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守恒定律 教案
1、电荷及守恒定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过渡: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
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
(如图所示)[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A.[学生得出][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况如何?[学生答][演示证明]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问题]将A、B接触,它们是否带电?这说明什么?[学生答][演示证明]使A、B接触,仍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问题]若先把C移走,再将A、B分开呢?☆关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例1】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D.c,d小球带异种电荷分析由d吸a,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斥a,c斥b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A错,B对,C错,D对。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章静电场全章教课方案全章教课内容剖析本章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开端章节,能够说本章将学生引入另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本章教课是整个电磁学教课的基础,对后续的电磁学的教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电场》章节的知识特色:(1) 新看法多且抽象不易直接感知;(2)综合性强、跨度大;(3)包括有丰富的物理思想方法。
课标要求1.认识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剖析静电现象。
例 1认识存在可燃气体的环境中防备静电常采纳的举措。
2.知道点电荷,领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经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照,领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3.认识静电场,初步认识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理解电场强度。
会用电场线描绘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
认识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例 2 剖析物理学中常把无量远处和大地作为电势零点的道理。
例 3 察看静电偏转,认识阴极射线管的结构,议论它的工作原理。
5.察看常有电容器的结构,认识电容器的电容。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例 4 使用闪光灯照相。
查阅资料,认识电容器在照相机的闪光灯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1.经过查阅资料、阅读说明书、察看实物等方式,认识避雷针、静电除尘器、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的基来源理,撰写一篇科学报告。
2.采集资料,综述静电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知识版块及知识结构静电基本现象→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电场对电场中的物质的作用( 电场对电荷的作用、电场对导体的作用、电场对电介质的作用)知识结构图学情剖析学生对电场知识类认识不多,初中教课中实验不全;回想总结初中静电学知识错落不齐;学生正处在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的要点期间,部分学生计在抽象思想阻碍,特别是空间思想阻碍;部分学生对电学知识不感兴趣,存惧怕感。
教课要求与建议1.增强演示实验和生活经验在教课中的形象思想支撑,促使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表象;2.不失机机地、实时地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联系,突出学生对电荷运动及电互相作用中的微观机理理解;3.重申静电场的看法和研究方法是电磁学的基础,注意物理看法的辨析,防备相像看法混杂;4.突出对静电场的认识过程,突出类比思想方法的应用,促使知识的有效建构;5.增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增强力电知识综合,提升大幅度迁徙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高中课程标准.物理(人教版)选修3-1主备人:陈卫东学科长审查签名:§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本节主要介绍电荷的基本知识,及电荷守恒定律。
2、解析:这一节概念初中学过,要进行复习,讲述的重点内容是电荷守恒定律。
(二)目标及其解析1、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思考题1 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电子发生转移,使物体带正、负电荷结合到化学知识,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学习也存在着困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要对化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基本流程概述本章内容→本节学习要点→电荷的基本概念→静电感应→元电荷→练习、小结2、教学情景问题1 怎样说明一个物体带了电?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设计意图:知道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问题2我们已知的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那些?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物体带电的方法问题3什么是元电荷?其所带电量是多少?设计意图:元电荷所带电量e=1.6×10-19C。
【例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正电。
即电荷在物体之间转移。
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致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上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精选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精选【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4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学习方法和策略】1.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2.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预习填空】一、电荷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 ;实质是(2) ; 实质是(3) ; 实质是二、电荷守恒定律:1. 内容:。
三、几个基本概念:1.电荷量2.元电荷3.比荷4感应起电:【新课学习】一:三种起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转移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实质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的转移二.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图1-1-2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例题分析】一、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例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图1-1-3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3所示.现使a、b分别带正、负电,则()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与a分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答案B解析因a带正电,b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轻质小球a将向b靠拢并与b接触.若a、b原来所带电荷量不相等,则当a与b接触后,两球先中和一部分原来电荷,然后将净余的电荷重新分配,这样就会带上同种电荷(正电或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将会被排斥开.若a、b原来所带电荷量相等,则a、b接触后完全中和而都不带电,a、b自由分开.二、元电荷的理解【例2】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BCD解析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10-19 C,不要误以为元电荷是指某具体的带电物质,如电子.元电荷是电荷量值,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课堂练习】1.在图1-1-1中的同学的带电方式属于()A.接触起电B.感应起电C.摩擦起电D.以上说法都不对2.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A.正电荷B.负电荷C.接触起电D.感应起电3.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A.正电荷B.负电荷C.感应起电D.摩擦起电4.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题型探究】题型一常见的带电方式如图1所示,图1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思维步步高金属箔片的张角为什么减小?金属箔片上所带电荷的性质和金属球上带电性质有何异同?如果A带正电会怎样?不带电会怎样?带负电会怎样?解析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它们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夹角减小.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电荷发生极性分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因距离的不同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答案AB拓展探究如果该题中A 带负电,和B 接触后张角怎么变化?答案张角变小.题型二电荷守恒定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 C ,Q B =-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思维步步高为什么要求两个小球完全相同?当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接触后各个小球的带电性质和带电荷量有何特点?转移的电子个数和电荷量有什么关系?解析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 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 球,这样中和A 球上的一部分电荷直至B 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 球上有净余正电荷,B 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 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 转移到球A.