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析与优化
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析与优化一、介绍公共交通是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环境、出行效率、人口流动和城市经济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大城市中,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不足、路线布局的不合理以及人口密集地区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常常会引发各种不同的困扰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分析大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寻找优化方案,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分析大城市公共交通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大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在大城市中,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不足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公共交通车辆数量不足、班次不足、路线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也屡屡受到诟病,如车厢拥挤、车站排队长、车辆老旧等。
同时,大城市公共交通在路线布局上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公共交通路线不够密集,覆盖面较小,不能满足所有市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途径站点安排也可能存在问题,导致很多市民不得不选择乘坐私家车。
此外,人口密集地区交通拥堵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城市中的高峰期,交通拥堵往往是普遍出现的,这可能导致公共交通的不稳定与不可靠。
因此,如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大城市中的重要课题。
三、优化方案要优化大城市公共交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下面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1.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解决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问题时,可以考虑增加公共交通车辆的数量、加密车次、升级车辆以及优化票务系统等多个方面。
首先,公共交通车辆的数量要得到适当的增加。
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公共交通车辆的数量要比其他区域更加密集。
其次,加密车次,让公共交通的班次更加频繁,从而让市民更加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
对于车辆老旧的问题,也可以考虑进行升级,推广新的能源与驱动技术,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环保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城市智能化技术正逐步适用于公共交通车辆,在车辆安全、交通调度以及票务系统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可以考虑将智能化技术用于公共交通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日益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带动性作用,这种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公众的出行和生活。
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
一、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不足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不足一直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公共交通建设上,我国城市主要采用政府商业投资两种融资方式。
然而在融资渠道方面,由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高,且需要长期运营,市场导向的运营方式并不能覆盖全部的成本,造成了运营者收益较低,不利于规模化、高标准的建设。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和调控,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
二、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不足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不足,包括交通规划、运营管理、乘客服务等。
在规划方面,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缺乏协调,市场竞争激烈,政府角色明确不清。
在运营管理方面,缺少标准化管理,乘客的投诉渠道不畅和解决机制不完善。
在服务方面,需要深化互联网与公共交通的应用,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品质。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
三、交通输送能力不足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流量的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交通输送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问题。
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公交车采用较小的运营车辆,车辆密集时间过短,导致人民群众在高峰时间无法得到充分的服务。
政府应该加强交通信息的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增加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供给量,提高公共交通的交通输送能力。
四、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问题是公共交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车辆安全、系统性风险、民生保障等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主要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资产管理主要由政府和运营部门负责。
政府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机制和标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对公共交通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估。
公共交通解读交通运输政策
公共交通解读交通运输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公共交通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交通运输政策,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些与公共交通相关的政策。
一、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的优化力度。
通过综合考虑居民分布、交通热点区域、就业与居住区域的联系等因素,优化线路规划,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这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减少了居民使用私家车的需求,从而缓解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为了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政府加大了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力度。
例如,增加站点设置、缩短车辆发车间隔、优化车辆设计等,都是政府部门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所采取的措施。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公交车辆的维护工作,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营,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
三、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为了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政府部门在交通运输政策上推行了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
例如,在城市路口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确保公交车辆的畅通。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减免公交车辆的停车费用、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公交票价等,以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四、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为了更好地管控公共交通,政府加强了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工作。
例如,对违规停车进行处罚,加强交通信号的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的流畅性等。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线路和车辆运行情况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
五、推广绿色出行理念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政府提倡绿色出行理念,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通过各种宣传策略和政策激励,政府希望市民能够减少使用私家车、增加使用公共交通的频率,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城市交通设施的公共交通和出行政策
