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的思考
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7eb940c850ad02de8041ec.png)
兴行 动计划 》 质 量工 程 ” 要求 , 育部 制订 了 国家 精 中“ 的 教 品课程 建设计 划 , 中 全 国 高 等学 校 的力 量 , 5年左 右 集 用 的时 间 , 设 10 建 50门具 有 一 流 教 师 队伍 、 流 教 学 内容 、 一
一
模 式 的探索如 雨后 春 笋 , 有力 推动 了教学 内容 的更新 和 方
在我 国的大学 教学 中 , 程是 直接 影 响人 才培 养 质量 课
其次 , 实现 了教 学资 源 的共享 与 应用 , 师生 在 网络 为 环境 下 的教 与学 创 造 了 条件 。由于 各 大 高校 相 继建 设 了
的最 活跃 因素 , 课程 建 设 的 水 平 是教 学质 量 的重 要 标 志 。 随着 我 国成 功 加 入 WT 以及 我 国经 济 、 会 的 不 断 发 O, 社
以期深化 高等教 育领域 对精 品课程 的理 解和认识 , 促进 高校精 品课程 建设的开展 和 完善 。 关键词 : 高校 ; 品课 程 ; 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4 0 G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4 2 1 ) 1— 0 3—0 10 6 1 ( 00 0 0 0 2
21 0 0年第 1期 总第 14期 5
林 区 教 学
Te c ng o r s r g o a hi f Fo e ty Re i n
N . 2 1 o1 00 G nr N .5 e e a o 1 4
关 于 高 校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 思 考
刘 骞 ,孑保 华 ,韩建春 L
量 , 进高 校人才 培养 工作 更健 康地 发 展 。 促
一
形 式几 乎是 相 同的 , 在 相互 抄袭 的现象 。在 网络上 能 存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7e0443c0b4c2e3f5627630f.png)
基金项 目:教育部高校人 才培养 质量 与改革工程项 目资助 ( 目编号 :教高函 (05 2 号 ) 项 20 ) 3 .
维普资讯
第8 期
一
李
立 :高校精品课 程建设 的几点 思考
9 3
项占 2 4分 ,可见特 色的重要性 。特色缘于创 新 ,只有守持创新理念 ,才 能形成特色效应 。而没有创新 ,就不
力的最关键 问题 , 5 %的学生认为现行课 程内容 陈旧 , 5 %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学方 法单一 。因此 , 有 2 有 7 如何更
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就成为课程 改革的首要 问题 。 以创新为抓手建设精品课程 ,就是要求本着发展的思路 ,不囿于成见 ,发掘潜在优势 ,拓展现有优势 ,创
维普资讯
第l 9卷 第 8 期
20 0 6年 0 8月
武 汉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W UHAN UNI VERS TY CI I OF S ENCE AND ENGI NEERI NG
V I 9No 8 0 1 _. . Au 2 0 g. 0 6
造新的优势 ,摒弃 固步 自封的思想 。根据 我国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和学习主体 身心发展 的现状 ,重新组构现有 的课程 内容 ,创建适 应时代发展 的新型课程 。优化课堂教学要素 ,重视学 习方法指导 ,改变“ 教师强行灌输 ,学
可能有特色课程 。 国家级精 品课程不是名牌大学 的专利 , 普通本科 院校在提高课程水平 的同时 , 紧紧抓住“ 特色” 二字 ,一样能够建设 成为国家级精 品课程 ,青海 民族学院的藏族古典 文学 ,石家庄铁道学 院的隧道工程 ,湖南
文理学院 的文艺鉴赏学 ,温州医学 院的角膜接触镜学等被评为国家级精 品课程均说 明了这一点 。看一门课程是 否一流 ,是否精品 ,其关键 是“ 特色” 二字 ,个性 缺乏是精 品课程建设 的硬伤 。精品课程是指体 现现代性 、科学 性 、先进性 ,有严正风范和鲜 明特色 ,并 有示范 和辐射作用 的优秀课程 。所谓“ ,就是指有先进 的教育理念 、 精”
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f9cbe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7.png)
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
“行动计划”中第23条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5000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1年9月长阳职业教育中心在线精品课程《图形图像处理》的建设和开发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宏彬老师主持,已于2022年3月在智慧职教成功上线,并于3月1日正式开课,目前选课已有400人。
《图形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建设历时6个月,做为精品建设团队的一员,通过参与建设工作,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一、精品课程的推广使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大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从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到翻转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再到如今在线精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课前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浏览PPT课件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点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训练,按教师的统一要求进行课堂练习题的训练,课后学生可以在线上针对未弄懂不清楚的知识,反复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进行学习和课堂练习题的训练,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师一遍教完后,学生不懂的只能单独提问或课后找教师的弊端。
教师课前主要完成线上资源的准备,课中主要是把控课堂节奏,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练习,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a34569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6.png)
《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生物化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与每一个生命科学相关,而且与其他看似不同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它在西方世界是最广泛学习的学科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必修课程。
