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段差折弯系数及计算
折弯系数、重量
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
(A,B代表的是折弯的长度,T就是板厚)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展开的计算法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一般折弯:(R=0, θ=90°)L=A+B+K0.3时, K=0≤T'1. 当0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1.5时, K=0.4T'T'a. 当0.32.5时, K=0.35T'T≤b. 当1.52.5时, K=0.3T/c. 当T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0.3时,∃当T K=0.5T2.0时, 按R=0处理.≤注: R一般折弯(R≠0 θ=90°)L=A+B+KK值取中性层弧长1.5 时'1. 当T λ=0.5T1.5时/2. 当T λ=0.4T一般折弯(R=0 θ≠90°)L=A+B+K’0.3 时≤1. 当T K’=00.3时∃2. 当T /90)*KυK’=(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一般折弯(R≠0 θ≠90°)L=A+B+K1.5 时'1. 当T λ=0.5T1.5时/2. 当T λ=0.4TK值取中性层弧长2.0, 且用折刀加工时, 则按R=0来计算, A、B依倒零角后的直边长度取值'注: 当RZ折1(直边段差).5T时, 分两次成型时,按两个90°折弯计算/1.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2. 当H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Z折2(非平行直边段差).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高度H取值见图示Z折3(斜边段差).2T时'1. 当H当θ≤70∘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 即:ϕ展开长度=展开前总长度+K (此时K=0.2)当θκ>70∘时完全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2. 当HZ折4(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1. H≤2T 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为两圆弧相切展开时,则取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以保证固定边尺寸偏移以一个料厚处理,然后按Z折1(直边段差)方式展开2. H>2T,请示后再行处理抽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一般抽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按下列原则取值:T≤0.5时取S=100%T0.5<T<0.8时取S=70%TT≥0.8时取S=65%T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若抽孔用来铆合, 则取S=50%T, H=T+T’+0.4 (注: T’是与之相铆合的板厚, 抽孔与色拉孔之间隙为单边0.10~0.15)3. 若原图中抽孔未作任何标识与标注, 则保证抽孔后内外径尺寸;4. 当预冲孔径计算值小于1.0时, 一律取1.0反折压平L= A+B-0.4T1. 压平的时候,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V折30°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N折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 计算, 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R≠0 θ≠90°)‖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L=A+B+H+2K (K=90∘展开系数)备注: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设计标准值.b.对于方形抽孔和外部包角的展开,其角部的处理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其直壁部分按90°折弯展开1020*1420*10 镀锌钢板密度是多少?尺寸均以毫米计算问题补充:重量是多少最佳答案镀锌钢板密度是:7.85吨/m3也就是说 1.0mm板厚1平米重7.85Kg0.75mm板厚1平米重5.8875Kg。
钣金折弯系数表和计算公式
钣金折弯系数表
钣金折弯系数
钣金折弯跟展平时,材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材料热处理及加工的状况及折弯的角度。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折弯角度
Y系数: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在钣金设计实际中,常用的钣金展平计算公式是以K系数为主要依据的,范围是0~1,表示材料在折弯时被拉伸的抵抗程度。
与Y系数的关系如下Y系数=(π/2)×k系数。
折弯系数完整版
折弯系数中性层:在绘制钣金展开时,板料中有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一层称为中性层,随板厚的不同中性层的位置是不同的,折弯系数是用来表示这一层位置的参数系数:钢板的产地不同及不同的折弯机,系数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数先说明一下:1.折弯系数的算法通常以90度折弯来计算的,具体数据取决于折弯机刀槽和所应用钣金材料2.折弯系数包括两个定义(折弯扣除ΔΚ、折弯系数ΔΤ)即两种算法,但无论用哪种算法最后展开值是一致的3.具体算法是:折弯扣除ΔΚ等于外档尺寸相加减去展开长度L;折弯系数ΔΤ等于展开长度L减去内档尺寸之和即设折弯形状为L形,两外档尺寸分别为A、B内档尺寸为a、b展开长度为L料厚为T 则:ΔΚ=A+B-L;ΔΤ=L-(a+b) 推出ΔΚ=2T-ΔΤ4.本人上传一个折弯系数表供大家参考(实际是扣除表)具体值可参考实际更改,此格式不是太成熟,由于工作忙等抽空再做个更人性化的给大家,5.只要将表放到其他系统系数表文件夹里就可看到了,也可放一个固定位置浏览一下就行了6.再声明一下,具体的值要根据自己的折弯机和材料进行试验来确定的,不同厚度的材料扣除值是不同的,同厚度不同刀槽折的值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的值也是不同的上模R角大小:未知V槽口尺寸:一般折弯用的V槽口尺寸为板厚的 8倍计算折弯系数跟材质;折弯半径/板材厚度,V口宽度及上模半径有关4m以下算内层的长度,4m到10m之间算中间层的长度,再以上,应该是中间偏上,就有系数了。
两个办法:1、根据实际结果和计算值,得出这种材料的中间层位置系数。
2、根据截面密度计算理论值,再修正。
1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在钣金加工中, 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 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 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 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 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 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方案有关, 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 内圆弧也不相同, 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准确值。
