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4.2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当前工业地域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有几种形式?2.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活动题内容。
3.两种工业地域的比较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2.工业地域联系的形式?我的疑惑1.2.3.探究问题一:工业集聚的优势有哪些?探究问题二:工业分散的优势有哪些?【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C、工业地域的扩展往往形成工业城市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2、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B、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D、增大能源消耗3、体现工业形成逻辑关系顺序的是()①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③工业集聚④工业联系⑤工业地带A、②①④③⑤B、①④⑤③②C、④③①②⑤D、⑤①③④②4、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B、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简单C、生产工艺越来越全面D、工艺日益简单化5、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B、上海的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6、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序低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④钢铁工业是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4章第1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导学案新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区域发展促使交通运输需求增长,进而促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3.区域发展使区域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交通运输布局的需求。
4.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布局主要包括、组织和客流、货流、两个方面内容。
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是实现区域运输的,以获得最大的和。
交通运输布局既要适应、的需要,也要立足于现有的和技术、装备等条件,还受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当前的,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
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一般有:。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交通线路和站点的、以及。
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趋向。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较低、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较高、较大。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中心,交通运输需求,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城市。
从而使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的特点,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和率。
思考: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的特点。
二、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交通线和场站属于,投资额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组织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
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且质量;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且质量。
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从而有足够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的限制大为减弱。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四章 第三节
第三节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课程标准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学习目标结合图文资料,说明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一、南海诸岛1.位置及范围(1)为南海中我国许多岛礁的总称,包括200多个岛、礁、滩、沙。
(2)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2.中国主权(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
(2)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3)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均承认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
判断1.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均对我国主权未提任何异议。
( × )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1.范畴:钓鱼岛亦称钓鱼台、钓鱼屿和钓鱼山,钓鱼岛的附属岛屿主要包括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北屿、南屿和飞屿等。
2.位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东部边缘。
距离中国台湾省基隆东北约120海里。
3.主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众多古今中外的地图均标绘钓鱼岛属于中国。
判断1.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有侵犯了中国领土的主权。
( √ )2.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 √ )探究点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读“钓鱼岛与周边地区关系示意图”并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2年9月25日,《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出版。
白皮书明确表述,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材料二中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
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掌握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城市交通运输需求大,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2.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探究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F_______。
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铁路水路公路①活鱼较容易死亡、变质,需要较快地运达目的地;②济南与青岛的距离较近;③公路运输不仅速度较快,短距离运输成本低,而且灵活便利;④现代冷藏技术的提高和保鲜设备的广泛应用。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O~A、B~C这两段距离上,运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种运输方式?答案在O~A段距离上,管道运输的运费最高,公路运输的运费最低;在B~C段距离上,公路运输的运费最高,水路运输的运费最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判断1.“一带一路”建设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 √ )2.交通运输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还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 )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探究点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繁华扬州的赞誉与向往。
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
1.历史上扬州成为繁华都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主要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2.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交通线路的发展变化。
(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津浦铁路的建成,使沿京杭大运河的扬州发展缓慢。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拓展延伸河流运输功能与城市的分布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沿河设城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赣州河流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上海、广州、加尔各答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布达佩斯、金边因京汉铁路经过石家庄,后来石太、石德两条铁路又在石家庄与京汉线交会,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如今是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章末整合提升网络构建·统全局专题突破·提素养专题一 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选择 1.汽车站区位因素分析汽车站⎩⎪⎨⎪⎧自然条件→地形开阔、平坦社会经济条件⎩⎪⎨⎪⎧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线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结合北京市主要长途汽车站的分布图,分析汽车站的区位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表现自然区位地形平坦开阔社会经济区位分布在市中心边缘,围绕市区在各方向都有分布,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利有些汽车站靠近火车站,便于旅客的转乘和货物的集散2.港口区位因素的分析举例:分析瓜德尔港的优势区位因素如下。
