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yuping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特点

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以后中、老年,是以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程漫长,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发现这也难以坚持长期治疗。同时,高血压也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爱的以为最危险同时,高血压也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爱的以为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发展至晚期,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的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心脏衰竭、脑中风和肾功能衰竭而致死。【1】

一、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心理社会相关因素)

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近年的研究虽有较大的进展,但仍未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人的个性也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不稳定型个性的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人际关系紧张,因此易患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已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2】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

(一)社会环境应激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黑人高于白人。在城市高应激区(社会经济状况差、犯罪率高、暴力行为的发生较多、人口密度较高、迁居率和离婚率较高的地区)居民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

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病率升高的因素。如在高应激水平下工作的空间交通管理员和纺织工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

动物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环境应激在高血压病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如果人为地制造环境紧张刺激,使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动物也可因此患上高血压。

(二)不良行为因素

不少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病率与超体重、食盐偏多、缺少运动及大量吸烟等因素有关,

但应注意的是,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心理因素

人格特征对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个性常常具有较明显的精神质倾向,性格较为内向,行为孤独、内心焦虑、忧心忡忡、对外界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自我控制力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等。不过,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的人格特征往往是多方面的。中科院心理所曾对16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急躁易怒、好奇任性、要求过高过急的病人有10为,而孤僻敏感、易生闷气、多疑的病人有6例。还有研究者报道过一组在应激环境下患高血压的妇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是有敌意、凶狠、好斗,而体格健壮。还有学者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评25例高血压II期患者,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人格既有机械保守、办事认真、自律谨慎、固执成见、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一面,又表现有过分显示、积极进取、不甘心落后、情绪易激动、遇事草率、办事鲁莽、敢于冒险的个性特征。这类双重人格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作用下久而久之就可能发生高血压。【5】

另外,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常有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失调,多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5】

(四)心理生物学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常常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调查75%的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但单纯的遗传因素也难以解释高血压病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生活事件中各种紧张刺激引起情绪变化,对于有遗传因素的人,较易通过中介机制导致高血压

综上,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如下图

二、高血压病的心理特点

高血压病在具有上述因素引发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以上不良的社会心理表现,因此高血压病既是各种心理因素的结果,也是各种心理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它们是相互作用的。

(一)抑郁:抑郁反应可使病人心率增加、血压增加、心电图改变〔2〕。抑郁症是高血压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高血压可导致或加重抑郁:高血压持续时间越长的人,自我恢复能力也越差,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认识不足、病后适应调节能力障碍、顺应不良、继之表现出对疾病的紧张和焦虑。整日顾虑重重,这种心理因素作为应激传入脑内,若主观认为是恐惧的信息,就会引起惊恐、焦虑或愤怒等消极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其突出表现为持久的心境低落,伴有焦虑、认知障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兴趣低下但少有自杀倾向。【4】

抑郁与高血压并存,二者同时存在致使病情复杂化,并以恶性循环方式促使疾病不断恶化。Gao等对165名高血压患者和152名血

压正常的病人进行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抑郁等心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将高血压组病人分成伴有脏器损害组与无脏器损害组,前者评分明显高于后者。【4】

(二)恐惧、焦虑心理

由于患者大多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缺乏了解,内心充满疑惑,担心高血压能否治愈,是否

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因此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