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降水
长江中下游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归因和未来预估
陆地表面的影响
地形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复杂,包括山地和丘 陵。这些地形可能影响气流和量 。
VS
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率的变化可能影响季风和降水。 例如,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地表反照率增加 ,进而影响季风和降水。
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如水稻种植和灌溉可能影响季风 和极端降水事件。例如,灌溉可能导致地 表湿度增加,进而增强降水。
情景分析
根据不同的排放情景,如低排放、中排放和 高排放,未来长江中下游的夏季极端降水事
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基于模型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预估
要点一
频率和强度
要点二
区域差异
根据预测模型,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极端降水事 件可能会更加频繁,且强度可能会增加。这可能对当地 的水资源、农业、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极端降水事件的识别和分类
极端降水事件的识别
基于阈值法或统计检验法,从连续的降水观测数据中识别出极端降水事件。
分类方法
根据降水特征、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因素,将极端降水事件分为不同类型 ,如暴雨、洪涝等。
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变化趋势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线性回归、非参数回归等,分析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 间的变化趋势。
推广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增强社会应对能力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极端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使公众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情况。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确保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救援。
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天气事件的天气背景分型研究
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天气事件的天气背景分型探究摘要: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区之一,其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多变。
极端降水天气事件对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和交通等各个方面都会带来严峻影响。
本探究旨在通过对大别山地区历年来的降水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探究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天气背景特征,以期为大别山地区的气象灾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大别山地区位于中国华中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受到潮湿气流的影响较为显著。
大别山地区的降水状况对其生态和农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东、南、西三面由山体环绕,而北面则是平原,这种地理特点使大别山地区容易形成锋线,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天气。
在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大别山地区屡屡发生极端降水事件,对当地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数据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探究利用大别山地区的降水数据,包括实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
实测数据包括地面降水量、气温、风速等指标,气象站观测数据包括高空风速、湿度、气压等指标。
2. 方法本探究接受了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多年的降水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大别山地区不同类型降水事件发生的主要天气背景特征。
并利用数学模型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猜测。
三、结果与谈论1. 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分类依据降水事件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将大别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分为秋台风降水、冷空气降水、暖锋降水、副热带高压降水和地形造成的降水等五类。
2. 天气背景特征分析(1)秋台风降水:大别山地区位于台风路径上,每年9月至11月是大别山地区秋台风降水的主要时段。
受到台风影响,大别山地区会出现强降水和强风等极端天气事件。
(2)冷空气降水:冷空气的南下和经过大别山地区时,屡屡带来寒潮和降水。
这种降水天气持续时间较短,但降水量较大。
(3)暖锋降水:暖锋在大别山地区沿山岭上升时,空气上升产生冷凝,形成较长时间的降水。
这种降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
(4)副热带高压降水:副热带高压会导致大别山地区形成降水环境,主要发生在夏季。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
2016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极端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本文将对这场极端暴雨的基本观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提供参考。
二、暴雨形成原因1. 气象背景7月20日,郑州市位于中国华中地区的内陆城市,这时正值梅雨季节,气候湿热。
高温和湿度的组合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大气环流暴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
郑州位于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的交汇带,气温骤降会形成冷涡,引发对流云团发展,进而导致暴雨天气。
三、暴雨观测数据分析1. 降雨量从观测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7月20日的降雨量异常巨大,全天的降水量达到了历史上罕见的400毫米以上。
这一降水量几乎相当于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可见极端暴雨的突发性和猛烈程度。
2. 降水强度分析降水强度数据,我们发现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非常大。
部分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极大地增加了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的风险。
3. 降水分布根据观测数据,降水分布呈现出集中性和不均匀性。
郑州市南部和东部地区降雨量较大,西部和北部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增加了城市内涝的程度。
四、极端暴雨导致的影响1. 水域涨水郑州市临近黄河,暴雨直接导致河水迅速上涨。
未能及时疏通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足,使得部分地区周围的水面上涨过快,形成洪水。
2. 内涝灾害暴雨导致郑州市城区多个区域出现严重内涝灾害。
市政设施无法应对巨大的径流量,导致道路积水、密集低洼地区内涝等问题,车辆和行人无法通行。
3. 居民生活受到打击暴雨造成城市供电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五、极端暴雨应对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测和监测能力,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做好防范准备。
极端降雨是怎么划分的(划分标准)
极端降雨是怎么划分的(划分标准)极端降雨是怎么划分的(划分标准)极端降雨划分标准极端降雨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或连续多日的强降水,是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
