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论《山海经》的植物信仰

论《山海经》的植物信仰

是对植物信仰 的具体化 。 先秦 时期我 国有用草茎实
大嗥 即伏羲 氏。这 里是说有种 叫建木 的神树 , 太嗥攀缘着它登上了天 , 它是黄帝制作的( 天梯 ) 。
上 有 赤 树 , 叶 、 华 ,反映了花草信仰观念 。 也
传 世典籍 《 山海经 》 中的植 物信仰 主要有 神树 信仰和花草信仰两大方面。下面将具体 阐述 。
木 ” 日,枫 木 ” 蚩 尤 桎 梏 等 等 , 许 许 多 多 神 话 载 “ 为 这
《 海外北经》
这种高千里 的神木名叫寻木 , 在拘瘤 国的南面 , 生长在河岸的西北面。这里 的寻木即摇木之类 ,穆 《 天子传》 卷六云 :天子乃钓于河 , “ 以观姑繇之木。” 有木 , 青叶 紫茎 , 玄华黄 实 , 日建 名 木, 百仞 无枝 , 上有 九榍 , 下有九构 , 其实 如麻 , 其叶如 芒。大雌爰过 , 帝所 为。 黄
有不死之 国, 阿姓 , 甘木是食 。
— —
有些植 物还有着特殊的药效或毒 性 , 它们身上有神 奇 的功能 。“ 远古先 民们对这些植物 由畏而敬 , 认为 是 高于人类 的生命存 在 , 是神 灵 , 于是 祭之畏 之 以
求祥福 。” ①
《 荒 南 经》 大
郭 璞 注 :甘 木 即不 死树 , 之 不 老 。” 死树 上 “ 食 不
在 东 方 , 后 西 方 亦 有 之 。” 其 ②
《 山海经》 中神树信仰 的神木主要有树 神即主 木之官和不 死树 、 为天梯 的神树 、 祥木桃树 三 作 吉
种。
1 . 即主木之官和不死树 。 树神 东方句芒 , 乌身人 面 , 两龙 。 乘
— —
《 海外 东经》
汤谷上有扶 桑,十 日所浴,在 黑齿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_兴趣爱好-牛bb文章网(原作者:杜杨)摘要:自《山海经》成书至今,对其植物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天梯神话研究、草神话研究、夸父与蚩尤神话、《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文学价值研究等。

其中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也有学者的创新。

尤其是近现代对《山海经》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注释的固有局面,开始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山海经》进行阐释、整理,从文化人类学、原始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对《山海经》植物神话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

关键词:《山海经》;植物神话;神木信仰;花草信仰;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15-02《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中收录神话最多的一部专著,其中关于植物神话的记载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先民原始神秘思维的记录,它反映了上古之时万物平等的观念,体现了神话原生质朴的特征及原始人的植物崇拜。

《山海经》中的植物都或多或少与先民有着利害关系。

袁珂在《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认为,《山海经》中的植物大多对人类有益。

{1}潜明兹在《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对《山海经》中的植物神话进行粗略统计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对人有益和对人有害两类,认为《山海经》是记载灵异植物较多的神话集。

{2}傅修延在《试论中的“原生态叙事”》中认为,《山海经》中的自然界是以人的需求来做判断的,因此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

{3}韩一鴈的《中的动植物表》一文偏重于对《山海经》中动植物的资料整理,文中附有表解,将《山海经》中所记分为草、木等七类,每类又有名称、性质等条目。

{4}此外,《浅谈》{5}、《与古代植物分类》{6}与《记载的植物地理学》{7}也分别对《五藏山经》中植物的分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肯定。

一、《山海经》的神木研究(一)作为天梯的神木袁珂在《略论的神话》一文中认为建木是众帝上下于天的工具,即天梯,是《山海经》中唯一具有这种作用的神木。

山海经主要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综述

山海经主要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综述

《山海经》主要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综述一、山海经中的主要神话故事(一)、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0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

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众所周知,中国文明的起源是黄河流域,在古时的中国,有四水,分别是黄河、长江、淮水、济水,因此古时中国所谓的河是单指黄河,而夸父在追日的线路上,“饮于河、渭”,渭水是黄河的最大分支,亦是在黄河流域中,虽然文学家萧兵先生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

”0但从夸父追日的线路,以及最后未成功的结果,其故事实际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次失败的迁徙经历,因为“大泽”位于雁门关北,而夸父“未至”,并且夸父追赶的又是太阳落下之处,为西,所以可断定此次迁徙方向是西北,而西北即便是目前的科技也是很难做到适应人类生存,何况古时?所以迁徙的失败在所难免。

(二)、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日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汶。

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yin)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而是化为精衢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这是一则在中国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晋代诗人陶潜赞誉精卫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也以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锲而不舍的精神被人们所铭记。

《山海经》植物文化内涵

《山海经》植物文化内涵

《山海经》植物文化内涵《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地理著作,其中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包括了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山海经》中植物文化的含义。