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
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折弯系数是用来衡量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程度的物理常数。
它是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折弯角度下的变形量来计算得出的。
折弯系数通常用于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帮助工程师预测材料在折弯操作中的变形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
有很多算法可以用来计算折弯系数,下面我将介绍其中最简单的几种算法。
1.线性插值法: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折弯系数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对应的变形量,通过线性插值来估计其他折弯角度的变形量。
具体步骤如下:-收集一组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对应的变形量数据。
-根据已知数据,绘制出折弯角度和变形量之间的曲线。
-对未知的折弯角度,通过在曲线上进行线性插值,估计出相应的变形量。
2.多项式拟合法:多项式拟合法是通过将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变形量数据拟合成一个多项式函数,然后利用该函数来计算折弯角度的变形量。
具体步骤如下:-收集一组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对应的变形量数据。
-将这些数据拟合成一个多项式函数。
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拟合算法来得到拟合函数。
-对未知的折弯角度,通过将其代入拟合函数,得到相应的变形量。
3.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材料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数值方法来模拟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建立材料的数学模型,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几何形状和应力分布等。
-使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或其他数值求解方法,求解模型方程,得到材料在不同折弯角度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根据模拟结果,计算折弯系数。
这些算法中,线性插值法和多项式拟合法是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折弯问题。
数值模拟法则更加复杂和耗时,但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变形情况,适用于复杂的折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折弯系数时应该考虑到材料的物理性质、几何形状、应力分布以及折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非线性效应等因素,以避免得出不准确的结果。
此外,折弯系数也可以通过实验来得到,比如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折弯系数。
折弯参数的计算及相关问题
6.1 展开的计算法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一般情况取λ=t/3。
机柜、机箱应在数控折弯机折弯,当要求精度不高件在普通折弯机上折弯时,质检可按GB/T1804 -92C级验收。
6.2展开的基本公式:6.2.1外尺寸法展开长度L=料外1+料外2+……+料外n-补偿量KnL=L1+L2+……LN+LR—KnL——展开总尺寸L1、L2……LN——折弯外尺寸LR=πR/2 R——大于板厚的内园角尺寸K——系数(查折弯系数K、K’一览表)n——折弯个数6.2.1.2 板材K系数见“折弯系数K一览表”6.2.1.3折弯尺寸计算范例用展开尺寸经验公式计算机柜立柱展开尺寸:L=L1+L2+…+LN+LR-knL1---L2折弯外尺寸LR=ЛR/2 R为(内缘半径+ t /3)n为折弯半径小于板厚的折弯个数t=板厚k为每折一个弯减去值(查表)L=25+17+42+(50-10-2)+Л×(10+t /3)/2+(47-10-2)+15+25+15-3.34×6=208.71由于折弯刀长期使用造成磨损, 故取r=0.6mm;折弯下模槽宽采用5T(5*板厚);当R=r=0.6mm时,则n=7L=25+17+42+50+47+15+25+15-3.34×7=212.626.2.1.3压死边折弯系数K= 0.43 t6.2.2内尺寸法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6.2.2.1折弯尺寸计算范例用展开尺寸经验公式计算机柜立柱展开尺寸:L=L1+L2+…+LN+LR+k’nL1---L2折弯内尺寸LR=ЛR/2 R为(内缘半径+ t /3)n为折弯半径小于板厚的折弯个数t=板厚k’为每折一个弯的补偿值(查表)L=23+13+38+(50-10-2-2)+Л×(10+t /3)/2 +(47-10-2-2)+11+21+13+0.66×6=208.71由于折弯刀长期使用造成磨损, 故取r=0.6mm;折弯下模槽宽采用5T(5*板厚)6.2.2.2各种折弯情况按内尺寸细解表一般折弯1:(R=0, θ=90°)L=A+B+K1. 当0¢T£0.3时, K’=0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a. 当0.3¢T¢1.5时, K’=0.4Tb. 当1.5£T¢2.5时, K’=0.35Tc. 当T/2.5时, K’=0.3T3. SUS T>0.3 K’=0.25T4.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当T$0.3时, K’=0.5T一般折弯2: (R≠0 θ=90°)L=A+B+K’K值取中性层弧长1. 当T¢1.5 时K’=0.5T2. 当T/1.5时K’=0.4T注:当用折弯刀加工时R£2.0, R=0°处理一般折弯3 (R=0 θ≠90°)L=A+B+K’1. 当T£0.3 时K’=02. 当T$0.3时K’=(u/90)*K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一般折弯(R≠0 θ≠90°)L=A+B+ K’1. 当T¢1.5 时K’=0.5T2. 当T/1.5时K’=0.4TK值取中性层弧长注: 当R¢2.0, 且用折刀加工时, 则按R=0来计算, A﹑B依倒零角后的直边长度取值Z折1(直边段差).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Z折2(非平行直边段差).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高度H取值见图示Z折3(斜边段差).1. 