为了准确描述极端降雨的性质和特征,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划分,*将对极端降雨的划分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时空尺度的划分时空尺度是划分极端降雨的重要标准,它是指降雨的发生时间、空间范围和强度程度。
一般来说,时间尺度越短、空间尺度越小、强度程度越大的降雨,其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大。
故我国极端降雨的划分大致分以下三类:1、短时强降水:是指在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或者在30分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30毫米。
这种降雨一般在地表积水较严重的中小流域和城市中易发生,并可造成路面积水、倒塌、泥石流等灾害。
2、强降雨日:是指日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的极端降雨事件,要求日降雨量较大,一般为大气锋面、低涡及热带气旋的影响下形成。
其发生空间范围较广,对农业灾害的影响较大。
3、连续强降雨:是指连续多日降雨量不小于100毫米的极端降雨事件,其持续时间长,空间分布广,一般为台风、暖锋、低压槽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
此类降雨易造成大规模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对卫生、粮食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影响。
二、频率和范围的划分1、频率: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可根据各地的气象资料和地理环境要素进行分析评估,一般、统计学方法最为常见。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夏季频繁受到台风和低涡的影响,所以该地区的极端降雨一般都会发生在夏季。
2范围:极端降雨的发生范围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划分其空间范围尤为重要。
例如,下游河道中上游极端降雨时下游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常见的划分标准包括:(1)单站降水:是指降水事件的发生只在某个站点上必,且对周围站点无较大影响;(2)局地降水:是指极端降雨事件发生范围较小,且只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3)广域降水:是指发生在广大地区,其影响力覆盖广范围较大,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整个城市和流域。
什么是暴雨?
什么是暴雨?暴雨是一种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极端降水形式。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从云层中降下的雨滴大小较大,速度也较快,同一地区的降雨密集度很高,雨量超过正常水平,并且通常伴有强风、雷电等天气现象。
暴雨常常带来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威胁,因此对暴雨的了解对公众而言非常重要。
暴雨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下面将从大气环境、云团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暴雨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通常,暴雨发生在湿度较高、气温较高以及气压较低的环境中。
在这种条件下,空气流动较为活跃,容易形成较强的对流运动,为暴雨提供了较好的气象背景。
1. 湿度较高:暴雨常发生在湿度较高的地区。
湿度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的湿度利于云团发展,使降雨的概率增加。
2. 气温较高:高温有助于大气热力条件的不稳定,形成较强的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可以加强水汽的上升运动,进而促使云团发展并形成暴雨。
3. 气压较低:气压低意味着空气的上升运动更为活跃,有利于云团向上发展并形成暴雨。
二、云团结构云团的结构对于暴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在云团中,上升运动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降水的强度,而云底高度则与暴雨的持续时间相关。
1. 对流云的发展:对流云包括积云和积雨云,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
如前所述,大气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对流云的形成和发展。
通常,积云的扩展到积雨云的过程中,会有冷空气快速下沉与暖湿空气上升并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垂直气流,进而促使降水的加强和扩散。
2. 云底高度:云底高度与雨滴的凝结和降落时间相关。
一般来说,云底较低的云团,雨滴凝结的高度较低,从而较快地降落形成降水量较大的暴雨。
三、影响因素除了大气环境和云团的结构,其他因素也对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1. 地理地貌:地理地貌对暴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能够加速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较强的对流现象,从而促进暴雨的发生。
中国持续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未来预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土地利用和城市化
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也会 对极端降水事件产生影响,如城市 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和局地气候变 化等。
03
中国持续极端降水事件
定义与识别
定义
持续极端降水事件是指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通常为一天或 数天)出现远高于正常水平的降水量,造成洪水、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的现象。
识别
持续极端降水事件通常由气象部门根据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 和指标进行识别和判断。例如,中国气象局会根据多个气象 站点的观测数据,结合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判断。
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的季节性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如华 南地区的夏季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是影响中国极端降水 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室气 体排放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也对极端降水事件产生 影响,如厄尔尼诺现象和季风等 。
05
应对策略与建议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01
建立完善的极端降水监测网络
通过布局高密度的观测站点,实现对极端降水的实时监测。
02
研发先进的预警模型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能够准确预测极端降水的模型。
03
提供实时预警信息
通过媒体、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极端降
水预警信息。
灾害风险管理措施
持续时间
考虑极端降水的持续时间,因为长时间的 降水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风险。
频率和强度
分析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以衡量风险 。
空间分布
分析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以了解哪些地 区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风险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
低风险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第一章引言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降雨量高达460毫米,创下了近六十年来的纪录。
这场暴雨给北京市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和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极端性降水成因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该次暴雨的极端性,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
第二章极端性降水的定义与特点极端性降水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某个地区出现的极端降水现象。
其产生于大尺度的气候系统与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下,表现为降雨强度大、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及极端降雨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