为了开设一门精品课程,必须作出一些认真的安排,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收益。
首先,应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做出完善的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地理解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其概念,并加以实践。
以有关概念的教学为基础,整合生物化学的当代发展趋势,使之成为学习的有用工具,以期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展示生物化学与实践有关的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的价值和应用,并熟悉生物化学的测试结果和分析方法。
尤其在实验操作方面,学校应该组织相关实习,设置模拟实验,将口语指导、实验技术、研究分析融入课程中。
最后,有必要用新型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互动式课堂教学,使学生空中自主学习,提升自主思维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生物化学知识,能够运用生物化学原理研究生物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总之,建设精品课程既要严格限定教学目标,又要注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生物化学》从只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一门有趣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9a86080680203d8ce2f245c.png)
无 疑 是 教 学 。但 是 ,教 授 不 给 本 科 生 上 课 一 度 成 为 高 校 比
较普 遍 的 现 象 。有 关 数 据 表 明 ,在 教 育 部 所 属 的 高 校 中 ,
有 i 3的教 授 和 1 5的 副 教 授 没 有 承 担 相 应 的本 科 生 教 学 / /
( ) 改善 了一 批 课 程 的教 学条 件 二
由 于对 精 品课 程 建 设 高 度 重 视 ,各 省 教 育 部 门 及 各 高
校都 加 大 了投 资力 度 ,添 置 或 更 新 教 学 设 备 ,使 一 大 批 课 程 的教 学 条 件 得 到 改 善 ,为 教 学 质 量 的提 升 创 造 了 有 利 条
( ) 推 出 了一批 高 质 量 的教 材 四
在 高 校 教 学 中 ,教 材பைடு நூலகம்是 授 课 之 本 。但 多 年 来 , 由 于 教
学 评 价 体 系 的 凝 固和 缺 漏 ,导 致许 多课 程 的教 材 内容 陈 旧 、
是 实 实 在 在 的业 绩 。在 这 样 的考 核 标 准 引 导 下 ,教 授 尤 其
了精 品 课 程 在 建 设过 程 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在 此 基础 上就 高校 精 品 课 程 建设 提 出 了几 点 建 议 。
[ 键 词] 高校 精 品 课 程 精 品 课 程 建设 工程 教 学质 量 关 [ 图分 类 号 ]G62 3 [ 献 标 识 码 ]A 中 4. 文 [ 章 编 号 ] 10 一 83(0 9 0 — 0 1 —0 文 05 -5 4 2 0 ) 6 4 2 J
[ 者 简 介 ] 李 秀云 ,张 国忠 , 吉林 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 林 四 平 16 0 ) 作 吉 3 00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a427112964bcf84b9d57b1f.png)
于简单和单线程的问题 ,一般都 只给 出一些 固定的相关习题 、试卷 及
师 。研 究方 向:远程 教 育 。
( 2 ) 接; 页 在体制 、管理 、教材 、人才 等方面 得到进 一步矗强 、完善 日 和提高 。
参考文献
… 张新德 . 塞腰 鼓【 . 1 安 M】中国和 平 出版社
并而重之 。 3 结语
作, 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保证精品课程建 设的质量 。 由于观念认识 上和技 术上的原因 ,它直接反映到精 品课程网站就 是实用性不够 。 目 前我们 许多的课程网站建设都没有很仔细 的考 虑到 受教育的对象 ,没有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精 品课程 删站的直 接受益者是学生 。因此精 品课程网站的实用性应反映到学生应 用上。 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 面 :一是在能上网的场所都可 以从 网上学 习高 水平的名师名课 ,学会精 品课程中倡导的学习方法 ,实现优 秀教 学资 源的共享 ;二是利用 i程 脚站 ,可以进 行 自主学习 ,也可 以与教师 和 5 I }
性 ,具有 重要 的作 用。
1 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答案 ,缺乏 交互性 。因此 ,资源库可设计成 由习题 库 、文献资源库 、 案例 库 、课件库和问题集 锦等5 个数据库组 成 。而不是一些 “ ”的 死 习题 、 案例 。习题 库主要是 收集紧扣学习知识 的 I 习题 , 习者可 J l I 练 学 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 习,但 习题 库主要为测评系统提供 试题源 。文献 资源库主要是收集有关学科 内容 和疑难 问题的论文 。当学解 决 问题 ,而且使学生从各种 角度认 识问题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发散性
( ) 品课 程的推广和 利用 。影 响棺品课程 网站使用 的因素最 3 精 主要是 宣传力度不够。精品课程网站没有得到很 好利用的一个 重要原 因在于 学生对 精品课程的了解甚少 ,一些学 生甚 至根本不知道 精品课 程 为何 物。究其原因是对精品课程的宣传 力度 不够 ,精品课程 没有深 入到学生 中去 ,精 品课程 的内涵和用途没有被学生真正 了解 ,没有使 它真正成 为学生学 习生活 的一部分 。学生对精品课程了解较少 ,就不 会养成精 品课程 的利用意识 ,很少 有学生能够 自觉地把对精品课程的 利用与 自己的专业学 习结合起来 。因此 ,我们要加深学生对精品课程 的 了解 ,培 养学生 的精品课 程使 用意识 。要注 意以下 几个方 面的关 系 :一是建设和利用之间的关 系。我 们要把 精品课程的建 设和利用作 为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阶段来对待 ,不能 一建了之 ,建设的 目的就是 利用 ,所以两者不能偏废 ,建设完成后要增 加宣传力度 ,使我们建 没 的网站得 到充分的利用 ;二是精品课程利用 与课堂 的关 系。网络技 术 的发 展为资源的共享提 供了便利的条件 。 “ 精品课 程”上 网 , 最大 能 限度地扩 大精品课程的受 众人群 ,但是再好 的精 品课程也 不能取 代课 堂教学 。因此 , 须正确处理 好课堂和精品课程课堂之 间的关 系。同 必 『 课程 ,不能 只重视 课堂教学 忽略 了对精 品课程 网站 的资源 的利 J 用 ,也 不能 一味 依赖精 品课程 资源而忽视校 内的课堂讲授 , 者必须 二
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效果
