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课件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

《观察生物》科学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第2节(第3课时)教材内容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无脊椎动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部分无脊椎动物标本、铅画纸、记号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八大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常见代表动物;2、通过讨论掌握八大类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3、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昆虫的特征;4、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习收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提高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2、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产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八大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昆虫类的主要特征;2、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难点:无脊椎动物门类多,教材介绍简单,学生接触少,把握难。

设计说明无脊椎动物各门的特征,在教材中并没有专门介绍,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时常接触这些小动物,也喜爱这些小动物。

这一点为课堂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小组比赛活动,让学生列举、判断无脊椎动物,激起学生天真的童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通过观察、讨论,自己归纳八大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分类标准,教师适当点评。

同时,利用刚才列举的无脊椎动物引入“昆虫大会”,学生再观察、讨论昆虫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判断列举的无脊椎动物中哪些具有参加大会的资格。

最后讨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以学生小组活动列举的无脊椎动物这一素材为主线,设置4个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出八大类无脊椎动物特征——分类标准——昆虫特征——昆虫与人类关系,引领他们在科学的探索中遨游,体会、共享成功的喜悦,做到学中乐,乐中学,体现乐学教育的真谛。

教学过程内容调控对策引入小组活动一:比比谁知道的多?材料:各组铅画纸若干张、记号笔一支规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张铅画纸上写一个无脊椎动物名称,写对一个加2分,写错一个扣1分,得分多的组胜。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4.2常见的脊椎动物课件新浙教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4.2常见的脊椎动物课件新浙教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小结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考纲要求: 列举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重要提示: 1.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各有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 各类生物都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和习 2. 两栖的本质含义是指在一些生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生长发育在水中进行,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或水 主要用肺呼吸。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归纳提升] 它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 脊椎动物。故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 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lose your mouth. 3. Touch your nose. 4. Touch your mouth. 5. Touch your face. 6. Clap your hands. 7. Touch your eyes.试题分析:∵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 称轴在y 轴右边 ,∴b> 0,∵ 抛物线 经过原 点,∴c =0,∴a﹣b+c <0;∵ x=1时 ,y>0 ,∴a+ b+c>0 ,∵c= 0,∴a+b>0 ; (1)当对称轴时,, ===, == =, ∵a<0,∴,∴m<n. (2)当对称轴时,, ==, == =, , ∵a+b>0,∴﹣2(a+b)<0,∴m< n. 综上,可得m<n. 8. Wave your arms. 9. Shake your body. 10. Stamp your foot. III. Listen and tick.(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恰当的 图片) 1. Look at my arm. 2. Look at me. This is my ear. 3. Look at my hand. 4. Look at my face. 5. This is my mouth. 6. This is my body. 7. Look at my eyes. 8. This is my foot. IV. Listen and circle.(听录音,圈出你所听到的单词) 1. Look at my head. 2. Look at me. This is my nose. 3. I have a red mouth. 4. Look at my eyes. 5. Shake your body. 6. This is my head. 7. Look at me. This is my mouth. 8. Look at my legs. 9. I have a head. 10. I have a ear . V. Listen and circle.(听单词,圈出单词的首字母) 1. gift 2. foot 3. elephant 4. ice-cream 5. hand 6. ant 7. dog 8. cat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内容 ,每小 题念两 遍。(1 0分)

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身体单细胞……原生动物 身体多细胞……2 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3 摄食和排泄分两个开口……4 身体背腹扁平 ……扁形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
长或薄的体型……5 非长或非薄的体型……6 身体有许多体节 ……环节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线形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软体动物 无贝壳……7 体具棘皮 ……棘皮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节肢动物
典例3 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判断下列动物中属于 类动物的是( )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2)举例
脊椎动物检索表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2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鸟类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3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爬行类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4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上陆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 两栖类 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 …… 鱼类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要准备的器材
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2
根据蚯蚓昼伏夜出的习性观察和讨论
记录本
白天穴居,取食泥土中的有机物;夜间爬出洞穴,取食落叶
3
将蚯蚓放在瓷盘中,观察蚯蚓身体的颜色、形状与身体前端的环带
瓷盘、记录本
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身体呈长圆柱形,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比较宽、光滑的环带
3.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
(1)分类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
(2)分类等级:有七个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一个“界”含有若干个“门”,一个“门”含有若干个“纲”,以此类推,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物种),“种”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七年级上册科学观察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第二节细胞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内有细胞液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结构: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4 液泡5 叶绿体6 细胞壁5、显微镜的构造:1 目镜 2 镜筒 3 物镜转换器 4 物镜5 载物台 6 通光孔 7 遮光器 8 压片夹 9 反光镜10 镜座11 粗准焦螺旋 12 细准焦螺旋 13 镜臂 14 倾斜关节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把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4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8、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调节光线强弱;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像清晰;注意: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10、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染色:滴加亚甲基蓝溶液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最显着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2细胞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3细胞分化: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3、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同一种组织;4A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E分生组织5、动物组织动物组织结构特点分布功能上皮组织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等运输、支持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在脑、脊髓、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神经组织D 肌肉组织6、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8、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10、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四节常见的动物1、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2、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最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种类越多; 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3、根据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1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动物分类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海蛰、海葵、珊瑚、水螅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钩虫、蛲虫环节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蚂蝗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蜗牛、螺、蚌、乌贼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3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4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5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第五节常见的植物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无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的区别如下:被子植物:苹果、橘子等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铁树等;蕨类植物:蕨、胎生狗脊等;苔藓植物:地钱、葫芦藓等;藻类植物:紫菜、海带、水绵等;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1、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衣藻和草履虫等;2、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等;原因是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3、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为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为被子植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为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为昆虫;4、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丧失了栖息地造成的;5、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6、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7。

