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备考研知识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新教育运动

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其后,德国的利茨推动了“乡村之家运动”,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42年,通过《儿童宪章》,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以符合世界性普及教育的要求。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1)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新型的英国各种阶层人士为目的。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象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分成三个部分:上午主要学习功课,下午从事体育锻炼和户外实践,晚上则是娱乐和艺术活动。

(2)1893年,英国教师巴德利建立了贝达尔斯学校,实行男女合校,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创造者;更关心教学过程;学校管理亦更加民主,因此受到更广泛的欢迎。

(3)1898年德国教育家利茨在哈尔茨山区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招收12-16岁的学生,并推动了德国的“乡村之家运动”。

(4)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

校。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5)1901年,比利时教育家、心理学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创办特殊儿童学校,研究低能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1907年,在布鲁塞尔市郊创办“生活学校”(或称“隐修学校”)。德可乐利主张学校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有刺激的环境。他的课程论思想以“兴趣中心”为其主要特征,打破了传统的分科体系,按教学单元进行他根据儿童的本能与兴趣创立的“德可乐利教学法”。

(6)1927-1934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罗素创办了皮肯希尔学校,招收2-10岁的儿童,并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教育,强调“自由教育”、“爱的教育”和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

3.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

(1)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梅伊曼和拉伊都是德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认为用思辨方法建立起来的旧教育学缺乏科学性,强调实验教育学是以实验方法为基础的新的独立科学,并借助于相关科学。他们于1905年共同创办了《实验教育学》杂志,以宣传他们的理论。

(2)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19世纪后期开始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广者。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要义》、《劳作学校要义》和《教育原理》等。

凯兴斯泰纳指出,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他认为,“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劳作学校理论则既是公民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凯兴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他确定了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首先是帮助学生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其二是要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即“职业陶冶的伦理化”;其三是要求在学生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即“团体的伦理化”。为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他具体研究了劳作学校的方法,主张让学生在自动的创造性的劳动活动中,得到性格的陶冶。

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将新的教育方法引进公立学校体系,改革了国民学校的教育和工人的进修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能力。他的这些理论不仅在德国,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3)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倍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主要有:第一,她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创立了适合儿童发展的“儿童之家”,强调创造一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是进行自由教育的必要条件;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