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病理生理学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_肺功能不全王建枝
总字数:16827 图:11 表:0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二、肺换气功能障碍第二节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二、呼吸系统变化三、循环系统变化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五、肾功能变化六、胃肠变化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一、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二、提高P a O2三、降低P a C O2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肺籍外呼吸功能不断给机体提供O2,排出CO2,以维持机体血气平衡和内环境稳定。
肺还具有代谢和防御等非呼吸功能(non-respiratory function)。
许多病理性因素可导致肺的上述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肺部疾病和生命活动的异常。
本章主要介绍肺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 a O2降低伴有或不伴有P a CO2增高的病理过程。
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P a O2低于60mmHg (8kPa),伴有或不伴有P a CO2高于50mmHg。
正常人P a O2随年龄、运动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成年人在海平面静息时P a O2的正常范围为(100-0.32×年龄)±4.97mmHg,P a CO2极少受年龄影响,正常范围为40±5.04mmHg。
当吸入气的氧浓度(FiO2)不是20%时,可将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 RFI)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
RFI=PaO2/FiO2, 如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必定有P a O2降低。
根据P a C O2是否升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Ⅰ型呼衰)和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Ⅱ型呼衰);根据主要发病机制不同,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根据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发病的缓急,分为慢性和急性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一、多选题 A 型题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A .通气障碍所致 D .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C. V/Q比例失调所致[答案]D[ 题解 ]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 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 .PaO2< 8.0kPa( 1kPa=7.5mmHg)B. PaO2>6.67 kPaD.RFI (呼吸衰竭指数)≤300 E.PaO2<8.0 kPa 伴有 PaCO2> 6.67 kPaC. PaO2<9.3 kPa[答案]D[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
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
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 ,RFI= PaO2/ FiO 2,RFI≤300 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A .PaO2<8.0 kPaB. PaO2< 9.3 kPa E.D. PaO2< 10.6 kPa 伴 PaCO2> 6.67 kPa PaO2< 8.0 kPa 伴 PaCO2>6.67 kPaC. PaCO2> 6.67 kPa[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
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A .< 5.3 kPa (40mmHg) D .< 9.3 kPa (70mmHg)B.< 6.7 kPa (50mmHg)E.< 10.6 kPa (80mmHg)C.< 8.0 kPa (60mmHg)[答案 ]C[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 8.0 kPa (60mmHg) 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第14章肺功能不全
1、呼衰: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
成年人,于静息状态时,在海平面大气压下,呼吸室内空气,若PaO2<8.0 kPa,PaCO2>6.67kPa即为呼吸衰竭。
2、中央性(大)气道阻塞: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胸外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胸内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3、外周性(小)气道阻塞:指内径<2mm的小支气管阻塞,见于COPD。
机制:支气管管腔顺应性降低、管腔狭窄、管腔堵塞;气道动力性压缩------------- 等压点上移。
等压点(IP ):呼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气道内、外压力相等的部位。
用力呼气时,正常人的等压点位于有软骨支撑的较大气道,其下游端不致被压缩。
4、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PaCO2 =1/V A;Ⅱ型呼衰:PaO2<60 mmHg,PaCO2>50 mmHg5、弥散障碍:1)O2 的弥散障碍2)肺泡膜面积减少3)呼吸膜厚度增加4)时间变化影响6、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I型呼衰:PaO2 ↓,PaCO2 正常。
原因:O2和CO2解离曲线的差异;O2和CO2弥散速度的差异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在多种原发病过程中,因急性肺损伤(ALI)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以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8、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机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生成大量促炎因子(TNFα、IL-1等);中性粒细胞激活,产生与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多种蛋白酶和血管活性物质造成肺泡上皮、肺微血管内皮与基质的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微血栓[5-羟色胺(5-HT)、血栓素A2(TXA2)、白三烯(LTS)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使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与炎症介质;肺泡上皮细胞受损9、ALI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①通气障碍:肺顺应性降低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支气管痉挛、气道内液体增加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②弥散障碍:因肺泡膜增厚而引起。
病理生理学_肺功能不全
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胸外-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
呼气
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吸气困难
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无呼气困难
中央性气道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
呼气
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无吸气困难
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呼气困难
外周性气道阻塞
呼气时,气道内压力与气道外压力相等的位置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0 10 0
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致病因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肺水肿 透明膜形成 支气管痉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挛、阻塞 肺不张
肺顺应性 下降
肺内DIC 肺血管收缩 肺毛细血管损伤
弥散障碍
限制性肺通气 不足
阻塞性肺通气 不足
死腔样通气
功能性分流
反射引起呼吸加快,
PaO2下降,肺充血 J 感受器刺激 PaO2 PaCO2 / PaO2 PaCO2
血液流经肺泡时能否获得足够的氧和充分排出 二氧化碳,取决于肺泡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例 V/Q >0.8
死腔样通气
V(4)/ Q (5)≈0.8
正常
V/Q <0.8
功能性分流
肺通气或/和血流不均匀,可造成部分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2018/11/25
(二)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基本形式
·↑ (死腔样通气) · /Q 1.部分肺泡血流不足→V A
重点
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阻塞
性肺部疾病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External Respiration
Gas Transport
Internal Respiration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第14章 肺功能不全(病生)PPT课件
31
肺泡Ⅱ型上 皮损伤 ↓
肺不张 ↓
肺泡通气量↓ ↓
功能性分流
↓ ↓
休克、感染
↓
炎症介质 ↓
肺泡上皮和毛细血 管内皮通透性↑ ↓
透明膜 肺水肿 ↓
↓
微血栓 ↓
肺泡血流量↓ ↓
死腔样通气
弥散障碍
↓
PaO2降低
ARDS的发病机制
32
Q:ARDS病人呼吸衰竭的主要发 病机制是什么?