极端性降水对于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其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北京721特大暴雨的极端性分析3.1 降雨强度大北京721特大暴雨为北京近六十年来的最大降雨事件之一,全天降雨量高达460毫米,使得北京多个地区出现内涝和交通拥堵等灾害情况。
这种极端的降雨强度超出了常规的预报和防范范围,给城市的抗洪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3.2 降雨范围广该次暴雨覆盖了北京市广大地区,包括市区和郊区。
从空间上看,降雨范围之广也是特大暴雨的一个显著特点。
降雨范围广导致了水资源的迅速积聚和泛滥,进一步加剧了水灾的发生。
3.3 持续时间长北京特大暴雨持续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这种长时间的降雨持续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是巨大的。
水资源在短时间内持续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很难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了水灾的发生。
第四章极端性降水成因的初步探讨4.1 高空槽与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极端性降水往往与高空槽的强度和走向有关。
高空槽是水平尺度约为几百公里至一千公里的短波天气系统,通常带有强对流活动和强降水,对极端性降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暖湿气流的加入则会加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使其更易发展成极端性。
4.2 地形与城市影响北京地区地势较平坦,缺乏自然的排水系统,容易造成内涝。
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采用全国584个台站1961年~201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第95个百分位降水量定义为极端降水阈值讨论全国的极端降水的年与四季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同时将全国分为八个区域,讨论分析了51年来中国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极端降水的阈值及极端降水量较大。
从长期年变化趋势来看,在我国西北、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
而从季节变化趋势上看,春季在我国北方呈上升趋势,南方呈下降趋势;夏季在我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华北地区为下降趋势;秋季除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整体减弱趋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尤为明显;冬季降水最少,却呈现出整体增加的趋势。
整体上看,全国极端降水量的变化为增加趋势。
关键词:阈值;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季节性Analysi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in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ears and seasons based on the 95th precipitation as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reshold of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584 stations all over china during 1961 to 2007.And the whole country is pided in to eight sub-regions’ seri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51 year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shold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Southern China are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long-term changing trend, an increasing trend is found in theNorthwest China, Southern China and 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ut decreasing trends in Northern Southwest China. And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changing trend, in the North of China showsan increasing trend in spring, but in North of China shows adecreasing trend; it shows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summer except that Northern China is decreasing; in autumn, except that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is obviously increasing, it shows anoverall decreasing trend in spring and autumn, especially in 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Southern China; although there is the smallest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but the overall trend has been rising. On the whole, the vari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Key words: Threshold; Extreme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1引言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对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和全球变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
其中,极端降水事件是气候变化对地表水循环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种表现。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一、极端降水事件的定义和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指的是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正常降水水平的极端天气现象。
这些降水事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但强度巨大,可能导致洪水、山体滑坡和水灾等灾害事件的发生。
极端降水事件具有以下特征:降水量大、强度高、持续时间短、空间分布不均匀等。
二、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频率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频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汽含量增加:气候变暖导致水汽含量增加,通过海洋蒸发和陆地蒸发释放到大气中。
这使得大气中储存了更多的水汽,为极端降水事件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对流层不稳定性增强:气候变化导致对流层不稳定性增强,提供了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动力条件。
对流层不稳定性增加使得大气中储存的水汽更容易凝结并形成降水。
3.东亚夏季风影响加强: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使得降水过程更加集中和剧烈。
夏季风的影响下,极端降水事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山区和河流流域频繁发生。
三、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强度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极端降水事件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水强度增加: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储存的水汽增多,当台风、冷空气等天气系统携带着这些水汽移动时,形成的降水强度会更大。
这使得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增加,造成更严重的洪水和水灾。
2.降水持续时间缩短:尽管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增加,但由于大气环流的加速和降水系统的移动加快,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相对缩短。