![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53b20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效果202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精品课程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目标。
如何有效地提升课堂效果,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探索,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设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效果的相关措施。
建设精品课程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开始。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需要积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受到知识的启发和引导的同时,也能够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索。
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与之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建多彩多姿的课堂氛围;可以运用仿真实验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教育科技的普及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注重课程的合理设计。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课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彰显学科的精髓和内涵。
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又要符合课程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课程设计。
建设精品课程还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表现,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36311cf4028915f804dc262.png)
及 时调整 、 补充、 完善、 改革 精 品课 程 建设 过程 中 出 现 的各种新情 况 、 新 问题 , 提 出新 要求 、 新 举措 , 体 现
了精 品课程建 设过程 中的科学可 持续发 展 。 二 、师 资队伍 建设 是精 品课 建设可 持续 发展 的
重点
一
支高水 平 的教师 队伍是保 证精 品课 程建设 的
年起 ,教育 部开始 在全 国高校启 动精 品课 程 建设 工 程 。十年 来 , 精 品课 程建设 取得 了有 目共 睹 的成绩 ,
对 促进 我 国高等 院校课程 建设 ,提高高 校办 学质 量
和 办学水 平起 到 了非常 大的促进作 用 ,特别 是 网络 课 程平 台的 建设 , 实 现 了优 质教育 资源共 享 , 以教 育 信 息化 带动 了教育 国际化 和教育 现代化 。实 现精 品 课 程建设 的科 学可 持续发 展 ,建设 一批 高质 量 的精 品资源共 享课 , 是教 育 国际化 、 教 育信息 化 的总体 要 求, 是我 国社 会对 高等教 育发展 的具体要 求 , 也是 精 品课 程建 设 的必 然趋势 。
点 放 在 提 高质 量 上 , 办 让 人 民满 意 的教 育 , 从2 0 0 3
《 教 育部关 于 国家 精 品 开放 课程 建设 的实施 意见 》 、
《 教 育部 关 于大力 推 进 教 师教育 课 程改 革 的意 见》 ,
再到 2 0 1 2年 《 教育 部办公 厅关 于印发< 精 品资源共 享课 建设工作 实施办 法> 的通 知》 ,期 间下 发了诸 多 精 品课 程建设 的 文件 , 各省 、 市、 院校也 从 各 自的 角 度下发 了一系列文件 , 以政 策 的形 式加 以规 范指导 ,
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8a40cf5f705cc175527097a.png)
陈金 江
模 跃 居 t 界 第 一 位 ,高 等 教 育 毛入 学 率从 98 H = .%提 高 到
1 %,高 等教 育 从 精 英 教育 阶段 进 入 到 了 大众 化 教 育 阶 7
科大 类 和不 同学 校类 型 ,并 逐 步 实 现 了优 质 教 学 资 源 的 全 国 网上 共享 在 此 背景 下 , 推进 国家精 品课 程建 设 进 对
程 建设 的成果 , 精 品课程 建设 , 推进 本期 我们邀 请 并专访 了几位 参与 精 品课 程 建设 的教 育 管理部 门、 学校与 企 业相 关
负责人 , 从教 学 资源 建设 管理 模 式 、 资培训 、 师 校企 合作 等 不 同方 面 对精 品课 程 的建设 进行 交流与探 讨 , 下期将 对 国 家、 省级 以及 学校 的精品课 程 网络 共享 平 台建设 , 行专 题研 究 , 进 欢迎 广 大读 者积极 参 与。
维普资讯
精品课程建设
《 国教 育信息化》编辑部 : i o.d . 中 ms e eu e @m n
编者按 : 国 家精 品课 程 ” “ 建设 项 目是 “ 高等 学校教 学质量 与教 学改革 工程 实施的 重要 举措 之 一 , ’ 在推 动优 质课 程和 资 源建设 , 实现优 质教 学资 源共 享 , 促进 高等教 育协 调发 展 等 方面发 挥 了积 极 的作 用 。为 了更好 地展 示精 品课
否 达 到 了国家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的 目的 、实施 办法 与步 骤 是 否保 证 了 目的 的实现 ,将 会使 我们 更 好 地 开展 国家 精 品
课 程 项 目的 建 设
一
是 师 资 短缺 , 1 9 从 9 8年 到 2 0 0 3年 , 然我 国高 校 的专 任 虽
对五年制高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五年制高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fa7f610ff00bed5b9f31d83.png)
5 1设 备 . 实 验 实 训 设 备 先 进 , 合 职 业 能 力 培 符 养 的 需 要 , 必 须 形 成 一 定 的规 模 , 验 实 且 实 训 设备 应 该和 生 产实 际 保持 一 致 , 实训 设 备 的设 置 应利 于 学生 实 践技 能 的培 养 。 纯 靠 单 计 划安 排 的 实验 和 实 训 课 时 未 必 能 满足 学 生 需 求 , 该 开放 实验 实训 室 , 生 可 自行 应 学 到 实验 实 训 室 动 手 操 作 , 固实 践 技 能 。 巩 5 2 师 .教 教 师 实 践 经 验 丰 富 , 践 教 学 方 法 先 实 1 加 强师资队伍 建设 进 , 讲 边 练 , 、 、 三位 一 体 。 践 教 边 教 学 做 实 师 资 是 学 校 的 第 一 资 源 , 学 校 发 展 是 师应该具备 “ 师” 质 , 双 素 同时 教 师 还 要 认 的 核心 竞 争 力 。 教 育 部 办 公 厅关 于 2 0 年 《 09 真地设计实 践教学内容 , 用课 堂、 验、 采 实 度 国家 精 品课 程 申报 工 作 的 通 知 》 明 确 中 实 训 一 体 化 的 教 学 方 法 ,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把 提 出 , 鼓励 专兼 结 合 的 教 学 团 队 共 同 开展 “ 践 教 学 有 机 地 融 合 在 一 起 , 步 提 升 学 生 同 教学 方 案 的 规 划 和 设计 , 由来 自企 业 、 业 行 的理 论 水 平 和 实 践 能 力 。 