14
㈠ 弥散障碍
(Diffusion Impairment)
1、概念:由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 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 的气体交换障碍。
15
① 弥散面积减少 (Decrease i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Membrane)
正常成人肺泡面积:80 m2 静息时换气面积:35~40 m2 弥散面积减少:肺不张、肺实变、 肺叶切除等。
PaO2 ↑ ↑
↓↓
CaO2 ↑
↓↓
PaCO2 ↓ ↓
↑↑
CaCO2 ↓ ↓
↑↑
↓ ↓
N↓↑ N↓↑
死腔样通气时肺动脉血的血气变化
26
Q:死腔样通气时引起何种类型呼 吸衰竭? Ⅰ型即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
27
㈢ 解剖分流增加(Increase in Anatomic Shunt)
一部分静脉血 经支气管静脉 和极少的肺内 动-静脉交通支 直接流入肺静 脉,又称真性 分流。
1、按PaCO2 是否升高
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I型呼衰) 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II型呼衰)
2、 按发病机制:通气性和换气性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PaO2<8.0kPa(60mmHg)B.PaCO2>6.67kPa(50mmHg)C.RFI≤300D.RFI<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PaCO2<6.67kPaB.PaO2<6.67kPa;PaCO2>8.0kPa C.PaO2<8.0kPa;PaCO2>6.67kPa D.PaO2<5.32kPa;PaCO2>6.67kPa E.PaO2<4.0kPa;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呼气性呼吸困难D.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C.PaCO2D.P A CO2E.PaO2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非弹性阻力增加D.肺泡扩张受限制E.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白喉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C.气道痉挛D.气胸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II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8.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A.过量麻醉药使用B.COPD患者C.肺血管病变D.ARDSE.肺实变29.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30.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A.小气道阻塞B.小气道管壁增厚C.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D.小气道痉挛E.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31.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正常,PaCO2正常B.PaO2下降,PaCO2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升高比PaO2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升高明显C.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呈一定比例D.仅PaO2降低,PaCO2正常E.仅PaCO2升高,PaO2正常33.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志是:A.PaCO2N,PaO2 NB.PaCO2↓,PaO2↑C.PaCO2 N,PaO2↓D.PaCO2↑,PaO2↓E.PaCO2↓,PaO2↓34.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降低,不会使PaCO2升高是由于:A.CO2分子量比O2小B.CO2为脂溶性C.肺泡膜两侧的CO2分压差大D.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E、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快35.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O2↓,PaCO2↑B.PaO2N,PaCO2↑C.PaO2↓,PaCO2ND.PaO2 N,PaCO2NE.PaO2↑,PaCO2↑36.正常人P A 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 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 功能性死腔增多C 功能性分流增多D 解剖分流增多E 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37.肺换气功能障碍不包括A.弥散障碍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解剖分流增加D.功能性分流增加E.限制性通气不足3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可见于:A.肺水肿B.肺动脉炎C.肺内DICD.肺血管收缩E.肺动脉栓塞39.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水肿E.肺动脉栓塞40.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死腔样通气D.弥散面积减小E.功能分流增加41.肺内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增加C.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也增加D.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2.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B.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C.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D.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E.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43.有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D.PaO2↓,而PaCO2可以正常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44.真正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但通气正常C.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45.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C.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6.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47.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48.一侧肺叶切除可引起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功能性分流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障碍49.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解剖分流增加50.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51.I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是由于: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弥散障碍52.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53.阻塞性肺气肿时A.生理性通气/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分流增加C.死腔样通气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功能障碍54.引起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中央型气道阻塞C.麻醉剂过量D.弥散障碍E.慢性阻塞型肺病5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56.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57.重度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通过:A.肺牵张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J感受器)D.外周化学感受器E.外周压力感受器58.慢性II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9.下列那些病因不能引起II型呼吸衰竭: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大叶性肺炎(早期)D.中央型气道阻塞E.慢性阻塞型肺病患者60.某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为8.0kPa(60mmHg),经吸纯氧15分钟后,此氧分压差变化不大,患者应存在: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E.阻塞性通气障碍61.一患者P A O2为13.3kPa,PaO2为9.1kPa,P A CO2为5.32kPa,PaCO2为11.5kPa,经吸纯氧30分钟后,PaO2无显著变化,此患者系由于:A.阻塞性通气不足B.功能性分流C.死腔样通气D.真正分流E.弥散障碍62.肺充血、水肿致肺顺应性降低时呼吸的变化是:A.深快呼吸 B.浅慢呼吸C.浅快呼吸 D.潮式呼吸E.间歇呼吸63.在肺顺应性降低所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中,呼吸浅快是由于刺激:A.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动脉压力感受器D.