学史上确立了崇高的地位。
中学生必读名著鲁迅所著小说《阿Q正传》读书笔记
鲁迅不仅从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方面对封建 制度加以揭露,而且着重揭露了封建制度用 其整个反动思想体系,给劳动人民套上的精 神枷锁。鲁迅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批判,就是 为了砸烂这个精神枷锁,使人民觉悟起来。
《阿Q正传》通过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阿Q的 塑造,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旧中国国 民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支柱的种种精神劣根 性,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失败 的根本原因,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阿Q正传》是鲁迅对旧中国病态国民性的一 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的大清算。精神胜利法贯穿 阿Q的一生,阿Q要被杀头了,也还在用精神胜 利法使自己忘记杀头的苦楚。用鲁迅的话解释 精神胜利法:“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 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
鲁迅通过阿Q性格的塑造,突出地解决了三 个重大问题:1、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 2、指出了阿Q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与此相联的是深刻地评价了辛亥革命。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 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 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XX年XX月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 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 度。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阿Q正 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 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 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阿Q正传》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暴露了二 十世纪初中国国民的弱点,而且也揭示了民族 衰败的根源。阿Q的失败不仅是国民性的失败 史,也是民族的失败史。通过阿Q这个典型, 鲁迅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对民族和人民伟大的爱。
《鲁迅文集》名著导读
《鲁迅文集》名著导读
鲁迅文集名著导读
简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于揭示社会现象和批判社会弊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鲁迅文集》收录了他一生中的一些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不少经典之作。
《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的散文集,描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些真实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作品中展现出对旧中国社会的冷嘲热讽,以及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狂人日记》
这是鲁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深入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作品以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揭露了那个时代的黑暗面。
《阿Q正传》
这篇小说以“阿Q”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为主角,通过他的遭遇和反思,坦诚地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封建伦理和社会问题。
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呐喊》
这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每个故事都以强烈的讽刺和悲观的情绪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丑恶。
作品中透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愤慨和思考。
《草根》
这是一本讽刺小说集,通过描绘草根阶层的生活和遭遇,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作品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辛辣批评和对草根人物的温情关怀。
结语
《鲁迅文集》是鲁迅先生一生思想和文学创作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和社会制度的深刻思考。
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还能对旧中国社会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朝花夕拾》名著推荐与导读
名著推荐与导读
PART-03
消
除
文章主旨
与 经
典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的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
《旧事重提》。
隔
膜
文章主旨
01
文章立足于作者的切身感受,写出了进化论以及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封 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揭示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和不 认同。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 11月,共10篇
名著推荐与导读
PART-01
消
除
写作背景
与 经
典Leabharlann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的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
《旧事重提》。
隔
膜
写作背景
请自行插入鲁迅 图片
鲁迅
1926年9月
此处写出了老一辈对青年观看进步书籍的反对。体现了旧中国教育制度的腐败。
赏析
句子赏析批注
06
• 日本的袜是万不能穿的,要多带些中国袜。我看纸票也不好,你们带去的钱不如 都换了他们的现银。
• 中国袜毫无作用;一元的银圆日本早已弃用了,并且还因 更换赔了钱,换成了半元的银圆和纸票。
• 前辈同学的请教没有一点用处,反而让人赔了钱。这 就是典型的坑人呀!
