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四章应力集中模块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1.课程的性质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基本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的拓展课程。
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船体强度计算及船体结构设计有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参与船舶设计的专业技能,它要以高等数学、机械工程基础、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性能计算、船舶总体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1、本课程是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船舶质量管理及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船舶设计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船舶结构设计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船体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为课程主线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中心来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特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采用典型案例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领域、知识点、技能点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建设坚持以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为主线,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课程教学中首先坚持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教学实例来自工程实践,实例项目设计以实际的船体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任务为载体来进行,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船舶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

船舶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船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船舶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则是保证船舶安全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船舶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等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船舶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的知识。
一、船舶设计原则船舶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如船舶的设计目的、功能和性能、流体力学、海洋环境、安全等。
在设计船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性能。
首先,船舶的设计目的、功能和性能是设计的重要基础。
不同类型的船舶有不同的设计目的和功能,因此其设计也不同。
例如,客船需要舒适和安全,货船则需要承载大量货物和保证运输效率。
另外,船舶的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航行速度、稳定性、操纵性等。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这些要素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流体力学在船舶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水动力学因素,如阻力、推进性能等。
另外,船舶的浮力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要素。
在设计船舶时需要确保其稳定性和纵倾角,以保证其在海上航行的安全性能。
除此之外,海洋环境对船舶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海洋环境因素,如水深、气候、风浪等,都会影响船舶的性能。
因此在设计船舶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影响。
最后,安全也是船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船舶时需要确保其安全性能,如抗波性、抗风性、耐受性等。
此外,船舶应当装备相应的安全设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设计出的船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以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船舶结构设计船舶结构设计是指对船体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满足其航行需要和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体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主要分为船头、船尾和船体三个部分。
其中,船头主要包括船头上部和船头下部,它们的几何形状和在船体中的位置都要满足航行和稳定性的要求。
船尾主要包括船尾甲板、船尾边缘和船尾柱,其中船尾柱的设计对船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船舶结构规范设计一、设计目的及意义本课程设计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是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同时对船舶规范设计方法及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船舶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原始资料本课程设计共提供四艘船舶的原始资料,各组同学根据要求选择其一作为设计对象。
1. 245TEU集装箱船(1)主要数据总长94.8m垂线间长87.30m设计水线长90.230型宽15.200m型深7.80m设计吃水 6.0m梁拱0.304m装箱数量245TEU(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2. 12500吨多用途货船(1)主要数据总长135.82m垂线间长126.00m型宽20.00m型深10.50m设计吃水8.00m梁拱0.20m装箱量550TEU(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3. 5000DWT多用途散货船(1)主要数据总长99.00m两柱间长94.50型宽17.40m最大宽度17.90m型深 6.50m设计吃水 4.95m结构吃水 5.20m航速11kn装箱量226TEU航区国内近海(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4. 73.10m内河集装箱船(1)主要数据总长73.10m垂线间长70.20m型宽13.20m型深 5.65m吃水 4.36m排水量3509t货舱口尺寸49.50m 10.2m方型系数0.86肋骨间距0.50m纵骨间距0.60m双层底高750mm(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三、设计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完成×××船结构规范设计工作:(1)确定结构设计原则(2)×××船中部(货舱区域)结构规范设计:根据规范对船中部(货舱区域)主要结构进行具体结构设计(3)强度校核:根据规范设计的结构尺寸进行船中剖面模数校核(4)绘制中横剖面图:根据校核合格后的尺寸,用A3图纸绘制中横剖面图(包括强肋位和普通肋位)(5)整理完成结构规范计算书四、提交结果(1)结构规范计算书(2)中横剖面图(包括强肋位和普通肋位)五、设计要求总要求:分组协作、独立完成(1)对任务书进行分析,确定结构设计原则(2)设计计算书书写工整有条理、计算正确无误,内容齐全(3)图纸手工绘制,图纸清晰整洁、线型正确、图面文字符合标准(4)学生应按时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全部课程设计任务。
