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与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与社会秩序引言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与社会秩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人们行为准则的规范,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本文将从礼仪文化的起源、发展,礼仪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功能以及礼仪文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礼仪文化的起源礼仪文化原始起源于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原始部落生活,其中包含了对神灵的崇拜、对各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人类间相互关系的协调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传统意识形态,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承。
2. 礼仪文化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演变。
从最早的部落时期到商、周时期,礼仪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后来,随着秦、汉、唐、宋等朝代的更替,礼仪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二、礼仪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与功能1. 礼仪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礼仪被视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修养方式,其地位几乎超越了其他一切价值观。
礼仪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举止,还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
同时,礼仪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品质的标准之一。
2. 礼仪的功能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礼仪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人际关系的融洽。
此外,礼仪还能够塑造人们的品质与修养,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三、礼仪文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1. 礼仪文化的正面影响礼仪文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礼仪文化传递了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意识。
其次,礼仪文化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举止,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争执。
最后,礼仪文化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使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
试论礼仪的意识形态功能
试论礼仪的意识形态功能作者:王贺兰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7期【摘要】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国家认同、道德操作等方面。
开展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解决当前阻碍我国礼仪文化建设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开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和礼仪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并发展相关理论。
【关键词】礼仪意识形态功能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如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主要依据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礼仪和儒学的关系是“同体异面”的关系,儒学是对古代礼仪的一种理论化改造。
它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正如林存光所说,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具有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
①陈劲松指出,两汉时期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也经历由普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吏为师”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以及两汉时期儒学的法律化运动等相关进程。
②李国娟进一步就秦汉意识形态的选择、演变、构建历程进行了梳理,勾勒出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轨迹。
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是逻辑与历史共同推演的结果。
儒学自身逻辑一致的理论品性与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及专制王权的内在契合,是其国家意识形态化的根本成因。
④同时,儒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等级社会寻找其合法性理论依据的过程。
⑤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儒学早已终结并被新的意识形态所代替。
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儒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体系,它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思想
意识形态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如果人们的思想分散、不统一,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因此,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人们形成共同的思想和信仰,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2. 塑造文化
意识形态可以塑造文化,使其符合特定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
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或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
因此,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塑造符合自己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文化,从而达到塑造文化的目的。
3. 维护权威
意识形态可以维护权威,使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
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权威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因此,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人们认可和支持权威,从而达到维护权威的目的。
4. 激发动力
意识形态可以激发人们的动力,使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如果人们缺乏动力,就会导致社会的停滞和萎靡不振。
因此,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发人们的动力,使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统一思想、塑造文化、维护权威和激发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意识形态,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意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人们思想、价值观、信仰和信念的共同塑造和组织,通常表现为一组理论、信仰和价值观的总和,或者一种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现象的解释和评价。
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思想、感情、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 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
意识形态可以提供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让人们共同认同和追求同样的价值和目标,从而增强社会团结和稳定。
2. 为政治管治提供理论支持。
政治意识形态不仅可以为政治体系提供合法性和稳定性,还可以为政治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
3. 彰显文化和民族特色。
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表达和认同,可以帮助人们彰显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色,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4. 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意识形态可以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总之,意识形态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意识形态是指一套信仰、价值观和观念体系,它在塑造个体和社会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1. 意识形态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意识形态为个体和社群提供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体系,使他们能够建立联系并获得认同感。
通过认同特定的意识形态,个体能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归属感。
2. 意识形态塑造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意识形态塑造了个体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它通过提供一种框架和指导原则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和态度。
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个体和社会在面对不同情境和问题时作出决策和行动。
3. 意识形态传播和影响社会观念:意识形态具有传播和影响社会观念的功能。
通过各种形式的传媒、教育和社交活动,意识形态可以影响和塑造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观念。
它可以形成共识、引导社会发展并推动社会变革。
4. 意识形态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意识形态在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达价值观和规范行为准则,意识形态可以帮助建立共同的道德和伦理规范,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相互
