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比较分析
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

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数据对比2010年02月21日10:48凤凰网教育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
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
日本为4.28%,韩国为3.01%。
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详细见附件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八日在此间表示,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百分之二点四,低于印度的百分之二点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详细见附件二) 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3%,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扩大。
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59%,现在相当于法国的39%;原来相当于德国的79%,现在只相当于德国的44%;相当于德国也从66%下降到了44%;美国从过去的69%下降到现在的50%。
(详细见附件三)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在2007年就写过一个提案,同时也在一个会上提出,希望北京市能够率先在全国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
王晋堂提出三个理由:第一,4%的投入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数字,北京市作为首都完全应该不低于这个数。
第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GDP投入是4.7%~7.4%,如果中国低于美国、日本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低于印度(7.1%),低于韩国,这就说不过去了。
第三,北京市在当时GDP 的增长连续七年是两位数,提高教育投入所占比例也是有现实可能性的。
“但北京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也一直没有达到目标,2006年是3.1%,2007年是3.8%,2008年是3.5%。
”王晋堂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让每一个校长都在想着怎么弄钱,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发展。
中美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结构比较分析

1 . 38
19 . 07 .
收疆 日期 :0 1 2—1 20 —0 3 作者筒彳 : r李福华(9 卜 ) 男. 16 . 山东寿光人. 青岛大学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领域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
维普资讯
捐 赠收 人
1 . 88 5 . 10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6 1 . 92
4 . 30 1 . 65
其中 : 联邦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1 28
4. 56 38 .
1. 05
4 . 50 36
1 . 03
4 . 03 37 .
1 . 11
3 . 58 41 .
1 . 59
1 . 35 18 . 51 . 10 0
洼 : 上数据根据各 高等学控按照国家教育部 和国家统计局联台悄柞的高等 学棱教育经 费统计报表 基层
5 . % . 杂 费 比例 逐 年 上 升 ,0 0年 已 达 2 . % 。详 见 表 2 57 学 20 14 :
裹2
经 费 来 源 学 费
中国瞢通膏等学校收入束露螬构
19 9 5篮 1 . 37 19 96韭 1 . 45 19 9 7韭 1 . 58 19 9 8越 1 . 51 19 9 9韭 1 . 74 20 0 0年 2 . 14
经费来源鳍构韵比较分析 , 发现蒲量经费来源结构 的差 异, 寻求对我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的僻鉴意 义。
一
、
中、 美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结构
从 整体上看 , 各级政府 的拨款、 学费 和学校服务 收^是美 国高 等学校 最主要 的经费来糠 ,9 0 18 1 8 - 9 1学 年、9 5 18 1 8— 9 6学年 、9 o- 9 1 19 _ 19 学年 、9 手 9 6 1 9 一19 学年三项 台计 的比饲在公立学 校分别选 9 ,% .3 6 4 7 9 . %,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及启示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对比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费投入总体情况、经费分配机制和效率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两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配置情况,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经费投入总体情况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和特点。
在经费总体规模上,美国高等教育经费规模巨大,2019年美国高等教育总支出约1.3万亿美元,是全球最高的。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规模也在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了1.5万亿元人民币,接近2.1万亿美元。
由于两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的差异,导致单个学生的经费投入存在差距。
据统计,2019年美国每名大学生平均教育经费支出约为7.5万美元,而中国则为3.5万美元。
二、经费分配机制在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机制方面,中美两国都存在不同的特点。
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费收入、捐款和基金会等,其中政府拨款占比较小,学校有相对较大的经费自主支配权。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等构成,政府拨款占比较大,学校的经费自主支配权相对较小。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高校的经费使用模式不同,同时也反映了两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不同投入重点和政策导向。
三、效率管理在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方面,美国高校的经费管理更加市场化和灵活,学校有较大的经费自主决策权,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和市场约束。
中国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率则受到政府主导及行政约束较重的影响,导致了一些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浪费的问题。