这意味着降水时间内,单位时间内降水量更大,对城市排水系统和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构成更大的压力。
四、极端降水事件对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显著的影响:1.城市洪涝和水资源管理:极端降水事件容易引发城市洪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对城市排水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暖季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第18卷第2期2024年4月极端降水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日益增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目光[1-3]。
由于短时强降水与日降水数据的差异难以区分,许多学者使用逐时降水数据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
翟盘茂等[4]研究表明,50年来,我国除西北地区外,总体上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日降水量下降。
极端强降水和总量有很大关系,集中出现较多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
虽然华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次大幅下降,但极端强降水发生比例相对于总降水而言,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2010年以来,新疆降水明显增多,极端降水频次也有所上升[5]。
暴雨洪涝灾害不仅与累计降水量有关,与降水强度也有很大的关系[6]。
且短时强降水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强、小时雨强大和局地性强等特点,易造成城市内涝,并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7-9]。
了解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重现期降水强度的最大值,是政府部门在防汛防灾实践中的迫切需要[9]。
新疆是干旱和半干旱带,由于不直接受季风系统的影响[10],与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使新疆降水呈现出北疆多、南疆少的特点[9,11-12]。
因此北疆暴雨一直是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不少气象学者对北疆暴雨进行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暖季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艾克代·沙拉木1,何清2*,阿力木·阿巴斯3,古丽帕丽·斯拉木1,努尔夏提·塔依尔1(1.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新疆阿图什845350;2.新疆气象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3.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摘要:利用2014—2021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暖季(4—10月)103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其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中亚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重现期分析
中亚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重现期分析中亚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重现期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中,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给全球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中亚地区作为跨越亚欧大陆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和重现期特征对于该地区的灾害预警和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等。
首先,中亚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位于亚欧大陆干旱带的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然而,中亚地区同时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中亚蒙古高压的影响,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分异。
在夏季,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中亚地区常常会出现强降水事件。
此外,中亚地区还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河流和山脉的分布对气流的传输和降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极端降水事件的重现期分析是研究该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历史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极端降水事件出现的概率和周期。
在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重现期往往与年际尺度的气候变动有关。
研究发现,中亚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大致在3-5年左右。
这与中亚地区年际尺度的气候变动有关,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中亚地区的降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和重现期特征对于该地区的灾害预警和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合理规划和布置防洪设施,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同时,根据极端降水事件的重现期特征,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中亚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和重现期特征对于该地区的灾害预警和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可以科学地规划和布置防洪设施,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为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做出贡献。
极端降水阈值计算参数法
极端降水阈值计算参数法
极端降水阈值计算参数法有多种,以下是部分方法介绍:
- 最小二乘法阈值计算:基于F-检验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大致估计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阈值。
- 分位数阈值计算:将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阈值定义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由数据的分位数确定,可以反映极端降水事件的程度。
- 甘特计算:一种数学概率模型,利用期望值和方差进行计算,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不同降水时间间隔内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率,从而得出降水量的阈值。
- 极值计算:根据极值理论计算出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阈值,是一种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阈值计算方法。
不同的阈值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类型。
在选择计算方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特征和目标,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确定极端降水阈值。
全球极端降水的热力学驱动机理及生态水文效应
全球极端降水的热力学驱动机理及生态水文
效应
全球极端降水的热力学驱动机理主要与海洋和大气环流有关。
其中,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是影响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因素。
长期垂直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可以导致大气中储存的水汽向上运动,形成对流云层,增加降水的可能性。
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环流,从而增强或降低了全球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