尊重。
它可以巩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并防止社会动荡和冲突的发生。
总之,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包括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塑造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传播和影响社会观念以及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些功能共同作用于个体和社会,对于塑造和引导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古代礼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
古代礼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俗文化不再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这些文化传统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但是,即便是在现代社会,礼俗文化仍然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一、维护社会秩序古代礼俗文化强调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和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是基于尊重和信任的。
在现代社会,礼仪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安全。
比如在交通方面,我们要主动避让、礼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保持一种有礼貌的态度,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不大声喧哗或者扰乱秩序,这有助于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维护。
二、弘扬传统文化古代礼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遗产,它包含了洪荒神话、传统美德、哲学思想等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好的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以此去铸造一种民族精神,让文化传承得更加深入和丰富。
三、增强社交能力礼俗文化在现代社交中也很有帮助,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适应各种社交场合。
比如在重要场合,我们要遵守场合的规矩,充分了解场合的礼仪和规范,避免出现失礼的行为,从而让自己在社交圈中更容易的被接受和认可。
另外,我们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也需要一些基本的礼貌和行为规范,这样有助于我们和他人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关系。
四、增加人们的情感交流古代礼俗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既包括表面的礼仪和行为规范,也包括内在的理解和体谅。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难以取得有效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因此,述求个性、多样化的现代社会,更需要一种较好的交流方式,这就需要礼俗文化的帮助。
综上所述,古代的礼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社交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将其应用到现代社会中去,让文化更加有意义和富有价值。
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
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意识形态建设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合适的意识形态建设,那么其社会文化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分析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
一、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社会中,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观念和理念,是社会的精神面貌。
社会文化发展则是指社会中文化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包括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
在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建设会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合适的意识形态建设,那么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会在社会中蔓延。
比如,如果一个社会存在着普遍的不道德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在社会中得到普遍的认可。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那么这种建设会有益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为意识形态能够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更加合理地认识和应对社会中的各种变化。
例如,众所周知,中国近年来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如失业、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将帮助社会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现实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以下几点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因此,意识形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需求,使更多人能够从社会发展中受益。
2. 尊重多元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多元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通过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和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
3. 防范意识形态的极端化在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防范意识形态的极端化。
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
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第一章介绍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产业中,意识形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政策制定、市场发展、文化创意等。
本文将围绕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展开探讨,重点探究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章意识形态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意识形态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是文化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意识形态不仅影响着政策制定者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也影响着整个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首先,意识形态可以通过影响政策制定者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来影响制定出的政策。
一些政策可能因为政策制定者的某些传统观念或理念而产生不合理的部分。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因为过分追求“精神文明建设”,而对于某些具有商业性的文化产品进行不合理的限制,造成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阻。
其次,意识形态也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政策实施的效果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在政策制定中,如果政策制定者忽视了文化因素,那么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很难得到良好的保障。
例如,2017年《冰雪奇缘》在中国上映时,由于政策限制,导致片方无法在中国推出2D版,使得电影的票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该尽量避免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影响政策制定,保证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同时,在政策制定中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章意识形态对市场发展的影响市场是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意识形态也会对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
在市场发展中,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上。
首先,意识形态影响市场规模。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导致某些类型的文化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市场推广,例如在某些因宗教信仰等原因禁止影视作品的国家,电影市场自然会受到限制。
消费行为中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
消费行为中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日常消费贯穿了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从衣食住行到礼仪文化都存在着消费的关系。
不仅如此,消费行为本身也具有着一定的含义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以消费行为为切入点,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
一、消费行为中的意识形态消费行为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主要包括个人主义、崇拜权威、追求自我、时尚等。
个人主义是消费行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和自我,对个人权利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这种情况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消费来突显自己的独特性。
崇拜权威也是消费行为中常见的意识形态。
在消费市场上,知名品牌的存在往往会使消费者更容易进行购买决策。
这种情况进一步反映了社会中的权威地位和权力关系。
追求自我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得也尤为强烈,每个人都希望选择符合自己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消费产品或服务。
时尚也是消费行为中重要的意识形态,人们会根据当下流行的消费方式进行购买和投资。
