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0张PPT)
水洞→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顺着玉河,来到了四方街前→被一架大水车扬到高处→从水车上跌落,回到了玉河→跌进了中河→ 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老者们演奏古代音乐的院子、售卖用纳西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 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 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 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草甸(diàn) 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犹豫(yù)
徘徊(páihuái)
蘸(zhàn)
擦拭(shì)
重点词语解释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徘徊】 比喻犹疑不决。 【照壁】 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 也叫 “照墙”“影壁”等。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硕大】 非常大;巨大。 【喧腾】 喧闹沸腾。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对大自然的情感。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 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 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 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草甸(diàn) 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犹豫(yù)
徘徊(páihuái)
蘸(zhàn)
擦拭(shì)
重点词语解释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徘徊】 比喻犹疑不决。 【照壁】 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 也叫 “照墙”“影壁”等。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硕大】 非常大;巨大。 【喧腾】 喧闹沸腾。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对大自然的情感。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爱和赞美之情。
特色建筑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丽江古城自然和古城和谐 依存,节奏鲜明,富有诗情画 意,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特色建 筑的喜爱之情。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
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古老文化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古老文化,节奏鲜明,富有诗 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 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一滴水走过了丽江的 “自然风光”、“特色建筑” 和“古老文化”,展现了丽 江独特的美,那么丽江人们 又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课文, 进行分析。
风土人情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 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 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 含的情感。
摄影师要确定拍摄的场景路 线,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请根 据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梳 理游踪。借助阅读提示在文章中 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 或地点转换的词句。
摄影部门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纳西人院子
四方街
黑水潭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边
运用对比,将“人们在远方的内心” 和“在丽江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丽江古城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 世界,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及对源 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之情,深化了文 章中心。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
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总结写法:
1、不同人称的运用恰当; 2、抓住景物的细节之美; 3、采用合理的顺序叙述;
除此之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多种修辞的运用;不同的感官角度;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三:研读课文,拓展提高
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 民俗图——热闹、勤奋
作者笔下深的层丽探究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 为这幅画美在哪里?
风 景
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美
建
古城的建筑依止于自然,美丽了
筑
自然
美
民 历史文化:悠久灿烂;
俗
美 人文风情:丰富浓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赏美句,品析写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
朗读课文, 抓住行文线索, 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
学习 目 标
(二)
学习文章全 方位多角度展现丽 江风情的写作方法。 (难点)。
(三)
体会与感悟 作者所寄托的思 想感情。(重 点)。
新课导入
人们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只要你开起了头 ,就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 有许多美丽的际遇。今天,我们来看一滴水的生命 历程,随着它的脚步,去了解一下美丽的丽江古城 。
三、深入文本,体味语言
风景美
丽江是旅游胜地,风景如画,它到底美 在何处?你能从文中找出让你觉得美的地 方与大家分享吗?
请以“我从文中的____段中的_____,读出了丽 江_____(美)”的句式回答。
三、深入文本,体味语言 建筑美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很 有特色,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 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总结写法:
1、不同人称的运用恰当; 2、抓住景物的细节之美; 3、采用合理的顺序叙述;
除此之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多种修辞的运用;不同的感官角度;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三:研读课文,拓展提高
极其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 民俗图——热闹、勤奋
作者笔下深的层丽探究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 为这幅画美在哪里?
风 景
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美
建
古城的建筑依止于自然,美丽了
筑
自然
美
民 历史文化:悠久灿烂;
俗
美 人文风情:丰富浓郁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任务二:赏美句,品析写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
朗读课文, 抓住行文线索, 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
学习 目 标
(二)
学习文章全 方位多角度展现丽 江风情的写作方法。 (难点)。
(三)
体会与感悟 作者所寄托的思 想感情。(重 点)。
新课导入
人们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只要你开起了头 ,就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 有许多美丽的际遇。今天,我们来看一滴水的生命 历程,随着它的脚步,去了解一下美丽的丽江古城 。
三、深入文本,体味语言
风景美
丽江是旅游胜地,风景如画,它到底美 在何处?你能从文中找出让你觉得美的地 方与大家分享吗?