此外,全球气温的上升也会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使得极端降水事件更加频繁和强烈。
全球极端降水对生态水文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水文循环和洪水过程。
首先,在降雨增加的情况下,水文循环将变得更加剧烈和快速。
大量的降水会增加地表径流,改变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的分布,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生长和土地利用方式。
其次,极端降水还可以增加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洪水不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因此,全球极端降水的热力学驱动机理及其对生态水文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复盘河南“21·7”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及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思考
复盘河南“21·7”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及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思考复盘河南“21·7”极端降水的可预报性及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思考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遭遇了持续性强降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
这场被称为“21·7”的极端降水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对决策者和气象服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本文将针对这次事件,探讨其可预报性,并提出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极端降水事件的可预报性是有限的。
极端降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地形特征等等。
尽管气象学在降雨预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难以准确预测特定地区、特定时段、特定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
这次河南“21·7”极端降水事件的暴发性和长时间性使得预报难度更大。
其次,要加强对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大规模的气象观测和预报网,但在极端天气事件中,往往需要更加细致和准确的数据来支持预报。
因此,需要对遥感数据、气象雷达数据、卫星云图等进行充分利用,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气象学模型,提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和预测能力。
另外,加强对降水系统的监测和预警是必要的。
对于极端降水事件,及时预警和警报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气象雷达、卫星监测等,及时跟踪和监测降水系统的演变。
同时,要提高预警服务的能力,将预报结果准确传递给决策者和公众,引导相关单位和个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除了提高预警服务能力外,还要加强对决策者的气象培训和沟通。
决策者在处理灾害和应急时,需要有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支持。
因此,需要通过培训和沟通,提高决策者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决策者与气象服务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提高灾害应对和救援工作的效率。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公众的气象安全教育和意识培养。
鄂东北春季三类典型极端强降水特征分析
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第18卷第2期2024年4月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强降水多发频发早发。
春季西南急流到达长江中游时,鄂东北位于大别山、桐柏山迎风坡,易出现极端强降水,如2020年3月26日多站降水量刷新同期历史记录,2021年5月15日出现极端短时强降水,2022年3月16日出现了1961年以来3月最强区域性暴雨。
许多气象工作者对春季暴雨研究得出,沿海(120°E ,30°N )500hPa 高度偏高时,安徽易出现暴雨[1];500hPa 东高西低、控制南海东部的副热带高压使南支槽东移缓慢、日本海高压阻挡低涡暖切东移有利于强降水的长时间维持[2];地面倒槽对强降水有明显指示意义[3];河南春季暴雨落区与地面气旋和低压相关[4]。
侯淑梅等[5-10]对各地春季暴雨个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分析指出,山东暴雨区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长轴方向前端、水汽通量辐合区、水汽通量矢量气旋式弯曲拐角处以及强上升速度中心区[5];中低层较高的比湿、较好的边界层触发条件、较深厚的上升气流与较强对流不稳定利于华南槽前类暖区暴雨[6];强降雨发生在TBB 梯度最大处[7]、能量锋区以及偏暖区一侧[8];浙江春季暖区雨带与等兹se 线密集区相对应[9];对流云团前温度大梯度区γ中尺度回波单体生成,东移发展为线(带)状多单体风暴,形成“列车效应”,有利于强降水[10]。
有学者从地面形势、物理量诊断、西南涡云系特征等方面对湖北春季暴雨个例进行研究发现,春季降水地面系统主要有3种,冷锋、高压后部、地面暖槽[11];湖北热低压的发展和前期近地面异常增温为春季暴雨提供了热力条件[12];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的交汇导致较强锋生作用是暴雨的成因之一[13];对流层低层温度平流对低涡的移动有引导作用[14];高层负涡度低层正涡度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15];南海水汽输送、暴雨区本地及周边地区近地层高温高湿环境中水汽的贡献有利于形成湖北春季暴雨[16-17]。
暴风暴雨的概念
暴风暴雨的概念暴风暴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极其强烈的天气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强风、雷电和可能的冰雹。
在气象学中,暴风暴雨被视为一种极端降水事件,具有短暂而高强度的降水。
暴风暴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暴风暴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通常,暴风暴雨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季风环流的影响下。
当气温升高,水面蒸发水汽增多时,大气中的湿度增加,形成了潜在的降水条件。
同时,当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遇时,会产生对流运动,导致局部气团上升,进一步形成云团。
在云团内部,水汽凝结成云滴并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云和雨滴。
这些云和雨滴在上升运动的作用下,以及云中的强风的推动下下落,最终形成暴风暴雨。
由于暴风暴雨的强烈降水,通常会对地面造成较大压力。
在暴雨期间,雨滴落到地面会引起地面和建筑物的冲刷,形成大量的径流水,导致洪涝灾害。
此外,由于暴风暴雨伴随着强风和雷电,可能会引发树木倒塌、建筑物损毁、电线断裂等其他灾害。
暴风暴雨还会对农作物、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造成破坏,对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预测和监测暴风暴雨事件,气象部门通常会使用卫星遥感、雷达探测、地面观测等手段。
气象部门会根据现有数据和模型对大气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报,以便及时发布天气警报和预警,提醒公众注意防范措施。
对于公众来说,了解暴风暴雨的概念以及如何应对暴风暴雨的风险至关重要。
在暴风暴雨来临时,人们应该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和门口,避免被风雨和物体击中。
同时,人们还应该储备足够的食物、水和紧急药品,以备可能发生的断水断电情况。
在暴风暴雨结束后,人们还应该注意洪涝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疏散和救援措施。
总之,暴风暴雨是一种降水极其强烈的天气现象,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了解暴风暴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暴风暴雨所带来的灾害损失。
极端降水
1026
5. 6. 7. 王轩,尹占娥.基于情景模拟的长江三角洲极端降水风险评价,地球环境学报,2015,6(1):11-16 陈晓,赵懿珺.未来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进展.科技创新导报,2015,7:20-23 王月华,李占玲.疏勒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水资源研究,2015,4(6):537-545
8.
