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合集下载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赢在微点》化学(大二轮)全书word - 副本1

《赢在微点》化学(大二轮)全书word - 副本1

专题 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考|情|分|析考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核|心|回|顾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把握物质类别2.正确理解氧化物的交叉分类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考查胶体的切入点(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100 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通常通过渗析提纯胶体和溶液。

(3)胶体粒子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6)常见的胶体有:云、烟、雾、肥皂水、蛋白质溶液、豆浆、牛奶、血浆、土壤胶体、粥、淀粉溶液、有色玻璃等。

题|组|训|练题组一概念辨析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4)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5)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6)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8)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9)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10)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11)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1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4.归纳课本法 课本是复习之本,只有真正掌握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 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回到课本不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 硬背,而是要通过对课本内容深入的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 识。在复习中要增强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 撑点,按《考试说明》(简称“考钢”)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 项的对照过关。使课本的概念系统化,条理化。即将零碎分散 而繁杂的知识串联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从
返回
[归纳· 助学]
常用的四种符号和七种图式
元素符号:Al S + - - 离子符号:Al3 S2 SO2 4 (1)四种符号同位素符号:12C 13C 6 6 化合价符号:+3 -2 Al S
返回
返回
[鉴赏· 领悟]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H3的电子式: (2012· 江苏高考) (×)
而形成知识面,使概念浓缩与凸现,便于“系统记忆”,从而达
到全面系统地梳理基本概念,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防止 出现“以考代学”、“以练代本”的错误做法。 返回
返回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 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 根据化学式正确判断化合价。 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 表示方法。 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返回
(3)物质变化中的“三色”、“四解”、“十二化”:
物理变化
三色 四解 十二 化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潮解 ①熔化 ②汽化 ①分解 ①氧化 ④碳化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组成分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组成分类

无 机 化
按反应中__有__无__离__子__参__加__反__应____突分为离 非离 子子反反应应
学 反 应
按反应中有__无___电__子__转__移__分为氧 非化 氧还 化原 还反 原应 反应
_可__逆___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_不__可__逆____反应
按反应的热效应分为__吸__放__热__热_____反__应反应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学与化突学变化的区别与联 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 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分子、

B.①②⑤⑥
D.②⑤⑥
解析:几种化合物都含钠元素,属于钠的化合物,几种
物质都可溶于水,都属于电解质,其中NaCl、Na2SO4不 与硝酸反应,NaCl中不含氧素,Na2O不属于盐类;几种 物质都属于电解质,①③④正确。
答案:C
2.判断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 )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
×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 分散 在另一种(或 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突粒子的大小分为: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分散质的 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的分类解读

物质的分类解读
金属氧化物 按组成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氧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按性质 不成盐氧化物 (CO 、NO)
过氧化物
其他 (Fe3O4)
(5)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Mn2O7;
酸性氧化物通性:
1)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一般) 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二.物质的变化
物理 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 变化 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

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

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
化 化学
发生了变化
变化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化学方程式(意义)
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K2O、MgO、CaO
碱性氧化物通性:
1)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一般) 2)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特别注意:
1)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NO、CO(不成盐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CrO3 3)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Al2O3(两性氧化物),Mn2O7、 CrO3(酸性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按 溶 可溶性碱 NaOH
解性 碱
按电离
程度
难溶性碱 Cu(OH)2 强碱 NaOH、KOH、
Ba(OH)2 、Ca(OH)2 弱碱 NH3·H2O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由①元素组成,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式,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②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③化合态。

⒉微观上:质子、中子、④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⑤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2.树状分类法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别间的关系及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图: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醇钠B.氨水C.乙酸D.蔗糖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①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①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①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①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①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与溴水反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石油的裂解、烧碱的潮解都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或形成4.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CO2含量较高,随着矿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不断降低,迄今为止,仍在缓慢发生(图1)。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引入酸、碱辅助完成这一过程(图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B.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C.地球形成初期因CO2浓度较高,该矿化反应速率比现在快D.实验室引入“酸”和“碱”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的液化B.由海水生产氯化镁C.乙烯生产聚乙烯D.由煤焦油得到苯、甲苯制硝酸苯、TNT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4、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P28
元 素: 只 讲 种 类 不 讲 个 数
分子、 原子、 离子:既 讲种类 又讲个 数
P28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 ×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
B ( )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氢化物 无机 氧化物 化合物 酸


