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业国际化的崛起与经验借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电影业国际化的崛起与经验借鉴

印度每年的影片发行量、观影人数、电影从业人员数等均居全球之冠,除仅次于美国电影业外,无论在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上都优于其他任何一国的电影产业。印度与我国在地理、文化、经济上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两国同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庞大、地处亚洲文化圈、具有悠久传承的历史等,但印度所取得的电影国际化成就,是中国无法比拟的。比如在2011 年度北美

上映的亚洲电影票房榜前10 名中,印度电影独占8 部,而华语片只有《雪花秘扇》排在第7位。2012 年,中国在这一榜单中的成绩表现更差,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印度电影却仍在前十位中占据8 席位置。博鳌亚洲论坛文化产业会上,史坦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汪康懋指出:亚洲各国均重视电影出口,只有中国出口少。中国电影出口表现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研究印度的电影国际化经验对我国尤具借鉴意义。

一、印度电影国际化崛起的发展趋势

(一)电影产量世界第一印度的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常与美国的好莱坞影业相提并论,国际上对印度宝莱坞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印度共有三大影视基地,另外两个是凯莱坞和托莱坞。这三大影视基地所生产的影片各有侧重,如宝莱坞生产的大量歌

舞片受中下层民众的喜爱;托莱坞的影片偏重文艺、新潮,目标观众是知识分子;凯莱坞崇尚创新意识和商业意识,俘获了大量年轻观众。据统计,数十年来印度每年的故事片产量都保持在世界第一位。图1 中的数据显示,印度从2005 年开始,其年电影产量就一直保持在1000 部以上,2008 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电影年产量有小幅下降,但在2012 年又达到一个新的产量高峰值1602 部。单从产量上看,印度各年的产量均远超位居第二和第三的中、美两国。

(二)电影出口势头强劲全球化为电影业带来了更大的销量、更高的利润以及更广泛的知名度。在过去10 年中,越来越多的宝莱坞电影,特别是高投入、制作精良的影片都投放到西方市场。如2009 年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 ),获得7.1亿卢比的全球票房收入,其中海外票房占到总票房的一半,成为印度影片海外发行的最高纪录,成功引起全球电影市场注目;2013 年的《金奈快递》更是打破多项记录,在海外获得11.9 亿卢比的票房收入。据印度电影协会(FFI)统计,印地语电

影的出口自1996 年开始大幅增长,到2001年,印度电影的出口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来自UNCTAD 数据库的数据表明,印度在2003至2011年的9年间,电影出口额在2010 年达到2900 万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与世界第一大电影出口国(美国)的出口差距也越来越小,反映了印度在世界电影出口市场上的强劲表现。

(三)国际电影公司青睐的外包基地印度在承接电影制作外包业

务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低、熟练运用英语语言和相对成熟的技术等,因而成为欧美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的后期制作外包生产基地,具体可提供的外包服务包括影片的扫描、编辑、音响和画面特效以及包装等,其成本是英国的1/8,美国的1/4。2007 年以来,印度孟买的Prime Focus 公司为好莱坞电影《惊变28 周》和英国独立电影公司的电影《河岸故事》等进行了后期制作。印度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将外包作为其全球价值链的最佳镶嵌点,一方面发挥了自身优势,增加了电影贸易额;另一面,在提供外包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电影工作室的技术水平,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四)吸引了大量国际影视公司的投资

在2002 年第55 届戛纳电影节上大出风头的《德夫达斯》(即《宝莱坞生死恋》),在美国33 家大型电影院上映,其宏大华丽的制作,顶级明星的出演,感人泣下的爱情故事以及浓郁的印度风格,就像一道奢华的盛宴,让无数观众大饱口福,为之深深迷醉。有西方媒体说:“宝莱坞拥有全世界一半的忠实观众。如今,西方的影迷也发现了宝莱坞,并逐渐成为宝莱坞的另一半观众。”电影《德夫达斯》的成功,让一向对金钱和机会嗅觉灵敏的好莱坞传媒大亨们从中闻到了财富和商机的味道。美国八大电影公司正在密切关注新概念印度电影,一些有影响力的好莱坞电影制片机构相继进军印度电影市场,包括迪斯尼公司投资印度,并启用孟买当地的制作人负责原创印度电影的制作和购买;以及索尼影业娱乐公司也投资拍摄印地语电影并负责它的发行。

二、印度电影业国际化崛起的原因分析

(一)印度文化推动电影业的国际化进程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 年左右,在哲学、宗教、音乐、舞蹈、小说、绘画、神话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电影素材,特别是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为电影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和题材。同时,在这片宗教热土上,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信仰体系和实践体系,民众崇尚精神生活,在电影中能体验到和宗教相似的精神感受,使得民众乐于走进影院。而这种观影爱好使印度电影业需求旺盛,主要表现在印度的影院从城市深入乡镇,分布广泛,如印度在2010 年的总屏幕数达到10020 块,相比之下,中国的总屏幕数只有6256 块,相差了3764 块。而且,电影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意义重大,印度电影导演Sehdev Kumar Gupta 曾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团又是音乐厅、比萨饼和诗歌研讨会。”因此,印度形成了“全家总动员”式的观影习惯。据统计,印度电影院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平均每人每月观影不少于两场,如此之多的观影人数应是印度所独具的一个特色。

与此同时,印度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扩大了印度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像东南亚文化从古代起就广为接受印度文化的滋养,印度文化几乎是它们根源性的“母体” 。这种文化上的亲缘性使印度电影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天然且众多的接受群体。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印度文化圈,例如印度的纱丽、瑜伽和其他传统形式的民族文化,在美国和欧洲特别受欢迎,加上许多新潮的娱乐明星的引领,越来越多

的外国人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电影就是其中一种满足他们对印度文化好奇心的方法,这些文化的追随者也就成了印度电影的潜在观众。如印度电影《乍喜乍悲》在南非上映6 周,便超越了当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特别是曾经殖民统治过印度的英国是印度最大的海外电影市场,在2005 年,有74 部印度电影在英国发行,创下了新纪录,英国发行的本土电影则只有61 部。(二)政府支持促进电影业国际化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电影产业的发展,因而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市场经济政策,形成了较为灵活的电影产业运作机制,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一方面,在税收等政策措施上给予优惠。印度政府取消娱乐税,使得电影票价大大降低。根据UNESCO 的统计数据,印度在2010 年的平均票价仅为0.5 美元,相比2006 年的票价增长47%,但中国2010 年的平均票价达到5.18美元,是印度平均票价的10.36 倍,相比2006 年的票价增长了178 倍。同时,在UNESCO 现有的数据统计中,印度也是平均电影票价最低的国家。另一方面,政府畅通了电影融资渠道。1999 年之前,由于电影制作需要大额资本投入,使得许多电影公司通过黑社会借贷进行电影拍摄。印度政府在1999 年把电影纳入官方认可的产业范围,不再看作是传播和弘扬印度文化传统的重要工具,从而电影产业可以申请到合法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并获得安全保障,印度工业发展银行也由此成为第一家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同时,政府针对外商投资,颁布法规批准可以直接投资于印度电影业,并在2001 年补充规定外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