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

合集下载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讲义编号: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 年级: 课时数:5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小数点的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数射线上0.1、0.01、0.001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理解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小数的值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等;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07÷10 9.307
93.07÷100 0.9307 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0.001×10=0.01 0.01÷10=0.001
0.01×10=0.1 0.1÷10=0.01
0.1×10=1 1÷10=0.1
观察这三个除法关系式中小数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总结:一个小数除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师:小数除10,小数点就向左移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
练习:0.01×10 0.001×10 0.0007×10 0.0078×10 0.0666×10
师:(出示数射线)在数射线上找一找0.1、0.01和0.001之间的关系?
生观察总结:10个1/1000是10/1000,10/1000是0.01,所以10个0.001是0.01,
10个1/100是10/100,10/100是0.1,所以.10个0.01是0.1,
10个1/10是10/10,10/10是1,所以.10个0.1是1。

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与近似数知识点总结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与近似数知识点总结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课时知识点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小数与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哪一位的具体含义。

3.知道在表示近似数的结果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知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胡老师知道你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一些求近似数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预设:“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

2.你们学得真不错,老师准备了几个题目考考你们:(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他们的近似数。

986534≈ 50047 ≈58741 ≈ 31200 ≈398010 ≈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32□645 ≈32万47□05 ≈48万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刚才胡老师知道了一些同学的身高,那你们知道胡老师有多高吗?胡老师上次测量到的高度是1.703米,一般我们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1.7米就可以了。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许多小数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与近似数)【以身高引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减少陌生感。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小胖有1美元,他想兑换成人民币,根据2011年4月20日的人民币汇率表,可以兑换多少元?出示:6.5294元人民币就是6元5角2分……“2”后面的数怎么办呢?预设:人民币最小的单位就是分,后面的数就可以不要了。

对,我们把6.5294四舍五入到分就可以了,那么应该保留到哪一位小数呢?我们又应该看哪一位数来决定呢?预设:分在百分位上,保留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垂直讲解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垂直讲解
2.过点C,分别画OA、OB的垂线。
A
O C×
B
配套练习一份
2、你还能找出什么路和什么路相交成直角呢?(学生说,老师用媒体演示)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成直角的例子?
二、画出直角,建立垂直的表象
师:你们举了那么多例子,现在你们能用三角尺画出直角吗?
a把三角尺的直角描在纸上 。展示、讲评。
b先任意画一条边,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边。(学生演示)讲评。
三、折出直角,再次建立垂直的表象
师:大家画得都很对。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能用这张纸折出直角吗?(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你怎么肯定你折出的角是直角呢?说一说理由。(学生演示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垂直
垂直与相互垂直
教学过程:
一 、 学习垂直与互相垂直
二、练习
1、下面三副图中的直线互相垂直吗,说说理由?(2)如果互相垂直,请你说出谁是谁的垂线,垂足是什么?
c
d
a
O
b
b
Q
c
a
(1) (2) (3)
2、请在你们收集的含有直角东西上面,指指哪两条边互相垂直的?
想一想、做一做
1)、书52页第一题(填空)
2、)在地图上标上字母,填空(口答)
如:和GJ垂直的线段有( )。
3.会运用语言、符号表达两条直线、线段互相垂直。
4.通过“量”初步体会到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
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折和画的动手操作,分别得出垂直的两条直线,从而理解垂直的概念。
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它们之间的宽是不变的”这一概念。
授课日期及时段

4-1(3)垂直 - 画垂线(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

4-1(3)垂直 - 画垂线(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

探究一
presentation
画出与直线c互相垂直的直线。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可以画无数条。
探究二
presentation
过一点画直线c的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 只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探究二
presentation
过一点画直线c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 只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探究二
presentation
4.1(3)垂直
(画垂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HJ 第四单元
01. 学习目标 Leaning objectives
能通过量两条线段或两条直线之间的交角是
1
否为直角,画直角,折出相交成直角来建立 垂直的表象。
2 会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或直线,会用三角 尺的直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
3 能用语言、符号表达两条线段或直线互相垂 直。
基础练习二
practice
分别过A、B、C、D四点画出线段AB的垂线。
基础练习三
practice
基础练习四
practice
知识总结
summary
画垂线
三角尺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
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要经过已知点。
课后作业
homework
1. 会用三角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完成练习册73页。
02. 重点难点 Leaning points 学习重点 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习难点 用语言、符号表达两条线段或直线互相垂直。
引入
knowledge link
edge link
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探究一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1. 加减法1.1 整数加减法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2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下学期学生将重点掌握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以及用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带有进位和借位的加减法在学习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掌握带有进位和借位的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24+19=43,35-18=17等。