心房容量感受器E.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64.呼吸衰竭时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5.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6.II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67.给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使CO2排出过快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酸合并代酸D.呼酸合并代碱E.呼酸合并呼碱68.ARDS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解剖分流增加D.弥散障碍E.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69.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吸入毒气B.休克C.肺挫伤D.败血症E.以上都是70.解剖分流增加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 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动脉炎E.肺气肿71.呼吸衰竭时影响全身各系统代谢和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交感神经兴奋B.血压升高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酸中毒E.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2.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属于:A.低张性缺氧 B.等张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73.呼吸衰竭导致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A.心力衰竭 B.休克C.DIC D.肾血管收缩E.肝功能衰竭74.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其PaCO2可能为:A.PaO2降至2.67kPa(20mmHg)B.PaO2降至4.00kPa(30 mmHg)C.PaO2降至5.33~6.67kPa(40~50mmHg) D.PaO2降至8.00kPa(60 mmHg)E.PaO2降至9.33kPa(70mmHg)75.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麻醉时的PaCO2为:A.PaCO2>5.33kPa(40mmHg) B.PaCO2>6.67kPa(50mmHg)C.PaCO2>8.00kPa(60mmHg)D.PaC02>9.33kPa(70mmHg)E.PaCO2>10.7kPa(80mmHg)76.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77.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78.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 37.5 mmHg ),HCO3-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9.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B.支气管哮喘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80.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B.缺氧使脑血管扩张C.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D.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8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8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二、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3.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6.功能分流(functional shunt)7.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8.真性分流(true shunt)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11.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12.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三、问答题1.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和诊断指标是什么?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几种类型?血气如何变化?4.根据气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将阻塞性通气不足分为几种类型?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5.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何种形式的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是什么?6.弥散障碍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 )7.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有何异同?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机制是什么?9.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为何?10.死腔样通气和功能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何?11.为何一侧肺不张比一侧肺叶切除更易引起呼吸衰竭?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14章-肺功能不全(病生)【优选文档】
二、肺换气(huàn qì)功能障碍
包括弥散障碍(zhàng ài)、肺泡通气与血流 比例失调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㈠ 弥散 障碍 (mísàn)
(Diffusion Impairment)
1、概念:由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 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 体(qìtǐ)交换障碍。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1、概念:气道狭窄(xiázhǎi)或阻塞
气道阻力主要取决于气道内径
80%: D >2mm 20%: D <2mm 2、病因:气管痉挛、管壁肿胀、渗出 物、异物(yìwù)、肿瘤等。
第七页,共四十五页。
① 中央 性气道阻 (zhōngyāng) 塞 阻塞(zǔsè)位于胸外,表现为吸气性呼吸
阻塞(zǔsè)位于胸外,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inspiratory dyspnea)。
= = 0.8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8 >0.
Q 肺血流量5L/min 阻塞(zǔsè)位于胸外,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inspiratory dyspnea)。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1、部分肺泡(fèipào)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
1、按PaCO2 是否升高(shēnɡ ɡāo)
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I型呼衰) 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II型呼衰)
2、 按发病机制(jīzhì):通气性和换气性
3、 按发病部位:中枢性和外周性
第四页,共四十五页。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 机制 (fā bìng)
一、肺通气(tōng qì)功能障 碍
包括限制性通气(tōng qì)不足和阻塞性通气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病变的不均匀性,致肺泡通气严重不均。
病变重的部位
通气↓
血流不变 or↑
病肺 健肺
V/Q↓↓
静脉血未充分更新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肺动脉栓塞
病肺
健肺
肺动脉炎
DIC
肺血管收缩
患者部分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
病变部位
通气不变
血流↓
病肺 健肺
V/Q↑↑ 肺泡通气未充分利用
主要见于慢支肺,其机制为: 1)气道管壁增厚狭窄:粘液腺、上皮增生,黏膜炎性充血水肿; 2)气道痉挛收缩; 3)间质炎性增生纤维化压迫小气道; 4)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5)粘液分泌增加堵塞; 6)等压点上移。
案例14-1
病程过程: 1、急性支气管炎:于13年前因感冒、发热,出现咳 喘,开始少量白色痰,后变黄痰,经治疗好转。 2、慢性支气管炎:每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而反 复发作,夏天较好,一直参加农业劳动,但上述症 状逐年加重。 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急性发作:因感冒、发热、 黄痰、咳喘加重、食纳差、少尿儿入院。 临床特点: 呼吸26次/分,呼气明显延长;口唇轻度发绀;胸廓 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肺肝界 于右第六肋间,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死腔样通气
2、V/Q失调时的血气变化
功能性分流↑ 功能性死腔↑
PaO2↓
呼衰
PaCO2可正常 or↓or↑
????
病肺
健肺
病肺
VA/Q PaO2 CaO2 PaCO2 CaCO2 <0.8 ↓ ↓ ↓ ↓ ↑ ↑ ↑ ↑
健肺
>0.8 ↑↑ ↑ ↓ ↓ ↓ ↓ N N
病理生理学-14肺功能不全教学内容
CO2弥散能力O2大20倍!
