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中式汉代婚礼习俗

中式汉代婚礼习俗

第二天
成亲次日起床,须由新郎开房门,梳洗之
后,新妇拜于祖庙。 之后向家中长辈问安。新娘须向婆婆公公 敬茶。公公婆婆须给新娘红包。
THANK YOU!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家属~
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
1)新郎向轿门射箭正夫刚
轿中的 新娘
2)新娘自己挑轿帘表心甘情愿嫁入
3)新郎背新娘离轿并跨马鞍
4)新娘跨火 盆去新娘霉气
(3)盥礼
(4)入席
(5)进酒
(6)拜堂
(7)敬茶
拜完堂,接下来入洞房
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 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
洞房之闹洞房
闹新房的习俗是婚礼始举乐的最突出的表现,此俗 正始于汉代。“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可以不讲 传统礼仪,男女可以随便嬉戏。甚至有酒醉出格的 举动。据记载,汉代汝南有个叫杜士的人娶妻,大 家前来祝贺,喝了许多酒。他的一个叫张妙的朋友 在闹新房时开玩笑,把杜士捆起来捶20下,又把杜 的手足高悬于梁,杜竟一命呜呼了。 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的意义,诸如把洞房 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 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
一 、纳采
纳采为六礼之首。一般是由男家请媒人到女
家提亲,纳采有礼物,皇帝纳采,多用雁、 璧、乘马、束帛。其余礼物不详。而大臣纳 采,礼物有多至三十种者,有玄纁、羊、雁 等。每种礼物各有其象征意义,并提有赞文。
二、问名
二为问名,询问女子之名。经过媒人的纳采,女家 表示同意后,男方再派人到女家,向主人问名,互 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 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 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 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 相尅。女家则设宴款待。 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 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 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 全后始议亲。问名的目的,是将女子之名、出生时 辰等作一占卜,以测定婚配的吉凶。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详解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详解

纳采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乌: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发展型婚礼
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 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 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 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 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 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 的时候,婚礼就不仅仅不限于黄昏时候了。
婚礼起源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 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 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 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太”昊之外,还得“必告父母”; 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 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 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 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 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 姓名。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 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 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 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 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一、婚礼前准备1.婚期确定:根据双方家庭的意愿和吉日选定婚期。

2.婚俗购置:准备婚床、糖果、婚礼用品等。

3.客人通知:双方家长通知亲友撰写请柬。

二、婚礼前拜堂1.准备拜堂:在祖先常祭祀的堂房内摆放神台,准备祭拜品。

2.筹备婚礼:邀请主婚人、媒人等,做好婚礼前的准备工作。

3.祭拜祖先:双方家庭准备祭品,前往祖坟前的祠堂祭拜祖先。

三、婚礼当天1.迎亲入门:新郎一行人带着彩礼和大红包入门,新娘家门前摆放石榴树和红布,寓意多生儿子,挂红灯笼,以示喜庆。

2.拜堂迎亲:新郎、新娘分别拜堂迎亲,双方家人祝福并敬烟,然后将新娘送入新房。

3.敬茶祭拜:新郎新娘上房后,向长辈敬茶并行鞠躬礼,接受长辈的祝福。

4.宴请宾客:新娘家举行喜宴,邀请亲友庆贺。

四、宴请仪式1.念百家姓:主婚人念婚书,百家姓是中国人的姓氏,象征两家庭的姓氏共同传承。

2.敬上香烛:新郎新娘上香烛,并敬拜天地、祖先以示尊敬。

3.敬献茶汤:新人亲手敬献给双方父母和长辈喝。

4.拜堂祭拜:新人祭拜祖先,感谢上天赐福,并请祖先保佑新婚夫妻。

5.捧花示爱:新郎捧花给新娘,表示对新娘的爱意。

6.交杯酒:新郎新娘互相交杯酒,喝下对方倒杯酒的寓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敬奉双宝:新人分别用红丝绒布包裹的葡萄和枣子,互相投食,象征着生生世世幸福美满。