《船舶结构力学》word版

第一章:绪论1由于船舶经常在航行状态下工作,它所受到的外力是相当复杂的。
这些外力包括船的各种载重〔静载荷〕、水压力、冲击力、以及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动载荷〕等。
为了保证船舶在各种受力下都能正常工作,船舶具有一定的强度。
所谓具有一定的强度是指船体构造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和一定的年限内具有不破坏或不发生过大变形的才能。
2船体强度包括中拱状态、总纵强度、部分强度、改变强度问题、应力集中问题、低周期疲劳。
3把船舶整体当做空心薄壁梁计算出来的强度就成为船体的总纵强度。
部分强度是指船体的横向构件〔如横梁、肋骨、及肋板等〕一集船体的部分构建〔如船底板、底纵衍等〕在部分载荷作用下的强度。
4船体强度所研究的问题通常包括外力,构造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及内力与变形,以及许用应力确实定等一系列问题。
船舶构造力学只研究船体构造的静力响应,及内力与变形,以及受压构造的稳定性问题,因此,船舶构造力学的首要任务是说明构造力学的根本原理与方法,即说明经典的方法、位移法及能量原理。
5船舶设计与制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
学习本课程不要仅仅满足于会计算船体构造中一些典型构件〔如连续梁、钢架、板架、板〕还应学会解决一般工程构造的计算问题。
6船体构造是由板和骨架等构件组成的空间复杂构造,在进展构造计算之前需要对实际的船体构造加以简化。
简化后的构造图形称为实际构造的理想化图形或计算图形〔又称计算模型或力学模型等〕7构造的计算图形是根据实际构造的受力特征,构建之间的互相影响,计算精度的要求以及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工具等因素确定的。
因此,对于同一个实际构造,基于不同的考虑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图形,对于同一个实际构造,其计算图形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
8首先是船体构造中的板,板是船体的纵、横骨架相连接的,且通常被纵、横骨架划分成许多矩形的板格。
9其次是船体构造中的骨架,船体构造中的骨架无外乎是横向构件—横梁、肋骨、肋板和纵向构件—纵桁、纵骨等,它们大都是细长的型钢或组合型材,故称为“杆件〞或简称为“杆〞。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_课程设计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设计任务
使用CCS 2012年颁布的《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和《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对某1200t 简易货船的船体外板与甲板进行设计。
1、主尺度及比值:
水线长
70.02m 垂线间长
67.60m 计算船长L
67.60m
船宽B 11.50m 型深D 4.80m 最大吃水d 3.70m 肋距s 0.60m 舷侧纵桁间距 2.00m 双层底高度 0.80m 方形系数C b 0.75 最大开口宽度b 6.70m 最大开口长度l H 17.00m 每一舱口两端横向甲板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 BH 25.10m
5.88 5.0L B =>, 2.40 2.5B
D
=<, 满足规范要求
本船为大开口船,按《海船规范》设计。
本船为单甲板双底结构,中部甲板及船底采用纵骨架式结构,纵骨间距为0.6m 。
货舱区舷侧设顶边舱及底边舱。
首、尾及舷侧采用横骨架式结构,并具有B 级冰区加强。
2、参考文献
(1)CCS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 2012。
(2)CCS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2012。
船体结构尺寸确定。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课件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课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是海洋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涉及到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强度学知识。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构力学基础,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受力分析、应力、应变、材料力学等,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2. 船舶结构强度,讲解船舶结构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受力分析等,包括船体、甲板、舱壁等部位的强度计算和评估。
3. 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涵盖海洋平台、海底管道、海洋风电等结构物的强度设计与评估,考虑海洋环境、载荷、材料等因素。
4. 疲劳与断裂力学,介绍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和影响。
5. 结构可靠性与安全评估,讲解结构可靠性理论,以及如何对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
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工程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强度设计与评估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在课件设计方面,通常会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课件可能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等多种形式,以便更好地呈现和解释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
同时,课件设计也应该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总的来说,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课件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强度设计与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船体结构与强度》课件

# 船体结构与强度 ## 简介 - 船体结构的作用 - 船体强度的重要性 - 船体结构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 船体结构 ### 船体主要部件 - 船体骨架 - 船板 - 船底 - 船首 - 船尾 ### 船体结构设计要点 - 抗压性 - 抗弯性 - 抗剪性
船体结构与强度
船体结构
船体主要部件
船体骨架、船板、船底、船首、船尾是构成船体的主要部件。
船体结构设计要点
在船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抗压性、抗弯性、抗剪性、抗扭性以及节能性等要点。