研究结论
模型讨论 检验结果 变化评价
3
研究结论的一般内容
模型讨论:系统误差 不同模型结果的对比讨论 不同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情况 最优概率分布模型
检验结果: 平稳性检验
变化分析: 变化趋势、活动周期、发生频次等
未来方向
模型精度 尺度与分辨率 发生机理
4
未来方向
模型精度:由于预估极端值的统计理论本身的不确定,对极端降水的预估 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时空预测及数量控制上的欠缺,即使 是最优函数也不能保证能完全拟合降水序列。目前只能通过提高最优概率 分布函数的准确性,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 尺度与分辨率:动力降尺度方法由于系统误差和参数选择的局限性,在实 际应用中效果受很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统计降尺度方法会应用越来越 广泛;多站点统计降尺度模型有望提供更好的空间连续性,是将来模型开 发研究的重点对象。 发生机理: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温度增加值与极端降雨量 变化幅度的关有待深入研究。
情景模拟:以市域为评价单元,通过情景模拟结合历史降水资料和
下垫面资料构建极端降水风险评估范式,评估结果结合自然灾害风险。
参考文献:1. 李占玲,王武.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地理研 究,2014,33(11):2169-2179;2. 王月华,李占玲.疏勒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水资源研究,2015, 4(6):537-545:3 陆苗,高超.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水土保持通报, 2016,36(2):197-204;4. 王轩,尹占娥.基于情景模拟的长江三角洲极端降水风险评价,地球环境学 报,2015,6(1):11-16
极端降水指标
极端降水指标极端降水指标是气象学中用来描述和评估极端降水事件的一种指标。
在现代社会中,极端降水事件越来越频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业、水利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对于极端降水事件的观测、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极端降水指标。
1. 极端降雨日数极端降雨日数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每个日降水量高于某一特定值的日数。
一般来说,这个特定值是历史上某个降雨量的百分位数或标准差。
例如,定义某地点一天内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为极端降雨事件,那么在一年的时间内这个地方发生的极端降雨日数就是所有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
2. 极端降雨量极端降雨量是指在某个时间尺度(如小时、日或月等)内,最大的降雨量。
例如,如果某地在一个小时内降雨量高达100毫米,那么这个事件就可以视为该地区的极端降雨事件。
3. 极端降雨强度极端降雨强度是指在某个时间尺度内,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降雨量。
例如,一小时内降下100毫米降雨量的事件,其极端降雨强度就是100毫米/小时。
4. 强降水日数强降水日数是指在一年中,每个日降水量高于某一预定值的日数。
区别于极端降雨日数的是,强降水日数的观测范围可能包含了日降水量在正常情况下的范围。
一般来说,强降水日数包括超过历史平均值的所有日降水量。
5. 暴雨指数暴雨指数是用来衡量暴雨程度的一种指标,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的暴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长短。
该指数越大,表示降水强度越大或者降雨时间越短。
暴雨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暴雨指数=3000×I(12),其中I(12)为12小时内的降雨量指数。
6. 极端雨型比例极端雨型比例是指在所有降水事件中,极端降水事件(如暴雨、大暴雨等)的比例。
这个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在某个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在所有降水事件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更好地评估当地的降雨特征。
7. 暴雨影响面积指数暴雨影响面积指数是用来描述暴雨对某一区域影响范围的一种指标。
该指数表示当暴雨事件发生时,受到暴雨影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判断暴雨的标准
判断暴雨的标准暴雨是一种极端的降水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对于气象部门和公众而言,准确判断暴雨的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降水量标准暴雨的判断标准首先是降水量。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当短时间内(通常为1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时,即可判定为暴雨。
这个标准是全球公认的,被广泛应用于各国气象部门的预警系统中。
二、降水强度标准除了降水量,降水强度也是判断暴雨的关键指标之一。
当降水的强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可以认定为暴雨。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当降水强度大于25毫米/小时时,即可判定为暴雨。
三、持续时间标准暴雨的持续时间也是判断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当暴雨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且降水量和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才能被称为暴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持续时间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一般都会考虑到降水量和强度的综合因素。
四、影响范围标准判断暴雨的标准还包括影响范围。
暴雨通常会伴随着强风、雷电等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当暴雨的范围达到一定规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时,可以判定为暴雨。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当暴雨影响的区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可以认定为暴雨。
