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A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A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贸易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检验检 疫能够确保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符 合国际标准的检验检疫也能够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
1、促进农业生产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通过对种子、种畜、种禽等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保证其 质量和安全,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督,提 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A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01 一、学科概述
目录
02 二、学科内容
03 三、学习方法建议
04 四、考试复习建议
05 参考内容
一、学科概述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涉及动植物健康、人类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平衡的重 要学科。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和安全评估, 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学科内容
1、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概念:包括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定义、目的、任务 和重要性。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程序: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方法、结 果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步骤。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技术:包括生物学技术、化学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 技术、免疫学技术等。
4、常见动植物疫病的检测与鉴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常见疫病的 检测和鉴定方法,以及其流行病学特性和影响。
4、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需要各国共同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 制定和遵守国际标准,能够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 展。也能够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总之,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 进国际贸易、促进农业生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的作用。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其能 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1.检疫监管: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

2.检疫处理:一种采取扑杀即全部杀掉,尸体深埋或焚烧,另一种则退回。

对于动物产品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输入的法定程序。

5.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

6.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7.检疫申报: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定程序。

8.动物疫病: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9.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生物的或者其它科学的和经济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限时检疫:11.植物疫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未广的情况下,对发生了这一有害生物的地区,为了防止其向未发生地区传播扩散,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封锁,消灭措施的区域。

12.植物保护区:是指在某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已较普遍的情况下,对尚无此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区,为了防止其被污染或被人为传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而划定,并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

1.植物产品:是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如粮食、豆、棉花、油、麻、烟草、籽仁、干果、鲜果、蔬菜、生药材、木材、饲料等。

2.实验室检测:是指借助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动物样品进行动物疫病检查、鉴定的法定程序。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及答案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及答案

动植物检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我国目前种植的转基因番木瓜是抗____的。

A、细菌B、真菌C、病毒D、线虫正确答案:C2.食品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____或者其他合格证明。

A、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证明B、健康证明C、法人授权委托书D、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正确答案:D3.____进境不需要检疫审批。

A、粮谷B、木材C、水果D、种苗正确答案:B4.来自非指定国家或者地区的宠物,如需免于隔离检疫的,应当提供采信实验室出具的狂犬病抗体检测报告,抗体滴度或免疫抗体量须在______以上。

A、0.1 IU/mlB、1 IU/mlC、5 IU/mlD、0.5 IU/ml正确答案:D5.进境动物检疫准入的流程不包括:_______。

A、输出国家或地区生产企业的现场审核B、输出国答复问卷C、输出国或地区提出申请D、入境口岸检疫正确答案:D6.长小蠹为____型害虫。

A、食果B、食花C、钻蛀D、食叶正确答案:C7.____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B、食品抽检结果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D、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情况正确答案:A8.进口肉类产品应当从____进口。

A、指定口岸B、陆运口岸C、海港口岸D、空港口岸正确答案:A9.保证有效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确保被处理货物的_____不受到显著影响是检疫处理的基本要求。

A、营养B、品质C、外观D、色泽正确答案:B10.进口商或代理商在申报进口_______食用植物油时,应提供运输工具前三航次装载货物名单。

A、散装B、预包装C、吨袋装D、桶装正确答案:A11.____有权利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消费者B、质量认证机构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D、食品生产经营者正确答案:C12.经启运地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检疫合格的动植物,从启运地随原运输工具出境的,由出境地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____。

06植物检疫复习材料

06植物检疫复习材料

06植物检疫复习材料《植物检疫学》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检疫性有害⽣物的进⼊和/或传播⽽由官⽅采取的所有措施。

2.有害⽣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命的有机体。

3.限定性有害⽣物:在⼀个国家或地区未发⽣或虽然有发⽣但正在进⾏官⽅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物。

(包括检疫性有害⽣物和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物)4.检疫性有害⽣物:对某⼀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并正由官⽅控制的有害⽣物。

5.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物:是⼀种在进⼝国虽有⼴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检疫性有害⽣物。

6.疫区:由官⽅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物存在与为害,并正由官⽅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7.害⾍全种群治理(TPM):是采⽤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法,将害⾍的种群彻底消灭,以达到⼀劳永逸的效果。