首先,《山海经》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中的神奇植物,如“合欢树”、“桃树”、“蓬草”等等。

这些植物在传说中常常与神人相连,具有神奇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例如,“合欢树”被描述为具有魔力的植物,可以与人类交流,并且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

这种对植物的人格化和象征化,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其次,《山海经》中的植物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关注。

在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名称、特征和用途。

例如,“葛藤”在书中被描述为可以用来编织绳索、作为军队攀爬的工具;“纣木”被描述为可以吸引瘟疫和疾病,帮助治愈病人。

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植物的熟悉和运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植物的敬畏和尊重。

此外,《山海经》中还记载了许多植物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牡丹”、“桑树”等。

这些故事中的植物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符号和民俗传统相联系,为植物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文化内涵。

例如,“牡丹”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富贵、繁荣和美丽的象征,而《山海经》中的故事则为这一象征赋予了更加鲜活的形象和内涵。

最后,《山海经》中的植物描写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感悟和赞美。

书中对于植物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例如,“桃树”被描绘为“众木之尊,以赏物之名”,展现了植物的崇高地位和美丽之处。

同时,《山海经》中还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和赞美,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植物文化内涵体现在其人格化和象征化、多样性的呈现、传说和神话故事的编织以及对植物的赞美和感悟等方面。

这些植物文化的内涵不仅丰富了《山海经》的神话世界,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和智慧。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山海经》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涉及神话、地理、历史、方物、民族、民俗、天文、历法、宗教诸方面,被称为中国上古典籍中的“奇书”。

但以前《山海经》因其内容怪诞不经,多被当作“虚妄之言”。

历史上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因他对其可信性表示了明确怀疑,这对《山海经》在华夏文明传统中的地位产生了根本影响,自汉刘秀整理作《上〈山海经〉表》、晋郭璞首次为注后,一千年间问津者寥寥,直到明清時才再次有学者进行校注释义。

其后如蒙文通、王国维、胡厚宣、顾颉刚诸先生的研究则开始使学界重新定位山海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地位。

至于《山海经》的研究方向,如郦道元、自隋唐至宋各史志、清毕沅等都视其为地理书,一直也有很多学者热衷于其地理考证。

但是尽管《山海经》的地理学价值不可否认,其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仍存在局限性,而且或多或少地回避了地理描述中夹杂的大量神怪内容。

真正使《山海经》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却是20世纪初西方“神话”概念的传入以及人类学、神话学等现代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引进,《山海经》中的大量神怪内容不再遭到史学家的诟病反而成为当代学者所从事的“中国神话”或“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基石。

一、20世纪初到70年代的《山海经》神话研究关于20世纪开始以来我国神话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参考1994年出版的马昌仪的《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作为包含中国“原始神话”最多的古代典籍《山海经》,正是神话研究的重要部分。

其中沈雁冰先生可谓是奠定了现代《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基本格局,他反对把《山海经》当作实用的地理书,也反对把《山海经》看作“小说”:“他们不知道这特种的东西所谓‘神话’者,原来是初民的知识的积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观,宗教思想,道德标准,民族历史最初期的传说,并对于自然界的认识。

”其著作《中国神话研究ABC》(1929)就对《山海经》的西王母神话、开辟神话、昆仑神话等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且首先注意到西王母在此经中还不是美人形而是半兽形。

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

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

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山海经神话探源的文献综述2007-12-04 13:08:57|玩偶师[前言]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一部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品。

自古称为奇书。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曾这样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

”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是为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所公认的。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

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那么产生这最古神话的根源何在呢?我们要如何认识《山海经》中的神话产生根源呢?本文综述中外学者关于神话起源的理论,以资借鉴。

[关键词]宗教祭祀起源神话《山海经》一、关于神话的起源问题,目前国外学者有影响的观点是安德鲁·兰和爱德华·B·泰勒的“神话起源于原始时代全人类的野蛮状态之中”。

安德鲁·兰认为,原始人的心理状态有以下特征,(1)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此即万物有灵观念;(2)原始人有强烈的巫术信仰;(3)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仍存在;(4)鬼神观念,相信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变化为其他事物的形式;(5)不死的妄想,人本可以不死,死是受了敌对者的暗算;(6)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现实的人的生死睡梦等现象要求解释,这些现象就导致了神话的产生。

泰勒也认为万物有灵是神话起源的根本的原因。

弗洛伊德则认为像梦以样,神话也是人类幻想的产物;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奥托则认为是集体无意识产生神话;简·埃伦·.哈里森则认为神话与祭祀活动相关。

二、马克思关于神话起源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政治经济学批·导言》中,马克思指出。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叶舒宪《山海经》研究综述 唐启翠胡滔雄 内容提要:《山海经》是

叶舒宪《山海经》研究综述 唐启翠胡滔雄 内容提要:《山海经》是

叶舒宪《山海经》研究综述唐启翠胡滔雄内容提要:《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是“始怪之祖”。