1.3 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不仅要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需要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2. 乘法2.1 算法和口诀四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乘法,重点是通过口诀和计算方法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基本乘法表,并能计算各个乘积。

2.2 乘法的应用在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能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围墙的周长等。

3. 除法3.1 算法和口诀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除法,重点是通过算法和口诀,掌握小学除法表,并能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2 除法的应用在学习除法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能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均数、计算人均年收入等。

4. 分数4.1 分数的概念四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的意义等。

并能比较大小、化简分数、相互转换等。

4.2 分数的应用学生还需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计算体积等。

5. 几何5.1 几何图形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5.2 几何测量下学期学生将继续学习几何知识,包括长度、角度、周长等的测量,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6. 统计与概率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四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调查问卷等,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6.2 统计的基本概念学生还需要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能用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

6.3 概率学生还需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用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想一想
1470 0÷ 50 0=29......20 29 50 0 1 4 7 0 0 10 47 45 2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 变,余数也要缩小10倍。
(1)在360÷50=7……10中,被除数和
判断
除数同时除以10,商和余数都不变。
(2)在6×60=360中,两个因数都乘
×
10,积不变。
探究三:
13.50元
2.08元
表示:2元0角8分
5.85元
元 角分 表示:5元8角5分
元 角分 元 角分 表示:13元5角0分
小数的读法需要注意事项: 知道商品价格每个数表示 的意义。
小亚到卫生室测量身高体重,他说: “在测身高时我看见老师依次写下 写下1、4、7三个数字。”根据小亚 所说,你认为小亚的身高是多少?
探究一:
我的身高是1.39米
我的体重是39.5千克
探究一:
4.00元
2.98元
0.90 元
3.50 元
探究二:
像1.39、40.5、4.00、0.90、2.98……这样 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 ”叫做小数 点。 读作:一点三九 读作:四十点五 读作:四点零零 读作:零点九零
.
探究二:
0.90、1.39、40.5、4.00 读作:零点九零 读作:四十点五
×
(3)38除以9,商是4,余数是2,如果把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那么商是4, 余数是2。
×
选 择
(1)4800÷700=( B ) A. 6……6 B. 6……600 C. 600……6 D. 600……600
(2)被除数乘4,除数除以4,商就 ( D ) A. 不变 B. 乘4 C. 除以4 D. 乘16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数学教案课程背景该课程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节,本节课主要涉及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2.掌握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3.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第一部分:概念讲解首先,我们需要讲解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在讲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需要引入垂线的概念,并解释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第二部分:计算方法练习接着,我们需要给学生讲解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在练习中,需要给出一些简单的图形,要求学生计算出其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三部分:应用练习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应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练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计算问题,并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怎么计算?活动二:概念讲解1.讲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2.讲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3.解释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活动三:计算方法练习1.给出一些简单的图形;2.要求学生计算出其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指导学生使用公式计算。

活动四:应用练习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计算问题;3.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活动五: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概括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和检查学生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通过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通过课堂测验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沪教版 小学四年级 数学 几何初步知识点

沪教版 小学四年级 数学 几何初步知识点

几何初步知识点1.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直径。

4.经过圆心而且两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6.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r=d/2)。

8.圆规画圆的方法:1.定圆心2.定半径3.画圆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有2个端点,不能向两边无限延长,可以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2.射线:有1个端点,能向一边无限延长,无法度量,是直线的一部分。

3.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边无限延长,无法度量。

4.过1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5.过1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6.过2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角1.一个点和从这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角的计量单位叫做“度”,用“。

