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概率

合集下载

概率的基本性质-高一数学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概率的基本性质-高一数学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十章 概率
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0.1.4概率的基本性质
课程标准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理解随机
事件与样本点的关系。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的含义,
能结合实例进行随机事件的并、交运算;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古典概型,能计算古典概型中简单随机事
件的概率;
3.通过实例,理解概率的性质,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运算法则;
什么关系?(大家可以大胆猜想!)
探究 一个袋子中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其中有2个红色球(标号为1和2),
2个绿色球(标号为3和4),从袋中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摸出2个球. =“两次都摸
到红球”, =“两次都摸到绿球”.
(1)、这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
(2)事件、事件的和事件是什么?
(3)()、()与( ∪ )的值有什么关系?
性质5:(概率的单调性) 如果 ⊆ ,那么() ≤ ().
新知讲解
问题4 摸球试验中, =“第一次摸到红球”, =“第二次摸到
红球”,“两个球中有红球”= ∪
(1)( ∪ )和() + ()相等吗?如果不相等,请你说明原
因,并思考如何计算( ∪ ).
( ∪ ) = () + () − ( ∩ ).
与性质3的区别是:性质3的事件是互斥的;
但性质6的事件是两个随机事件;
性质3是性质6的特殊情况.
概念生成
性质1:对任意的事件,都有() ≥ .
性质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即() = ,(∅) = .
(2)特殊的事件有哪些?他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3)事件间有哪些特殊关系?他们的概率之间有哪些关系?

高一数学 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 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概率知识点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试验中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相对频率。

在高一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概率计算、条件概率以及概率统计等方面介绍高一数学中的概率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概率是一个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概率的基本理论中,有如下几个基本概念:1.试验:试验是指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的某一过程。

2.样本空间:样本空间是指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用S表示。

3.事件:事件是样本空间的子集,表示试验的某一特定结果或者结果的集合。

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事件。

二、概率计算在概率的计算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下几个常见概率模型:1.等可能概型:即指在样本空间的每个基本事件(即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它是最简单的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即指交集、并集等概率问题,涉及到图形的面积、体积等概率计算。

3.计数原理:即通过排列、组合等方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三、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四、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概率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率与概率的比较:通过大量实验的结果来逼近真实的概率。

2.大数定律: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接近概率的现象。

3.独立性:独立事件指事件A发生与否不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

4.贝叶斯定理:是用于在给定其他相关事件的条件下,计算事件的条件概率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概率知识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计算方法、熟悉条件概率的计算以及了解概率统计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练习提升自己的概率计算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概率知识,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数学水平。

高一数学第九章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九章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九章概率知识点概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每个人的决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中数学的第九章——概率,是一门涉及不确定性的数学学科。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一数学第九章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件,而样本空间则是指随机事件可能的所有结果的集合。

例如,抛一枚硬币的结果只能是正面或反面,那么样本空间就包含了{正面,反面}。

二、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概率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在数学中,概率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例如,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2可以写作0.5或50%。

概率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1.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即0 ≤ P(E) ≤ 1。

2. 样本空间的概率为1,即P(S) = 1。

3. 如果事件A和事件B互斥(即不可能同时发生),则它们的概率相加等于发生A或B的概率,即P(A∪B) = P(A) + P(B)。

三、频率和概率的关系频率是指在大量试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

频率越接近概率,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将趋于稳定,逼近概率值。

四、基本概率公式在概率计算中,基本概率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计算一些复杂事件的概率时非常有用。

基本概率公式为 P(A∪B) = P(A) + P(B) -P(A∩B)。

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

五、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可以通过公式P(A|B) = P(A∩B) / P(B) 计算得出。

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六、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独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相互之间的发生没有影响;而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在独立事件中,P(A∩B) = P(A) * P(B),而在互斥事件中,P(A∪B) = P(A) + P(B)。

高中数学高一概率知识点

高中数学高一概率知识点

高中数学高一概率知识点概率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在高一数学中,学生首次接触到概率的相关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打下了概率的基础,对于进一步学习高级的概率理论做好了铺垫。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重要的概率知识点,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

一、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在概率的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

随机事件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比如投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为奇数的事件。

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的结果构成的集合,比如投掷一枚骰子,样本空间为{1, 2, 3, 4, 5, 6}。

二、事件的概率事件的概率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在概率的计算中,我们常用的计算公式是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样本空间的大小,即概率=事件发生次数/样本空间的大小。

例如,投掷一枚公正的骰子,出现点数为3的概率为1/6。

这意味着在大量重复投掷的实验中,点数为3的结果约占总次数的1/6。

三、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事件的独立性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相互不影响,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不会改变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抛硬币的结果与掷骰子的结果是独立事件。

事件的互斥性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

例如,一个骰子的点数既不可能是偶数又不可能是奇数,所以得到奇数和得到偶数是互斥事件。

四、加法定理与乘法定理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是概率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加法定理适用于计算两个事件的和事件的概率,即P(A∪B) = P(A)+ P(B) - P(A∩B)。