2.4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常见的动物第3课时无脊椎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基本概念。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椎的动物,它们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食物链的基础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无脊椎动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环节动物在土壤中活动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水分的保持,而软体动物如蜗牛和贝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分解者角色。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无脊椎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脊椎动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无脊椎动物的奥秘。
(4)进行学术研究:对无脊椎动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学术研究,如调查校园内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学习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描述你最熟悉的一种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答案:略
2.分析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学生对复杂无脊椎动物结构的理解和描述:如环节动物的环带结构、软体动物的贝壳形成等。
(5)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和描述:如节肢动物的蜕皮现象、棘皮动物的繁殖方式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无脊椎动物的兴趣,如“无脊椎动物有哪些特征?”

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新版

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新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常见的脊椎动物检索表01知识管理1.动物分类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动物。

2.脊椎动物的分类(1)鱼类: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靠________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________,有尾无四肢,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__,无尾有四肢,主要用________呼吸。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爬行类:用________呼吸,体表覆盖着________或甲。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鸟类:身体呈________形,前肢特化为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体温________,胸肌________,骨骼愈合、________、中空,脑比较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哺乳类:目前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全身________,体温________,________、哺乳。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注意:①体温恒定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类;②羽毛和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哺乳动物体表被毛。

3.检索表概述: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

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应的________个分支。

七年级科学(上) 第二章知识要点

七年级科学(上) 第二章知识要点

七年级科学(上) 第二章知识要点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具保护作用)、足(分泌粘液)、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和配偶。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和味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③生物都能生长发育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都有应激性⑦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说明: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3、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而动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1、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可以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分为有羽毛和无羽毛、有翅无翅、有鳞无鳞、有尾无尾、有脚无脚、有毛无毛、有壳无壳等,也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有脊椎和无脊椎等、也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根据体温分为恒温和变温等。

3、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黄姑鱼、鲫鱼、金鱼、带鱼、鲨鱼等变两栖类:青蛙、疣螈、蝾螈、大鲵(娃娃鱼)、树蛙等---------------------脊椎动物爬行类:扬子鳄、变色龙、蛇类、蜥蜴、龟、鳖等--------------------------- 温鸟类:家禽、鸵鸟、猫头鹰、鹦鹉等---------------------------------- 恒哺乳类:白鳍豚、鲸鱼、蝙蝠、袋鼠、斑马、猪、狗、海豹等温①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无四肢,变温动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存在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信心差,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求解决方法。

通过教学,还使我认识到学生拥有知识的量和创造想象力超过我原来的想象,我们教师应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做新课程教学中的“有心人”和“多心人”。

一、主体与主导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在本节课中,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争论;但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中有辅,如对观察做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等。

让学生在一个放松地环境中观察、学习,兴趣自然就有了。

同时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指导,学生在设计时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之间相互驳斥,寻求最确切的实验。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以提高自己的二、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处理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特别是这种观察课,小组的成功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取长补短。

首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优势,随后告诉他们小组合作的方法。

在观察当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因此在观察中人人都很认真,而且积极性很高。

你瞻;不但人人都参与进去了,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学会了同学间如何交往、如何合作,辞免了“吃闲饭”的情况发生。

造成方案设计中的漏洞,通过小组的共同讨论、思考,有助于提出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方案。

第2节细胞本节教材内容涉及细胞的知识较多,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而通过观察草履虫生命活动的实验,正是本节进入细胞基础知识面的一个切入点。

学生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采样、分离、培养和课前准备等一系列活动,以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对单细胞动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利用显微镜观察活动的细胞,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生命现象。

如:有学生观察到一个草履虫体内有四个核,经小组分析,得出了这个草履虫正处于分裂时期的正确结论。

2019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2章 观察生物

2019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的物体可以根据____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界。

