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林大康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林大康发布时间:2021-07-05T14:15:40.24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林大康[导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必然的。
温州市籀园小学林大康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艺术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必然的。
在小学阶段,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学会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素养;情操;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其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美术是真切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的,学习美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和创造美好事物的双手。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课堂教学尤其是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模式与策略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创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通过对真实生活的折射,产生出不同的心理效果,进而对人产生影响。
情境是一种心理学的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情境,能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尽管小学生年龄小,但是他们对生活同样有着独特的理解。
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还原生活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独特认知。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用多媒体、故事或其他手段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意识。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连接的教学策略

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连接的教学策略一、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等重要的美育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美术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创作出具有生活情感的艺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因此,美术作品往往具有生活情感和现实意义,是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下人们文化情感和审美认知的体现。
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是美术的素材来源。
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风格等,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的。
无论是人物、风景、物品、动植物,都是美术创作的素材。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运用生活经验和素材,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的能力。
2、生活是美术的表现形式。
美术作品是通过视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生活情感得以通过视觉媒介表达出来。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表现手法,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3、美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美术作品可以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体验美感,感受美术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实践策略1、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身边的一些元素作为美术作品的题材,例如家里的摆设、自己的房间、熟悉的街道等等。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内涵或历史背景的素材,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画等等。
这些素材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2、运用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场景,例如学生在校园中、家庭中、公共场合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场景对于美术表现的影响,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

52知识文库2023.2(下)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
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为此,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教学的对象为小学中高段学生,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期,对绘画往往兴趣不浓,缺乏自信心,绘画表现方式单一,缺乏真情实感。
他们的绘画选材不典型,往往脱离生活实际,大多概念化、模式化。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解决学生不会画、不知道如何画、选材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美的能力。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如“选取生活中美术教学素材”“建立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引入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展课外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课后作业中融入生活化”进行实践探究。
实现课堂回归生活,这种回归最关键的是需要教师摒弃说教、教条式的问答,提倡积极地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交化教育的理念是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教育改革计划和教育实践,都是以实际生活来辅助教学的,如使用废旧材料来营造一个教室氛围,教师带领学生以郊游、采集标本、户外写生等方式了解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取美术素材等。
总之,将各类物质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际情境中了解书本上的知识。
1.2 教学价值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持久性低,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课堂师生评价互动不足,等等。
品读生活 欣赏多彩——谈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2016·10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 Little Learner MagazineTeaching Practice October 2016品读生活欣赏多彩美术教师在教授小学美术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品读生活,欣赏多彩。
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同时能够在绘画作品当中体现生活的美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质量,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一、生活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与生活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更好的体验。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心智情况,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会到生活实际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比如在学习《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家庭关系有关的影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讲述在家中会有哪些温暖的故事。
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并且回忆自己家中温馨的故事。
在画板上用细节还原家庭的温馨。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然灾害之后家庭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认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将情感流露在画板上,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构造课堂内容与生活当中某种事物的联系,从而创设一种与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体验式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体验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自然而然流露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鼓励创作,创作中品读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学生们的感受也是源自生活的体验。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及时创作,在创作中品读生活。
列谈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回归 生活是教育过 程 中所倡导 的教 学方式 ,而生活化 的小学美术教 育是以 学生为本 , 从 培养学生 的审美 能力人手 , 借此 激发学生 的表 现欲望 。生活化 的美 术教 学能最大程度地 给予儿童感 知美 的 机会 , 让儿童从 亲身感受 出发 , 自主地运 用绘 画手段将其表 现出来 ,从而感受 到
面有 吸 引 力 ,而 是 因 为 能 在 绘 画 的过 程
诗 人柯勒律治说 : “ 大 自然对儿 童 的 熏陶远远高 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影响 。” 孩子们对世界 的认 识大部分依 据眼睛 的 观察 , 引导孩子们观察生 活 , 捕 捉生活 中 的美 , 是创造美 的前提 。众 所周知 , 生活 化的教育模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 ,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贴近生 活的场景 , 让 学生置身其 中, 在 已有的生活经验 中重新 去感知体验 , 进 而在感知体验的过程 中培
例谈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口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教 育集 团盐城景 山小学 黄 芳
【 关键词 】 , J 、 学 美术教 育
生活化
动态美和静 态美 。如树枝上的鸟窝 , 田地 里 的向 E l 葵 以及花池 中的蝴蝶等 , 这都是
生 活 中 的美 。
欣赏校园 的各个 角落 ,让学生感知 校园 生活的多彩多姿。
生活 。