”表示。

4.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6.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4直角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

8.量角的方法:(1)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点点重合)(2)零刻度线和叫的一条边重合。

(边边重合)(3)读出角的另一端在量角器上的刻度。

(看另一条边,读出度数)9.1平角=1/2周角1直角=1/2平角=1/4周角。

1-4(1)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

1-4(1)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 沪教版
方法一:
方法二:
答:应付6400元。
基础练习二
practice
方法一:
方法二:
答:乙队平均每人植的树多,多2棵。
基础练习三
practice
千米/时
答:剩下的路中他的平均速度是39千米/时。
基础练习四
practice
方法一:
方法二:
答:这时小巧离电影院还有60米。
拓展练习一
practice
(1)3600÷24+1200÷24=( 480)÷024
问题: ① 第二天需要比第一天多派几名保洁员?
探究一
presentation
综合列式:
答:滑雪场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9名保洁员。
探究一
presentation
分步列式:
①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几位学生? ②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派几名保洁员? 答:滑雪场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9名保洁员。
探究一
presentation
学习重点
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运用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实 际问题。
学习难点 正确运用逆推方法解决逆向思维问题。
引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nowledge link
探究一
presentation
已知:
① 第一天接待学生650位 ② 第二天接待学生875位 ③ 每25位学学生需要一名保洁员
你能将小胖的分步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吗?
①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几位学生? ②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派几名保洁员? 答:滑雪场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9名保洁员。
探究一
presentation
有些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讲-平行线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讲-平行线

1.能过直线外一点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能利用有关平行线的经验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能用直尺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并通过量两条平行线之间不同地方的距离,知道“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宽是一样的”.(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案例1:下图中,两条平行线a ,b 之间有很多与a ,b 都相交的线段,你知道哪条最短吗?教法说明:让学生一起来量,并填入右边的表格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定义. 归纳总结:两条平行线a ,b 之间,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线段CE 最短,我们把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线段 长度 AB CD CEFGabA B C E FGD案例2:问题:我们一起来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我们量出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ab归纳总结: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例题1: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教法说明:第一步:先任意画一条直线l;第二步:画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a;第三步:将三角尺沿着直线l平移,再画一条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b;所画的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垂直的直线a、b即为一组平行线,记作a∥b参考答案:如下a ab试一试:如何过直线l外一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并用符号表示.lP教法说明:第一步:先过P点画一条与已知直线l垂直的直线m;第二步:再过P点画一条与已知直线m垂直的直线n;所画的直线n与已知直线l平行,记作n∥l(如图1)参考答案:如下图建议让学生按如图2方式再画一下(2)分别过点A和点B画出与直线d垂直的直线e和直线f,则e∥f∥q参考答案:如右上图此环节设计时间在30分钟左右(20分钟练习+10分钟互动讲解)。

1.有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2.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画()条.A.1条B.2条C.无数条3.量一量,画一画。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1. 数的认知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数的认知。

他们需要:•掌握四位以内数的认读、写法、比较大小和表示方法;•认识数的不同表达方式,如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和罗马数字等;•掌握数的分段、分解和合成的方法,理解数的更多性质。

2. 精确数的运算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掌握基本的精确数运算和算术规律。

他们需要:•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算法和原则。

能够使用精确的算法计算两位之间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特性,例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减法的封闭性;•向上取整和向下取整的方法;•学会带余数的除法计算和整除判断;•掌握简单的运算顺序和符号。

3. 分数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初步了解分数。

他们需要:•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包括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和分式的定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约分方法,能够简化分数;•了解分数和整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分数转换为带分数或整数;•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够使用分数的算术方法进行运算。

4. 时、空、量的认知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进一步认识时、空、量等概念。

他们需要:•认识和掌握时、空、量的表示方法和读法;•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标准坐标系表示简单的图形;•学习时、空、量的分类和应用。

比如学习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量的单位和换算。

5. 数据统计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初步了解数据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他们需要:•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类和展示的方法;•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掌握常见的数据统计方法,如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等;•了解和掌握数据的应用方法。