优势区位表现自然区位地理位置瓜德尔港扼守波斯湾出口,地理位置重要,为阿富汗、中亚各国、中国新疆等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水域条件三面环海,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利于船舶航行;岬角港湾,风浪小,利于船舶停泊陆域条件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筑港社会经济区位经济腹地靠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且有中巴油气管道、中巴铁路和公路与我国相通,经济腹地较为广阔3.航空港区位因素分析航空港⎩⎪⎨⎪⎧自然条件→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少云、雾、暴雨,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社会经济条件→接近经济发达地区,有便利的交通,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举例: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选址条件分析如下。
区位表现自然 区位坐落在北京市南部与廊坊交界的白洋淀区域,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排水条件好云、雾和暴雨少,风速较小 地质条件稳定社会 经济 区位机场配套交通网络完善,交通便利远离大城市,污染小,大气能见度高,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典例展示■例题1(2022·全国模拟预测)射阳港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境内的射阳河入海口,处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侵蚀性海岸与淤泥海岸的过渡岸段。
射阳港拥有109.7万亩(1亩~666.7m 2)滩涂和2090平方千米的海域。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导学案
§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学法指导】学习本科内容要结合教材26页到29页内容。
二、课前自主探究:(一)、可持续发展-----人类必由之路【A级】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1)现状:20世纪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能力都是有限的。
(2)趋势:若不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将最终绝境。
(3)只有走路,才能使人类社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二十一世议程》(1)通过时间及会议:在如开联和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全球《二十一世议程》.(2)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实施手段。
(3)《中国二十一世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背下来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即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以要,不对危胁。
4、基本内涵(1)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
(2)公平的观念:强调公平的观念,首先是之间的公平,其次是之间公平。
(3)环境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彼此联系,互分因果。
(4)权力的观念,全人类、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人都享有过健康富裕的生活的和发展的权力和权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导学案
§ 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控制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及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法指导】学习本科内容要结合教材102页到107页内容。
课前自主探究:(一)、控制人口规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2,自主学习,并思考:为什么控制人口增长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阅读课本“活动”及补充资料,进一步加深在我国控制人口规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措施。
课件展示:“中国人口战略”资料讨论:1.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2.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采取的措施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二)、转变发展模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自主学习并思考: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危害?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有什么益处?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讨论: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财富和产品越多越好吗?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4~P105,自主探究,思考:1.土地资源对人类的意义有哪些?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森林资源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1.土地资源是2.森林是读下图,分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环保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程标准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1.地位: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2.土地:土地面积广,人口数量多,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
3.地势: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河湖: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水源: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7.港口: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
8.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产业分布相对密集。
判断1.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 × )2.河北省一、二、三产业总量大,在京津冀地区经济最发达。
( ×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1.整体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2.路径(1)交通一体化。
(2)产业一体化。
(3)生态环保一体化。
判断1.京津冀地区既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又有水土流失的问题。
( √ )2.长江经济带以二、三产业为主,粮食产量在全国比重较小。
( × )3.京津冀协同发展指京津冀地区均衡发展。
( × )探究点京津冀协同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下图文字所示)1.上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答案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同步导学案新部编版_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3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特点。
2.结合案例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重难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传统工业区1、概况(1)典型地区:德国工业区、英国工业区、美国工业区、中国工业区等。
(2)形成基础:丰富的、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等工业为主。
(4)特点:以为核心,规模大。
(5)存在问题:原料、燃料消耗,运输量,严重等问题。
(6)现状: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开始;各国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
2、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1)区位条件:①丰富的资源(鲁尔煤田)②离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莱茵河及其支流)④便捷的(水运、铁路、高速公路)⑤广阔的(欧洲经济发达区)(2)衰落的原因:①产业结构;②煤炭的能源地位;③钢铁市场竞争日趋;④的广泛应用,的冲击;⑤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等问题。
(3)综合整治措施:①调整,发展;②优化。
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传统工业区1.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阅读教材67-68页资料,完成(1)-(2)小题。