其中,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的和事件,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的交事件。

乘法定理适用于计算两个事件的积事件的概率,即P(A∩B) = P(A)×P(B|A)。

其中,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五、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指随机变量取各个值的概率。

在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中,我们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概率质量函数。

高一上数学概率知识点

高一上数学概率知识点

高一上数学概率知识点概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需要运用的技能。

在高一上学期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概率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进行介绍。

一、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方式。

在概率中,我们通常用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来表示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例如,掷一枚公正的骰子,出现1的概率是1/6,出现2的概率也是1/6,以此类推。

二、事件的分类在概率的研究中,事件分为互斥事件和非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在掷骰子的例子中,出现1和出现2就是互斥事件,因为在一次投掷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

非互斥事件则相反,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掷骰子出现偶数和掷骰子出现大于3都是非互斥事件,因为在一次投掷中可以同时发生。

三、事件的独立性和相关性事件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其他事件影响的情况。

例如,某人抛10次硬币,每一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是独立的。

如果前几次出现正面,不会影响后面出现正面的概率。

事件的相关性则相反,指的是一个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其他事件的情况。

例如,举办一个室外活动的成功与否可能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天气状况不佳,那么活动成功的概率就会降低。

四、概率的计算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通过概率的计算公式来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其中,绝对概率公式和相对概率公式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绝对概率公式是指通过计算事件发生的总次数与事件总数的比值来确定概率。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选出一张红心牌的概率可以通过红心牌数量除以总牌数来计算。

相对概率公式则是指通过事件发生的频率来确定概率。

例如,某人抛一枚硬币,对其进行100次抛掷,结果正面出现40次,那么正面出现的概率就是40%。

五、事件的组合与排列在概率的研究中,有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高一数学第七章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七章概率知识点

高一数学第七章概率知识点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高一数学课程的第七章中,我们将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概率相关的统计分布。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概率知识点,使读者对概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数值。

在实际问题中,随机事件可能有多个结果,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不同的。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二、事件的分类在概率问题中,我们可以将事件分为两类:互斥事件和不互斥事件。

当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时,称这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当两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时,称这两个事件为不互斥事件。

三、概率的计算公式我们通过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来计算概率。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如果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n,总次数为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 = n/N。

在计算概率时,我们需要注意事件的互斥性和相互独立性。

四、加法定理和条件概率加法定理是指对两个不互斥事件A和B,事件A或事件B发生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A或B) = P(A) + P(B) - P(A且B)。

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表示为P(A|B) = P(A且B)/P(B)。

条件概率是概率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独立事件和相互依赖事件当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没有任何关系时,称事件A与事件B是独立事件;当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有关系时,称事件A与事件B是相互依赖事件。

对于独立事件,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定理来计算其概率。

六、排列组合与概率在概率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考虑的是从一个集合中抽取若干个元素,形成一个子集合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排列和组合的问题。

排列是指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且考虑元素的顺序;组合是指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但不考虑元素的顺序。

排列组合与概率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计算概率。

高一数学《概率》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概率》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3. 概率◆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的侧度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概率与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概率与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总结概率与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了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以及对这些规律进行概率推断的方法。

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对高一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重要知识进行总结。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在概率论中,我们将能够观察到结果的实验称为随机事件,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用Ω表示,而随机事件用A、B、C等表示。

2. 事件的概率及其性质事件A的概率表示为P(A),概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且满足以下性质:(1)非负性:对于任何事件A,有P(A)≥0;(2)规范性:对于样本空间Ω,有P(Ω)=1;(3)可列可加性:对于互不相容的事件A₁、A₂、...,有P(A₁∪A₂∪...) = P(A₁) + P(A₂) + ...3. 事件的互不相容性与相容性互不相容的事件指的是它们不能同时发生,而相容的事件则表示它们可以同时发生。

4. 事件的独立性与相关性独立事件指的是一个事件的发生不会对其他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而相关事件则表示它们的发生与其他事件有一定的关联。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适用于实验的样本空间有限且各个结果等可能的情况。

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 = N(A) / N(Ω),其中N(A)表示事件A中有利结果的个数,N(Ω)表示样本空间Ω中的结果总数。

2.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适用于实验的样本空间为几何图形的情况。

需要根据几何图形的特性,通过计算面积、长度等来求解事件的概率。

3. 频率概率频率概率是通过实验的频率统计进行概率推断的方法。

当实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时,频率概率趋近于真实概率。

4.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指的是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汇总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汇总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汇总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概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一所有的概率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基本概念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概率,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例如,如果我们抛一个硬币,那么正反两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2,即0.5,因为它们是等可能事件。

二、事件的互斥与对立在概率中,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那么它们的概率和为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的发生和事件A不发生两种情况,即事件A的概率加上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等于1。

例如,一个骰子的点数为1是事件A,那么点数不为1的事件就是A的对立事件。

因为骰子的点数只有6个,所以它们是互斥事件,概率和为1。

三、事件的独立性如果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例如,两个骰子同时掷出的点数是相互独立的,因为它们的结果互不影响。