CO2弥散能力O2大20倍
气体分压差×弥散系数×肺泡呼吸面积
弥散速度=
弥散膜厚度
弥散系溶 数解 =度 分子量
溶解度 分子量 弥散系数 气体分压差 弥散速度
CO2 0.5992
44
O2
0.0244
CO2/O2 24/1
32 1.2/1
20/1
6 60 1/10
2/1
血气变化
呼气
肺泡塌陷
气道半径 增大,长 度缩短
气道半径 减小,长 度加长
阻力减小 阻力加大
*呼气性呼吸困难
等压点:呼出气道上,气道内 压与胸内压相同的一点
阻塞部位对呼吸的影响
外周气道阻塞
等 压 点
30
20
等
压
25
点
20
正常
肺气肿
*呼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性通气障碍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外周气道阻塞
外周性通气障碍引起气道阻力升高的机制
正常肺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示意图
★ PaO2↓与 PaCO2↑成比例变化
16.0
13.3
10.7 kPa
8.00
PAO2
◆通气障
碍引起
哪型呼
吸衰竭?
5.33
PACO2
2.67 2 4 6 8 10
肺泡通气量 (L/min)
Ⅱ型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二)弥散障碍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四)解剖分流增加
弥散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制
(diffusion impairment)
气体分压差×弥散系数×弥散膜面积
弥散速度=
弥散膜厚度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单项选择题1、符合呼吸衰竭概念的是A.大气氧分压降低导致Pa O2下降,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C.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D.血液不能携带氧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E.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导致机体缺氧、酸中毒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2、II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A.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10.67kPa(80mmHg)B.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9.33kPa(70mmHg)C.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8.00kPa(60mmHg)D.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6.67kPa(50mmHg)E.Pa O2 < 8kPa(60mmHg),Pa CO2 > 5.33kPa(40mmHg)3、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血气变化是氧分压明显下降,而CO2上升不明显,有时还低于正常,主要是:A.O2弥散系数比CO2 B.CO2分子量比O2大C.CO2弥散系数比O2大 D.O2分子量比CO2大 E.O2分压差比CO2小4、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A. 脑血管意外B. 声带水肿C. 肺气肿D. 支气管哮喘E. 肺栓塞5、对吸氧治疗有效的是A.真性静脉血掺杂 B.功能性分流C.解剖分流 D.肺不张 E.肺实变6、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A. 气道内气体流通受阻B. 肺泡气体交换障碍C. 胸廓和肺的运动受到限制D. 气体弥散障碍E. 胸廓的运动障碍7、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障碍 B.阻塞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 D.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缩短E.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8、I型呼衰患者一般不发生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9、呼吸衰竭时一定会发生哪种酸碱平衡紊乱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10、缺氧对外呼吸功能的影响是A.兴奋呼吸中枢 B.抑制呼吸中枢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抑制中枢,兴奋外周11、当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氧疗时,其吸氧浓度为A.14~20% B.24~30% C.40~45% D.50~55% E.60%以上12、II型呼衰病人吸氧浓度不宜>30%主要是因为A.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B.缺氧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C.吸氧产生氧中毒 D.病人已适应低氧环境 E.二氧化碳麻醉13、下列哪项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无关A.Pa O2降低 B.Pa CO2增高 C.酸中毒 D.静脉回流受阻 E.心脏负荷增加14、当Pa O2低于多少时,只需几分钟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A.6.67kPa(50 mmHg) B.5.33kPa(40 mmHg)C.4.00kPa(30 mmHg) D.2.67kPa(20 mmHg) E.1.33kPa(10 mmHg)15、Pa CO2高于多少即可抑制呼吸中枢A.10.67kPa(80 mmHg) B.5.33kPa(40 mmHg)C.8.00kPa(60 mmHg) D.6.67kPa(50 mmHg) E.9.33kPa(70 mmHg)16、在肺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项不是A.酸中毒 B.二氧化碳潴留C.脑血管痉挛,脑缺血 D.Na+泵功能障碍 E.缺氧17、通气功能障碍,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A.Pa O2降低、Pa CO2降低 B.Pa O2增高、Pa CO2增高C.Pa O2增高、Pa CO2降低 D.Pa O2降低、Pa CO2增高 E.Pa O2降低18、下列哪项可致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大于0.8A.解剖分流 B.功能性分流 C.肺动脉栓塞 D.肺不张 E.肺实变19、氧疗效果不理想的是A.真性静脉血掺杂 B.功能性分流C.弥散障碍 D.通气障碍 E.死腔样通气20、某患者因肺大疱破裂引起肺不张,其血气变化是A. Pa O2降低、VA/Q比值大于正常B. Pa CO2降低、VA/Q比值大于正常C. Pa O2降低、VA/Q比值等于正常D. Pa CO2降低、VA/Q比值等于正常E. Pa O2降低、VA/Q比值低于正常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Ⅰ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A.弥散障碍B.声带水肿C.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D.多发性神经根炎E.重症肌无力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脏负荷增加 B.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C.酸中毒 D.静脉回流增加 E.血液粘度增加3、引起弥散障碍的因素是A.呼吸膜的厚度增加 B.呼吸膜的面积增加C.呼吸膜的面积减少 D.肺泡与血流接触时间过短E.肺泡与血流接触时间过长4、下列哪些是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A.弥散障碍B.声带水肿C.呼吸中枢抑制D.多发性神经根炎E.重症肌无力5、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是A.气胸B.吸入气氧分压降低C.呼吸中枢抑制D.亚硝酸盐中毒E.重症肌无力6、对氧疗效果较好的是A.慢性支气管炎 B.中央气道阻塞C.间质性肺水肿 D.休克引起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 E.肺不张7、ARDS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肺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B.肺水肿C.肺泡透明膜的形成 D.肺纤维化 E.肺不张8、呼吸衰竭时导致机体功能代谢改变的最根本原因是A.缺氧 B.二氧化碳潴留C.酸碱平衡紊乱 D.肺性脑病 E.肺源性心脏病9、引起肺顺应性下降的原因是A.肺纤维化 B.胸膜粘连C.肺气肿 D.肺不张 E.肺水肿10、II型呼衰病人并发呼吸性酸中毒其血清电解质变化为A.血钾升高 B.血氯降低 C.血钾降低 D.血氯升高 E.血H+增多11、肺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二氧化碳潴留 B.缺氧 C.酸中毒 D.脑缺血 E. —氨基丁酸生成减少三、名词解释1、限制性通气不足2、弥散障碍3、死腔样通气4、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肺性脑病6、功能分流7、真性静脉血掺杂 8、呼吸衰竭9、二氧化碳麻醉 10、阻塞性通气不足四、填空题1、呼吸衰竭是指:。