图1(1)根据资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分点作答)①资源:②交通:③市场:④⑤(2)参照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高中地理 中图版 必修第二册 导学案 第四章 第四节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标准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目标1.对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
2.对国土监察、车辆导航、旅游信息查询等提供信息化支撑。
3.尝试对城市规划进行评价。
4.试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实际问题。
一、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1.人口空间分布分析:可以设计开发出人口空间统计系统,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2.人口发展趋势预报:根据现有人口资料对未来人口状况进行预测,为各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判断1.构建人口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人口空间信息与人口属性信息的功能集成。
( √ ) 2.空间分析手段只表达人口的分布关系和分布规律。
( × )二、国土资源监察1.范围: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评价以及土地监测等。
2.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可以及时、准确、高效地将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叠加和分析,生成各种国土资源综合电子地图,为日常决策和业务管理以及应对突发性事件等提供信息化支撑。
(2)可以分析和预测国土资源问题,提高基层国土资源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监测的准确性。
三、车辆导航调度在租车服务、物流配送等行业进行导航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车辆。
四、旅游信息查询三维数字地球平台可以快速实现旅游资源的可视化、旅游资源和信息的快速查询与空间定位功能。
五、城市规划与评价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信息分析,可以获得指导城市规划的信息,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1.对人口数量变化预测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 √ )2.对城市交通调查、环境调查主要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 )探究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材料一图1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图2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材料二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图层、功能分区图层、地价图层。
1.材料一中两图对地物的表示有什么差异?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优点?答案差异:①储存信息的形式不同。
高中同步导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Word版含答案
对点1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
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主要表现在()①位于欧洲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②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沿岸,水运发达③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陆路交通便利④有多瑙河流经,可直通海洋,水运方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上升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解析:第1题,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包括:丰富的煤炭;离铁矿较近。
鲁尔区铁矿资源较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著名的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流经鲁尔区的河流是莱茵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第2题,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早期的工业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基础,生产结构单一。
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使鲁尔区的经济衰退。
答案:1.C 2.B对点2新工业区(2016·济南高一期末)读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回答3~4题。
3.甲为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区()A.资本集中程度高B.以大中型企业为主C.生产过程较分散D.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4.丙位于德国南部地区,下列关于其工业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散在农村地区B.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慢C.生产过程较分散D.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解析:第3题,甲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区资本集中程度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
第4题,丙地区为德国的南部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区之一,工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快,该地区的高新技术工业主要集中在慕尼黑和斯图加特。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学案:第4章章末总结提升Word含解析
有路,就勇敢去走;有梦,就勇敢翱翔。
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网络 ][触摸高考 ]主题一工业区位要素及区位要素的变化1. (2018 全·国卷Ⅰ )最近几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比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公司,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 米以下。
据此,达成 (1)~(3)题。
(1)将生产精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益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藏原资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岐阜对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不谈从前的困难,只论此刻的坚持。
有路,就勇敢去走;有梦,就勇敢翱翔。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测上述公司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质量C.知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分析:第 (1)题,精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精细度要求高。
精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与一般的组装或加工工厂不一样的是精细机械设备,如激光加工机、数控机床、透镜等光学零件等,既然是精细,那就不可以出现任何偏差,精度要求极高,不可以受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变化和震动等方面 )的影响。
地下空间能够供给一个稳固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外界的震动也很难传导到车间内部,特别合适这种高精度加工组装的要求。
地下工厂不是为了便于储藏原资料和产品,与地面工厂对比,建设地下工厂所需花费更高、工期更长,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涨,所以选 C。
第 (2)题,把工厂建在地下,不行防止地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如防渗水、防坍塌等,这是两地施工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防噪声是大连和岐阜两地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都较少考虑的问题;日当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厂房建在地下也能够大大减小地震影响,保证在地震时厂房能够不被损坏,震后能够赶快恢复生产,这是日本岐阜地下工厂的优势。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以来,国际矿业巨头EM公司累计投入150亿美元开发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米纳斯里约铁矿石,在矿区附近海拔900多米的选矿厂生产直径10~30mm的球团矿料,并修建了一条专门运输球团矿的管道,通往大西洋沿岸的里约热内卢州阿苏港。
材料二:下图1是巴西矿产资源分布简图,图2是米纳斯里约矿区至阿苏港的管道线路图,图3是球团矿景观图。
(1)结合图示信息,归纳巴西矿产资源的特征。
(2)说明该管道在建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
(3)与铁路相比,评价利用管道运输米纳斯里约矿区铁矿石的优势与劣势。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
邻国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
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这是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图。
(1)亚吉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但最终将时速调整为120千米,分析调整的原因。
(2)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的“新加坡”,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
半岛弯曲的海岸线形成几个良好的天然港口。
塞瓦斯托波尔港是俄罗斯唯一的暖水港。
材料二:雅尔塔是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附近盛产优质葡萄。