中获得成 功的喜悦 和审美 的快感 。单 一 的绘 画素 材 只会让学 生感 到枯 燥乏 味 , 从而消磨 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因此 , 在美
术 教 学 过 程 中 ,需 要 教 师 不 断 地 创 新 选
养观察 能力和想象能力 , 从而体验 到生活 的美。如教学《 现代雕塑》 时, 笔者首先带 领学生观察校 园 内的雕塑 ,并分 析评价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摘要】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美术教学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因此,在教学应把生活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感悟生活。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学生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生活现实。
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新课改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
”然而以往美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对小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
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所以,开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是小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技法和作品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验。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创作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教学静物写生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或者水果蔬菜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在彩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家庭生活中的场景或者人物作为创作素材,让学生体验到创作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创意想象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想象力。
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利用抽象线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线条的抽象形状来发挥自己的创意,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在色彩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来选择和运用色彩,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表现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践和体验。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通过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制作手工艺品,或者通过校园环境进行写生创作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兴趣。
四、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可以通过讲解名家名作、举办画展、观赏艺术作品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赏析名作,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五、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引入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一、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美的感受力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式。
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是构建小学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很有必要。
例如,在《难忘夏天》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夏天美的感受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夏天姹紫嫣红的花园风景,让学生通过对夏天颜色的探讨,将自身对夏天的独特感受通过绘画形式呈现出来,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活泼使学生走进生活,激发了对美术的热爱。
(二)穿插生活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美术教学完全依附美术教材,教师一味地讲授重难点、习惯性地安排课堂作业的方式难免枯燥,提不起学生兴趣。
如果能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生活化元素,对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激发美术学习动机等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将生活化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二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学生发现美。
三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促使课堂教学高效。
(三)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兴趣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实现美术教学与生活巧妙链接的绝佳途径之一。
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做到:一是借助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增强课堂活力。
二是注意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展现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是通过实地写生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例如,在《自然现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日出”“水流”“假山”等自然现象组织学生来一次野外写生,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触动学生心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并用彩笔描绘出不同自然现象衬托下的美妙自然,让学生增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描摹生活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注重引导学生联想,不注重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描摹生活,促使学生思维生活化。
课题名称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精选】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治疗药物,如BTK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方法,如CAR-T细胞疗法等。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常用药物包括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 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如输血、抗感染等。
化疗方案: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 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CHOP方案 等。
患者应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包 括饮食、运动、 睡眠等,以提高 身体免疫力。
患者应保持积极 的心态,接受心 理辅导和治疗, 减轻焦虑和抑郁 情绪。
感谢您的观看
疾病分期: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预后可能越差 症状严重程度:症状越严重,预后可能越差 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会影响预后
患者自我管理和长期生存
患者需要了解慢 性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的基本知识, 包括症状、治疗 方法、药物副作 用等。
患者应定期接受 医生的检查和评 估,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和药物剂 量。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迹象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积极治疗慢性炎症、感染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充足,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讲 课PPT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概述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摘要:对于小学美术课程而言,生活化教学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更可以活化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这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必然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推广与普及,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工作受到了重视,为此,美术学科的受关注程度也由此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小学美术教育要注重汲取生活之美,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将会极大地提升美术课堂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实现;生活化教学前言:生活是艺术发展的源泉,艺术活动只有和生活衔接起来,才能够促进艺术的时效性。
缺乏专门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人才。
在小学教育中,很多美术教师美术教育方面的知识面不够,对于美术活动生活化的开展力不从心。
同时很多的美术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不足,即便具备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很难将生活素材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对于指导和干预生活化美术活动的途径掌握不足,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造,影响了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开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一、开展生活化实践,促进学以致用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这门课程,并非单纯地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所以,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适当拓展,给学生创造美术设计、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锻炼、提升。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紧扣具体教学的内容,开展相应的美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美术实践,让美术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生活实际中绽放精彩。