所以两个骰子同时掷出的点数和为7的概率是1/6。

四、事件的并与交事件的并是指事件A和事件B至少发生一个的情况,事件的交是指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情况。

事件的并、交可以用概率进行计算。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两张牌,事件A表示第一张牌是红心,事件B表示第二张牌是黑桃。

那么事件A和事件B的并表示第一张牌是红心或者第二张牌是黑桃,事件A和事件B的交表示第一张牌是红心同时第二张牌是黑桃。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事件A和事件B的并概率为26/52=1/2,事件A和事件B的交概率为13/52=1/4。

五、计算概率的方法计算概率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古典概率。

古典概率是指在试验的样本空间中,每个样本点出现的概率相等。

例如,一个标准的扑克牌有52张,其中红心有13张,那么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得到红心的概率就是13/52=1/4。

高一数学概率统计难点在哪里

高一数学概率统计难点在哪里

高一数学概率统计难点在哪里对于刚刚踏入高一的同学来说,数学中的概率统计部分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

这一部分的知识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么,高一数学概率统计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概念的理解概率统计中涉及到许多新的概念,如随机事件、概率、样本空间、频率、平均数、方差等等。

这些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同学们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

例如,随机事件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需要同学们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随机事件,并能够判断某个事件是否为随机事件。

再比如概率的概念,概率是用来衡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概率的本质以及如何计算概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些同学可能会把概率与频率混淆,认为频率就是概率,或者在计算概率时出现错误。

二、计算方法的掌握在概率统计中,有多种计算方法需要同学们掌握,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等。

每种计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计算公式,同学们需要准确地判断问题所属的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古典概型是概率计算中的一个基础模型,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同学们能够正确地列举出样本空间中的基本事件个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而几何概型则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条件概率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同学们需要理解在已知某个条件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则涉及到更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概率统计中,同学们经常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这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图表、计算统计量等等。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大全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大全

高一所有概率知识点大全概率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分支,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概念之一。

而在高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概率的知识,并且会接触到更多的概率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阶段所有的概率知识点,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概率的概念和运用。

1. 概率基本概念- 样本空间:指一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全体。

- 事件:样本空间中的某些结果的集合。

- 概率: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2. 概率计算方法- 经典概率:指在所有可能结果都是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 相对频率概率:指通过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接近概率。

- 主观概率:指基于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给出的概率。

3. 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

- 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4.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指在一个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 乘法定理:计算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的概率。

5. 事件间的关系- 并事件:指两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情况。

- 交事件:指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 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 补事件:指某个事件不发生的情况。

6. 置换与组合- 置换:指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按不同的顺序排列的方法数。

- 组合:指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不考虑排列顺序的方法数。

7. 二项式定理与二项式分布- 二项式定理:指提供了展开二项式的公式。

- 二项式分布:指在一系列相互独立的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r次的概率。

8. 期望与方差- 期望:指在一系列试验中,某个随机变量的平均值。

- 方差:指在一系列试验中,随机变量与其期望之间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

9. 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指在某个范围内取有限个或无限个可能值的变量。

- 连续型随机变量:指在某个范围内取任意实数值的变量。

10. 概率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 概率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情况。