城市交通设施的公共交通和出行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交通设施中的公共交通和出行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出行政策的制定两个方面讨论城市交通设施的相关问题。
一、公共交通的建设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运行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出行环境十分关键。
首先,城市应鼓励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并重,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交、公共自行车等。
不同形式的公共交通相互补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群。
例如,地铁和轻轨适合中长距离的通勤出行,公交车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广的短途出行,公共自行车则适合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其次,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应注重统筹规划,建立起覆盖城市各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
合理设置车站站点,增加线路覆盖范围,提高线网密度和利用率。
同时,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建设智能公交站牌、提供实时到达信息等。
最后,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公共交通是服务市民的基础设施,必须注重提升服务品质。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提高车辆和设施的质量,增加运力投入,优化运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鼓励公共交通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便利、高效的出行服务。
二、出行政策的制定出行政策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方式和习惯,是引导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例如,推广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降低使用成本。
同时,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路,提供专属停车位,提高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其次,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
出行政策应着眼于道路规划,避免片面追求扩大道路规模,导致车辆拥堵。
应注重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合理规划道路的路网和连接关系。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与政策分析第一章: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人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城市公共交通不仅能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还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建设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等,因此需要在政策制定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第二章:市场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强。
在城市公共交通都市圈化的进程中,交通需求更加多元化和高端化,需要更加智能化、舒适化和个性化的公共交通服务。
因此,公共交通的开发应更加注重市场的需求。
2.2 市场供给分析随着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新型交通工具,如共享单车、出租汽车等相继出现,促进了公共交通服务的多样化和创新化,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安全性和监管难题等。
目前,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商还停留在传统车辆和信号系统模式下,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提高市场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章:发展趋势3.1 公共交通智慧化随着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不断应用,公共交通可以实现智慧化运营,使城市公共交通更加高效、舒适和便捷。
在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建设方面,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广新能源车辆和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等方面的应用。
3.2 公共交通创新模式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因此需要采取创新的公共交通模式。
新兴公共交通模式,如网约车、共享单车、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汽车等,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也可以提升公共交通效率,因此应引入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机制。
第四章:政策分析针对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4.1 提高公共交通补贴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增强公共交通投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拓展公共交通服务范围,推动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政策解读缓解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政策解读缓解交通拥堵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为此,各个城市都制定了交通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交通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如何缓解交通拥堵。
一、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交通政策要着力改善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和交通设备,并加大对公共交通的宣传力度。
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非机动车出行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另一种常见策略。
政府可以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上学。
为此,政府可以修建或改善非机动车骑行道,提供停车设施,并加强对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管理。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广共享单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以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三、限制私家车数量控制私家车数量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车辆购买指标、加收高额车辆购置税、提高停车费用等措施,限制私家车数量的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行交通拥堵排放费制度,对拥堵道路上的私家车进行收费,激励人们减少用车,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四、实施交通管制措施交通管制是在交通高峰时段限制或调控车辆流量的一种措施。
政府可以实施交通限行、交通疏导、交通导向等措施,通过控制车辆流量和引导交通流向,减少拥堵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设交通智能化系统,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引导司机选择最优路径等措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
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交通运输顺畅的基础。
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交通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建设多式联运平台,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协调,提高整体交通系统的效率。
六、提倡绿色出行理念绿色出行是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出行理念,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分析一、公共交通的重要性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也随之愈发突出。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改善交通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巨大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公共交通的现状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首先,公共交通线路不完善。
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仍然不够密集,很多居民的出行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不高。
包括车辆的运营状态、班次的安排、乘车环境的整洁程度等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再次,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不高。
很多市民对于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并不高,更愿意选择自驾或打车出行。