8.破额匾:新娘出门前需要用前额尖轻轻挂碰门槛,保佑夫妻爱情甜蜜、家庭幸福。

9.拍照:新人在宴请中与亲友拍照留念,记录这个美好的瞬间。

五、落座宴席1.定坐次:主婚人引导双方家庭就座,通常新娘坐主坐,新郎坐在新娘右侧。

2.主婚人致辞:主婚人主持宴会并致辞,祝福新人。

3.敬酒互助:亲友上座敬酒,新郎新娘向长辈谢酒并敬酒互助。

4.客人祝福:来宾上来敬酒并对新人表示祝福。

5.上头场:主婚人宣布上头场,开始菜肴招待。

六、宴会结束1.带新娘离场:宴席结束后,新郎带领新娘离开宴会现场。

2.婚房入席:新人进入洞房共度良宵。

传统中式婚礼环节一览

传统中式婚礼环节一览

传统中式婚礼环节一览1、射轿帘:花轿停下后,新郎手执弓箭,分别向天、地、新娘空射三箭,取意举箭弓逢凶化吉。

这个古老的习俗据说可以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同时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提醒她在成为新媳妇后要恪守妇道,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好老婆。

2、跨火盆:新郎和新娘共同跨过了火盆,取意避邪,祈求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跨火盆的传统,相传是为了阻碍“跟尾鬼”跟踪,鬼魅怕火,无法跨过火盆,从此“一火两断”。

中式婚礼3、挑盖头:挑盖头这个仪式是我们最熟悉的洞房花烛夜第一要紧事情。

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盖头揭下后,新郎要用手抚摸新娘的头发。

秤杆揭盖头取“称心如意”的意思,抚摸头发,则象征白头偕老。

4、踩瓦片: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碎瓦一般,要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生活,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另外的意思就是,古时的人们重视男孩,踩碎瓦片的原始意义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也就是希望生男孩多。

5、交杯酒:用两个红线连结的酒杯喝交杯酒,婚礼上叫作“凤凰三点头”,“一点头”各饮一口,“二点头”夫将杯中酒全倒入妻杯,妻再将酒平分给夫,“三点头”夫妻交换杯子饮尽。

喝交杯酒象征此后夫妻联成一体,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同时还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6、抛绣球: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

今天抛绣球的形式变成西式婚礼抛花球的传统,寓意分享喜悦,传递快乐。

小两口贴士:中式传统婚礼基本流程1、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2、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3、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4、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5、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6、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7、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8、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完整版)中国古代婚礼习俗.doc

(完整版)中国古代婚礼习俗.doc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礼记 ; 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婚礼 , 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 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 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 中国人喜爱红, 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吉祥 . 祝福 . 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 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 :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

有请一对新人入场和新人拜天地,囍贺新人成连理,千里姻缘鸳鸯系,不忘父母养育恩,今日唐前拜天地,一拜天地,天作之合美又红,二拜高堂,全家幸福笑容容,夫妻对拜,白头偕老乐无穷,恩爱夫妻到白头,敬爱佳偶好风采,俊郎手持如意称,掀起你的盖头来,新郎挑盖头,新郎挑盖头,一看唇,唇齿相依恩爱人,二看眼,眼花缭乱双飞燕,三看眉,眉飞色舞成夫妇,新人谢父母,父有恩施,母有情,父母鞠躬,新人互赠信物,结发同心,情定三生,娇似妻,红袖添香举眉齐,终其一生白发老,静目双双表心意,有请新人同心永结,用新剪剪下新人一发装入囍袋之中,寓意同心永结。

新人共饮合欢酒,千言万语如飘飘,如痴如醉好邻里,美人美酒美景长,有请新人共饮合欢酒,第一口,情投意合永成双,第二口,吉祥美满天地长久,第三口,全家幸福事业强,原来爱情正如这中国红,任凭记忆发黄,它永远永恒的灿烂。

抛开岁月的喧嚣,我们看到永恒不灭的爱情,永恒不变的中国之美,此刻,两位新人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有请新人入洞房。

