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体温的测量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温的测量参考PPT
![体温的测量参考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9f199c50e2524de5187ecd.png)
13
体温的测量
• 1休息 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为患者提供室温适宜、安静、空气流通的合适 休息环境。
•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 3皮肤护理,主要是退热期的护理,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 防止着凉,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 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14
体温的测量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 临
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 伴
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 注
意有无虚脱现象。观察饮水量、尿量等
15
体温的测量
•
•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 • 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 • 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以补充高热 • 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体温的测量
体温的测量
1、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常以口腔、 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最接近于 人体深部温度。临床上常用腋温和口温。
2、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 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3、正常体温:口温 36.3-37.2;肛温 36.5-37.7;腋温 36-37℃
体温的测量
口腔测温操作要点: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 3分钟后取出 读数。
直肠测温操作要点: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
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 3分钟后取 出读数。
体温的测量
• 1休息 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为患者提供室温适宜、安静、空气流通的合适 休息环境。
•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 3皮肤护理,主要是退热期的护理,退热过程中 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 防止着凉,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 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14
体温的测量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 临
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 伴
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 注
意有无虚脱现象。观察饮水量、尿量等
15
体温的测量
•
• 病人进食营养丰富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 • 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并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 • 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以补充高热 • 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体温的测量
体温的测量
1、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常以口腔、 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最接近于 人体深部温度。临床上常用腋温和口温。
2、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 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3、正常体温:口温 36.3-37.2;肛温 36.5-37.7;腋温 36-37℃
体温的测量
口腔测温操作要点: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让患者紧闭口唇,切勿用牙咬,用鼻呼吸, 3分钟后取出 读数。
直肠测温操作要点: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位露出臀
部,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 3分钟后取 出读数。
体温监测ppt课件免费
![体温监测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87b7a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1.png)
低体温
体温过低时,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心肺功能异常 、凝血障碍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是至关重要的。
体温监测在医疗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预防并发症
通过监测体温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 疾病,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对于一些危重疾病,如脓毒症、严重 烧伤等,密切监测体温有助于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年龄因素
新生儿和老年人由于生理 特点,体温调节中枢尚未 完全发育或功能衰退,体 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性别因素
女性基础体温一般比男性 略高,但差异不大
04
体温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一
感染:感染是体温异常最常见的 原因,如感冒、肺炎等。处理方 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以及对症治疗。
电子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总结词
快速、方便、准确度较高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型号的电子体温计,按下测量键后将感应端放在测量部位,如额头、手腕等,等待几秒钟后 读取度数。使用前应检查电池电量和感应端是否清洁。
03