8.害⾍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物进⾏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然控制因素的作⽤,因地制宜协调应⽤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的⽣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态社会效益。

9.有害⽣物风险分析(PRA):是以⽣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种有害⽣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度的评价过程。

10.有害⽣物风险评估:决定⼀种有害⽣物是否是限定性的有害⽣物及评估检疫性有害⽣物传⼊的可能性。

11.有害⽣物风险管理:降低⼀种限定性有害⽣物传⼊风险的决策过程。

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案的设计和评估。

12.产地检疫与预检:产地检疫: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的植物检疫⼈员在其⽣长期间到原产地进⾏检验、检测的过程。

预检: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境前,输⼊⽅的植物检疫⼈员在植物⽣长期间或加⼯包装时到产地或加⼯包装场所进⾏检验,检测的过程。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资料讲解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资料讲解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资料讲解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动植物检验检疫:以疫病和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采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检疫性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传入国境以及在本国内传播的活动。

2.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对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植物有害生物。

3.有害生物:指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

4.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5.检疫许可:也称检疫审批,是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审查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6.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水产品、乳制品、蛋类等。

7.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病虫害的产品。

食用、医用、加工材料。

8.转基因食品: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从细胞中取出并插入另外的生物细胞中去,以获得某些有利特性的新生物,由这些生物制成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就是转基因食品。

9.菌落总数:10.产地检疫:是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11.A类疫病:12.B类疫病:13.检疫申报:也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14.检疫处理: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实施处理的方法程序。

15.人兽共患传染病:指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16.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疾病。

动植物检验检疫1

动植物检验检疫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一、名词解释1.动植物检疫: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许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某些单位向检疫机构提出申请,检疫机构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的。

3.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FAO和IPPC定义为:指那些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泛,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是植物检疫的主要防控对象。

4.人畜共患病: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有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相互感染的疫病,包括人畜共患得传染病和寄生虫病5.动物产地检疫:指离开饲养地之前在县市境内流通的动物进行检疫。

6.动物检疫对象:在动物检疫中,OIE与各国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名录。

7.预检:指进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到原产国进行检查货物查验出证,核实条款的监督性检查8.补检:指未经检疫进入流通领域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

9.重检:指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过期或证物不符或发现患病动物及疑似疫病动物,染疫及疑似染疫动物产品时进行的检疫。

10.有条件食用肉:无碍于食品卫生的,轻症传染病、寄生虫病及病理损伤的胴体和内脏,经无害化处理后,传染性和毒性消失,对此不造成危害。

11.植物疫区: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由官方采取控制措施的地区12.植物保护区:某一检疫性有危害生物已经发生,对受威胁地区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13.一类动物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扑灭措施性的动物疫病。

14.净化检疫:指国内某地发生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15.植物检疫处理:是指针对建议危害性有害生物,对不符合检疫要求的检疫舞进行除害防疫的有效手段,是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环节二、简答题1.写出一些缩略符号的含义FAO:联合国粮农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2.检疫许可的作用1.避免盲目引进,减少经济损失①输入方的疫情②对检疫法规了解不够2.提出检疫要求,控制疫情传入3.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3.检疫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哪些?①常规消毒②重蒸处理(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③辐射处理④冷热处理4.动物检疫重点建议对象1.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病2.危害性大而目前预防控制困难的动物疫病3.急性的烈性的动物疫病4.我国尚未发现的国外重大传染病5.建立种苗其他必备条件有哪些①基地的选择②建立缓冲区③基地所用材料应来自非疫区④基地内的监测6.预检的程序①根据双边协议或工作计划输入方派出检疫人员②到输出国调查核实输出方的检疫机构是否履行了双边承诺,包括生产.储运.包装.标识等各个环节③输出方检疫人员确认后方可输入植物及产品7.松材线虫检疫特征①病树针叶变为红褐色,全株迅速枯萎死亡②病叶长时间不脱落是病害的显著特点③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可以看到天牛侵袭的痕迹8.产地检疫的内容(动物)①免疫接种(必须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免疫项目强制性的预防接种)②临床检查(确定被检动物的健康状况)③当地疫性(确定被检动物是否来自非疫区)④实验室检查(应为阴性)9.禽流感的临床诊断指标①急性发病死亡②脚鳞出血③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④肌肉或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10.植物检疫的特点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国际性11.结核病的检疫特点和基本病理变化①消瘦是结核病的一大特点②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发现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是重要的病理特征12.肉的感官检验指标色泽,黏度,弹性,气味,肉汤三、问答题1.口蹄疫病临床检疫特征(动物)和处理措施(1)临床检疫特征:①消化系统。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菌瘿: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