当H¢2T时j当θ≦70∘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 即: 展开长度=展开前总长度+K (此时K’=0.2)k当θ>70∘时完全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计算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Z折4(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1. H≦2T 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为两圆弧相切展开时,则取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以保证固定边尺寸偏移以一个料厚处理,然后按Z折1(直边段差)方式展开2. H>2T,请示后再行处理抽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一般抽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按下列原则取值:T≦0.5时取S=100%T0.5<t< p=""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T≧0.8时取S=65%T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若抽孔用来铆合, 则取S=50%T, H=T+T’+0.4 (注: T’是与之相铆合的板厚, 抽孔与沙拉孔之间隙为单边0.10~0.15)3. 若原图中抽孔未作任何标识与标注, 则保证抽孔后内外径尺寸;4. 当预冲孔径计算值小于1.0时, 一律取1.0反折压平L= A+B-0.43T(K’=0.43 T)1. 压平的时候,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V折30°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N折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 计算, 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R≠0 θ≠90°)”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L=A+B+H+2K (K=90∘展开系数)备注: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设计标准值.b.对于方形抽孔和外部包角的展开,其角部的处理方法另行通知,其直壁部分按90°折弯展开附件一:常见展开标准数据1. 直边段差展开系数2. N折展开系数6.3.2.折床的加工工艺参数:折床使用的下模V槽通常为5TV,如果使用5T-1V则折弯系数也要相应加大, 如果使用5T+1V则折弯系数也要相应减见折床折弯系数一览表)折弯系数一览表材质料厚折弯系数5 T V(外尺寸)5T V(内尺寸)5T-1V(内尺寸)5T+1V (内尺寸)(2- k)* T =K k* T=K’k* T=K’k* T =K’A L 1.0 1.62*1.0=1.620.38*1.=0.380.5*1.0=0.50.25*1.0=0.251.5 1.64*1.5=2.460.36*1.5 (7V)=0.540.36*1.5=0.540.347*1.5=0.522.0 1.6*2.0 =3.20.4*2.0(10V)=0.80.47*2.0 (8V)=0.940.4*2.0 (12V)=0.82.5 1.6*2.5 =4.00.4*2.5(12V)=1.00.48*2.5 (10V)=1.20.41*2.5(14V)=1.033.0 1.6*3.0 =4.80.4*3.0(12V)=1.20.48*3.0 (10V)=1.440.41*3.0(14V)=1.23S US 0.6 1.8*0.6 =1.10.2*0.6=0.120.416*0.6=0.250.8 1.8*0.8=1.440.2*0.8=0.160.3*0.8=0.240.05*0.8=0.041.0 1.79*1.0 =1.80.21*1.=0.210.316*1.0=0.320.042*1.0=0.0421.2 1.83*1.2 =2.20.17*1.2=0.20.33*1.2=0.40.1*1.2=0.121.5 1.82*1.5=2.730.18*1.5 (7 V)=0.272.0 1.78*2.0=3.560.22*2.0 (10V)=0.440.36*2.0 (8V)=0.720.07*2.0(12V)=0.14S PCC 0.8 1.6*0.8=1.280.4*0.8=0.320.46*0.8=0.370.25*0.8=0.21.0 1.65*1.0=1.650.35*1.=0.350.46*1.0=0.460.28*1.0=0.281.2 1.65*1.2=2.0.35*1.2=0.420.466*1.2=0.560.23*1.2=0.281.5 1.65*1.5 =2.50.353*1.5 (7V)=0.530.453*1.5=0.680.24*1.5=0.362.0 1.67*2.0=3.340.33*2.0 (10V)=0.660.5*2.0 (8V)=1.00.19*2.0(12V)=0.382.3 1.7*2.3=3.910.3*2.3(12V)=0.692.5 1.65*2.5 =4.10.35*2.5 (12V)=0.886.3.3 折弯的加工范围:6.3.3.1折弯线到边缘的距离大于V槽的一半.如1.0mm的材料使用4V的下模则最小距离为2mm.下表为不同料厚的最小折边:料厚折弯角度90°料厚折弯角度90°最小折边V槽规格最小折边V槽规格0.1~0.4 3.5 4V1.5~1.65.5 8V0.4~0.6 3.5 4V1.7~2.6.5 10V0.7~0.9 3.5 4V2.1~2.57.5 12V0.9~1.0 4.5 6V2.6~3.29.5 16V1.1~1.2 4.5 6V3.3~3.514.5 25V1.3~1.4 5 7V3.5~4.516.0 32V注:①如折边料内尺寸小于上表中最小折边尺寸时,折床无法以正常方式加工,此时可将折边补长至最小折边尺寸,折弯后再修边,或考虑模具加工。
折弯系数完整版
折弯系数中性层:在绘制钣金展开时,板料中有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一层称为中性层,随板厚的不同中性层的位置是不同的,折弯系数是用来表示这一层位置的参数系数:钢板的产地不同及不同的折弯机,系数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数先说明一下:1.折弯系数的算法通常以90度折弯来计算的,具体数据取决于折弯机刀槽和所应用钣金材料2.折弯系数包括两个定义(折弯扣除ΔΚ、折弯系数ΔΤ)即两种算法,但无论用哪种算法最后展开值是一致的3.具体算法是:折弯扣除ΔΚ等于外档尺寸相加减去展开长度L;折弯系数ΔΤ等于展开长度L减去内档尺寸之和即设折弯形状为L形,两外档尺寸分别为A、B内档尺寸为a、b展开长度为L料厚为T 则:ΔΚ=A+B-L;ΔΤ=L-(a+b) 推出ΔΚ=2T-ΔΤ4.本人上传一个折弯系数表供大家参考(实际是扣除表)具体值可参考实际更改,此格式不是太成熟,由于工作忙等抽空再做个更人性化的给大家,5.只要将表放到其他系统系数表文件夹里就可看到了,也可放一个固定位置浏览一下就行了6.再声明一下,具体的值要根据自己的折弯机和材料进行试验来确定的,不同厚度的材料扣除值是不同的,同厚度不同刀槽折的值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的值也是不同的上模R角大小:未知V槽口尺寸:一般折弯用的V槽口尺寸为板厚的8倍计算折弯系数跟材质;折弯半径/板材厚度,V口宽度及上模半径有关4m以下算内层的长度,4m到10m之间算中间层的长度,再以上,应该是中间偏上,就有系数了。
两个办法:1、根据实际结果和计算值,得出这种材料的中间层位置系数。
2、根据截面密度计算理论值,再修正。
1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在钣金加工中, 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 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 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 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 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 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方案有关, 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 内圆弧也不相同, 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准确值。
