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精选6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篇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双耳效应:可由此推断声源方位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打算噪声的危害和掌握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凡是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铁轨听声音等八班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学问点归纳篇2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现象: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动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悦耳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肯定在20-XX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试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音调,音色,响度的物理概念
音调、音色和响度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物理属性,它们分别表示了声音的不同特征。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也就是声音的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音调的单位是赫兹(Hz),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也就是声音的特征。
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例如,小提琴的音色和钢琴的音色就有很大的不同。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结构所决定的,也就是声音中不同频率成分的相对强度和相位关系所决定的。
3.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表示相对于参考声压级的声压级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音调、音色和响度是相互关联的。
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改变声波的频率和振幅来调节,而音色则是由声波的谐波结构所决定的,通常是无法直接调节的。
因此,在音乐和声音录制等领域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三个物理属性,以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符号:f)(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单位:次/秒,又记作:赫兹,符号:Hz(读作赫兹)。
(4)应用:铁路工人检查铁路螺栓是否松动、判定碗等容器是否破裂、空气乐器等;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5.超声和次声:它们是声,但人们都听不见;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1)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2)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3)拓展:①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大多数能听见次声波;②次声波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危害比较大;③超声波可以用作声呐、雷达等;还可以用来焊接、作手术刀、清洗精密仪器等;【例题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 )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答案】C【解析】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
【变式1】“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A【解析】解:“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小,故BCD错误,A正确。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振”字,一定不要写成“震”!2.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是此前发出的声音依然向远处传播,直到能量耗尽。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但是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却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声源,要有传声介质,响度要达到一定程度,频率要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之内(20Hz-20000Hz)。
4.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速满足V固大于V液大于V气,要注意有例外,比如软木中的声速接近于空气中的声速。
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5.本章有两个最重要最常考的实验:一是“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二是“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
这里说明一下:首先:“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实验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空,所以最后一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其次:“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只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可以说明两点:(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不断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响度变小,但是音调不变!关于“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要知道,其作用可以用来得到两个结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者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且常用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前者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放大了的振动;后者是把响度大小转换成了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6.人耳听到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也就是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得原声加强!7.一定要注意“回声测距”及其类似题(激光测距),由于需要测量的是单程距离,而试题中给出的往往是双程的总时间,所以,当声速与时间相乘时,得到的是双程距离,所以要求出单程距离,则必须除以2。
初中物理音色和音调有哪些
初中物理音色和音调有哪些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征叫音色,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它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音色和音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物理知识点:音调的概念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 音调的概念的知识扩展(1)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2)决定音调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不同的声源由于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振动频率范围,这个范围也决定了它发声音调的高低。
◎ 音调的概念的特性决定音调的因素:(1)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果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那么频率就是100Hz。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3)用波形比较频率: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
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乙振动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声音的特性(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单位:分贝dB)(二)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三)音色: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控制变量法理解声音的特性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冉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下面的验证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实验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物理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江苏科技版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二、教学重点、难点:1. 知道声音的响度、音调、单色,2. 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 了解发声器(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4.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三、主要知识点分析1. 声音的响度A.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B. 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可以用转化法来探究这个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D.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响鼓还需重槌敲”E.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F. 影响声音响度的其它因素:传声的介质;声音是否集中等。
2. 声音的音调A.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B. 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
C.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一般情况下,女子的音调比男子的音调高,小孩的音调比成年人高。
D. 应用:养路工人总是不停地用小锤敲打着铁轨,就能根据铁轨所发出的音调来判断敲击处是否有螺丝松动。
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是否熟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3. 声音的音色A. 不同的乐器(或者其它声源)发出声音的特征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就用音色来表示。
B. 影响因素是:声源振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其波形图来观察。
C. 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知人”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4.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它们反映的是声音的不同特征的物理量。
声音的三个特征都与声源的振动有关,5. 声音的传播速度。
A.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是指在15℃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340米,在水中1 秒内传播的距离约为1500米,在钢铁中这个距离约为5200米。
1B. 人耳先后两个时间间隔最小为:15C. 声音的传播还与介质有关,如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汽较多时,声音传播得快,响度大【典型例题】例1. 通常人们所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A. 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关分析:声源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生活中有许多声音方面的说法,都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如:“引吭高歌”、“放声高唱”、“低声下气”、“震耳欲聋”、“请大声讲话”、“喁喁私语”答案:B说明:声音的响度是指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如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知识点归纳整理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知识点归纳整理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能够以声波的形式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最好,液体其次,气体最差。
3.声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速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为:固体、液体、气体。
常温(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频率:(1)定义: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3)物理意义: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5.人耳的听声能力:20 Hz~ 20000 Hz。
(1)低于20 Hz的声,称为次声;(2)高于20000 Hz的声,称为超声,(3)次声和超声人都听不到。
6.声音传递的是信息,是能量。
7.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8.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9.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也叫音量。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色:声音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和不同人的声音,就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
1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2.声音的等级: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1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次被人们听到的现象。
初二物理声音的音调、音色、噪音和乐音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声音的音调、音色,噪音和乐音1.理解和掌握声音的音调、音色;教学目标2.理解噪音和乐音;掌握消除噪音的三种途径。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Ⅰ.知识梳理一、要点提纲:1.音调(1)儿童的声音通常比成人的高,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的高,声音的高低就是音调。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注意区分:物理学中,用声音的“高”“低”表示音调,即声源振动的快慢。