线 的 优 秀 兼 职教 师主 讲 专 业 技 能 课 程 。 ” 5 3模式 . 这 实 际 上 是 为 学 校 精 品 课程 师资 队伍 建 设 要 积 极 探 索 校 办 生 产 性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提 出 了 明确 方 向 。 与 校 企 合 作 的 新 模 式 , 过 学 校 提 供 场 地 通 1 1 划 .规 和管理 , 业 提供设备 、 术 和师资支持 , 企 技 学 校 要 结 合 精 品课 程 建 设 以 及 五 年 制 3 改革教 学模式和教学方 法 以 企 业 为 主 组 织 实训 。 加 强 校 外 实 训 基 要 高 职 教 育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需 要 , 学 3 1改 革教 学模 式 科 . 地建设 , 强化 顶 岗实 习管 理 , 顶 岗实 习 真 使 制 定 精 品课 程 师 资 队 伍 建 设规 划 。 进 一 要 学 校 要 加 快 推 进 教 学 模 式 由传 统 的以 正 成 为 学生 提 高 实际 动 手 能 力 和 职 业 技 能 步 优 化 精 品 课 程 教 师 队 伍 专 业 结 构 、 历 课 堂 和 教 师 为 中心 的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学 向以 的 重要 途 径 。 时 , 要 有 机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同 还 结构 、 龄 结构 和 专 业 技 术 职 务 结 构 。 按 校 企 合 作 、 年 要 工学 结 合 培 养 转 变 , 以学 生 为 技 术 手 段 , 向 实现 “ 真 性 ” 仿 实验 、 训 、 习 。 实 实 专 业 进 行 规 划 , 门 精 品 课 程 必 须 有 若 干 中心 的 教学 模 式转 变 。 按 照学 生 身 心成 长 每 要 名高技术 、 技能的 “ 师型” 资队伍 。 高 双 师 规律 和职 业 能 力要 求 , 筹 安排 学 生 课堂 实 6 完善评价机制和管理 制度 统 1 2引进 . 习 、 岗实 习 以 及 校 内 实 训 、 业 实 训 等 实 6 1评价机 制 顶 企 . 学 校 要 积 极 引进 一 批具 有 丰 富 的 一 线 践 性 教学 环 节 , 力培 养 学生 的 实 践技 能 和 着 精 品 课 程 的 评 价 要 体 现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工 作 经 验 的专 业 技 术 骨 干 来 校 担 任 专 职 教 创 新 能 力 。 积 极 推 行 “ 要 订单 式 ” 养 , 意 的 方 向 , 培 注 引导 教 师创 新 。 教 学 方法 上 要 正 在 师 , 改善 教 师 队 伍 专 业结 构 。 切 实 加 强 吸 收企 业 专 家参 与 专业 建 设和 课 程规 划 , 以 要 重 确 处 理 传 统 教 学手 段和 多媒 体 教 学 手 段 的 与 企 业 的 密切 联 系 , 意 聘 请 企 业 专 业 技 视 学 生 校 内 学 习 与 实 际工 作 的 一 致 性 。 注 关系 , 充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坚 术 人 员和 能 工 巧 匠担 任 精 品 课程 的兼 职 教 3 2创新 教学 方 法 . 持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并 重 , 视 在 实践 重 师 , 步 形 成 实 践 课 程 主 要 由 相 应 高 技 能 逐 学 校 要 结 合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实 际 , 索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 探 的兼 职 教 师 讲 授 和 指 导 的 教 学 机 制 。 工 学 交 替 、 务 驱 动 、 目导 向 、 践 教 学 6. 任 项 实 2管理 制度 1 3培训 . 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 技能的教学方法 。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负 责 人 应 对 精 品课 程 首 先 , 加 强 中青 年 教 师培 训 , 计 划 3 3 要 注 意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要 有 . 建 设 全 面 负 责 。 经过 实 践 和 论 证 , 为 已 凡 认 地 对 中青 年 教 师进行 专 业技 能 培 养 。 如定 期 教 师 在 授 课 过 程 中 ,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达 到 精 品 课 程 标 准 的 , 程 建 设 组 应 及 时 要 课 派 教 师到企 业 生 产一 线 实 习 , 参加 相关 的 技 的 学 习兴 趣 , 学 生 养 成 质 疑 、 究 的 习 使 探 撰 写 自评 报 告 与 自评 总 结 , 供 所 需 数 据 提 术 培训 班 , 到大 学 深造 等 。 次 , 强主 讲 教 惯 。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因材 施 教 , 取 和 材 料 。 校 应 尽 可 能 在 人 力 、 力 、 力 其 加 教 采 学 物 财 师 培 养 。 校 要 注 意 选 拔 一 批 具 有 发 展 潜 启 发 式 教 学 , 意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 学 注 进 上 给 予 大 力 支持 。 教 学 质 量 管 理方 面 , 在 可 力 、 才 兼 备 的 “ 师 型 ” 师 进 行 重 点 培 而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以 采 取督 导 听 课 制 、 师 互 听课 制 、 生 问 德 双 教 教 学 养 , 快 提 升 他们 的专 业 技 术 水 平 , 加 使之 脱 能 力 。 卷 打 分制 等 方 法 ; 教 学 绩 效 的考 核 方 面 , 在 颖 而 出 , 快 成 为 精 品 课程 的 主 讲 教 师 。 尽 重 点加 强对 教 师的 教 风 、 学 内容 、 学 方 教 教 4 加快教材体 系建设 法 、 学 效 果 的 评 价 , 教 学 效 果 差 的 教 师 教 对 2 构建 课程体 系 , 改革教学 内容 目前 , 国高 等 教 育 发 展 战 略 重 点 将 实行 培 训 与 末 位 淘 汰 相 结合 的制 度 。 外 , 我 此 2 1构建 课程 体 系 。 由大 建 设 、 发 展 , 移 到 提 高 质量 上 来 , 学 校 还 要 加 强 制 度 建 设 ,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大 转 井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要 以 岗 位 能 力 为 着 眼 五 年 制 高 职 教 育 也 必 将 转 移 到 以 内 涵 提 课 程 组 成 员 进 行 帮 助 指 导 。 点, 以实 用 性 为 特 征构 建 课 程 体 系 。 品 课 升 、 色 创 新 为 重 点 的 发 展 战 略 上 来 。 精 特 中 程 建 设 要 围绕 人 才 培 养 目标 进 行 , 年 制 职 、 职 教 学 脱 节 , 以 有 机 地 衔 接 , 业 参考文献 五 高 难 专 高 职 学 校 是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培 养 技 能 型 理 论 课 针 对 性 不 强 , 能 突 出 职 业 教 育特 [ 以 不 1 】陈 峰 . 