体温的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的范围
正常体温:36℃-37℃
一天内的体温波动:不超过1℃
体温的生理变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老 年人代谢率较低,体温相对较低
。
措施三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 在的疾病,预防体温异
常的发生。
措施四
学习自我监测体温:发 现体温异常时及时就医
,早期治疗。
05
体温监测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水银体 温计、电子体温计或耳温 枪等合适的体温计。
体温过低时,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意识障碍、心肺功能异常 、凝血障碍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是至关重要的。
体温监测在医疗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预防并发症
通过监测体温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 疾病,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对于一些危重疾病,如脓毒症、严重 烧伤等,密切监测体温有助于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年龄因素
新生儿和老年人由于生理 特点,体温调节中枢尚未 完全发育或功能衰退,体 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性别因素
女性基础体温一般比男性 略高,但差异不大
04
体温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一
感染:感染是体温异常最常见的 原因,如感冒、肺炎等。处理方 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以及对症治疗。
电子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总结词
快速、方便、准确度较高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型号的电子体温计,按下测量键后将感应端放在测量部位,如额头、手腕等,等待几秒钟后 读取度数。使用前应检查电池电量和感应端是否清洁。
03
体温的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的范围
正常体温:36℃-37℃
一天内的体温波动:不超过1℃
体温的生理变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老 年人代谢率较低,体温相对较低
。
措施三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 在的疾病,预防体温异
常的发生。
措施四
学习自我监测体温:发 现体温异常时及时就医
,早期治疗。
05
体温监测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体温计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水银体 温计、电子体温计或耳温 枪等合适的体温计。
《体温监测》课件
![《体温监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a0a4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7.png)
抢救赢得时间。
手术病人的体温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失血 等原因,患者的体温可能会出现
波动。
监测体温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低 温和高温等异常情况,保障手术
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体温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 恢复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
新生儿与危重病人的体温监测
新生儿和危重病人由于身体机能较弱 ,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体温异 常。
THANKS
感谢观看
直肠温度监测
总结词
准确度高,适用于不能测量口腔、腋 下温度的病人。
详细描述
直肠温度监测时,将体温计涂上润滑 剂,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时 间为3-5分钟。直肠温度相对稳定, 受外界影响较小,但操作不便,需注 意卫生和安全。
腋下温度监测
总结词
操作简便、安全,适用范围广。
详细描述
腋下温度监测时,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测量时间为5-10分钟。腋下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如夹紧 手臂、运动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05
体温监测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体温监测的准确性问题
01
02
03
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 ,如腋下、口腔、肛门等 ,确保测量准确。
测量时机
避免在剧烈运动、洗澡、 喝热水等情况下测量体温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体温 升高。
仪器校准
定期对体温计进行校准, 确保其准确性。
体温监测的干扰因素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 影响体温的准确性,应在 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测 量。
穿着
穿着过多或过少也可能影 响体温的准确性,应适当 增减衣物再进行测量。 Nhomakorabea情绪
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体温 的准确性,应在平静状态 下进行测量。
手术病人的体温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失血 等原因,患者的体温可能会出现
波动。
监测体温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低 温和高温等异常情况,保障手术
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体温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 恢复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
新生儿与危重病人的体温监测
新生儿和危重病人由于身体机能较弱 ,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体温异 常。
THANKS
感谢观看
直肠温度监测
总结词
准确度高,适用于不能测量口腔、腋 下温度的病人。
详细描述
直肠温度监测时,将体温计涂上润滑 剂,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时 间为3-5分钟。直肠温度相对稳定, 受外界影响较小,但操作不便,需注 意卫生和安全。
腋下温度监测
总结词
操作简便、安全,适用范围广。
详细描述
腋下温度监测时,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测量时间为5-10分钟。腋下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如夹紧 手臂、运动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05