三、公共交通需求状况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日益增加。
尤其是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极大。
因此,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成为促进城市交通状况改善的关键。
四、公共交通发展障碍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着许多障碍。
首先,资金来源不足。
建设公共交通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许多城市在经济压力下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
其次,管理体制不完善。
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密切,公共交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再次,社会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市民出于个人利益,往往选择私家车出行,增加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五、解决方案之一:加大投资力度为了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首先需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途径扩大资金来源,用于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
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投资和运营模式,进一步加大公共交通资金的投入。
六、解决方案之二:优化线路布局为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需要优化线路布局。
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状况,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确保线网密度合理,能够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七、解决方案之三: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对于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非常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与治理体系,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是指为居民提供的集体运输服务,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城市公共交通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制定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共政策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政策:1. 投资政策:政府应当增加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用于建设和维护交通网络,购买车辆和设备。
投资政策的目标是提高交通运输的覆盖率和运营效率。
2. 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公交专用车道、停车费减免等,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并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3. 安全政策:政府应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确保车辆和设施的安全可靠。
此外,还应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环境政策:城市公共交通是降低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政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推广电动公交车等新能源车辆。
三、城市公共交通的治理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的治理体系是指政府与行业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规范。
以下是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治理体系的几个重要方面:1. 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
监管机构需要进行监督和执法,确保交通运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运营管理:公共交通运营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人员培训、运营计划、票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公共交通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公共交通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公共交通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然而,为了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这一行业。
本文将对公共交通行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公共交通行业的法律法规1.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在大多数国家,公共交通行业受到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监管。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条例、公共汽车条例、铁路法等。
它们规定了运营者的资质要求、车辆的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要求和运营者的责任与义务等内容。
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规范,可以确保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劳动法律法规公共交通行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劳动法律法规对该行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工时法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雇佣关系的建立和终止条件。
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公共交通行业的稳定发展。
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公共交通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该行业也有一定的规定。
例如,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公共交通运营者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尾气排放。
同时,还有法律法规要求公共交通运营者合理运营路线,减少交通堵塞和噪音污染。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二、公共交通行业的政策1.优化线路布局政策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效率,一些国家采取了优化线路布局政策。
这种政策通过调整线路的长度、密度和覆盖范围,使得公共交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出行需求。
例如,根据人口密度和出行热点,可以合理规划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拥堵。
2.票价优惠政策为了鼓励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而减少私家车出行,一些国家采取了票价优惠政策。
例如,对老年人、学生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免费或优惠的交通票价。
这种政策不仅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还能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
3.技术创新政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国家也在公共交通行业推行技术创新政策。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它连接了城市中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来保证其发展,并满足城市中人民的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及城市空间的布局。
城市交通方案应该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交通流量以及人们的出行需求。
城市规划部门应该优先考虑公共交通服务覆盖城市各个区域的合理布局,同时建议开展投资和补贴政策,以确保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公共交通在保证出行的便利性与舒适性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提倡绿色出行。
城市应当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或者是步行道,同时也应该鼓励居民使用交通工具,提高人们的客观意识和责任心,以保证在城市出行时尽量减少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在公共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政府也应该注重收费的平衡性。
合理的收费策略可以引导居民使用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以及市民获得感。
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等因素,使得收费水平应该是合理的,在提高自负能力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暴利、不针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收费模式。
另外,改善车辆技术质量、提高服务品质,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与升级,可以实现减少故障率,提高安全系数和舒适度。