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集地理、方物、民族、民俗等于一身,还保存了大量的原始神话。

它那神秘莫测的面貌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它进行探讨,以图解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山海经》成书两千余年来,研究之作可谓汗牛充栋,成就最大的主要是最近20年。

人们从《山海经》文本的整理与校注,到其作者、成书年代、篇目、版本、图文的关系、性质、价值及其地理范围等各方面展开全面的研究。

然而大部分都是以实证方法去考据《山海经》之地望、道里。

这种单纯的“实证”方法不仅未能证实《山海经》的真实面貌,反而把《山海经》研究引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限纷争之中。

在众多的《山海经》研究学者当中,叶舒宪先生则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探索者,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一种全新地、系统地阐释视野出发,突破数千年来有关《山海经》的种种误读和众多陈说,对《山海经》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

他从上古时代地理与政治的不解之缘和《山海经》空间模式的分布,来区分现实地理与“神话政治地理”,并结合考古学、民族志和民俗学,说明这种中国特色的“想象地理学”得以发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机遇。

他把《山海经》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山海经》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

关键词:叶舒宪;山海经;方物;神话政治地理学《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记载了约40个“国家”,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神怪奇兽,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

它又被称为“语怪之祖”,其中所记载的东西,常被斥为怪诞不经。

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①。

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的判断词②。

《山海经》主要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综述

《山海经》主要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综述

《山海经》主要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综述郝千慧1张砾仁21.四川音乐学院;2.亥午境语工作室摘要:《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传世版本共计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山海经》神话所描述的时代不是传统意义的夏、商、周三代,而是众多部落互相争斗与交融的时代,《山海经》的神话是不同部落神话的总汇[1]。

而当代中国电影、电视中所展现的神话故事、人物、动物,大多源于《山海经》,鉴于此,笔者特整理部分《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以做参详之用。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故事;神话人物一、山海经中的主要神话故事(一)、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

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众所周知,中国文明的起源是黄河流域,在古时的中国,有四水,分别是黄河、长江、淮水、济水,因此古时中国所谓的河是单指黄河,而夸父在追日的线路上,“饮于河、渭”,渭水是黄河的最大分支,亦是在黄河流域中,虽然文学家萧兵先生称:“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

”②但从夸父追日的线路,以及最后未成功的结果,其故事实际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次失败的迁徙经历,因为“大泽”位于雁门关北,而夸父“未至”,并且夸父追赶的又是太阳落下之处,为西,所以可断定此次迁徙方向是西北,而西北即便是目前的科技也是很难做到适应人类生存,何况古时?所以迁徙的失败在所难免。

(二)、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山海经植物

山海经植物

《山海经》中得植物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山海经》植物得认识都想当然,望文生义,生出了许多神奇不可理喻得内容,致使后人把有些植物变成了神话中得植物。

《山海经》就是秦代中国地理志,它所记载得植物都应该就是中国境内常见得植物,没有半点虚假内容。

本文想从文字得原意探求《山海经》中得植物真像,还植物名称、功能、属性得本来面目。

《山海经》中得植物可分两种,一种就是草本植物,一种就是木本植物。

现分述如下:一,草本植物韭、祝余《南次一经·招摇之山》:“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考原文原意:韭,像形字,很多整齐得草在一起,因字得笔画为“九”画,九又表极数,故称“韭”为“九”。

又因“韭”就是可以吃得草,故称“韭菜”。

青,草木初生青绿色。

华,从当中剖开,即半破。

《礼·曲礼》上:“为国君(削瓜)者华之,巾以绤。

”《注》:“华,中裂之,不四析也。

”引申为割韭菜。

祝,祝福。

余,我,通“予”。

食,受纳。

饥,饥饿。

这段文字得原意就是:“有一种草呀,它生长状态似齐整排列得草在一起,青嫩时开割,称为祈福予我得食品,受纳它做食物没有饥饿。

”从破译得内容来瞧,“祝余”与“韭”都不就是草得名称。

随着时间得推移,人们把“祈福予我”得草便称为“韭菜”了。

可见先秦时代得“韭”并不就是“韭菜”得正式名称。

穀《南山经·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

”后人将这段文字释译成:考文字原文原意:木,种植。

通“树”。

穀,合成字,由“士”“禾”“冖”“殳”组成。

即“人(士)”在覆盖得土上(冖)“劳作耕种”(殳)“稻谷(禾)”,禾苗就是长稻谷得,穀就就是稻谷。

黑,昏暗。

引申为堆积收藏。

理,处理。

华,半破。

引申把谷堆破开。

照。

阳光照射暴晒。

迷,使人入迷。

这段文字得原意就是:“有种植得农作物,它生长得状态跟稻谷一样,收割脱粒堆积收藏,精心处理,将谷堆破开摊在地面四处,让阳光暴晒,称为使人入迷得稻谷。

山海经254种植物名称和介绍

山海经254种植物名称和介绍

山海经254种植物名称和介绍山海经中记载了众多神奇的254种植物,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形态和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