2、物质的分类
3、熟氢化记物常:见氢无元机素化和合另一物种的元分素类所形成的化合物
氧化氢物化:物氧H元C素l016·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
B 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回顾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怎样区别溶液与胶体? 丁达尔效应
P32【自我检测】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 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
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 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第二章 第1课时 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

第二章  第1课时 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

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6.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7.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8.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9.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0.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1.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1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相关计算。

1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建议本章主要解决物质概念、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大知识点,为后面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做好认知铺垫。

本章的编排逻辑顺序图解如下(本章共安排7课时)课时安排先总后分,先基础、再重难、后题型,按知识逻辑行文,符合一轮教学实际,环环相扣、步步提能。

第1课时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辨析(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的解读(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6.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金属:钠、铁混合物酸性氧化物CO2、SO2单质非金属:氯气、硫物质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uO稀有气体:氖、氩纯净物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NO、CO、NO2无氧酸:HCl、H2S化合物酸含氧酸:H2SO4、H3PO4可溶性碱:NaOH、KOH、Ba(OH)2、Ca(OH)2碱不溶性碱:Mg(OH)2、Cu(OH)2正盐:Na2CO3、K2S酸式盐:NaHCO3、NaHSO4、CaHPO4盐碱式盐:Cu2(OH)2CO3、Mg(OH)Cl复盐:KAl(SO4)2·12H2O络盐:Na3AlF6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考纲导向】1.了解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能够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

5.熟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类型。

6.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命题分析】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化学变化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历年高中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预计2021年高中仍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核心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

(3)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

(4)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3.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考法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1·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月考)将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
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 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 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答案: (A、D)
综合练习 5.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 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NH4NO3
(C)C6H5NO2
(B)SiO2
(D)Cu
答案: (C)
三、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 度、导电性、导热性、比热容……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变性、老 化、炭化、油脂硬化、硬水软化、水泥硬化、风化、 电解质溶液导电、同素异型体间的互变 ……

无机物的分类
氧化物 氢化物
无机物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NO、CO) 过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Fe3O4、Pb3O4
氧化物
氢化物的分类
氢化物
常温时: 大多数为气态 (如HCl、NH3) 非金属氢化物 少数为液态 (氢显+1价) (如H2O)
密度分类
单 质
非金属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均为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单质
练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C A、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物质的分类1、由组成分类:2、由是否发生电离分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A、物理方法①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②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化学方法①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Fe(OH)3(胶体)+3HCl②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4、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1234
解析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 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 不符合题意;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②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⑤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 ⑥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 ) 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 ⑧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 √ ) ⑨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 ⑩离子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均属于非电解质( × )
选项
A
B
名称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
12345
C 纯净物
√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 胆矾是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 “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项错误; 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项正确。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 A项,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 B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项,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 D项,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有机物。

高中化学-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自测5 下列物质:空气、液氮、石灰水、盐酸、干冰、液态氯化氢、 石油、乙醇、胆矾、水。 (1)属于混合物的是 空气、石灰水、盐酸、石油 ; (2)属于单质的是 液氮 ; (3)属于盐类的是 胆矾 ; (4)属于有机物的是 石油、乙醇 ; (5)属于化合物的是 干冰、液态氯化氢、乙醇、胆矾、水 。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分散系是指把① 一种(或多种)物质 分散在② 另一种(或 多种)物质 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由③ 分散质 和④ 分散剂 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⑤ <1 nm )、⑥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 nm)、⑦ 胶体 。
答案 C 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物质,C错误。
1-1 (2018北京海淀期中)“一带一路”贸易使国外的特色产品走入百 姓的日常生活。下列商品的主要成分所对应的材料类型不正确的是
(C)
答案 C A项,泰国银饰主要材料是银单质,银属于金属材料;B项,埃及 棉织品主要含有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项,捷克水晶饰 品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陶瓷属 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4)NH3+H2O
NH3·H2O
N
+OHH -
4
(5)SO2+Cl2+2H2O 2HCl+H2SO4
解析 根据分类图中A组和B组中的物质可知,第一次分类的依据是能
否与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A组物质分成E组和F组,则水溶液呈酸 性的E组物质是SO2、CO2,水溶液呈碱性的F组物质是NH3、Na2O;把B 组物质分成C组和D组,则水作氧化剂的C组物质是Na、Fe,水不作氧化 剂也不作还原剂的D组物质是Cl2、Na2O2、NO2。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024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化学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024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化学

