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合集下载

化妆品乳状液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化妆品乳状液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长 期 保 持 稳 定 的 乳 状液

,
雷要 全面 地

乳化 荆 的 分 于 构 里

乳 化 荆 的 亲水 性
乳化器 材 等 因 紊

选择乳
,
化 荆主妥 可 以 使 用
/W

HLB”





P
T r

法 和 有 机概 念 图 法 三 种
,
在化壮 品 中




里和
w r
/o
型 乳状 液 外

已 开 发 出较 新型 的
却 能形 成


/w 型


定 向楔
理 论 不 相 符 相 体 积对 乳状液 类 型 的影 响 和


定 向锲
理 论 都属 于
乳 状液理论 的早 期研 究

,
故 内相 为水 相

,
非极 性 头较大
:
朝 向外相
故 外 相为 油 相
,
所以形
,
成 油 包水 型 乳 状 液 如 图 l 所示 乳 化剂分 子 在界 面上 的 定 向排 列 就象 木楔 一 样插 向内相
由 此提 出 乳 状 液类 型 的

定 向楔 型还是

理论

为 了有 利 于 乳化 剂 分子 在 油 水界 面 上 的定 向 紧 较 大横 截 面积 的基 团 指 向外相
, :
油 和 水 两 个不 相 混溶 的
,
相 组成 一个分 散 体系 时 两相 间的界 面 面积大 大增 加 因此 体 系的 界面 能也 大大 增 加 就 孺要在 乳状 液体 系 中加入 第三 组分 面 上吸 附

乳状液(emulsion)

乳状液(emulsion)

——界面张力差理论 一个界面膜必有两个面,故有两个σ。σ较 大的相易成为分散相。因这样可减少该面的面积,结果是在高σ这 边的液体就成了内相(分散相) ——乳状液制备工艺 例,玻璃类亲水性容器中乳化易形成O/W 型,塑料类亲油性容器中,易形成W/O型 ——相体积理论 量较多者易为分散相。界限:0.7402
(2)乳化炸药的主要组分 )
——无机盐的水溶液 热溶解于水形成 作为分散相,提供氧化剂,一般由硝酸铵加
——碳质燃料 作为分散介质,提供还原剂。粘度合适的石油产品 均可选作碳质燃料。选择原则:既要形成稳定的W/O乳状液,又要 使乳化系统在确定的温度下变得稠厚,不能流动:柴油、重油、机 油、凡士林、复合蜡等。多与乳化剂一起溶解后,再与氧化剂乳化 2012-5-2 13
关于答疑与考试
2012-5-2
14
请弹技02级全体同学 请弹技 级全体同学 接受江棂和白晨艳的衷心祝愿
祝大家 身体好,学习好,素质高 今后能为祖国的强盛,为自己美好的前 程努力工作
2012-5-2
2004年6月16日全部结束
15
2012-5-2 8
●电破乳 常用于W/O型乳状液的破乳:高压电场中,极 性乳化剂分子转向而降低界面膜的强度。同时,水滴极化后相互吸 引排成一串。当电压升至一定强度(一般在2000V/cm以上)时,小 液滴瞬间聚结成大水滴而破乳 ●表面活性剂破乳 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破乳方法。选择 能强烈吸附于油—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如异戊醇,顶走原来的 乳化剂,在油—水界面形成新膜,但新膜的强度比原乳化剂形成的 膜降低很多,因而容易失去稳定性而破乳。这种表面活性剂叫破乳 剂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离心法、超声波法等。实际是多种方法 并用。如原油破乳,加热、电场和添加破乳剂三者同时进行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导电法
O/W的导电性比W/O的要好。但使用离子型乳化剂 是,即使是W/O型乳状液,或水相体积分数很大的 W/O型乳状液,其导电性也颇为可观。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状液特点:
多相系,相界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1、表面张力的影响。