奏乐!!好日子儿,团喜气儿,张家##娶媳妇儿,花轿抬进了大门里儿,老少爷们儿抖精神儿,有请新郎官轿前站立,弓箭伺候,头木中,柳木剑,连射三箭保平安。

有请新郎官搭弓,一射天,天降吉祥,二射地,三箭射轿门,神力定乾坤,朋友们掌声贺!三箭射过祥云开,彩凤展翅天上来,有请##打开轿门,搀起新娘下轿喽!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四撒下轿门,五撒平安,六撒顺,七撒八撒喜盈门,九撒夫妻百年好,十撒吉祥满乾坤!这叫大红绸,手中拿,红花结彩正中间,这头交给王家女,这头交给张家男,今日喜结鸳鸯偶,百年姻缘一线牵,心同心,走上前,一块儿檀香木,雕成御马鞍,新人鞍上跨,步步保平安,新人跨马鞍!心同心向前走,荣华富贵代代有,心同心向前行,龙飞凤舞彩云中,跨火盆结硕果,生活红红又火火,新人跨火盆喽!一对新人步步登高入花堂!一对新人龙凤呈祥,吉时已到,喜拜花堂,有请新郎新R 面对天地神台,整理衣冠,跪天赐良缘一叩首!国泰民安再叩首!家业兴旺三叩首!起身!水有源树有根,结婚不忘养育恩,天上四季春未少,人间百行孝为先,有请新人面对双方父母站好,整理衣冠,跪,祝愿高堂福如东海以叩首!祝愿双方高堂寿比南山再叩首!祝愿双方高堂事事顺心三叩首!起身!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新郎新娘面对面,夫妻对拜花堂前,整衣冠!跪!夫妻恩爱一叩首!百年好合再叩首!早生贵子三叩首!朋友们掌声贺!朋友们,在我们的古代啊,一对新娘拜过花堂以后呢,就是入洞房,我们的新郎官才能一睹新娘的芳容,咱们今天呢旧事新办,让我们的新郎官挑起新娘的盖头,让大家一睹新娘的芳容,大家说怎么样?都想看新媳妇儿啊,那么现在呢就让这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上这福禄寿三星,一共16颗的喜称,挑起新娘的盖头,真可谓是大吉大利!左一挑,称心如意!右一挑锦绣端庄,中间一挑,出水芙蓉配成双喽!有请一对新人共饮合欢酒,一个葫芦分两半,一根红绳两头牵,一生许下千秋缘,一生一世共缠绵!左合卺,幸福生活花似锦,右合卺,夫妻恩爱到白头!互换卺巨,共碰卺具,碰出一个出水芙蓉好姻缘!朋友们掌声贺!有请一对新人入洞房喽!先鼓掌后欣赏!俗话说得好,没有天哪有地,没有父母哪有儿女,是不是朋友们,那么对,就请朋友们顺着红地毯的方向,往前瞅来往前瞧,老两口就要上场了,掌声起!有请王老爷王夫人上场!老两口手工手,笑呵呵的往前走。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模板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模板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中式婚礼特点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年轻人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也是中国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

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

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很是壮观。

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预定。

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这类服务。

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给自己的花轿留有充分空间,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造成交通堵塞。

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

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婚礼筹备流程婚礼前一个月: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

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提前二周: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

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提前一周:安排化妆。

场地布置,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提前一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演练一下当日过程。

婚礼当日流程:(时间设计供参考)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

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进行,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采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婚宴结束新人入洞房中式婚礼之必备习俗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

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

中国古代历朝婚礼习俗简介

中国古代历朝婚礼习俗简介

中国古代历朝婚礼习俗简介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式婚礼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笼统的概念,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不可超越的历史文化。

随着朝代的变更,掌握历史的民族特性等各方面原因,婚礼习俗在各个朝代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婚礼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成为了婚礼最具象征意义的表征。

花嫁婚典在今年11月举办了一场特色楚文化婚礼秀,历史上的楚国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在地理位置上都是很特别的,楚国人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祭祀礼仪观念,加上武汉的地理位置也算是当时楚国文化的源地。

花嫁婚典的策划师们通过研究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和一些专家对楚文化的解读,保留了楚文化中婚礼的精髓部分,相信在武汉市掀起了一股复古与时尚结合的婚礼风暴。

有了这个思考,我们对古代各朝婚礼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下面给大家列出一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朝代的婚礼观念。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

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

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

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

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

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

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

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

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

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中国古代婚庆流程

中国古代婚庆流程

中国古代婚庆流程中国古代婚庆流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庄重的仪式,充满了传统文化和习俗。