二、消费行为中的文化价值消费行为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主要包括独创性、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
独创性体现了消费者的个性和创造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来表现自己的独特和独有的价值观。
自我实现也是消费行为中重要的文化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价值。
社会责任则要求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要积极关注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
文化传承则是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文化价值,每一件物品或消费行为都是一种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延续。
三、消费行为中的文化对话消费行为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对话。
每个人在进行消费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自己身处的文化环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也不仅仅是自我消费,而是在寻找符合当前文化价值观的商品或服务。
这种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延续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激发消费者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关注和探求。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分析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分析作者:李姗蔚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摘要:上古时代,我国已有较完备的礼仪文明。
然而,当今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尽如人意。
重新认识我国古代的礼仪文明,分析其当代价值,对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第二部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内涵;当代价值“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一直被统治者作为“正统”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仍然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所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礼仪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研究(一)“礼”的起源。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分析一个字的字源,往往可以了解它产生的渊源。
“礼”字是“禮”的简化字。
“禮”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的解释是:“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由此可知,“礼”的产生与祭祀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礼的产生主要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社會从野蛮走向文明需要“礼”。
人类经过漫长的经验总结,才发现近亲结婚的危害,而且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混乱的婚姻关系带来的混乱的伦理关系,往往使人崩溃。
《俄狄浦斯王》就描写了混乱的婚姻对个人世界的坐标系的毁坏,使种种社会危机的爆发。
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安提格涅注定长期面对父亲带来的“孽债”:“你们能参加什么社会生活,能参加什么节日典礼呢?等你们到了结婚年龄,孩儿们,有谁来冒挨骂的危险呢?什么耻辱你们少得了呢?显然你们命中注定不结婚,不生育,憔悴而死。
”这种境地足以毁灭人类,因而需要“礼”去规范人类的行为。
第二,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礼”的产生。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纲领即“礼乐制度”。
礼从此成为全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礼乐崩坏,原先的礼仪文化丧失了内在精神,仅仅剩下繁复的仪式。
文化馆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文化馆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文化馆的意识形态管理,确保文化馆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管理
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文化馆内所有工作人员、访客、参观者等。
二、管理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
能量。
2.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注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传统和
价值观念。
5.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管理要求
1.文化馆应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
作职责和任务。
2.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意识形态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规定。
3.文化馆应加强对访客、参观者的管理,防止不良意识形态渗透和影响。
4.文化馆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管理和监督。
5.文化馆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管理措施
1.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意识形态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意识形态素养和职业道
德水平。
2.对访客、参观者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
3.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督和管理。
4.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附则
1.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文化馆解释并制定补充
规定。
2.本管理制度最终解释权归文化馆所有。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价值观、信仰和文化观念,是一种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认识和评价方式。
它具有很强的引导和塑造作用,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精神支柱。
那么,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1.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意识形态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功能。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文化等方面来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的。
例如,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体系通过宣传无产阶级利益、社会主义理想等方面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起广大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2. 指导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意识形态还具有指导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可以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来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市场经济意识形态体系强调自由市场、竞争机制、利益最大化等,可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3. 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意识形态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功能。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可以通过宣传爱国主义、团结协作、法治精神等方面,加强人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例如,法制意识形态体系通过宣传法律、法规和法制精神,促进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4. 引领文化、思想潮流、创新发展意识形态还具有引领文化、思想潮流、创新发展的功能。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可以通过宣传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引领文化、思想潮流,推动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的创新发展。
例如,人文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平等等,推崇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引领人们探索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精神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引领文化、思想潮流、创新发展等多种基本功能,对国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八章加入WT0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观念体系和知识体系,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
加入WrO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既是资本扩张与增值的经济过程,又是思想文化激荡·与碰撞的政治过程。
作为经济和政治过程的统一,经济全球化在产生经济整合的同时衍生出文化冲突,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引发民族及地区间的摩擦。
加入W10势必加剧这些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是人类为厂满足自己的欲求和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方式、能力和结果,文化既表现为有形的物质存在,又表现为内在的精神状态。
为了物质上的满足,针对自然界,人类创造了物质文化;为了精神上的满足,针对人类自身,人类创造了精神文化。
由于文化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通常对文化作出较为狭义的解释,而特指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分为知识型文化和心理型文化两大类。