中国政府正在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启示从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及配置比较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思考:1.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比。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
2. 探索灵活的经费分配机制。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近年来,高校的经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的创收渠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以中美高校创收渠道为研究对象,对两国的高校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有一些共同点。
无论是中国高校还是美国高校,都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创收:学费收入、科研项目、社会捐赠、合作办学和高校股份制改革等。
学费收入是高校最主要的创收渠道之一。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学生支付的学费是高校最直接来源且数量巨大的收入。
学费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学校的声誉、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科研项目也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高校都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科研任务,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可以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
社会捐赠是高校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两国都存在一些富有人士和企业家捐赠给高校的现象。
在中国,一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并将这些资金用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美国,高校也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拥有大批的校友,他们也是高校的重要捐赠群体。
合作办学也是高校创收的一种途径。
在中国,一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其他高校或国外高校合作办学,通过招生和培养学生来实现创收。
而在美国,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分校区或合作项目,通过合作办学扩大学生规模和增加创收。
高校股份制改革是中国高校独有的创收方式。
一些中国高校通过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投资,实现了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的创收。
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美高校在学费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在中国,高校的学费水平相对较低,且由政府严格控制,学费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在美国,高校的学费水平较高,学生自费能力较强,学费收入在整体收入中占比较大。
两国高校在科研项目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机构的科研拨款,科研项目多样且金额较大;而在中国,高校的科研经费多来自于政府的科研项目,且科研经费相对较少。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商 业 经 济
S NG I J HA YE J NG I
No3, 01 . 2 1 Toa .7 tl No3 0
【 文章 编 号】 10 — 032 1)— 05 0 0 9 64 (0 3 07 — 2 5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 比较分析 及其 启示
经费 、学 费是 最 主 要 的收 入 ,有 的 学校 占到 5 %一 0 0 6 %
斯坦福
2 2
l.0 47 %
3 .0 6 1 %
2 O 1 % 4
82 % .O
1 . % 96 0
( I 主要 为研究经 费) 另外 捐赠收 入和基金运 作收入也 MT 。 越来越 成为学 校收入 的重要 部分 。 哈佛大 学 、 斯坦福 大学 留本基 金运作 非常 成功 ,其 中哈佛 大学 留本基金收 入 占 总收入 的 3%, 坦福大 学 占 2 %。 以看 出美 国高校经 1 斯 0 可 费来源 的基本 特点 如 下: 一 , 国 高等教 育机构 经费来 第 美 源是多元 化的 。政 府 、 生 、 学 私人 以及 高等学校 自身都是
投资 收入 8 %
3 % 1
8柏 %
捐赠 收人 5 % 6 %
45 % 0
商业 服 务收人 5 % 6 %
9 %
其他 收入 l 5 % l% 4
l O 98 %
以上 可知 ,美 国研究 型大 学运转 所需要 资金来源 主
要为研究经费、 学费、 捐款 、 留本基金运作等。其中, 研究
一
、
美国部分高校财 务收入 及经费来源情 况
根 据美 国排名前 1 位 的部分 大学 2 1 年财 政年 度 O 00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作为两个拥有世界顶尖高等教育资源的大国,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文将从政府资助、学费收入、科研经费、捐赠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府资助中国高校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渠道。
由于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高校拨款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高等学校人事、经费和设备等基本情况统计表》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本专科高校公共财政拨款总额为2848.27亿元,同比增长10.6%。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的政府资助不到中国高校的10%。
美国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科研经费维持其运营和发展。
二、学费收入三、科研经费四、捐赠美国高校的捐赠文化和捐赠意识非常浓厚,捐赠金额相当可观。
根据《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9年美国大学捐赠榜,哈佛大学以846亿美元位列首位。
这些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高校的运营、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捐赠在高校中并不普遍,捐赠意识也相对不高。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捐赠文化和捐赠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五、校企合作中国高校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增加收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校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也逐渐意识到了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既可以帮助高校增加收入,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在美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非常广泛,且非常成熟。