而响度一般用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来表示。
频率: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选择:发声体的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低),音调就越(高、低)。
音调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越长、越粗、越松,音调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举例:笛子发出的声音。
(2)超声与次声人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
把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2.音色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同,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的声音也不同。
由此引入了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各种乐器发出声音并不是单一的频率,而是由不同的频率和振幅组成。
这种不同的声音的频率组合情况不同,导致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观察课本P22的图1-2-9,不同的乐器的波形是不同的,音色也不同。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3.乐音、噪音(1)知识点:效果区别举例乐音悠扬、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歌曲声噪音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振动波形是杂乱、无规律的电锯声、机器声(2)噪声的危害①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
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例题2】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
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三:音色(1)定义: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声音的特性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 ,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 Hz 到20000 Hz 之间。
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
,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
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
对于音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人耳所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 ~20000Hz;二、超过20000Hz 叫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三、低于20Hz 叫次声波(地震波);四、不同动物听觉范围不同。
1.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
在中考题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现象、诗词与声现象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的题目,出现的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中应多搜集这类问题。
2.声音的响度: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大小,响度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物体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就是说声音越大。
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网络构建15340m/s 0.1s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也叫声波传播介质的种类影响因素声带介质的温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以上应用:声呐测距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声音的特性响度声现象℃20000Hz 20Hz B ⎧⎪⎨⎪⎩⎧⎧⎪⎪⎪⎪⎪⎪⎨⎪⎪⎪⎨⎪⎪⎪⎩⎪⎪⎧⎪⎨⎪⎩⎩:取决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音色:取决于物体本身超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次声波:频率低于的声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声学仪器接收到地震、台风、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人不能听到的声传递信息来确定其方位和强度声呐和超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声的利用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种类20Hz 20000Hz dB ⎧⎧⎪⎪⎪⎪⎪⎪⎪⎪⎪⎪⎪⎪⎪⎪⎨⎪⎪⎪⎪⎪⎪⎪⎩⎧⎨⎪⎧⎪⎪⎪⎧⎪⎪⎪⎪⎪⎪⎪⎪⎪⎪⎪⎪⎪⎪⎧⎪⎨⎪⎪⎨⎪⎪⎨⎪⎪⎪⎪⎪⎪⎪⎪⎪⎪⎪⎨⎪⎧⎪⎪⎪⎪⎪⎪⎪⎪⎨⎪⎪⎪⎪⎪⎪⎪⎪⎪⎩⎩⎩⎩⎩频率范围:从到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概念: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等级单位:来源人能听到的声类型危害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的途径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人说话、唱歌时,用手摸着喉部,会感到此时喉部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把悬挂的泡沫球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如图所示);敲鼓发出声音时,放在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如图所示)。
初二-声音的音调、音色、噪音和乐音
声音的音调、音色、噪音和乐音3.乐音、噪音(1)知识点:效果区别举例乐音悠扬、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歌曲声噪音刺耳、难听,令人心烦意乱振动波形是杂乱、无规律的电锯声、机器声(2)噪声的危害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噪声的控制控制途径练习在马路两旁装上隔离挡板,在马路两旁种植树木,都具有的作用。
试解释原因。
章节梳理Ⅱ.例题解析【例1】如图所示,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答案】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结构有关。
水快满时,瓶内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例2】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音量【答案】C【例3】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没有隔音板墙【答案】C拓展与延伸【例4】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某同学找来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并做了仔细的探究,如下图所示。
步骤1:当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
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瓶子。
【答案】吹气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故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丙、乙、甲、丁。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精细梳理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2.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2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物理知识点】音调音色和响度的区别
【物理知识点】音调音色和响度的区别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音色是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之一。
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
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
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
对一定
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
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
的特点。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例如钢琴、小
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因此,可以把音色理解为声
音的特征。
响度又称音量。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
响度
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
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
响度的大小与声强密切相关,但响度随声强的变
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接近于对数关系。
当声音的频率、声波的波形改变时,人对
响度大小的感觉也将发生变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 s.二、声音的特性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3、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三、声音的利用1、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才能听到回声.(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应用:回声测距,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2、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声源,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了解)(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4)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不可能听见声音);(5)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立体声: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至少要将两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 3、其他利用(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题:1、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2、敲击腹部来判断是否有积水称为叩诊,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大放送: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二物理总结知识点之乐音及其特征。
乐音及其特征
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提醒大家:音色是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初中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顿,发声停顿;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间隔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老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间隔 (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间隔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到两只耳朵的.间隔一般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一样,但音色却一定不同;(区分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但凡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说明3 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个与什么有关。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声音的发声与传播。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音调响度和音色,它是研究声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规则1:音调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规则2:响度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更大些。
规则3:音色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规则4:一点注意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间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
物理课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
识点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
说明3 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个与什么有关。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声音的发声与传播。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音调响度和音色,它是研究声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音调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男低音歌唱家可以低到每秒65次,而女高音歌唱家可以高达每秒1180次。
规则2: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实验表明,音叉叉股、橡皮筋的振幅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所以,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如果能够想办法减小声音的分散,就可以使声音响度
更大些。
规则3:音色
胡琴、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可见乐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另外有一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叫做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
规则4:一点注意
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间我唱不
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
物理课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