此外,在公共交通服务过程中,政府和公共交通服务机构还应积极争取居民的信任,让居民建立起使用公共交通的信心和依赖性。
提高服务品质,增加人们对公共交通的信心和安全感也是政府和服务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有规划、有目标的持续性战略。
城市政府要树立全局思维、长远眼光,合理调整公共交通的政策、布局和开发,持续的改善公共交通的现状,大力推进低碳出行的理念以及人们城市生活品质。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城市运营和民生幸福,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性支撑工程。
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
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
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便捷性,提升公众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和使用率。
下面是对该政策的解读:
1. 增加投资:政府将增加对公共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投资,包括修建更多的地铁、轻轨和公交线路,改善站点和车辆设施设备,并提升公交车导航系统和支付系统等技术设施。
2. 优化运营管理:政府将加强对公共交通运营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营制度和规范,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
3. 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将制定一系列措施,提高公交车班次密度、运营时间和服务范围,缩短乘车等待时间和行程时间,提高公交车的准点率和舒适度,方便公众出行。
4. 完善服务设施:政府将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站点,改善站点的设施设备和信息发布系统,方便乘客的上下车和乘车信息获取。
同时,加强公交车和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乘车。
5. 鼓励多样化出行方式:政府将推动公共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的互联互通,如与自行车、步行等方式的衔接,推广共享出行模式。
同时,鼓励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6. 提升服务质量和公众参与度:政府将加强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价,建立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的透明度。
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听取公众对公共交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总体而言,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政策将通过加大投资、优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完善设施等措施,提升公共交通的质量和便捷性,提高公众的出行满意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将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竞争力。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案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至关重要。
一、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等多种方式。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公交车方面,线路规划不够合理,部分地区公交线路覆盖不足,导致居民出行不便。
车辆老旧、舒适性差,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
公交站点的设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有些站点间距过大,有些则过于密集,造成资源浪费。
地铁和轻轨虽然能够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但建设成本高,且在一些城市的覆盖范围有限。
出租车行业则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拒载等问题,同时在高峰时段打车难的现象较为突出。
此外,不同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换乘不便,影响了公共交通的整体吸引力。
二、发展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以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1、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确保城市的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2、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包括车辆的舒适性、准点率、安全性等。
3、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鼓励更多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出行效率。
三、具体措施(一)优化公交线路1、利用大数据和智能交通技术,对居民的出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出行热点和流量分布,合理规划公交线路。
增加新的线路,填补公交服务的空白区域,同时对现有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减少迂回和重叠。
2、合理设置公交站点,根据客流量和周边环境,确定站点的位置和间距。
在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更多的站点,方便居民上下车。
3、增加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与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与管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与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与管理两方面来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一、政策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直接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效率。
1.政策调控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的业态结构,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其运营环境。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来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城市公共交通,例如改革营运管理模式,优化线路布局,完善票务服务,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等。
2.政府资金方面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资金补贴,或者投资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这可以刺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3.立法赋权政府应该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管标准和制度,确立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更清晰的方向。
二、管理除了政策的调控所有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外,城市公共交通还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制来配合政策的执行。
以下是管理方面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1.人员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的人员管理是其正常运营的基础。
应该完善公共交通的人员管理机制,推进以技能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
2.技术管理城市公共交通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效率,以及保障市民的安全,例如智能调度、电子收费、公共信息平台等等,都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技术管理的方向。
3.服务管理服务管理比传统的车辆管理更为重要。
应该通过开展居民服务活动、支持跨界协同,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更贴近市民需求的服务。
4.企业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的企业管理也应该调整转型。
应从以售票与客运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从信息服务到免费Wi-Fi等细节上的提升都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管理的方向。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与管理的支持和推动。
城市公共交通改善方案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改善方案分析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基于现实情况,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
一、现状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拥堵、出行不便、车辆老化、环境污染等。
首先,由于城市发展迅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高峰时段,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常常挤满人,难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一些人口密集区域缺乏公共交通设施,居民出行不便。
