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应激与心理健康考试

应激与心理健康考试

应激与心理健康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什么是应激反应?它在心理学中是如何解释的?A.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B. 应激反应是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来解释的。

C. 应激反应是由于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价而引起的。

D. 应激反应是个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2. 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哪些?它如何导致心理问题?A. 应激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B. 长期的应激可能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C. 应激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和食欲改变。

D. 应激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影响。

3. 如何评估个体的应激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A.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试来评估个体的应激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

B. 通过心理测试和量表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

C.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来评估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D. 通过生物标志物(如心率、血压等)来评估个体的应激水平。

4. 哪些因素可以减轻应激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A. 社会支持B. 良好的应对策略C. 保持积极的心态D. 健康的生活方式5. 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它们的关系是否因文化而异?A. 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可能受到应激的影响。

B. 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文化而异,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C. 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没有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受到应激的影响。

D. 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没有性别差异,但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6. 应激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A. 应激可能导致个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B. 应激可能导致个体采取逃避行为,以减少紧张和焦虑。

C. 应激可能导致个体采取主动行为,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D. 应激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没有直接影响。

7. 压力管理技巧有哪些?它们如何帮助缓解应激和提高心理健康?A. 时间管理B. 呼吸练习C. 运动D. 社交活动8. 什么是心理弹性?它如何帮助个体应对应激?A.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治疗

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治疗

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治疗应激是一种人们常常面临的心理负担,可以来自于工作、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

短期应激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但长期持续的应激却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常见的治疗方式。

一、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焦虑和抑郁:长期应激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应激源的持续存在会使人们感到无法摆脱困境,产生精神压力,从而引发负面情绪。

2.身体健康问题:长期应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如失眠、头痛、消化不良、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等。

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下,身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类疾病。

3.认知功能下降:长期应激会影响人们的思考和决策能力,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处理信息效率下降。

二、治疗长期应激的方法1.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一种通过与心理专家交流和交流来减少应激的方法。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人们理清自己的思绪,增加应对应激的能力。

2.放松训练: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可以缓解长期应激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抑郁。

3.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长期应激的重要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增加运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善饮食结构,都可以有助于缓解应激。

4.医学干预:在一些严重的长期应激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干预。

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平衡神经系统,减轻负面情绪和身体症状。

总结:长期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其负面影响。

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调整生活方式和医学干预等多种方法可以互相结合,根据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通过有效的应对长期应激,人们可以增强心理韧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应激对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影响

应激对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影响

应激对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影响应激是指人体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心理、生理上的压力时,所做出的应对反应。

应激反应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应激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 注意力和集中力应激反应会引起人的注意力分散和集中力下降。

当人面临应激时,大脑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下降,注意力容易被干扰和分散。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学习。

2. 记忆力长期或慢性的应激状态会干扰人的记忆功能。

应激反应会对海马体和杏仁核等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记忆能力,使人难以记住或回忆信息。

3. 决策能力应激状态下,人的决策能力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应激会导致思维的扭曲和负面情绪的增加,从而影响人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

人们在应激状态下往往更倾向于做出冲动和不理性的决策。

二、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焦虑和抑郁应激是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临持续的或慢性的应激反应,人们往往会体验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持续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2. 自尊和自信应激会对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人们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对自身价值感和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自尊和自信。

3. 社交关系应激会对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应激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和沮丧,使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得不友善或易怒,从而影响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有效应对策略1.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人们减轻应激反应并提升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应激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够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降低应激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对应对应激非常重要。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摘要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应激,心理健康,中介作用。

1 引言心理弹性是一种能够使个体在压力、危机、挫折或创伤下仍能积极适应、茁壮成长的心理品质。

是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弹性不仅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

心理弹性的研究从崭新的视角聚焦于人们积极品质与能力,以此应对压力情境或克服逆境,它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近20余年来最热门的心理学研究课题之一。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证明应激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个体适应生活的能力,但强烈持久的应激。

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梁宝勇,1994)。

相关研究也证明,应激并不必然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心理应激与身心困扰症状显著相关,但大多数研究发现两者只有较低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多在0.12-0.40之间(梁宝勇,1994)。

因此。

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可能有某些调节或中介因素发挥着缓解或减少应激对心理健康消极影响的作用。

研究已经证实,心理弹性是个体健康适应应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心理弹性作为个体的保护性资源能够抵御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并促进积极的心理结果,维护和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