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肺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学习要求】掌握呼吸功能不全,阻塞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和真性分流的概念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熟悉ARDS的概念、特征及其发病机制了解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哪一项不正确()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的病理过程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2.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3.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4.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5.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6.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潮气量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7.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8.支气管肺炎导致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为()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D.弥散障碍E.肺内短路增加9.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D.患者PaO2降低而PaCO2不升高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10.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11.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1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13.吸入纯氧15-20min后PaO2可达550mmHg,如达不到350mmHg,肺内可能发生了() A.真性分流增加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分流增加D.气道阻塞E.肺泡死腔样通气增加14.ARDS引起Ⅰ型呼衰的主要机制为()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B.气体弥散障碍C.肺不张D.严重肺水肿E.肺内短路增加15.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16.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是()A.白细胞大量激活B.肺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D.肺内巨噬细胞大量激活E.急性肺水肿二、问答题1.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试题和答案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A.内呼吸功能障碍B.外呼吸功能障碍C.血液携带氧障碍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E.氧吸入障碍2.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呼吸节律异常B.发绀的程度C.血气分析参数D.呼吸困难程度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3.当吸入气的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指标是:A .PaO2<8.0kPa(60mmHg)B .PaCO2>6.67kPa(50mmHg)C.RFI≤300D.RFI<300E.RFI>3004.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 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5.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由于:A.此时pH 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 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 最高可达50mmHg6.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 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 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 <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 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E.由于CO2 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 通常是相等的7.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A.PaO2和PAO2的差值B.PaO2C.PAO2D.PaCO2E.PaCO2和PACO2的差值8.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A.PaO2<8.0kPa ;PaCO2 <6.67kPaB.PaO2<6.67kPa ;PaCO2>8.0kPa C.PaO2<8.0kPa ;PaCO2>6.67kPa D.PaO2<5.32kPa ;PaCO2>6.67kPa E.PaO2<4.0kPa ;PaCO2<5.32kPa 9.过量使用麻醉药时,患者可出现:A .限制性通气不足B .阻塞性通气不足C .弥散障碍D.通气/血流比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0.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A .呼吸困难B .吸气性呼吸困难C .呼气性呼吸困难D .进行性呼吸困难E.潮式呼吸11.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A.气道内径B.气道长度和形态C.气体密度和粘度D.气流速度E.气流形式12.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A.肺活量B.潮气量13.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A.低钾血症B.多发性神经炎C.胸腔积液D.化脓性脑膜炎E.慢性支气管炎14.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弹性阻力增加B .肺泡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C .非弹性阻力增加D .肺泡扩张受限制E .肺A-V 交通支大量开放15.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A.阻塞性通气障碍B.限制性通气障碍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16.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人可发生:A.弥散障碍B.限制性通气不足C.阻塞性通气不足D.死腔气量增加E.功能分流增加17.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C.PaCO2 A.白喉D.P A CO2 B.支气管哮喘C.气管异物E.PaO2D.多发性肋骨骨折E.肺泡水肿18.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A.低钾血症B .呼吸中枢抑制C .气道痉挛D .气胸E .肺组织广泛纤维化19.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A.中央气道阻塞B.外周气道阻塞C.肺泡膜面积减少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20.II 型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A.肺泡回缩力降低B.肺顺应性增高C.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D.肺泡表面张力增强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21.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肺顺应性下降B.支气管粘膜水肿C.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D.小气道阻塞E.肺组织弹性下降22.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A.脊髓灰质炎B.重度低钾血症C.多发性肋骨骨折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胸腔大量积液23.急性喉头炎症、水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4.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于:A.中央气道胸外阻塞B.中央气道胸内阻塞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D.限制性通气不足E.中枢性呼吸衰竭25.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C.COPD患者D.张力性气胸压迫肺E.细支气管慢性炎症26.中央气道胸内阻塞可发生:A.呼气性呼吸困难B.吸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呼气同等困难D.吸气呼气均无困难E.