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高校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
综上所述,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政府资助、学费收入、科研经费和捐赠方面,美国高校的收入相对较多;而中国高校则更多依赖政府资助,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其它收入渠道。
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差异所在的原因,并在不同国情下,探寻可行的创收途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比较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揭示了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模式,为相关政策制定和高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结论总结、启示、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国高校在创收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的经济来源和收入渠道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系统,其高校的创收渠道和模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中国的高校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改革,其创收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费收入、科研项目资助和企业合作等。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的创收渠道更加多元化,除了政府拨款和学费外,还有捐赠、科研合作、商业化项目和专利收入等。
这种多元化的创收渠道让美国高校在财务上更加独立和灵活,也更有可能实现创新和产业化。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也可以借鉴对方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高校的创收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高校在资金来源、收入构成、收入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旨在揭示不同国家高校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不同收入模式和经济效益。
1. 比较中美高校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构成,揭示两国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的异同点。
2. 比较中美高校的收入规模和经济效益,探讨两国高校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管理的优劣势。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比较与分析

社 会政 治 、 济 等 因素造 成 的 , 一方 面也 是两 国 高等教 经 另 育 经费筹 措愈发 多元化 的表现 , 政府投入 以外 的各种 经 费 筹 措渠道 正在 逐渐发 挥 力量 , 尤其是 学费 收入 。
费 的 比例分 别 为 1 -% 4 .% 而到 了 2 0 — 0 1学年 63 和 04 , 00 20 分 别上 升到 1 .% 4 % 85 和 3 。这 是 由于 从 2 纪 9 0世 0年代 开
经 费来 源 的 构成 及 比例 变 化 , 完 善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 融 资 体 制提 供 借 鉴 。 为
【 词】 关键 高等 教 育 经 费来 源 多元 化
一
、
问思 的提 出
的创 收等 几个 方 面 ,如 美 国筹措 高等 教 育经 费的 主要 渠 道包 括 政府 拨 款 、 学费 、 科研 经 费和 专利 收 入 、 售 与服 销 务收入 、 捐赠 及其他 收入 等 。 这种 多元化 的高 等教 育经费 体 制建 立 在 以国 家投资 为主 体 的经济 基础 之 上。我 国在 17 9 8年 以前 实 行的是 高度 集 中的 计划 经 济体 制 , 等教 高
因素 , 国 多样 化 的高 等 教育 经 费来 源 在 结构 和 比例 变 各
化上 都表 现 出不 同的特 点 。以下 分别 从构 成高 等教 育 经 费来 源 多元化 的几个 主 要方 面来 比较 中美 高等 教育 经 费
二、 中美高等 教 育经 费来源 多元 化 的比较
高 等教 育来 源 多元化 的 实质是 建 立一 种政 府 、 会 、 社 直 接受 益者 ( 学生 ) 学校 自身 共 同投 资 的体 制。 和 总体 来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教育的日益蓬勃,高校的创收渠道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高校创收渠道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针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一、中美高校创收渠道的不同之处1.政府拨款与自主创收在中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这一传统由来已久。
虽然近年来自主创收渠道得到了发展,但政府拨款仍是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要财政来源。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校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收的方式,包括捐赠、科研项目、合作办学等多种渠道。
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的高校在经济上更加依赖政府支持,而美国的高校则更加注重自主创收和市场化运作。
2.学费收入差距在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学费收入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定,相对较低;而美国的高校学费则普遍较高,学费收入成为了其主要创收来源之一。
这也导致了美国高校更多地面向国际学生招生,以获取更多的学费收入,而中国的高校则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和自主创收。
3.校园产业化发展在中国,一些高校开始将校园进行产业化发展,通过建设商业街、租赁土地等方式获取额外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的财政状况。
而美国的高校则更多地依赖于校友捐赠和科研项目的资助,这也是其稳定的创收渠道之一。
1.中国高校的优势中国高校在创收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和校园产业化上。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中国的高校在科研项目、专利转化等方面可以获得政府大力支持,这是中国高校的一大优势。
中国高校在校园产业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通过商业合作和土地出租等方式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美国高校的优势则主要在于自主创收和市场化运作上。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校友关系和捐赠,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发展基金会,通过校友捐赠来获取额外的资金支持。