例如:在教学"千姿百态的帽子"这一课的时候,当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要想制作一顶实用、美观的帽子。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制作一顶帽子。
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本组的情况,搜集废旧材料,制作一顶帽子。
当然,开放不等于完全放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向,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这项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创设一种逼真、具体、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文化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如设计海报、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美术技巧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一些个性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三、艺术创造教学法艺术创造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解释其中的创作思路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元素的引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色彩配对游戏、线条追踪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美术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表达美术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新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

新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摘要“生活即教育”,我们的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能力,提高生活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学价值体验生活一、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美术教学一直也在不断创新这也使得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基础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以及对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象。
这种现象尤其反映在一些学校等各类部门组织的比赛作品之中。
学生没有展现自己的生活情趣,没有实际生活依托,表现的都是空洞的、呆板的内容。
有时甚至是一种程式化的表现。
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越来越不知道需要表现什么,应该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
因此,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美术学习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种原因,本文立求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探讨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方法,指导美术教学。
二、探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方向(一)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如果我们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当作专业的技术教育,就会偏离儿童美术教育的宗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儿童的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及课堂里,而是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儿童生活经验,组织趣味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能使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寻找生活题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生活化行动研究报告

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行动研究金华育才小学王贡群摘要: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美术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建构他们的可能生活,美术教学应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能力,提高生活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生命价值。
本研究试图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的研究,构建美术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化一、课题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儿童美术教学存在着脱离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之现象,儿童作品是一种程式化的情趣表现,儿童没有发挥自己的生活情趣,是一种虚假的童趣美。
儿童创造的作品,无生活实际相依托,表现的是空洞的,无病呻吟的、呆板的的内容,因而儿童对学习美术越来越不知道需要表现什么,应该表现什么以及怎样进行体现,渐渐的缺乏了对绘画的兴趣,如此严重影响了儿童个体的的和谐发展。
正是基于此,本课题力求美术课堂教学与儿童生活与经验的联系,研究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指导方案,指导美术教育教学。
二、理论与认识1.美术课堂建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建构,课堂教学生活化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课堂教学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
学校里的一切生活和环境都应该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浓缩,传递时代精神和人类文化的纽带,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性适应生活的舞台。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883933376baf1ffc4fad55.png)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艺术皆来源于生活。
因此生活自然是美术教育的起点,也是美术教育的归宿。
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美的本身”还原为“生活的本身”进行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从而学会运用美术,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才能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一、内容生活化教材是引领教学的指挥棒。
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
浙江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每学期刚拿到美术书,笔者都让学生从头到尾先翻阅一遍,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提前让学生留心观察。
于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人文趣事、星星月亮、蝴蝶蜻蜓、小猫小狗、自己的爸爸妈妈、伙伴、老师……都成为学生热衷观察的对象,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再加上课前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去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景物,思考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上课时,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学生将这几天观察到的情景一一描述。
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春天就在身边。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应用我们都知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生活与美术是分不开的,我们把生活比作“土壤”,美术比作“植物”,离开了土壤植物又怎么能“无土栽培”呢?我们的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画成的作品是同一模式的,在长期的训练后,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创造力被压制,美术作品与生活脱离。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有了一些收获。
一、美术课堂上的“生活化”(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关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生活情境的创设,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表演、变魔术等。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真正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
例如我在上《大海上的船》一课时,在课前精心设计绘制了一幅大海的淡彩画,并设置了小机关把一个小岛藏在画的后面,授课时用小美人鱼的故事引出小岛,当我“变”出小岛时,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个惊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浓缩生活场景,设计环节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别致的小花瓶》的活动体验部分,我设计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置拍卖会。
b.“拍卖花瓶”,请一些同学上台推销“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瓶)。