三、乳状液的破坏

乳状液的完全破坏叫破乳。
破乳的机理: 1.絮凝:此过程中,连续相在液滴与界面间排泄出来, 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但各液珠皆仍然存在,这 些团常常是可逆的。在液滴与界面之间“接触”面 的周界上的界面最薄。 2.聚结:此过程中,膜发生破裂,各个团合成一个大 滴,导致液滴数目的减少和乳状液的完全破坏。此 过程是不可逆的。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①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②选择适合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3、界面电荷的影响―乳状液稳定的电理论。 4、外相粘度的影响。 5、固体乳化剂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

选择乳化剂的一般原则:
①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在形 成的乳化液外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②在油―水界面上,能够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界 面膜。 ③能够适当增大外相的粘度,减小液滴的聚结速度。 ④水溶性乳化剂和油溶性乳化剂混合使用,具有较 好的乳化效果。 ⑤应该满足乳化体系的特殊要求。 ⑥应该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乳化效果, 并且乳化工艺简单。
乳状液的应用:
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生理现象中 有着广泛应用。





1. 控制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的,这会使温度急剧 升高,促进副反应的发生。如果将反应物制作成乳状液, 不仅可以利用其界面大、接触充分的特点提高反应效率, 而且大界面有利于散热,从而可以提高产率。 2. 农药乳剂 将杀虫药等制作成乳状液,可以使之均匀 地铺展在植物上,用量少且效率高。如顺式氯氰菊酯微 乳液就在农药上有了较好的运用。 3. 纺织工业 天然纤维与人造短纤维在纺前要用油剂处 理从而增强纤维的机械强度、减少摩擦和增加抗静电性 能等。 4. 乳化食品 乳化食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日 常喝的牛奶、豆浆等都是天然的乳化食品,人造的有人 造奶油等等。 5. 制革工业 在皮革的加工上,我们常常要“上油”。 这里的“油”,便是乳状液。将它涂在表面上,可以提 高皮革的牢固度、柔软性和拉伸性能。

(完整)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完整)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概述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和亲水基的结构)离子类型:a。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羧酸盐型、磺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多羧基型、聚氧乙烯型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这类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如何表征?假如.是水或溶剂的表面张力,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则表面(界面)张力降低值可表现为。

,在稀水溶液中可以用表面张力降低值与溶液浓度的比值/c来衡量溶质的表面活性。

当物质的浓度c很小时,—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CH2,/c增加为原来的3倍。

❖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是什么?如何解释?两大性质:降低表面张力和胶束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是由亲水、亲油基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性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液体表面,用表面自由能低的分子覆盖了表面自由能高的溶剂分子,因此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胶束的形成:达到吸附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再增加,其分子会在溶液内部采取另一种排列方式,即形成胶束。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被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写为cmc)。

测量依据:表面张力、电导率等性质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上述性质发生突变的浓度。

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

特点:简单、不受无机盐的影响;但极性有机杂质干扰大。

表面活性剂试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试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自学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粉状洗涤剂可分为 A 洗涤剂和 C 洗涤剂。

A B C DA、民用B、军用C、工业D、农业2。

活性剂的分为A,阳离子, B,两性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B、非离子型C、正离子D、负离子3。

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 C 型, D 型.A、园圈B、哑铃C、油包水D、套圈4。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 A ,和 C 。

A、浸湿B、涂布C、铺展D、扩展5。

洗涤过程可表示为:物体表面+污垢+洗涤剂+介质=物体表面﹒洗涤剂﹒介质+污垢﹒洗涤剂﹒介质A、硅胶B、硅氧烷C、固体颗粒D、天然油脂6.液体洗涤剂分为重垢液体洗涤剂、 A 洗涤剂,餐具洗涤剂和 D 。

A、轻垢液体B、个人用品C、轻型液体D、洗发香波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胺盐型、、和鎓盐型。

A、咪唑盐型B、季胺盐型C、磷酸酯盐型D、杂环型8。

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 B 、咪唑啉型、氨基酸型、。

A、咪唑盐型B、甜菜碱型C、氧化胺型D、杂环型9。

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分为,.A、硅烷基型B、硅碳氧烷基型C、硅氧烷基型D、硅碳烷基型10.絮凝包括被分散粒子的作用和粒子的相互聚集。