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进行运营,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随着中国高校自主创收渠道的不断丰富和政策的不断优化,中国高校的创收渠道将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
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一、引言在世界文化和科技高度交流的时代,教育体系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体系不仅是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围绕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体系当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中的差异和优劣。
二、教育资源和经费教育资源和经费是教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它们决定了学生们能否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费充足。
例如,北欧三国瑞典、芬兰和挪威的教育资源普遍较好,学校设施完备,教育科技水平领先全球。
同时,国家对于教育投入也很高,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每个学生学费都由政府付费。
这种高投入、高优先级的教育政策使得他们的教育水平呈现高水平、均衡发展的状态。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资源和经费问题较为突出。
城镇学生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许多地方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都比较强,但是农村地区的情况相对薄弱。
同时,由于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和家长自费,造成了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这也导致了私立学校经费充裕、学生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而公立学校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
三、师资队伍和培训教育师资队伍和培训方面也是决定教育体系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的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较为强大。
甚至在一些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中,学校设有专门的教育心理顾问和辅导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切实帮助。
同时,一些国家的老师是有更高的教育水平要求的。
芬兰的教师是必须具有大学文凭、理论水平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文素质的。
除此之外,而且每个教学班的师生比也很合理,每个班级的平均人数一般在15个至25个。
中国的教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目前,中国的教师从业者普遍存在素质不高,强调应试教育而不是终生发展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教师的水平和知识结构相对较低, 在教学方面没有太多的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教育内涵的方法。
四、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影响着学生的掌握技能和涵养素质能力,是教育展开的最主要的形式。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比较分析

可编辑ppt
7
企业投资
• 合同投资 • 捐赠 • 对学生的资助
可编辑ppt
8
可编辑ppt
9
可编辑ppt
10
高等院校自我投资的融资渠道
• 学校土地、建筑物和其他固定资产用于非教育产业 的租金
• 学校持有的股、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债息收入 • 学校投资( 举办) 的各种教育产业获得利润收入 • 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项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 预算内政府拨款 • 其中:事业费拨款 • 基建拨款 • 教育费附加 • 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 • 学杂费 • 学杂费外的其他事业收入 • 捐赠收入 • 其他收入
60.5 49.6 11.9 1.4 2.1 13.4 13.2 2.1 6.4
可编辑ppt
18
可编辑ppt
19
可编辑ppt
20
• 首先,捐赠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大,表现为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地捐 赠或设置基金会资助教育。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计 ,1993~1994年度,私人对高等教育自愿资助高达123·5亿美元,校 友会捐赠34·1亿美元,其他个人捐赠28亿美元,公司企业捐赠25·1 亿美元,基金会捐赠25·4亿美元,宗教组织捐赠2·4亿美元,其他组 织捐赠8·5亿美元。
等提供资助。
• (2)州、地方政府拨款。一般来说,州政府保证本州公立高等学校的40%
一60%的经费。对于大多数州来讲,州政府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分给州公
立大学,对于地方办或以地方办为主所办的社区学院给予适当资助。州
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地方政府一
般不给州立大学投资,除非地方有特别需要,而且钱要专款专用,以地
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包括政府拨款、收取学费、私利性收入、社会捐赠、发行彩票等,并呈现出财政资金比例下降、私利性收入比重加大、政府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等趋势。
美国多样化筹措资金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标签: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启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我国高校教育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多渠道高校教育经费筹资体系,美国多元化的高校教育经费筹集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1、政府拨款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在以政府拨款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美国政府始终是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主要提供者。
美国政府拨款是指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和分担教育经费,这是美国地方分权体制决定的教育基本模式。
一般而言,美国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的拨款占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总经费的一半左右,私立大学的政府拨款也占有30%左右。
对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