体温监测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体温监测的准确性问题
01
02
03
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 ,如腋下、口腔、肛门等 ,确保测量准确。
测量时机
避免在剧烈运动、洗澡、 喝热水等情况下测量体温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体温 升高。
仪器校准
定期对体温计进行校准, 确保其准确性。
体温监测的干扰因素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 影响体温的准确性,应在 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测 量。
穿着
穿着过多或过少也可能影 响体温的准确性,应适当 增减衣物再进行测量。 Nhomakorabea情绪
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体温 的准确性,应在平静状态 下进行测量。
体温的测量 PPT
![体温的测量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5adc76f7ec4afe04a1dfdc.png)
4.其他 (1)远红外线测温仪:
用于人群聚集场所快速测体温。 (2)报警体温计:
用于检测体温,危重患者。 (3)耳温枪:
测时1s,用于哭闹、睡眠中儿童。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1.体温计消毒法 (1)玻璃体温计消毒 消毒剂:70%酒精、1%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 口表、腋表消毒方法:
消毒液浸泡5分钟→清水→擦干→再30分钟→清水 →擦干甩表备用 肛表消毒法:先用消毒纱布擦净 消毒液每日更换,容器、离心机每周消毒。 (2)电子体温计消毒 仅消毒感温探头,熏蒸、浸泡。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腋温测量法 放置腋表 正确测量 测量时间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仰卧、侧卧、坐位
·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 ·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 ·测量l0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同口温测量法 ·同口温测量法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体位 口温测量法 放置口表 正确测量 测量时间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仰卧、侧卧、坐位
·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 ·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 ·测量3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擦净体温计,正确读数 ·告知测量结果,感谢病人合作 ·将测量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 ·为病人整理衣被,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将体温计浸泡于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肛温测量法 放置肛表
正确测量
测量时间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仰卧、侧卧、屈膝仰卧
·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便于测量,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用于人群聚集场所快速测体温。 (2)报警体温计:
用于检测体温,危重患者。 (3)耳温枪:
测时1s,用于哭闹、睡眠中儿童。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1.体温计消毒法 (1)玻璃体温计消毒 消毒剂:70%酒精、1%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 口表、腋表消毒方法:
消毒液浸泡5分钟→清水→擦干→再30分钟→清水 →擦干甩表备用 肛表消毒法:先用消毒纱布擦净 消毒液每日更换,容器、离心机每周消毒。 (2)电子体温计消毒 仅消毒感温探头,熏蒸、浸泡。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腋温测量法 放置腋表 正确测量 测量时间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仰卧、侧卧、坐位
·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 ·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 ·测量l0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同口温测量法 ·同口温测量法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体位 口温测量法 放置口表 正确测量 测量时间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仰卧、侧卧、坐位
·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 ·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 ·测量3min,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擦净体温计,正确读数 ·告知测量结果,感谢病人合作 ·将测量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 ·为病人整理衣被,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将体温计浸泡于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肛温测量法 放置肛表
正确测量
测量时间 检测记录 整理消毒
三、体温测量技术
操作说明 ·核对;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仰卧、侧卧、屈膝仰卧
·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便于测量,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体温的测量ppt参考课件
![体温的测量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b0c9301711cc7931b716ea.png)
量方式作为对照。 •(8)指导患者处理体温表意外损坏后,防止汞中毒的方法:若患
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 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 物,加速汞的排出。
测量后及时记录清楚
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
• 一、降低体温
• 二、保持清洁和舒适
•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冷疗法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一、方式 湿冷的效果优于干冷
•二、面积 应用面积越大效果越强,但患者的耐受性越差,易引起 全身反应,如血压升高等