A、去稳定B、稳定C、稳定D、去稳定11。

洗涤剂的主要是设备洗涤剂。

A、民用B、类型C、配方D、工业12. 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水性越弱。

A、不变B、越强C、越弱D、越低。

13。

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 。

A、化学法B、物理法C、理论法D、实践法14。

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叫做.小于90叫。

A、浸湿B、润湿C、乳化D、不润湿15。

用于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有三大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B、非离子型C、正离子D、阳离子1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A、磺酸盐型B、咪唑盐型C、磷酸酯盐型D、磷酸盐型17。

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咪唑啉型、氨基酸型、。

A、咪唑盐型B、甜菜碱型C、氧化胺型D、杂环型18。

表面活性剂复习问答题

表面活性剂复习问答题

表面活性剂复习问答题问答题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本复习资料用途:用于《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考试,以及《化妆品配制员》职业资格考试。

但是本资料只是两门考试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

本复习资料目的:列出两门考试与化妆品配方与制备工艺相关知识的要点,便于各位同学记忆。

乳化体第一章乳化体理论1. 孚L化体(或叫乳剂):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体或小液珠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之中,形成有相当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

2. 乳剂的种类:水包油型乳化剂(O/W、油包水型乳化剂(W/0)、多重乳化剂(W/O/W 0/W/0)、微乳化体。

3. 液珠大小与乳化体外观的关系液珠大小外观大液珠可分辨两相存在大于1 jjm乳白色乳化1 ~ 0.1 ⑴体(约)蓝白色乳化0.1 —0.05 体m灰色半透明0.05 m以下液透明液4. 乳状液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浊度法、计数法、光散射法、显微镜法5. 影响乳状液黏度的因素1)外相的黏度2)内相的黏度3) 内相的浓度4) 乳化剂及界面膜的性质5) 液珠大小及其分布6) 电黏度效应6. 影响乳状液黏度的因素乳化体的增稠的办法: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增加内相的比例,增加油相的熔点。

注意:不能通过加盐的办法来增加黏度。

7. 乳状液类型的测定方法:稀释法、染料法、电导法、滤纸润湿法8.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相体积、乳化剂的分子构型、乳化剂的亲水性、乳化器材料性质9.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的影响、黏度的影响10. 乳状液不稳定性的三种表示方式:分层、变型、破乳11. 影响絮凝和聚结速度的主要因素:电解质、电场、温度12. 选择乳化剂的原则(1) 当选用两种乳化剂配成混合乳化剂时,HLB 值不要相差过大,一般不超过5为宜,否则所配乳化体的稳定性不好。

(2) 选用多个HLB值呈等差变化(如HLB值分别为6、8、10、12、14、16)的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所配乳化体稳定。

( 3) 混合乳化剂中各组分用量要主次有别,以保证乳化体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乳化理论_精品文档

乳化理论_精品文档

HLB 的加和性例题
混合乳化剂中存在甲、乙、丙三种组分,其 HLB 分别是8、14、16,其用量为 3.0、0.5、 0.5 ,求混合物的 HLB 值。 解:
3.0
8
0.5
14
0.5
16 9.75
3.0 0.5 0.5 3.0 0.5 0.5
3.0 0.5 0.5
例题:配方中HLB 的计算和选择
稳定性
室温
50℃

×

×

×

×

×

×

×



×
冻、熔点 × ○ ○ ○ ○ ○ × ○ ○
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用量
乳化剂质量 油相质量 乳化剂质量
10%~20%
高纯度化乳化剂 非烃乳化剂 囊体乳化剂 液晶乳化剂 天然系乳化剂 其他
乳状液的基本性质
外观和液珠的大小? 粘度? 稳定性?
化妆品工艺学理论部分
第一节 乳化理论
乳状液基本类型 乳化剂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制备
乳状液定义及分类
1. 乳状液
乳状液是一个非均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 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分 散的液珠直径一般大于 0.1μm。这种体系都 有一个最低稳定度,这个稳定度可因有表面 活性剂或固体粉末的存在而大大增加。
容器性质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
水相
油相
煤油
变压器油
液体石蜡
容器 玻璃 塑料 玻璃 塑料 玻璃 塑料
蒸馏水
O/W W/O O/W W/O O/W W/O
油酸钠溶液(0.1mol·L-1) O/W 两种 O/W W/O —