黄而色黑(PbS),该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不变,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
项涉及反应ZnCO3+2C 误。
Zn+3CO↑,ZnCO3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错
典例4 (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情 质处理等情境选材,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境 (3)化学史料情境:从古诗词等情境选材,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素 养 能 力
(1)态度责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日常生活、实验 探究中具有安全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分析与推测能力:基于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运用比较和分类等方法,预测 物质的性质或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 正确;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 发生反应 CaCO3+2CH3COOH (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 错误。
变式演练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 B ) A.胆矾(CuSO4·5H2O):“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解析 合金的熔点低,硬度大,且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A正确;硅胶 和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 被氧化,B错误;涤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C正确;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 凝胶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以下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其组成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原子和分子–原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程度和产物的重要因素。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数值,表示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剂溶解的物质。

–酸: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如烃、醇、醚、酮、羧酸、酯等。

–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盐等。

6.化学实验技能–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滴定等。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烧杯、蒸馏瓶、滴定管等。

7.化学与生活、生产–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来确定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化学在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健康生活: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8.化学思想方法–实证主义: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和验证。

人教课标版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PPT

人教课标版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PPT

Ⅰ不能过度加热,以免出现Fe(OH)3胶体凝聚。
Ⅱ不能用玻璃搅拌,防止生成Fe(OH)3沉淀。
硅酸溶胶的制备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方法:将1mL硅酸钠溶液加到5-10mL1mol/L盐酸中
边加边振荡。
注意的问题:
Ⅰ不能将溶液倒过来加,否则会生成凝胶
Ⅱ溶液的用量需注意,Na2SiO3太多会生成沉淀
6.胶体的应用
【总结】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本质特 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 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则可形 成胶体。
胶体的应用
血液透析
(09全国)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 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 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对I选项的理解:
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是大多数元素的共性. 虽然以严格意义上说上述三种为不同的分子. 但一般不考虑单纯性同位素的不同,否则纯净 物失去其意义.故H2、D2、H-D混合时为纯净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酸分子中有几个H原子即为几元酸
(2)
布朗运动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颗粒 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普遍存在 的现象
(3) 电泳
在外加电场作用
下,胶体粒子在 分散剂中向电极 (阳极或阴极) 做定向移动的现 象,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微粒在同一溶液中只吸附同种离子, 所以带同种电荷,具有排斥力,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 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 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分散质
组成 分类 分散系
溶液分散质
胶体
组成 分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分散剂
浊液分散剂
浊液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1nm
微粒直径
1nm~100nm >100nm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
1、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2、渗析-----分离提纯
三、几个常见概念的辨析
(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
有固定的组成
无固定组成