此外,一些公共交通车辆年限长,设备老化,舒适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最后,城市交通中的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存在问题分析在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首先,公共交通资金短缺是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可能会减少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路线规划不合理也是问题之一。
一些繁华地区的公共交通线路密集,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线路不够完善,导致了城市出行的不均衡现象。
此外,司机素质和公共交通设施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三、改善方案:增加投入为了解决公共交通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可以增加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通过改善车辆,建设新的公交站、地铁站以及轨道交通线路,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可以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减少交通拥堵。
四、改善方案:优化路线规划为解决路线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政府可以进行综合考虑,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和交通情况,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
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分析居民的通勤需求,以更合理科学的方式规划公共交通线路,使公共交通线路更加密集,覆盖更广。
五、改善方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共交通司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对公交车辆的管理。
加强对司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对公共交通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建议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也需要重视,并需要在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公共交通政策,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益和质量。
一、成本与效益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的成本主要有运营成本和建设投资两个方面。
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车辆维护、燃料、保险等各方面。
而建设投资则包括路面、车站、车辆等方面。
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中的投入和收益。
而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益则由乘客的利益和城市社会利益两个方面构成。
从乘客利益的角度来看,公共交通可以提供方便、安全、低廉的出行选择,减少个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能够增加城市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从城市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公共交通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如何在平衡成本和效益的情况下,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也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制定公共交通政策时引入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
二、基于市场供求与竞争的政策建议基于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原则,在制定公共交通政策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建立运营标准和指标、引入信息技术、促进市场竞争等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减少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 提高运价弹性:在公共交通的运价上,政府应该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运营公司的生存、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
3.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政府也应该允许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公交企业进入市场,以便有更多的供应选择,同时也会促使公交企业在提高服务质量上进行积极的投入。
4. 优化公交产品结构:通过引进更加先进和适应时代需求的公交产品,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
比如,在去程和返程之间充分利用公交车资源,提高车辆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满足市民的不同出行需求。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一、概述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
针对当前城市交通中的拥堵、事故频发、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的道路交通发展策略和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共交通优先、道路建设和维护、停车管理、骑行和步行设施建设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五个方面的策略和政策。
二、公共交通优先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为了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我们需要制定以下策略和政策:1. 优化公交线路: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覆盖率和便利性。
2. 建设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能够承载大量乘客,减少道路拥堵。
3. 设立公交专用道:在交通繁忙的路段设立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和准点率。
三、道路建设和维护良好的道路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交通顺畅的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需要:1. 定期检测和维修道路:对城市道路进行定期检测,及时维修损坏的路面和设施,保持道路良好状态。
2. 拓宽拥堵路段:针对常发生拥堵的路段,采取拓宽道路、增设车道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建设高架桥、隧道等立体交通设施:通过建设立体交通设施,分流地面交通,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四、停车管理停车难是当前城市交通的一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1. 建设公共停车场:在城市中心区、商业区等停车需求大的区域建设公共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供给。
2. 制定停车管理政策:对停车位进行统一管理,限制非法停车,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
3. 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场,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停车位数量。
五、骑行和步行设施建设提倡绿色出行,加强骑行和步行设施建设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1. 建设自行车道:在城市道路上规划建设自行车道,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
2. 增设步行设施:在人行道两侧增设步行设施,提高步行出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建设绿道系统:在城市周边建设绿道系统,方便市民进行骑行和步行活动。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现代国企研究 2017. 3(下)114一、北京市公共交通运营及发展状况(一)发展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北京城市人口密集,具有巨大的交通需求量。
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直接影响着北京的交通整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
(二)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概括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公共交通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运营线路长度增长速度最快而客运量增长速度最慢。
(三)公共交通发展具体数据分析对比1.运行线路条数及增长率北京近年来重点进行的是线路优化,故7年内北京市公交运营线路数量变化较小,从2008年的671条变为2014年的877条。
2.公交运营线路长度及增长率2008至2014年来北京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变化较小,从17857km到20249km,主要由于线路优化改造大幅降低了线路重复率和路网的日趋饱和使得很难有新的土地作为公交道路投入使用。
3.公交运营车辆数及增长率北京市公交运营车辆数每年的增长率因奥运等原因变化幅度较大,至2014年为23667辆。
4、公交客运量及增长率客运量最能反映公交运营情况。
后奥运时期随着拥堵加剧、公交车准点率未能保障,因此流失部分乘客,居民收入的提高降低低票价的吸引力,因此公交客运量增长很少。
二、北京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发展及现状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有关公共交通及补贴的相关文件。
1985年《关于改革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报告的通知》,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2002年《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决定对公共交通实行经济补贴、补偿政策。