•三、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效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以达到最大 的治疗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治疗效 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皮肤苍白、冻伤等
4、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 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腋温)
概念
5、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 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测量体温的步骤
•首先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
•腋下测温操作要点:
•(1)使用前要先将水银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擦 干患者腋下。
•(2)将体温计置於腋下最顶端,体温计紧贴皮肤,屈 臂过胸,夹紧
•(3)测量5-10分钟,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 以无菌纱布擦拭体温计,浸泡消毒
智慧养老 尊严养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 临
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 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用粗纤维食 物,加速汞的排出。
测量后及时记录清楚
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
• 一、降低体温
• 二、保持清洁和舒适
•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冷疗法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一、方式 湿冷的效果优于干冷
•二、面积 应用面积越大效果越强,但患者的耐受性越差,易引起 全身反应,如血压升高等
•三、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效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以达到最大 的治疗效果,如果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治疗效 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皮肤苍白、冻伤等
4、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 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腋温)
概念
5、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 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测量体温的步骤
•首先评估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
•腋下测温操作要点:
•(1)使用前要先将水银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擦 干患者腋下。
•(2)将体温计置於腋下最顶端,体温计紧贴皮肤,屈 臂过胸,夹紧
•(3)测量5-10分钟,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 以无菌纱布擦拭体温计,浸泡消毒
智慧养老 尊严养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
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 临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ced2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7.png)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第11章 体温监测 PPT
![第11章 体温监测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f5738503d8ce2f01662306.png)
给NaHCO3 2-4mmol/kg纠正酸中毒、常规胰岛素10U于 Gs50ml静推环节高血钾,处理心律失常(禁用钙通道 阻滞剂,加重高血钾)
第11章 体温监测
33
丹曲林是治疗MH的特效药,可有效控制钙离 子依赖性的肌肉收缩和高代谢状态。
用法:1-2 mg/kg, 每5min重复一次,直至 PaCO2被控制,肌肉强烈收缩消失,高温下降 为止。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分别达到2.510mg/kg。术后ICU监护至少48小时。
第11章 体温监测
30
氟烷-咖啡碱痉挛试验被认为是MH诊断检查的 金标准。
试验方法:活检的肌肉(通常是股外侧肌肉2g) 分别浸泡在1-3%的氟烷和咖啡碱溶液中,发 生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异常增高。
第11章 体温监测
31
MH.临床特征
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自主呼吸下呼吸急促、呼末CO2 增高、PaO2下降。CO2是手术室最特异敏感指标。
第11章 体温监测
37
2. 手术因素: 手术时间过长,或胸腹手术暴露太久,
散热增加; 输液温度低,库血; 大量冷液体冲洗体腔等。
第11章 体温监测
38
3. 麻醉因素: 全麻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椎管麻醉抑制交感使外周血管扩张散热, 肌松药抑制肌肉活动产热。
第11章 体温监测
39
4. 病人状况:危重病人失去控制散热和产热能 力;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严重感染 、内分泌疾病等。小儿体温中枢不健全。老 年代谢低,产热减少,御寒能力差等。
第11章 体温监测
41
(三)体温降低的预防及处理-1
1. 适宜的环境温度:手术室温度24-26℃,相对 湿度40-50%。低温复温方法,电热毯、加温输 液37℃,机械通气加温加湿。
第11章 体温监测
33
丹曲林是治疗MH的特效药,可有效控制钙离 子依赖性的肌肉收缩和高代谢状态。
用法:1-2 mg/kg, 每5min重复一次,直至 PaCO2被控制,肌肉强烈收缩消失,高温下降 为止。平均剂量及最大剂量分别达到2.510mg/kg。术后ICU监护至少48小时。
第11章 体温监测
30
氟烷-咖啡碱痉挛试验被认为是MH诊断检查的 金标准。
试验方法:活检的肌肉(通常是股外侧肌肉2g) 分别浸泡在1-3%的氟烷和咖啡碱溶液中,发 生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张力异常增高。
第11章 体温监测
31
MH.临床特征
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自主呼吸下呼吸急促、呼末CO2 增高、PaO2下降。CO2是手术室最特异敏感指标。
第11章 体温监测
37
2. 手术因素: 手术时间过长,或胸腹手术暴露太久,
散热增加; 输液温度低,库血; 大量冷液体冲洗体腔等。
第11章 体温监测
38
3. 麻醉因素: 全麻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椎管麻醉抑制交感使外周血管扩张散热, 肌松药抑制肌肉活动产热。
第11章 体温监测
39
4. 病人状况:危重病人失去控制散热和产热能 力;酒精中毒,脑外伤、脑肿瘤、严重感染 、内分泌疾病等。小儿体温中枢不健全。老 年代谢低,产热减少,御寒能力差等。
第11章 体温监测
