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了解内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课讲解、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内能概念及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4. 内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内能的概念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和性质,并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内能的例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安排:
1. 第一课时:介绍内能的概念和性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能的变化过程,并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
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学习到了内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深化了对内能与热量关系的理解。

3.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内能的教学反思

内能的教学反思

内能的教学反思一、引言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本文旨在对我个人在内能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内能概念进行教学。

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内能的含义;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内能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对内能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1. 内能的定义:通过引入热量和功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含义;2. 内能的计算方法: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 内能的变化:讲解内能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量内能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4. 内能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内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3. 计算练习: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对内能计算方法的理解;4. 实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内能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内能的理解;5.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内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量和讨论;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预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反馈问卷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3. 教师自我评价: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_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学习目标:1.掌握功和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合力功、重力功、弹力功、除重力外其他力的功、一对摩擦力的功,分别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梳理:一、功能关系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的转化必需通过做功来实现。

功是,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功关系式变化关系合力的功W合= 合力做正功,增加合力做负功,减少重力的功W G =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外其他力做功W其他= 其他力做正功,其他力做负功,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W克=fx相对=∆E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负功等于产生的内能。

思维拓展:(1)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2)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二、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在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2、表达式:∆E减 =分类探究,各个击破考点一: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例1.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就是能,能就是功B.功是能量的量度C.功可以变为能,能可以变为功D.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它们具有相同的单位例2、如图所示,在升降机内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固定木板B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 )A.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B.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C.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D.物块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和考点二:摩擦力做功与能量的关系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小车的最左端.物块和小车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F f,当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 时,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若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求Mm间摩擦力对M、m做的功各为多少?两摩擦力总功为多少?变式训练:物块滑到右端后与小车一起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匀减速运动,又移动了x,求此过程中Mm间摩擦力对M、m做的功各为多少?两摩擦力总功为多少?规律总结:①.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 ;②.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为,且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教学内容:内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内能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热量变化和内能的概念,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内能的增加导致的。

二、讲解: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总和,是物体的热运动和势能之和。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体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内能的大小。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内能的大小。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应用性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高中物理_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分子动理论  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子动理论、内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95%掌握本节复习的考点考点:1、扩散现象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物体的内能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考试要求:均为了解过程与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有所感悟,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并进教学资源: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引入:从本节课的在高考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节的重视程度。

知识点复习: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 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③测量方法:油膜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2.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二、内能1.分子平均动能(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三、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 ℃,沸点作为100 ℃,在0 ℃~100 ℃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 ℃作为0 K.(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4)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常见的实验和现象:一些常见的实验和现象,以及说明的问题。

高中物理_2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2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5.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6.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四、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2.热和内能对于一个热力学系统,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等于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内能

内能

江门市2010年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参评课例《内能》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第5节[课题]内能(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的形式。

机械能与机械运动相对应,内能与大量分子的热运动相对应。

每当我们了解了一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后,都要从能量的角度去认识这种运动。

我们已经了解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本节就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热运动的。

3.教材编写思路:这节是概念性很强的课,又是不能从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直接得出结论的课。

对于概念要知道引入的目的、确切含义、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所以课上要讲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内能、热量等概念的意义,并且要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通过判断、推理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认识。

4.教材特点:教材先分析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定义和特点,然后由“思考与讨论”引出内能。

教材安排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5.教材处理:教材安排的次序是先讲述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然后归纳总结出内能。

讲述分子动能的定义时,指出物体由分子组成,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分子动能。

然后分析物质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子势能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

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

而在内能的教学中,注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机械运动中的动能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分子动能,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望。

同时,学生对内能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更入探究内能的特点具有够强烈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对动能和内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动能与物体速度有关,分子的速度又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3.学生的认识特点:第一,学生初中的学习中已具备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和内能的基本认识;第二,他们对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够难想象其物理情境。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第二节内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第二节内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理论(MI)早在 1983 年就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
华德·加德纳提出,它们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
具体流程如下:设计活动方案——学生活动单:教师课
前认真研读教材,整理知识结构,梳理出教学主线及教
学核心价值,设计学生活动单。课前提前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活动单的学习内容。分组学习交
流——学生活动展示:课堂上分组,各组成员之间交流、
颁发流动红旗。总之,以活动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方面体现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
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另一
方面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与精神,对学生核心素
养培养、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
物理教学课例《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物理
教学课例名
《第二节内能》

本课主要是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的改变方法,教
教材分析 学重点和难点是:1、内能概念;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
式.
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
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 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 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 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 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 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 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 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 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 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 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 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 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 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高中物理_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功和内能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和内能热和内能学习目标:1.掌握从热力学角度认识内能的概念.了解焦耳的两个实验.(重点)2.知道做功与内能改变的数量关系,知道热传递的热量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重点、难点)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且对改变系统内能是等效的.(难点)4.掌握内能、功、热量、温度四个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重点)预习检查:1.焦耳的实验(1)绝热过程:系统只由于外界对它做功而与外界交换______,它不从外界______,也不向外界______.(2)代表性实验①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中的水,引起水温______②通过电流的________给水加热.(3)实验结论:要使系统状态通过绝热过程发生变化,做功的数量只由过程始末两个状态决定,而与做功的______无关.2.功和内能(1)内能:任何一个热力学系统都必定存在一个只依赖于系统__________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在两个状态间的差别与外界在______过程中对系统所做的功相联系.鉴于功是能量______的量度,所以这个物理量必定是系统的一种能量,我们把它称为系统的内能.(2)功和内能: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即____________.2.热传递(1)条件:物体的______不同.(2)定义:两个__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______从高温物体传到了低温物体.2.热和内能(1)热量:它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______变化的量度.(2)表达式:____________.(3)热传递与做功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①做功和热传递都能引起系统______的改变.②做功时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______;热传递只是不同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____________.引入: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暖;向手吹气也可使双手变暖,是什么原因使温度发生了变化呢?演示: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的易燃物,例如蓬松的棉花,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高中物理_5 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5 内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

