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
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
《为人民服务》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P播放阅兵式截图: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B板书课题)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齐读)P张思德介绍、“为人民服务”介绍、生字、多音字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没有事例,只讲道理)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顶碗少年》《少年闰土》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B板书:议论文)师: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
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有信心吗?(有)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B板书:演讲辞)(P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 师: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林莘点评/王崧舟《语文教学通讯》2009-06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
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
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
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
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记录
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记录
在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记录中,我对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精彩表现以及
对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进行了详细记录和评价。
在这次听课中,我所关注的点主要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以及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等方面。
首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
她采用了多种
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示范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她讲课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能
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此外,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经常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活跃。
再次,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困难给予了很好的关注和帮助。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这次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记录,我对老师的教学表现给予了充分的
肯定和认可。
老师在课堂上展现了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希望老师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学奉献,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茁壮成长。
愿我们的学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人教版五下《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
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
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
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
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
简介:
作为一个公民,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尤为重要。
本教学案
例以此为主题,旨在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情
怀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案例一: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优秀,成绩优异。
一天,学校组
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到社区服务站为老人们提供帮助。
在
活动中,小明细心照顾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帮他买菜、扶他走路。
老人感慨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孩子,你们是我们社区的好希望!”小
明深受感动,意识到自己的服务行为可以带来他人的快乐和感激。
案例二:
小红是一名高中生,她热爱音乐,擅长演奏钢琴。
一天,学校邀请
义工机构的孤儿来校交流。
小红主动请缺乏音乐教育机会的孤儿们一
起弹奏钢琴,她耐心地教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孤儿们
开心地笑着说:“谢谢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音乐!”小红心存感动,明白到自己可以通过音乐带给他人欢乐和美好的体验。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所在。
他们不仅帮助到了有需要的人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懂得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实现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揣为人民服务的火热心情,共同为我们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为人民服务(教案+反思)
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4.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同学们,谁能用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来历?(生举手发言,师相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3.师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重点指导:“鼎”字比较难写,记忆下半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死得其所:联系上下文可知在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鸿毛: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是轻微,微不足道的意思。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文中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说说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8岁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2.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
3.小组内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四、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教版五下《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二册第四课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设计思路: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能力训练点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美育渗透点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学法引导:●教师教法:点拨、引导法。
●学生学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渗透背景1、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李大钊在刑场上视死如归、郝副营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演讲)介绍演讲的相关知识:演讲,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
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
这一篇是演讲词、演讲稿,属于议论文,在表达上,论点鲜明,偏重于议论,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
2、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就能看到在巨大影壁上的一行金色大字(板书课题)你知道这五个字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你是怎样知道这些资料的?通过课前预习提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与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与反思《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课文。
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论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分作五层进行了论述。
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词句的说理性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可我在教学时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
下面是学生理解课文“开追悼会的目的”的片断记录。
文章内容: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这要求成为一个制度。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
