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合集下载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第一篇:儒家学习心得儒家学习心得通过两年时间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感触很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应该快乐人生!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总结了他快乐原因,对我有不少启示:一是用心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人非生而知之者,在发愤忘食的勤敏学习中,就会产生乐而忘忧的心境。

乐自勤出,过程中必然会有艰苦的努力,但坚持到底,其后必大有收获。

这就是学习带来的快乐源泉。

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我们必需不断进取。

二是注重交友,享受朋友带来的快乐。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

在家跟亲人要和睦相处,在外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在工作中的同事关系更要和谐。

从社会各种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三是别人的误解不在意,调整自身的心态,享受自乐。

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心态决定一切,快乐来自内心。

商务订单中心:向桂志2010-12-22第二篇:演讲稿儒家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一、儒家文化的三个层次:经典、制度、核心精神一般而言,儒家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儒家经典、依照儒家思想而设立的社会制度和儒家经典所体现的核心精神。

(一)儒家经典的形成过程:儒家经典主要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典,后来《乐》典亡佚,实际上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典,这五典在汉代武帝之后定为经书,从此,儒家思想就成为治国的法典。

对“五经”进行注疏、训解、阐发等专门研究的学问就是经学。

儒家经典与孔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六经》都经过了孔子整理和修订。

《诗经》是周代的诗歌总集。

本来有三千多篇,周代时已经缺失了一部分。

孔子删去了其中有重复的部分,挑选了符合礼义的篇章,最后成三百零五篇,并配上乐,使这些诗篇都可以诵唱出来。

《书经》是三代历史文献及部分上古史料的记载。

孔子搜集上古及三代文献,为《尚书》编了次序,并作了《书序》。

《礼经》是西周、春秋时各国礼仪的记载。

孔子曾考证了夏商周三代之礼,并对《礼经》加以损益,主张恢复周礼。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精选19篇)学习论语十则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

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

学习论语十则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儒”字兼有象形、形声、会意三个方面的特点。

讲他是象形,是说“儒”的甲骨体画的就是一个人在沐浴濡身,表示修养身心,洁身自好;说他是形声字,是说“儒”字从“人”取意,“需”表示近似的读音;是他是会意字,是因为儒字的左偏旁的人表示人类,右偏旁表示需要,合起来的意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

《论语》涉及到求学悟道、礼乐规范、治国安民、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但都是为实“仁”这一道德规范服务的。

谈到学习,孔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切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围绕学习,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心情等提出一系列的经典理论。

谈到人际交往,孔子倡导自爱和爱人,极力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号召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惩恶扬善,助人为乐,明辨善恶,多交益友。

谈到思想修养,孔子首先主张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人生目标,要追求真理,清心寡欲,仗义疏财,勤俭节约,廉洁自律。

诵读儒家文化经典心得(精选10篇)

诵读儒家文化经典心得(精选10篇)

诵读儒家文化经典心得(精选10篇)诵读儒家文化经典心得【篇1】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必须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就应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一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哲理。

诵读儒家文化经典心得【篇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

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应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用心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大全5篇]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大全5篇]

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大全5篇]第一篇: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下面和小编一起从儒家思想感悟人生吧!读《论语》感悟到儒家文化贯穿两千多年历史,辉煌古代,如今《论语》借助电视、网络、讲座向国内外传播,为建设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做出了贡献。

我从养生的立场思考儒学关于人生的基本准则。

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的思维敏捷,会学习,学的程度在于“习”,学后会用,必然产生喜悦。

“习”是深入体会、反复练习,如弹钢琴,一个指法就练许多天,体育运动每个项目都要天天拼搏。

习的目的在于升华,古儒叫格物,真明白了它的意义必然“悦”之。

朋友来了可切磋,可升华,可传播,其乐大矣。

孔子指出:人要通过学与习去追求人生的最高极点,是内悦;朋友互访,可以从中交换、互补、提高、借鉴、增强气场,使蓬荜生辉、信誉远播;君子应该有内心中的恒定地位,人不知道你的胸襟作为,又怎能生气呢?做人不是给人家看的,而是要担负起为国为民为人类的使命。