一、芭蕉芭蕉,又称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植物。

它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其高大挺拔的形态和翠绿的叶子而闻名。

芭蕉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荫凉之地,还可以作为食物和纤维来源。

据说,芭蕉能够驱邪、祛病,被山海经称为具有神奇功效的植物之一。

二、桃树桃树被誉为“百果之王”,在山海经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桃花盛开时,娇艳欲滴,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吸引了许多动物前来觅食。

而桃子则被视为长生不老的神果,拥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因此,桃树在山海经中一直被描述为神奇而神秘的植物。

三、葫芦葫芦生长在山间和田野中,有许多种类。

它们通常被调查者们列为山海经中的次要植物,但其独特的果实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葫芦果形态各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也可以是扁圆形。

葫芦内部装满了汁液,有些品种的果实甚至可以当做容器使用。

葫芦的果实一直被视为辟邪的重要符号,同时也被赋予了神奇的象征意义。

四、银杏银杏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植物,也是山海经中的珍稀之物。

它生长在山间的溪水旁,具有耐寒性和坚韧的特点。

银杏的叶子如同金黄的羽翼,四季常绿。

据说银杏是长生不老的象征,食之可延年益寿,因此被誉为“百岁树”。

银杏的果实则被认为具有祛病保健的功效。

五、菩提树菩提树在山海经中被描述为通天的大树,枝叶繁茂,树冠雄伟壮观。

菩提树被视为智慧和成就的象征,常常被用来修炼身心和寻求灵感。

根据传说,佛陀在菩提树下达到了觉悟,成为佛教的创始人。

因此,菩提树在山海经中被赋予了崇高的意义。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记载的254种植物无不与神秘和神奇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芭蕉、桃树、葫芦、银杏还是菩提树,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奇迹的敬畏和对长寿幸福的向往。

山海经中的植物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心灵的滋养。

通过研究和探索这些神奇的植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的奥秘,感悟万物间的生命之美。

叶舒宪_山海经_研究综述_唐启翠

叶舒宪_山海经_研究综述_唐启翠

第29卷 第2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129N o 122006年04月Journal o fY angtze U n i versity(Soc i a l Sc i ences)A pr 2006收稿日期:20050928作者简介:唐启翠(1975)),女,湖北襄樊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与古典文学研究;胡滔雄(1983-),男,湖南娄底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学生。

叶舒宪5山海经6研究综述唐启翠 胡滔雄(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 要:对于5山海经6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叶舒宪先生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大视野,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5山海经6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为5山海经6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叶舒宪;5山海经6;神话政治地理学;跨文化阐释分类号:I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6)02-0019-05人们大多以实证方法去考证5山海经6。

这种/纯粹实证0的研究方式,不仅未能证实5山海经6的真实面貌,反而把5山海经6研究引入无限纷争之中。

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文化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是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学者,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把5山海经6研究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一、叶舒宪5山海经6研究的主要内容1.5山海经6是奇书中的奇书叶舒宪先生说:/我们若想在奇书中寻奇,那么就非5山海经6莫属。

0[1]首先,它充满被儒家拒斥的/怪力乱神0,却能从上古保留至今;其次,5山海经6奇特到带有正统思想的大史家如司马迁都/不敢问津0,不敢言说的地步;再次,5山海经6之奇,使最渊博、最聪明、最有/考据癖0的学者都望而生畏,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上古典籍中注解诠释得最少,而疑问和难题又最多的一本书;最后,由于它的奇僻荒奥,这个书名本身也成了/奇谈怪论0或/子虚乌有0的同义语,成了/真实可信0的对立面,就跟5天方夜谭6这部书名从专有名词变成泛称一样,连近世淹雅博识君子如梁启超,也疑心5山海经6不是中国人写的书,而是古时外国地理著作的/汉译本0。

《山海经》中奇特草木整理

《山海经》中奇特草木整理

《山海经》中奇特草木整理《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记载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奇特的自然景观。

其中,草木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神秘的力量。

本文将对《山海经》中的奇特草木进行整理。

1. 影梭影梭,又称「坐地」,据《山海经》记载,在西方海中有一座山,名为「影山」。

山上生长着一种名为「影梭」的草木,形状如梭子,其特点是可以自行扭动移动。

远处行人看到这种草木,会误以为是一群人在召开会议,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坐地」。

2. 噤声噤声,又称「默言」,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这是一种会长出肉毒的草木。