知识型文化往往以相对稳定的形态表现在人们面前,它包括教育、科学、哲学、史学、语言、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心理型文化则潜在地蕴涵于人们的风俗习惯之中,它包括民族精神、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等。
概而言之,精神文化主要指人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之上,通过教育、科学、哲学、史学、语言、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心理定式和行为准则。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生存方式,如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亦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就精神文化的现象而言,其内在蕴涵和外在形式极其复杂,它是社会因素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一种文化的形成均涉及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对文化特性的形成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都不是惟一的。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基础,具有多重功能。
本文将探讨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以及如何影响社会和政治行为。
一、认同功能意识形态具有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想体系的特点。
它可以使人们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推动人们形成包容的社会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社会成员能够以一种更为谦逊和和平的方式来相互协作。
此外,意识形态也能够形成互相信任的社群,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二、控制功能意识形态在政治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动。
特定的意识形态可能被用作控制人们的想法和行为的工具。
例如,极端主义组织可能会使用某种意识形态来支配信徒,从而控制他们的行动。
此外,政府、媒体和其他权力机构也可能会利用特定形式的意识形态来影响公众的想法和行动。
三、动员和激励功能意识形态也可以被用作一种动员和激励工具。
这是通过利用它的认同和控制功能来实现的。
当人们认同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他们就会更倾向于遵从和支持它所代表的行为方式和目标。
同时,意识形态也可以激发人们的行动和忠诚,使人们愿意为它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目标奋斗。
四、社会建构功能意识形态还可以被用作一种社会建构工具。
它可以通过塑造社会倡议和社群来促进创新和适应性。
例如,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可以促进创业精神和社会创新,引导人们更加关注科技、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力量。
它既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又能够被滥用来控制社会和维护特定权力机构的利益。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警觉,对意识形态的存在进行审慎的分析和理解。
只有通过了解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我们才能了解它如何影响社会和政治行为,同时寻求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秩序。
仪式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探析
仪式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探析作者:刘联军邓妙卿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1期仪式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探析刘联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翻译学院邓妙卿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摘要:仪式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借助于家庭、社会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平台,对社会成员进行文化印记的熏陶和感染的一种隆重的形式。
仪式视角下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突出了对文化的传承性和信仰的坚定性及其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关键词:仪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与价值中图分类号:G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1-0-02随着交流的国际化、科技的信息化等外部因素的深入影响,西方普世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进行着多角度、全方位的冲击与博弈,虽然,大多数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仍有少数人在国家安全观、民族认知、价值观认同等方面仍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涉及到各个领域,更是渗透到每一个渠道和环节。
随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在不断的挖掘新的意识形态教育阵地,蕴含于仪式中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和价值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古代,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仪式是各个时期上层建筑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仪式的激励、鼓舞作用提升士气,凝聚力量,也是确保和巩固统治政权的重要政治保证之一。
那么,要掌握了解仪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就必须首先明确传统仪式的价值追求。
一、仪式的价值追求与意识形态教育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自古以来,人们通过一定的仪式来表达礼仪礼节,寄予期望或者传诵信仰。
作为具有内在模式、程序和规则的仪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同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符号。
随着模式的固化,传统仪式活动形成了一整套自有的体系和机制,人们在传统的仪式活动中,更容易受到整个仪式系统所束缚,也就是说,仪式中的意识形态性逐步显现,并产生了一定的张力。
企业文化岗 意识形态 职责内容
文章标题:企业文化岗的意识形态与职责内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岗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文化岗是一个既具有管理属性又包含创意性的职位,需要员工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沟通技巧。
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岗的意识形态和职责内容两个方面深度探讨,让我们一同探讨并理解企业文化岗在组织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企业文化岗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岗的意识形态包含了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引领和落实。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代表了企业的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业务哲学和企业愿景。
企业文化岗必须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有着敏锐的观察和认识,并积极地引导员工遵守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岗应该不断地调研、分析和总结企业文化的实践和创新,将其投射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唤起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企业文化岗要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和创新。
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俱进,与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和传承,还要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企业文化岗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和领导能力,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使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实现深度融合。
二、企业文化岗的职责内容1. 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岗要主导并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明确的规划和体系化的布局,建立起企业文化的具体框架和制度,确保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和长期稳定。
2. 参与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文化岗应该作为重要的决策人员之一,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沟通,将企业文化贯穿于战略规划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企业文化的顺利实施和执行。
3. 策划和组织企业文化活动。
企业文化岗应该策划并组织一系列的企业文化宣传和活动,如文化节、员工团建、培训讲座等,以此全方位展现企业文化的魅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结与回顾企业文化岗在企业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不仅要对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更需要在职责内容中表现出领导力和战略眼光。
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承
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承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话题。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在社会中形成的观念、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而文化传承则是指社会群体将自身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意识形态如何影响文化传承,并分析文化传承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