船体强度
1 船体强度分析方法
有限元方法、燃爆分析和沉没分析是常用的船体强度分析方法。
2 船体强度检测方法
超声波检测、磁粉探伤和声发射检测等方法可用于检测船体的强度。
船体结构的作用
船体强度的重要性
了解船体结构对船只性能的影响, 会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整个船舶体 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船体强度是船只安全和有效运行 的基础,关系到船舶的使用寿命 以及航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船体结构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船体结构和船体强度是相互关联 的,合理的设计和构造能够提高 船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船只将更加先进和智能 化,船体结构和强度设计将更 加注重船舶的安全性和性能。ຫໍສະໝຸດ 船体结构与强度的未 来发展方向
船体结构和强度的未来发展方 向将致力于提高船体的轻量化、 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船体结构与强度的优化
1
轻量化设计
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和优化结构设计,减轻船体重量,提高航行性能。
2
智能化设计
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船体结构和强度的可监测性和自主维护能力。
3
可持续发展设计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四章应力集中模块

第四章应力集中模块一、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在船体结构中,构件的间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间断构件在其剖面形状与尺寸突变处的应力,在局部范围内会产生急剧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由于船体在波浪上的总纵弯曲具有交弯的特性,应力集中又具有三向应力特性,严重的应力集中更易于引起局部裂纹和促进裂纹的逐渐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后,由于结构开口引起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导致船体折断的事故占整个船体结构海损事故总数中的极大部分。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于船体结构的应力集中问题,曾引起了造船界的普遍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现在,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
由于应力集中是导致结构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构设计工作者在设计中必须始终注意这个问题。
再进一步对船体结构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应力集中问题及该区域的结构设计作一些介绍。
通常,用应力集中系数来表示应力集中的程度。
应力集中区的最大应力max σ或max τ分别与所选基准应务0σ或0τ之比值,即0max0max ττσσ==k k 或 (1)称为应力集中系数。
基准应力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也不同。
所以,给定应力集中系数时,应指明基准应力的取法。
间断构件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些构件的形状。
目前,已经能够确定各种形状的间断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二、开口的应力集中及降低角隅处应力集中的措施在大型船舶上,强力甲板上的货舱口、机舱口等大开口,都严重地破坏了船体结构的连续性。
当船舶总纵弯曲时,在甲板开口角隅外的应力梯度急剧升高,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造成船体结构的薄弱环节。
关于舱口角隅处应力集中的确定,导致去除方角而采用圆弧形角隅,并在角隅处采用加复板或厚板进行加强,同时要采用IV 级或V 级的材料。
1.开口的应力集中关于孔边的应力集中,可用具有小椭圆开孔的无限宽板受位抻的情况来说明(见下图)。
应用弹性理论可求得A 、B 两点的应力分别为:⎪⎭⎪⎬⎫-=+=σσσσB A p a )21( (2)式中σ为无限远处的拉伸应力;a b /2=ρ为椭圆孔在A 点的曲率半径;b a 22与分别为垂直及平行于拉伸方向的椭圆主轴,负号代表压应力。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 第4章

1 2
对于焊接在钢板上的型材,在上述比面积的公式 中, F 是不包括带板的型材剖面积,而 W , I 则是 包括带板的型材最小剖面模数和惯性矩。
Ship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Design
4.1 型材剖面的利用系数和比面积
型材剖面抵抗弯曲的强度特性
Cw 和 Ci 的物理意义是产生单位最小剖面模数和 Cw 和 单位惯性矩所需的剖面面积,显然,比面积 Ci 越小,剖面材料的利用率就越高。 对于几何相似的两个型材剖面,如果它们之间的 尺度比是 n ,那么两个型材剖面的剖面面积、惯 性矩和最小剖面模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F n2 F0 I n4 I 0 W n3W0
W
Ship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Design
I Z max
4.1 型材剖面的利用系数和比面积
型材剖面抵抗弯曲的强度特性
W
I Z max
Z max 是型材剖面上最远纤维到中和轴的距离。 因为具有同样剖面模数的型材剖面有无穷多个, 所以应该在这些无穷多个型材剖面之中选择具有 最佳强度特性的所谓最优剖面。为此,将最小剖 面模数改写成 2 2 Z dF Z I F dF W Z max F Z Z max Z max max Ship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Design
(c)小厚度空心圆管 0.50 ;
Ship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Design
4.1 型材剖面的利用系数和比面积
型材剖面抵抗弯曲的强度特性
(d)等厚度的薄壁空心方盒 0.67; (e)轧制槽钢和工字钢 0.60 ; (f)轧制的球尾角钢或球尾T型材 )组合工字型材 0.40 ~ 0.45 (g 。 0.70 ~ 0.75 如果知道了型材剖面的利用系数 ,就可以按要 求的剖面模数 W 和型材高度 h ,确定所需要的型 材剖面积 F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讲义

M max
①依据整体平衡条件确定船体的浮态,得到浮力曲线;
[以静水漂浮状态为例,图示重力与浮力(分布水压力)、纵向总弯曲与局部弯曲]
3. 局部强度:在局部性外力作用下,船舶局部结构(板架、框架)的强度问题
1
第一章 总纵强度计算外力的确定 §1.1 船舶在静水中的剪力和弯矩
一、概述 1. 计算模型:自由-自由梁承受垂向载荷(两端处的 N M 0 )
外力特点——分布范围 ( 全船 / 局部 ),破坏后果 ( 全船 / 局部 ) 结构分析模型 ( 全船 / 局部;是否考虑结构细节 )
纵向总强度(纵向总弯曲+局部弯曲) 横向总强度(横向弯曲和扭转)
两类强度问题
2. 总强度:在全船性外力作用下,船舶整体结构(船梁)的强度问题 船体总强度
外力(载荷) 强度 内力(应力) 强度标准(强度、刚度、稳定性) 强度计算实例:简支梁物架(外力 M ( x ) ;内力 ;校核 max [ ]
二、船舶结构设计的两种方法 1. 按“建造规范”设计(规范法) 已知船型、船级和主尺度
查规范
f max [ f ] )
V0 V L x g xb xf f df d 2 A0 R ③平衡水线位置( d f , d a )的迭代格式: L x g xb d d V0 V xf a a 2 A0 R 其中 A0 , V0 分别为船体正浮(吃水为 d m )时的水线面面积和排水体积,而 V 和 x b 表 示与首、尾吃水 d f 和 d a 相对应的排水体积和浮心坐标。
船舶强度PPT课件

.