这种草木具有特殊的能力,可以令人的嘴巴无法开口说话,因此得名噤声。

它的根部能产生特殊的香气,若人们接触到这种香气,就会丧失发言的能力。

3. 涌幽藤涌幽藤,又称「化蛇」,按《山海经》的记载,在南方有一种奇特的藤本植物,名为涌幽藤。

这种藤本植物如同巨蟒般粗大,但却具有着灵活的移动能力。

涌幽藤可以自由生长并攀爬,能够通过吸收阳光和土壤中的养分来进行自我增长。

4. 蓬莱柏蓬莱柏,在《山海经》中也有所记载。

它是生长在蓬莱仙岛上的一种珍贵树木,受到仙气的滋养。

蓬莱柏的树干高耸笔直,枝叶翠绿茂密,被誉为不朽之树。

其树枝可以疗伤止痛,树叶可作为药材治疗疾病,并且传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5. 饴蜜草饴蜜草,也是《山海经》中一种独特的草木。

据记载,它生长在西方海中的一片沼泽地中。

饴蜜草在生长期会产生大量的甜蜜汁液,因此得名「饴蜜」。

这种草木被广泛用于制作美味的饴糖和甜点。

据说,食用饴蜜草能够增加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以上是《山海经》中奇特草木的整理。

这些草木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中的存在,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想象和理解。

它们的独特特点和神秘力量,使得《山海经》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资料之一。

山海经中的草木传说:追寻古代植物之谜

山海经中的草木传说:追寻古代植物之谜

山海经中的草木传说:追寻古代植物之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

而在山海经中,草木传说更是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些神秘的植物,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古人的幻想?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古代植物之谜的旅程。

首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山海经中的著名传说植物——仙灵草。

根据记载,仙灵草生长在东海之中的海岛上,呈现出明亮的蓝色,光芒四溢。

与人类交流的仙灵草会主动告诉人们该地的宝藏所在。

然而,追寻者要想获得仙灵草,必须忍受海浪的冲击和海怪的袭击。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许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珍贵植物的渴望与热爱。

这种渴望和热爱并没有止步于人们对仙灵草的追寻,山海经中还有许多在当时视为神奇的传说植物,例如女娲树、水葫芦、罗形草等等。

这些植物在山海经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有的具有治愈疾病的功效,有的能够变化形态,让人疑惑是草是树,更有的能够通天接地,巍峨耸立。

然而,对于这些植物的真实性,现代科学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回答。

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传说植物只是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作祟,是他们对于未知世界的臆想。

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在这些神秘的传说中或许隐藏着一些真实的自然现象,只是我们现代人无法完全理解和解释。

事实上,在山海经之外,古代的植物界也存在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比如现代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银龙花,它开出的花朵如同一条条优美的银龙舞动,美不胜收。

此外,还有玉蝉花、百合等等,它们不仅拥有独特的形态,还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为中药材的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将山海经中的植物传说归为想象,也不能简单地将其中的神秘归为谎言。

毕竟,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是有限的,这些传说或许正是他们最真诚的表达和探索。

同时,现代科学也需要更加开放的眼界,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以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古代植物传说的真相。

最后,让我们一同期待未来科学的突破和发展,以更加深入的研究,揭开古代植物传说的神秘面纱。

《山海经》植物文化内涵

《山海经》植物文化内涵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记载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的古籍,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植物的描写和文化内涵。

这些植物形态各异,神秘而又神奇,既代表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首先,《山海经》中的植物往往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属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书中记载了一些奇特的巨木,如昆仑背后的赤木、南海神木等。

这些巨木高耸入云,树冠犹如云朵,有着神奇的生命力,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和神秘。

同时,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有毒的植物,如侥幕、花菌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的怪异和危险。

其次,《山海经》中的植物不仅形态独特,同时也富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书中常以植物来寓意人生哲理。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梓菜”的树木,它的根柢粗大,象征着人生的根基,而枝叶茂盛则寓意着人生的辉煌和成功。

这种象征意义的描写不仅给予了植物精神层面的意义,也给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同时,书中还以植物为喻,比喻人们对于欲望的追逐和贪婪的态度。

例如,描写了一种称为“桃”的植物,它的果实美味诱人,但却对人类产生了危害,以此来告诫人们淡泊名利、珍爱身心健康。

此外,《山海经》中的植物还与传统神话和寓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记载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传说中,仙女嫦娥因酷爱仙果而误食人间藤,结果不仅变得魅力无穷,还意外奔赴月宫生活。

这个故事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表达了爱慕虚荣的警言。

同时,《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些奇特的植物,如能长双头的葫芦,能变为人形的木瓜等,这些奇幻的形象生动地将植物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丰富了神话的想象力。

总之,《山海经》中的植物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通过对植物形态和属性的描绘,书中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壮丽;通过对植物象征意义的阐述,书中引导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将植物与神话传说和寓言相结合,书中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无论是在形式还是文化内涵上,《山海经》中的植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为我们理解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审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简介《山海经》是一部古代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记录了大量关于地理、民族、动植物和神话传说的内容。

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着迷和神秘的神话故事,描绘了千奇百怪的上古生物、神灵和仙境。