联邦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及州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
2、学费学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18%左右。
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学费占其经费来源的比重非常大,基本上都在50%以上。
美国公立学校学费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家庭,数额有限,主要是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而私立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源自中层阶级及以上阶层家庭,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精英教育。
由于学费急剧增长,对于那些家境非常贫困、无法负担全部教育费用的大学生,美国执行“学费折扣”制度,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
3、私利性收入私利性收入是对高等学校自身创造的各类收入的总称,包括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收入、辅助事业收入和附属医院收人。
这些收入对应的主体都是高等学校,是学校自身通过各种形式创造的收入,因此被统称为私利性收入。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创收渠道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创收渠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国家的高校在创收渠道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中中美两国的高校创收渠道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中美高校的创收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特点。
一、政府拨款在中国,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还是来自政府的拨款。
政府每年都会根据高校的规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因素来拨款,以支持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而美国的高校经费来源则更加多元化,政府拨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美国的高校会依靠政府拨款、学费收入、捐赠和研究经费等多种渠道来获取经费。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更加依赖政府的支持,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更加自主和独立。
二、学费收入中国的高校学费收入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虽然学费金额较低,但由于中国高校的学生数量众多,学费收入依然占据了很大比重。
而美国的高校学费收入则要高于中国的高校,因为美国的高等教育费用本身就相对较高。
美国的高校还通过提高学费、增加学费收费项目等方式来增加学费收入。
美国的高校学费收入比例要高于中国的高校,且学费调整力度更大。
三、科研经费除了学费收入和政府拨款,科研经费也是高校的重要经费来源。
在中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专项资金和科研项目资助。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支持高校的科研活动,以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而在美国,高校的科研经费则更加多元化,包括政府科研项目资助、产学研合作、企业赞助等。
美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能够更好地支持高校的科研活动。
四、捐赠和基金高校的捐赠和基金也是重要的经费来源。
在中国,高校的捐赠和基金相对来说不太充足,主要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
而在美国,高校的捐赠和基金则更加丰富和广泛,来自于校友、企业、基金会等多个渠道。
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校友和企业的捐赠,通过各种资源整合和合作机会来获取更多的捐赠和基金支持。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校在这方面的开拓和利用还有待提高。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近年来,中国和美国都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迅速发展。
其中,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两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据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研究生总人数已经达到了300万,而美国则超过了150万。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美国研究生教育都处于领先地位。
首先,从研究生数量来看,中国的研究生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素质的普及。
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较大,研究生人数也天然较多。
因此,在研究生人口规模上,两国并没有直接可比性。
其次,从学位体系来看,中国和美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硕士学位可以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而博士学位则只有一种。
此外,近年来,中国的硕博连读方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美国,研究生院通常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位,而且硕士学位可以细分为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
此外,美国的研究生院也提供联合学位(例如MBA、JD、MD等)。
第三,从研究生培养模式来看,两国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中国,研究生通常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并撰写论文,才能毕业获得学位。
而在美国,研究生通常依靠导师制度进行研究培养,并且通常需要进行论文答辩才能毕业。
此外,从研究生质量上来讲,在国际上,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而且美国的大部分高端研究和创新都是由研究生及其导师完成的。
而近年来,中国也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和精力。
不过,在产研学结合、趋向实用等方面仍需加强。
总体来看,中国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数量、体系、模式、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两国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产研学结合等诸多挑战。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两国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共同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分析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美两国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篇文章将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等方面探讨中美高等教育的异同点,旨在为读者揭示不同体系下的“一样的教育”和“不一样的教育”。