高一数学《概率与统计》

高一数学《概率与统计》

考点1:抽样方法一.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满足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抽样,共有三种经常采用的随机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从元素个数为N 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⑴抽出办法:①抽签法:用纸片或小球分别标号后抽签的方法.②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是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生成随机数的功能生成的一张数表.表中每一位置出现各个数字的可能性相同.随机数表法是对样本进行编号后,按照一定的规律从随机数表中读数,并取出相应的样本的方法.⑵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①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 是有限的. ②简单随机样本数n 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 ③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④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⑤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均为nN.<教师备案>样本获取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面统计,一种是样本统计.全面统计的例子非常多,比如美国大选,每个州的选民都是通过投票选出每个州的负责人.也就是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再比如我们调查学生是海淀还是非海淀,我们也是给每个学生打了电话,访谈出结果,每个同学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再比如一些小事,像一群人中午的时候讨论去哪吃饭,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全面统计的好处在于无遗漏,数据准确无偏差,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非常的繁琐、麻烦.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很无力,所以我们需要有样本统计. 样本统计的意义就是从一个大数据中抽取数据样本分析,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估计原数据的性质.于是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抽样.一个合理的抽样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平等”,也就是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比如我们发现,老师选出的学生代表很可能不能真正代表全体同学的意见,因为老师选取的一定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这类学生平时一定非常活跃.而对于一些比较内向,“存在感”比较低的同学来说,老师可能就不会关注,被选中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由此可以推知,人为的抽样一般是不靠谱的.再比如,现在很多的新闻都有网上的调查,有的媒体通过网上调查的数据来分析广大人民对新闻的反馈.这样的调查也是不靠谱的,因为网上调查反映出来的大多是经常上网的人的意见,而对于平时不上网的人就没有调查,所以这样的抽样也是不合理的.最常见的合理抽样方式是“抓阄”,这可以保证每个个体都能“等可能”的被选中.当然抓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去抓一次,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编一个号,然后由一个人来抽号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常见的彩票大致就是这个原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彩票里面的等可能是对彩票是等可能的,对人不一样,因为一个人可以买很多彩票.6.1随机抽样知识点睛第6讲概率默统计类<教师备案>老师在讲完简单随机抽样后可以让学生做例1的【铺垫】⑴,本小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总体,什么是个体,什么是样本容量,因为简单随机抽样比较简单,而且在后边要讲的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中都要用到,所以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解了.2.系统抽样: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由于抽样间隔相等,又被称为等距抽样.⑴抽出办法:从元素个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如果总体容量能被样本容量整除,设Nkn=,先对总体进行编号,号码从1到N,再从数字1到k中随机抽取一个数s作为2(1)s k s k s n k+++-,,,个数,这样就得到容量为n的样本.如果总体容量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可随机地从总体中剔除余数,然后再按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样.⑵系统抽样时,当总体个数N恰好是样本容量n的整数倍时,取Nkn=;若Nn不是整数时,先从总体中随机地剔除几个个体,使得总体中剩余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n的机会相等,因而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仍然相等为nN.<教师备案>随着数量的增大,抓阄的方式效率会比较低.当然,随着现在计算机的发展,数据量很大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选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课本上提到的系统抽样其实现在已经不怎么使用了.不过作为传统意义下的抽样方法,我们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系统抽样的核心是“选出代表”,每个代表会直接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系统抽样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抽样,也就是我们教科书上的抽样方式,这种例子非常多,比如军训的时候,可能我们出现过“一到三”报数,这样就把我们分成了“一”“二”“三”三个组,然后就可以随机选一个数“一”,然后所有的“一”就被选中了.同样的道理,我们对1000人,选取一个100人的样本,那么我们就需要把总数分成100组,每组10个人,然后让第一组的人抓阄(为的是随机抽样),比如“4”抓到,那么每一组的“4”就被选中了.另一种系统抽样的方式是“纵向抽样”,它出现的原理是这样的:原始的系统抽样方法会造成直观上的不公平.比如我们1000人里面选100人去叙利亚旅游,大家肯定都不愿意去,第一组的人抓阄之后,由于第一组的4号被选中,那么每一组的4号就都被选中了,其他组的4号会认为被第一组的4号连累,因为他们是“被”选中的.虽然从可能性上说,这没有道理,不过直观上确实有点“躺枪”的意思.于是人们改变了方式,也就是纵向系统抽样.比如现在我们还是1000人里面选100人去叙利亚,我们把所有人分成10组,每组100人,然后每组自行推举一个代表上台抓阄,被选中的人所在的组,整组都被选中.这样我们每个组都有人去抓阄,也就实现了直观上的公平.但是在可能性的角度,横向和纵向抽样都是“等可能”的,没有本质区别.<教师备案>老师在讲完系统抽样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例1的铺垫⑵,例1⑵以及尖子班拓展⑵,这几个题都是系统抽样,老师可以选择几个让学生做做,不一定都让学生做,老师自己选择.3.分层抽样:当总体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要反映总体情况,常采用分层抽样,使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几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而且各层抽样时,可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应用广泛.<教师备案>简单随机抽样(抓阄)和系统抽样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分层抽样就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平,因为我们人为的干扰了抽样的过程.不过现实意义之下我们统计数据必须进行分层,否则统计数据会闹出笑话.常见的一个就是我家房子10平米,后来搬过来一个邻居,房子面积是100平米,那么我家的生活状况有没有改变.实际上没有,但是统计数字可能告诉你,你们的平均面积增加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统计需要分层,比如统计收入水平的时候需要分不同的城市,统计生育问题的时候要分城市和农村,统计化妆品消费水平的时候要分性别等等.所以分层抽样就是为了保证每个层面上的公平性,我们按照每个层次占到总体的多少来分配选取的比例.这里老师可以开发更多的统计实例,一定要讲出现实意义来.<教师备案>老师在讲完分层抽样后可以让学生做例1的铺垫⑶,例1⑶以及目标班专用⑷,让学生熟练掌握分层抽样,因为在以后考试和北京高考中,三个抽样重点考察分层抽样.老师在讲完三个抽样后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抽样,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做例1⑴,尖子班拓展⑴.