圣人的这三句话是人生指南针。

2.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语。

忠、信、习三者是人永远应对照的镜子。

子贡问孔子国家安定政治平稳之道。

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国家要强盛,经济要繁荣,人民要信实。

三股力量齐备,才能使国安定政治平稳,当力量达不到时,先去兵,经济力达不到可去食,但必须让老百姓对国家有坚强的信仰力。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28年中,经艰苦奋斗,缺兵缺粮食,但人民对党坚信不移,终于建成了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

3.天道: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天何言哉?”“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道法自然”,神接近天,圣接近地,人要开天辟地,一日九变。

儒家读后感6篇

儒家读后感6篇

儒家读后感6篇《儒家读后感6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儒家读后感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

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

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

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

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第2篇儒家读后感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孔子经典句子 人生感悟

孔子经典句子 人生感悟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
尊重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孔子
4.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回顾自
己的言行,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7.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

10.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愿意与其同行的人。

1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2.孔子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14.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恕也,仁也。

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国学孔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

国学孔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孔子便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思想、言行和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

作为一名热爱国学、崇尚孔子思想的后人,我深感荣幸能在新时代的今天,对孔子的智慧进行深入的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国学孔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仁者爱人,以德服人孔子曰:“仁者爱人。

”这句话揭示了仁的本质,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成为了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孔子提倡的“仁”,就是要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以德服人。

感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对待朋友,要真诚相待,关心对方的生活、工作;对待家人,要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对待陌生人,要友善待人,尊重他人。

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家庭、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首先要修身,即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家庭和睦,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治国平天下,则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感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家,要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在工作岗位上,要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要注重思考,思考要结合学习。

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思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只有学思结合,才能避免陷入盲目学习和无谓思考的困境。

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

对待知识,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不能人云亦云。

同时,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儒家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

儒家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

儒家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儒家经典书籍优秀读后感心得作文儒家的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你都读过哪些儒家经典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儒家经典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儒家经典读后感篇一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用口语写成,有着练,晓畅雍容和顺,迁徐含蓄的风格。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朝鲜和日本。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惟其已经走向世界,我们中国人才更应该珍视它,用现代人的眼光,好好审视它,自觉地去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要了解《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以及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

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 ”,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

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

“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

《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7篇

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7篇

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7篇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7篇儒家经典文化读后感1一个人,成熟的自然个体,生存于世间,摆在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立身处世了。

在纷繁芜杂的当今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自己对事物理解的不违背道德伦理的观点和态度。

如何能让自己洁身自好、自由坦荡的行走于物欲横流的当代,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都是我们当代正步入社会和成熟年代的青年必须深切体会和完满地意识到的一个基本而首要的问题。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

择不处任,焉得知?这三句话和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基本是一个意思,至少两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

当然,前者比后者出现的时间要早,是否孟母亦是受孔子三句话的影响而有三迁之举?古人做学问,教子训弟,都希望在一个仁德所在,君子云集的地方进行,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影响。

我想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你居住的地方是个民风浮躁,甚至是赌博成风的庄子,我想大部分人是无法潜心做学问的。

周围生活的人群,都是靠挤在繁华街市做生意和小买卖为职业,平时都喜欢为芝麻小事翻脸吵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谐,我想这样的小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会具备宅心仁厚、谦恭热情的品质的。

强调外因,就是说要立好身处好世,必须有一个好的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鲍鱼,在古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用盐浸渍的鱼,有臭味)颜氏的这几句话,意思比较简单,讲人该选择那类人相处,从另一点上也说明了外因对一个人的影响,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人的品质会发生变化。

《颜氏家训、涉务》: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专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从这个“士”字里可看出,这句话是写为在朝为官的君子看的。