品课 程 建 设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 精 人才 为 目标 。 因此 , 程 体 系 建 设 的 目标 就 点 及 学 生特 点 。 课 因此 , 大 力加 强 教 材体 系 要 策[】广西 轻 工 业 ,0 98. J. 2 0 () 要 定 位 在 实 用性 上 , 力 为 社 会 培 养生 产 、 建 设 。 进 一 步 调 整 优 化 专 业 结 构 , 力构 [ 努 要 着 2 ]胡 新 宇 , . 议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中 之 系 等 浅 建 设 、 理 、 务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高技 术 应 用 建 新 的 课 程 体 系 , 管 服 强化 职 业 技 能 训 练 。 列精 品建设 … . 国科技 信息 ,0 92 ) 中 2 0(5.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以山东经济学院为例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以山东经济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37c412d4b35eefdc8d333b3.png)
第25卷第3期2011年6月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 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 co no m icM anage m ent Cadre College Vo.l 25No .3June 2011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以山东经济学院为例梁秀梅,李军(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梁秀梅(),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立项数量也逐年增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对策是关键所在,以期为下一步开展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不足;对策[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57(2011)03-0111-032010年是质量工程实施的最后一年,这就标志着自2007年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以来的质量工程一期已经接近尾声。
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上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使本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带动了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有效发展。
本文基于山东经济学院近几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现状和举措,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正视了现存的不足,并就今后高校更好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了对策探讨,以期为高校下一步开展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经验通过几年的努力,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仅有校级精品课程立项,更有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促进了该课程本身的建设,更有效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发展,较好得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山东经济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ab14ded3186bceb19e8bbb5.png)
目前设置的师生互动的栏目包括:师生网上答疑(非实时的提问与回答,一般是, 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回答后原提问和回答可以作为资料保存,方便其他更多 的师生浏览参考)、教师在线布置作业和学生在线提交作业(需要作业类型是适合 依托网络进行的,如,作业类型为小论文,学生只需提交WORD文档即可)、师生 在线互动(实时,可以由教师开辟一个聊天室,事先通知学生,邀请学生同时参加, 这样,多个教师和多个学生可以同时、实时2的1 对话,特别适合于考前答疑和辅导)
3
一、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和资源情况
课程网站建设—— 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网络复现 习题解答
4
一、目前精品课程建设和资源情况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是为培训教师而设计的;不幸的是后来又变 成了评审工程
建设成效1:强制性让各校关注 队伍建设和资源向教学倾斜, 在教学队伍青黄不接状况和扩 招后教学滑坡情况下,激励了 一大批教师投入研究和建设, 带出了一大批教学队伍。
(2) Ken Bain(美国著名教育家,新泽西州立大学教学资 源中心主任、曾获得多项全美教学奖):教学就是创造一 种状态,让学生在这种状态中发现他们学习的潜能。(因 此,只有当学习发生的时候教学才发生。)
(3) 关于学习: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 构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
网上视频课堂
交互式Flash课件
动态电子教材 纸质教材
掌握重点和难点
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全面掌握基本内容 达到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的相互关联 提升思维能力
实现 从知识积累
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da60648336c1eb91a375de5.png)
主讲教授负责的、 结构合理、 人员稳定 、 教学水平高、 教
学 效果好 的教 师梯 队 ; 二是 教学 内容建 设 , 学 内容要 教 具 有科学 性 、 进性 , 先 要及 时 反映本 学科 领域 的最 新科 技 成果 ; 三是 教学 方法 和教 学手段 的 改革 , 使用 先进 要
以及教学实验实 习等条件的建设 。因此 , 进行精 品课
程建 设 , 促 进 师资 、 材 、 学条件 、 理 和方法 的 必将 教 教 管 改革 , 拓展 专业 面 、 加强 学科 之间 的 ( 下转 3 ) 7页
3 5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如多媒体教学法 、 案例教学法 、 积
Hale Waihona Puke 维普资讯 关键 词 : 品课 程 精 建设 思考
中图分 类号 : 6 2 3 G 3 .