在古代,婚礼的筹备工作需要由男女双方家庭共同完成,也需要请专门的婚庆人员来协助。

首先,在古代,婚姻是由父母之间商定的,男女双方并不直接参与。

一般是男方的父母在男子到达婚龄时开始寻找合适的女子。

一旦确定了合适的对象,就会由男方的父亲亲自去女方家庭提亲,带去慰问品和礼金。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双方家庭就会商定婚礼的日期。

在婚礼前几天,男方家庭会请来专门的婚庆人员,协助筹备婚礼。

这些婚庆人员通常即熟悉礼仪,又擅长音乐和吟诗,能够为整个婚礼增添气氛。

在婚礼当天,首先是男方接亲的环节。

男方会乘坐装饰华丽的花轿,由一群随从护送着前往女方家中。

女方家人会在门口准备鞭炮迎接新郎的到来。

一旦新郎进入女方家庭,男方家长会将准备好的彩礼交给女方家长,并表示对女方的保护和照顾。

接下来是迎亲的环节。

女方会穿上艳丽的嫁衣,戴上金光闪闪的嫁妆,由女方家庭的成员护送着前往男方家中。

类似于男方的接亲,女方家庭也会在门口放鞭炮,以示喜庆。

一旦新娘进入男方家庭,女方家长会将新娘交给男方家长,并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接下来的环节是双方家庭合家团圆的宴席。

男女双方的亲友们会出席这一宴席,向新婚夫妇表达祝福和喜悦之情。

宴席上会有丰盛的菜肴和美酒,以及婚礼上常见的双喜字样。

在宴席结束后,新婚夫妇会回到新房,进行官宣交杯酒的仪式。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夫妻双方要面对面举起酒杯,并同时喝下。

这象征着他们的婚姻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互扶持。

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洞房花烛夜。

新婚夫妇进入洞房后,亲友会在门口放鞭炮,以示庆祝。

新娘会用红色的绸带将新房门口的门框系起来,象征着她进入了新的家庭。

之后,新郎会亲手给新娘解帽子,并将新娘的头发散开,表示他心中只有新娘。

以上就是古代中国婚庆流程的一般步骤。

当然,由于地区的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仪式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婚礼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代表着两个家庭的结合和新婚夫妻的团结和幸福。

中国古代传统婚礼流程

中国古代传统婚礼流程

中国古代传统婚礼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代传统婚礼流程一、纳采阶段。

在古代,当一对新人有意结亲时,便开始了婚礼的第一步。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传统中式婚礼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仪式流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传统中式婚礼的流程,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婚礼的独特魅力。

1. 准备婚礼:在传统中式婚礼中,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这包括选择婚期,婚礼地点以及筹备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

新人们通常会请婚庆公司或专业人士帮助策划婚礼,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2. 迎亲:迎亲是中式婚礼中的重要环节。

新郎带领自己的父母和亲友,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

在新郎到达新娘家之前,新娘不得出现在客厅,以示尊重和期待。

新郎需要通过一系列“关门”游戏来商讨新娘的出嫁条件,这也是中式婚礼中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

3. 拜堂:拜堂是传统中式婚礼中最为庄重的仪式之一。

在拜堂仪式中,新郎和新娘分别向天地、父母和祖先敬献茶和酒,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对天地众生的祝福。

同时,双方家长也会向新人传递家训和婚姻经验,祝福他们婚姻美满幸福。

4. 交换婚戒:在传统中式婚礼中,新郎新娘会在仪式上彼此交换婚戒,象征着他们彼此间的承诺和忠诚。

通常新郎会将戒指自己戴上新娘的手指,而新娘则会将戒指戴在新郎的手指上。

5. 敬茶:敬茶是传统中式婚礼中新人向双方父母表达孝心和感恩之情的重要环节。

新郎新娘会一起向双方父母敬献茶,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6. 宴客:在中式婚礼中,宴客是婚礼的重要环节。

新郎和新娘会举办婚宴,邀请亲友一同庆祝他们的婚礼。

宴席上,新郎新娘会向宾客敬酒,接受亲友的祝福和祝福。

7. 传统婚礼游戏:传统中式婚礼中的游戏环节给予整个婚礼更多的欢乐和喜庆氛围。

新人可能会参与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新娘的“闹洞房”和新郎的“抢亲”。

这些游戏不仅能给新人带来欢乐,也能为宾客们提供观赏的机会。

8. 洞房花烛夜:传统中式婚礼的最后环节是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开始新的婚姻生活。