【铺垫】⑴为了了解参加运动会的2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取100名运动员;就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①2000名运动员是总体;②每个运动员是个体;③所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为100;⑤每个运动员被抽到的概率相等A.1B.2C.3D.4⑵从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A.510152025,,,,B.313233343,,,,C.12345,,,,D.2461632,,,,⑶某商场有四类食品,其中粮食类、植物油类、动物性食品类及果蔬类分别有40种、10种、30种、20种,现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则抽取的植物油类与果蔬类食品种数之和是()A.4B.5C.6D.7【解析】⑴ B;④⑤正确,①②③错误⑵ B;⑶ C;20(1020)640103020+⨯=+++.【例1】三种抽样⑴现有以下两项调查:①某装订厂装订图书36000册,要求检验员从中抽取500册图书,检查其装订质量状况;②某市有大型、中型与小型的商店共1500家,三者数量之比为1:5:9.为了调查全市商店每日零售额情况,抽取其中15家进行调查.完成①、②这两项调查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依次是()A.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法B.分层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法C.分层抽样法,系统抽样法D.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⑵用系统抽样法要从160名学生中抽取容量为20的样本,将160名学生随机地从1~160编号,按编号顺序平均分成20组(1~8号,9~16号,…,153~160号),若第16组抽出的号码为126,则第1组中用抽签的方法确定的号码是.⑶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235∶∶.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种型号产品有16件.那么此样本的容量n=.⑷(目标班专用)某校有500名学生,A型血的有125人,B型血的有125人,AB型血的有50人,为了研究血型与色弱有没有关系,要从中抽取一个20人的样本,按分层抽样,O型血应抽取的人数为人.【解析】⑴ D;①是系统抽样;②明显是分层抽样;⑵6;不妨设第1组抽出的号码为x,则第16组应抽出的号码是815126x⨯+=,∴6x=.⑶80;A种型号的产品占总体的比例是210,则样本容量1016802n=⨯=.⑷该学校O型血的人数为50012512550200---=,按照分层抽样的抽样比相等得:500:20200:x=,解得8x=,即O型血应抽取的人数为8人.经典精讲<教师备案>学习了抽样后,需要对收集的这些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用这些样本来估计总体.这种估计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另一种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用来估计的图表和方法有很多种,本版块在初中的基础上来学习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和方差.考点2:频率分布直方图1.列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①计算极差:找出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它们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取组距,用极差组距决定组数;③决定分点:决定起点,进行分组;④列频率分布表:对落入各小组的数据累计,算出各小组的频数,除以样本容量,得到各小组的频率.⑤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数据的值为横坐标,以频率组距的值为纵坐标绘制直方图,知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频率.2.频率分布折线图:将频率分布直方图各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一般把折线图画成与横轴相连,所以横轴左右两端点没有实际意义.3.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不断增大时,所分组数不断增加,分组的组距不断缩小,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用一条光滑曲线()y f x =来描绘,这条光滑曲线就叫做总体密度曲线.总体密度曲线精确地反映了一个总体在各个区域内取值的规律.<教师备案>这里主要介绍的就是样本分析方法,直方图就是很重要的一种.其实直方图的形成过程就是把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分段截取数据.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画正字”,比如我们收到了一组数据是学生的跳绳次数,我们就可以把次数分成若干组,然后一个一个数据看落在了哪个组里,利用“画正字”的方式看出每组里有几个数,最后画出直方图.直方图的主要作用是看出数据的分布变化趋势,很容易表示大量数据,缺点是原始数据不能在图上表示出来.通过例2的学习,让学生可以由给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算出各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理解横纵坐标代表的意义.频率分布折线图和总体密度曲线不需要深究,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即可.【例2】 频率分布直方图⑴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其抽样的100根中,长度在[)3035,内的频率为______,有______根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 .经典精讲知识点睛6.2用样本估计总体y 510152025303540长度(mm)0.010.020.030.040.050.06频率组距⑵(目标班专用)某班50名学生在一次百米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13秒与19秒之间, 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六组:第一组,成绩大于等于13秒且小于14秒;第二组,成绩大于等于14秒且小于15秒;……第六组,成绩大于等于18秒且小于等于19秒.右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设成绩小于17秒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为x ,成绩大于等于15秒且小于17秒的学生人数为y ,则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可分析出x 和y 分别为( )秒频率/组距1918171615141300.360.340.180.060.040.02A .0.9,35B .0.9,45C .0.1,35D .0.1,45【解析】 ⑴ 0.1,30;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长度在[)3035,内的频率为0.0250.1⨯=. 棉花纤维长度小于20mm 的频率为()0.010.010.0450.3++⨯=,则棉花纤维长度小于20mm 的频数为1000.330⨯=根.⑵ (目标班专用)A .考点3:茎叶图<教师备案>当样本数据较少时,可以用样本分析的另一个常用图表方法――茎叶图,这个图主要作用是两组数据的对比.一左一右很容易估计出两组数据的对比状况,而且茎叶图是把所有的数据都列出来,精确性上比直方图要好一点,但是对于数据特征的分析不如直方图直观.可以结合铺垫讲解知识点,并简单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1.制作茎叶图的步骤:①将数据分为“茎”、“叶”两部分;②将最大茎与最小茎之间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成一列,并画上竖线作为分隔线; ③将各个数据的“叶”在分界线的一侧对应茎处按一定次序同行列出.<教师备案>“按一定次序”一般是按大小顺序,也可以按统计数据的顺序.2.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数据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数据值就称为中位数.当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据值即为中位数;当项数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值的平均数.知识点睛8964553819261846172852乙甲54535251【铺垫】某班甲、乙两学生的高考备考成绩如下:甲:512554528549536556534541522538 乙:515558521543532559536548527531①用茎叶图表示两学生的成绩;②分别求两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分. 【解析】 ①两学生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②将甲、乙两学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 甲:512522528534536538541549554556, 乙:515521527531532536543548558559. 从以上排列可知甲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5365385372+=,乙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5325365342+=.甲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1222283436384149545650053710++++++++++=,乙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1521273132364348585950053710++++++++++=.