请以“我从文中的____段中的_____,读出了丽 江_____(美)”的句式回答。
三、深入文本,体味语言 建筑美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很 有特色,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 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7张PPT)
字词积累
闸口(zhá) 砚池(yàn)蘸水(zhàn) 喧哗(xuān huá) 奔流(bēn)矗立(chù) 映照(yìng)苍劲(jìng) 翡翠(fěi )眺望(tiào)擦拭(shì ) 硕大(shuò) 喧腾(téng)驿道( yì ) 草甸(diàn)徘徊(pái huái) 闸口(zhá)掺入(chān)渠水(qú)目眩神迷(xuàn) 咕咚(ɡū dōnɡ) 柏树(bǎi)蜿蜒(yán)亭台楼阁
整体感知
2.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标划出来,把握一滴水 的游踪。(所至)
古代: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的草甸 落水洞
现代:黑龙潭
玉河
四方街
玉河上的小桥
金沙江
果园和田地
纳西人院子
(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店铺
整体感知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玉龙晶莹,潭水映照,苍松劲柏,城里夜色斑斓,城外宁静澄澈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运用对比、对喻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奖、鲁奖的双冠王.
精读细研
自然景物之美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 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 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 江的自然风光。
风景美:“硕大的银盘”丽江古城是画面的中心,玉龙雪山是画面背景;上有 蓝天,中有冰川,下有村庄草甸。这幅图画远近相衬,高低相宜,景致分明,层次 感强。充盈整个画面的是绿色: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 山、碧绿的深潭。点缀着红色的杜鹃、山茶、角砾岩街道和潭边的亭台楼阁,白色 的马帮驿道和纳西人院墙,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 光……这幅画色彩饱满艳丽,令人赏心悦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2024年可用课件
19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这里写在黑龙潭边远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在蓝 天的映衬下晶莹夺目,在潭水的映照下让人目眩神迷。作 者用人的感觉突出雪山的壮美。
2024年可用课件
1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诗集 《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 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 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2000年,其 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 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 学奖中篇小说奖。
眺望: 指从高处远望。
硕大: 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 依托,依附。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2024年可用课件
12
寻
1.勤劳平和
2.热闹欢乐,恬淡和
谐
3. 和谐融洽
15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
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
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
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
2024年可用课件
9
整体感知
2024年可用课件
10
字词累积
驿道( yì ) 蘸到(zhàn ) 眺望( tiào )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用手中的笔,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谢慧《论阿来原生视野中生命的三重内蕴》
根据材料二可知,阿来的写作追寻平等的生命观,在原文的末尾也 写道:“在这里,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用“水”这一形 象最能让人感悟到心灵的一尘不染。
视角巧蕴哲思
一些在时空上不相连的景物,景物之间容易出现断裂,一般的写法需要相当数量 的文字来消除这种断裂感,但本文的作者,只需要简单的交代,一滴水的流动, 就可以完成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譬如,对于一些作者想点到却不愿详 细描写的景物事件,如东巴文字,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常 常利用水滴的跳动或跳跃,让文章获得了自由的视角。
比
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
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
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
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
”
然。”
对于著名的景点详细描述,部分景点则简略提及。
这篇文章是写给中小学生读的,内容和语言都要让学生能接受, 同时阿来的文学生涯是从写诗开始的,在写作时语言不可避免地 有着自己的风格。那么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独特之处呢?
材料一:丽江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属低纬暖温带 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 送基地之一。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古城的评价中就指出丽江“拥有古老的供 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的发挥着作用,水既 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1
2 3
文章缘来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受友人所赠 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 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 说起《一滴水经过丽江》背后的故事,阿来直言 “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2张PPT)
2.下列语境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老师您好,最近我感觉自己十分焦虑甚至经常失眠,我想跟 您垂询一下考试前如何解压的问题。”——学生晓宇到心理室找张老师 咨询心理问题。 B.“张主任抛砖引玉,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接下来请大家各抒己 见。”——学校就“双减”政策开展的研讨会上,主持人说。 C.“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公司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相 助!”——王厂长对前来接洽的合作单位负责人说。
(5)潭水yìng zhào( 映照 )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目眩神迷 ) 啊。
(6)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 苍劲 )的老柏树。
(7)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 cuì( 翡翠 )的玉器店。
(8)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tiào wàng( 眺望 )远山。 (9)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cā shì ( 擦拭 )一只shuòdà( 硕大 )的银盘。 (10)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 téng( 喧腾 )奔流的 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水利文化】(2)第一小组对广东水利文化遗产“桑园围”很感兴