磺酸钠溶液(0.1%)

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总结

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总结

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总结乳状液是多相分散体系,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液滴有自动聚结的趋势。

早期的乳状液稳定性理论已注意到添加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甚至固体粒子等对乳状液状液的形成和类型的重要作用,然而稳定性的理论横型一直并不十分清楚。

在油/水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定向吸附单层膜的研究揭示了乳状液稳定性的可能图像:乳状液不稳定方式:分层、沉降、絮凝、聚集、聚结、变型、破乳等,如图所示:乳状液的稳定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分散相液滴对聚结的抑制能力。

分散相液滴的聚结速度在衡量乳状液稳定性中最为重要,它可以通过测定单位体积乳状液中液滴数目随时间的变化来实现。

乳状液中液滴聚结成大液滴,最终发生破乳,这一过程的速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界面膜的物理性质,液滴间静电排斥作用,高聚物膜的空间阻碍作用,连续相的黏度,液滴大小与分布,相体积比,温度等。

在这些因素中以界面膜的物理性质、电性作用和空间阻碍作用最为重要。

(1)界面膜的物理性质乳状液分散相液滴相互碰撞是发生聚结的前提。

聚结不断地进行,小液滴变成大液滴,直至破乳。

在液滴碰撞而聚结的过程中液滴界面膜的机械强度是決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首要因素。

为使界面膜有大的机械强度,界面膜必须是凝聚膜,构成界面膜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间有强烈的侧向作用力。

界面膜还须有良好的膜弹性,以使因液滴碰撞而局都损坏时能自动修复。

(2)电性作用乳状液液滴表面可因多种原因而带有某种电荷: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电离,某些离子在液滴表面的吸附,液滴与介质的摩擦等。

o/w型乳状液液滴的带电对防止液滴的聚集、聚结以至破乳起重要作用。

根据胶体稳定性理论,范德华力使液滴相互吸引,当液滴接近至表面双电层发生重叠时静电排斥作用阻碍液滴的进一步接近。

显然,若排斥作用大于吸引作用液滴不易碰撞和聚结,乳状液稳定;反之,则将发生聚结和破乳。

至于w/O型乳状液,水滴带电少,且因连续介质介电常数小,双电层厚,静电作用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较小。

乳状液的基本知识

乳状液的基本知识

乳状液的基本概念乳状液的定义乳状液是一种非均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液珠的直径一般大于0.1μm,这种体系皆有一个最低的稳定度,此稳定度可因有表面活性剂或固体粉末的存在而大大增加,因此,在该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某些固体粉末可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我们把这种能使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发生乳化而形成稳定乳状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其大多是由亲水亲油基所组成的两亲结构表面活性剂。

通常,把乳状液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那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个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因此,一般乳状液是由分散相、分散介质和乳化剂所组成。

乳状液的生成条件对于纯水和纯油无论怎样搅拌它们绝不会形成乳状液,因为这两种液体彼此强烈地排斥。

要想制备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存在着互不相溶的两相,通常为水相和油相。

(2)存在有一种乳化剂(通常是一类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在其微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双电层以阻止微液珠的相互聚结,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

(3)具备强烈的搅拌条件,增加体系的能量。

乳状液的类型常见的乳状液有两类,一类是以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的称为水包油型(O/W)乳状液。

另一类是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的称为油包水(W/O)型乳状液。

根据“相体积”理论,当水油比相当时,即如果水相或者油相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6%~74%时,将引起多重乳化现象。