2006年《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低票价补贴政策;落实燃油补助等。
2012年《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完善价格补贴机制。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规范和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以确保公共交通的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城市公共交通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公共交通的基础法律法规之一,为确保公共交通的安全,规范了公共交通的行车、停靠、乘车等行为。
根据该法,公共交通运营者应当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
2. 《城市公交管理条例》《城市公交管理条例》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管理法规之一。
该条例规定了城市公交车辆的运营管理、路线设置、票价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该条例还对公交车辆的环保要求和安全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3. 《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出租汽车管理条例》针对出租汽车这一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进行了具体规定。
该条例规定了出租车的运营管理要求,包括出租车的注册登记、运价标准、服务质量以及驾驶员的资格要求等。
通过该条例的实施,可以提高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二、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1.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为了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各地相继出台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交通出行补贴,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设置等。
通过这些政策,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2. 推广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了提高乘客支付的便利性,一些城市开始推广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方式。
乘客可以通过刷公交卡或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不再需要携带零钞。
这不仅提高了支付的效率,也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安全风险。
3. 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各地开始将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确保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分析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分析摘要:交通拥堵是我国大中城市普遍遇到的困扰,虽然许多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数额逐年上升,但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效果却并不显著,北京市就是典型的例子。
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的实施未能很好地达到其改善交通拥堵、保护居住环境的目的。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治理交通拥堵效果明显的城市的成功经验,分析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建议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机动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和家庭的小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缓解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一直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优先地位,以发展公共交通为始,达到控制私人交通需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近年来,北京市市政府在公共交通补贴方面投入巨大,2011年全市公共交通补贴总额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1%。
如此巨额的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但补贴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补贴效率较低。
本文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公共交通补贴经验,前面分析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现状,以及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合理解决方案。
(二)国外公共交通补贴政策综述美国政府对公共交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补贴:一种是财政拨款,另外一种是用依法专为公交设立的资金提供补贴。
该项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的拨款和州政府与地方政府。
(张敏,欧国立,2001)。
在法国,政府通过区域政策和社区政策对票价减免人群和程度做了细致的划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交补贴(eric le breton,2010)。
在德国,政府首先对公交企业减免税收,同时让受益者负担,让经常利用公交路线,要求保留亏损路线或维持减价和优待月票的企业单位负担公交企业的一部分亏损(蔡君时,1995)。
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库里蒂巴市的补贴经验同样值得借鉴。
有10家私营的公交公司参与运营,政府对其线路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其收入与票款收入不直接挂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
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
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
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引力。
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
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
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
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
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展过程,通常被理解为“机动化”。
实际上,“汽车化”不能等同于“机动化”。
所谓机动化,确切地说就是用机动的方式替代人力、畜力方式完成人和物移动的过程。
将小汽车的私有化、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普及化理解为机动化,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机动化在不同国家、地区、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占主流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不同。
摩托车化、小汽车化、公共汽车化、轨道化等都是机动化的表现形式。
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曼谷、台北、广州是典型;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美国城市居多;以公共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有香港、新加坡、巴西的库里蒂巴等,这些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方式占65%左右;以轻轨或地铁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伦敦、巴黎、东京等为典型,这些城市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支撑,城市高度密集,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地铁、轻轨网络。
摩托车化即摩托车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
这尽管不是机动化的普遍形式,但也是我国大城市应该尽量避免的。
日本的摩托车化是发生在机动化到来的初期—20世纪40年代,持续时间很短(不到10年),但对当时日本城市的冲击却是很大的、使其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恶化:交通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高发、污染严重。
随后,城市很快转向大量发展私人小汽车,加强了交通管理,同时不断修建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逐渐好转。
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起飞,开始了机动化进程。
台北、曼谷的摩托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摩托车的使用也不受任何限制,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普及。
台北的城市交通状况随之急剧恶化,陷入拥挤混乱和空气严重污染的“泥潭”,台北人称之为“黑暗交通”时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北开始从噩梦中觉醒,开始着手整治交通和发展公共交通,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越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的交通发展也出现了类似于台北和曼谷的情况,如中国的广州、南宁市,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摩托车人均拥有量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道路交通状况同样变得非常糟糕!机动化不等于汽车化,更不等十小汽车化。