一、教育体制中美两国教育体制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由国家直接管理,实行“985”、“211”等工程来对重点大学进行投入和支持,学术研究的重点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较为分散和多元化,没有类似“211”、“985”等工程的管理模式,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私人捐赠和学费,学术研究更为依赖于市场和企业的资助。
这种分散的管理结构让美国高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但也面临着资源分散、管理复杂等问题。
二、教学方法中美两国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教师通常通过讲授的方式传递知识,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听讲和自习进行学习。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则追求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个性,教师通常会采用互动式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也需要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不适合所有人群。
三、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方面,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依托国家战略和政策进行学科布局和建设,特别是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力求使高校的学科优势更加突出、成为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
美国的高等教育则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更注重学科的多元和自由度。
这使得美国高校的学科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更加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也缺乏一个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四、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中美两国高校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注重学位和职称制度,特别是生硬的对经验年限和论文发表数量的评价,这带来了师资队伍的年轻化、草率化和功利化。
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

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比较分析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推动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教育的投入不尽相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以下从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占GDP比例和教育支出的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来看,中国在近年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持续增加,2019年教育经费达到了4.4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时,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存在差距。
例如,根据相关数据,美国在2019年的教育经费达到了1.46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教育经费。
其次,从占GDP比例来看,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
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在占GDP比例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
根据数据,中国在2019年的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84%,而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挪威和丹麦等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一般在5%以上。
最后,从教育支出的来源来看,中国的教育支出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
政府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占据了主要比例。
虽然一些国际机构和私人组织也在中国有一定的教育投入,但相比较而言仍然相对较少。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支出的来源相对多样化,个人捐赠和企业投资在教育支出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中国在近年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但在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占GDP比例和教育支出的来源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支出的比例,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美印日古高等教育投资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一
借 鉴意义 的 。 日本 在地理 上 ,作 为我 国的领 国 ,又 是 一个世 界上 市场经 济非 常发达 的 国家 ,其 高等教 育 市场化 程度 和美 国差不 多 ,其 原先 的高等 教育管
理体 制和 我 国又类似 ,都 是 中央集 权式 ,从地 理和 高 等教育 管理体 制上 说 , 日本 的高等教 育情况 也是 有一 定参 照意义 的 。印度在 地理 上 ,作 为我 国的邻 国 ,而且人 口数 量和 我 国差 不多 ,并且都 是发 展 中
日 本
1 9 99 O 5 .4
2 6 .0 O 9 .O
1 1 .O
20 00 O 5 .7
26 .O O 9 .O
11 .O
20 01 O 6 .1
28 .O 10 .0
1 1 .O
20 02 0 6 .5
27 .0 0 9 .0
1 1 .O
2 0 03 0 6 .4
3 O .O O 9 .O
1 3 .O
2 0 04 O 6 .3
3 1 .0 O 8 .0
1 3 .O
2 0 05 O 6 .2
3 O .0 0 8 .0
1 4 .0
古 巴
】 3 .0
J 3 .0
好 。古 巴虽 然一 个发展 中 的小 国 ,经济发 展水 平不
在 《 日英德 高等 教育投 资 比较分析 及对我 国的启 美
示 》 一 文 中 ,将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的投 资 规模 进 行 了 ②
高 ,人 口也 比较 少 ,但 是其作 为 目前世界 上仅有 的
几个社 会 主义 国家之一 ,从社 会政 治制度 及其 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8 47.9 7.9 0.9 1.8 21.3 13.4 1.7 5.1