所谓多重乳状液是W/O和O/W两种类型同时存在的乳状液,即水相中可以有一个油珠,而此油珠中又含有一个水珠,因此可用W/O/W表示此种类型。

同样,也存在O/W/O型乳状液。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根据油包水(W/O)和水包油(O/W)乳状液的不同特点,可以鉴别乳状液的类型,但是,有时一种方法往往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可以多种方法并用。

常用的方法有:(1)稀释法乳状液能与其外相(分散介质)液体相混溶,故能与乳状液混合的液体应与其外相相同。

§7.4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7.4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二、聚结速率理论
1957年Davies提出了的一个关于乳状液类型的 定量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当油、水和乳化剂一起振荡或 搅拌时,形成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油滴的聚结 和水滴的聚结两种竞争过程的相对速度。 搅拌停止后,油滴和水滴都会发生聚结,其中 聚结速度快的相将形成连续相,聚结速度慢的 相被分散。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乳状液是一个复杂的多分散体系,影响其类型 的因素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相体积 二、聚结速率 三、乳化剂分子构型 四、楔子理论 五、双界面张力 六、乳化剂的溶解度 七、润湿性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一、“相体积”理论 相体积”
如果分散相均为大小一致的不变形的球形液滴, 最紧密堆积的液珠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73.02%, 如果大于74.02%,乳状液就会破坏变型 若水的体积小于26%,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大于74%,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介于26%-74%之间,则O/W型和W/O 型的两种乳状液都有形成可能。
谢谢大家!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而Ca2+、Mg2+、Al3+、Zn2+等高价金属皂则易生成W/O 型乳状液,因为这些金属皂的亲水性比Na+、K+等脂肪 酸盐弱。 这些活性剂分子的非极性基(共有两个碳链)大于极性基, 分子大部分进入油相将水滴包住,因而形成了水分散 于油的W/O型的乳状液。 只有定向楔排列才能是最紧密堆积,故一价金属皂得 O/W型,而用高价金属皂则得W/O型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四、楔子理论 楔子理论
乳化剂在界面层,呈“大头”朝外, “小头”向里的几何构形,使表面积最 小,界面吉布斯函数最低,界面膜更牢 固。

表面活性剂复习问答题

表面活性剂复习问答题

问答题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乳状液的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 的方法

乳状液的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 的方法

乳状液的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的方法乳状液是一种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相均匀悬浮形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的液滴或囊泡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乳状液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制药和农药等行业。

为了保持乳状液的稳定性,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来防止它们破坏。

下面将详细介绍乳状液的类型、稳定和破坏的方法。

一、乳状液的类型乳状液根据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油-in-水(O/W)乳状液:在这种类型的乳状液中,水是连续相,油是分散相。

这种乳状液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易于溶解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行业。

2.水-in-油(W/O)乳状液:在这种类型的乳状液中,油是连续相,水是分散相。

这种乳状液具有较高的稠度和保湿性,适用于制药和护肤品等领域。

3.乳-in-乳(O/W/O)乳状液:这种类型的乳状液包含两个油和水的连续相。

在这种乳状液中,水被第一层油包围,第一层油被第二层油包围。

这种类型的乳状液通常用于一些特殊的药物和化妆品。

4.油-in-乳(W/O/W)乳状液:这种类型的乳状液包含两个水和油的连续相。

在这种乳状液中,油被第一层水包围,第一层水被第二层水包围。

这种类型的乳状液常用于制备一些特殊的食品和药物。

二、乳状液的稳定性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乳状液中液滴或囊泡的大小、分布和持续时间的能力。

要保持乳状液的稳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并使其能够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化学物质。

乳化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其溶解度、界面活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常用的乳化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

2.乳化过程的控制:乳化过程是指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搅拌混合成乳状液的过程。

乳化过程的控制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搅拌速度、时间和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液滴或囊泡的大小和分布。

3.粒径测量和分布分析:粒径测量是确定乳状液中液滴或囊泡大小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粒径测量方法包括动态光散射、静态光散射和激光粒度仪等。