6. 图形认知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需要:•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征,比如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学习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了解如何使用图形的坐标系表示和描述位置关系;•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上海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测试题(一)第一部分 计算题(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9分)0.83+0.27= 2.9 ×100= 50÷1000=( )×10=0.7 80÷( )=0.8103 + 1007= 5.6+4= 0.13×1000= 10091-0.35=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就简便计算。

(18分)35.8-6.35+3.65 4200÷25 200+144÷(16×3)280×36-360×18 5400÷(50×27) [3920-(56+42×16)]÷283. 列综合算式计算(9分)①45与55的和增加到19倍,结果是多少? ②③ 2个13相乘的积去除169,商是多少?第二部分概念题(共36分)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7分)(1)大于5.4而小于5.9的二位小数有49个…………………………()(2)三位小数一定大于一位小数…………………………()(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 )(5)已知直线M, 画直线M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6)18×500,积的末尾有两个0。

……………………………………()(7)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答案的选项)(12分)(1)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 150B. 1.50C. 1.05D. 0.15(2)把1升的水倒入容量为200毫升的纸杯中,可以倒()杯。

①1 ②5 ③200(3)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A.个位 B.十分位 C.百分位 D.千分位(4)一个正方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对。

A、5B、6C、3D、4(5)四年级8个班级举行拔河比赛,每2个班级之间进行1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以下那种算法是正确的( )。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沪教版⼩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上海⼩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测试题(⼀)第⼀部分计算题(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9分)0.83+0.27= 2.9 ×100= 50÷1000= ( )×10=0.7 80÷()=0.8103 + 1007= 5.6+4= 0.13×1000= 10091-0.35=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就简便计算。

(18分)35.8-6.35+3.65 4200÷25 200+144÷(16×3)280×36-360×18 5400÷(50×27) [3920-(56+42×16)]÷283. 列综合算式计算(9分)①45与55的和增加到19倍,结果是多少?②③ 2个13相乘的积去除169,商是多少?第⼆部分概念题(共36分)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7分)(1)⼤于5.4⽽⼩于5.9的⼆位⼩数有49个…………………………()(2)三位⼩数⼀定⼤于⼀位⼩数…………………………()(3)平⾏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数⼀定⽐整数⼩。

( )(5)已知直线M, 画直线M的平⾏线,可以画⽆数条。

()(6)18×500,积的末尾有两个0。

……………………………………()(7)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线。

( )2.选择题(在括号内填⼊正确答案的选项)(12分)(1)下⾯各数,把0去掉⼤⼩不变的是()。

A. 150B. 1.50C. 1.05D. 0.15(2)把1升的⽔倒⼊容量为200毫升的纸杯中,可以倒()杯。

①1 ②5 ③200(3)⼩数部分的最⾼位是……………………………………………………()A.个位 B.⼗分位 C.百分位 D.千分位(4)⼀个正⽅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对。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还等于0;字母表示:a×0= 0.6.除以任何非零的数还等于本身;字母表示:a÷a(a≠0)= 1.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b+a×c。