【例3】 茎叶图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 ),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则下列关于甲,乙两班这10名同学身高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班同学身高在175以上的人数较多 B .甲班同学身高的中位数较大C .甲班同学身高的平均值较小D .甲、乙班同学身高的平均值一样大 【解析】 C ;甲班同学身高175以上的有3人,乙班有4人,故而A 错误.甲班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为169,乙班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为171.5.故而B 错误. 容易计算得知,=170x 甲,=171.1x 乙,故C 对.考点4:统计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师备案>分析样本数据时,我们已经学过了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这些概念,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的特征信息,各有利弊.平均数是统计数据一个非常好的特征,它可以利用所有的样本数据,而且比较好算.也正因为平均数利用了所有的数据,所以它容易受到一些极端数据的影响.比如歌唱比赛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平均,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个别评委的极端喜恶,尽量体现评分的准确和公正性.再比如公布一个地区的家庭平均收入时,平均数也掩盖了一些极端情况的存在,而这些是不容忽视的.怎么样能反映这些极端情况呢,也就是数据的离散程度呢,从运算方便等各方面考虑,引入了方差或标准差来进行衡量.统计数据的数字特征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经典精讲知识点睛乙班甲班98822388900191716159865311822.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极差、方差或标准差来描述:⑴极差又叫全距,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动幅度;⑵样本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样本的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设样本的元素为12n x x x ,,,,样本的平均数为x , 定义样本方差为222212()()()n x x x x x x s n-+-++-=,样本标准差22212()()()n x x x x x x s n-+-++-=,简化公式:22222121()n s x x x nx n ⎡⎤=+++-⎣⎦.<教师备案>这部分其实没有真正的考察,现在最多也就是通过样本的特征直接套用在整体数据上.寒假班对方差只需要初步理解它存在的意义即可,对方差的直观理解放在春季同步班讲解.【例4】 方差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1s ,2s ,3s 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甲的成绩乙的成绩 丙的成绩 环数 7 8 9 10 环数 7 8 9 10 环数 7 8 9 10 频数5555频数6446频数4664A .312s s s >>B .213s s s >>C .123s s s >>D .231s s s >>【解析】 B ;根据题中数据计算()()12117585951058.57684941068.52020x x =⨯+⨯+⨯+⨯==⨯+⨯+⨯+⨯=,,()317486961048.520x =⨯+⨯+⨯+⨯=,∴123x x x ==;()()()()22221178.5588.5598.55108.55 1.2520s ⎡⎤=-⨯+-⨯+-⨯+-⨯=⎣⎦, 同理得231.45 1.05s s ==, ∴213s s s >>.<教师备案>概率的定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开始就是根据经验,对统计事实的认识.历史上对概率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量统计中发生的几率有 多大.比如很多数学家都玩过“扔硬币”这个游戏,而且还统计了结果,如图.大家发现,扔了很多很多次之后,结 果都差不多是正反面各占一半,所以大家认为硬币出正面的概率是50%.可能有人觉得这个做法很无聊,但是这只是概率的现象,是一个经典精讲6.3随机事件概率结果层面的东西,并不是概率的本质.不过现在计算机在估计概率的时候也是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多次的实验,最终估计出一个结果.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想一些复杂的问题.这里面著名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赌徒分金问题(注:两个赌徒玩掷硬币,规定正面则甲加一分,反面则乙加一分,谁先得到16分谁就可以赢得一袋金币,现在进行到甲:乙=15:12,警察来了,说不让赌了,那么这些金币该怎么分.(【解析】按照15:1的比例分;假设警察没有来,则乙赢的概率为:11111222216⨯⨯⨯=,甲赢的概率为:111111111115222222222216+⨯+⨯⨯+⨯⨯⨯=,∴应该按照15:1的比例分金币),另一个问题是掷两个骰子,至少有一个6的概率(【解析】:1136).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很难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毕竟情景比较复杂,这就促使人们要从概率的理论角度入手解决.费马在概率的定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为他引入了“等可能”这个概念.就是我们需要先认同一些基本的“等可能”的条件,然后再由此出发考虑复杂情况.第三阶段:古典概型有弊端,因为古典概型的必然要求是要把一个事件分解成若干等可能的基本事件,不过有些问题中这件事是做不到的.比如打靶问题.所以才有了几何概型这个概念.之后随着函数论的发展,我们用函数基础定义概率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新的概率理论.后续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说的就是这个阶段的问题.建议老师在一开始教学的时候强化概率的直观解释.比如:掷硬币模型,再比如:猜黑白(俗称手心手背).其实这就是利用了概率均等的原理进行的.我们可以想一想,手心手背其实是很有效的一个等概率选取方式.另外,猜拳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等概率选取方式.这些概率其实挺难算的,不过我们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概率的意义.同样的问题还有: 【趣题】1.甲乙两个人去公园,公园有10个景点,在这10个景点中两个人各自独立的选取5个,假定甲和乙同时出发,游览每一个景点的时间都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在最后一个景点相遇的概率是多少?【解析】下面有三种方法,老师在给学生讲本讲的时候可以讲法一,法二和法三供老师参考:法一:从概率意义的直观理解,考虑甲最后在的一个景点,乙最后在任何一个景点的可能性相同,恰好在甲所在的景点的概率为110.法二:甲最后一个景点为i 号景点的概率都为110,乙最后一个景点为i 号景点的概率也为110()12310i =,,,,故他们最后一个景点为同一个景点的概率为11110101010⨯⨯=.法三:他们参观景点的所有顺序有551010A A 种,每种参观景点的顺序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故在最后一个景点相遇的情况有1441099C A A ,故所求概率为1441099551010C A A 1A A 10=. 2.华约的自招考题:4个人传球,每个人都等概率的传给其他人,由甲开始第一次传球,设n 为传球次数,n 次传球后球在甲手里的概率记为n p ,问当n 趋向于无穷的时候,n p 趋向于多少?【解析】下面有两种方法,老师在给学生讲本题的时候可以讲法一,法二供老师参考:法一:从概率意义的直观理解,因为每个人都等可能的传给其他人,所以球在甲手里的概率为14,传n 次球后球在甲手里的概率依然为14.法二:记n A 表示事件“经过n 次传球后,球在甲手中”,12n =⋅⋅⋅,,则有()10P A =,()()()111n n n n n P A P A A P A A +++=+()()1113n n n P A A p +==-. 所以1n p +与n p 的关系式为()1113n n p p +=-,12n =⋅⋅⋅,,① 设11()3n n p p λλ++=-+,对比得14λ=-.于是①式可以变形为1111434n n p p +⎛⎫-=-- ⎪⎝⎭,从而14n p ⎧⎫-⎨⎬⎩⎭是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1144p -=-.故有1111443n n p -⎛⎫⎛⎫-=-⨯- ⎪ ⎪⎝⎭⎝⎭,111143n n p -⎡⎤⎛⎫=--⎢⎥ ⎪⎝⎭⎢⎥⎣⎦,12n =⋅⋅⋅,, ② 由②可得1111lim lim 1434n n n n p -→∞→∞⎡⎤⎛⎫=--=⎢⎥ ⎪⎝⎭⎢⎥⎣⎦. 另外还可以介绍一些概率不能直观解释的例子:比如生日悖论:世界上任取50个人,他们至少有两个人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是多少?请见下图(转自维基百科)由此可见,当取到23个人的时候,概率已经超过了50%,选取50人的时候,概率应该在95%左右.还有一个例子:乒乓球体育比赛中规定:如果双方得分是10:10,那么一方至少要得12分才能获胜,也就是至少比对方多两分.那么这种“延球”制相对于没有延球制度,到底是对强者更有利,还是帮助弱者有更大的机会翻身呢?(【解析】延球制度对强者更有利;假设强者很强,则再比赛一局有可能强者胜也有可能弱者胜,但是再比赛两局或者比赛无穷多局,肯定是强者赢的概率更大),这些其实都是通过直观解释概率比较复杂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可以定义事件:考点5:随机事件的概率一.事件1.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必然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随机现象是在相同条件下,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例子:判断以下现象是否为随机现象知识点睛。