17
• 甲板剖面模数wd和舱底板剖面模数wb
弯曲应力
wd
Ix Zd
wb
Ix Zb
Z d Z b w d w b
.
18
甲板剖面模数的腐蚀修正 (1) 近似公式计算法
wdnwdn
(2)经验法
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可以近似认为甲板剖 面模数每年平均扣除腐蚀量约为0.4~0.6%。
扣除原则:使用年限小于5年的船舶取下限, 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船舶取上限。
(一)定义 船舶结构抵抗船体沿船长方向发生
弯曲或变形的能力。 (二)船体纵向弯曲或变形的原因
船舶所受重力和浮力沿船长方向分 布不一致造成。
.
4
.
5
p(x)
(三)负荷曲线、剪力曲线和弯矩曲线
重量曲线(Weight curve) 浮力曲线(Buoyancy curve)
b ( x ) q(x)p(x)b(x)
影响因素:装载排水量、船舶类型、 LBP、计算状态时的方形系数Cb。
.
24
船舶各剖面实际剪力和弯矩的计算公式 (1)计算各剖面的重力和重力矩 (2)计算各剖面的浮力和浮力矩 (3)计算各剖面的实际剪力 (4)计算各剖面的实际弯矩
SF i Wi Bi BM i MGiWi li MBi
.
25
3、百分比校核法
产生原因
沿船长方向单位长度重力和浮力横向不共垂 线造成的。 具有甲板大开口船舶应校核其总纵扭转强度。 如集装箱船舶、木材船等。
.
4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M W
I
• M—计算剖面的总纵弯矩
• I—计算剖面对中和的惯性矩
• Z—所求应力点至水平中和轴的垂直距离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多媒体课件_绪论

�
1953年St.丹尼斯和W.J.皮尔逊在"紊乱的波浪 中船舶的运动"一文中假定了不规则波浪是由无数的频 率连续变化的正弦成分波浪组成. 1954年由E.V.刘易士进行了船体模型试验.结 果表明将谱理论用于不规则波上的船体强度计算是切 实可行的. 1955年柯尔文-克洛可夫斯基(Korvin-Kroukovsky) 提出了切片理论,并应用于船舶摇荡计算.1958年贾 可布斯(Jacobs)使用这个理论计算船体的波浪弯矩.
浙江省精品课程浙江省精品课程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绪论绪论一学习本课程的背景一学习本课程的背景船体总纵强度船体总纵强度把船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强度问题把船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强度问题称为船体总纵强度问题
浙江省精品课程
( 四)斜浪中或装载不对称引起船体的扭转 船体航行于斜浪中或装载不对称引起船体的扭转. G.威德勒(G.Vedeler)在1924年发表的"关于船体扭转" 论文中提出了计算方法.只是近若干年来出现了甲板 上有长大舱口的矿石船和集装箱船等,计算扭转强度 才成为必要.
(五)概率法研究船体强度
作用于船体的荷重,特别是波浪荷重是有很大的 随机性的.很明显应该用概率方法来研究船体强度,结构破坏性分析以及结构设计等问题.
3,结构设计的三个阶段: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生产设计
六,评价结构设计的质量指标
1,安全性 2,营运适合性 3,船舶的整体配合性 4,耐久性 5,工艺性 6,经济性
七,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船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 (1)规范设计方法; (2)直接计算方法. 2,船体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新发展 (1)确定性设计原理——结构可靠性原理; (2)结构分析和校核——结构的综合和优化; (3)极限状态设计.
船舶结构与强度设计 第5章 应力集中

1.结构疲劳特点
(1)结构疲劳 材料或结构在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即使最大应
力明显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经过一段时间作用后, 某点或多点会产生裂纹,并在一定循环次数后裂纹 逐渐扩展,直到最后断裂,材料或结构的这种破坏 成为疲劳破坏。
(2)疲劳特点
①只有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才会发生。 ②疲劳破坏起源于高应力局部。
构件应力集中处,常常是疲劳破坏的起源。 ③疲劳破坏是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足够多次的扰动 载荷作用之后,形成裂纹或原因
(1)为什么船舶容易疲劳破坏?