动植物检疫考试1

动植物检疫考试1

《动植物检验检疫》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动植物检疫;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2.检疫性一类动物疫病;3.动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而限制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或储存、或人员的正常活动,并建立检疫出证体系的官方规定。

4.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输入的法定程序。

5.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内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6. 动物疫病;是指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7.有害生物;是指能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或者应该说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害的生物就是有害生物。

8. 检疫性动物疫病;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9.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10.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的行政行为。

包括5种类型(行政检查、行政奖励、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行)。

11.行政执法监督;是对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进行审查、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对违反法规的行政行为予以惩处,并在此基础上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各方面工作加以正确的合法性指导的活动。

12. A类疫病(List A): 是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严重而快速的传播潜力,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13.B类疫病(List B):是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具有影响,并在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

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

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

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技能测试与训练复习指导植物检疫学一、植物检疫基础知识1.什么是植物检疫? 其与植物保护有何关系?植物检疫:为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①防治对象不同;②处理的要求不同;③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不同。

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除害处理要求彻底性、具有国际性、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部门性、机构和人员具有权威性。

2.什么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什么是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试比较二者的区别。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其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限制措施。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比较:①有害生物状况检疫性有害生物:输入国不存在或分布有限。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已存在并可能广泛分布。

②传播途径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法规和程序可应用于任何寄主或传播途径。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措施仅针对某种预定用途的特定寄主的种植用植物。

③经济影响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是预计(潜在)的。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已知。

④官方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如在输入国存在则需采取根除或封锁的植物卫生措施对其进行官方控制。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也需官方控制,但采取的是针对特定种植用植物,目的是对其进行一直的植物卫生措施。

3.我国目前的植物检疫体系结构是什么?⑴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林业检疫;⑵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⑶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国内的植物检疫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总局分别负责。

4.疫区、非疫区、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IPPC、SPS、ISPMs的定义,非疫区与非疫产地有何区别?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讲义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讲义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植物检疫题库(附参考答案)

动植物检疫题库(附参考答案)

动植物检疫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携带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境,需做实验室检疫或者隔离检疫的,签发_____。

A、暂存凭单B、检疫处理通知单C、检疫调离通知单D、截留凭证正确答案:D2.茎有很多的变态形式,比如姜是:____。

A、根状茎B、块根C、枝刺D、鳞茎正确答案:A3.邮寄、携带的出入境特殊物品,不能提供《特殊物品审批单》的,海关应当予以截留并出具截留凭证,截留期限不超过______。

A、10天B、45天C、15天D、7天正确答案:D4.海关对输往澳大利亚油桃、桃、杏、李实施批批检疫,每批货物抽取____水果进行检查。

A、300个B、200个C、500个D、600个正确答案:D5.所有输华的日本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需日本官方出具_______。

A、品质证书B、装运前检验证书C、原产地证明D、卫生证书正确答案:C6.携带入境的宠物,提供有效的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出具的检疫证书和疫苗接种证书,未植入芯片,作_____处理。

A、退回B、隔离检疫C、放行D、销毁正确答案:B7.拟用于保存冷冻肠衣的存储库库房温度应达到____以下。

A、0℃B、-20℃C、-18℃D、4℃正确答案:C8.焚烧法是指在焚烧容器内,使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在富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或热解反应的方法,包括直接焚烧法和____。

A、间接燃烧法B、无氧燃烧法C、炭化焚烧法D、热解燃烧法正确答案:C9.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____的赔偿金。