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章,想想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学生:我体会开追悼的目的是“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学生:通过自学这一段,我读懂了:毛主席能公平地待人。
他认为人没有高低之分,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
学生:我也认为开追悼会是为了歌颂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
学生:我体会到了开追悼会既可以安慰死者的家属,又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他的精神。
学生:我从文中读出“毛主席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的革命势力并不强大,毛主席就用为死者开追悼会的方式让人民都团结起来,这样一来,革命力量就会慢慢增强,一举歼灭敌人,解放解放全中国。
……【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
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
《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是一本由青少年社会实践者发行的小说,讲述了十八世纪俄国英雄士兵以
及在为俄国人民服务中展现勇敢、忠贞品格的故事。
本书为全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
学内容,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
有关《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引入课程,在开篇中首先介绍
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特点,重点讲解了它讲述的故事:一个英勇的士兵保护俄国人民的勇敢、忠贞的行为,从而明确课程的主题。
之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小说,以深入理解小说的针对性。
其次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考核和检测,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小说讲述的关
于俄国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张力;还布置了团队学习和参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故事读物来认清自身的道德责任,为人民服务。
在《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及评析中,这部小说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考核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应鼓励学生借鉴士兵为人民服务的勇敢和忠贞,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作出深远的贡献。
为人民服务评课评语
为人民服务评课评语《为人民服务评课评语——一堂让人感动又深思的课》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聊聊关于“为人民服务”这堂课的评课评语哈。
咱得说,这堂课那真是太精彩啦!就像一道光,直直地照进了咱心里。
老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啊,把“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讲得那叫一个透彻。
一开始上课,老师就用一种特别亲切的方式,就跟咱拉家常似的,给咱讲起了那些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事迹。
嘿,你别说,听起来还真带劲!本来还以为会很枯燥呢,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感觉那些英雄人物,一个个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然后呢,老师开始带着大家分析“为人民服务”的深层含义。
这时候就更有意思啦!老师不是死板地讲大道理,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让咱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为人民服务就在我们身边呐!比如,帮邻居老奶奶提点东西,在公交车上给人让个座儿,这都是小小的为人民服务嘛。
听老师这么一讲,恍然大悟啊!同学们也都特别积极,都抢着发言,说自己理解的为人民服务。
一个个那小脸通红,说得头头是道的,可有意思啦!这课堂氛围,简直火热得不行。
还有啊,这堂课也让咱深思了不少呢!想想自己平时,是不是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呢?是不是有时候还挺自私的呢?哎呀,想一想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
不过没关系,咱这不是知道错了嘛,以后可得多向那些英雄人物学习,多做点为人民服务的事儿。
总的来说,这堂课真的是太棒了!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这就像是给我们注入了一股力量,让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去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哎呀呀,要是每堂课都能这么有意思,那该多好啊!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好课,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好啦,关于这堂课的评语就说到这儿啦,大家觉得怎么样呢?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呀?。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获奖作品)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获奖作品)
本文是一节课的实录,主要讲述了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名人名言、举例子、对比等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其中,主席引用了XXX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配乐吟诵,表达了自己对生
死的看法,其中包括XXX、XXX等名人的名言。
这篇文章记录了一堂课的实况,主题是《为人民服务》。
教师XXX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举例子、对比等方法,帮助学
生理解主席的观点。
其中,主席引用了XXX的名言:“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朗诵,分享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包括XXX、XXX等名人的名言。
这堂课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经典的智慧和永恒的真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XXX的名言,并引用了XXX的诗句
来表达生死的经典名言。
教师问学生XXX是如何用对比证明
观点的,学生回答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XXX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教师强调,虽然这些话都是关于死亡的,但是每个人对死亡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学生们通过举例子,探讨了不同的死亡
意义。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名言,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温度和感情。
老师:你的阅读很用心,但是你还没有表达出你的情感。
我来示范一下,你跟着我读好吗?(老师朗读)
学生2:(受到启发,充满情感地朗读出强烈的对比,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
学生3:(朗读出褒贬之情,爱恨交织,再次引起全场热烈掌声。
)。
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记录
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记录评课记录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为人民服务授课老师:XXX听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听课人员:XXX授课内容概述:本节课是一节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教育课,主要围绕如何通过服务人民来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展开讲解。
老师通过举例、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服务人民的重要性和方法。
听课评价: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具体实例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或者担任公职者,服务人民是一种义务和责任。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实际需要,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注重活动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氛围。
三、案例分析简明扼要老师通过详细讲解了一些具体案例,如医生在抗击疫情中的奉献精神,警察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工作等。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而且,老师对案例的分析简明扼要,能够帮助学生提炼出案例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
四、知识传递清晰易懂老师的讲解语言简单明了,结合案例和实际情境,避免了过多的理论概念和硬性的定义。
他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概念。
同时,老师还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法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
五、学习评估合理有力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学习评估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程度,并可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为人民服务的短文,以深入巩固所学知识。
