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概念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原理》

教学辅导(一)

第一章导论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2.国际贸易是在国家产生后产生的。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国际贸易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了。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教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相继出现,使对外贸易达到了新的高度。

3.在全盛时代的中国唐代,对西方的贸易也受官方支持和保护。唐代开放的治国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自汉以来的“丝绸之路”的贸易。

4.“地理大发现”带来了世界市场的根本性变化,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欧洲的产品找到了更大的市场。

5.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在这一时期,商业革命促进了劳动的世界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垄断组织基本形成,并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垄断的产生,使得国际贸易也具有了垄断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伴随着经济的巨大发展而出现了飞速增长。

7.在研究国际贸易时,经常使用一些基本概念,如出口与进口、复出口与复进口、对外贸易额与贸易量、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等。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8.国际贸易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分类,可分为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按商品的形态分类,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按商品运输方式分类,可分为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和邮购贸易。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资本流动和上层建筑是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分工对各国的贸易、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格局都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3.绝对成本论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拥有生产某些产品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彼此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比较成本论则认为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其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劳动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总的生产数量。

4.赫克歇尔、俄林所创立的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而把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生产要素的强度差异,作为其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力图用新的学说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的转折点被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需求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别对“里昂惕夫之谜”做出了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二次大战后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应发展。

6.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国家间各种类型市场的组合。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不断进行着演变,其因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7. 世界市场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销售渠道、运输通讯和管理组织等多项因素构成。世界市场的总容量和规模在动荡中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成为了世界市场中一朵持久绽放的美丽鲜花;区域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正不断增大。

8.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按参与世界市

场程度大小的不同分为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国外生产三大类。

9.国际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接受并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10.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按其形成原因、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11.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1)供求关系;(2)

垄断;(3)经济周期;(4)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5)商品的质量与包装;(6)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7)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1.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

行的各项政策的总称。

2.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主要有:(1)扩大本国产品的

出口;(2)优化本国产业结构;(3)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外贸易总

政策;(2)对外贸易商品(服务)政策;(3)对外贸易关税政策;

(4)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4.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

几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贸易政策;(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3)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

5.一国或地区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以

下几种因素:(1)经济实力的强弱;(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3)利益集团的影响;(4)国家的就业与失业状况;(5)国际收支、贸易差额状况;(6)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6.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执行:(1)制定对外贸

易法规;(2)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3)国家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监管出口;(4)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贸易、关税等的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调和谈判。

7.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

本原始积累时期)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是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

8.保护贸易政策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

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9.超保护贸易政策指为维持国内市场的垄断高价和夺取国外市

场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性的对外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有以下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2)保护的目的变了;(3)它不是为了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保护转入进攻性;(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10.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

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

11.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别:(1)保护的目的不同;(2)保

护的对象不同;(3)保护的范围不同;(4)保护的措施不同;(5)保护的区域不同。

12.20世纪90年代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1)利用WTO

规则,实行贸易保护;(2)国际贸易保护的技术化和绿色化特征日益突出;(3)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4)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13.贸易自由化出现于二战后,标志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的生效。深化于20世纪90年代,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

14.战后贸易自由化的趋势:(1)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

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2)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3)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4)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15.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

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地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协定,对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

16.管理贸易政策的积极作用:(1)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