阵发性呼吸困难2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主要表现为: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劳力气性呼吸困难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端坐呼吸28. 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A.过量麻醉药使用B.COPD患者C.肺血管病变D.ARDSE.肺实变29.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A.白喉B.支气管异物C.声带麻痹D.气胸E.肺纤维化30. 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A.小气道阻塞B.小气道管壁增厚C.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D.小气道痉挛E.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31.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A.PaO2正常,PaCO2 正常B.PaO2下降,PaCO2 下降C.PaO2下降,PaCO2升高D.PaO2正常,PaCO2升高E.PaO2下降,PaCO2正常32.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血气变化特点是:A.PaCO2 升高比PaO2 降低明显B.PaO2降低比PaCO2 升高明显C.PaO2降低和PaCO2 升高呈一定比例D.仅PaO2降低,PaCO2正常E.仅PaCO2 升高,PaO2 正常33.总肺泡通气不足的标志是:A.PaCO2N,PaO2 NB.PaCO2↓,PaO2↑C.PaCO2 N,PaO2↓D.PaCO2↑ ,PaO2↓E.PaCO2↓,PaO2↓34.弥散障碍只会引起PaO2 降低,不会使PaCO2 升高是由于:A .CO2 分子量比O2 小B .CO2 为脂溶性C .肺泡膜两侧的CO2分压差大D .CO2的弥散能力比O2大E、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快35.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特点是:A.PaO2↓,PaCO2↑B.PaO2N,PaCO2↑C.PaO2↓,PaCO2ND.PaO2 N,PaCO2NE.PaO2↑,PaCO2↑ 36. 正常人P A O2略高于PaO2的主要原因是A 生理性通气/ 血流比例不协调B 功能性死腔增多C 功能性分流增多D 解剖分流增多E 正常静息时仅部分肺泡参与气体交换37.肺换气功能障碍不包括A.弥散障碍B.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C.解剖分流增加D.功能性分流增加E.限制性通气不足3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 可见于:A.肺水肿B.肺动脉炎C.肺内DICD.肺血管收缩E.肺动脉栓塞39.肺泡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 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水肿E.肺动脉栓塞40.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 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死腔样通气D.弥散面积减小E.功能分流增加41.肺内死腔样通气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增加C.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也增加D.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2. 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B.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C.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D.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E.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 减低43 .有关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D.PaO2 ↓,而PaCO2 可以正常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44.真正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正常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但通气正常C.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D.部分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E.部分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45.肺内功能性分流是指: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也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C.部分肺泡通气正常而血流不足D.部分肺泡通气增加而血流不足E.肺内动-静脉吻合支开放46.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47.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机制是: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D.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解剖分流增加48.一侧肺叶切除可引起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功能性分流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障碍49.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A.功能性分流B.死腔样通气C.弥散障碍D.通气功能障碍E.肺内解剖分流增加50.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51.I 型呼吸衰竭的发生是由于: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中央气道阻塞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E.弥散障碍52.支气管肺炎引起I 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B.肺泡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C.阻塞性通气障碍D.限制性通气障碍E.弥散障碍53. 阻塞性肺气肿时A.生理性通气/ 血流比例不协调B.功能性分流增加C.死腔样通气增加D.解剖分流增加E.弥散功能障碍54.引起I 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A.呼吸中枢抑制B.中央型气道阻塞C.麻醉剂过量D.弥散障碍E.慢性阻塞型肺病5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 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56 .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C.大片肺组织坏死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E.肺泡透明膜形成57.重度II 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通过:A.肺牵张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 J 感受器)D.外周化学感受器E.外周压力感受器58.慢性II 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A.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B.间歇输入低浓度氧C.正压输入低浓度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9.下列那些病因不能引起II 型呼吸衰竭:A.呼吸中枢抑制B.呼吸肌麻痹C.大叶性肺炎(早期)D.中央型气道阻塞E.慢性阻塞型肺病患者60.某患者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为8.0kPa(60mmHg),经吸纯氧15 分钟后,此氧分压差变化不大,患者应存在:A.弥散障碍B.功能分流增加C.解剖分流增加D.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E.阻塞性通气障碍61.一患者P A O2为13.3kPa ,PaO2为9.1kPa,P A CO2为 5.32kPa ,PaCO2为11.5kPa ,经吸纯氧30分钟后,PaO2无显著变化,此患者系由于:A .阻塞性通气不足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 .功能性分流 66. II 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C .死腔样通气 型是:D .真正分流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弥散障碍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62.肺充血、 水肿致肺顺应性降低时呼吸的变 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化是: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A .