教育事业的发展 , 尤其是高等教育 的发展关系着 国家的未来。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 主体 , 肩负着 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 , 其课程教 学质量直接影
响着人 才培养 的质量 , 了进 一 步提 高 人 才培 养 的 质 为
维普资讯
《 西藏科技)06年 1 期 ( )0 2 O 总第 12 ) 6期
科教 论坛
精 口课 建 设 的 思 考 日 品 程
杨 斌
( 西藏 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 , 西藏
拉 萨 800 ) 500
摘 要: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 一流教学 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 、 一流教 学管理等特点 的 示 范性 课程 。精 品课 程建 设要 注 重课 程 的质 量及 整合性 , 师资队伍 的梯 队性 , 续发 展性 等 。 持
关于建设高职数学精品课程的思考
![关于建设高职数学精品课程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c0810da49649b6648d74792.png)
、
养工作 的重要载体, 以精品课建设为抓手开展教学建设是行 之有效 的, 通过精 品课 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精 品课建设 中 应全面树 立以学生为主体 , 以优化学习过程为重点 , 高学生 的学 习 以提 质量为着 眼点 , 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突破点。 在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下, 提高人才 的培养质量。据此 , 高职数学精品课 建设应更 注重数学教 材 的开发及建设 , 教材尽 量减少理论性 , 加强实践 性与理论的结合 ; 紧 扣 教学过程 同时 , 自主制作优质多媒体课件 、 编写教学大纲 、 精品教案 。 二、 学生实践 、 习( 实 数学实验 ) 应纳入 高职精 品课程建设 的具体 中。 高职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应用型高技能, 核心化体现在技能, 实践 、 实 习是把理论带入实践的最直接的办法 ,该办法不仅能将学 习生涯 中的 所学转化为实践生产力 ,数学 实验 提高了软件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直 观能力 , 也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 了方便 的手段 , 提高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 三、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应针对工作过程 为导 向。 工作过程是动态领 域, 目前也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 的热 门思考问题 , 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 建设中也都针对 该工作过程形成 自己的课程建设体系。工作过程的课 程建设不同于学科建设 , 它主要面向应用过程 的建设。 既然高职培养人 才 的定位是应用型 、 高技能 , 因此在高职精 品课程建设上应 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进行实施 。 四 、 要动态发展 , 建设 不断完善 。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状 态和学习效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 也只有如此 , 才能真正实 现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 目的,同时也要针对先进技术领 域进行教 学 内容的补充 , 此类众多因素等特点 , 针对高职数学精品课 程建设 是动 态发展 的过程 , 应遵循建设——完善——建设。 以上是本人对高职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点点想法 ,在此交流 探讨 , 不妥之处望批评指证 。
大学工科专业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学工科专业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8741712964bcf84b9d57b41.png)
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 师一方 面要 确 立 自己作为 .
教 育者的位置 , 另一 方 面更应 明确 用什 么样 的 态度 对待 学生。这里 , 师的做 人 非常 重要 。学 高为 师 , 高 为 教 德
范。高素质的教 师是推 进素质教 育的保 障。现代 物欲横
及 冲压成 形设备等课 程 , 其课 程 内客 与现 代 的数控技 术 发展 、 计算机技 术与新 材料都 肾 密联 系, 因此 , 课程 建设
应 能及 时地 反 映 相 关 技 术 的 变 化 。组 织 相 关 人 员 , 写 编
以 自身的体会为教 师树 立 了榜 样 , 说 : 我从 来不让 自 他 “ 己有忧 怨的神 情 和抑 郁 的 面容 。甚 至 我 有 不愉 快 的事 情、 生病。 我也不在 儿童面前表 示出来” 。
溢 的社 会 , 的道 德 观 、 值 观 呈 现 出 多 元 化 的 特 点 。 对 人 价
精 品课程 建设是 高等学校 提 高教 学质 量与教 学改革 工程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各级教 育 行政部 门和各 高等 学校 都 给予高度 重视 , 精心设 计 , 心组 织。精品课程 建设 包 精
3 建设强有 力的高素质 的教师 队伍。由具有丰 富专 .