改进建议:尽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也可以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cai、收集有关资料、自制空白小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读议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党的根本宗旨。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课件导入。
导语:(略)出示配音课件:(1)周总理一夜工作图。
(2)清洁工夜扫大街图。
(3)吴天祥热心助贫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略)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他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主要意思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2.教师巡回辅导。
三、分层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生自读自悟,说、读、议结合。
1、学法提示:默读课文,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理解它。
2、学生自读自悟。
3、汇报自学所得,说、读、议结合。
(二)小组合作探究,说、读、议结合。
过渡:(略)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巡回辅导)2、交流学习所得,说、读、议结合。
(三)班级合作学习,说、读、议结合。
过渡:(略)1、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2、全班合作探究、交流所得,说、读、议结合。
作答重难点: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是通过哪些重点词句体会的?b出示课件,指名判断: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c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指名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a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是通过哪些重点词理解的?b出示课件,帮其理解。
……四、回归整体,明确内涵。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这个重要的思想,并对如何为人民服务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
我们一起探讨了毛泽东的思想,他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的党员,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民利益。
接下来,我请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如何为人民服务,并列举一些实例。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如何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倾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人民的需求,积极帮助人民解决问题,以及关注人民的生活。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方法。
特别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并且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通过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
- 1 -。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一、播放阅兵仪式,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走到一满头大汗的学生面前)哟,你头上都有汗珠了,从一楼爬到三楼是不是很热很累啊?生:不累,不累!师:今天天气很热,又没有风,感谢你们和老师上这节课,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生:(齐答)不辛苦!师: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抽出时间听我上这节课,我倍感荣幸。
领导们、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师:哎!同学们!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仪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响亮的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从上个世纪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已经成为一句经典。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生:(齐读)为人民服务!师: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呢?就是为人民做好事,不管这事是大是小,不管是什么时候做的,不管是什么年龄的人,只要你做了对人民有益的事,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属于议论文。
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这在当年来说,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但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那就是历史。
他们对此了解不深,甚至处于模糊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聊天似的对话,并播放天安门前壮观的阅兵仪式,引出全文的中心——为人民服务。
再细语道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让学生学得自然,记得深刻。
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二.介绍文体,学习概括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过的文章不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中心很难把握。
师:不错!生2:这篇课文内容很散,只讲道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请看本单元的导读。
关注单元导读你会发现本单元语文要素共有三个。
请自己阅读,预测与本课学习关系最密切的目标。
(课件出示)(生默读)(生答:第二个学习目标是和我们这次学习关系密切的)P单元导读师:是的,第一个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落实了,本课的学习,我们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本课中,哪些地方需要加深理解?请各位同学自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什么。
如果还不懂,一会我们交流(生默读,师巡视)师:接下来,请各自说说“我的理解”。
(生答,师随评)师:大家的理解很多,也比较细碎。
我们需要归纳大家的理解。
看看大致有几方面(课件出示)P1理解我们是谁。
P2理解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P3理解我们不怕批评。
P4理解我们不怕牺牲。
师:请看课后题: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本课写了五个方面:①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②我们怎么看待生死。
③我们不怕批评。
④我们不怕牺牲。
⑤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
师:不过,文中也有一些地方,通过反复读,却还是不大懂,怎么办?(可以借助资料去理解)师:没错,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我们换种读法,从自由读到借助资料读。
单靠自己读不能理解时,我们就借助资料读,加深理解。
师:我请大家先看看第2自然段,这是课后要求我们背诵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查阅资料来理解。
(课件展示)(生答,师随评,师引导: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P人总是要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理解这些地方,我们至少要查阅哪些资料?(要查一查谁是司马迁,谁是张思德;当时出了什么事,时代背景是什)师:很好。
课堂上无法查阅,我为大家下载了,请看相关资料,继续理解。
(课件出示)P《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他在信中提出了“生死观”,表达自己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评课
为人民服务》评课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更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教师还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的观点,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总之,这堂《为人民服务》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我看到了阅读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会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更好地成长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
因此,教材选文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初中研究议论文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议论文的表达方法。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归纳总结出议论文的三要素:观点、材料、方法,并强调研究议论文需要读懂这三个要素。
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议论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
例如,在研究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解读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的关系,用“引用”的方法研究“引用”,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对比”,用“举例”的方法研究“举例”。
这样,学生可以明白,要使议论文有说服力,必须使用典型的材料和恰当的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研究第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然后把这几句简短的话组合成一首小诗样的形式。
《为人民服务》听课记录
《为人民服务》听课记录教研《为人民服务》听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万娟老师的执教的《为人民服务》一课。