52.9 N.A. 46.7 48.7 6.2 N.A. 0.6 N.A. 1.4 N.A. 24.7 26.3 13.3 N.A. 1.5 N.A. 5.5 N.A.
• 算。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1999-2002》有关数据计
• 第四,募捐范围不局限于本地和本国,而是扩大到了全世界。如美 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不仅在东京雇用了兼职筹款人,而且还在 香港、韩国、日本、台湾和泰国等地建立校友会。
• 最后,大学的募捐还得到政府鼓励性政策的支持,这些政策措施主
销售及服务收入
美国高等学校利用科研和专利筹措资金是一种普遍做法, 利用科研专利筹措经费和校企合作获取资金的收入, 约占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经费21%。 这种筹措经费的方式既可以 提高美国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高校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 也可为高校带来经济收入。 例如,参考资料的销售、相关 的考试服务或者影片租赁等。 另外一种和教育服务有关的 活动就是高校对于留学生的招生。 据统计,过去 20 年里美 国高等学校中的外国学生人数增加了 3 倍。 留学生人数的 剧增,为美国高等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已经逐渐 成为美国高校扩大收入的重要来源。 •
• (2)间接形式的筹资
• ———税收优惠。美国政府不仅通过财政支出向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提供直接 资助,而且还通过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高校扩大收入;联邦和州政府提供的、有助 于高校资金筹措的税收优惠措施有下列两类。一是联邦政府关于对那些非营利 机构提供的自愿捐赠减免税的规定。这一规定无疑大大鼓励了捐赠活动,尤其是 以增值财产来进行的捐赠。因为这类财产如果被出售而非用于捐赠的话,所得收 入会被课以重税。二是直接对学校的税收优惠。政府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有利 于学校扩大其收入。尤其是第二类税收优惠措施,直接减少了学校的开支,实际上 是政府对高等学校的间接资助。
• ———学生经济援助。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提供的对学生的经济援助占高教支 出的比例很大。联邦对高教资助的80%是以学生经济援助的形式提供的。政府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经验 与分析
• 1.多渠道、多形式经费来源,是保持高等院校收入稳 定的根本途径,增强了高校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联邦政府财政收支不 平衡加剧,预算吃紧,它用于高教的支出在高校经常 性基金收入总额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 我们看到,来自学杂费与民间团及个人的收入所占 份额却有增加。为了增强高等学校收入的稳定性和 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近年来,美国高校学杂费标 准迅速提高,同时各学校不遗余力展开面向校友和 其他个人、团体的经费筹集活动,这是在办学成本 提高后学校力求扩大财源,为获得足够的资金所作 出的努力。总之,在经费来源多渠道的情况下,当一 方的金额减少时,学校便可以转向其他的依赖渠道, 而不至于造成收入的大起大落。
高校的学杂费收入
• 多年实践的结果表明,几乎免费的美国高等教育并没有实现教 育机会均等,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有高收入的家庭。而且,不 收学费或学费过低,使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因此,学费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公立高等院校,以及全社会注 目的焦点。
•
第一是通过补助金、低息贷款和勤工俭学项目,帮助学生上大学,
尽可能扩大和保证平等的入学机会。
•
提供联邦政府土地的方式,为建立高等学校提供部分资金。
•
第四是对联邦政府确定的高等教育中应该着重发展的方面提供资助。
例如为发展成人教育、发展外语教育、发展理科教育、改进学校的设备
3年度斯坦福大学为36 %
美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的形式
• 1)直接形式的筹资
• ———拨款。拨款是指高等学校从联邦和州政府得到的用于一般性资助的资金, 这类资金被用做抵付学校的日常开支,拨款带有平均分配的性质。
• ———项目资助。项目资助是指那些由资金提供者规定了具体用途的资助形式。 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的80%都属于项目资助。获得联邦项目资助的往往是 那些最有条件完成联邦计划目标的学校。高等学校以合同形式获得州的项目资 助,州的项目资助通常用于下列范围:农业研究、社会服务、农业推广课和专业人 员的培训等。
防止了因缺乏监督而造成的资金被挪用及浪 费现象的发生。
• 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资助有助于协调政 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同高等学校的关系。美国多 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筹资体制是 在美国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下运作的。也就是说政 府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在宏观上调节并控制学校发 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使学校对服务对象———政 府、学生、公司企业及其他民间团体负责,而不是向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这既能使政府有效地对高 校施加影响,又能使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满足政府和社会及其他方面对学校的要求,还可以使 学校有不断革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增添了高等教育 发展的活力。
• 其次,捐赠的手段多样化,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捐 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有形资产捐赠、遗产捐赠、寿险捐赠、 信托捐赠等等。捐赠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最常见的是例行年度 募款和大额捐款。