五、预警标准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及时发布暴雨预警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法规,发布暴雨预警需要满足一定的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预警标准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后进行预警发布。
六、应对措施对于公众而言,了解暴雨的判断标准也有助于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在暴雨来临前,可以通过气象预报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在暴雨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确保自身安全。
对于一些易受暴雨影响的区域,如山区、低洼地带等,还需要采取防洪、防滑等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起来,判断暴雨的标准主要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多个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CONTENTS
01
研究现状
02
研究方法
03
研究结论
04
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月华,李占玲.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6,52(3):333-339 2. 3. 陆苗,高超.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197-204 李占玲,王武.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地理研究,2014,33(11):21692179 4. 武文博,游庆龙.基于均一化降水资料的中国极端降水特征分析.自然资源学,2016,31(6):1015-
参考文献:1.武文博,游庆龙.基于均一化降水资料的中国极端降水特征分析.自然资源 学,2016,31(6):1015-1026;2.陆苗,高超.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水土保持通 报,2016,36(2):197-204
1.3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但无显著趋势变化,中国极端降
2.2 评价指数
代码 RX1day
RX5day SD11 R10 R20 Rnn CDD CWD R95p R99p PRCPTOT
名称 1d最大降水量
5d最大降水量
定义 每月最大1d降水量
单位 mm
每月连续5d最大建降水量 mm 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mm/ 平均日降水强度 的比值 d 中雨以上日数 日降水量大于等于10mm的日数 d 大雨以上日数 暴雨以上日数 连续干日 连续湿日 强降水量 极强降水量 年总降水量 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0mm的日数 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的日数 日降水量连续小于1.0mm的最长时期 日降水量连续大于等于1.0mm的最长时期 日降水量大于95%分位值的总降水量 日降水量大于99%分位值的总降水量 1a中日降水量大于等于1.0mm的降水量总值 d d d d mm mm mm
数据处理与检验
数据处理
均一性订正:考虑时间序列的连续性,剔除数据缺失或不连续的点
插值:有些文章里缺测数据采用插值处理
数据检验 平稳性检验:在对超阈值数据序列进行GPD拟合之前
(Mann-Kendall 和Pettitt 方法)
变异分析、非平稳性分析
参考文献:1.陆苗,高超.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197204;2. 李占玲,王武.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地理研究,2014,33(11):21692179;3 顾西辉,张强.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对夏季温度响应.地理学报,2016,71(5):718730
水频率则相反。并且中国极端降水次数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
趋势。另外,研究还表明变异点对中国极端降水量级和频率趋势特征 有明显的改变,对极端降水发生时间趋势特征改变较弱;中国极端降
水发生时间在中南部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区域趋势性不显著。
中国大部分区域夏季温度呈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异特征显著。 在转折点前,中国大部分区域如西部干旱区东南部、东部干旱区西南 部、华北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北部夏季温度呈下降或显著下降趋势; 在转折点后,上述区域夏季温度转为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
不同方法下的阈值
DFA 法确定的极端降水阈值远大于 百分位法确定的极端降水阈值,约 为Peason-III 两年一遇情景下的极 端降水。 中国极端降水阈值从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递减,其中四川盆地边缘地 区、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和华南地 区南部极端降水阈值最大;南方地 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 区的建议极端降水阈值分别为 80mm、50mm、25mm和 20~25mm。
参考文献:顾西辉,张强.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对夏季温度响应.地理学 报,2016,71(5):718-730
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 评价极端降水的指数 计算阈值的主要方法 数据分析 季节响应研究 预报模式
2
2.1 数据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日志数据 集(V3.0)》 中国国家气象局
研究结论
模型讨论 检验结果 变化评价
3
研究结论的一般内容
模型讨论:系统误差 不同模型结果的对比讨论 不同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适用情况 最优概率分布模型
检验结果: 平稳性检验