有固定的熔、沸点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 学性质
常错点1:错把纯盐酸、氯水、高分子化合物、 油脂、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等当作纯净物
3、按能否电离来分类
练习: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1、漂白粉 2、纯净的淀粉 3、胆矾
4、汽油
5、冰水混和物 6、氨水
7、玻璃 8、饮用矿泉水 9、碱石灰
10、氢气和氧气以2 :1体积混和点燃后剩余物
11、油脂
12、含O质量分数为40%的氧化镁
答案:3、5、10、12
二、重要的分散系--------胶体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 腥味,增
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2、下列变化:①煤干馏;
②从煤油中提取苯和苯的同系物;
③溴水中滴入CCl4,振荡后褪色; ④制肥皂后期加入NaCl得肥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微观上,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想一想】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一: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二、常见有机物的俗名 ⒊气体 天然气或沼气[CH4]、电石气[C2H2]、 焦炉煤气[H2 、CH4 、C2H4] 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学生活动】请标出下列标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NH3 N2 NO NO2 HNO3 KMnO4 MnO2
复习安排 1 以备考指南为主,
结合教材(必修1、必修2、选修4、 选修5 )
要求:不脱离教材,务实基础知识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活动、例题、练习)
2及时总结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 及时改错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化学总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水 H2O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二、常见有机物的俗名 ⒈固体
硬化油[油脂氢化后产物以三硬脂酸甘油酯为代表] 、 TNT[三硝基甲苯]、电木[酚醛树脂] 、 肥皂[以高级硬脂肪酸钠盐为主的混合物] ⒉溶液 氯仿[三氯甲烷]、醋酸[乙酸] 、酒精[CH3CH2OH]、 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草酸[乙二酸] 、油酸[C17H33COOH]
(如MnO4-, MnO4物2-质的为组成不、分同类和离变化子)
原子团
1.概念: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集团,在许多化学反 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2.原子团与分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微粒
CH4
-CH3
(分 子) (原子团)
CH3+ (阳离子)
CH3- (阴离子)
电子式
微粒 NH3 电子式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漂粉精 又名高效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 钙,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还含有氯 化钙或氯化钠及氢氧化钙等成分,其 有效氯含量大于60%。漂粉精具有很 强的杀菌、消毒、净化和漂白作用, 在洗毛、纺织、地毯、造纸等行业具 有广泛的应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⑵硫酸盐
胆矾、蓝矾[CuSO4•5H2O] 明矾[KAl(SO4)2•12H2O]
-NH2
NH4+
NH2-
微粒 H2O 电子式
-OH
H3O+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OH-
微粒 电子式 微粒
CH4 (分 子)
H HCH
H
NH3
电子式
H
HNH
微粒
H2O
电子式 H O H
-CH3 (原子团)
H HCH
CH3+ (阳离子)
H [H C H] +
-NH2
H NH -OH
NH4+ H
[H N H] + H
Cl2 O2 I2 CO2 CH4 特点:常温下多为气态或液态
H2SO4
①非金属单质:H2、X2、O2、O3、P4、S 等。 ②非金属气态氢化物:HX、H2S、H2O、NH3、PH3 等。
③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 :SO2、SO3、CO2、N2O5、Cl2O7 等 ④酸类:HClO、H2SO3、H2SO4、HClO4、H2CO3等 ⑤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 等 ⑥其他:AlCl3(Al2Cl6) 等
芒硝[Na2SO4•10H2O]
石膏[CaSO4•2H2O]
重晶石[BaSO4]
绿矾[FeSO4•7H2O]
(3)钾、钠的化合物
苛性钠、烧碱、火碱[NaOH] 碱石灰(NaOH CaO)
食盐[NaCl]
纯碱或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草木灰[K2CO3]
(4)其它
硫磺[S] 石英、水晶、硅石[SiO2]
判断方法:找物活质的组泼成、金分类属和变化或NH4+
物质组成的 表示方法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一、常见无机物的俗名 ⒈固体物质 ⑴钙的化合物 石灰石 [CaCO3]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和CaCl2] 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和NaCl] 熟石灰 [Ca(OH)2] 生石灰[CaO] 电石[CaC2]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
原子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如1 1H、 2 1H(D) 、 3 1H(T) 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定
(如O2、 O3,H2O、H2O2,CH3COOH、HCOOCH3均 为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3)哪些是由离子结合而成?
MgO NaOH
NaCl K2SO4
特点:常温下多为固态,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常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
大多数盐类:NaCl、NaHCO3、K2SO4等 强碱:NaOH、KOH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CuO等 活泼金属过氧化物: Na2O2
铁红[Fe2O3]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金刚砂[SiC]
⒉溶液 水玻璃[ Na2SiO3的水溶液]、 王水[浓HNO3与浓盐酸的体积比为1∶3] ⒊气体 水煤气[主要成分CO和H2] 4、其它 水银[Hg]、重氢[D ] 、超重氢[T]、重
水[D2O] 超重水[T2O] 、双氧水[H2O2] [注]:D、T分别为2H、3H
H3O+
OH
H [H O H] +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CH3- (阴离子)
H [H C H] -
NH2- H [ N H] - OH-
[ O H] -
【思考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由原子直接结合 而成?哪些是由分子聚集而成?哪些是由离子 结合而成?它们的熔沸点和硬度有什么特点?
Cl2 O2 I2 金刚石(C) CO2 石英(SiO2) 金刚砂(SiC) MgO
CH4
H2SO4
K2SO4
Si
NaOH
NaCl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1)由原子直接结合而成的物质: 金刚石(C)、晶体硅(Si)、SiO2、
S原子组成的物质: 惰性气体 金属单质(应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2)哪些是由分子聚集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