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
三种最简单的弯曲系数算法在计算钣金展开材料或cad钣金展开的长度时,我们总是希望提高效率,并且计算越简单越好。
弯曲系数的计算公式是最简单,最好的。
实际上,如果不需要精确的钣金误差,则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弯曲系数。
总结前几篇文章的内容,发现最简单的弯曲系数计算方法属于90度弯曲系数经验公式:材料厚度的1.7倍。
该公式如何使用?在90个钣金件弯曲工艺中使用,一个直角弯曲减少了材料厚度的1.7倍。
例如,如果材料是1mm的铁板,弯曲角度为90度,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50,则计算和扩展方法为100 + 50-1.7 = 148.3 mm。
计算扩展长度。
有人说这1.7是1.6或1.65倍,这是正确的,可以稍作调整。
因为每个钣金工厂中使用的折弯模具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存在一些轻微的误差,可以不经调整就使用,如果要求很高,可以稍作调整。
弯曲系数最简单的计算公式钣金弯曲不仅是90度弯曲,还包括非90度弯曲。
有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吗?这不是真的。
有一个公式可以精确计算非90度弯曲系数,即使用中性层的概念,计算弯曲弧的弧长,最后找到弯曲系数。
互联网上有很多示例,并且前面的文章中也有计算方法。
在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从特殊角度计算弯曲系数。
当金属板的弯曲角度为135度时,可以将弯曲系数减小到材料厚度的0.5倍。
例如,如果材料是1mm的铁板,弯曲角度为135度,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50,则计算和扩展方法为100 + 50-0.5 = 149.5 mm。
其他钣金厚度也可以通过此方法计算。
仅在135度时,其他角度不可用。
135度钣金弯曲系数的最简单算法钣金折弯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弯,即钣金折边,也称为死角,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弯曲系数等于钣金厚度的0.4倍。
例如,如果材料是1mm的铁板,弯曲是死角,弯曲尺寸分别是100和10,则计算和扩展方法是100 + 10-0.4 = 109.6 mm。
该计算是一个经验公式,非常准确。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
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和掐指规则的方法,并提供途径定制具体输入内容到其计算过程中去。
SolidWorks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提供这种钣金设计能力的佼佼者。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SolidWorks软件在2003版之前只支持折弯补偿算法,但自2003版以后,两种算法均已支持。
为使读者在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SolidWork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与阐述: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折弯系数
一、铁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上模R0.5
上模R1.5
上模R3.0
材料厚度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0.5
V3 0.20
五、铝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上模R0.5
上模R1.5
上模R3.0
材料厚度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系数I 下模V
0.5
V5 -0.20
V8 -0.30
V12 -0.30
0.8
V5 -0.80
V8 -0.40
V12 -0.20
V12 -0.40
1.0
V5 -0.90
V8 -0.80
V12 -0.50
1.2(1.13) V5 -1.55
V8 -0.90
V12 -0.80
1.5
V8 -1.30
V8 -1.30
V12 -1.00
2.0 V12 -1.80
V12 -1.80
V12 -1.80
2.3 V12 -2.00
V12 -2.00
0.8
V5 -0.60
V8 0.60
V12 1.30
1.0
V5 -0.50
V8 0.10
V12 1.20
1.2
V5 -0.40
V8 -0.30
V12 0.80
1.5
V8 -0.90
钣金折弯系数表
钣金折弯系数表钣金折弯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进行钣金折弯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折弯系数。
折弯系数是指在折弯时所需的弯曲线长度与钣金厚度之间的比值。
合理的折弯系数能够确保折弯所得的零件符合要求,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钣金折弯系数表。
一、折弯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进行钣金折弯之前,需要先计算折弯系数,以便确保折弯后的零件符合设计要求。
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K=8T/(πL-2a)其中,K表示折弯系数,T表示钣金的厚度,L表示折弯线的长度,a表示钣金的凸出量,π表示圆周率。
计算折弯系数时,需要准确测量钣金的厚度和凸出量,并根据图纸上的要求来确定折弯线的长度L。
然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折弯系数K的值。
二、折弯系数表的作用和用法折弯系数表是一种记录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和不同折弯角度下折弯系数的表格,它给出了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需的折弯系数范围。
使用折弯系数表能够帮助工人在进行钣金折弯时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折弯系数,以确保折弯后零件的尺寸精确,质量稳定。
使用折弯系数表时,需要先根据工作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厚度,然后确定折弯角度和折弯线的长度,最后在表格中查找对应的折弯系数范围,选择适合的折弯系数进行折弯。
三、常见材料的折弯系数下面是常见材料的折弯系数表:材质厚度(mm) 90度折弯 180度折弯铝板 1.0~3.0 0.33~0.36 0.17~0.23.1~6.0 0.38~0.43 0.25~0.36.1~10.0 0.46~0.5 0.35~0.410.1~20.0 0.55~0.6 0.45~0.5钢板 0.8~1.0 0.33~0.35 0.17~0.221.1~3.0 0.36~0.43 0.17~0.233.1~6.0 0.45~0.5 0.25~0.36.1~10.0 0.55~0.62 0.35~0.410.1~20.0 0.68~0.7 0.5~0.55不锈钢板 0.6~1.0 0.35 0.21.1~3.0 0.4~0.45 0.25~0.33.1~6.0 0.5~0.55 0.35~0.46.1~10.0 0.6~0.62 0.45~0.510.1~20.0 0.7~0.75 0.55~0.6根据上表可知,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的钣金所需的折弯系数不同,因此在进行钣金折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折弯系数。