① 交变载荷作用 海洋波浪周期5-10秒,船舶寿命期内结构受交变应
力作用次数约108
② 结构存在应力集中和裂纹 结构不连续、焊接缺陷、装配误差,应力集中难免。
需加厚板。
② 机座纵桁和龙骨的过渡 如机座纵桁在整个机舱长度内贯通, 在两端舱
壁的背面均设有过渡肘板。 在中内龙骨中断处的 机舱内应设置长度不小于2 个肋距的肘板过渡。
③ 肘板趾端 为避免主要强力构件端部的应力集中,在大型
肘板趾端处,肘板的面板应向端部削斜。
④ 不同厚度钢板进行对接 不同厚度钢板进行对接, 其厚度差大于或等于
宽板中心开圆孔应力集中系数约为3。
第2节 船体结构中的应力集中
甲板上舱口、构件连接处、上层建筑与主船体连 接处,断面和形状突然变化,存在应力集中,因而应 力较大。
1.舱口角隅应力集中 甲板上大舱口破坏了甲板结构连续性,在角隅处
引起应力集中。 舱口角隅应力集中系数k:舱口角隅处最大应力与
平均应力之比。 影响应力集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角隅半径r与舱口
第四章 应力集中与结构疲劳
第1节 应力集中
1.应力集中概念
在结构中,由于构件断面发生突变,局部产生极 高应力,最大应力可能比平均应力大许多倍,这种现 象称为应力集中。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年级:大三任课教师:谢永和学生姓名:学号:____起迄日期:__ 2014.5.12_ 2009年12月编制目录1船体结构设计任务书2船体结构尺寸确定2.1艉楼2.2艇甲板室2.3居住甲板室2.4驾驶甲板室2.5罗经甲板室2.6艏楼2.7机舱棚3上层建筑构件尺寸汇总4上层建筑结构图5参考文献1.船体结构设计任务书《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内容与时间安排(一) 课程设计内容1、按CCS颁布的《钢质海船入级建造规范》(2006年)4500DWT油轮上层建筑进行设计:船长L 105.30m船宽B17.60m型深D 5.80m吃水d 4.50m该船的上层建筑结构形式见附图。
(二) 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总学时为1周。
二、课程设计方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图、用Excel表格软件计算。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一) 编制船体结构设计计算书计算书包括:(a)对设计船特征(船型、主尺度、结构形式等)的概述,设计所根据的规范版本的说明等;(b)分别写出确定每一构件尺寸的具体过程,并明确标出所选用的尺寸。
(c)计算书应简明、清晰、便于检查。
结构图应符合船舶制图规定,图上所标构件尺寸应与计算书中所选用尺寸一致。
(二)绘出设计上层建筑的结构图2.船体结构尺寸确定根据规范,上层建筑围壁的前端壁、后端壁及侧壁的计算压头有差别,但离艏艉近的端壁计算压头最大。
为了安全起见,选择离艏艉端壁近的端壁压头作为计算压头。
1)艉楼(1)计算压头(规范2.17.2)艉楼后端壁的m b m B m L m L 60.1760.1780.9938.10211====、、、、m m X b 47.2866.0C 31.3===γ、、,则:00.13.07.085.20.20083.011=+==+=B bL δα, 82.615011015.12.045.0/0.12300/2=⎥⎥⎦⎤⎢⎢⎣⎡⎪⎭⎫ ⎝⎛--==⎪⎪⎭⎫ ⎝⎛+-+=-L eL C L X L b λβ, 故:()m L h m h 498.35.201.031.15min =+==-=,γβλαδ 实取:h=15.31m式中:L ―规范船长,结构吃水处自艏柱前缘到舵杆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L 1―夏季载重水线长,m ,L 1取值不必大于300m ; X ―艉垂线至所考虑舱壁的距离,m ;γ―自夏季载重线至扶强材跨距中点的垂直距离,m ; b ―所考虑位置的甲板室宽,m ;B 1—船舶露天甲板在所考虑处的最大实际宽度,m 。
船体结构与强度设计讲义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2020/10/91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船体结构力学、船体强度与船体结构设计等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能够掌握船舶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应分析方法,理解船体总纵强度计算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能够初步掌握依据规范进行船体结构设计计算的方法。
⏹课程安排:绪论简介4课时船体结构力学24课时船体强度8课时船体结构设计24课时2020/10/92成绩评定⏹(1)出勤与课堂表现10%⏹(2)作业10%⏹(3)PPT规范演讲15%4人一组,以PPT形式展现,每组15-20分钟第3周确定分组名单,第12周汇总上报演讲题目⏹(4)期末考试65%严守课堂纪律及时完成作业积极迎接考试!2020/10/9314.7万立方米LNG船——大鹏星号2020/10/95超级豪华游轮——玛丽皇后号2020/10/962020/10/99海监撞船海难事故2020/10/9安全的船体结构和可靠的船体强度是船舶稳定运行的基础,合理的船体结构设计能够保证船舶拥有优良的航行性能。