2.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__________,能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有反应,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否进行_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是能否进行______________。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

2.蜗牛的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但没有__________。

3.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因为蜗牛的足内有________能分泌黏液,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传递____________。

第2节细胞(第1课时)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实质是死细胞的__________)。

1831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__________。

2.细胞学说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构成的。

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__________分裂产生的。

浙教版科学 7年级上册 第2章 第4节 第2课时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浙教版科学 7年级上册 第2章   第4节 第2课时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分层训练
9.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无脊椎动物是___A___ (填字母)。 (2)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___B___(填字母);从生殖方式上比较 C、D和E,E的特点是___胎__生__、__哺__乳____;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 是___C___(填字母)。
七年级 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01
聚焦教材
02
分层训练
聚焦教材
1.生物学上常用___检__索__表_____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 __二__歧__分__类__检__索__表______。
2.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__脊__椎__骨____,它 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聚焦教材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分层训练
1.“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
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C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2.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
分层训练
14.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 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太__阳__光__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 ___相__同__深__度__,__湿__泥__土__的__温__度__变__化__小__于__干__细__沙__的__(其__他__合__理__结__论__均__可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_身__体__和__附__肢__都__分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能力提升练
(3)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____D____(填字母)。 A.观察一只蝉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B.统计多只蝉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C.观察一只蝉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D.统计多只蝉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C. 思维拓展练
(3)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 鳍游泳,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 助呼吸,有发达的后肢,适于跳跃。(4)乌龟属于爬 行动物,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 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C. 思维拓展练
13 [固定程序法]蝗虫在休息时,身体的腹部会不停地收 缩、舒张,这是蝗虫在进行呼吸。那么蝗虫的呼吸入 口在什么部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蝗 虫的呼吸入口。实验名称:探究蝗虫的呼吸入口。 (1)该探究实验可以提出的问题是 ___蝗__虫__的__呼__吸__入__口__在__身__体__的__哪__个__部__位_____? (2)做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入口在__头__部__(_或__胸__腹__部__)_。
蜜蜂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内部器官, 适于陆地生活,与飞行生活无关。
A. 基础巩固练
3 [2022·东莞二模]下图中,三个圆圈分别表示蜘蛛、 七星瓢虫和河蟹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生活在水中 B.乙表示身体和附肢分节 C.丙表示有两对翅 D.丁表示用鳃呼吸
乙是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的共同特征,蜘蛛、七星瓢 虫和河蟹都属于节肢动物பைடு நூலகம்身体和附肢分节。
鲍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肉质的足,属于软体动物, 因此都不是鱼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专题2.4.3常见的动物无脊椎动物

专题2.4.3常见的动物无脊椎动物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观察生物2.43常见的动物——无脊椎动物目录 (1) (4) (5) (7) (11)一、无脊椎动物的分类1.原生动物: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

2.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的多细胞动物,有口无肛门,全部水生,如水媳、水母。

3.扁形动物: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雌雄同体,如血吸虫、涡虫。

4.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有口无肛门,如蛔虫、蛲虫。

5.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有口有肛门,如蚯蚓、水蛭。

6.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如蜗牛、河蚌、田螺。

7.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蜜蜂、蜘蛛、螃蟹等。

8.棘皮动物:体具棘皮且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节肢动物的足和触角都分节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有的退化为内壳【知识拓展】节肢动物的类型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常见的有以下四类:(1)昆虫类:如蝗虫、蜜蜂、蝴蝶等。

(2)甲壳类:如虾、蟹等。

(3)蛛形类:如蜘蛛、蝎子等。

(4)多足类:如蜈蚣、马陆等。

【知识拓展】蚯蚓的呼吸: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渗进体壁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二、昆虫1.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类,也是地球上成员最多的一个家庭,现有100多万种。

2.昆虫的特征:体内无骨骼,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

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重要提示】①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不能随动物一起生长,所以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②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其胸、腹部的气门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③蜘蛛属于节肢动物,但不属于昆虫,即昆虫仅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

七年级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2.4.2 常见的脊椎动物练习 自然科学

七年级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2.4.2 常见的脊椎动物练习 自然科学
(2)建立假设(jiǎshè): ①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 ②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12/6/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
(3)获取证据:
身体(shēntǐ)呈纺锤形
村民甲的证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状
No 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
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村民乙
Image
12/6/2021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12/6/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 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________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

论点都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
第4节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12/6/2021
第一页,共二十八页。
12/6/2021
基础巩固 探究创新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鲸、鲫鱼、娃娃鱼分别(fēnbié)属于( D ) A.鱼类、鱼类、鱼类 B.哺乳类、鱼类、鱼类
C.鱼类、鱼类、两栖类
D.哺乳类、鱼类、两栖类
12/6/2021
12/6/2021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解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shēntǐ)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 的特点,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用气囊辅助呼吸。故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类 、蛇属于爬行类。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案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五类脊椎动物,说出五类脊椎动物的代表动物,知道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习利用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的归纳和记忆。