c.“买花瓶”,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d.评出最佳设计师。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片段,并在活动中参与了组织、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这一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后鼓励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对美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是美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课堂变成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参与观察、思考、创作和表现,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1.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了解到学生对动物感兴趣,可以设计以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户外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如花草植物、建筑物等,并引导学生用手绘、素描等方式记录所见。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合生活实践,加强实践操作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绘制明信片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4.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观点美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可以通过观看名画、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方法和策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认识,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和天赋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供学生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艺术并融入其生活,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是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了解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之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处于生活的成长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广泛而丰富的。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和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悟美的存在。
2.注重教学内容的贴近生活。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注重内容的贴近生活,选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3.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开展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如校园写生、生活场景创作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体验艺术的魅力。
4.鼓励学生的自主表达和创作。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艺术表达和创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
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美术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更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实践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把学生局限在课本的狭小范围内,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不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成效,抑制了学生对待美术课程的兴趣,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实现美术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关键,所谓生活化教学情境,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美术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努力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的环境和条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有诸多益处,不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深刻体会和领悟美术作品,因此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比如在教授《小雨沙沙》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室内放上一些雨伞、雨衣、雨帽等雨具,为学生营造一个下雨的环境,接着再放一段下雨时的录音,并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去体验,想象自己在街上、在学校、在公园、在田野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把同学们的思路拓展的很宽,同时还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请同学们畅谈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场景,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小草洗了个澡后再说舒服极了,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在校园里开满了伞花等,在这一过程中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之美的理解和感悟,又或者在上《亮眼睛》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山区孩子的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山区孩子的眼睛,并给同学们设置这样一个思考题,即“山区孩子的眼睛透露出什么,他们在渴望什么?”并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程序引导孩子们关心穷苦孩子,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2-07-24T06:16:01.73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5期3月作者:刘璨[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刘璨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 641000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被提出并大面积应用。
本文对小学生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小学生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结果、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观念三个方面指出了当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童心引言:在新课改推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育近年来兴起了一股生活化教学的浪潮。
但所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究其根本,社会大的现实结构并没有给足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空间,而教师学校、学生家长、教材等相关各方也都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1.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相关内容阐述1.1生活化教学概念简介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将生活意识、生活内容、生活经验等融入教学过程中。
这其中由于主体是学生,所立足的生活也就是学生的生活。
而教师需要提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同教学相结合,以为教学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知识,并反过来在生活中应用,以促使学生实现对生活的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和适应。
1.2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内涵阐释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可以简单视为小学美术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的叠加融合。
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中的个性化创造和自主表现给予足够的尊重。
美术在其中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中心则在于小学生的生活、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始终还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涵,即“童心”的涵养。
重视“童心”、关注平民的丰子恺先生指出,童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对童心的培养也就是要借由“趣味”涵养的方式让人不泯“童心”,以“不赏而劝,不怒而威,不言而信”,在潜移默化中,成就“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学会艺术本位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探究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作者:付计林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寻找生活资源,扩展学生视野;描绘生活情景,激发热爱之情。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12-01
美术就是一门教人如何从外观去审美,培养人审美能力的学科。
美好的东西总是能让人心生向往,使人观之后心灵舒畅,并且能提高人的审美格调,净化心灵。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美感,是我们的主要责任。
1.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真实的、美好的,为了加深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情感体验,我们要把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景,有滋有味的生活内容通过特定的情景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其中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教学"七彩足迹"一课时,笔者就带着自己的成长记录本来给学生看。
学生对于了解老师的生活轨迹非常有兴趣,在这堂课中,他们了解了我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看了我的成长过程,他们都觉得跟我亲近了不少。
我的学生觉得像我这样把人生的有意义的场景都这样放在一起非常好,于是他们也都跃跃欲试,自己也想做个成长记录了。
兴趣被勾起来了,上课的热情非常高涨。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营造了活跃欢快的课堂氛围,同时又让孩子在课堂教育中体验了生活的乐趣,内心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绘画。
社区是孩子们可以接触许多事物的大环境。
只要和孩子们的生活有联系,他们总会好奇好问。
社区的生活内容可以包括娱乐场所游戏、各种商店所见所闻、绿化活动等。
孩子们经常去超市,能见到许多常见的、实用的物品,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作为教学内容。
让孩子们画画他们去买东西时的场景,画画漂亮的建筑物,画画自己为社区做的事等。
2.开展"生活与美"的游戏活动
"我的眼睛鼻子和小嘴儿"。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五官,仔细想想自己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耳朵和小嘴儿究竟是什么模样,摸索出大概轮廓,了解五官的画法。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圈,由学生自己推选出四名同学,闭上眼睛在圆圈之内画上五官。
通过抽象的表达,让学生理解到美有时不是用眼睛看到,而且通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