心理弹性和心理困扰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心理弹性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困扰,在心理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

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一个热点问题。

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应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还是其他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应激反应。

而这些应激反应与我们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研究成果。

一、应激的定义和类型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一定外界刺激时所做出的身心反应。

人们常常将应激划分为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两种类型。

积极应激是指对于挑战和压力的积极回应,能够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变化。

而消极应激则是指对于外界刺激的消极和负面反应,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表现应激反应既包括生理的反应,也包括心理的反应。

生理反应主要体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的活动变化上。

而心理反应则表现为情绪的波动和行为的改变。

三、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消极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消极的应激反应往往会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等。

同时,它们还与认知问题、行为问题以及身体健康问题等相关。

四、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针对应激反应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预防和干预研究。

心理应对策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等都被证明是有效的干预手段。

此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

五、应激反应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影响不同个体对于应激刺激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有些人可能对同一刺激做出积极应激反应,而有些人则可能做出消极应激反应。

这种个体差异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个体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等因素有关。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应激刺激的反应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文化在塑造人们的应激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心理健康问题的管理与促进对于应激反应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个体可以通过一系列管理策略来减轻其负面影响并促进心理健康的维持。

这包括积极的应激应对,寻求社会支持,保持身心健康等。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研究论文范例:应激与心理健康引言大学生活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临未知的情况和应对各种压力。

应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应对并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心理学研究论文,探讨大学生应对应激与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策略。

什么是应激H1:应激的定义与特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指人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出现的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应激可以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思想和感受。

应激的特征包括突发性、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

H2: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应激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期处于过度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身体健康问题。

应激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导致记忆力和注意力的下降,甚至影响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

大学生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H3:积极应对应激的重要性积极应对应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积极应对不仅可以减轻压力,还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一些大学生应对应激的方法和策略。

H4:寻求社会支持在应对应激时,寻求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与朋友、家人或导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建议。

同时,与他人交流还能够让个体感到被关注和理解,减少孤独感和负面情绪的产生。

H4:建立支持网络在大学期间,建立一个支持网络也是至关重要的。

支持网络可以包括志同道合的同学、老师、辅导员等。

他们可以为你提供学习上和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你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定期与他们交流,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激。

H4:保持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应对应激的基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心理的稳定性。

此外,注意休息和放松也是缓解压力的关键,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H4:制定合理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你在压力下更好地应对应激。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疾病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疾病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 材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心 身疾病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的应 对、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的致病 因素。
2.熟悉:应激的结果、临床上常见心身疾 病的护理。
3.了解:应激反应。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 2.某些心理社会因素的存在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心身疾病概述
所谓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 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 躯体功能性障碍。目前对心身疾病的认 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
1.情绪 2.人格特征与行为类型 3.生理因素
三、临床上常见心身疾病
1.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应激是维持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 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
2.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三、心理应激的应对
应对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 境、保持心理的一种手段,是个体减轻 或消除应激状态及伴随的情绪痛苦的认 知性和行为性措施。
第二节 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
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
1.情绪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3.人格特征 4.不良行为因素
三、临床上常见心身疾病
(二)冠心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
1.心理社会因素 2.人格特征 3.不良行为习惯
三、临床上常见心身疾病
(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四)支气管哮喘 (五)癌症

应激反应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影响

应激反应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影响

应激反应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影响应激反应是人在面对各种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它在儿童的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应激能够帮助儿童适应环境,但过度或长时间的应激则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应激反应在儿童心理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应对策略。

一、应激反应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1.负面情绪的增加:过度的应激刺激会导致儿童负面情绪的增加,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行为表现,进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学习和记忆障碍:过度应激会导致儿童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

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下降,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对其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影响。

3.心理生理问题:长期应激会导致儿童的心理生理问题,如失眠、胃肠道问题、头痛等。

这些身体症状可能会加重儿童的应激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对心理健康造成更大影响。

二、应对策略1.提供支持与关爱: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应激反应,维护其心理健康。

2.建立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是帮助他们应对应激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增加社交互动,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提供情绪管理工具:儿童需要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教授他们一些情绪管理工具和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应激。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升儿童的心理韧性,使其更好地应对应激。