业教 学科研 经验 的教授 主持课 程 建设 , 负责课 程 内容更 新 、 学方法改革 , 教 主持 多媒体课 件建设 、 编写优 秀教 材 、 培 养青年教 师等。配 备 高学历层 次 的教 师, 龄结 构上 年
中青结合 , 发挥各 自的优 势。在此基 础上 , 继续提 高教 师
括基 础课 与专业课 两大部分 专业课与 基础课 就教 学特 点、 生对 象与知识点等诸 方面都有 其不 同, 学 因而专业课
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9f6fc10ff00bed5b9f31d32.png)
二 、 确 定位 、 准 明确 目标 , 做 好 精 品课 程 申报 工 作 的 重要 基 础 是
精 品课 程 从评 审等级 来看 分 为国家 级精 品课程 、 级精 品课程 、 级精 品课程 ; 申报 步骤 来看 , 省 校 从 首
收 稿 日期 :O O O — 0 21— 2 3
作者简介 : 小兰, , 张 女 河北 政 法 职 业 学 院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 思
精 品课 程 申报 成功 都 是本课 程 长期 建设 工 作 成就 的积 累 , 而不 是 一蹴 而就 的 。这 就 要 求 课程 负 责 人 及 课 程组 应 该在 全 面客 观 自评 的基 础上 , 分考 虑 自身 在 师 资 队伍 、 学 条 件 、 学 质 量 等 方 面是 否 达 到 充 教 教 了相应 的标 准 , 否具 有精 品课 程 的构 成 要 素 , , 否通 过师 资 队伍 建设 已拥有 一 支结 构合 理 、 是 如 是 人员 稳 定 、 学水 平 高 、 教 教学 效果 好 的教 学 团队 等 , 而 以本 课程 目前 的建设 水平 为基点 , 课程 建 设工 作有 清 进 对
中 化 教 学改 革是 搞 好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的根 本途 径
精品课 程建 设是 一个 系统工 程 。建设 内容 既包括 师 资 队伍 、 学 内容 、 学 方法 与 手 段 的建设 , 教 教 也
包 括 教材 与教学 管理 方面 的建设 。作 为一 项系统 工 程 , 时 间 上看 , 经 历着课 程从 开 设 到走 向成 熟 , 从 它 从逐 步完善 到成 为精 品一个 较 长 的时期 ; 内容 上看 , 从 它承 载着 日常 教学 工作 , 括教 学 观念是 否更新 、 包 教 学 管理制 度是 否完善 、 学改 革 的力 度 、 教 工作 的创 新 等 等 , 这个 意义 上 讲 , 程 建 设 工作 要 取 得成 从 课
论文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27338601eb91a37f1115c38.png)
关于精品课程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
在这个理念中,始终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贯彻教育理念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如何搞好专业建设?如果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环节,不仅让专业建设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且使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的分析1.所谓“课程”即:(1)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2)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3)某学科的教学进程;(4)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
所谓“精品”,即最精美的物品,即优中之优的物品或事物。
2.“课”和“课程”其意义是不同的,“课”是指(1)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或学习;(2)在规定单位时间内,教师以限定分量的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学活动;(3)指一门或一类课程,如语文课和数学课、基础课和专业课,也指教材组成的数量单位,如一学期语文教材分为若干课。
因此,所谓“课”应该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以限定分量的教材,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教学活动。
所谓“精品课程”应该是最精美的、最优秀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计划、内容、结构、进程安排和教学实施过程。
“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
资料:教育部计划在二〇〇三年到二〇〇七年建设一千五百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吴启迪表示,目前中国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65b2ddfb9f3f90f76c61b60.png)
中国特 色 的 开放 教 育 资源 项 目 . 我 国 进 课 程 建设 或作 为教 学 参考 资 源 : 是 学 学 院 的正 常发 展 高 等 教育 质 量工 程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 是
以实 现 “ 师 名 课 ” 学 资 源 的 网 络 共 名 教 享 来提 高大 学教 学质 量 的创 新之 举 。教 育 资 源 开 放 共 享 是 一 个 日益 增 长 的 国 很 多 院校 过 分 重 视 课 程 形 式 上 的
召开 专 题 论 坛 . 与会 专 家建 议 用 “ 放 开
教育 资源 ” 代 “ 放课 件 ” 避 免 因 为 替 开 .
“ 课件 ” 内涵 和 暗示 带来 的局 限 的 20 0 3年 4月我 国 教 育 部 启 动 了高
校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项 目 . 经 过 几 年 的 努
程 的份 量 . 照评 审 指 标 . 具 有 高 级 对 把
得 了 一 些 成 绩 和 经 验 . 时 工 作 过 程 中 同
启 动 了精 品课 程 建 设工 作 。 渐形 成 了 术 水平 和教学 质量 高低 的重要 标志 很 程 却 往 往 会 被 选 人 省 级 或 国 家 精 品 课 逐 多 高 职 院 校 没 有 理 解 精 品课 程 的 真 实 程 .严 重 影 响精 品课 程 的 质 量 和 公 平
的精 品课 程 知 晓 率 和 使 用 率 远 高 于学 职 称 的教 师 、 本学 科 的权 威 人 士 . 时 临
生. 分别 为 1 0 0 %和 9 %。 6
1 行 成 盲 目攀 比之风 . 2 随 着 新 一 轮 的高 校 教 学 水 平 评 估
拼 凑 一个 团队 . 而事 实 上 这些 人根 本 就 没 有讲 授 过 该 门课 程 。校 内 同事 、 外 校 专 家及 学 生 对课 程 的评 价 . 多采 用 描 也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505c184431b90d6c85c751.png)
面 而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羿 宗琪
摘要 :精品课 程建设是 高职院校提 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 项系统工程 。本文介 绍了 尔滨 电力职业技 哈
术学院在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总结了 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 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 建设 ;高职院校
学生成绩合格率达 9 % 以上,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和考证一次 育,0 6( ) 0 20 , O. 1
[ 钟波. 4 】 高职机 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 J 职 ] 教论坛,06() 20, . 3
参考文献 :
业技术教育,0 3(. 20 ,) 1
【杨利军. 5 】 校企合作产 学研结合进行高职专业建设[ 冲 国职 J 】
【 陈欣. 6 】 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 J 职教论坛,0 5( ) 】 2 0 ,6 1
( 编辑 : 责任 刘辉 )
[宋官东 发达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 的启示[ 1 ] J 】职 业技 术教育,05( . 2 0 ,) 4 【 张冬梅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2 】 J 教 】
职业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能够 与他人合作完成 项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 习。该 门课 程
通 过率 明 显 上 升,达 9 % 以 上 。 5
育探索, 0 , ) 2 6( . 0 2 【 张雪妮 . 3 】 高职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J. 职业技术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性 ,着力培 养学生的个性 和创 造力。其次在于具有 丰富而前 伍建 设中还非常注意教 师年龄结 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的合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2b15c0d16fc700abb68fc9f.png)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剖析了精品课程的体系建设与内容建设,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以其为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发展1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不足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将其列为教育部的六项重点工程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建成,各高校校园网具备一定规模,各专业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已逐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国家级高校本科精品课程已近1700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和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的质量工程,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目前我国各级精品课程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共享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1师资队伍缺乏梯队感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 具有相同的工作目标和研究方向,有合理的年龄、学历、学源和职称结构,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来进行课程建设。
但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形成强而有力的师资队伍,而是硬凑队伍,盲目建设,致使后续队伍跟不上无法保持精品课程的水平。
1.2精品课程缺乏可持续发展性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保证精品课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使其具有长期具有一流的示范作用。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的后期维护上较为欠缺,课程的相关资料维护更新不够及时。
1.3教学资源共享缺乏网络平台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很多课程仅仅按照申报条件要求,直接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演示文稿、部分教学录像等内容传到网上, 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缺乏互动性,不利于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也无法通过网站来进行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的思考Meditation on Tendency to Develop Elite Courses林大钧By Lin Dajun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摘要: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把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趋势,对传统的课程作理念层面的调整,以人为本发掘精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出精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关注重点。