洞房内通常布置花烛,象征着爱情和幸福。

夜晚,双方家人和亲友会敲门送祝福,同时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考验新人的爱情与默契。

汉朝结婚礼仪

汉朝结婚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汉朝结婚礼仪篇一:汉代婚礼仪式一、入场礼者分站新人入场通道两边司仪:韶华美眷,卿本佳人。

值此新婚,宴请宾朋。

云集而至,恭贺结鸾。

吉时已到,请新郎入场。

新郎入场,司仪颂诗,正婚之礼,赞曰:昔开辟鸿蒙,物化阴阳。

万物皆养,唯人其为灵长。

盖儿女情长,书礼传扬。

今成婚以礼,见信于宾。

三牢而食,合卺共饮。

天地为证,日月为名。

自今礼毕,别懵懂儿郎,营家室安康。

荣光共度,患难同尝。

愿关雎之声长颂,悠悠箫声龙凤呈祥。

不离不弃一曲鸾凤求凰,同心同德不畏华岳仙掌。

比翼鸟,连理枝,夫妻蕙,并蒂莲。

夫天地草木菁灵,可比真爱佳缘。

高山之巍,皓月之辉,天长地久,山高水长。

新郎拜谢,司仪回礼。

司仪:迎新娘入堂。

新郎对新娘一揖,请她进门,新娘到正堂前。

司仪:迎新人上台新婿又作揖,新妇请入伴郎拿上红巾二人用红巾相牵,缓缓上台站好位置后,伴郎上前将红巾接下来拿走二、行沃盥礼司仪:新郎新娘行沃盥礼新郎新娘坐于台中蒲团上。