A、3倍B、4倍C、6倍D、5倍正确答案:A10.《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规定疫情预警分为____。

A、3级B、5级C、4级D、2级正确答案:A11.____不属于安全卫生风险。

A、重金属B、农药残留C、生物毒素D、油菜茎基溃疡病正确答案:D12.下列关于运输工具动植物检疫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题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一、填空题1.历经几百年来, 各国根据自身得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得动植物检疫类型, 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得检疫除害处理得常用技术与方法包括熏蒸处理、辐照处理、高温处理与低温处理等。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毒麦、假高粱、列当。

4.动植物检疫具有得4个突出得基本属性为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与综合性.5.国际上常用得熏蒸剂有10余种, 请例出3种: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等.6、隔离检疫得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或栽培合格得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与出证放行5个步骤。

7、检疫处理就是检疫机关根据检验、检测得结果以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得方式对检疫实施处理得法定程序,其主要方式包括退加处理、销毁处理与除害处理。

8、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检疫性植物病原物、检疫性害虫与检疫性杂草。

9、在检疫性植物病原物中, 可划分为检疫性真菌、细菌、病毒与线虫等类群.10、植物检疫三要件包括植物检疫机构与人才、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科学技术;出发点与归宿为“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着眼于长远与全局得利益;主要对象就是“危险性有害生物”;以法规为依据;执法就是专门机构;就是由一系列措施所构成得“综合管理体系”.11、植物检疫得基本属性: 预防性;法制性;全局性与长远性;国际性;管理得综合性。

12、调运检疫程序:申报;报检;检疫检验;检疫结果处理;复检。

13、植物寄生线虫得分离方法包括: 直接解剖法、简易贝尔曼漏斗法、Fenwick漂浮器分离法、浅盘法、卡勃(Cobb)过筛分离法.14、昆虫采集网按结构与用途可分为四类:捕网、扫网、水网、刮网。

15.诱虫灯常见得种类有箱式诱虫灯、悬挂式诱虫灯以及幕账流动式诱虫灯.16.陆生昆虫得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法、网捕法、搜索法、击落法、诱集法。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疫》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解1、动植物检疫:通过动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制、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动、植物病、虫等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的综合管理体系。

2、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各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由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进出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器、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验、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3、动植物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它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4、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长期生存。

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或其它科学和经济证据以确定是否应限制某种有害生物以及确定对它们采取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6、疫区:是由官方划定的已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的地区。

低度流行区:是指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7非疫区: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8非疫生产点:9、非疫产地:指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一般应用于作为生产单位操作的任何场所和田地。

2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10、检疫审批:又称检疫许可,指在调运、输入动植物及其产品之前,输入单位须向检验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引进或动物过境的法定程序。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

动植物检验检疫复习题动植物检疫旨在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起活动。

检疫申报指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A类疫病指超越国界,具有非常快速的传播能力,能引起严重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

B类疫病指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影响,并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明显影响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病指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及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人和脊椎动物的疾病,又称人兽共患病。

动植物检疫法规主体与客体主体指从事与动植物检疫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依据法规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者。

客体是指动植物检疫法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行为、物和非物质财富。

检疫许可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风险管理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规律,评估风险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风险,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现场检疫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输入或输出的应检物进行检查和抽样,并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隔离检疫是将进出境或国内调运的有关动植物在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于隔离条件下进行饲养或种植,并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检测和处理的一项措施。

产地检疫动植物或动植物产品在国内省(地)间或省(地)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期间于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FA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建立时间1945 总部所在地意大利罗马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是存放于FAO总干事之处的多边条约,同时也被认为是全球协调植物卫生措施的机构。

(完整word版)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完整word版)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1、病料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2采取病料所用容器、手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采样时应无菌操作。

(3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

(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用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 30min 。

器皿 (玻制等经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或放于 0。

5%~1%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软木塞和橡皮塞置于 0.5%石碳酸水溶液中煮沸 10分钟载玻片在 1%~2%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水洗后用清洁纱布擦干, 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一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

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方法中不同动物采血部位分别是什么?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

毛皮动物小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 多量采血可在隐静脉采集, 也可用尖刀划破趾垫 0.5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