高一数学概率

高一数学概率

高一数学概率
一、概率基础知识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在概率论中,我们研究随机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进而进行预测和决策。

本部分将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

二、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是一种常见的概率模型,适用于那些只包含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事件。

在本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了解其特点,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三、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不同,其适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具有连续或无限可能结果的事件。

在本部分,我们将探讨几何概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是指在某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本部分将介绍条件概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条件概率进行概率推理和
决策。

五、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是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的统计方法。

在本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独立性检验,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六、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数学工具。

在本部分,我们将学习随机变量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了解常见的随机变量分布及其概率计算方法。

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是描述随机变量某些特性的量。

在本部分,我们将学习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协方差等数字特征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一数学概率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一数学概率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一数学概率题型及解题方法摘要:1.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高一数学概率题型分类a.单一概率事件b.复合概率事件c.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3.解题方法与技巧a.直接计算法b.概率树图法c.逆向思维法d.数学公式法4.提高概率题解题能力的建议5.例题解析正文:概率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概率题型及解题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数学概率题型及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明确概率的基本概念。

概率是用来描述某个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其中0表示事件不可能发生,1表示事件一定会发生。

在高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单一概率事件和复合概率事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高一数学概率题型的分类。

a.单一概率事件:这类题目要求计算一个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解题方法通常是利用概率公式直接计算,例如:随机抛一枚公正的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概率。

b.复合概率事件:这类题目涉及到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同时发生。

解题方法有概率乘法公式、概率加法公式等。

例如:抛一枚公正的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各是多少?c.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这类题目涉及到事件的相互关系。