钣金折弯计算公式
展开的计算法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2008-10-05 19:47:43)标签:钣金件 b-2 系数中性面 caxa 教育只有通用的原理,就是中性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第一种方法是剪一个一百宽的料,用折弯机这一道弯,记住板厚。
加减系数便出来了,试三次取中数即可。
这是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学习PROE。
CAXA软件,哪里有自动展开功能。
不过系数还要靠前面试出来。
由公式可以计算,不过不好记,给大家列一个常用系数吧板厚系数(毫米)1,1.6-1.8。
1.5,2.4-2.6。
2.0,3.3-3.5。
2.5,4.2-4.53.0,5.0-5.3 。
(系数会随你折弯下摸所用的槽宽的大小变化)仅供参考。
公式的话L=pa/2*r+y*T比较准确。
用catial三维软件构造,软件本身有展开的功能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1。
0°≤β≤90°L=A+B-2(R+T)+(R+T/3)*(180-β)∏/1802.β=90°L=A+B-0.429R-1.47T3.90°≤β≤150°L=A+B-2(R+T)tan[(180-β)/2]+(R=T/2)(180-β)∏/1804.150°≤β≤180°L=A+B折弯参数表材质板厚折弯系数标准下模特殊折弯尺寸(最小值)板厚T 折弯系数Y因子铁板(SPCC、SECC)T=0.5 0.9 V4 A=3.0 B=4.5 0.50.9 1.0584074T=0.8 1.4 V4 A=3.2 B=5 0.8 1.40.786504625T=1.0 1.7 V6 A=3.5 B=5.4 1 1.70.7292037T=1.2 1.9 V6 A=4.2 B=6.4 1.2 1.90.774336417T=1.5 2.5 V8 A=4.8 B=7.3 1.5 2.50.619469133T=2.0 3.4 V12 A=6 B=9.2 2 3.40.51460185T=2.5 4.3 V16 A=9.0 B=12.2 2.5 4.30.45168148T=3.0 5.1 V16 A=9.6 B=12.9 3 5.10.4430679T=4.0 6.5 V16 A=16.8 B=21.3 4 6.50.482300925#DIV/0!铝板(AL)T=0.5 0.8 V4 A=2.9 B=4.4 0.50.8 1.2584074T=0.8 1.2 V4 A=3.1 B=4.9 0.8 1.21.036504625T=1.0 1.6 V6 A=3.3 B=5.3 1 1.60.8292037T=1.2 1.9 V8 A=3.5 B=5.7 1.2 1.90.774336417T=1.5 2.3 V8 A=4.7 B=7.2 1.5 2.30.752802467T=2.0 3.2 V12 A=6 B=9.1 2 3.20.61460185T=2.5 4.1 V16 A=8.9 B=12.1 2.5 4.10.53168148T=3.0 5 V16 A=9 B=12.8 3 50.476401233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0.532300925#DIV/0!铜板(CU) T=0.5 0.8 V4 A=2.9 B=4.4 0.50.8 1.2584074T=0.8 1.3 V4 A=3.2 B=5.0 0.8 1.30.911504625T=1.0 1.7 V6 A=3.4 B=5.4 1 1.70.7292037T=1.2 2 V8 A=3.5 B=5.8 1.2 20.691003083T=1.5 2.3 V8 A=4.7 B=7.2 1.5 2.30.752802467T=2.0 3.3 V12 A=6 B=9.2 2 3.30.56460185T=2.5 4.2 V16 A=8.6 B=12.2 2.5 4.20.49168148T=3.0 5 V16 A=9 B=12.8 3 50.476401233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0.532300925。
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钣金产品展开的基本算法展开计算原理: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 料内+ 料内+ 补偿量一般折弯1 (R=0, θ=90°):L=A+B+K1. 当0<T≦0.3时, K=02. 对于铁材(如SUS﹑SGCC﹑SECC﹑CRS﹑SPTE等):(1) 当0.3<T<1.5时, K=0.4T(2) 当1.5≦T<2.5时, K=0.35T(3) 当T≧2.5时, K=0.3T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等):当T>0.3时, K=0.4T一般折弯2 (R≠0,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1. 当T<1.5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一般折弯3 (R=0, θ≠90°):L=A+B+K’1. 当T≦0.3 时, K’=02. 当T>0.3时, K’= (u / 90) * 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一般折弯4 (R≠0 ,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 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Z折1 (直边段差):1. 样品方式制作展开方法:(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注: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1. 直邊段差展開系數一覽表2. 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1) 当C≧5T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L=A-T+C-2T+B+2K(2) 当3T<C<5T时<一次成型>:L=A-T+C-2T+B+K(3) 当C≦3T时<一次成型>:L=A-T+C-2T+B+K/2注: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Z折2 (非平行直边段差):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 高度H取值见图示.Z折3 (斜边段差):1. 当H<2T时:(1) 当θ≦70°时, L=A+B+C+K (此时K=0.2).(2) 当θ>70°时, 按Z折1 (直边段差) 的方式展开.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Z折4 (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1. H≦2T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两圆弧相切展开时, 取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 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按图示处理, 然后按Z折1 (直边段差) 方式展开.2. H>2T, 请示后再按指示处理.反折压平:L= A+B-0.4T1. 