5.寻求专业帮助:当儿童的应激反应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师或医生的帮助。

专业人士可以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三、结语应激反应在儿童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或长时间的应激可能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教师和社会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应激,维护心理健康。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护理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健康、应激与心身疾病
将个人所爱或所崇拜的人 或事物完美化。
16.合理化
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 给自己找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加以解释。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A同学下决心要在考试中考第一 名,不料只考了个第十几名,于 是他便用不屑的口吻说:“为了 那几分而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我 可不想做书呆子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 和不安全感。
1.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2、认知反应
认知反应
警觉性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观察更加细致 记忆效果更佳
注意范围狭窄 注意难以集中
记忆减退 思维混乱
3、行为反应
三、常见的防御机制
1.否认
把已经发生的痛苦和不快完全否定, 就当它根本没发生过, 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
2.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社会道德规范或 自己意识所接受的冲动、 观念或回忆、情感 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 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 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 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 去, “遗忘”了。但她每年十月份均会 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两种类型:
❖ 不适应性反应
❖ 适应性反应
1.逃避 2.退化、依赖 3.敌对、攻击 4.无助、自怜 5.物质滥用
1. 改变自我
2.改变应激源
(二)生理反应
1.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系统 3.免疫系统
四、应激反应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

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导言: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普遍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研究表明多巴胺在应对压力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的关系,并深入了解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一、多巴胺的生物学特性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调节大脑中的情绪、动机和奖赏系统。

它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巴胺的分泌量和调节被证实与应激反应紧密相关。

二、多巴胺与压力反应的相互作用1. 多巴胺在压力反应中的释放当身体遭遇压力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水平会增加,导致多巴胺的释放量增加。

这种释放机制对于应激反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压力对多巴胺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压力暴露会改变多巴胺系统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过度的压力刺激可引起多巴胺水平过高或过低,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多巴胺与应激的调节机制1. 多巴胺对应激的增强作用多巴胺通过与应激相关的神经途径相互作用,增强应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激发个体迅速适应压力环境。

2. 多巴胺对应激的缓解作用多巴胺也可以发挥缓解应激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相关区域,帮助减轻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四、多巴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多巴胺与焦虑和抑郁症过高或过低的多巴胺水平与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调节多巴胺神经递质可以帮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2. 多巴胺与应对能力适当的多巴胺水平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

结论:多巴胺与压力反应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在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巴胺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背后的机理。

通过深入了解多巴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相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1. Wise RA. Dopamine,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Nat Rev Neurosci, 2004, 5: 483-494.2. Sinha R. Chronic stress, drug abuse, and vulnerability to addiction. Ann N Y Acad Sci, 2008, 1141: 105-130.3. Tye KM, Deisseroth K. Opt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brain disease in animal models. Nat Rev Neurosci, 2012, 13: 251-266.。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应激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对压力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的独立 和自我实现,而其他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相互支持。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容易面临经济和生活的压力,从而增加心理应激的 风险。
04
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
应对方式的分类
积极应对
面对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概述
身心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等。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心理应激是身心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长期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 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身心疾病的治疗
治疗身心疾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措施。
06
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
心理应激会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这些情 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认知评价
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其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性质,消 极的认知评价可能加重应激反应。
人格特质
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方式,如易焦虑、易 怒或过于敏感等。
应激反应的认知过程
注意过程
心理应激会影响个体的注意过程,使其更容易关注负 性信息或忽视正性信息。
记忆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导致记忆障碍,影响个体回忆和提取信 息的能力。
思维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影响个体的思维过程,使其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
03
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性特征
不同的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反应不 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应激的影 响。例如,内向、敏感、自卑的人可 能更容易感到压力和紧张。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激反应是人类在面对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的压力和困难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具有积极、健康的状态。

那么,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一、应激反应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1.1 焦虑和抑郁应激反应经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感受。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无法应对困境。

这种焦虑和抑郁感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2 睡眠问题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睡眠问题的出现。

当我们处于应激状态时,难以放松身心,很难入睡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1.3 自我认知问题应激反应还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消极影响。

在应激状态下,我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陷入自卑和自我评价过低的境地。

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使其难以积极应对困境。

二、积极应对应激反应促进心理健康2.1 短期策略面对应激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短期应对策略来维护心理健康。

例如,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释放身体紧张的情绪,增强身体免疫力;寻求社交支持,倾诉自己的困扰,获得理解和鼓励;采用放松训练和冥想等技巧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2.2 长期策略除了短期策略,我们还应该培养一些长期的心理健康维护策略。