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 C=1.6×10-9 C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e=4.8×10-9 C 1.6×10-19 C=3.0×1010个答案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3.0×1010个拓展探究如果该题中两个电荷的带电性质相同,都为正电荷,其他条件不变,其结论应该是什么?答案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1.0×1010个解析接触后带电荷量平分,每个小球的带电荷量为3.2×10-9 C+6.4×10-9 C=4.8×10-9 C,转移的电荷量为 1.6×10-9 C,转移2的电子数为1.0×1010个.【课后巩固练习】1.有一个质量很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互相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D.接触后,A球一定带电荷2.如图2所示,图2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3.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水流.则()A.水流将向远离橡胶棒的方向偏离B.水流将向靠近橡胶棒的方向偏离C.水流先靠近再远离橡胶棒D.水流不偏转4.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3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5.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Q,B、C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有38Q的电荷量,应该怎么办?6.两块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均配有绝缘支架,现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1)要使两块金属导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哪一块带正电?(2)要使两块金属导体都带上正电荷,则应如何操作?(3)要使两块金属导体都带上负电荷,则应如何操作?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答案A解析该演示中采用了接触的方法进行带电,属于接触起电.2.答案AC解析金属箔片的带电性质和相接触的玻璃棒带电性质是相同的.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接触起电.3.答案AC解析注意该题目和上题的区别.在该题目中,玻璃棒没有接触到金属球,属于感应起电,和玻璃棒靠近的一端(金属球)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反,带负电,和玻璃棒相距较远的一端(金属箔片)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同,带正电荷.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感应起电.4.答案A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元电荷电荷量为e=1.6×10-19 C.选项A中电荷量为3/2倍,B中电荷量为4倍,C中电荷量为10倍.D中电荷量为250倍.也就是说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课后巩固练习】1.答案BD2.答案ACD解析由于导体内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带负电的球P慢慢靠近它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靠近P的一端的电子被排斥到远端,从而显出正电荷,远离P的一端带上了等量的负电荷.导体离P球距离越近,电子被排斥得越多,感应电荷越多.3.答案A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带电性质相反.4.答案D5.答案见解析解析由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时,剩余电荷量平均分配,因此,可由以下四种方法:①A与C接触分开,再让B与C接触分开,然后A与B接触分开;②A与C接触分开,再让A与B接触分开,然后B与C接触分开;③A与B接触分开,再让B与C接触分开,然后A与B接触分开;④A与B接触分开,再让A与C接触分开,然后B与C接触分开.6.答案(1)先将两块导体A、B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体C从一端靠近导体,再将两导体分开,最后移走带电体 C.远离带电体C的一块带正电.(2)先将两块导体A、B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体C接触导体A(或B),再将导体C移走,再将两导体A、B分开,则A、B都带上了正电.(3)先将两块导体A、B紧靠在一起,然后将带电体C从一端靠近导体,用手接触一下A(或B),再将两导体A、B分开,最后移走带电体C,则A、B都带上了负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高一物理选修3-1教案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二、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具体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一、电荷1、使物体带点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3)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带电(1)接触带电的原因: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物体带电(2) 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 结果:接触带电两个物体最终的电量分配很复杂,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量的分配: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把剩余电荷量平分例:1甲、乙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带+10C 和-6C 的电荷量,接触后均带+2C 电荷量2若两球分别带+10C 和-10C 电荷量,接触后都不带电,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感应起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 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 ,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 ,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 ,B 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 移走,A 和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可以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1)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上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2)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练习:二、电荷守恒定律内容: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3-1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案1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及原因;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及原因;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们都带上了电荷.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这表明,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章将学习静电学。
将从物质的微观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新课教学]一、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在通常的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呈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对外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
(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其中都有等量的正负电荷。
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原子中电子的多少的运动状况也不相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二.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可以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1.1《电荷及电荷守恒》
选修3-1第一章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五、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六、课前准备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设计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二.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复习初中知识:【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板书】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可以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班级高二(11)班教材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日期2017.8.2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产生条件以及原因。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摩擦起电、接触带电以及感应带电的微观机理。
2、通过观察静电感应的演示实验,理解电荷守恒。
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种使物体带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摩擦起电以及静电感应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
