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查房共68页文档
儿科护理查房

迟发性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护理一、概述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严重危害我国小儿健康的营养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婴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指出生2周~1岁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1~3个月母乳喂养儿多见,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障碍。
正常时颅内容物与颅腔之间存在着精细平衡,以保持颅内压稳定,3个月内小儿脑发育迅速,其血管周围组织改变较快,此即为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发生的生理解剖学基础。
二、病因和影响因素1 新生儿肝脏对凝血酶原的合成尚未成熟,凝血因子在新生儿期仅为正常人的30%—60%2 由于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母体内的维生素很少进入胎儿体内。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肝内维生素储存量低。
3 母乳维生素的质量浓度低,仅为1-15ug/L(牛乳为60ug/L)4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充分建立,致使维生素合成不足。
5 出生前孕母接受抗癫痫药、抗凝剂、抗结核药等。
6 婴儿肝胆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7 胃肠道感染8 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头孢菌素类。
三、分类国际出血与血栓协会儿科委员会定义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是指由于vitK1缺乏导致维生素依赖,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
根据发病年龄段不同分3型(1)早发型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病(2)经典型在出生后1—7天发病(3)迟发型在出生8天以后发病。
早发型较罕见,经典型预后好,迟发型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92%病死率22%该病致残率较高。
四、临床表现一般情况:发病的男女比率为:1 ,发病高峰年龄4-8周,农村多于城市,母乳喂养儿常合并感染。
神经系统表现:突发起病,进行性面色苍白,发热或体温不升,四肢冷,呕吐,烦躁不安或尖叫,意识障碍乃至昏迷,呼吸不规则,抽搐,前囟饱满或颅蜂裂开,严重者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患儿可出现脑疝表现。
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查房

目录•新生儿科护理基础知识•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流程•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查房实践•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查房案例分析•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查房效果评估01新生儿肺容量小,呼吸频率快,易发生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新生儿心脏容量小,血压较低,易发生心衰。
循环系统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酶活性低,易发生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新生儿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泌尿系统新生儿生理特点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
新生儿肺炎由于喂养不当、感染等原因导致腹泻。
新生儿腹泻由于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易出现皮肤黄染。
新生儿黄疸由于过敏、环境等因素导致皮肤炎症。
新生儿湿疹新生儿常见疾病喂养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技巧,保证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
日常护理掌握沐浴、换尿布、穿衣等日常护理技能,保持宝宝清洁卫生。
病情观察学会观察宝宝生命体征、症状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急救措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新生儿护理基本技能0201020304每日为新生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在脐带脱落前要特别注意清洁。
洗澡与清洁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臀部干燥、清洁,防止尿布疹。
更换尿布根据医生指导进行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喂养根据室内温度和新生儿的体温,适时增减衣物,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保暖与降温在新生儿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及时清理新生儿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在新生儿发生出血时,迅速进行止血和包扎处理。
在必要情况下,遵医嘱给予新生儿紧急用药。
心肺复苏呼吸道清理止血与包扎紧急用药早产儿护理蓝光治疗静脉输液暖箱护理01020304针对早产儿的特点,提供特殊的护理措施,如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
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进行蓝光治疗,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在需要时,为新生儿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治疗。
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如低体温、低氧血症等,进行暖箱护理。
儿科护理查房

在儿科护理查房中,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协 作是确保患儿获得高质量护理的关键。
信息共享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分享患儿病情信息 ,以便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角色与职责明确
护理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职责,避免工 作重复和疏漏,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协作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团队协作培训,提高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的护理服务。
促进团队协作
查房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相互协 作,共同为患儿制定并执行护理计 划,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 神。
提升护士专业能力
查房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和学习,有 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技 能。
查房流程及规范
查房前准备
查房实施
护士长提前了解患儿病情,制定查房计划 和护理重点,并通知查房团队成员做好准 备。
与医生、药师等其他医疗人员的合作与沟通
跨专业沟通
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药师等其他医疗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医 疗团队对患儿病情有全面了解。
治疗方案执行
护理人员应准确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反馈治疗效果, 为医疗团队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药物安全管理
护理人员应与药师保持沟通,确保患儿用药安全,防止药物不良事 件的发生。
通过以上针对儿科护理查房中 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的详细描 述,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保障患儿安全,提升家属满 意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儿科护理查房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儿科护理查房概述 • 患儿病情评估与观察 • 护理诊断与计划制定 • 护理措施与操作技能 • 护理查房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 • 护理查房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儿科护理查房范本