学好《船体结构与强度设计》相当重要!2020/10/911第一章1-1.11-1.2结构物的强度确定⏹结构物的强度:作用于结构物上的外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和程序,确定出结构物中危险截面处的应力值σ,然后将此应力与许用应力[σ]比较。
如果σ≤[σ],则结构物的强度是足够的;如果σ≥[σ],则结构物的强度是不足的。
⏹许用应力[σ]的确定:外载荷的可靠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构物的使用年限、结构物的均匀性等。
2020/10/9141-1.3船体受力船体受力:(1)载重力和自身重力(2)水作用于船体的力(水的压力、冲击力、船在水中的惯性力等)除非船舶静止于水中,否则船舶上受到的力总是动力,取决于海面的情况,波浪的大小等环境因素,且是随机性,使得船体外力的确定相当复杂。
2020/10/9151-1.4船体强度校核⏹总纵强度⏹局部强度⏹稳定性⏹船体扭转⏹应力集中2020/10/916⏹总纵强度⏹把整个船体当做一根梁来进行研究,将船体梁静止于静水或者波浪,计算沿船长方向分布的重力与浮力作用下的弯曲变形与应力。
船舶强度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内容及资料1. 课程设计任务书综合应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强度的有关知识,完成船舶船体中剖面的结构设计,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总纵强度的校核。
2.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一)、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完成船舶舯剖面结构设计 (二)、船体总纵强度的校核1、船舶在静水中平衡位置的确定2、船舶在波浪中平衡位置的确定3、船舶重量分布曲线的确定4、船舶浮力分布曲线的确定5、船舶载荷分布曲线的确定6、船舶剪力和弯矩分布曲线的确定7、剖面特性计算8、许用应力的确定9、总纵弯曲应力校核 10、极限强度校核3. 船舶设计资料船舶主尺度: 总长:m L O A 40.128= 设计水线长:m L WL 04.120= 垂线间长:m L PP 50.115= 计算船长:m L 50.115= 型宽:m B 50.19= 型深:m D 20.10= 设计吃水:m d 30.8= 方型系数:653.0≈B C二、 船舶剪力与弯矩计算1. 主要数据船舶计算长度(垂线间长) L=115.50m 船宽 B=19.50m 海水比重 γ=1.025tf/m ³2. 参考资料1) 全船重量分布汇总表 2) 静水力曲线图 3) 邦戎曲线图3. 计算状态本计算中取压载出港状态进行计算排水量 Δ=5826.25t 重心纵坐标 x g =1.344m 平均吃水 d m =4.24m 浮心纵坐标 x b =0.44m 漂心纵坐标 x f =1.13m 水线面积100w TPCA ρ=A w =1537.56m ²纵稳心半径100PPL MTC L BM ⋅≈∆R=176.04m ²4. 波型和波浪参数选择波长 λ= L=115.50m 波高 h=5.775m 坦谷波垂向坐标值采用余弦级数展开式计算)4cos 1(2cos 2x r x r y B λπλπλπ-+⋅=各理论站从坦谷波面到波轴线垂向坐标值经计算列入表1: r=h/2=2.8875m λ=115.5m表1: y B 值注:表中y B 值由波轴线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应力集中模块一、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在船体结构中,构件的间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间断构件在其剖面形状与尺寸突变处的应力,在局部范围内会产生急剧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由于船体在波浪上的总纵弯曲具有交弯的特性,应力集中又具有三向应力特性,严重的应力集中更易于引起局部裂纹和促进裂纹的逐渐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大战后,由于结构开口引起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导致船体折断的事故占整个船体结构海损事故总数中的极大部分。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于船体结构的应力集中问题,曾引起了造船界的普遍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现在,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