教具Ppt、flash、枕形导体等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环节一:情景引入环节二:新授课(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播放视频: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问题1:你们知道哪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和运动关系2、实验演示摩擦起电问题2:1、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什么是带电现象,正电荷和负电荷是怎么规定的?2、电荷之间是如何作用的,自然界中存在几种电荷,为什么?小结:物体由于电荷变化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人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演示实验法环节三:三种起电方式<一>摩擦起电<二>感应起电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3、摩擦起电的微观机理问题3:1、相互摩擦为什么能够使物体带电?(提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2、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是否相同?小结: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问题4: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2、摩擦起电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小结:实质:不同物质间电子的转移结果:相互摩擦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摩擦物体原本不带电)3、感应起电的微观机理问题5:1、金属都是良导体,为什么金属会导电?2、什么是自由电子?绝缘体中是否有自由电子?(播放感应起电视频)问题6:1、让导体A、B保持接触,把带正电的金属球C移近导体A,观察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精品】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优秀教案--1.1《电荷及电荷守恒》
【精品】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优秀教案--1.1《电荷及电荷守恒》选修3-1第一章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六、课前准备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磁的世界。
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片张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是什么?──设置悬念。
人教版高中选修3-1物理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6)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人教版选修3-1)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______电荷,丝绸带______电荷.3.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________.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____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________在移动.4.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起电.常见的起电方式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5.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____到另一部分.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7.最小的电荷量叫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e 的____________.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________.答案 1.正负排斥吸引 2.负正正负3.电中性自由电子正自由电子 4.异号电荷同号电荷感应摩擦起电接触起电 5.转移转移 6.电荷量库仑C7.元电荷 1.6 ×10-19 C整数倍比荷一、电荷[问题情境]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答案 1.来自原子内部; 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金属中距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自由活动是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3.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要点提炼]1.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电.2.感应起电的原因: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电荷.3.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 的转移.答案 1.负正 2.异号同号 3.电子[问题延伸]感应起电现象中实验物体必须是导体吗?答案必须是导体,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二、电荷守恒定律[问题情境]现代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北京市一天的耗电量可达千万度,那么,电荷会不会像煤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会被用完呢?1.电荷是摩擦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吗?2.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是否守恒?答案 1.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物体组成的一部分 2.守恒[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2.“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________,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答案 2.零[问题延伸]怎样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中“电荷的总量”?答案“电荷的总量”可理解为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例1如图1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 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图1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也正确.答案BCD名师点拨本节要求知道三种起电方法的特点,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摩擦起电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则是近异远同,注意用手触摸最远端是脚或地球.变式训练1如图2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 、B 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图2(1)如何使A 、B 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 、B 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 与B 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 ,则B 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 与B 接触一下,A 和B 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 或B ,则A 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 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 以后再把A 与B 分开,则A 和B 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A ,则在A 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 与B 分开,则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例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 C 和-3.2×10-9 C ,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 球带Q 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ΔQ =-Q B +Q B ′=3.2×10-9 C +1.6×10-9 C =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 =ΔQ e=3.0×1010个 答案 见解析名师点拨 对于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重新分配的问题,如果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性则总量平均分到一半,如异性则先中和,剩下的平均分配.如果未讲明相同的小球,不一定平均分配.变式训练2 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 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________ C ,q B =________ C ,q C =________ C.答案 0.5×10-5 0.75×10-5 0.75×10-5【即学即练】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B .元电荷就是质子C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 .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答案 C解析 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来源:学科网]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B.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D.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而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3.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图3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答案 B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正电荷是原子核,不能移动.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答案 A解析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 ×10-19 C的整数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
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
3.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 的值:e =1.60×10-19
C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e 的比值,为
111076.1⨯=e m e C/㎏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
B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 .元电荷就是质子
D .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16C 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5问题与练习1-4
说明: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学.
教后记:
1、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
的静电现象。
2、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
还要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