乳状液的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 的方法

乳状液的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 的方法

乳状液的的类型及稳定和破坏的方法乳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互不溶性液体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在乳状液中,一种液体以微小的粒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连续性的相和分散性的相。

乳状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农药等领域。

乳状液主要分为油-in-水型(O/W)乳状液和水-in-油型(W/O)乳状液两种类型。

油-in-水型(O/W)乳状液是指以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的乳状液。

在这种乳状液中,油滴被水包围并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

油-in-水型乳状液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于清洗和移除。

常见的油-in-水型乳状液包括乳液、乳膏和化妆水等。

水-in-油型(W/O)乳状液是指以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的乳状液。

在这种乳状液中,水滴被油包围并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

水-in-油型乳状液具有较高的保湿性和防水性,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如防晒霜和防护霜等。

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乳液中的油滴或水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

为了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能量输入法:通过剧烈搅拌、超声波处理和高压法等,向乳液中输入能量,使油滴或水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

2. 表面活性剂:乳状液中常添加表面活性剂,如洗涤剂和乳化剂,以降低油滴或水滴的表面张力,增加它们的分散稳定性。

3. 构建液晶相: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序表面活性剂胶束结构,可以界面吸附油滴或水滴,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4. 高分子增稠剂:添加高分子物质,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可以增加乳状液的粘度和黏度,从而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乳状液的破坏主要是指乳液中的油滴或水滴聚集、凝聚或沉降,失去均匀分散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乳状液破坏的原因:1.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乳液中分散相的粘度和黏度变化,从而影响乳液的稳定性。

2. pH值变化:乳液中的水相和油相的pH值变化,会改变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乳液破坏。

3. 震荡和振动:乳液受到震荡和振动会导致分散相聚集和沉降,从而破坏乳液的稳定性。

乳状液的制备的介绍

乳状液的制备的介绍

• 4、乳化方法 • 工业上制备乳状液的方法可按乳化剂、 水的加入顺序与方式大致分为转相乳化 法、自然乳化法、机械乳化法三种。
• (1)转相乳化法 先将加有乳化剂的油类加 热成液体,然后边搅拌边加入温水,开始 时加入的水以微滴分散于油中,呈W/O型 乳状液,再继续加水,随水量的增加乳状 液逐渐变稀,至最后黏度急剧下降,转相 为O/W型乳状液。
• 乳液中被分散的相成为分散相,另外一相 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 1、决定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 决定乳状液类型的条件如下: (1)使用亲油性强的乳化剂易生成W/O型乳 状液,使用亲水性强的乳化剂易生成O/W 型乳状液;
• (2)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的体积比,在不 使用乳化剂时,一般以两相中体积大的一 相为连续相; • (3)乳化过程的搅拌方法和条件; • (4)乳化容器内壁若为易被润湿的表面, 易形成O/W型乳状液,反之,易形成W/O 型乳状液。
界面活性剂的分类
阴离子型:亲水基团可解离成帶负 电荷的阴离子 阳离子型:亲水基团可解离成带 正电荷的阳离子 两性离子型:亲水基上同时具有正、 负电荷,酸性条件下呈现阳离子基 团特性
界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亲水基团不解离不带电荷,以极 性官能基如羟基(-OH)、醚基(-O-)、亚 胺基(-NH-)等和水分子产生氢键
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
• 第一级铵盐(Primary Amine Salt)RN+H3X• 第四级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RN+R1R2R3X• 吡啶盐(Pyridinium Salt)R-N+ X• 磷盐(Phosphonium Salt) RP+(CH3)3X• 硫盐(Sulfonium Salt) RS+(CH3)3X-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若内相被染色,则为O/W型;
若外相染色,则为W/O型。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3)染色法 同理,也可用水溶性染料测定乳状液的类型,结 果恰好相反。如甲基橙加入乳状液中,若能溶解,则 乳状液是O/W型,否则乳状液是W/O型。 若同时用油溶性和水溶性染料分别做实验,则结 果更可靠。常用的油溶性染料有苏丹红等,水溶性染 料有甲基橙、刚果红等。
四、乳状液的转型 乳状液的转型
• 转型的实质是分散相液滴聚结而变成连续相, 与此同时分散介质被分散成新的分散相。
O/W型乳状液转变为W/O型乳状液过程
乳状液的转型因素
(1)乳化剂类型的改变 在某乳状液中加入其反型乳化剂,此转型乳化剂即 为破乳剂。如脂肪酸的钠皂是O/W型乳化剂,在搅拌 下向由它配制的O/W型乳状液中加入氯化钙,少量时 可使该乳状液破乳,加量大时使该乳状液转型,变为 W/O型乳状液。此外,向由金属皂配制的乳状液中加 入酸,可使脂肪酸皂转化为脂肪酸,后者无乳化能力, 导致破乳,此法常称为酸化破乳 (acidatedemulsification)。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4)电导法 多数油是不良导体,水是良导体。O/W型乳状液 有一定的或较好的 导电性能,而W /O型乳状液的导 电性能却很差或测不出其电导率。通过电导(conductance) 的测定可区别乳状液类型。简便的鉴别法是: 将电流计的两极插入乳状液中,构成回路。若有电流 显示,即为O/W型乳状液,否则是W/O型乳状液。 但是含水量很高或用离子型乳化剂的W/O型乳状液, 有时也会有导电性。但由于影响的因素较多,如乳化 剂的类型、相体积等,所以该法虽简便,但不十分准 确。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1)稀释法 稀释法乳状液能为其外相液体所稀释(diluted)而不影响 其稳定性。利用该原理,若将水加到乳状液中,乳状 液除了黏度等性质正常变化外,仍然处于稳定状态, 证明其为O/W型乳状液,否则即为W/O型乳状液。 如向豆浆和牛奶中加水,均不破坏其稳定性,因为它 们是O/W型乳状液;同理,可通过向乳状液中加油来 判断其是否为W/O型乳状液,如奶油是W/O型乳状 液,向其中加入油脂,不破坏其稳定性。