41
(三)体温降低的预防及处理-1
1. 适宜的环境温度:手术室温度24-26℃,相对 湿度40-50%。低温复温方法,电热毯、加温输 液37℃,机械通气加温加湿。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3efc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0.png)
03
考虑其他症状
除了观察体温变化,还需要考虑宝宝的其他症状,如食欲不振、哭闹、
精神状态等。如果宝宝出现异常症状,可能存在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
检查。
异常体温的识别
发热
宝宝出现发热时,通常会伴随出现面色潮红、呼吸加快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感染或其他 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低热
宝宝出现低热时,通常会表现出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免疫力 低下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加强护理和关注。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宝宝的正常体温范围 • 如何给宝宝测量体温 • 解读宝宝的体温数据 • 宝宝体温异常的处理 • 预防宝宝发热的措施
01
CATALOGUE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
主题背景
随着宝宝成长,定期测量体温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 何给宝宝测量体温,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体温数据,我们设计了这款PPT课件。
3个月以下婴儿
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任何体 温异常都应及时就医咨询。
精神状态不佳
如果宝宝发热时精神状态不佳 、嗜睡或烦躁不安,应尽快就
医。
06
CATALOGUE
预防宝宝发热的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减少 病菌滋生。
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的调节,避免过冷或 过热,保持适宜的室 温。
补充电解质
宝宝因发热而大量出汗时 ,可以适当补充含有电解 质的水分,以维持体内水 盐平衡。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儿童来说,阿司匹林 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应 避免使用。
就医建议
体温测量 ppt课件
![体温测量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d7f7f569dc5022aaea0077.png)
33
ppt课件
34
(2)药物降温法 按医嘱应用解热
剂使体温下降。但未明确发热原因时,不 能轻易使用退热药,以免改变其原有热型 或其他临床特征,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
ppt课件
35
2.高热病人其他护理
(1)休息
(2)口腔清洁
(3)皮肤护理
(4)饮食护理
(5)加强观察
1)定时测体温 高热病人Q4h测量1次,体温 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测2次/d。
ppt课件
4
但玻璃体温计的缺陷也比较 明显,易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 可能;测量时间比较长,对急重 病患者、老人、婴幼儿等使用不 方便,读数比较费事等 。
ppt课件
5
与传统的水银玻璃体温计相 比,具有读数方便,测量时 间短,测量精度高,能记忆 并有蜂鸣提示的优点,尤其 是电子体温计不含水银,对 人体及周围环境无害,特别 适合于家庭,医院等场合使 用。
3)退热期 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大量
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退热分为骤退和渐退两种。
骤退型由于大量出汗丧失水分,病人易出现脉搏细
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症状。
ppt课件
31
2.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称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 年老久病者、休克病人、全身衰竭的重危病人、 用退热药过量及对退热药较敏感的病人。老年人 在严重感染而免疫反应差的情况下,发热反射不 敏感,会产生体温过低。
2)记录出入量 观察病人的入量:饮水量、 饮食量、输液量;出入量:尿量、粪便量、呕吐 量及体重变化。
• 正常肛门体温为36.5
~37.7℃。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的与众不同
ppt课件
体温的测量 ppt课件
![体温的测量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4139b1240c844769eaee82.png)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念
5、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 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 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3)性别:成年女性平均比男性高0.3 ℃ ,女性排卵前 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
1133
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
一、降低体温
二、保持清洁和舒适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饮食鼓励
五、安全护理
六、心理护理
1144
降低体温
降低体温可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1)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冰帽 2)全身用冷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达到降温的目的。
药物降温: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 的
2200
降温措施的选择
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有:冰袋冰帽、温擦浴和酒精擦浴等
66
体温过低
定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体温低于35℃。
原因:①散热过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 体散热过多过快②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 竭,③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 如颅脑外伤;药物中毒,如麻醉药、镇静药;重症疾 病,败血症、大出血等。
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 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
测量口温。