首先,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

其次,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此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进行锻炼和放松,均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三、心理健康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好坏也会对应激反应产生一定影响。

当一个人的心理处于良好、健康的状态时,他更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应激源,更具有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相反,当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会导致处理压力和应付困境的能力不足,更容易产生负面的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随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无论是来自工作、学业还是人际关系,心理应激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常态。

心理应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心理负荷超过了其应对能力,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心理应激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发现,持续的应激状态会导致人们处于慢性紧张和焦虑之中。

各种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会逐渐出现并对个体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

持续的焦虑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如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等。

其次,心理应激还会对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和慢性应激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加剧。

这是因为在应激状态下,人体会释放出激素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和血糖升高等生理反应。

这种应激性的生理反应是为了帮助个体应对危险情况,但当持续时间过长或频率过高时,就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长期的心理应激也会削弱个体的免疫系统。

心理压力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患上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弱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应激对身体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那么,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应激,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减轻应激。

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信念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

此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十分重要,如坚韧性和适应性。

通过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应激事件。

其次,我们可以寻找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式。

例如,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释放紧张情绪和焦虑,提高身体健康。

此外,艺术创作、阅读、冥想等活动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应激,让我们放松身心,重拾平静。

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跟朋友、家人分享心理感受,倾诉困扰,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我们来说是极其有益的。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应激素质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一、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应激素质模型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生物学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由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调节的。

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应激素质模型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果,而不是意识控制的结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以个体为中心,关注个体的需求和发展;注重预防,强调心理健康的主动维护;倡导科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尊重多样性,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

三、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了解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方式来拓展社交圈子。

4.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

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鼓励自己等方式来增强自信心和毅力。

5. 寻求专业帮助,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如果感到持续的压力、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关注心理健康的预防和维护。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心理健康教育,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心理健康可不是小事,它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心里也得“喂养”得好才行。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少朋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迷茫。

心情好坏影响生活,影响工作,甚至影响吃饭睡觉呢!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理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灿烂呢?这就得说说应激素质模型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我会把它说得简单明了,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2. 应激素质模型的基本概念2.1 应激的定义说到应激,简单来说就是“压力”啦。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让人焦虑的事儿,比如考试、工作上的难题、甚至是跟朋友的小争吵。

应激就是我们对这些压力的反应。

别看它名词挺高深,其实就是当你感到“紧张、焦虑、烦躁”的时候,你正在经历应激。

我们每个人的应激反应不同,有的人一遇到压力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却能泰然自若,这就是应激素质的差异啦。

2.2 应激素质模型这个模型就像是一个心理“体检表”,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表现。

模型中有几个要素:压力源、应对策略、和个体差异。

简单说就是:是什么让你焦虑?你用什么办法去解决?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

就像是你去看医生,医生会问你哪里不舒服,然后给你开药,这个模型也是类似的,只不过是给心理“开药”。

3. 如何运用应激素质模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1 认识压力源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

有时候,问题可能出在工作上、学习上,也可能是生活中的小琐事。

了解了压力的根源,就能有针对性地处理。

就像你要去做菜,首先得知道你想做什么菜,才知道要准备哪些材料嘛。

3.2 制定应对策略一旦知道了压力来源,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应对。

比如说,有的人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有的人通过和朋友聊天放松自己。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嗨,大家好啊!今天咱们要聊一聊心理健康教育啦,咦,你们知道嘛,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哟,因为我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嘛。

先咱们来聊一下应激素质模型吧!这个模型是说,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时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唉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哦,因为长期紧张和焦虑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帮助我们学会有效应对应激,嘿,说到应对,其实有好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呢。

比如,做些运动、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做些放松的活动,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哦。

咱们再来说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吧!嗨,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学会更好地管理情绪,咦,这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哟。

唉,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个体,也可以帮助我们建设健康的家庭和社会哦。

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个体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吧!
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这样才能拥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哦,嘿嘿,大家加油啊!。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院学科门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1。

1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

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

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我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例如考试、面试、工作压力、亲戚家庭关系等等。

应激反应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但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 应激反应的定义及类型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面对逆境或挑战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应激事件通常会引发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例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出汗等等。

同时,应激事件也会引起情绪或行为上的反应,例如焦虑、愤怒、冷静、逃避等等。

根据应激事件的不同类型和强度,应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慢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是针对突然而来的、严重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1个月以内。

