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

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宜宾市筠连县大部、成都市原温江地区个别县的部分地区等较为"孤立"的翘舌音"飞地"。

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读和不读翘舌音的字,是否完全与普通话一致,LTY没有统计和研究。

不过,在学说普通话时,想来总会占很大起手。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声母的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f"和"h"。

其中,又有两种情况:
1.四川大多数地区,有自己统一的"f"和"h"划分标准。

而且,几乎所有声母为"h"的字(如火,和、或,何、河,海,活,黑,货、贺,合、含、会,回、灰,很、恨、狠,横、衡、亨,行……,等。

很多!)都与普通话一致(当然,韵母就不一定一致了)。

问题和难点,在于四川方言语音中声母为"f"的字,普通话却要分成"f"和"h"(后者如户、沪、护,乎、呼,胡、湖、糊,互、壶、虎、狐、浒、扈、祜,打麻将的"和",水果的"核",……等等)两种声母。

2. 四川一些地区(例如并不连成片的川中和川北的一些地方)的一些居民,经常作为取笑对象地"f"、"h"不分。

不是只有"f"、没有"h",就是只有"h"没有"f"。

最爱作为取笑例子的一句话,就是"菜籽花花蜚黄"。

四川话的特点
作为官话的一个分支,西南官话的内部一致性是很高的。

作为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四川话内部的一致性也是很大的。

同普通话相比较,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怀。

尽管如此,作为地方方言,尤其是鉴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来源的复杂,至今仍有三十多个客方言岛、四十多个湘方言岛的情况下,四川话内部,四川话与普通话,都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

语音方面,以成都话为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声母无卷舌音zh、ch、sh、r不卷舌;增加了舌面鼻浊音n、舌根鼻浊音;鼻音n和边音l 是一个鼻化的边音,听起来像二者的自由变读。

②韵母中无后鼻音韵母eng、ing、ueng,无单音韵母e、-i,无合口呼韵母uo,增加了齐齿呼复韵母 iai、合呼复韵母ue、撮口呼复韵母ǖo。

③声调调值无高升调。

就四川话内部来看,语音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性。

单就声调来看,就近三分之一的县市有独立的入声声调,有20个县市古入声不归阳平而归阴平或去声。

但是,这些地方(西昌、冕宁除外)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与成渝片这四个声调的调值相类,分别为高平调、中低降调、高降调、低升调或低降升调。

至于细微差别,各地颇有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语音方面: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
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

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
词汇和语法方面:
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

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而且四川方言里没有翘舌,只有平舌,与普通话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