由于应力集中是导致结构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构设计工作者在设计中必须始终注意这个问题。
再进一步对船体结构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应力集中问题及该区域的结构设计作一些介绍。
通常,用应力集中系数来表示应力集中的程度。
应力集中区的最大应力m ax σ或m ax τ分别与所选基准应务0σ或0τ之比值,即 0max0max ττσσ==k k 或(1)称为应力集中系数。
基准应力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也不同。
所以,给定应力集中系数时,应指明基准应力的取法。
间断构件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些构件的形状。
目前,已经能够确定各种形状的间断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二、开口的应力集中及降低角隅处应力集中的措施在大型船舶上,强力甲板上的货舱口、机舱口等大开口,都严重地破坏了船体结构的连续性。
当船舶总纵弯曲时,在甲板开口角隅外的应力梯度急剧升高,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造成船体结构的薄弱环节。
关于舱口角隅处应力集中的确定,导致去除方角而采用圆弧形角隅,并在角隅处采用加复板或厚板进行加强,同时要采用IV 级或V 级的材料。
1.开口的应力集中关于孔边的应力集中,可用具有小椭圆开孔的无限宽板受位抻的情况来说明(见下图)。
应用弹性理论可求得A 、B 两点的应力分别为: ⎪⎭⎪⎬⎫-=+=σσσσB A p a )21( (2)式中σ为无限远处的拉伸应力;a b /2=ρ为椭圆孔在A 点的曲率半径;b a 22与分别为垂直及平行于拉伸方向的椭圆主轴,负号代表压应力。
若以离开椭圆孔无限远处的拉伸应力作为基准应力,则A 点的应力集中系数为: p aa A 21+= (3)式(3)可推广到圆形开孔,此时0.3,==A a b a 故。
此外,还可推广应用到钢板中的裂缝(见下图)。
假设在甲板上沿船宽方向出现裂缝,裂缝长为b 。
a 宽为,201100/==A ,a b a 时当,可见裂缝尖端处的应力集中是非常大的。
因此,裂缝一经产生,必继续蔓延扩大,直至结构破坏。
若在裂缝尖端钻一小孔,直径约18mm ,便可防止裂缝进一步蔓延,故称为止裂孔。
这就是为何在以前建造的船舶舷边设置铆接的舷边角钢能止裂的原因。
受位伸的矩形开口角隅处的应力集中,主要受下述因素的影响。
(1)开口宽度与整个船宽的比值b/B ,b/B 增大,应力集中系数增大。
(2)开口长宽比a/b ,a/b 增大,应力集中系数降低。
(3)开口角隅处的形状。
其中开口角隅处的形状对应力集中系数影响最大。
采用圆弧形角隅的大舱口,根据实船的试验资料,最大应力一般发生在舱口纵边上圆弧终止点内侧约成300角的圆弧边缘上,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看出,角隅圆弧半径τ与开口宽度b之比是影响应力集中的主要因素。
1.0<bτ时,应力集中系数急剧增大,但当2.0>bτ时,应力集中系数不再变化,这与光弹性试验结果也是一致的。
舱口角隅采用椭圆形或抛物线形,且长轴沿船长方向,进一点改善了过渡方式,这时的应力集中系数比采用圆弧形的应力集中系数低。
在保持同样开口面积情况下,把圆弧改成椭圆或抛物线形状,应力集中系数可降低12%-20%。
所以,近代各船级协会规范在推荐采用这两种形状的角隅时,都不要求在角隅处再加厚板。
因此,这两种形式的角隅不仅结构更合理,而且工艺更简单。
要指出,开孔板的受力情况不同,其应力集中也是不同的,对一般货船,甲板开口应力集中主要以承受总纵弯曲的拉伸与压缩应力为对象。
对于大开口船舶,船体的扭转不可忽视,此时不仅甲板产生切应力,而且还必须考虑船体扭转产生舱口菱形变形所引起的应力集中。
特别是对集装箱箱船,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甲板上开口的设计(1)开口方位的布置为防止应力集中引起结构的破坏,在高应力区域和已经存在较大应力集中的区域内,应尽量避免开孔。
例如,在强力甲板开口线以外的区域应尽量少开口,并须避开舱口角隅;在船中部桥楼和甲板室的前端壁与货舱角隅之间的强力甲板上,以及上层建筑端部的舷顶列板上等处所,也应尽量避免开口。
如需开口,开口的长边应沿船长方向布置。
(2)降低开口应力集中的结构措施在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注意舱口角隅处的结构细节,对强力甲板上的机炉舱口,货舱口,为降低角隅处的应力集中,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①采用圆弧形舱口角隅。
此时,角隅半径与舱口宽度之比不小于1/10(现《海船规范》已放宽到1/20)。
但是,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舱口有效面积减少,从而影响装卸货效率。
此外,为进一步降低舱口角隅的应力集中,在角隅的高应力区还要加厚板或加复板的方法给予加强。
加厚板较原来厚增加4mm(海船)或0.5倍(内河船),加厚的范围如下图所示,并且加厚板端接缝应与舱口围板的端接缝以及甲板骨架的角接焊缝错开。