本文将围绕《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展开,探索其中一些精彩纷呈的故事。

1. 卧龙岗卧龙岗是《山海经》中一个重要的地点,也与许多神话传说相关。

相传在这个岗上栖息着一条巨大无比的龙,长年蛰伏在此。

当有人偶然越过岗附近时,龙会惊醒并出现在人们面前。

据说只有少数勇士能够逃脱龙口,并且获得龙赐予阳光之力。

2. 刑天刑天是《山海经》中一个极具威力的战士,他拥有超乎寻常强大的力量。

据记载,他身高十二丈高(约36米),头顶触天,手持巨斧。

刑天以无敌之姿在山海间征战,无数的山川和怪兽都曾落入他的手中。

3. 女儿村女儿村是一个仙境般的地方,在《山海经》中有着美丽而神秘的传说。

据传,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女性居住,没有一位男子存在。

女子们以其纯洁善良而闻名,相传她们受到神灵的宠爱,并享有永生不老之福。

4. 桃花源桃花源是《山海经》中一个恬静美丽、遥远幽深的地方。

根据传说,桃花源藏于一座高山之后,此处四季如春、万物争艳。

这里流水潺潺,人民守望和谐。

桃花源成为人们向往乐土之一。

5. 风雷石风雷石是一种神奇的珍宝,在《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巨大而具有独特力量的石头。

据说只要拥有风雷石就拥有了隐身和操控风雷等强大能力。

许多人为了得到风雷石,不惜潜入山海的最深处进行冒险。

6. 蓬莱仙岛蓬莱仙岛是《山海经》中的一个神奇存在。

据传说,这座岛屿位于东海之上,只有众多仙者和神灵才能到达。

蓬莱仙岛被描述为拥有无尽的宝藏和永生不老之泉,也是修行者们追求长寿和成仙的目标。

以上只是《山海经》中一小部分关于神话传说的内容,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解古文化与想象力的窗口。

无论是勇士与龙相斗、桃花源美丽景色还是修行者追求永生,这些故事都展示了人类对超越现实、探索未知的渴望和向往。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

山海经神话研究综述

各种鬼魂和妖怪,如女鬼、夜叉等。
精怪
幻兽
自然界的精灵和妖怪,如山精、水怪等。
具有神奇力量的幻想生物存
神灵和怪物在某些情况下相互依存,如一些神灵需要怪物作 为守护神或者助手。
对立冲突
神灵和怪物有时也会产生对立和冲突,因为怪物会威胁到神 灵的权威和秩序。
04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古代中国 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研究山海经神话有助于深入了 解中国古老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
供重要支持。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山海经神话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文化价值和影响,为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手段,对山海经神话进 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山海经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自然崇拜与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
山海经神话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神祇,如日神、月神、风神等,这些神祇在 自然力量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人们便创造了这些神祇,以表达对自然力 量的敬畏和崇拜。
原始宗教
山海经神话中的许多神祇都具有宗教色彩,如西王母、东王公等,这些神祇 被视为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健康的神灵,人们通过祭祀、朝拜等方式与这些 神祇建立联系,以期获得庇护和保佑。
研究内容与范围
研究内容
通过对山海经神话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山海经神话所蕴 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涉及山海经神话的各个方面,包括神话的起源、发展和传承,以及 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等。
02
山海经神话的起源与流变
起源与形成
古代先民的原始信仰
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认识不足,产生了各种神秘的信 仰和神话。这些信仰和神话在《山海经》中得到了反映。

山海经植物

山海经植物

《山海经》中的植物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山海经》植物的认识都想当然,望文生义,生出了许多神奇不可理喻的内容,致使后人把有些植物变成了神话中的植物。

《山海经》是秦代中国地理志,它所记载的植物都应该是中国境内常见的植物,没有半点虚假内容。

本文想从文字的原意探求《山海经》中的植物真像,还植物名称、功能、属性的本来面目。

《山海经》中的植物可分两种,一种是草本植物,一种是木本植物。

现分述如下:一,草本植物韭、祝余《南次一经·招摇之山》:“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考原文原意:韭,像形字,很多整齐的草在一起,因字的笔画为“九”画,九又表极数,故称“韭”为“九”。

又因“韭”是可以吃的草,故称“韭菜”。

青,草木初生青绿色。

华,从当中剖开,即半破。

《礼·曲礼》上:“为国君(削瓜)者华之,巾以绤。

”《注》:“华,中裂之,不四析也。

”引申为割韭菜。

祝,祝福。

余,我,通“予”。

食,受纳。

饥,饥饿。

这段文字的原意是:“有一种草呀,它生长状态似齐整排列的草在一起,青嫩时开割,称为祈福予我的食品,受纳它做食物没有饥饿。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祝余”和“韭”都不是草的名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祈福予我”的草便称为“韭菜”了。