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
万老师仪态大方、富有亲和力。
课堂生动形象,气氛自然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1、教师基本功扎实过硬,善于评价激励。
老师自然大方,亲和力强。
每次学生发言后及时用多种方式评价激励学生,学生的智慧被老师巧妙点燃,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劲头高涨。
整节课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万老师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时,教师才去帮助他。
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发展也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发现、去想、去说。
3、作业本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本次教学设计,万老师以课堂作业本为突破口,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高效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
课堂作业本也同样为老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4、课堂氛围热闹而活跃。
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都纷纷表示不愿,多想让语文课继续下去,为此我也顺势引导语文就是这么有趣,只要你认真思考,把思维打开,我们的语文就充满了语文味。
5、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万老师让他们自我去研究,教师不讲也能够,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我的潜力了解功课时,教师才去调兵遣将帮忙他。
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自学潜力发展也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大胆地去发现、去想、去说。
6、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设计理念中也提到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要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在于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
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
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
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
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
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有信心吗?生:有!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点评:言归正传,课始就开门见山、旗臶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应该说,这是需要见地、更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
说有见地,是因为‚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法‛(薛雪诗话)。
只可惜,这‚一定之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是被弃若敝屣的。
说有胆魄,是因为面对《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篇立论高远、光芒四射的经典政论文,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而将其恢弘的‚人文精神‛暂时悬臵起来,是冒了‚矫枉过正‛的课程风险的。
但我坚信,林老师的‚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语)。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段中哪句话是重点?生:第一句。
师:很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哪个是关键词?生1:意义。
师:不明确,什么的意义?生2:死的意义。
师:好,加上两个字,意思就明白了。
找关键词,还要让人一听就明白。
(板书:死的意义)下面读第三自然段,刚才第二段的重点是第一句,那第三段呢?(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
[板书:鼎r鼎”字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
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
什么是“鼎”?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
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
“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
也有方形,四足。
(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师:看到这个“鼎它有关的成语吗?生1:三足鼎立。
,你会想到跟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
(师手指示意图。
)生2:鼎鼎大名。
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生3:人声鼎沸。
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
(师指示意图。
)生4:一言九鼎。
师: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师:记住了“鼎”的意思,你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现在请你们在课文中写一个带“鼎”字的成语吧。
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
(生书写。
)[点评:‚鼎‛字教学,小试牛刀,烹出的却是一道精致而隽永的语文佳肴。
]师:刚才学“鼎”字是一段小插曲。
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继续找第段话的重点句。
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
生2:我认为是第一句。
师:其实,这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关键句,那怎么提炼关键词呢?生:不怕批评。
师:对,“不怕批评”。
(板书:不怕批评)同学们,现在你自己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也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四个字的关键词。
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学,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学成果?生1:我认为是最后一句。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好,提炼关键词生1:团结互助。
生2:互相关爱。
生3:互帮互助。
(师随机板书:团结互助。
)师: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很好。
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
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生: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师:对于主席来说,他今天要讲“为人民服务”,他的心里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他要先讲——(生接答:死的意义);再讲——(生接答:不怕批评);最后讲——(生接答:团结互助)。
主席的演讲是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的!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师板书:薄) [点评:就课程而言,写法决定读法,读法决定教法。
《为人民服务》是经典政论文,而‚议论的生命在于张扬‘独识’,所以鲜明性是议论语言的最大特点‛(潘新和语)。
‚独识‛,即独立、独特、独具只眼、独树一臶的观点,议论文的‚独识‛往往彰显于‚论层‛的首句或尾句。
于是,‚张扬独识‛(写法)——‚搜索关键‛ (读法)——‚概括要点‛(教法)就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整体感知超越了抽象的、普适的阅读模式,而将‚文体意识‛水乳交融般地植入其中。
同是整体感知,小说当于诗歌不同吧?议论文当于说明文有别吧?]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生笑。
) 师:哎?你们笑什么?生:这样太简单了。
师:太稽鸡辆站臼融和聊简单明了。
生1:太简单别人就听不懂了,就不能让人信服。
生2:这么简单,大家不知为什么这么做,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师:那怎么办?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
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
(板书:厚)[点评:无论‚读薄‛还是‚读厚‛,‚写法——读法——教法‛的课程逻辑清晰明了、一以贯之。
]师: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自由读。
)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板书:引用(名人名言))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生:(逐一回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2000千多年。
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毛主席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师:对啊,名人都这么说了。
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
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
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
生(齐):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
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
(板书:引用)[点评:将‚引用‛进行到底!在这里,引的是经典,用的是说服;引的是文化,用的是信服。
更妙的是, --E,~席用‚引用‛张扬其‚死之意义‛的‚独识‛,林老师却巧用‚引用‛,让学生在配乐诵读日常积累的‚生死名言‛中,强化对‚引用‛作用的感知、拓展对‚引用‛意义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一石数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