意思是说:士君子处世,可贵的是对事对物有益处,不只是高谈阔论,摆出一副左有雅琴右有经书的样子,以耗费国君给予的俸禄和职位。

我自己是十分喜欢这几句话的。

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

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的名言,也是我最喜欢的名言。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孔子》这本书,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

书上,记载孔子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从小就热爱学习,在15岁那年就定下终生学习的志向。

从此以后,它谦虚好学、勤奋刻苦、热爱学习、饱览文籍。

最后他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和极其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根本思想是“仁”和“礼” 。

它包括了刻苦用功,尊老爱幼,有差别地去爱人,提高自己的修养等。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礼有仁的中国人。

孔子语录优秀读后感篇2今天,我开始背诵古诗文,每背一篇我就会把读后感写在博客里。

今天我背诵的是《孔子语录》。

文章只有6句话,却每句都有一个道理在里面。

温故而知新,保持谦和的心态,即学习又要思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善从之,不善改之……这些道理好象很深奥,但又和我们小学生密切相关。

“按时温习,共同讨论,保持谦和”这应该是和我们最贴切的话了。

老师为什么要提醒我们:“这个知识会了吗?回家多看一看。

”因为我们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记忆才能学会新的知识。

但老师总不能什么都提醒你,更多需要你自己去提醒自己:“这个知识我会了吗?要不要再看一看?”有时复习却是很枯燥,但是在老师问问题时,在考试时,你复习到别人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从而得到的表扬、高分是不是令人愉快?不要把学习看作负担,想想结果,还是很令人喜悦的。

记不记得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记不记得课间时总会有几个同学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讨论。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重要的,但是共同学习也是必要的。

有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自己能解开,通过别人一点拨,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大家有没有经历过:有一天在老师留完作业后有同学给你打电话,请教你一些题。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精选4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精选4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精选4篇)儒家经典《论语》篇1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儒家的名言及从中得到的启发

儒家的名言及从中得到的启发

儒家的名言及从中得到的启发1.孔子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论语名句读后感

论语名句读后感

论语名句读后感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
录和思想观点。

这些句子虽然言简意赅,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读完《论语》,让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
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思考,而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这句话也让我明白,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思考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另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教导我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这句话也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同理心,要善良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善意。

还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坦荡豁达,心胸开阔,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烦恼。

这句话让我明白,做人要心胸开阔,不计较小利,才能真正做到大度豁达,活得更加快乐。

读完《论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
些句子,我学会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做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

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

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

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一)当接触到《论语》十则那篇课文时,尔的脑子彻底懵了,一点皆看没有懂。

厥后教师安插了预习的使命后,尔即刻归野去,正在网上翻阅了《论语》十则的译文以及它的去历。

正在baidu百科上说《论语》是儒野教派的典范着做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战对话体裁为主,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止,散外表现了孔子的政乱主弛、论理思维、品德不雅想及学育本则等。