深快呼吸 B .浅慢呼吸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 .浅快呼吸D .潮式呼吸67. 给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机,E .间歇呼吸CO 2排出过快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63.在肺顺应性降低所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 A.呼吸性碱中毒 中,呼吸浅快是由于刺激:B.呼吸性酸中毒 A .外周化学感受器 C.呼酸合并代酸 B .中枢化学感受器 D.呼酸合并代碱 C .动脉压力感受器 E.呼酸合并呼碱D .心房容量感受器 68. ARDS 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E .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A .限制性通气不足 64.呼吸衰竭时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B .阻塞性通气不足 A .代谢性酸中毒 C .解剖分流增加 B .呼吸性碱中毒 D . 弥散障碍 C .代谢性碱中毒E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69. 能够引起 ARDS 的原因是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A.吸入毒气 65.I 型呼吸衰竭可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B.休克 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肺挫伤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败血症 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以上都是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70. 解剖分流增加可见于:A.支气管哮喘 B .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 D .肺动脉炎E.肺气肿71.呼吸衰竭时影响全身各系统代谢和功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交感神经兴奋B .血压升高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酸中毒E.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72.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属于:A.低张性缺氧 B .等张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73.呼吸衰竭导致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机制是:A.心力衰竭 B .休克C.DIC D .肾血管收缩E.肝功能衰竭74.呼吸衰竭病人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时,其PaCO2 可能为:A .PaO2降至 2.67kPa(20mmHg)B .PaO2降至 4.00kPa(30 mmHg)C .PaO2降至 5.33 ~6.67kPa(40 ~50mmHg)D .PaO2降至8.00kPa(60 mmHg)E.PaO2降至9.33kPa(70mmHg) 75.临床上出现二氧化碳麻醉时的PaCO2 为:B .PaCO2>6.67kPa(50mmHg)C .PaCO2>8.00kPa(60mmHg)D .PaC02>9.33kPa(70mmHg)E.PaCO2>10.7kPa(80mmHg)76. 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A.血液粘滞性增高B.缺氧所致血量增多C.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D.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E.肺小动脉壁增厚77. 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78. 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 ,PaCO2 8.0kPa( 60mmHg) , PaO 2 5.0kPa ( 37.5 mmHg) ,HCO3-15mmol/L, 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79. 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A.气道阻塞A.PaCO2>5.33kPa(40mmH g)B.支气管哮喘11C.贫血D.胸膜纤维化E.严重胸廓畸形80.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B .缺氧使脑血管扩张C .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D .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 .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8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D.死腔样通气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8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C.先吸30%左右的氧B.吸入纯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12二、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2.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3.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4.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5.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6.功能分流(functional shunt)7.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8.真性分流(true shunt)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0.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11. 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RFI)12. 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三、问答题1.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和诊断指标是什么?2.根据动脉血气变化,可将呼吸衰竭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3.肺通气功能障碍包括几种类型?血气如何变化?4.根据气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将阻塞性通气不足分为几种类型?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形式和机制是什么?5.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何种形式的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小气道受压而闭合的机制是什么?6.弥散障碍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 降低而无PaCO2升高? )7.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有何异同?用什么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与真性分流?8.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肺性脑病的机制是什么?9.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为何?10.死腔样通气和功能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何?11.为何一侧肺不张比一侧肺叶切除更易引起呼吸衰竭?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病因子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炎症
肺水肿
肺不张
支气管痉挛
微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 死腔样通气
弥散障碍
肺内分流
低氧血症
ARDS引起呼衰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壁肿胀 痉挛、堵塞, 气道等压点上移 肺泡弥散面积 肺泡膜炎性增厚 肺泡低通气 肺泡低血流 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肌衰竭 阻塞性 通气障碍 限制性 通气障碍 弥散功能 障碍
×
R =
VA
(PiO2–PAO2)× VA
P AO 2= P iO 2–
PACO2 R
PaO2
12 100
单纯通气障碍 R=0.8
PO2
PaCO2(HHmg)
8
4
最 低 可 耐 受 值
4
80
60
肺泡通气障碍时PaO2和PaCO2与呼吸商R的关系
PaCO2( kPa )
分流
正常范围
40 20
PaO2(kPa)
经该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