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4、病料的采取方法中采血的方法是什么?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拔毛 , 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 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

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 3mm ~4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5、一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石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液体装在封闭的毛细管或试管运送。

寄送肠道时,先清除肠内粪团, 用灭菌盐水清洗后,置于盛有上述保存剂的试管中即可。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一门研究动植物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学科,其目的是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贸易安全和公共卫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概念与重要性动植物检验检疫是指对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和监管的一系列工作。

其目的是保护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安全,防止动植物疫病的传播和入侵性生物的扩散。

动植物检验检疫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安全:动植物疫病和入侵性生物的传播对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通过检验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和入侵性生物的传播,保护国家的生物安全。

2. 保障食品安全:动植物产品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其中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通过检验检疫,可以确保动植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3. 维护生态平衡:入侵性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通过检验检疫,可以减少入侵性生物的传播,维护生态平衡。

技术与方法动植物检验检疫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和方法。

1. 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体。

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到动植物体内的病原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播。

2. ELISA技术:ELISA技术是一种免疫学方法,可以检测动植物体内的抗体或病原体。

通过ELISA技术,可以对动植物进行病原体的筛查和鉴定,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的传播。

3. 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是一种常见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方法,通过将疑似感染的动植物隔离,观察其症状和病原体的传播情况,以确定是否存在疫病。

4. 检疫证书:检疫证书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检疫文件,用于证明动植物及其产品符合进口国或地区的检验检疫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菌瘿: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目的,实施者,怎么实施,特性):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

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及其精液、胚胎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

现场检疫主要针对: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动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动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何种检疫性动物疫病。

主要方法:病原检验、血清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等。

除害处理技术:①熏蒸处理,②辐照处理,③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区别:(1) 主管部门不同,(2) 针对的原产地不同,(3) 针对的疫情不同。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隔离检疫的作用:(1)必要性:①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②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③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2)重要性:①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②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③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④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动物检疫的对象:指动物检疫中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

全国动物检疫对象的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全国动物检疫对象(境内):分三类,共157种。

其中一类疫病17种,二类动物疫病77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

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产地检疫出证条件:①被检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②动物免疫接种在有效期内,猪、牛、羊必须具备规定的免疫标志;③动物临床健康检查合格;④经过实验室检验合格。

运输途中的兽医卫生要求:①在运输途中,不准宰杀、出售病死畜禽。

②不准沿途抛弃病死畜禽及其腐败变质产品、粪便、垫草和污物。

③途中病死畜及其粪便、垫草、污物必须在指定站或到达站卸下,并在当地动物检疫人员监督下,由畜(货)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不准在疫区装添草料、饮水和有关物资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剖检方式进行感观检查是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必要时可辅以实验室检验。

宰后检验基本程序:1、视检:直接观察胴体皮肤、肌肉、脂肪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等是否正常。

2、剖检:观察肉尸、内脏的深处和隐蔽部分的组织变化,同时要检查淋巴结、肌肉、脂肪和脏器等。

3、触检:判定器官、组织的弹性和软硬度。

4、嗅检:宰后检验淋巴结的重要意义:淋巴结是机体外周免疫器官和防御机构,机体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并发生相应的各种反应,呈现不同的淋巴结病理变化,所以,检验淋巴结可以较准确、迅速地反映屠体的病理状况,在宰后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原则为:收集淋巴液范围广泛,具有一定区域的代表性、位置浅表、易于查找和剖检的淋巴结。

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没有可供检验的较大淋巴结,所以禽的宰后检验不剖检淋巴结。

宰后检验程序包括:头部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复验、盖章与出证。

高致病性禽流感(AI):一类动物疫病(一)宰前检疫: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病例可不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病鸡流泪,眼结膜炎,颜面浮肿,冠和肉髯肿胀、发绀、出血、坏死,跗关节肿胀,脚鳞变紫为特征。

(二)宰后检验:特征性病变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水肿,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粘膜出血。