慢性应激反应则是对新经常发生的、渐进性的应激事件的反应,例如职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等,其反应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

2. 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和活力,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和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启动身体应对压力的防御机制,例如释放应激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等,以保护身体免受应激事件的伤害。

因此,适度的应激反应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然而,应激反应过度或无法恢复,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例如,急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等等,而慢性应激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情感障碍、焦虑症等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3. 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如何有效应对应激事件,减少应激反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人们都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3.1 关注基本需求:应激反应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平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关注基本需求的重要部分。

3.2 改变观念:应对应激事件的关键是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尽量看到挑战和机会,而不是困难和威胁,积极的态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心理应激┼心身疾病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

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

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

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

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

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

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

“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

“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

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

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

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

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一.心理应激得产生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

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

(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

(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

(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

(5)更换工作或失业。

(6)进入青春期。

(7)进入更年期。

(8)亲友死亡。

(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

(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

(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

(4)遭受挫折:包括在我们得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得种种挫折与失意,以及动机受阻与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

(5)矛盾与冲突: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得各种矛盾,都会给我们带来内心得冲突,而内心得冲突又会产生心理压力。

(6)A型行为:A型性格以及表现出A型行为得人,通常较为容易感受到心理压力。

卡普兰与斯坦在其1984年出版得专著:《适应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心理压力得来源除了生活得变化或生活习惯得改变之外,还包括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得关系,以及所从事工作得性质等等。

能够造成心理压力得情境,除了挫折与冲突之外,还包括被剥夺之感,拥挤与压迫感等。

挫折与失败,就是心理应激得主要来源之一。

常见得挫折有:缺乏挫折、损失挫折与阻碍挫折。

(1)缺乏挫折。

就是指当我们无法拥有自己认为非常重要得东西时,所感受到得一种挫折心理。

缺乏挫折得内容因个人得需求、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等因素得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有物资缺乏、能力缺乏、生理条件缺乏、经验缺乏与感情缺乏等种类,各种缺乏挫折都会给个体带来不同程度得心理应激。

(2)损失挫折。

损失挫折在形式上可与缺乏挫折相近,但体验、结果与意义却不尽相同。

缺乏挫折主要就是由于长期缺乏或缺少所需要得东西而造成得心理挫折,而损失挫折则主要就是指失去了原来所拥有得东西而引起得心理挫折。

失恋、离异、亲人死亡等,都属于严重得损失挫折,都足以使个体产生巨大得心理压力。

(3)阻碍挫折。

阻碍挫折主要就是指那些在人得需求与目标之间所出现得阻碍或障碍所带来得心理挫折。

这种阻碍可能就是客观得或物质性得,可能就是社会性得,也可能就是观念性得。

比如,我们有许多需求,而当某种需求与我们得风俗习惯不相一致时,这种风俗习惯或规范,也就成了我们得需求与目标之间得阻碍,也就会给我们带来心理挫折得感受,造成我们得心理应激。

在我们得日常生活中,动机冲突就是相当普遍得。

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多样得需要与动机,但并非都能够得到满足,尤其就是并非都能够同时得到满足。

因而,也就会遇到所谓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双趋冲突;遇事前怕狼后怕虎得双避冲突;以及类似“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得趋避冲突等等。

而在这种种得动机冲突之中,若就是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一种挫折感,产生种种心理上得应激。

二.心理压力对个体心身得影响(一)躲避与对抗1932年,坎农以《躯体得智慧》为书名,阐明了自己对于身心关系得理解。

在坎农瞧来,为了自身得生存,有机体必须保持自己内在得平衡状态。

比如,当个体感到冷时,浑身就会哆嗦,这样就有助于使其身体活动起来,同样,当个体感到炎热时,身体也就会出汗,也就会因此而降温。

个体得躯体具有一种自动反应得“内在得智慧”。

作为躯体得这种内在得智慧,其反应之一就是躲避与对抗,准确地说,这就是两种相反得平衡作用,或者称其为一种动态得平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对抗或就是躲避环境中得威胁,有机体将自动产生许多生理与心理上得变化,使得自己应付特殊得环境。