变化分析: 变化趋势、活动周期、发生频次等
未来方向
模型精度 尺度与分辨率 发生机理
4
未来方向
模型精度:由于预估极端值的统计理论本身的不确定,对极端降水的预估 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时空预测及数量控制上的欠缺,即使 是最优函数也不能保证能完全拟合降水序列。目前只能通过提高最优概率 分布函数的准确性,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 尺度与分辨率:动力降尺度方法由于系统误差和参数选择的局限性,在实 际应用中效果受很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统计降尺度方法会应用越来越 广泛;多站点统计降尺度模型有望提供更好的空间连续性,是将来模型开 发研究的重点对象。 发生机理: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机理非常复杂,温度增加值与极端降雨量 变化幅度的关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陆苗,高超.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197204;2. 陈晓,赵懿珺.未来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进展.科技创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进展.科技创新导报,2015,7:20-23
中小尺度极端事件
1.分辨率极高的全球模式 2.可变分辨率模式 3.基于数理统计做降阶处理 4.降尺度法:动力降尺度和统计降尺度(转换函数法、天气发生器和环流分型 技术)
参考文献:陈晓,赵懿珺.未来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进展.科技创新导报,2015,7:20-23
国内极端降水研究进展回顾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本科院校:XXX XXX XXX 指导老师:XXX
什么是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是极端天气的一种,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 气象事件, 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其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 影响大。
情景模拟:以市域为评价单元,通过情景模拟结合历史降水资料和
下垫面资料构建极端降水风险评估范式,评估结果结合自然灾害风险。
参考文献:1. 李占玲,王武.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地理研 究,2014,33(11):2169-2179;2. 王月华,李占玲.疏勒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水资源研究,2015, 4(6):537-545:3 陆苗,高超.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水土保持通报, 2016,36(2):197-204;4. 王轩,尹占娥.基于情景模拟的长江三角洲极端降水风险评价,地球环境学 报,2015,6(1):11-16
1026
5. 6. 7. 王轩,尹占娥.基于情景模拟的长江三角洲极端降水风险评价,地球环境学报,2015,6(1):11-16 陈晓,赵懿珺.未来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进展.科技创新导报,2015,7:20-23 王月华,李占玲.疏勒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水资源研究,2015,4(6):537-545
8.
2.4 数据分析的方法
概率模型:建立区域最优概率分布模型描述极端降水发生规律。
如:Wakeby函数、Mann-Kendall(MK)法、General Extreme
Value (GEV)、Log-logistic、Log-normal、Weibull和Gamma 、基于 POT(超阈值)模型的广义帕雷托分布(GPD)
9.
迟潇潇,尹占娥.我国极端降水阈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灾害学,2015,30(3):186-190
顾西辉,张强.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对夏季温度响应.地理学报,2016,71(5):718-730
研究现状
1
关注的焦点问题:流域气象水文极端事件 的变化趋势、发生机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 响应与预测。
2.5 季节响应研究
在趋势分析中,考虑变异点对趋势结果的影响
变异点的存在可能表明时间序列影响机制从一个气候机制转变为另一
个或时间序列非均质。(“changepoint”,分段回归法)
参考文献:顾西辉,张强.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对夏季温度响应.地理学报,2016,71(5):718-730
2.6 预报模式
参考文献:武文博,游庆龙.基于均一化降水资料的中国极端降水特征分析.自然资源 学,2016,31(6):1015-1026
评价指数的计算
采用线性回归计算极端降水指数 的变化趋势,回归系数b 表示该 极端降水指数每10 a 的变化,并 取α=0.05,对其进行F检验。 计算全国极端降水指数随时间变 化的特征时,采用面积加权法。
2.3 阈值的计算方法
主要方法:固定阈值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
(适用于气候变化较小的范围)
实际操作: 百分位值法(国际气象研究) 概率分析法(水文领域),如:Peason-III 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指数法(长程相关性)
Hill 图法(构造Hill图)
年交叉率法(泊松分布)
参考文献:1. 王月华,李占玲.疏勒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分析,水资源研究,2015,4(6):537-545; 2.李占玲,王武.基于GPD分布的黑河流域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分析.地理研究,2014,33(11):2169-2179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大尺度) 相关模型: 德国马普实验室的ECHA M5模型; 加拿大气候模型与分析中心的CGCM模型; 美国海洋大气局的GFDL模型; 英国Hadely气候预测与研 究中心的Had CM模 型; 中国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FGOAL S模型;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BCC-C S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