解题方法有条件概率公式、独立事件概率公式等。

例如: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先随机取出一个红球,然后再随机取出一个球,求取出两个红球的概率。

在解决概率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解题方法与技巧:a.直接计算法:适用于简单概率事件,直接利用概率公式计算。

b.概率树图法:适用于复合概率事件,通过画出概率树图,清晰展示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计算。

c.逆向思维法:适用于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从结果反推条件,简化计算过程。

d.数学公式法:熟练掌握概率公式,将题目中的条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为了提高概率题的解题能力,同学们可以多做练习,总结经验,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

高一数学统计与概率总结

高一数学统计与概率总结

高一数学统计与概率总结高一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总结如下:1. 基本概率公式在概率论中,基本的概率公式包括:P(A) = %A / nP(B) = %B / nP(A|B) = %A / (%B + %A)P(B|A) = %B / (%A + %B)其中,%A表示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B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B+%A表示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的概率,即它们发生的概率之和。

2. 独立性独立性是指两个事件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

其中,相互独立的意思是,如果事件A发生,事件B发生的概率不受事件A发生前后发生情况的影响。

例如,抛一枚硬币正反面相互独立,因为它们的概率之和为1/2。

3. 条件概率公式条件概率公式用于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相互依赖的情况。

其中,P(A|B)表示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例如,抛一枚硬币正反面的条件概率公式为:P(A|B) = P(B|A)P(A) / P(B),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4. 常用概率分布在概率论中,常见的分布包括:- 泊松分布: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常数的分布。

- 正态分布:连续型概率分布,它的参数为均值和标准差。

- 均匀分布: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相等的分布。

- 负二项分布:适用于从0到1连续可数个样本中,其中只有一部分样本的结果属于正态分布的情况。

5. 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是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的特征函数,它是概率分布的图形表示。

常见的概率密度函数包括:- 泊松分布的密度函数为:f(x) = C x^(-n) / (n * e^(-x)),其中C为常数,n为泊松分布的项数。

-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为:f(x) = (1 /√(2 *pi)) * e^(-x^2 / 2),其中π为圆周率。

- 均匀分布的密度函数为:f(x) = 1 / (1 + x),其中x为样本容量。

高一期末数学概率知识点

高一期末数学概率知识点

高一期末数学概率知识点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推测或判断的方法。

在高一数学学科中,概率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一期末数学概率知识点。

1. 事件与样本空间在概率的研究中,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随机试验,然后确定与该试验相关的事件和样本空间。

事件是指试验的某个结果,而样本空间是指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如,投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分别是两个事件,样本空间为{"正面向上","反面向上"}。

2. 事件间的关系在概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事件的交集、并集和互斥等关系。

事件的交集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事件的并集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情况;事件的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3. 概率的计算在确定了样本空间和事件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概率来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在数学中,概率的计算有多种方式,包括等可能事件、频率、古典概型等。

其中,等可能事件指的是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频率指的是通过实验多次得到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古典概型指的是指试验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4. 事件的独立性当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时,我们称这两个事件是独立事件。

例如,抛掷两个硬币,第一个硬币正面向上与否与第二个硬币正面向上与否互不影响。

5. 条件概率在概率中,我们还会遇到条件概率的计算。

条件概率指的是在已知某个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需要用到乘法公式: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6.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

例如,掷一个骰子,事件A为“出现奇数点数”,事件B为“出现偶数点数”,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事件A 的对立事件是“出现偶数点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初,屈原被贬便是溯沅江而上,进入雪峰山腹地。“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屈原流放溆浦,长期活动在沅水流域,吸纳“楚声”、“楚歌”等南楚 文化元素而独创“楚辞”。雪峰山地区的沅水流域,也因此而成为“楚辞”的发源地,溆浦则是“楚辞”的故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南京坐火车去湖南雪峰山,原以为路途遥远,起码要一天时间,谁知不到六小时就到了雪峰山脚,出溆浦站时便叹,如今的高铁真是快。站四面环山的站口,抬眼看,远处山色青蒙,近处的人与 物都显得清明。
上雪峰山,走的是雪峰山的溆浦一段,属主体部分。莽莽雪峰山,绵延七百里,是传说中的中华第一神山古昆仑山。两千三百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发问:西北方的“昆仑县圃,其凥安在”,指的 就是雪峰山。
哦,麻雀们,在白雪飘飘的大地上,冒着风雪严寒,欢唱着,蹦跳着,在一行行,一遍遍,将白雪绘成了春暖花开,将寒冷织成了美丽的春天。hg3088官方注册
我想,如果可能,就让我做一只麻雀吧,至少也要做麻雀的朋友。可以耐寒冷,可以有一颗快乐的心儿,有无私的品质,一群群,欢快地飞在天地间,最是,听得懂大自然的语言,可以与自然融在 一体,可以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飞翔与行走,那么欢快,那么地自由自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