坎农得“躯体得智慧”,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类。

当我们体验到环境中得威胁或压力时,这些相同得生理变化也会在我们身上出现。

例如,在紧急状态时,我们会表现出远远超出我们平时力量得举动,会以超出我们平时得生理心理反应能力,来对抗紧急情境或强大得压力。

除此之外,我们得身体还会发生其它一些变化。

(二)一般适应综合症“一般适应综合症”作为一个生理心理学得专门术语,就是由汉斯、塞尔耶(Hans Se1ye)首次提出得。

她经过多年得实验研究,观察到有机体对压力得反应有三个典型得阶段:惊恐一抵抗一衰竭,据此而提出了她得“一般适应综合症”理论。

1.惊恐反应。

当有机体最初面临一种压力或紧张情境时,体内得一些激素分泌就会增加,一些盐糖得代谢水平就会提高,从而加强有机体得力量与其耐受性,加强躯体对抗压力得防御系统。

尽管在塞尔耶得惊恐反应与坎农得躲避一攻击反应之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但就是也存在着明显得不同。

在坎农得研究中,她所使用得被试,多就是经历得突然性得或突发得压力紧张事件;而在塞尔耶得研究情境中,则就是利用得多次重复或持续不断得压力刺激。

塞尔耶发现:在惊恐反应中,动物不断地增加体内得激素水平,直至达到极限或功能开始衰竭,如胸腺萎缩,肾上腺功能退化等。

2.抵抗阶段。

如果面临得压力(身体得或心理得)并不过分强大,那么有机体就会从最初得惊恐状态挣脱出来,对所面临得压力或紧张逐渐适应,进入所谓得“抵抗阶段”。

从表面上瞧,有机体在惊恐反应阶段所表现出来得症状会减弱或暂时消失,似乎一切都已经恢复了正常。

但就是实际上,有机体已经发生了内在得变化。

3.衰竭阶段。

在塞尔耶得实验中,那些动物所表现出来得“适应”,并不能持续太久;一般过几个星期,也就到了“衰竭阶段”。

这时,动物体内所储备得能量(特别就是肾上腺素),会逐渐消耗殆尽,因而也就不能再抵抗或适应所面临得压力,而出现了衰竭现象;在一个月左右得时间,参加实验得动物便逐渐死亡。

(三)无助与丧失继早期“躲避与对抗”,以及“一般适应综合症”得发现与研究之后,人们发现“无助与丧失”,就是对心理压力又一特殊反应。

临床心理学家们发现,溃疡病得主要起因及诱因之一,直接与患者得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尤其就是工作压力有关。

根据临床资料得统计结果,溃疡病患者具有这样一些相同得性格特点或心理背景:努力甚至就是拼命地工作,但总就是担心自己仍然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就是不能很好地胜任自己得工作,甚至经常担心会由于自己工作能力得不够,而失去自己得工作,经常有一种内在得无助与丧失感。

与无助与丧失相关联得就是失落与孤独。

失落与孤独同样与心理压力有关。

临床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得失落感,总就是远远高于正常得人,大部分癌症病人在其发病前,都经历了相当程度得感情创伤,如失去了自己得妻子或丈夫,失去了自己喜欢得工作等等;即使就是已经得到了较好治疗得癌症病人,在经历了感情创伤与失落之后,癌症复发得比率也会显著增加。

同样,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除了人们所了解得诸如高度得竞争心态、时间得紧迫感等A型性格特征之外,失落与孤独也就是一个重要得诱因。

心脏病得发病与患者得感情疏离,有着密切得关系;缺乏温暖亲密得人际关系,缺少表现自己得机会等,都在心脏病得病因中占有一定得位置。

总之,面对应激,个体采取逃跑、对抗或作出恐惧反应、无助反应,从生命自我保护得角度来说,它就是有实际意义得。

然而,这种处于心理压力之下得“紧张”与“应激”状态及“超常”表现,通常就是不能维持太久得,人体之内不会有取之不竭得动力源泉。

实际上,出于保护生命不受伤害得目得,它已经就是动用了“储备得能量”或称之为“潜在得能量”,而这种能量得消耗就是很难补充得。

若就是每次处于心理压力得过程中都要消耗这些能量,那么再次应付类似情况得能量也就会每况愈下。

虽然心理压力危及人得心理健康,但就是,也并非心理压力本身就一定会引起心理障碍与身心疾病。

一个人得个性,一个人得生活风格,一个人得心理应付技能,一个人得自信与自尊,以及一个人所能够得到得社会支持,心理营养,都在实际中影响与调节着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与身心疾病得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