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联系与发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见表1-1)(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见表1-1)表1-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2)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哲学理解的现代转折,并且同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

②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2)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见表1-2)表1-2 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考点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1)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①具体地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②劳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部分)已打印[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部分)已打印[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李秀林(第五版)唯物论部分1,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定义: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基本问题:A: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本体论的问题(哲学党性)。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认识能否正确的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属于认识论范畴。

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容割裂的。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其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

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所以,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

当然,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

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2,哲学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但他们把世界的物质性只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成分,但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而且缺乏科学的论证,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有不可抹煞的功绩,它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准备,是同近代科学相联系的、富有成果的资产阶级哲学。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圣才】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圣才】

第七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1.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1)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的区别(见表7-1)表7-1 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的区别(2)社会发展的客观性①历史合力论社会发展的自为性并不能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社会发展的现实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原因社会发展的他人活动对某人活动的制约就是生产关系对个人活动的制约,前人活动对后人活动的制约就是前人创造的生产力对后人活动及其关系的制约;在前人活动中,个人活动又是相互制约的客观性原因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见表7-2)表7-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征、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2)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见表7-3)表7-3 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密切相关,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具体内容见表7-4。

表7-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4.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见表7-5)表7-5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考点二: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1.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见表7-6)表7-6 科技与科技革命2.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1)社会革命和改革(见表7-7)表7-7 社会革命和改革(2)社会革命与科技革命(见表7-8)表7-8 社会革命与科技革命(3)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

“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并不在于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而在于把这种作用绝对化。

3.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见表7-9)表7-9 伟大人物4.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1)历史的参与者和历史的创造者。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笔记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笔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 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3 为什么人们的世界观都不一样:第一,在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由于实践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第二,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的不同,社会的分工不同,导致对社会的发展,人生追求和看法和态度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

但科学和文化也起了不可忽的作用。

(1)资本主义刚发展时,一些哲学家把哲学困难成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A 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船内容和普遍形式。

B就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各门具体知识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

C 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通、最一般的本质的关系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二者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9-12章)【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9-12章)【圣才出品】

第九章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答:(1)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2)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二、辨析题1.感性认识是在亲身实践中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得到的,理性认识则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形成的。

因此,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答:该观点是不全面的。

具体分析如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而都属于认识范畴,都是人的认识所必需的,是不可分割的。

然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有区别的。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事物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特性;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能够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感性认识是在亲身实践中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得到的,理性认识则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形成的。

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2.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分析如下: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现象和本质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

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通常本质是直接的、正面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真像,有些本质间接的、歪曲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假象。

所以,无论是真像还是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错觉是人们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或认识,是由于主观错误导致的,属于主观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考研笔记真正第五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考研笔记真正第五版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哲及哲学的字义解释(1)哲的字义解释A、中国汉语解释:聪明B、希腊文的解释:爱智慧(philo+sophia)(2)哲学的字义解释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2、哲学的真正含义(1)什么是哲学?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

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及其分类A、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分类:自发世界观、系统世界观(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补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发展的多样性(1)哲学的不断发展导致多种哲学的存在原因:A、人类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实践和科学水平的不同导致。

B、社会发展中的人们的根本利益、经济地位和分工的不同导致。

(2)哲学的二重性:A、知识体系(真理)B、意识形态(信念)(3)哲学与科学的关系A、发展史上的先高度融合(哲学的无所不包导致“科学之科学”的出现)而后分化(科学从哲学中的独立)B、哲学与科学的区别第一,认识层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

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具体知识。

第二,学科特点不同: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科学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但具体性是其基本特点,因此,科学又称为具体科学。

C、哲学与科学的联系第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第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补充)(1)人类面对自然的反思——我和自然关系导致精神和物质关系(2)人类自身做梦的困惑——灵魂和肉体关系导致思维和存在关系(3)恩格斯的总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圣才出品】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1)哲学的定义及其要点(见表1)表1 哲学哲学的定义及其要点(2)哲学基本问题在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互相联系①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从人的认识的实际发生过程来说,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

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

②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任何关于本体的理论,都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路线而形成的,本体论总是渗透着一定的认识论。

离开了认识论,离开对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本质、认识过程进行考察的本体论必然是独断的、不可靠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见表2)表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1)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见表3)表3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2)唯心主义流派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见表4)。

表4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见表5)表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见表6)表6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见表7)表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1)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见表8)表8 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促使马克思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即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2)人类的实践活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圣才出品】

第九章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1.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与关系(见表9-1)表9-1 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与关系2.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见表9-2)表9-2 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3.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见表9-3)表9-3 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征考点二: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见表9-4)表9-4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反思、建构与虚拟(见表9-5)表9-5 反思、建构与虚拟3.语言符号与认识(见表9-6)见表9-6 语言符号与认识4.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见表9-7)表9-7 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见表9-8)表9-8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6.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见表9-9)表9-9 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9.2 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反思(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研)答:反思是主体以自己的思维为对象或内容的思考,表现为人对思索过程反过来的思索,这是一种从后思维、间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校正纠偏式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映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思和一般思维相区别的具体表现包括:①反思一般是在事情或过程发生之后进行的,是从事情的结果反过来思考事情的发生、发展,由结果追溯原因,分析事物何以发生,何以如此发生,等等。

②一般思维是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反思是对理性思维的结果再进行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因而是一种抽象化程度更高的理性思维。

二、简答题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生动的直观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抽象的思维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是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两个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李秀林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

一、辩证唯物主义1.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李秀林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本质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的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物质决定意识”,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意识、思想和精神都是由物质的存在和变化所决定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统一、发展、曲折四个方面。

李秀林认为,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来实现的。

统一是指在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对立面的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前进的历史过程。

曲折是指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不连续的特点。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关系李秀林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学说。