Abstracts: Hold the tendency to develop elite courses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quality project and make theoretic adjustment to conventional courses. Discover the inherent dr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xploring elite courses with people-oriented point and bring forward the key concern about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elite courses.一.引言I. Foreword2003年教育部开始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在“质量工程”中把建设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建设目标之一,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形成中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站。
(什么是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讲话中指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五个一流”是对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的基本定义,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是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使优质课程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国内同类课程和其他课程建设,使不同高校的学生从网上大面积受益,对全面提高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三年建设,教育部已经批准9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这批课程示范辐射,使各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建设精品课程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距教育部五年中完成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规模还有二年时间的今天,既要抓住最后二次申报机会积极争取跨入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赢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机,更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看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改变原有的高等教育课程的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
因为一方面课程集中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和要求,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国家对教育目标、教育方针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定。
而这些较为宏观的战略层面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蓝图,正是通过国家对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及其一系列的课程要素的规制和引导才得以具体化。
另一方面,课程及其教学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直至成才的主要途径。
虽然当今社会的学习形式已经日益多样化,然而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学习者能够更加高效、系统地获得成才的绝大部分素质。
特别是要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时俱进,如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等都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精品课程建设要结合现今世界大学课程发展的普遍趋势,围绕增强课程适应性、更好满足变动不居的社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学习者自身对课程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对传统的课程作理念层面的调整。
In 2003,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rted The Project of Reforming Teaching & Quality in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Quality Project). One of its aims is to build one group of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in this Quality Project. In the Notice on Launching the Project of Reforming Teaching &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3, it’s clearly proposed that network would be employed to teach and manage elite courses and establish relevant websites for elite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in China. What’s the state-level elite course? In the news conference titled Make A Thousand Elite Courses Available Online & Build New Quality for Higher Education, Mr. Wu Qidi, the vice presid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ed out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refer to those representative courses characterized by top-ranking teaching team,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features of Five Top-ranking i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elite courses,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website for elite courses is aimed to share high grade resources by way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o make top-ranking courses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mo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urses as well as other courses in China, thus to benefit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higher schools via network in a large scale,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dvance teaching quality at every school in an all-around way.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a total of 923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ith the demonstrative radiation of this batch of courses, every higher-education school has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courses and how to build elite course as well. We still have two years to fulfill the target of building elites courses totaling 1500 within the 5-year plan se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 have to take the last two chances of declaration to actively access to the range of state-level elite courses and win the good opportunit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we must look in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lite courses with a view of system project to change the old things in terms of concept, contents, methods, evaluation for higher-education courses. On the one hand, courses highly embody expectation and demands for talents by our country, which represented by the formulation of a series of issues such as target and policy in education sector. While those guidelines and blueprint for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a more macroscopical and strategic sense could be exactly elaborated through the courses sett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contents and a series of courses elements by the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it’s also a major channel for learners to acquire knowledge, develop competence, improve quality and obtain success through courses and teaching. Despite of 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cation with regard to learning forms in today’s world, the learners can attain most of elements required to be successful in a more efficient and systematic way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courses. Particularly, it should be advanced with times in respect of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from the country’s point. For inst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nation needs talents with creative capabilities. All of these have raised higher demands for development tendency to build elite course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construction of elite courses should make theoretic adjustment to traditional cour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university courses build-up in the world today, and make more efforts on reinforcing adaptability of courses, fulfilling the growing new requirements arisen from the increasingly altering society and personalized demands for courses from the learner itselfas well.二.变革课程理念,创新课程内容II. Reform courses concept and innovate courses content(1)课程内容国际化(1)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urses content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站在开放式的与国际接轨的层面上进行建设,课程应该培养学习者面向世界的胸怀,课程在理念、目标、开发、教材、实施方法、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不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应积极跟踪国际先进课程的变革与发展,主动地吸纳其合理内核,在高层次的水准上进行课程的比较与鉴别,在符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的前提下,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