伴郎端出盖有红盖巾的洗手盆,行至新郎新娘近前伴娘上前掀去盖巾司仪:请为新郎浇水盥洗,伴娘上前接洗手盆,为新婿浇水盥洗,司仪:请为新娘浇水盥洗伴娘再接洗手盆,为新妇浇水盥洗,伴郎将洗手盆拿下(下台准备同牢礼)三:行同牢礼司仪:新郎新娘行同牢礼伴郎伴娘先端几上台,置于新郎新娘中间后端肉、碗、筷、酒壶、酒杯、卺,上台置于几上伴郎伴娘从新人身后侧上前分肉至两个碗伴郎伴娘将盛肉之碗于筷端于新人面前,回新人身后侧立司仪:新人举箸食肉食毕,伴郎伴娘将碗筷端于几盘之中伴郎伴娘倒酒至两个酒杯伴郎伴娘将酒杯端于新人面前,退于新人后司仪:新人举杯饮酒饮毕,伴郎伴娘将酒杯端于几盘之中司仪:同牢礼毕四:行合卺礼司仪:新郎新娘行合卺礼伴郎伴娘将酒倒于卺中,伴郎伴娘将卺递给新人,司仪:新郎饮酒新人饮一半酒,将卺递给伴郎伴娘伴郎伴娘交换卺后,再将卺递给新人,司仪:新娘饮酒新人饮尽卺中酒,伴郎伴娘将酒具收至几盘之后,撤走几盘五:行拜堂礼司仪:新郎新娘行拜堂礼伴郎伴娘搬6张椅子至台后左边,备蒲团司仪:拜天地,拜——兴——伴郎伴娘备蒲团司仪:拜尊长,拜——兴——伴郎伴娘备蒲团司仪:夫妻对拜,拜——兴——伴郎伴娘备蒲团司仪:答谢来宾,拜——兴——伴郎伴娘备蒲团司仪:拜堂礼毕,尊长入席六:行结发礼司仪:新郎新娘行结发礼司仪:伴娘剪新娘头发一缕司仪:伴郎剪新郎头发一缕司仪:新郎新娘将头发置于同心锁,司仪:上锁司仪:结发礼毕司仪:婚礼礼成,新郎新娘入席,伴郎伴娘入席,宴席开始撒帐礼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共66页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共66页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6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称“对月”、“望对月”。即结婚一个月以后,夫随妻回娘家探望, 新郎带去一桌酒莱,俗称“桌面礼”,岳父母也送见面礼。
近代回门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
Chinese Wedding Customs 【Crying marriage哭嫁】
Meaning:to thank Parents for raising Her up感谢父母的 养育之恩
婚庆的含义
狭义:婚礼庆典 (婚礼策划方案、婚礼仪式现场的花艺
布置、婚礼司仪、婚礼督导的服务、化 妆师、摄影师、摄像师) 广义:为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 服务的各种与婚庆有关联的行业的集合。
周制婚礼
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 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 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 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 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 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obeisance [əu‘beisəns] 拜堂
红包
长辈会给红包作为礼物并表达祝福
洞房:通常做婚房的是正面靠东的房间,民间说新妇娶
到东房则“敦敦实实”。新房的门口照例要贴喜联,窗上 要贴双喜字,就屋顶角也要贴几个喜字。桌上则要放一些 祝福早生子、多生子、生贵子的红枣、花生、石榴、桂圆 等等。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 寓意“早立子” 。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 娘的盖头。取意“称心 如意”。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 人自此合二为一。 一起吃“子孙饽饽” (饺子)及长寿面 。
回门
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 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 座,由女族尊长陪饮。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 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
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 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 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 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像征。仪礼中的 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 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 房也成了保留节目。
中式婚礼的第一个程序
开礼敬香(起源汉武帝时期) 寓意:祭天敬祖,忠君爱国
黄帝婚礼和中式婚礼的区别
前者高贵后者喜庆 前者新人相对而跪行礼,忌讳鲜花 后者新人站着行礼,忌吃狗肉
二、传统婚礼介绍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 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 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亲之书, 在订婚时交换;“礼 书”—礼物清单,当中祥 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 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 接新娘过门时用。
婚庆策划与管理
黑龙江职业学院 教师:郑琦
第一章 我国婚庆业的产生、演变 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婚庆的起源与婚俗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
一、历史渊源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 。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黄昏时候,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 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 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 虔诚的含义。
周制婚礼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 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
筵席。
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 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
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 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 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 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新娘下轿:铺红地毯,新娘鞋 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 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 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美 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 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敬茶改口:给父母亲敬茶,改 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 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 至此完成。
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 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 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 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 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 娘。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 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纳采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 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 凤凰雌雄伉合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乌: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回聘书格式 具乡贯姓某,今聘某人为媒,某人保亲,以某第几女名某姐,见年几岁,与某 处某人长男名某,见年几岁,结亲,须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 愿夫妻保守,嗣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 年 月 日 婚主姓某 押 启 女姓某 押 合同婚书 保亲姓某 押 媒人姓某 押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 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 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 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 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 人。
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 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 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起轿: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 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 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 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 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轿 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 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 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 大礼。
周制婚礼
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 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 照五行思想,是像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发展型婚礼
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 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 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 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 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 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婚书
男家拿到婚书后,要把婚书供于祖先神位之前,报告祖先已和某家缔亲。婚约一 旦订立,男家便可择日成亲了。
纳聘书格式 某州某县某处某姓,今凭某人做媒,某人保亲,以某长男名某,见年几岁,与某 处某人第几令爱名某姐,见年几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 成亲,所愿夫妇偕老,琴瑟和谐,今充婚书为用者 年 月 日婚主姓某押 启 女婿姓某押 合同婚书 保亲姓某押 媒人姓某押
闹洞房:新人的亲朋好友们在婚礼结束后到婚房里面和新 人们热闹一番,一般都是借助一些游戏和玩笑来逗乐新郎 新娘。
洞房的来历:
远古的时候实行群婚,不是一夫一妻制,所以经常
出现抢婚的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黄帝定下来的 规矩, 结婚时新郎新娘都住进的洞穴,周围垒起高墙, 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 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 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 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结婚入了洞房的 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 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 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 “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Kick the curtain of the sedan chair (轿子) 踢轿门
Purpose:to kicked off the bride‘s pride去傲气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 的时候,婚礼就不仅仅不限于黄昏时候了。
婚礼起源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 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 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 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 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 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 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 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 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 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 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 “挚”,仅“用雁”。
纳采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礼品+象征 元纁、 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雁则随阳 清酒:清酒降福 白酒:白酒欢之由 粳米: 粳米养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 蒲众多,性柔 苇: 苇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嘉禾须禄 缕缝衣: 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漆: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 合欢玲音声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