一、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化传承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社会意识形态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而影响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在一个高度物质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可能更加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次,社会意识形态还影响了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渠道。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速度,但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
社会意识形态对新媒体的态度和观念也会影响到文化传承的方向和内容。
二、文化传承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过程,它还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传承可以强化和巩固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通过传承文化遗产,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认同和传达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其次,文化传承可以传递历史和道德的教育,对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提高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
三、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的关系。
一方面,文化传承可以提供社会变革的基础和支撑。
社会变迁通常伴随着社会结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传统文化传承能够为社会变迁提供一种纽带和延续,使得社会变革能够更加有序和稳定。
另一方面,社会变迁也会对文化传承产生影响。
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后代的生活环境和情境与传统文化所处的背景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文化传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以使其与时俱进,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总结起来,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承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 意识形态就是不真实——虚假意识、谎言 – 意识形态具有三种消极的社会功能
• 操纵的功能 • 欺骗的功能 • 辩护的功能
3、被“中性化”的意识形态
• 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知识社会学” • 意识形态不仅仅象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统治阶级压迫
被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思想工具,而且还是构 筑人们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的重要素材,它盘踞在人们 的脑海中,用一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般的承诺引 导着人们生活和奋斗的方向。
• 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文化产业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 (1)原创内容企业。包括广告、电视、电台、建筑、艺术及工艺创 作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数字娱乐、软件程序创 作等企业。
– (2)服务提供企业。包括广告公司、电视台、电台、电影公司、出 版机构、设计公司、音乐、唱片制作公司、软件公司、多媒体制 作公司、建筑设计等服务提供商。
文化产业管理的模式
• 一、完善政府管理-搭建政府服务体系 • 1.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2.广纳创意性人才 • 3.出台优惠政策 • 4.提供公共基础服务 •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6.成立文化艺术和遗产保护委员会 • 7.继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 二、文化企业-积极能动地发挥主体作用 • 1. 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 • 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 3.探索科学的管理手段 • 4.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 启迪人们对大众文化这个概念本身作一次重新思考
一个冲突的场所,是国家意识形态与大众相互斗争、相互协商和谈 判的场所,这样就能更为丰富和深入地帮助我们去理解大众文化,为 我们理解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国际文化霸权实例:美国
• 电视方面,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 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个小时。
怎样的作用
怎样的作用一:[怎样的作用]职场礼仪对生活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职业形象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主要因素,而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树立塑造并维护自我职业形象的意识。
今天小编分享的是职场礼仪对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场礼仪对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
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
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
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职场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而职场礼仪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我国历史悠久,享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见礼仪对于人们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
对于职场中,职场礼仪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
怎样把客户服务放在首位,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于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做好服务工作,不仅需要职业技能,更需要懂得礼仪规范:热情周到的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灵活、规范的事件处理能力。
掌握必要的职业礼仪必定会让人在职场中更上一层楼。
我们生活在重形象、讲礼仪的商业时代,形象专业,是外秀,礼节得体,是内慧,仪礼并重,所谓:“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化产品不但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精神需求,还能通过其精神价值的影响力对文化消费者的思想观点、价值立场、人生态度、情感取向、世界观等产生影响,因而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能发挥一定的意识形态功能。
礼仪文化产业是礼仪文化走向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
它不仅能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可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以批量化生产的文化产品、广泛的文化服务,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产品生产国和文化产品输出国广大民众的文化心态、知识结构乃至世界观,成为文化产品输出国对内对外的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的载体,这正是文化产业有别于普通产业的特殊功能。
这也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其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
礼仪文化产业这一特殊功能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精神的传承性与影响力。
文化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其包含的精神因素得以传承,并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心态、知识结构乃至世界观。
礼仪文化产品具有礼仪精神和物质二重属性。
一方面,它作为物质形态,具有物质属性,通过市场传播,成为商品;另一方面,它是思想感情产品,精神属性构成其本质属性。
礼仪文化产品真、
善、美的内涵能够使人们从中获得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礼仪文化产品所蕴涵的思想、知识、精神、情趣等,最终会转化为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人的行为、作用于社会并形成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防御文化殖民、保障民族文化安全。
随着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文化产业强国通过文化产业的经济渗透实现其文化渗透,大肆宣扬其世界观、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各国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视听传媒在全球迅速普及,各种价值观、道德观等自由快捷地跨国界传播,推动了全球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同时发达国家也凭借其强大的传媒优势,凭借其涵盖全球的通讯网络跨国公司,轻而易举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有选择的信息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控制。
美国历来把文化作为维护其世界霸权的软力量,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推销其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观,对他国实施“文化侵略”、“文化殖民”。
在全球化浪潮中,国家一方面要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注重对外来文化产品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甄别。
欧盟和加拿大等国都制定了各自的文化产业或媒介产业发展计划,以增进民族和地区身份认同、保护传统文化为
由,对国内或区域内文化产业进行保护。
1989年,欧共体颁布命令,规定其共同体内部成员国所播放的国内电视节目应达到40%以上,法国政府还特别制定并加强其保护法兰西文化的补贴,来支持民族本位的文化产业的发展’2。
为了对付美国的“文化侵略”,加拿大政府规定: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的节目一定要以加拿大本土的节目为主,所播放的电视剧中,美国电视剧不得超过1/3;电视台的主要频道和主要栏目主持人,不能聘用美国人,而必须是加拿大人。
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法国、埃及等,都出台了一系列既不违反WTO 原则,又能保护本国文化、防止别国“文化侵略”的政策措施。
礼仪文化产业发展,继承和发展了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礼仪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