汉语文章的经典性也发祥于此儒野(正在年龄和国时代取朱野对坐)开创人孔子的政乱思维焦点是“仁”、“礼”战“外庸”。

取《年夜教》《外庸》《孟子》《诗经》《尚书模板》《礼忘》《难经》《年龄》并称“四书模板五经”。

通止原《论语》共两十篇。

孔子,是位十分伟年夜的人,是尔国今代伟年夜的思维野战学育野,实践政乱野。

《论语》的言语简约精辟,含意深入,此中有许多舆论至古仍被众人望为至理。

并且今代,小孩入教堂第一个拜的便是孔子。

附件已经有人说过:“半部论语乱全国。

”正在那几句傍边,尔最怒悲的一句话是:三人止,必有尔师焉。

择其擅者而从之,其没有擅者而改之。

它的意义是:三小我私家异止,此中肯定有尔的教师。

尔选择他擅的圆里背他教习,看到他没有擅的圆里便对照本人改过本人的毛病。

它包罗了二个圆里:一圆里,择其擅者而从之,睹人之擅便教,是客气勤学的精力;另外一圆里,其没有擅者而改之,睹人之没有擅便引认为戒,检讨本人,是盲目涵养的精力。

那样,无论异止相处的人擅长没有擅,皆能够为师。

尔感觉,那句话讲失十分孬,几小我私家正在一同相互指学、相互协助,指没对圆的谬误,看浑本人的缺陷,不只能够删少三人的常识,借能够删入三人的交情,实是两全其美。

外国文明实的是专年夜粗深啊!尔不由感慨着。

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两)孔子,一个实邪的贤人。

他势必永垂没有朽、流芳万世。

尔读《论语》那部书模板,固然没有是念从外寻失建身、全野的孔门秘传。

尔只是正在那部书模板外意识了一个迂阔任性、亮知其不成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不厌其烦的孔子,一个食没有厌粗、懂失糊口乐趣的孔子。

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儒家经典语录有感儒家经典语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现在请欣赏店铺为你带来的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儒家经典语录有感01这个学期,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

《中庸》,首先是我们《中国文化概论》课老师推荐的书目;其次,我们国学社本学期的晨读选材也是《中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一直知道《中庸》,想读而又没读。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

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

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

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

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

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孔孟语录感想

孔孟语录感想

孔孟语录感想孔孟语录感想01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

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

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

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

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孟子》也属语录体。

《孟子》善于论辩,《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

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

这种故事往往成了寓言。

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

《孟子》的寓言,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

孔孟语录感想021.学习了《孔孟论学习》后,我感到收获颇多,特别是对于自己的日常的学习有了深刻的启发。

我认为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最关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儒家学堂感言

儒家学堂感言

儒家学堂感言1.知道自己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就是智慧。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

7.当人们开始了解对方时,了解对方是很重要的。

当人们互相认识时,互相了解是很重要的。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24.三个得益的朋友,三个吃亏的朋友。

诚实,体贴,多听听朋友的意见。

如果你很友好,很柔软,你会很尴尬,很受伤。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杀一个无辜的人不是仁者,取其所有也不是义。

30、仁者无敌。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4、其进锐者,其退速。

35.仁在远方。

我要仁者,也可以仁者。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孔子名言警句感想精选

孔子名言警句感想精选

孔子名言警句感想精选孔子名言警句感想精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天下的义理无穷无尽,而人的见闻十分有限,如果专门靠记问之学,不可能掌握全天下的道理.要是常常温习平日所学的知识和日常见闻,比如读过的诗、书等,听过的讲义言论,能够反复体会,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之上,就能触类旁通,有新的体悟.就算是从前不知道的,也都会渐渐明白它的道理.这样,天下的义理就会慢慢贯通,学问也就日益充盈了.有人来请教问题,也能对答如流,对别人的疑惑,能够深入剖析而没有遗漏,做为人师也是绰绰有余了.因此,君子为学,不在于博闻强记,而在于明乎义理,反求于内心,由此举一反三,必能体悟天下之大道.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而真正理解它却是又一回事,温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知新是体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世间万物也是如此,功夫下到了,早晚会有体悟;用自己的体悟来指导别人的生活,就是为师.一事通了,可以为一事之师,一切都通了,就可以为天下之师.这句话写在为政里,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为政者不可以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要想知道未来的事情,从历史中往往都能找到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回味无穷。

在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个自作聪明的女孩,在家里不复习,只靠课堂上的40分钟来学习课文。

每到测验的时候我总是靠运气,希望测验的题目我都会。

有一次,恰巧碰上了一道不会的题目,老师上课时讲过,课后自己没有再复习,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题是10分啊,可我全都不会。