1122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6)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7)体温和病情不符时需重复测量,必要时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测 量方式作为对照。
概念
5、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 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 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3)性别:成年女性平均比男性高0.3 ℃ ,女性排卵前 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
1133
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
一、降低体温
二、保持清洁和舒适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饮食鼓励
五、安全护理
六、心理护理
1144
降低体温
降低体温可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1)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冰帽 2)全身用冷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达到降温的目的。
药物降温: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 的
2200
降温措施的选择
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有:冰袋冰帽、温擦浴和酒精擦浴等
66
体温过低
定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体温低于35℃。
原因:①散热过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 体散热过多过快②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 竭,③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 如颅脑外伤;药物中毒,如麻醉药、镇静药;重症疾 病,败血症、大出血等。
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 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
测量口温。
1122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6)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7)体温和病情不符时需重复测量,必要时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测 量方式作为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学会如何测量基础体温
•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基础体温表
• 学会用基础体温曲线图观察病情变化
• 反应黄体能:以排卵日为分界前低后高的双相体温显示黄体功能正常,黄体期少于12 天、体温上升幅度不足0.3~0.5℃属于黄体功能不足。
• 诊断早孕:黄体期延长、基础体温上升20天不下降,被认为是怀孕的标志。而确认处在 妊娠前3个月时,如果基础体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则可能是早期流产的先兆。 • 诱导排卵:在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不孕症患者诱导排卵时,可以通过基础体温的 变化来判断是否已经发生了排卵。 • 协助诊断出血类型:对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而言,主诉的出血时间常难于判断月经周 期,而应用基础体温可以了解相对真实可靠的月经周期全貌。 • 反应低烧:如果基础体温基线温度过高,在妇科内分泌患者中需考虑盆腔结核与子宫内膜 异位症。
基础体温曲线图
• 基础体温曲线图:是许多孕前和怀孕中的女性所关注的重点,基础体温的变化也是判断你 是否怀孕的方法之一,但往往有许多女性对于基础体温曲线图都不太熟悉,不知道如何准 确的测量出自己的基础体温,更不会根据判断各种基础体温。
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
• 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双相变化,即双相型体温。从月经开始至排卵日,低温期14天; 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
黄体素浓度不够导致排卵期体温上升缓慢
• 可以观察到在14号排卵之后,15号开始体温缓慢上升,提示黄体素浓度不足。
基础体温测量的作用
• 晨起后舌下测量基础体温是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变化情况,归纳整理女性的月经周期变 化规律,预测下一周期的可能排卵日,并嘱咐在预测的排卵日前后同房,即可获得较高的 怀孕几率。
基础体温测量方法
• 预先将基础体温计或者智能体温计准备好,置床头或枕边随手可取到之处,智能体温计可以在每晚 睡觉前佩戴。 • 睡眠6小时以上,醒后即把体温计含入口中(请将探头置于舌下内侧根部,紧闭嘴巴,以确保测出 正确的体温。)至少3分钟(通常与清晨5~7点进行),取出体温计观察温度,并在表格内相应位置 划圆点“●”标记,将各小圆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即成为基础体温曲线。 • 通常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测量记录体温,而在行经期间,注意观察记录月经量;经量适中正常时, 用1个叉号“×”标记;经量较多时,记“××”;经量特别少时,用顿号“、”标记。 • 行房时,在体温圆点外加一圆圈,标记为“⊙”,性感(兴奋、高潮)情况,若能达到性高潮,在 ⊙上方加上“↑”;有性兴奋期但达不到高潮者,在⊙上加“—”标记;若性感冷淡,则在⊙下方 加“↓”标记。 • 在接近排卵时,要特别留意阴道分泌物情况,量多如流清涕、透明拉丝长(>8CM)者,用3个加 号“+++”在“备注”栏内相应的位置做标记;拉丝长5~8CM者,标记“++”;量不多且浑浊拉 丝<5CM者,用“+”标记。 • 或有失眠、感冒、腹痛、阴道出血等特殊情况时,在“备注”栏内相应位置处加以说明。 • 接受检查、治疗或服药时,在“备注”栏内相应位置处做记录,在小方格下加“↑”表示开始,加 “↓”表示结束时间。
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 高温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20天。
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 高温从15号到34号持续了20天之后降温,表示已处于妊娠状态,但可能出现早期流产。
没有排卵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 持续低温,没有高温期,没有形成高低温双相变化。
黄体功能不良体温下降
• 如果下一次月经来潮前基础体温下降速度缓慢,表示黄体功能不良。
基础体温的测量
主要内容
• 基础体温的概念
• 测量方法
• 基础体温曲线图样例 • 基础体温的作用
概念
• 基础体温: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精神紧张、食物 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叫做“基础状态”,基础状态下的体温, 就叫做“基础体温”,通常在早晨起床前测定。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 期而变动,在卵泡期内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