句子赏析批注
• 时挟着一堆厚而且大的洋书,气昂 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 和四本《左传》的三班生所敢正视
• 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 象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 能走出他之前。
2023年中考作文备考之名著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简介
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故事新编》为历史小说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作品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书中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这十篇散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这本集子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章节内容《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迫害的经历和感受,清算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嚎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为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我”的小兔子。
这篇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形象,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它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中考名著必读:《朝花夕拾》
中考名著必读:《朝花夕拾》导读:中考名著必读《朝花夕拾》开篇10个故事,各个故事短小精悍,写出了他的立意,从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想要表达更深层次的东西。
鲁迅的文章有很多,《朝花夕拾》其实是原来在《莽文》发表的文章合在一起的散文集中。
1.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国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范爱农作为一个知识青年,他其实也有是有一份爱国的心的,但就是在长期的压抑中,让他们没有办法说出口,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
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
写了闰土,阿长,父亲和藤野先生,还写了那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衍太太。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很多篇幅里写了儿时的种种,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但在写童年生活时,还是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描写。
在《朝花夕拾》中,从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反映出了他们不同态度,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以前看这类书比较少,难免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存在,想象为一些形散而神不散的批判性小说,实际上也不全是,我还是喜欢《朝花夕拾》这种风格的小说。
除了鲁迅批判当时的旧社会现象外,有很多都是鲁迅小时候的生活,真实的描写了鲁迅小时的情景。
小说非常吸引人,也深受感动着,如今的社会,社会不平需要批判,但生活很多时候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坚强的学习生活,在顺境、逆境中找到自己道路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2。
《朝花夕拾》读后感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名著《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
名著《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述了自己和保姆的故事,鲁迅不写他的家人却写一个不起眼的保姆,可见这个保姆对鲁迅来说是有多重要啊!阿长原来是前一个保姆的称呼,她走后,家人叫习惯了就叫后来的这个人也叫阿长。
阿长很胖,睡相不好,有很多的繁文礼节,很迷信,性格外向,善良朴实,是一个早期劳动妇女的形象。
阿长还给鲁迅讲故事,从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她有很浓的封建思想。
阿长的身世很可怜,是一个不幸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是一个粗人。
鲁迅曾经讨厌过阿长,因为阿长害死了他的隐鼠。
后来,远房的叔父对鲁迅讲到了《山海经》,鲁迅希望得到这本书,却没人愿意帮他买。
唯独阿长,虽不识字,却在一次回家后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这本书,令鲁迅很震惊,以至敬佩,终身难忘。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藏着一个人。
最让我难忘的不是闪闪耀眼的明星,也不是功成名就的伟人,而是一个不起眼的清洁工。
盛夏的阳光真像蘸了辣椒水火辣辣的,空荡荡的街上没有一块阴凉地。
我,跑去新华书店看书。
一走到门口,就看到一个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只破碗,似乎在那颤抖。
这大热天的大家都躲在空调低下乘凉,谁会出来啊。
我心里有些同情,犹豫地掏出一块钱递给她,推开了新华书店的大门,哇!真凉快啊!正当我准备上楼时,我看到一个清洁工爷爷,他大约六十多岁了,但是面容清瘦,精神很好。
他从车上掏出了一个脏兮兮的麻袋,我心想:这么大的一个麻袋里面能装什么呢紧接着老爷爷从麻袋拿出了一把很大的黑伞和一瓶未打开的矿泉水,他和蔼地对老奶奶说:“伞打着不会中暑,坐了这么久一定渴了吧,水给你拿着喝的。
你自己有手有脚可以去找点工作,何必在这受苦呢!”老奶奶颤抖着接过了老爷爷送的东西······我呆住了!也许老爷爷就只有这一把伞,这大热天的老爷爷要是中暑了呢可是,老爷爷却丝毫都没有犹豫,把伞给老奶奶,老爷爷的举动让我尊敬,他不像我递出一块钱都犹豫,而是对他人毫不吝啬地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推荐
鲁迅作品推荐
一、揭示课题:
鲁迅及其作品介绍
二、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918年在《新青年》中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直到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故乡》《彷徨》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辑。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大部分作品和杂文收录在了《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专辑。
三、作品简介
《呐喊》:《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1918——192“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敢直前。
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是: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悼于前驱。
他应《新青年》编委的约请,“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又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彷徨》:《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
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
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
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
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
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
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读经典像吃主食;读历史像吃菜肴;读其它像加调料。
关于“三味”:鲁迅的私塾老师(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后人说,“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
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菜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坟》:《坟》杂文集,写于1907年——1925年间,鲁迅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旧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恋”。
《热风》1925年11月编定。
关于集名,鲁迅解释道:“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
”《热风》收1918年至1924年杂文,编集时,鲁迅对现状一如往日,感到“寒冽”,以“热风”作喻,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热烈愿望。
《华盖集》1925年12月编定。
《华益集续编》1926年10月编定。
分别收1925、1926年来文。
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好坏称为“交华盖运”。
鲁迅解释集名道:“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鲁迅寓居北京时期,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与文化帮凶的攻击,可谓运命多舛,钉子常碰:“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然而,“偏不遵命,偏不磕头”。
以“华盖”作集名,幽默风趣之中,“无非借此释愤抒情’。
另外三二年作《自嘲》诗中“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之句,可与集名印证。
《野草》:1924年——1926年,他“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自从有了《野草》才真正为现代散文诗奠定了基础。
《野草》是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共收入作品24篇。
《野草》是鲁迅所有作品中最难懂的一部。
之所以难懂,主要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
《野草》题目的含义,野草的花、叶不美,但很顽强生长的野草,来比喻自己写的这23篇作品,也可以说把自己的作品比喻为野草,也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野草》是《彷徨》的姊妹篇,前者是散文诗,后者是小说。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意。
四、学生自由阅读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