实践是推动世界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第一的立场,要求理论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检验。

4. 合理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李秀林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合理使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决定的。

李秀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运动规律等方面。

李秀林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

李秀林辩证维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典型题

李秀林辩证维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典型题

李秀林辩证维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典型题李秀林是中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被广泛认可和赞誉。

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中国哲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李秀林主张的哲学理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有机的,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整体。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而辩证唯物主义对于发展的观点是“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的、冲突的、各自相斗争的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的原因。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李秀林另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历史是在阶级斗争中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别的动物性社会到人类的文明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理论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必然的联系。

例如,在中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

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四、典型题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普遍存在”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的一切方面”?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3.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唯物是认识的起点,唯心主义是认识的终点”的观点,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方面来看,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哲学答:哲学是指把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哲学属于通过概念、原理等逻辑形式以反映现象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凝结着人类认识在一定时代所达到的知识成果。

同时,哲学又体现着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2.主体和主体性(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

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

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

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

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

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

二、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该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分析如下:(1)哲学与科学的含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是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

(2)哲学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首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哲学不能囊括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不能否弃哲学,具体科学的发展有赖于正确的哲学的指导。

同时哲学以具体科学作为自己理论的实践来源。

②区别a.从研究对象来说,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而具体科学则以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为研究对象。

b.从研究方式来说,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它是一种反思一种思想对现实的反映,而科学是具体的实际。

c.从研究内容来说,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认识与实践)【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章节题库(认识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八章认识与实践一、名词解释反映论与可知论(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反映论与可知论统一于认识论这一哲学范畴。

①反映论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承认认识能够如实反映对象固有的性质和规律,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

②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就坚持可知论。

前者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后者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坚持可知论,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二、辨析题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该观点是正确的。

具体分析如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错误认识的产生,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条件,既有认识根源,又有社会阶级根源,所以产生错误认识是难免的。

三、简答题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答:之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因为:(1)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即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

从认识发生的动力学角度讲,是实践给认识发生提供着根本的驱动力。

(2)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

①从认识的客体来看,正因为有了实践这种人所特有的工具性的操作活动,才能够具体地暴露事物内部的各种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人的观念所把握的内容。

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实践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活动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图式,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这是认识发生的关键。

(3)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了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真题及其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南开大学2015年研;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人与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重要方面:①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物质还是精神。

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它规定着哲学的性质以及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方向。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主要包括:①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物主义;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认识路线的,属于哲学唯心主义。

②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是可知论。

而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统一性,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2.意识(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研)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由生物的感觉和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与高级神经系统密不可分,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②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整理格式直接打印背诵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整理格式直接打印背诵版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哲及哲学的字义解释(1)哲的字义解释A、中国汉语解释:聪明B、希腊文的解释:爱智慧(philo+sophia)(2)哲学的字义解释: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2、哲学的真正含义(1)什么是哲学?: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及其分类A、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分类:自发世界观、系统世界观(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补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发展的多样性(1)哲学的不断发展导致多种哲学的存在原因:A、人类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实践和科学水平的不同导致。

B、社会发展中的人们的根本利益、经济地位和分工的不同导致。

(2)哲学的二重性:A、知识体系(真理)B、意识形态(信念)(3)哲学与科学的关系A、发展史上的先高度融合(哲学的无所不包导致“科学之科学”的出现)而后分化(科学从哲学中的独立)B、哲学与科学的区别:第一,认识层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重在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具体知识.第二,学科特点不同: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科学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但具体性是其基本特点,因此,科学又称为具体科学.C、哲学与科学的联系: 第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第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补充)(1)人类面对自然的反思—-我和自然关系导致精神和物质关系(2)人类自身做梦的困惑——灵魂和肉体关系导致思维和存在关系(3)恩格斯的总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笔记和考研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笔记和考研

目录分析
复习笔记
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 (含典型题) 详解
6.1复习笔记
读书笔记
笔记和纸质书上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部分内容出现错误/重复等。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 广泛采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 业课参考书目。(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 将竭诚为您服务!全国热线:4006-123-191(8:30-23:00),(8:30-23:00)咨询QQ:(8:30-23:00)详情访 问:/(圣才考研网)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 广泛采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 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辅导系列(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 级)。本书是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 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 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 强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真题,部分真 题提供参考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本书特 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师生参考。圣才考研网()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 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圆梦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 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如您 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全国热线:4006-123-191(8:3023:00),(8:30-23:00)咨询QQ:(8:30-23:00)详情访问:/(圣才考研网)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引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李秀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探讨。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的唯物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认为认识是从客观事物中获取的,因而要进行实践探索和不断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与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它的核心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产生并反映社会存在的产品。

2.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3.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李秀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贡献1. 深入研究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李秀林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2. 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李秀林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如“四个现代化”战略、社会主义本质观等,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内容。

3. 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李秀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原则,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联系与发展
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
(1)世界的普遍联系(见表5-1)
表5-1 世界的普遍联系
(2)系统论(见表5-2)
表5-2 系统论
2.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联系的种类如表5-3所示。

表5-3 联系的种类
3.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
(1)运动、变化和发展(见表5-4)
表5-4 运动、变化和发展
(2)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及其方向性
①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及其方向性,是通过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转化表现出来,具体内容见表5-5。

表5-5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方向性
②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上升性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是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的。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具体内容见表5-6
表5-6 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定义,区别及前途
考点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1)决定论流派之争
决定论的定义、分类及对立观点(见表5-7)
表5-7 决定论的定义、分类及对立观点
(2)因果联系(见表5-8)
表5-8 因果联系
(3)必然性和偶然性(见表5-9)
表5-9 必然性和偶然性
2.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见表5-10)
表5-10 规律及其实现
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见表5-11)
表5-11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