所谓“小汽车化”是指小汽车逐步进入居民家庭,人们的出行方式不断以小汽车取代其他出行方式的过程小汽车化是机动化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方面,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影响最深刻。
从东西方、发达或不发达国家来看,都有反例和正例。
反例:发达国家如美国,已经是积重难返,欲罢不能。
但毕竟靠其强大的国力支撑,城市交通状况并不比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差。
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墨西哥,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较发达国家少,但因对小汽车拥有和使用不加任何限制,故已大大超出其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成为让人难于容忍的“交通沼泽地”!正例:发达国家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准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等。
她们走的都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限制(节制)地发展小汽车”的路线,这就保持了城市交通供求的适度平衡,保证了城市整体的有序健康发展当然,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公交优先发展、有限制发展小汽车的道路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发达国家(英法等西欧国家)在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大肆掠夺弱国资源财产的基础上,有较雄厚的财力来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自然容易吸引一般市民乘用公共交通,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而香港、新加坡的情况则不同,她们能维持今天的交通结构和良好的交通状况,更主要的是依靠政府有力的调控措施,在严格调控小汽车发展的同时,根据政府的财力和政策的导向来逐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这个过程显然要比西欧城市走过的路困难许多。
中国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1.3正确理解优先发展公交和适度发展i}}汽车近年来,中国关于大城市发展小汽车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争论很多,而且有的观点相当尖锐。
赞成发展小汽车的,是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满足老百姓生活富裕后对小汽车的客观需求等出发的。
而且,国家已明确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和不允许对私人小汽车发展设置任何限制措施的政策。
对此不少从事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研究的学者,甚至一些著名专家都表示忧虑。
他们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承载力弱,而且许多大城市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空间布局特色,小汽车的大量发展和普及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城市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因此,他们主张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惟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小汽车发展必须持慎重态度。
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不应该也不必要是对立的。
从国际经验看,即使在小汽车十分普及的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还是依赖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和主体的公共交通,小汽车只是辅助性的出行工具(图1)。
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根本出路,这是被许多大城市交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所同时证明了的真理。
城市交通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和货物的异地移动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有效利用城市交通资源和社会资源,解决城市中无法承担私人机动交通成本的人群的出行问题,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力手段。
大容量的城市公共汽车与私人小汽车相比,可以在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中充分发挥城市交通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乘客量越大,占用街道和停车用地的机会越少,综合客运成本越低,能源消耗越低,环境效益越好。
如何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交通资源,管理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成为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惟一可行和有效的办法只有优先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
这种做法不仅已被国外发达城市的实践所证明、而且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根本宗旨,符合我们已经确立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策。
因此,在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尽快明确、制定和落实优先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这一基本政策在落实优先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基本政策的同时,还必须统筹考虑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
必须说明的是,发展公共交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限制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和遵循适当的步骤,发展公共交通只会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公共交通与汽车工业协调发展的理想局面。
这是因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合理化,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城市空间.由于受到我国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不可能大规模扩张,城市交通设施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可以促进自行车交通向公共交通的转化,减少混合交通对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影响,把大量的交通出行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可以为城市其他机动车交通提供更多的交通设施资源,从城市资源上为私人小汽车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
高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提供必需的支持手段,使城市交通的有效管理成为可能,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降低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成本,进而降低私人小汽车运行的成本,为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和运行环境。
因此,优先发展公交与适度发展小汽车是不矛盾的机动化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现代城市发展和空间演化是与城市交通机动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前,城市用地规模都不大,但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火车、申车、汽车等杰门动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国外城市出现了城市扩展、蔓延现象.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过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机动化造成的城市用地不断扩张的现象(图2)。
1801年,伦敦人口已达100万,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距离市中心半径2英里(约3.2 Km)的范围内。
1851年,伦敦人口增加了一倍,市中心半径还没有超过3英里〔约4.8 Km),绝大多数居民根本没有任何公共的或私人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上班。
到了1914年,伦敦人口增加到650万,以蒸汽火车和马车为载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使城市形成了独斗毛的触须状形态,在市中心区15英里(约25.4 Km)的距离内的交通联系非常方便。
1939年,人伦敦口增长到850万,电火车和公共汽车提供了更为快捷、通达性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伦敦形成了自市中D起半径为12英里一15英早(约19.3 Km~ 25.4 Km)的大致圆形的城市。
此时的伦敦每10户家庭有一辆小汽车,但小汽车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数十年中,伦敦的汽车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口分布跨越了伦敦的环形绿带,向周边新城疏散,形成了郊区小汽车交通与内城轨道交通相衔接的交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