压平的时候, 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 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先V折30°, 再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N折: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计算,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4 (R≠0, θ≠90°)”.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 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 L=A+B+H+2K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4. N折展开系数T H 0.5 0.8 1.0 1.2 1.50.5 1.50 1.92 2.20 2.41 2.720.6 1.66 2.08 2.37 2.57 2.880.7 1.82 2.24 2.54 2.73 3.040.8 1.98 2.4 2.71 2.89 3.210.9 2.14 2.56 2.88 3.05 3.371.02.30 2.723.05 3.21 3.531.22.633.0 3.31 3.53 3.811.5 3.12 3.48 3.70 3.90 4.22抽孔与抽牙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 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 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径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取值原则如下:(1) T≦0.5时, 取S=100%T(2) 0.5<T<0.8时, 取S=70%T(3) T≧0.8时取S=65%T注: 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常见抽牙预冲孔孔径一览表规格料厚M3 M3.5 M4 M5 #4-40 #6-32 #8-32T=0.8 1.6 1.3 1.2 1.2 1.2 1.3 1.0T=1.0 2.0 1.9 1.6 1.7 1.4 1.7 1.5T=1.2 2.2 2.3 2.1 2.1 1.6 2.2 2.0说明:1. 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2. 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2. 抽孔展开处理:2.1抽孔与色拉孔铆合时, 抽孔外径=色拉孔底孔孔径-0.3, 壁厚=0.5T (通常情况下)2.2若客户图纸上抽孔没标抽孔孔径尺寸, 展开时以下列情形处理:(1) 当T'≧0.7T时, 取T'=0.7T, 并保证抽孔内径.(2) 当0.5T<T'<0.7T时,按原图抽孔内﹑外径取值.(3) 当T'≦0.5T时, 取T'=0.5T, 并保证抽孔外径.注: 若计算出的预冲孔孔径<1.0, 则取预冲孔径为1.0.方形抽孔(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1. 当R≧4MM时: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2. 当R<4MM时,请示上级.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压缩抽形(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 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 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1. 当Rd≦1.5T时, 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D/2=[(r+T/3)2+2(r+T/3)*(h+T/3)]1/22. 当Rd>1.5T时:l按一般展开计算方法取值D/2={(r+T/3)2+2(r+T/3)*(h+T/3)-0.86*(Rd-2T/3)*[(r+T/3)+0.16*(Rd-2T/3)]}1/2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淮》.Proe及SolidWorks鈑金展開中系數值材質T(厚度) @(折彎係數) R(內圓角值) DL(圓弧展開長度) PROE/Y係數PROE/K係數SECC 0.5 0.2 1.40 2.1717 1.3825SECC 0.6 0.2 1.60 2.1431 1.3643 SECC 0.8 1.5 0.2 0.50 0.2323 0.1479SECC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 SECC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 SECC 1.5 2.5 0.2 0.90 0.3906 0.2486 SECC 1.6 2.6 0.2 1.00 0.4287 0.2729 SECC 1.9 3.2 0.2 1.00 0.3610 0.2298SECC 2.0 3.40 0.3 1.20 0.3644 0.2320SECC 2.2 0.2 4.80 2.0390 1.2981 SECC 2.5 0.2 5.40 2.0343 1.2951 SECC 3.0 0.2 6.40 2.0286 1.2915AL1100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AL1100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AL1100 1.5 2.4 0.2 1.00 0.4572 0.2911AL1100 2.0 3.2 0.2 1.20 0.4429 0.2820 AL1100 2.5 4.0 0.2 1.40 0.4343 0.2765AL1100 3.0 0.2 6.40 2.0286 1.2915 SUS 0.8 1.50 0.20 0.50 0.2323 0.1479SUS 0.9 1.70 0.20 0.50 0.2065 0.1315SUS 1.0 1.9 0.2 0.50 0.1858 0.1183 SUS 1.05 2.00 0.2 0.50 0.1770 0.1127SUS 1.1 2.10 0.2 0.50 0.1689 0.1076SUS 1.15 2.15 0.2 0.55 0.2051 0.1306SUS 1.35 2.35 0.2 0.75 0.3228 0.2055SUS 1.5 2.7 0.2 0.70 0.2572 0.1638 SUS 1.8 3.2 0.2 0.80 0.2699 0.1718 SUS 2.0 3.6 0.2 0.80 0.2429 0.1546 SUS 2.5 0.2 5.40 2.0343 1.2951SUS 3.0 0.2 6.40 2.0286 1.2915備註:DL=2(T+R)-@ Y=(DL-Pi/2*R)/T K=Y*2/Pi 其中@为本厂折弯系数经验值(展开长度=外皮尺寸累加-N*@)钣金工艺专业术语按基本工艺顺序:1、剪料:指材料经过剪板机得到矩形工件的工艺过程。
折弯系数表
板厚 折弯系数板厚 折弯系数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 :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 2.0 2.5 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冷板)2 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冷板)1 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 3 * * 5不锈钢板:1.01.2 1.5 1.8 2.0 2.5 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1 范围公司折弯次数小于8次的常规钣金件适用本方法,精密钣金件、折弯次数较多或折弯内圆弧半径R有特殊要求的钣金件需进行试折弯。