动脉血中,称静脉血掺杂(venous
admixture),因类似动-静脉短路,故又称
功能性分流(functional shunt)。
VA / Q下降
• 功能性分流见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肺水肿 等
• 正常成人
功能性分流约占肺血流量3%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因与发病机制小结
1.通气障碍通常引起Ⅱ型呼衰
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2种类型。
2.换气障碍通常引起Ⅰ型呼衰
由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 流增加引起。
3.临床上常为多种机制参与,如休克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 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
(此时呼吸运动主要依靠PaO2对外周化学
感受器的刺激得以维持)。
• II型呼吸衰竭的给氧原则:
低浓度(30%)、低流量(1~2 L/min)、 持续给氧。使PaO2 上升不超过50~
60mmHg。
3. 循环系统变化
•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轻、中度→心血管中枢兴奋:心率↑、心收缩
-
CO2
CO2 + H2O
H2CO3
Cl
-
HCO3
-
ClH
+
HCO3
-
K
+
K
+
2. 呼吸系统变化
•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PaO2 ↓<60mmHg 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PaO2 ↓<30mmHg 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PaCO2↑>50mmHg 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PaCO2↑>80mmHg 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VA / Q
失调的血气变化
• I 型呼衰:PaO2 ↓,PaCO2 正常
• 原因:
– O2和CO2解离曲线的差异 – O2和CO2弥散速度的差异
(三)解剖分流增多
生理解剖分流: 一部分支气管静脉回流肺静脉;肺内动 -静脉交通支;其分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 % ~3 % 肺实变、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症伴支气管 血管扩张和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使解 剖(真性)分流增加(anatomic/ true shunt) ,而发生呼衰。
诊断标准:PaO2 < 60mmHg (8kPa) or PaCO2 > 50mmHg (6.67kPa) RFI = PaO2/FiO2 ≤ 300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呼吸衰竭的分类
• 按动脉血气:低氧血症型(I型) 伴低氧的高碳酸血症型(II型) • 按发病机制:通气性、换气性 • 按病变部位:中枢性、外周性
原因:①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雾、胃内容物 ② 物理性因素:放射性损伤,广泛的肺挫伤
③ 生物因素:冠状病毒
④全身性病理过程:严重感染、败血症、休 克、大面积烧伤 ⑤某些治疗措施所致:体外循环,血液透析
ALI形成机制: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①致病因子对肺泡膜的直接损伤作用
②激活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的间 接损伤作用
吸气
呼气
外周性气道阻塞 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向小气道
0 10 20 0 10 0 10
20
25 30
20
20 15 20 20
20
15 20 20
20
+35 35
20
20
+35 35
20
20
+35 25
20
正常人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三)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PaO2↓,PaCO2↑ PaCO2的增值与PaO2的降值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其比值相当于呼吸商(R) PACO2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Pulmonary Insufficiency
External Respiration
Gas Transport
Internal Respiration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伴有或不 伴有PaCO2↑的病理过程。
PaO2
20 40 60 80 100 mmHg 2.67 5.33 8.00 10.7 13.3 kPa PCO2 和PO2
(二)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 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 on ratio, VA/Q),平 均为4 / 5 = 0.8
L/min 血流量 通气量(%肺容量)
4.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 PaO2≤60mmHg 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
• PaO2≤40~50mmHg
• PaO2≤20mmHg • PaCO2≥80mmHg
神经精神症状
神经细胞不可逆损害 定向障碍、肌肉震颤、
嗜睡、木僵、昏迷等(CO2麻醉)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
• 按发生快慢和持续时间:急性、慢性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通气 功能障碍
外呼吸 功能障碍 肺换气 功能障碍
阻塞性 通气不足
肺通气 功能障碍 限制性 通气不足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发病环节
呼吸中枢 抑制
气道狭窄 或阻塞
胸壁损伤
弹性阻力 增加 呼吸肌 无力
运动神经受损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 P aO 2 < 60mmHg 代偿反应为主
<
• PaCO2 >
30mmHg>
80mmHg
代谢机能严重紊乱
1.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 呼吸系统变化
3. 循环系统变化 4.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5. 肾功能变化 6. 胃肠变化
③大量中性粒细胞黏附、聚集、释放 ④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肺损伤
ALI引起呼衰的机制:
①渗透性肺水肿,肺弥散功能障碍
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顺应性↓形成肺不张 ③水肿液阻塞、支气管痉挛导致肺内分流↑ ④肺内DIC形成及炎性介质引起的肺血管收 缩可导致死腔样通气↑ V/Q失调(ARDS致呼衰的主要发病机制)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时血气的变化
病肺
肺泡血流量 Q
健肺
全肺
N N N N
VA / Q
PaO2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PaCO2
动脉血CO2含量 CaCO2
通气/血流比值及其变化示意图
VA / Q正常
VA / Q增大
VA / Q减小
5. 肾或胃肠功能变化
• 缺氧、酸中毒→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 缩→GFR↓→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缺氧、 酸中毒 →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内
脏血管收缩→胃肠黏膜缺血→糜烂、坏死、
• 弥散时间缩短
肺泡膜病变+心输出量增加和肺血流加快
13.3 10.7 8.0 5.3 正常
PO2( KPa)
肺泡膜面积 减少或厚度增加 ( 2)
肺动脉 0
2.7
0
( 1)
肺毛细血管 0.25 0.50 0.75
肺静脉
时间(S)
正常与肺泡膜增厚时Hb氧合所需时间
血液流经肺泡的时间,静息时(1)、运动时(2)
弥散障碍时的血气变化
• I型呼衰:PaO2↓,PaCO2 正常。 • 原因: –O2和CO2解离曲线的差异 –O2和CO2弥散速度的差异(CO2快)
70%HbO2 CO2 60 和 O2 含 量 40
(md/dl)
PvCO2 PaCO2
97.5%HbO2
血液O2
与CO2
解离
20 PvO2 0
曲线
1.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 代谢性酸中毒 缺氧时无氧代谢加强,乳酸等酸性代谢产 物增多 • 代谢性碱中毒 人工呼吸机过快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 呼吸性酸中毒
– Ⅱ型呼吸衰竭(CO2潴留)
– 血清K+浓度升高
– 血清氯浓度降低
• 呼吸性碱中毒
Ⅰ型呼衰病人伴过度通气,血钾降低、
血氯增高
RBC
HHb(O2) Hb(O2) + H+
气道阻塞:
–中央性: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又分为胸外与胸内阻塞2种。
–外周性: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阻塞。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中央性气道阻塞
• 阻塞位于胸外: 吸气性呼吸困难 •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