趣,请你参与探究。
①晓雯查阅了“桑园围”的资料后,向不同学科老师请教。请仿造
示例,向老师提一个问题。 【资料】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
顺德两区,是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区域性水 利工程,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 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桑园围既是先民综合治理珠三 角众多水系的水利工程,又是一处可进行文化研究、 发展旅游事业的历史文物和治水丰碑。
“life”词典释义:①生活;②生存;③生命。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26张PPT)
的某种感悟与思考。
细致优美,在精 细的描写之中带 有深长的咏叹, 富有诗意。
虚构了一个不同 寻常的旅游者兼 讲述者,既用它 串起文章,形成 时空线索又用它 与读者交流,抒 发情怀。
结构梳理
玉龙雪山山顶
一
来到丽江坝
久
滴 自述往事 水
来到草甸
由高到低
久 的
经
跌入落水洞
渴 望
各具景特物 点特色,雄浑试壮美分析其异奇同绝险之远处。
威严瑰奇
纯净自然
以水之势喻人之 作品 情,从黄河的特 不 内涵 点联想到人的个
同
性品质。
点
作者在生命极限处 见到的景物,生命、 死亡、瞬间、历史、 感受、思绪交织在 一起
写景叙事中,所写 以一滴水的前世 的车王“醉驾”狂 今生作为文章的 奔、后发先至的 线索,描写丽江 “功劳”,与人生 的景物与人,写 中的某些不期而遇、 活了丽江的生命 无心插柳相似。 和生命的丽江。
四方街(中河—小桥—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
大海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
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空 间
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
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时 间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的丽江。
课文精讲
第3段主要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四方街。结合全文,说说作 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介绍了四方街的哪些内容。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丽江以水见长,选择“一滴
水”来贯串全文,充分考虑
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
2
而下,容易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
细致优美,在精 细的描写之中带 有深长的咏叹, 富有诗意。
虚构了一个不同 寻常的旅游者兼 讲述者,既用它 串起文章,形成 时空线索又用它 与读者交流,抒 发情怀。
结构梳理
玉龙雪山山顶
一
来到丽江坝
久
滴 自述往事 水
来到草甸
由高到低
久 的
经
跌入落水洞
渴 望
各具景特物 点特色,雄浑试壮美分析其异奇同绝险之远处。
威严瑰奇
纯净自然
以水之势喻人之 作品 情,从黄河的特 不 内涵 点联想到人的个
同
性品质。
点
作者在生命极限处 见到的景物,生命、 死亡、瞬间、历史、 感受、思绪交织在 一起
写景叙事中,所写 以一滴水的前世 的车王“醉驾”狂 今生作为文章的 奔、后发先至的 线索,描写丽江 “功劳”,与人生 的景物与人,写 中的某些不期而遇、 活了丽江的生命 无心插柳相似。 和生命的丽江。
四方街(中河—小桥—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
大海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
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
空 间
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
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时 间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的丽江。
课文精讲
第3段主要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四方街。结合全文,说说作 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介绍了四方街的哪些内容。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丽江以水见长,选择“一滴
水”来贯串全文,充分考虑
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
2
而下,容易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导览图示例
丽江导览册制作
• 任务一:理踪迹,画线路 • 任务二:品所见,赏美景 • 任务三:悟情思,留美言
• 任务一:理踪迹,画线路
试勾画出“这滴水”经过哪些地方,设计一条 导览线路图。
一滴水的奇妙旅行
玉龙雪 山顶上
扑向山下 一路向南
丽 江 坝
初见四方街
落 水 洞
四
黑
方 街
顺着玉河
龙 潭
特色
明确:这段文字既凝练又不失形象地概括了四方街 的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体现了丽江的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 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 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 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 丽江。
明确:这段文字描写了丽江坝的各种各样的树和花 朵,体现丽江的自然风光美。
玉龙雪山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 矗立在蓝天下面。
明确:这段文字描写了玉龙雪山的巍峨壮观和光彩 夺目,体现丽江的自然风光美。
四方街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 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 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 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导入课文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1959年生于四 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曾任《科幻 世界》和《飞》杂志主编。1982年开始诗歌 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 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创作深受中 国藏、汉及西方等文化的多元滋养。
小店 一座桥边
纳西人 的院子
穿城而出
《一滴水经过丽江》语文教学PPT课件(5篇)
A
.
.
.
.
.
.
.
.
【解析】 B项,喧哗;C项,擦拭(cā);D项,苍劲(jìnɡ)。
.
.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________成了一滴水。(2)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________。(3)黄昏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________。A.融化 传诵 五颜六色B.溶化 传诵 五彩斑斓C.融化 流传 五彩斑斓D.溶化 流传 目眩神迷
D
二、课文理解阅读课文,回答1—7题。1.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写,有何好处?2.丽江古城为什么能名扬天下?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水滴以人的情感,生动有趣,同时便于直抒胸臆。
【答案】 一方面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重峦叠嶂,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另一方面,徐霞客的游记使之四处流传,名扬天下。
【A】/【B】
点评: 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故乡深深的眷恋。/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5.下面是摘自文章第十三段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6.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说:“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
.
.
.
.
.
.
【解析】 B项,喧哗;C项,擦拭(cā);D项,苍劲(jìnɡ)。
.