乳状液——精选推荐

乳状液——精选推荐

乳状液乳状液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无论是在农业、工业、食品行业等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一、乳状液的概念乳状液是一种多相分散体系,由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液体而构成的。

乳状液一般不透明,液滴直径大多在100纳米~10微米之间,可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

此外,不同大小的液滴表现出的外观也是不同的:二、乳状液的类型在乳状液中,一切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如苯、四氯化碳、原油等)统称为“油”。

乳状液可分为三大类:(1)油/水型(O/W)即水包油型。

其分散相(即内相)为油,分散介质(即外相)为水;(2)水/油型(W/O)即油包水型。

其外相为水,内相为油。

(3)多重乳状液(即W/O/W或O/W/O等),用途较为特殊。

三、乳状液类型的鉴别及影响类型的因素乳状液鉴别方法很简单,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稀释法,用水去冲稀乳状液,如能混溶则其连续相必定是水相,因而是O/W型,如不能,则是W/O型。

另一种是染色法,乳化前在油相中加入少量染料,乳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液珠带色是O/W型,连续相带色则是 w/o型。

也可把染料溶于水相进行观察。

还有一种是导电法。

O/W的导电性比W/O的要好。

但使用离子型乳化剂是,即使是W/O型乳状液,或水相体积分数很大的W/O型乳状液,其导电性也颇为可观。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理论大多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看法。