(三)卫生处理(1)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3)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4)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口蹄疫(FMD):偶蹄兽,一类动物疫病(一)宰前特征: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二)卫生处理(同AI)1、宰前确诊是口蹄疫时:上报疫情划定采集封锁病畜及同群牲畜被病畜污染的场所、用具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健康易感动物2、宰后确诊为口蹄疫时:患畜整个胴体、内脏及其他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牛海绵状脑病(BSE):疯牛病(一)检疫要点:临床表现不安、恐惧、肌肉抽搐、震颤和痉挛,对触摸、声音光的刺激,出现紧张、惊恐、颤抖反应。

病牛后肢运动失调,无力,站立不稳或后躯卧地不起。

(二)卫生处理:防制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在牛饲料中禁用以反刍动物屠宰废料制成的蛋白质和肉骨粉,扑杀、焚烧BSE患牛。

炭疽:卫生处理:1、发现可疑炭疽时,可通过细菌学检查(应迅速采取病料,涂片镜检)、炭疽沉淀反应等方法迅速确诊。

2、宰前检疫在畜群中发现炭疽病畜或疑似炭疽病畜时,应立即封锁现场,上报疫情,病畜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销毁。

同群畜全部测体温,体温正常者进行急宰处理结核病:牛结核=珍珠病(一)病理特征: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

(二)卫生处理:1、发现疑似结核病病畜后,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移动。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工作,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2、确诊牛结核病患畜后,必须按下列要求处理:扑杀病牛和阳性牛。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隔离、封锁。

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全部牛进行紧急监测。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机关解除封锁。

布氏杆菌病:(一)特征:流产、不育和睾丸炎、关节炎。

(二)卫生处理:确认为布鲁氏菌病的病畜或整个胴体及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同群的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

寄生虫病卫生处理:(一)猪囊尾蚴(二类):①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化制处理,②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

(二)旋毛虫(二类):①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化制处理,②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

(三)弓形虫(二类):①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高温处理后出厂(场),②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

(四)棘球蚴病(地方病):①患棘球蚴病的器官,整个化制或销毁,②在肌肉组织中发现有棘球蚴时,患部销毁。

(五)肝片吸虫病(三类):将受损害的脏器化制,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场(厂)。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性病原真菌1.寄主:主要为小麦,也侵染大麦、黑麦等18个属的多种植物。

2.为害:可造成农作物矮化、分蘖增多等病症,发病重的田块病株率达80%,几乎颗粒无收,损失在70%以上。

3.传播途径:主要随土壤传播,带菌的种子、粮食也能进行远距离传播。

带菌种子是下一年的重要侵染源。

进口带菌小麦,是小麦矮腥病菌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4.特点:分蘖增多(多1倍以上),病株明显矮化,病穗鱼腥臭味,外观比健穗肥大,菌瘿黑褐色,病粒接近球形,坚硬、内部充满黑粉(病原菌的冬孢子)。

5.检验方法:查看菌瘿,洗涤检查梨火疫病菌:检疫性病原细菌欧洲梨树上的毁灭性病害,属危险性病害,为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

症状特征:花、果实和叶片变成黑褐色枯萎,但仍挂在树上不落,犹如火烧过一样。

番茄环斑病毒(ToRSV):检疫性病原病毒寄主范围广泛.症状特点:(1) 葡萄植株矮化、衰退、叶小而卷、有黄色环斑,剥开外皮木质部有凹陷点和条。

坐果率低,果粒大小不一。

(2) 苹果树枝条稀少,叶片变小、黄化、果小而色深。

主干受侵染后通常在砧木与接穗的嫁接口处坏死。

香蕉穿孔线虫:香蕉烂根病检疫性病原线虫1.寄主已报道的寄主有350多种植物,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寄主,包括香蕉、胡椒、芭蕉、椰子树、可可、芒果、咖啡、茶树、生姜、花生、大豆、高粱、甘蔗、茄子、番茄、马铃薯、甘薯、蚕豆、油棕等。

2.危害:(1) 毁灭性的:香蕉和胡椒的;(2) 严重危害:大豆、玉米、高梁、甘蔗;(3) 中度危害:茄子、咖啡、番茄和马铃薯。

与土壤习居真菌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病害,引起香蕉并发枯萎病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