2 展开计算原理: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2 中性层的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的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的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 1.0, 1.2,1.51.5,2.0 2.5,3.0 3.0,4.0,5.0适用V槽宽度81225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的折弯上模的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和材料厚度t。
折弯计算公式
买两本书,一本是钣金手册,桔黄色皮的,很厚,另外一本是冷加工手册,绿色封面的,薄一些。
如果是简单的直角折弯,一般来说,算料的时候,数一下有多少个弯就行了,每个弯减一个板厚。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展开尺寸是把每段相加,在减去你每道弯有1,8倍SECC,SPCC和如果折弯数连续有4折以上的建议你先试样。
折弯件上面折边如果要开孔,一般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或90度,R为弯曲半径;如你折的是1.0的板子,折弯件的宽度加高度再减1.0X 折弯的刀数。
理论计算法:1,圆角很小(R<0.5δ)的弯曲件展开法。
L=L1+L2+Kδ ,式中K——介于0.48~0.5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
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式中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
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0.45~0.48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0.25(对于塑性更大的材料可减至0.125).如何算折弯尺寸现在经常要算一些板金与铁线的下料,但碰到折弯的地方,算出来总会差1—2mm(一般用1.6x厚度来减),如果碰上角度问题,那就差更远了。
哪位师傅能帮忙讲解一下如何算?越详细越好!我也有个折弯公式,但不会用。
BA=P(R+KT)A/180算你问对人了。
我发明的一个最简单公式:L=k*(1.6r+0.5t)其中:L----圆弧部分的展开长度;mmk----圆心角除以直角的值;r----工件园角的内半径;mmt----工件板厚;mm计算板金下料时经常总是相差1-2mm,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1、可能你在计算长度时,不是用中性层来计算,因为板材在折弯时,里层组织受压,外层组织受拉,一定要用中性层来计算。
折弯系数计算公式l值
折弯系数计算公式l值在工程学和材料科学中,折弯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和强度。
折弯系数通常由一个公式来计算,其中l值是一个关键的参数。
本文将介绍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探讨l值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折弯系数的概念。
折弯系数,也称为弯曲应变,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
它是通过材料受力时的弯曲应变与受力区域的距离之比来定义的。
折弯系数通常用符号κ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κ = (M c) / (I σ)。
其中,M是受力区域的弯矩,c是受力区域的距离,I是惯性矩,σ是材料的应力。
在这个公式中,l值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它在计算c和I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中,l值通常是作为受力区域的长度或者宽度来使用的。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l值的选择对于折弯系数的计算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来说,l值越大,材料的折弯系数就越小,也就意味着材料的抗弯强度越大。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受力情况来选择合适的l 值。
一般来说,l值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强度、受力区域的几何形状以及受力方向等因素。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工程师还需要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最合适的l值。
除了在折弯系数的计算中起到重要作用外,l值在工程设计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梁的设计中,l值通常用来描述受力区域的长度,从而确定梁的受力情况和强度。
在板的设计中,l值则通常用来描述受力区域的宽度,从而确定板的受力情况和强度。
在这些应用中,l值的选择对于材料的受力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折弯系数计算公式中的l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对于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结构的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l值,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和l值的作用。
[最新]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往后被拉伸的长度
[最新]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往后被拉伸的长度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系数:钢板的产地不同及不同的折弯机,系数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数先说明一下:1.折弯系数的算法通常以90度折弯来计算的,详细数据取决于折弯机刀槽和所应用钣金材质2.折弯系数包括两个定义(折弯扣除ΔΚ、折弯系数ΔΤ)即两种算法,但无论用哪种算法最后展开值是一致的3.具体算法是:折弯扣除ΔΚ等于外档尺寸相加减去展开长度L;折弯系数ΔΤ等于展开长度L减去内档尺寸之和即设折弯外形为L形,两外档尺寸分别为A、B内档尺寸为a、b展开长度为L料厚为T则:ΔΚ=A+B-L;ΔΤ=L-(a+b) 推出ΔΚ=2T-ΔΤ4.本人上传一个折弯系数表供大家参考(实际是扣除表)具体值可参考实际更改,此格式不是太成熟,由于工作忙等抽空再做个更人性化的给大家,5.只要将表放到其他系统系数表文件夹里就可看到了,也可放一个固定位置浏览一下就行了6.再声明一下,具体的值要根据自己的折弯机和材料进行试验来确定的,不同厚度的材料扣除值是不同的,同厚度不同刀槽折的值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的值也是不同的上模R角大小:未知V槽口尺寸:一般折弯用的V槽口尺寸为板恒つ 8倍计算折弯系数跟材料;折弯半径/板材厚度V口宽度及上模半径有关4m以下算内层的长度,4m到10m之间算中间层的长度,再以上,应该是中间偏上,就有系数了。