这些理论主要有:箱体积与乳状液类型、几何因素与乳状液类型、液滴聚结速度与乳状液类型和乳化剂的溶解度与乳状液类型。

四、乳状液的应用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生理现象中有着广泛应用。

1.控制反应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的,这会使温度急剧升高,促进副反应的发生。

如果将反应物制作成乳状液,不仅可以利用其界面大、接触充分的特点提高反应效率,而且大界面有利于散热,从而可以提高产率。

2.农药乳剂将杀虫药等制作成乳状液,可以使之均匀地铺展在植物上,用量少且效率高。

如顺式氯氰菊酯微乳液就在农药上有了较好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如果分散相均为大小一致的不变形的球形液滴, 最紧密堆积的液珠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73.02%, 如果大于74.02%,乳状液就会破坏变型 若水的体积小于26%,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大于74%,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介于26%-74%之间,则O/W型和W/O 型的两种乳状液都有形成可能。
因此,如果水滴的聚结速度远大于油滴的 聚结速度,则形成O/W型乳状液,反之形成 W/O型乳状液。 如果两相聚结速度相近,则体 积分数大的相将构成外相。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三、乳化剂的分子构型
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处发生单分子层吸附时,极性 端伸向水相,非极性端则伸入油相。若将乳化剂比成 两头大小不同的“楔子”,那么截面小的一头总是指 向分散相,截面大的一头总是伸向分散介质。 经验表明:Cs+、Na+、K+等一价金属离子的脂肪酸盐 作为乳化剂时,容易形成O/W型乳状液,因为这些金 属皂的亲水性是很强的,较大的极性基被拉入水相而 将油滴包住,因而形成了O/W型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而Ca2+、Mg2+、Al3+、Zn2+等高价金属皂则易生成W/O 型乳状液,因为这些金属皂的亲水性比Na+、K+等脂肪 酸盐弱。 这些活性剂分子的非极性基(共有两个碳链)大于极性基, 分子大部分进入油相将水滴包住,因而形成了水分散 于油的W/O型的乳状液。 只有定向楔排列才能是最紧密堆积,故一价金属皂得 O/W型,而用高价金属皂则得W/O型乳状液。
水 油
W/O型
例外:一价银皂类,作为乳化剂形成 例外:一价银皂类,作为乳化剂形成W/O型乳状液 型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五、双界面张力
一个界面膜必有两个面,故有两个界面张力,即γ膜-水 和γ膜-油,在形成乳状液时,界面会倾向于向界面张力 高的一边弯曲以降低其面积,从而降低表面自由能。
因而,当γ膜-油>γ膜-水时,得到O/W型乳状液, 当γ膜-油<γ膜-水时,得到W/O乳化剂溶解度的影响
定温下,将乳化剂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之 比定义为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比较大时,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 分配系数越大,O/W型乳状液越稳定。 分配系数比较小时,则为W/O型乳状液,分配 系数越小, W/O型乳状液越稳定。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七、润湿性
对于固体粉末作为乳化剂的稳定乳状液时,只 有润湿固体的液体大部分在外相时,才能形成 较为稳定的乳状液。 当接触角θ<90°时,固体粉末大部分被水润湿, 则易形成O/W型乳状液; 当θ>90º时,固体粉末大部分被油润湿,则形成 W/O型乳状液; 当θ=90º时,形成不稳定的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四、楔子理论 楔子理论
乳化剂在界面层,呈“大头”朝外, “小头”向里的几何构形,使表面积最 小,界面吉布斯函数最低,界面膜更牢 固。
水 油
一价碱金属皂类,形状 亲水端为大头,作为乳化 剂时,容易形成O/W型乳 状液;
O/W型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二价碱金属皂类,极性 基团为小头。 作为 乳化剂,容 易形成W/O型乳状液。 大头朝外,小头向内, 表面活性剂可紧密排列, 形成厚壁,使乳状液稳定。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二、聚结速率理论
1957年Davies提出了的一个关于乳状液类型的 定量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当油、水和乳化剂一起振荡或 搅拌时,形成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油滴的聚结 和水滴的聚结两种竞争过程的相对速度。 搅拌停止后,油滴和水滴都会发生聚结,其中 聚结速度快的相将形成连续相,聚结速度慢的 相被分散。
§7.4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7.4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乳状液是一个复杂的多分散体系,影响其类型 的因素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相体积 二、聚结速率 三、乳化剂分子构型 四、楔子理论 五、双界面张力 六、乳化剂的溶解度 七、润湿性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一、“相体积”理论 相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