.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________成了一滴水。(2)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________。(3)黄昏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________。A.融化 传诵 五颜六色B.溶化 传诵 五彩斑斓C.融化 流传 五彩斑斓D.溶化 流传 目眩神迷
D
二、课文理解阅读课文,回答1—7题。1.文章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写,有何好处?2.丽江古城为什么能名扬天下?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水滴以人的情感,生动有趣,同时便于直抒胸臆。
【答案】 一方面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重峦叠嶂,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另一方面,徐霞客的游记使之四处流传,名扬天下。
【A】/【B】
点评: 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故乡深深的眷恋。/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5.下面是摘自文章第十三段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6.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说:“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3)采访后,扬扬列出了通讯稿的写作要点,请你提建议。 ①交代时间、地点和受访人。 ②参观车间,观看工人操作,厂长介绍产品和制作过程。 ③中午到食堂吃饭,伙食真不错,尤其是红烧狮子头令人回味无穷。 ④厂长介绍漆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⑤感受:丰富了漆器知识,增强了家乡传统文化认同感。 应删除: ③ 应详写: ②④ 应略写: ①⑤ (只填序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 明白白。
B.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青春、热情、信念在当地百姓的心里矗.立. 了一座丰碑。
C.远远望去,浩瀚无际的海洋上依稀可见一艘帆船正处于风.口.浪.尖.。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极其渺小。 【解析】“风口浪尖”指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用在这里属
(一)阅读课文第13~16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5.第13~14段描写了几幅民俗图,请你仿照示例挑选几幅加以概括。 (1)例:主人浇花图——平和、悠然 (2) _主__人__闲__话__图__—__—__恬__静__、__和__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主__客__交__流__图__—__—__热__情__、__融__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游__客__欢__乐__图__—__—__热__烈__、__欢__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伊犁的那些金 乔叶
这个秋天,终于来到伊犁。对于伊犁是什么印象?两个字:金的。 走出机场,正值太阳西下,当最后的余晖洒在一块又一块的田野上, 深墨的树林和不知名的翠绿铺陈着,这情形仿佛某个画家随手涂抹的印 象派作品。一团团的稻田金,变成了一针针、一棵棵。这些金摇曳在每 一株稻子身上,是毛茸茸、鲜嫩嫩的金色,是骄傲的,也是沉着的、纯 粹的金色。 作为在田野中长大的中原人,我爱这种田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局部探究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
作者写了在黑龙潭边远望玉龙雪山的景象,表达对 玉龙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9
局部探究
玉龙雪山
黑龙潭
20
局部探究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 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 自然,美丽了自然。
看到了: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 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 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的人文景 观、看古城热闹而美丽的夜景、看丽江坝上空美丽的夜景。
重点了:①黑龙潭边看到的游人及自然景物;②大水 车上的眺望;③在四方街街道看到的人文景观。
15
10
整体感知
玉龙 雪山
古城 四方街
纳西族 村庄
金沙河
11
局部探究
听【音频课文】,学习探究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 景物?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 特点。 3.文章从“一滴水” 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 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
局部探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 气隐约的兰花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 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 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14
局部探究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 哪些景物?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罗列出古城的景物,陶醉于古城与自然相映 成趣的美中,字里行间流露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21
局部探究
水车
重重房屋
蜿蜒老街
22
局部探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 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作者被院子里平和、悠然的氛围所感染,对兰花 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23
局部探究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选取古城夜景中最亮丽的地方,来表达对古城夜景
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入新课
2
导入新课
3
整体感知
了解文体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 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4
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 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 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17
局部探究
3.文章从“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 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手法,行文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构思新颖。
以第一人称,展现“一滴水”的旅行所见:既有古 代纳西族建造四方街的介绍,又有现代人游览古城的画 面;既有在玉龙雪山眺望丽江坝的远景,又有四方街上 纳西族人生活的近景;既有远望雪山之景,又有平原近 景。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从远景到近景,全 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丽江古城的美景,从而给读者一个 全面的认识。
5
整体感知
阿来
6
整体感知
给红色字注音
驿道( yì ) 草甸(diàn ) 砚池( yàn) 蘸到( zhàn) 模样( mú ) 翡翠( fěi ) 眺望( tiào ) 擦拭( shì ) 硕大( shuò )
7
整体感知
漫溢: 指水满向外流。 苍劲:
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眺望: 硕大: 指从高处远望。 依止: 高大。肥大,巨大。 轻盈: 目眩神迷依:托,依附。 五彩斑斓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整体感知
参考
1.“一点水”的游踪: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 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 —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2.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 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跃入江流。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8