由于加厚板与相邻甲板厚度不同,产生了新了不连续性。
造成新的应力集中,同时施工也较麻烦。
因此,这不是理想的方法。
②采用抛物线或椭圆形舱口角隅。
此时,规范不要求角隅处的甲板加厚板,但角隅处的形状应符合下图的要求。
椭圆角隅的最佳长短轴之比为3.0~3.5,此时应力集中程度可比相应的圆弧角隅减少23%左右。
文献[12]又指出,对于易受疲劳损伤的重要部位的椭圆形开口也应予以加强。
应用断裂力学原理的计算和试验表明:当角隅处存在一定长度的列裂纹时,角隅形状对结构的强度几乎没有影响,而设置加厚板则明显增加了含裂纹构件的疲劳与断裂强度。
③舱口边缘的甲板纵桁对降低角隅处的应力集中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若舱口围板在角隅处突然中断,会在围板端部产生新的应力集中,所以在舱口围板端部应当采用纵向肘板逐步过渡。
至于舱口围板在角隅处是做成圆表,还是直方形,对角隅处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差别不大。
为简化工艺,故多用直角焊接。
④减小开口间的甲板厚度。
对海船,在上面已指出,开口之间的甲板厚度是按局部强度要求决定的,它比按总纵强度要求决定的开口线以外的甲板厚度要薄一些。
对内河船,《河船规范》已规定取比开口线以外的甲板厚度减薄1mm。
减小开口间的甲板厚度,也就减小了开口间的甲板结构刚性,因而可降低角隅处的应力集中。
⑤采用一种新型的“弹性角隅”。
不是以角隅处的弧形变化来改善结构的连续性,而是在角隅部形成一个光顺的波形,使开口线以外的甲板和舱口间的甲板部分的联系处于放松状态,即以放松高应力部位来降低应力集中。
光弹性试验和计算板明:弹性角隅的应力集中系数比同尺度的椭圆角隅的应力集中系数降低15%左右。
但是,这种角隅的致命缺点是制造困难。
对于下层甲板机炉舱、货舱口的角隅,一般做成的圆弧形就可以了。
因为在这些地方总纵弯曲应力较小,由应力集中引起的应力升高也不会很大,但《海船规范》对第二甲板还是要求设加厚板,其厚度较甲板增加2.5mm。
对于甲板上的各种小型开孔,则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
凡开口尺度相对船度来说很小,高应力只在很局部的范围内分布,或者应力集中系数不大,这类开口可不予加强。
这些开口有:①直径不大于20倍板厚的圆形开口;②椭圆形开口的长轴沿船长方向布置,且开口长度比不小于2;③其它形状的开口,如果试验证明其应力集中系数小于2(对一般强度钢),或者小于1.5(对高强度钢)的开口;④强力甲板开口线以外,长度(首尾方向)不超过2.5m及宽度不超过1.2m或0.04Bm(取小者)的甲板开口,在一个横剖面(Y-Y)上的开口宽度总和(包括下图所示)阴影区域宽度)b e。
应符合下式要求:)(06.0bi B b e ∑-≤ (4) 式中B 为计算剖面处的船宽,m; bi ∑为计算剖面处所考虑的开口宽度的总和,m 。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小型开口,则应予以加强,通常的补偿方法是加厚甲板,以便减小应力集中。
对需要加强的圆形或椭圆形开口(不满足上述①和②者),《海船规范》建议采用套环形式加强开口边缘(见下图)。
此时,圆环板的剖面积A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值:A=0.5rt(mm 2) (5) 式中 r ——开口半径,mm ,对椭圆形开口取开口宽度的一半;t ——甲板厚度,mm一般,采用加厚开口周围甲板方法来补偿甲板开口。
还根据各种受力特点,给出了具体加强措施,需要时可查阅参考。
三、肘板的应力集中在船体结构中,骨架端部主要是以肘板进行连接的。
因此,关于肘板的强度及其应力集中的问题,一直是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
以便合理地确定各种肘板的形状与尺寸。
通常,普通骨材的端部多用三角形肘板,例如,梁肘板、纵骨及舱壁扶强材端部肘板等。
这种形状肘板的端部为不连续点,产生应力集中。
对常用的等边三角形的肘板,肘板的最大应力大约是梁理论计算值的1.7倍。
因此,对强骨材间的连接,在不连续点处常以半径为r 的小圆弧代替。
对这类肘板的研究表明[17],若骨材腹板高度为d ;最大应力发生在圆弧半径r 终止处向肘板内缘约10°之内的点上;最大应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r/d ,而与肘板的大小无关。
应力集中系数k 可按下式近似确定: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r d k o 112.01max +==σσ(6)式中o σ为强骨材在圆弧半径r 终止处的弯曲应力。
由式(6)可知,当r/d>2时,肘板的应力集中程度已较小。
因此,肘板尺寸的大小能保证r/d>2便已足够。
肘板的形状以圆弧形为最好。
增大圆弧半径可以降低应力集中系数,但当圆弧半径超过骨材腹板高度时,再增大圆弧半径其降低应力集中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肘板尺寸较大时,例如舭肘板,为减轻结构重量常在其上开减轻孔。
此时,除开孔的近傍外,肘板内的应力分布与不开孔时无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