两个办法:1、根据实际结果和计算值,得出这种材料的中间层位置系数。
2、根据截面密度计算理论值,再修正。
1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在钣金加工中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通过查阅大部分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芳案有关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内圆弧也不相同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正确值。
折弯计算方法
v1.0可编辑可修改主题:制定人:李飞燕版本:产品展开计算原理及方法制定日期 :文件编号:1.目的 :规范展开计算方法 , 提高展开作业效率和准确性2.适用范围 :工艺部所有正式展开图3.展开原理 :中性层原理 : 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 内层受到压应力 ,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称为中性层 ;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 保持不变 ,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基准 .本司展开公式原理 : 板材在弯曲的过程中 , 折弯线附近发生塑形变形 , 即板材有拉伸 . 本司根据折弯测试及现场经验总结出一般展开的计算公式 . 即折弯后的两个尺寸之和减掉一个折弯系数 .4.展开计算公式 ;展开长度 (L), 板厚 (T), 折弯内角半径 (R), 中性层半径 (r)90°展开公式L=A+B-折弯系数ABL=A+B+(2*∏*r)1ATB90 °<≤ 180°展开公式一般采用 PRO(套折弯表 ) 自动展开 , 角度较大 , 板厚较薄 , 且仅有一两刀此类折弯可采用内交点尺寸加补偿量来计算 ( 补偿量目前仅含钢板类 )L=A+B+补偿量 *仅供参考T= R= 120 °≤≤160°补偿量为160°<≤ 180°可忽略不计T= R= 120 °≤≤ 145°补偿量为145°<≤170°补偿量为A170°<≤180°可忽略不计T= R=补偿量与T=相同BT= R= 120 °≤≤130° 补偿量为130°<≤150° 补偿量为150°<≤170° 补偿量为170°<≤180° 可忽略不计180°-L=A+B+ ------ (2*∏*r)360°rAB2压死边展开公式一般压死边 ( 间隙小于L=A+AB不完全压死边 ( 间隙较大 , 采用中性层展法 )L=A+B+C C=(2*∏*R)A TRC B压断差展开公式 ( 段差高度 H仅含一个板厚 )AT A THH AL=A+K3冲滑道展开公式T≤L=M+H+H-2*折弯系数 ++MTH T>L=M+H+H-2*折弯系数++附表 1:K 值表板厚高度 H~~~~~~~~~~~~~~~~~4~~*表中没有列出的断差高度对应 K 值可根据已有的推算 . 以板厚 , 断差高度来举例 ;因断差在到之间 , 故计算方法为取中间平均值并乘以对应的份数再加最小K 值.K= K=注:1. 当段差高度尺寸 H-T 小于 V/2+(V 为板厚对应的槽小一级 ) 时采用段差模具成形 ;2.若高度 H-T 大于或等于 V/2+(V 为板厚对应的槽小一级 ) 时则采用一正一反两折完成 .3.当斜边长度 L 小于 V/2+(V 为板厚对应的槽小一级 ) 时采用段差模具成形 ,4.当 L 大于 V/2+时采用正常的一正一反两折完成 .附表 2:标准槽90°折弯展开系数板厚 (T)槽宽 V材质值板厚 (T)槽宽 V材质值钢板钢板616铝板铝板钢板钢板618铝板铝板钢板钢板820铝板铝板10钢板26钢板5铝板铝板钢板钢板12铝板铝板钢板钢板14铝板铝板注: 一般标准槽不能折的换小一级的槽折 . 如果换小槽折弯相应的折弯系数要减小 , 展开相对变大 .一般加大公式是 : 标准系数 -( 标准槽宽度 - 所用小槽宽度 )*10 %)展开法 : 客户有提供 3D图档可直接套入折弯表, 然后将模型展开 . 通过工程图转成 2D格式进行工艺性等处理 .*注意 : 展开前套折弯表可能会导致模型尺寸或者孔位尺寸发生变更, 从而导致展开错误 .最保险的方法是不套折弯表直接将模型展开 , 将折弯线保留 . 转成 2D 格式后将折弯线间距进行拉伸 ( 需多保留几位小数 ). 间距等于 PRO折弯表中所设值 .一般算法折弯表中值 :2( 内 R值 +板厚 T)- 折弯系数 .中性层算法折弯表中值 :(2* ∏ *r).注:r为中性层半径.※本文件之著作权及商业秘密内容属于嘉丰公司工程处,非经准许不得翻印※v1.0可编辑可修改折弯内径R一般展开法不管是一般展开法还是2( 内 R 值+板厚 T)- 折弯系数中性层展开法, 此处所设中性层展开法7。
根据折弯系数计算板材尺寸
根据折弯系数计算板材尺寸
折弯模具按折弯工艺分为标准模具和特殊折弯模具。
在标准的折弯情况下(直角和非直折弯)折弯时一般都是用标准模具,折弯一些特殊的结构件(如:段差折弯、压死边等)时采用特殊模具。
另外折弯不同厚度板料时,对折弯下模具的开口尺寸“V”形槽尺寸选择有所不同。
一般所选用“V”形槽开口尺寸为板材厚度的6-10倍
(0.5~2.6mm为6t、3~8mm为8t、9~10mm为10t、12mm以上为
12t)。
当板材较薄时选择取向于小数,板材较厚时取向于大数。
如:折弯2mm板时可选用12mmV槽即可。
折弯尺寸计算方式:
1、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35,小于45度折弯由于变形量大。
2、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35,小于45度折弯由于变形量大。
3、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18,折弯90度所以折弯系数就是0.35*2=0.7,展开L=98+98+0.7=196.7。
大学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
软黄铜或软铜材料:K = 0.35
半硬铜或黄铜、软钢和铝等材料:K = 0.41
青铜、硬铜、冷轧钢和弹簧钢等材料:K = 0.45
前面已经讨论过,有多种获取K-因子的来源如钣金材料供应商,试验数据,经验和手册等。如果我们要用K-因子的方法建立我们的钣金பைடு நூலகம்型,我们就必须找到满足工程需求的K-因子值的正确来源,从而得到完全满足所期望精度的物理零件结果。
对于不同的厚度、折弯半径和折弯角度的各种情况,折弯表方法是最为准确的让我们指定不同折弯补偿值的方法。一般来说,对每种材料或每种材料/加工的组合会有一个表。初始表的形成可能会花些时间,但是一旦形成,今后我们就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其中的某个部分了。
三、折弯扣除法
折弯扣除,通常是指回退量,也是一种不同的简单算法来描述钣金折弯的过程。还是参照图1和图2,折弯扣除法是指零件的展平长度LT等于理论上的两段平坦部分延伸至“尖点”(两平坦部分的虚拟交点)的长度之和减去折弯扣除(BD)。因此,零件的总长度可以表示为方程(2):
BA = A (0.01745 R + 0.01745 K*T)
比较一下以上的两个方程,我们很容易得到:0.01745xK=0.00778,实际上也很容易计算出K=0.445。
仔细地研究后得知,在SolidWorks系统中还提供了以下几类特定材料在折弯角为90度时的折弯补偿算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软黄铜或软铜材料:BA = (0.55 * T) + (1.57 * R)
BA值到底从何而来?实际上通常有以下几种来源:钣金材料供应商,实验数据,经验以及一些工程手册等。在SolidWorks中,我们即可以直接输入BA值,提供一个或多个带BA值的表,也可以使用另外的方法如K因子(后面将会深入探讨)来计算BA值。对所有这些方法,根据需要我们既可以为零件中的所有折弯输入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为每个折弯单独输入不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