拓展:6.连减:a—b—c=a—(b+c)。

7.连除:a÷b÷c=a÷(b×c)。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一、常见乘法计算:25×4=100,125×8=1000.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0+98+50=50+50+98=100+98=198.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488+40+60=488+(40+60)=488+100=588.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25×56×4=25×4×56=100×56=5600.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99×125×8=25×125×4×8=99×(125×8)=1000×99=.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二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法和合并式法25×(40+4)=25×40+25×4=1000+100=1100 135×12—135×2=135×(12—2)=135×10=1350 2.特殊情况法1和特殊情况法299×256+256=256×(99+1)=45×102=45×(100+2)=4500+90=45903.特殊情况法3和特殊情况法499×26=(100—1)×26=2600—26=257435×8+35×6—4×35=35×(8+6—4)=35×10=350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三1.连续减法简便运算法528—65—35=528—(65+35)=528—100=428 528—89—128=528—128—89=400—89=311 528—(150+128)=528—278=2502.连续除法简便运算法3200÷25÷4=3200÷(25×4)=256+44—58=32 3.其他简便运算法256—58+44=300—58=242250÷8×4=1000÷8=125知识点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2、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进率为10.3、小数的数位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是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 答:合31……5(元)。
• 9.一张长方形纸,长8分米,宽6分米, 要剪成边长为20厘米的小正方形 ,能剪 多少个?
• 20厘米=2分米
• (8÷2)×(6÷2)=12(个)
• 1.□-1=○+99 • • •
□与○比较 □大
递等式计算
78×151-51 =11778-51 =11727
25×40÷25×40 =25÷25×40×40 = 1×40×40 =40×40 =1600
• 1.边长为4k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 千米?
• 4×4=16(平方千米) • 答:面积是16平方千米。
2.一块钢材重500千克,26块这样的钢材 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500×26=13000(千克) 答:26块这样的钢材重13000千克。 13000千克=13吨 答:合13吨。
• 3.一头水牛重400千克,一头黄牛重327千克, 这两头牛一共重多少千克?
• 270米=2700分米
• (2700÷5)×(50÷5)=540(块)
• 答:铺满需要540块。
• 5.一辆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行 了225千米,这时距中点还有30千米, 甲地到乙地一共有多少千米?
• 225+30=255(千米)
• 255×2=510(千米)
• 答:甲地到乙地一共有510千米。
3000000-10000=2990000(平方 米)
2990000÷3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0=13(天)
答:还需要13天完成。
• 8.小胖家一月份的排水量为35吨,每吨 排水费9角,小胖家今年1月份需要付排 水费多少角?合多少元?
• 35×9=315(角)
• 答:小胖家今年一月份需要付排水费 315角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复习与提高1.1四则运算1、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四舍五入法a) 四舍五入法到万位b) 四舍五入法到亿位3、大数的读和写4、递等式计算1、42X 169—78+ 323、42X( 169—78 + 32) 5、简便计算1、575+ 635+ 125+ 2652、27X 55—27X 454、101X 72 —725、68X 14+ 14X 321.2整数的运算性质1、减法运算性质:a b c a2、除法运算性质:a b c a3、商不变性质:a b a X c 1.3看谁算得巧商不变性质1100- 25=(1100X 4)-( 25 X 4)=4400- 1002、42X 169—( 78+ 32)4、42 X [169 —(78+ 32)]3、98X255、125X 647、(32+ 32+ 32 + 32)X 25b cb c b 0,c 0Xb c (b^ 0, c^O)除法运算性质1100- 25=1100-( 5X 5)=1100- 5- 5=220-5=441.4解决问题(1)1、树状算图2、线段图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2.1生活中的小数1、像12.16, 0.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叫做小数点。

2、12.16元表示12元1角6分,12.16元读作十二点一六元。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2小数的意义1 11、我们通过分数来认识小数!可以写成0.1,0.1读作零点一;可以写成0.01,10 10010.01读作零点零一;——可以写成0.001, 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10002、0.1, 0.01, 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逢十进一”的。

3、0.23 是由2 个0.1 和3 个0.01 组成的。

数学四年级沪教版知识点总结【收藏版】

数学四年级沪教版知识点总结【收藏版】

四年级上一、复习与提高1.加法和减法的关系1)加法:求两个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2.乘法与除法的关系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商×除数②除数=被除数÷商3)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①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分数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二、数与量1.大数的认识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读数要从高位读起,读一个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这里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

2.四舍五入法1)能够在数射线上寻找一个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

2)掌握四舍五入法。

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3)四舍五入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近似数。

4)要求四舍五入到万位,那么只看千位;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只看万位。

看要求精确到的位数的后一位。

3.平方千米:边长为1km的正方形的面积。

写作1km2,读作1平方千米或1平方公里。

再次复习1千米=1公里。

1)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2)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3)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5)对不同的面积计量单位有基本认识,能够对应到日常见到的物体。

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问题解决(三) 知识点总结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问题解决(三) 知识点总结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课时知识点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问题解决(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正确理解“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不同含义。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解题思路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解题思路的意识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以2005年、2007年底及201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建设为素材,借助线段图让学生正确区分“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的含义。