葡萄酒酒窖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且装备有现代自动化生产线。
生产的28种美味香醇葡萄酒曾3次获国际大奖,148次获各种金、银奖章。
(1)简述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优势条件。
(2)从气候角度分析雅尔塔成为疗养胜地的原因(3)分析雅尔塔葡萄酒产业发达的原因。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长假李老师带领地理兴趣小组去泰国曼谷、清迈研学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自主学习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类型: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二.师生互学活动1.(1)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
环境要素分类、生产类型分类、地理空间分类等。
(2)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供给能力,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使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环境问题。
(3)略。
活动2.(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过大,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环境污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画图略。
活动3.(1)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三.目标自检1.B 2.D 3.B 4.D5.(1)资源 人口 环境污染状况 (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3)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自主学习二.师生互学 活动1.(1)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思想、因地制宜、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2)略。
(3)人定胜天思想。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数量,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生产、生活缺水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适量合理引水,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引水量过大,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可能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现象。
活动2.(1)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
观点略。
(2)背景: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人类发展观的进步。
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伟大变革,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强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活动3.(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思想、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思想。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3)工业社会超过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强度小,出现的环境问题还能恢复。
工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是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范围大,强度大,出现的环境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三.目标自检1.D 2.B 3.B 4.C5.(1)人定胜天;通过修梯田,平整土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当地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需水量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尊重自然规律,退耕还林,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自主学习1.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的共同美好的未来,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破坏的发展。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目标:既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基本内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二.师生互学活动1.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若不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将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活动2.(1)材料二为可持续发展,材料一为不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效益,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环境受到破坏,生态恶化。
材料二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破坏的发展。
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目标:既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3)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4)持续性观念、权力的观念、持续性观念、公平性观念、环境观念(一个主题也可以体现多个思想)活动3.略。
三.目标自检1.B 2.B 3.C 4.B5.(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公平的观念。
维护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自主学习二.师生互学活动1.(1)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2)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压力不断增大,资源日益缺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而使中国的长远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控制人口规模。
活动2.(1)模式一1980年为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二2003年为可持续发展。
模式一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秸秆作为燃料,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模式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肥力,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
(2)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甲烷、动物饲料。
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略。
活动3.材料1:平阳县水土流失危害比较严重,采取上述做法,增加农业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材料2: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河道淤塞或被占用,严重影响河流的功能。
采取上述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排放到河流中的污染物数量,有助于改善河流水质,减缓河道淤塞,保护塘河。
材料3: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减严重,渔产量锐减。
开展伏季休渔有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使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4.(1)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略。
三.目标自检1.B 2.D 3.C 4.A5.(1) 问题:森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红漠化等。
原因: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等。
必修2第四章单元试卷二.综合题36.(1)A(1分)(2)温室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如现在的农耕区将变成草原区,亚寒带森林区将变成农耕区) (3分)(3)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农业系统影响人类健康(3分)(4)D(1分)(5)排放污水使用塑料制品家庭汽车家庭燃煤使用含氟冰箱乱扔废弃物(答出其中2种即可) (2分)37.(1)温州经济发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气候暖湿,降水丰富。
(2分)(2)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4分)(3)减少酸性气体排放: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控制与净化汽车尾气;实施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等。
(4分)38.A题:(1) A(2分) (2)绿色蔬菜(农药化肥使用量小)(2分) (3)可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高,增加收入;环境效益好;农产品质量好,社会效益好等(6分。
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或三点以上得满分。
回答合理即可得分)B题:(1)占用大量的空间(土地);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4分)(2)焚烧法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提供热能发电,灰渣可以生产建筑材料。
堆肥法使污泥资源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