难点: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动物的视频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

现在知道地球上的脊椎动物有4.7万种左右,形态特征各异,要了解它们还需要进一步分类,上节课已经布置过预习作业,请同学来说说看,脊椎动物还可以怎么分?生:……师:没错,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那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1.鱼类生命起源于海洋,在4.5亿年前出现了第一种脊椎动物——鱼类。

观看鱼类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鱼:鲨鱼,金鱼,黄鱼及四大家鱼——鲢鱼、草鱼、青鱼、鳙鱼,和鲫鱼,鲤鱼。

观看了这么多鱼之后,说说看,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可以从五方面考虑:体表、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生殖方式、体温,按号入座。

归纳:身体成梭形,体表被鳞片,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水生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鱼?2.两栖类又过了1亿年,动物想见识一下陆地上的风景,于是出现了水陆两栖的动物——两栖类动物。

观看两栖类动物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两栖类动物:蝾螈、青蛙、大鲵等。

介绍:①大鲵又称娃娃鱼(叫声像娃娃,由此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见于深山的溪沟里。

对于保护动物,我们有义务珍惜、保护他们。

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

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

一.脊椎动物的特征。

1.鱼类:生活在水中。

用()呼吸,体表覆盖鳞片,体两侧有()感知方向和水流。

用()游泳。

2.两栖动物:身体裸露,湿润,()发育,幼时水中,用()呼吸.成体用()呼吸.3.爬行动物.体表有()或(),用()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4.鸟类:有羽毛,前肢表变为(),卵生,体温(),.5.哺乳类:牙齿有分化,体温(),胎生,哺乳.二、无脊椎动物1. 无脊椎动物特征(1) 原生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也叫做单细胞动物。

如()()()(2) 腔肠动物 : 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生活在(),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但有口无肛门 , 体壁有两个胚层。

如:()()()(3)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如:()()()等。

(4)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如:()()等.(5)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构成 , 有真体腔。

如:蚯蚓、沙蚕、水蛭等。

(6) 软体动物 : 身体() , 有外套膜 , 身体外面有() ( 或具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 。

如:蜗牛、河蚌、乌贼等.(7) 节肢动物 : 是动物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门类 , 占动物界动物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

身体、足、触角等分节体外有外骨髓 ; 身体分部等共同特征。

有虾、蟹、蛾、蝶、煌虫等 .(8) 棘皮动物 : 体表有棘皮,成体辐射对称。

如:海参、海星、海胆等.2. 昆虫: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 , 约有 100 多万种 , 常见的有煌虫、蜜蜂、蜻蜓等 ,它们体表长有一层外骨髓 , 身体分()()()三部分 , 并在胸部着生有()对足 , 一般有()对翅。

1.与家兔体温恒定相适应的结构是 ( )A 体表被毛B大脑发达 C. 肺、心脏完善 D.上述都是2. 鸟类在飞行时 , 需要大量氧气 , 鸟类在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可A. 皮肤 B. 肺C. 气囊D.其它3. 胎生相对于其他生殖方式的优势在于 ( )A. 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B. 使后代的数量大大增加C. 增强了后代的体质D减轻母体负担4. 虫皇虫能适于陆地生活 , 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 , 两对翅①有外骨髓 , 防止水分蒸发④视觉发达 , 有一对复眼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D①③④5. 在蜓蚓的体表涂满凡士林后 , 虹蚓将 ( )A. 呼吸正常B微弱呼吸 C.死亡 D. 无法判定6. 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蜘蛛 B. 峡蛤 C. 蜗牛D.沼虾7. 鱼在水中活动时 , 鲤盖不停地张开闭合 , 这是鱼在 ( )A. 吞吃食物B.吞咽水 C. 呼吸 D. 散热8. 龟鳖一般栖息在河流、池塘中 , 它们的呼吸器官是 ( )A. 鲸 B. 肺 C.鳃和肺 D. 肺和皮肤9. 从蝌蚪发育到成蛙 , 其呼吸器官的变化是 ( )A. 内鳃→肺 B. 外鳃→肺→内鳃C. 外鳃→内鳃→肺 D. 外鳃→肺10. 终生有尾 , 我国特产的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是 ( A. 青蛙 B. 鲍鱼 C. 扬子鳄D. 娃娃鱼11.鱼的下列鳝中 , 既有平衡躯体作用 , 又转换运动方向的是 ( )A 胸鳍B 腹鳍 C. 臀鳍D. 背鳍三.植物1.蕨类植物特征 : 生长在森林、田野、阴坡、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有()()()的分化 ,具有()组织和比较发达的机械组织;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