第1小题1)先让学生结合题意回忆复习说一说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来表示“2005年底、2007年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3)在反馈时重点应放在分析数量关系上,要求学生理解“增加1倍”就是原数的2倍,“增加2倍”就是原数的3倍,…。

第2小题1)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增加到4倍”的含义,从而让他们正确地列出算式。

2)当有学生列出算式“112×5-48”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辨析和讨论,意识到“增加到4倍”与“增加了4倍”之间的区别,“增加4倍”就是原数的4倍,而“增加了4倍”是指原数的5倍。

二、探究新知引入题21)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问题试着从题目中找出所需的条件。

2)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交流、质疑。

3)让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的思考方法来解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解题思路)先求“一辆卡车一天所运泥土的吨数”,再求“增加16辆卡车后,每天共运泥土的吨数。

先求“24辆卡车的载重量是8辆卡车的多少倍?”,再求“24辆卡车每天共运泥土多少吨?”提问:题目中:“原来有8辆同样型号的卡车,又增加了同样的卡车16辆”意思是什么?[增加卡车后一共有24(8+16)辆卡车]4)一般情况下,学生用小胖的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解题可能比较多,教师要加以肯定:第二种方法是针对本题的一种灵活运用,如有学生提出这种解题方法,教师应予以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__________
4B 数学 知识点
一、 复习与提高 1.1 四则运算
1、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四舍五入法
a) 四舍五入法到万位 b) 四舍五入法到亿位 3、大数的读和写 4、递等式计算
1、42×169-78+32
2、42×169-(78+32)
3、42×(169-78+32)
4、42×[169-(78+32)]
5、简便计算
1、575+635+125+265
2、27×55-27×45
3、98×25
4、101×72-72
5、125×64
5、68×14+14×32 7、(32+32+32+32)×25 1.2 整数的运算性质
1、减法运算性质:()a b c a b c --=-+
2、除法运算性质:()()0,0a b c a b c b c ÷÷=÷⨯≠≠
3、商不变性质:××÷(00)÷÷a b a c b c b c ⎛⎫⎛⎫
÷= ⎪ ⎪⎝⎭⎝⎭≠,≠
1.3 看谁算得巧 商不变性质 除法运算性质
1100÷25
1100÷25
= (1100×4)÷(25×4) = 1100÷(5×5) = 4400÷100 = 1100÷5÷5 = 44 = 220÷5
= 44
个数字。

0.132读作零点一三二。

b)先写整数部分,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五百零二点零写作502.0。

9、算盘定位点标出了个位,个位的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只要在算盘上标
出定位点,就可以表示小数,就可以在算盘上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了。

2.3小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4小数的性质
1、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5小数点移动
1、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2、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3、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4、把一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
填上“万”字。

2.6小数加减法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在计算中,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2.7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1、整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a)带符号搬家;
b)加法交换律;
c)加法结合律。

2、整数减法的运算法则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a)带符号搬家;
b)减法运算性质;
五、问题解决
5.1解决问题(2)
1、增加2倍就是增加到3倍,就是原数的3倍。

2、增加2倍就是增加了2倍,就是原数的3倍。

3、树状算图。

4、线段图。

5、“鸡兔同笼”问题。

5.2小数与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应该看小数部分第三位(千分位)
上的数。

2、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要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否小于5,小于
5(<5)的舍去尾数,大于或者等于5(≥5)的就向前一位进1。

“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对整数和小数都适用。

3、“去尾法”和“进一法”求近似数都可以在小数中使用。

4、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用“精确到十分位”来表示。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5.3垂直与平行
5.4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
多功能三角尺可以画直线、线段,量角度。

5.5数学广场——五舍六入
1、在数学计算中,我们常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有时还会用到“去尾法”
和“进一法”,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还用“五舍六入”的方法来求近似数。

2、“五舍六入”法:尾数小于或等于5的舍去,尾数大于或等于6的就向前一位进
1。

5.6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
1、连线法
2、列表法
3、B组参赛队有6支球队,每两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共要比赛的场次是:
6×5÷2=15(场)。

5.7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1、在坐标图中标记(4,5),(12,13),(0,7)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