• 第三,一些大学将筹措捐赠收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相应的筹 款机构,由专职人员来执行,非常规范。以纽约大学为例,设立学校 发展部,有工作人员54名,由一名副校长亲自挂帅,学校发展部下设 集资处,基金会集资处和个人集资处,加强与校友会的联系,其中特 别注意保持与刚刚毕业的新校友的联系。
经营收入
直接形式
间接形式
拨款
税收优惠
项目资助 学生经济援助
政府、学生及家庭、民间团体及个人以及学校自身 34.6%、29、7%、8.9%、23.3%
1.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拨教。
• (1)联邦政府拨款。联邦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一般占整个高等教育收 入的12%左右。联邦政府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其使用方向或目的不在 于卷入地方或高校的具体事务和管理,而在于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创造 一个有利发展的大环境,提供指导和服务,激励高校的改革创新活动, 为学生上大学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和担保。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支 持主要有四种形式:
• 预算内政府拨款 • 其中:事业费拨款 • 基建拨款 • 教育费附加 • 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 • 学杂费 • 学杂费外的其他事业收入 • 捐赠收入 • 其他收入
60.5 49.6 11.9 1.4 2.1 13.4 13.2 2.1 6.4
60.0 49.4 10.6 1.0 1.8 17.2 12.7 2.3 5.0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晏冰瑶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1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结构分析
2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3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经验与借鉴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途径
-政府 学杂费
筹措渠道
企业 学校产业
•
• 1998-20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构成比例(%)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 首先,捐赠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大,表现为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地捐 赠或设置基金会资助教育。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 计,1993~1994年度,私人对高等教育自愿资助高达123·5亿美元, 校友会捐赠34·1亿美元,其他个人捐赠28亿美元,公司企业捐赠 25·1亿美元,基金会捐赠25·4亿美元,宗教组织捐赠2·4亿美元,其 他组织捐赠8·5亿美元。
• 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
• 中国学校兴办产业的传统来源于教育与生产 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改革开放之前就 广泛存在。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高等教 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运行出现严重困难的 时候,兴办产业曾被看做是大有前途的学校 收入的来源渠道。
企业投资
• 合同投资 • 捐赠 • 对学生的资助
高等院校自我投资的融资渠道
等提供资助。
• (2)州、地方政府拨款。一般来说,州政府保证本州公立高等学校的40% 一60%的经费。对于大多数州来讲,州政府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分给州公 立大学,对于地方办或以地方办为主所办的社区学院给予适当资助。州 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地方政府一 般不给州立大学投资,除非地方有特别需要,而且钱要专款专用,以地 方与州立大学合作项目的形式实施。
. 科研经费和专利收入
• 美国高等学校利用科研和专利筹措资金是一 • 种普遍做法, 且科研经费收人在学校总收人中占 • 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 • 科研经费收人在学校的总收人中占有很高的比 • 例, 如2001-2002 年度MIT 为5 0.9 % , 2 00 2 一20
按照收益原则,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承担大部分高等教 育成本,而承担的方式就是交纳学杂费。 美国的学杂费是其高 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特别是私立高校,学杂费在学校收入 里的比重居于首位。
社会捐赠收入
捐赠是社会和民间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举 措,历史上美国许多高校都是私人捐赠而建立的。例如,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的建校资 金就来自私人和教会的 捐赠;耶鲁大学是为感谢英国商人伊莱体耶鲁对学校的投资 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除了这些因私人捐赠而建立的学校 外,美国还有许多大学慈善基金会。据统计,美国现在有 4500个基金会从事推动教育发展的捐赠活动,最著名的有 卡耐基基金委员会、乔治匹巴教育基金会等。
• 2.设立拨款项目、研究项目,是调动高等学校之间为筹集资金 而竞争的有效办法。学校为了获得充分的资金,在争取政府
拨款项目和企业、公司、社会团体的研究项目上展开竞争。
美国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包括政府在内一些形式 的资助 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遵循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投资需 求原则,就是看哪个学校提供的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等量资本 获得等量利润的投资需求程度。为此,各学校必须改进服务 去争取数额有效的资金。改进服务的重点至少有两个:一是 学校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新 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服务;二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