可见先秦时代的“韭”并不是“韭菜”的正式名称。

穀《南山经·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

”后人将这段文字释译成:考文字原文原意:木,种植。

通“树”。

穀,合成字,由“士”“禾”“冖”“殳”组成。

即“人(士)” 在覆盖的土上(冖)“劳作耕种”(殳)“稻谷(禾)”,禾苗是长稻谷的,穀就是稻谷。

黑,昏暗。

引申为堆积收藏。

理,处理。

华,半破。

引申把谷堆破开。

照。

阳光照射暴晒。

迷,使人入迷。

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种植的农作物,它生长的状态跟稻谷一样,收割脱粒堆积收藏,精心处理,将谷堆破开摊在地面四处,让阳光暴晒,称为使人入迷的稻谷。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它并非是构树的名称,而是南方人种植的谷物。

山海经中的植物信仰

山海经中的植物信仰

山海经中的植物信仰山海经中的植物信仰2012-06-07 20:17:29| ---- - 静水流深的日志 - 网易博客传世典籍《山海经》中的植物信仰主要有神树信仰和花草信仰两大方面。

神树信仰中的神木主要有树神即主木之官和不死树、作为天梯的神树、吉祥木桃树三种。

花草信仰中的花草有三种:使人长寿,解除疲劳的花草;增强记忆力、增益智慧或让人头脑清醒保持理智的花草;能够壮胆、防止溺水、御防兵灾等凶邪事情的花草。

[关键词]《山海经》;信仰民俗;植物信仰论《山海经》的植物信仰●沈士军一、有关植物信仰先民在同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享受着植物的许多恩赐:挡风蔽雨、遮日驱寒、充饥解渴……而且有些植物还有着特殊的药效或毒性,它们身上有神奇的功能。

“远古先民们对这些植物由畏而敬,认为是高于人类的生命存在,是神灵,于是祭之畏之以求祥福。

”①在世界各地都有信仰“神树”、“圣树”的习俗。

像我国先秦有一种司木之神,叫做“句芒”,是古代的树神。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三珠树”就是以柏树干、叶为珠,形似彗星的神树。

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邓林”也是很神奇。

“范林”逐浪生海之说,“不死树”之说,乃至“服常树”载三头人,“扶桑木”载日,“枫木”为蚩尤桎梏等等,这许许多多神话中的树,正是植物有灵的原始表现。

除了树信仰之外,各民族对谷物的信仰也很突出,人类自古以来把谷种来源解释作天神所赐,或从神处盗取来的灵物。

故而有“谷魂”的观念。

此外,对花草果实的信仰是对植物信仰的具体化。

先秦时期我国有用草茎实行占卜的习俗,也反映了花草信仰观念。

传世典籍《山海经》中的植物信仰主要有神树信仰和花草信仰两大方面。

下面将具体阐述。

二、神树信仰《山海经》中神树信仰的神木主要有树神即主木之官和不死树、作为天梯的神树、吉祥木桃树三种。

1.树神即主木之官和不死树。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东经》句芒,古代传说中的主木之官,又为木神名。

少皞氏之子,叫重,为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作者:杜杨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
摘要:自《山海经》成书至今,对其植物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天梯神话研究、草神话研究、夸父与蚩尤神话、《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文学价值研究等。

其中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也有学者的创新。

尤其是近现代对《山海经》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注释的固有局面,开始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山海经》进行阐释、整理,从文化人类学、原始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对《山海经》植物神话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

关键词:《山海经》;植物神话;神木信仰;花草信仰;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15-02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中收录神话最多的一部专著,其中关于植物神话的记载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先民原始神秘思维的记录,它反映了上古之时万物平等的观念,体现了神话原生质朴的特征及原始人的植物崇拜。

《山海经》中的植物都或多或少与先民有着利害关系。

袁珂在《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认为,《山海经》中的植物大多对人类有益。

{1}潜明兹在《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对《山海经》中的植物神话进行粗略统计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对人有益和对人有害两类,认为《山海经》是记载灵异植物较多的神话集。

{2}傅修延在《试论中的“原生态叙事”》中认为,《山海经》中的自然界是以人的需求来做判断的,因此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

{3}韩一鴈的《中的动植物表》一文偏重于对《山海经》中动植物的资料整理,文中附有表解,将《山海经》中所记分为草、木等七类,每类又有名称、性质等条目。

{4}此外,《浅谈》{5}、《与古代植物分类》{6}与《记载的植物地理学》{7}也分别对《五藏山经》中植物的分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肯定。

一、《山海经》的神木研究
(一)作为天梯的神木
袁珂在《略论的神话》一文中认为建木是众帝上下于天的工具,即天梯,是《山海经》中唯一具有这种作用的神木。

{8}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二集)中认为,天梯是巫师从事陟降工作的工具之一,如《山海经》中的扶木和扶桑。