04
记录病情: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5
跟进观察:对患儿进行持续观察,确保病情稳定
06
总结反思:总结应急处理经验,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07
谢谢
汇报人
定期为患儿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护理患儿,提高家长护理技能
3
2
1
4
5
6
专科护理
呼吸系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01
消化系统护理:观察患儿进食情况,预防消化道疾病
02
心血管系统护理: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预防心血管疾病
03
神经系统护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预防神经系统疾病
04
泌尿系统护理:观察尿量、尿色等指标,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0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06
心理护理:关注患儿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07
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护理知识,提高家长护理能力
08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儿及其家属
倾听患儿及其家属的诉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帮助患儿及其家属了解病情,减轻焦虑和恐惧
03
饮食指导:指导家长和患儿合理饮食,包括营养搭配、忌口等
04
心理辅导:关注家长和患儿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常见护理措施
5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为患儿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和皮肤感染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儿科护理查房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改进计划
针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指定具体的责任人和时间表,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调整护理方案
根据查房结果和改进计划,调整和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和 效果。
反馈给相关人员
1 2
通知医护人员
将查房结果和改进措施及时通知到相关的医护人 员,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最新的护理方案。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国际儿科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 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注 重提供人性化服务。
团队协作
国际儿科护理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 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 ,共同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定期跟进和评估
定期跟进和评估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 和优化方案,确保改进效果的实现。
3
反馈给上级和管理层
将查房结果和改进措施反馈给上级和管理层,以 便他们了解并支持护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05
儿科护理查房的实践意义
提高护理质量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01
通过查房,护士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
通知相关人员
提前通知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及相关 管理人员,确保他们了解查房的目的 和计划。
通知患儿家属,了解查房的时间和地 点,并告知他们查房期间需要配合的 事项。
准备查房用品
根据查房目的和计划,准备必要的查房用品,如笔记本、医 学书籍、医疗记录、检查报告等。
确保查房用品齐全,以避免在查房过程中因缺少必要的用品 而影响查房效果。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查房,不同科室的护士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有助于提高 团队协作能力。
儿科护理教学查房

掌握儿童心理护理技巧,关注 患儿情感需求,提高患儿及家 长满意度。
了解家长常见问题及困惑,提 供专业解答和建议,提高家长 信任度。
02
查房内容
患儿基本情况介绍
01
02
03
患儿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体重 、身高、出生日期等。
患儿病史
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 敏史等。
患儿症状
发热、咳嗽、呕吐、腹泻 等。
效果等方面。
教师针对患儿情况提出针对性的 护理建议和改进措施。
教师对护理人员在查房中的表现 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04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与准备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儿科病例,如 常见疾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等 ,确保案例的实用性和教学价值
。
案例准备
准备相关资料、病史、检查报告、 护理计划等,确保查房过程中的信 息完整和准确。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如调整护理方案、加强病情观察等 。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如达到预期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 等。
03
查房流程
护理人员自我介绍
01
介绍姓名、职称、工作经验等基 本信息。
02
说明在本次查房中扮演的角色和 承担的任务。
患儿家属介绍患儿情况
介绍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治疗 情况等基本信息。
理需求等。
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
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操 作技能,如测量体温 、喂药、更换尿布等 。
培养护理人员团队协 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以便更好地完成护理 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如心肺复苏、急救措 施等。
提高 。
针对案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 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互动、 团队协作,共同探讨最佳护理方
儿科护理教学查房

治疗护理经过
• 光照疗法
• 药物治疗: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茵栀黄
注射液静点每日一次
• 生活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
提问
• 患者病史有哪些关键信息?
病史关键信息
• 患儿颜面及巩膜黄染2天 • 总胆红素338.3μmol/L • 直接胆红素8.8μmol/L • 间接胆红素329.5μmol/L
•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新生儿黄疸旳概念
<128.3μmol/L (7.5 mg/dl) <205.2μmol/L (12mg/dl)
• 早产儿 <42.8μmol/L (2.5mg/dl) <136.8μmol/L (8mg/dl)
<205.2μmol/L (12mg/dl) <265.5μmol/L (15mg/dl)
黄疸治疗措施
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分类
•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
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二十四小时后血
清胆红素由出生时旳17~51μmol/L(1~ 3mg/dl)逐渐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 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他症状,1~2周 内消退。生理性黄疸旳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不超出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 出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 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 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旳误诊或漏诊。
红。
•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但是肘膝。 • •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
生核黄疸。
•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
儿科护理教学查房