我恨不得马上回到那一课,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回家后复习。

时间到了,我只好带着满腹遗憾交上了试卷。

等到公布成绩那天,我真是心乱如麻,忐忑不安,“75分”。

Oh,no.霎那间,仿佛有一万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恨不得地上有个缝能钻进去躲起来,脸也羞得通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正统的,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读书人,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而正因为其在中国人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使得其很多经典的著作能历经岁月的磨难却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照耀世人!
------------题记
今天我就把自己读过并深有感触的相关儒家经典语录罗列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语出《周易坤》,此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代贤者对于善恶因果的理解,《周易》提出这一个观念不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一些观点,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世人要注意积善行德,正如佛家所宣讲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联想到《周易》的时代背景,可以很好的发现这一点。

虽然史学家对于《周易》的具体写作时间不清楚,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战国晚期,联想到那个战火纷飞,万物萧条的时代,不难发现作者是如此的希望人们可以积极行善,哪怕只为“积德”,但只要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又有何不可呢!?由此可以发现,经典能流传这么久,并不是因为人为的推动,而是因为其本身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引人向善,引人向前,此语被我放在第一位无它,只是我感觉它很好地契合了儒家的思想精髓---仁!
“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

词语的大致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君子等有良好品德的人的鼓励了吧!儒家经典中有很多鼓励君子奋勇向前的语录,孔夫子曾经说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孔子对于君子理想人格的一种解读,也是期望。

有人说过《论语》一问,纵观全篇,就是为了教人学为君子。

虽有偏颇之处,但却也可看出孔子对于君子之道的重视。

“德不孤,必有邻”一语更是说出了孔子对于“世人皆为君子”的一种向往吧!生处在最为动乱的时代,无力更改当权上位者的施政纲领和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对于民众的欺压,渴望君子之道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了,可是这种悲哀却使得中国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那种为了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的儒家代表。

至今还记得苏武北海持节牧羊十八载,宁死不屈,无怨无悔;至今还想起文天祥宁死不降金的英雄气节;还有戊戌变法中“甘愿做为变法流血第一人”的谭嗣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这句话是孟子在见到齐宣王时对他宣讲自己的施政纲领和自己的政治主张时提出的一个关于仁政的观点或者是表现。

这句话也代表着儒家对于“仁”的不懈追求。

“仁”一直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情形,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丽啊!?可是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有点困难,世人实在难以做到孟子提倡的那样。

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因此就否定孟子关于这一点的论述。

不论其他,仅仅因为其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就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理想或许永远没法实现,但是我们却不可失去梦想!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语出《礼记•曲礼上》。

大致意思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毫无疑问,这句话也是孔子对于看待他人,约束自身,如何更好的是自己成为君子而提出的观点。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有着引人向善,友好相处的意味儿。

在孔子的观念里,是否永远都不该去轻易的看轻一个人,去看第低一个人。

孔子确实不愧为儒家之圣,即便是一句简单的话也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不谈其他,这句话本身就暗含着处世之道,如何与他人更好的相处,从此间我们便可得出一
些小小的结论。

“克己复礼为仁”,语出《论语•颜渊》。

拿出这句话,不仅因为这句话很出名,而且这是孔子明确的对于“何为仁”这个问题作了解答: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

约束自己,是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就是仁,这就是孔子对于“仁”的解读。

这句话细细想来可以发现此种暗含着君子之道,和君子的“克已自省”有着类似的地方,同时还指出“礼”这一不可忽视的儒家思想。

《礼记》在儒家经典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很受孔子的推崇。

仔细想一下就可以发现,孔子生于战国时代,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对于礼的关注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杀父弑兄,谋权篡位之事时有发生,这对于一心想推行“仁”的孔子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打击,推行礼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可能没有可行性,但是对于孔子而言却带给了他希望。

儒家经典语录实在是太多太多,也许随便从儒家的经典著作中拿出一句话细细品读都可以让我们获益匪浅,儒家经典导读,导读的不仅是经典,导读的应该还有我们的心才对!寻求前人的脚步,品读前人的著作,这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是一件修心养性的乐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