{9}纪晓建在《、灵巫之互证——、神话比较研究之四》中也论述了关于巫凭借神树上下于天地这一问题。

唐世贵、唐晓梅在《华文本作者质疑(上)》中认为青铜树的原型就是用于祭祀的神树,这与《山海经》中的建木、若木
等相近。

{11}胡树的《试论的宗教特性》一文偏重宗教观念,作者从宗教及巫术功能入手,认为《山海经》中的建木、扶木等神木与萨满教的“宇宙树”均为天梯。

{12}
(二)作为崇拜对象的神木
《山海经》中有大量关于不死树的记载。

郭璞认为,不夭就是不死、永生的意思,{13}相关论文还有涂元济、涂石在《论嫦娥奔月神话》,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尚少。

{14}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文化人类学和原始社会学角度对具有崇拜作用的神木做了解读。

陶阳、牟钟秀在《中国创世神话》中,认为枫木是苗族图腾,从《山海经》相关记录来看,枫木崇拜可能与蚩尤神话有关,因为鲜红的枫叶象征着蚩尤的鲜血。

{15}张永刚在《原始生态观发微》中认为“杖化邓林”,实为夸父化邓林,这是神话思维的一种体现。

{16}陈晶在《浅谈与湖北民间崇拜习俗之关系》中从民间崇拜和信仰民俗角度出发,认为化为邓林的夸父与化为枫木的蚩尤同为炎帝后裔,在与黄帝战争中又同被应龙所杀,因此,邓林成为了夸父族膜拜的对象及其图腾,这也是崇桃习俗实质所在。

{17}此外,后世文学同样受到了邓林的影响。

张佳颖、张步天在《“神话群系”的传承流变》中认为,《西游记》中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仙桃就是出自《山海经》中关于夸父杖化邓林的记载;二人还提出《山海经》中关于帝女之桑的记载是桑蚕神话的最早记录,反映了原始桑蚕崇拜疑,疑似祭山之作。

{18}
沈士军在《谈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中以植物信仰为出发点,认为神木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类,可分为树神,作为神上下天的天梯和桃树、邓林等吉祥木三类。

{19}
二、《山海经》的花草研究
《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具有巫术效应的奇花异草。

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中,草是被论述最多的花草之一,其中多认为草是高唐神女的古神话原型。

袁珂在《宋玉的订讹和高唐神女故事的寓意》一文中认为,高唐神女故事并不完全是一段寓言,草这一古代神话是高唐神女故事的根据,所以原先只是吃了可以备受宠爱的草,后演变成为梦中向楚怀王倾诉爱慕的瑶姬。

{20}张步天在《山海经概论》一书中也认为草神话后来演化成为巫山女神神话。

李川在《至上神之推测》一文中认为,草的原身女尸是中国神殿司爱之神。

三、《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文学价值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神话资料,作为原始社会的最初记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意象方面。

《山海经》中的植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夸张、想象和象征等手法来表现的。

相关论文有吴康的《:中国神话的建构》和郑笠的《意象创构的审美个性——与、构象方式差异研究》。

吴康认为,《山海经》中的意象多为形象的组接,原始神主要是由人与自然物构成的,其构想怪异,是一种感受性的、生动、全面的描述,文中虽对植物方面有所论及,但重点是放在人与动物的构成方面。

郑笠的观点,涉及到植物神话方面的可总结
为以下两点:第一,《山海经》中的意象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味,如动植物可以治病驱邪,夸父、蚩尤等神话则象征着人类战胜自然的力量及愿望;第二,受“万物有灵”论及集体创作的影响,《山海经》中的意象充满了神秘感,如草神话等。

自《山海经》成书至今,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但对《山海经》植物神话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内容本身,如对其中某类植物进行诠释和解读,或从某一角度对植物神话进行分类等方面,而对其文学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认为应在《山海经》植物神话内容研究的基础上,从开放的角度对《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文学价值作深入的剖析。

注释: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潜明兹.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傅修延.试论《山海经》中的“原生态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9(8).
{4}韩一鴈.《山海经》中的动植物表[J].民俗,1993(5).
{5}赫维人.浅谈《五藏山经》[J].云南师大学报,1985(1).
{6}丁永辉.《山海经》与古代植物分类[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3).
{7}陈国生、黄荫岐.《五藏山经》记载的植物地理学[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
{8}袁珂.略论《山海经》的神话[A]. 见:袁珂.神话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二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0.
{10}纪晓建.《楚辞》、《山海经》灵巫之互证——《楚辞》、《山海经》神话比较研究之四[J].社科纵横,2007(5).
{11}唐世贵、唐晓梅.《山海经》华文本作者质疑(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4).
{12}胡树.试论《山海经》的宗教特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4}涂元济、涂石.论嫦娥奔月神话[A].见:袁珂.中国神话(第一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陶阳、牟钟秀.中国创世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6}张永刚.原始生态观发微[J].洛阳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7}陈晶.浅谈《山海经》与湖北民间崇拜习俗之关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18}张佳颖、张步天.“《山海经》神话群系”的传承流变[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4).
{19}沈士军.谈《山海经》的信仰民俗及其文学价值[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08.
{20}袁珂.宋玉《神女赋》的订讹和高唐神女故事的寓意[A].见:袁珂.神话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