02
查房前的准备工作
病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01
02
03
选择典型病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能体现 儿科护理特点的典型病例 ,有助于学员全面理解儿 科护理知识。
收集详细病史
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家族史等详细信息,为查 房提供充足背景资料。
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收集患儿的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结果,有助 于准确评估患儿病情。
部分护理人员在某些操作环节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加强培
训和指导。
护理记录与沟通
03
护理人员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尚待加强,以确保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针对问题与挑战的改进策略与建议
01
加强心理疏导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儿童心理学相关知识,提高心理疏导能力,为患儿及
家属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关怀。
护理效果评价
在护理措施实施后,及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和 护理目标达成情况,调整护理计划,实现护理的持续优化。
查房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医护沟通
护士与医生保持紧密沟通,及时反馈患儿的病情变化,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 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护协作
在查房过程中,护士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完成护理任务,分享护理经验和技巧 ,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选择经验丰富的查房组长
选择具有丰富儿科护理经验、良好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查房组长 ,负责主导整个查房过程。
组建专业查房团队
邀请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查房,提供全方 位的专业支持。
明确团队成员角色与职责
根据查房需要,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职责,确保查房过程顺利进 行。如护士负责护理操作示范、医生负责病情讲解等。
儿科护理教学查房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查房目的 • 查房内容 • 查房流程 • 案例分析 • 实践操作 • 总结与展望
01
查房目的
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更新
通过查房,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最 新的儿科护理知识,包括疾病治 疗、药物使用、病情观察等方面 的最新进展。
病例分析学习
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护理人员可 以深入了解各种儿科疾病的护理 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对疾病的 整体认识。
模拟操作训练通常使用仿真模型进行 ,可以模拟不同年龄段和病情的患儿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正确的护 理技巧和操作流程。
实际操作导
在实际操作指导环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操作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护理技能和操作水平。
分工合作
在团队协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相互配合完成护理任务 ,提高工作效率。
02
查房内容
患儿基本情况介绍
01
02
03
患儿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体重 、身高、出生日期等。
患儿病史
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 药情况等。
患儿症状
发热、咳嗽、呕吐、腹泻 等。
护理方案及实施情况
护理目标
查房效果
通过教学查房,护士的护理技能得到了提高,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护理展望
护理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儿科护理技术也在 不断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个性化护理和精准 护理。
护理模式创新
未来儿科护理模式将更 加注重整体护理和跨学 科合作,以提供更加全 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教学查房

吸入氧浓度(FiO2):现代呼吸机FiO2可 在21%~100 %之间任意选择, FiO2<60 %是相对的安全水平,正常值40%~50%
机械通气对肺部生理功能的影响
可概括为:
①正压通气使气道及肺泡扩张,故肺容积增加。
②吸气时间充分,有助于气体在肺内的均匀分布。 ③使气体分布不均得到改善,生理无效腔减少;同时, 因人工气道的建立,解剖无效腔亦减少,故在相同 的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前提下,肺泡通气量增加。 ④因肺泡压升高,有利于氧向血液中弥散。
急性心肌梗死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未补足前
机械通气模式:
1
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 IPPV)分为 控制通气 (controlled ventilation CV)
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tion AV)
机械通气并发症
正压通气在有助于呼吸功能改善的同时,也可能会 引起某些并发症,包括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通气 不足的常见原因有:
①明显的人机对抗(又称不同步)。
②插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套囊或呼吸机环
路漏气。
③呼吸机参数调节不当或呼吸机发生故障等。病人常表现为 烦躁不安、自主呼吸频率浅慢、呼出潮气量减少、血压上 升、出汗、PaO2 下降。通气过度在病人自主呼吸频率过快 时采用辅助通气方式极易发生,常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触发灵敏度(sensitivity):
压力触发-1~2cmH2o 流量触发1~3L/min
吸气压力(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IP):一般15~20㎝H2O, 最高可达30 ㎝H2O.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一般在10 ㎝H2O左右, 多数病人在3 ~6 ㎝H2O即可,目前主张 PEEP≯25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