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朗读全文。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 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 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9
局部探究
象山
大水车
黑龙潭
古城 夜景
16
局部探究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 方面的特点。
以游踪为顺序,写了“一滴水”从古到今,从高 山到平原,从城外到城内所见到的景物。并有重点地 表现了黑龙潭、大水车以及四方街上看到的景物。内 容上体现出“一滴水”的沿途所见,且所写景物重点 突出的特点。
12
局部探究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 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 自然,美丽了自然。
的赞美。
24
局部探究
古城夜景
25
局部探究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 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富有丽江景物特色的贴 切比喻,表现夜景之美,表达迷醉之情,再次表达对丽 江的赞美之情。
26
局部探究
丽江星空
27
总结拓展
) 砚池( yàn) 蘸到( zhàn) 模样( mú ) 翡翠( fěi ) 眺望( tiào ) 擦拭( shì ) 硕大( shuò )
局部探究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
作者写了在黑龙潭边远望玉龙雪山的景象,表达对 玉龙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9
局部探究
玉龙雪山
黑龙潭
20
局部探究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 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 自然,美丽了自然。
看到了:在玉龙雪山顶望丽江坝、流下雪山时沿途所 见、跌落到黑暗的落水洞、黑龙潭边看到游人和自然景物、 大水车上的眺望、玉河内的徘徊、在四方街看到的人文景 观、看古城热闹而美丽的夜景、看丽江坝上空美丽的夜景。
重点了:①黑龙潭边看到的游人及自然景物;②大水 车上的眺望;③在四方街街道看到的人文景观。
15
10
整体感知
玉龙 雪山
古城 四方街
纳西族 村庄
金沙河
11
局部探究
听【音频课文】,学习探究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哪些 景物?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方面的 特点。 3.文章从“一滴水” 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 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
局部探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 气隐约的兰花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 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 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14
局部探究
1.这篇游记先后写了“一滴水”在丽江古城看到的 哪些景物?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罗列出古城的景物,陶醉于古城与自然相映 成趣的美中,字里行间流露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21
局部探究
水车
重重房屋
蜿蜒老街
22
局部探究
(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 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作者被院子里平和、悠然的氛围所感染,对兰花 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23
局部探究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选取古城夜景中最亮丽的地方,来表达对古城夜景
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入新课
2
导入新课
3
整体感知
了解文体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 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4
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 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 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17
局部探究
3.文章从“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 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手法,行文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构思新颖。
以第一人称,展现“一滴水”的旅行所见:既有古 代纳西族建造四方街的介绍,又有现代人游览古城的画 面;既有在玉龙雪山眺望丽江坝的远景,又有四方街上 纳西族人生活的近景;既有远望雪山之景,又有平原近 景。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从远景到近景,全 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丽江古城的美景,从而给读者一个 全面的认识。
5
整体感知
阿来
6
整体感知
给红色字注音
驿道( yì ) 草甸(diàn ) 砚池( yàn) 蘸到( zhàn) 模样( mú ) 翡翠( fěi ) 眺望( tiào ) 擦拭( shì ) 硕大( shuò )
7
整体感知
漫溢: 指水满向外流。 苍劲:
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眺望: 硕大: 指从高处远望。 依止: 高大。肥大,巨大。 轻盈: 目眩神迷依:托,依附。 五彩斑斓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整体感知
参考
1.“一点水”的游踪: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 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 —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
2.第一部分(1-3):“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 所见。
第二部分(4-9):“一滴水”流到丽江古城前的所见。 第三部分(10-14):“一滴水”流过丽江古城的所见。 第四部分(15-16):“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跃入江流。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8
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朗读全文。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一滴水”经过的 地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四个部 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9
局部探究
象山
大水车
黑龙潭
古城 夜景
16
局部探究
2.结合游记的特点,说一说本文作为游记在内容 方面的特点。
以游踪为顺序,写了“一滴水”从古到今,从高 山到平原,从城外到城内所见到的景物。并有重点地 表现了黑龙潭、大水车以及四方街上看到的景物。内 容上体现出“一滴水”的沿途所见,且所写景物重点 突出的特点。
12
局部探究
4.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 迷啊。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 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 自然,美丽了自然。
的赞美。
24
局部探究
古城夜景
25
局部探究
(5)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 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富有丽江景物特色的贴 切比喻,表现夜景之美,表达迷醉之情,再次表达对丽 江的赞美之情。
26
局部探究
丽江星空
27
总结拓展
) 砚池( yàn) 蘸到( zhàn) 模样( mú ) 翡翠( fěi ) 眺望( tiào ) 擦拭( shì ) 硕大( sh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