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渗透统计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

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4.能够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平均动能定义及动能与温度有关。

2.分子势能定义,图象及势能与体积有关。

3.分子内能、与内能有关的因素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分子势能定义,图象及势能与体积有关四.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问题引导法为辅五.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室,课件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2min2,复习前几节知识,大体概括每节重点。

3min3,讲解分子动能并进行说明。

6min4,根据课本的思考与讨论重点讲解分子势能。

10min5,讲解内能并点明与机械能的区别。

6min6,总节4min7,课堂练习。

10min8,巩固4min七.板书设计复习、分子势能与内能只写框架,分子势能详细板书,其余以课件形式展示。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温度和温标等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高中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1,刚刚学习热学这一模块,学习适应性比较差。

2,学生目标高远,但动力不足。

3,学习自觉性和毅力不足。

4,学习方法不得当。

5,部分学生偏科。

效果分析1,教学内容十分符合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课堂安排合理。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的电子课件详略得当,板书规范。

4,学生听讲认真,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

5,从课堂练习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大部分内容,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3-3第七章第五节,是分子动理论最后一节,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

《内能》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能》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能》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物理学是探讨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探讨基础。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关心!《内能》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1课题内能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说明宏观现象得奇异,激发学生得求知欲,培育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与相关科学技术中得物理学道理得科学素养,有助于建立正确得科学观。

教教学学目目标标 1.通过试验观看,能简洁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得关系。

2.通过试验与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与热传递得方法可以转变内能。

能推断热物体内能就是否发生转变,与用什么方法转变内能。

了解热量得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内能得概念,简洁描述温度与内能得关系。

2.知道转变内能得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教学难点:1.用做功与热传递转变物体内能得本质。

2.了解热量得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讨法、演示试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试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若干根 50 cm 得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教学过程引入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完成本节课得预习任务,反馈预习状况了解本节课内容,发觉薄弱点,针对性听课引引入入课课题题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得图片。

展示人类对“热”得基本认知过程。

1.钻木取火;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 观瞧、思索、感受。

图片除了点出课题之外,还传递了人性得暖和,为“暖和”而学习。

提出:热就是一种能量吗? 新新课课讲讲授授新新课课讲讲授授一、熟识内能 1.用机械能来关心学生理解内能。

(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新知讲解:内能“) [观看一下]“分子”与“孩子”就是否有相似之处?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得能就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得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得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得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内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泸县太伏镇初级中学校高大文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热现象的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的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纳、综合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气球、充气筒、酒精灯、火柴、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可固定的薄铜筒、拉绳、软木塞、乙醚、压缩发火仪、硝化棉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分子扩散实验和开香槟酒的录像片段等。

五、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实例、录像片段1列举生活中内能改变的实例和播放庆功会上开香槟酒的录像片段,设置疑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Ⅱ 录像片段2多媒体演示分子扩散实验,复习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引入热运动的概念。

活动Ⅰ 讨论通过讨论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加剧,说明分子动能增大、内能增大,从而得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并且注意到这种关系的不可逆性。

活动Ⅱ 学生实验1探究使一段铁丝内能增加的方式,通过对实施过程的总结,归纳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活动Ⅲ 学生实验2给一个气球充气,然后迅速放气,感觉它的温度的变化,并对实验1和实验2 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活动Ⅳ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虽然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性的,但是在本质上又有区别,热传递的方式是使内能发生转移,而做功的方式是能的形式发生了转化。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课题:《内能》姓名:***科目:物理学校:富源县第一中学《内能》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背景物体的内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不感兴趣,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学生建立学习知识兴趣的一课,也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动能、势能与内能关系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知识提供铺垫。

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内能现象的了解。

故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内能有关的现象。

分子动能、势能与内能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分子物理也是我们物理学科的重要板块,本章节的安排恰当地将物理相关的研究方法浅显易懂的传授给学生。

该班为一个理科普通班,学生的基础较差。

在设计本章的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尽量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内容来讲解理论知识,课件中的图片,视频课件演示等帮助我达到目标。

学生可根据提示在课前预习,把握自己的得失点,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课件也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再辅以相应联系。

我相信,学生对于此节关于内能的理解会很准确。

课题:内能教学设计思想一、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内能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内能知识的生活体验。

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二、在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动画演示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应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调查、准备教师提出问题:1、宏观上物体存在着动能,那么分子是否存在呢?2、宏观物体存在着势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存在势能?3、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与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不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各种渠道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二)引入新课教师: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学过那几种形式的能?学生:动能、势能、化学能……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在初中曾学过物体的内能,今天我们来更加深入的学习物体的内能。

内能教学反思(精选5篇)

内能教学反思(精选5篇)

内能教学反思内能教学反思内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是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总和的统计平均值。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能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内能教学反思1物理,对初中来说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由于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认为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和热爱科学等方面的兴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一些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美妙感觉,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还有,本接教学我要求定位在认内能现象上,不强调知识之间严格的逻辑关系,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课后,我觉得效果很明显,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而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对内能的概念做了描述有关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热量的相关问题做了介绍,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应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理解如何增加或减少物体的内能。

内能教学反思2物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的总和。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内能,那么物体的内能再多也毫无意义。

要充分利用内能,就必须设法改变内能,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功和热量是内能改变的量度。

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或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或是物体对外界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少。

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不做功),则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热同时物体对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则物体内能减少;物体吸热同时物体对外界做功或者物体放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不通过定量计算是不能确定物体内能的增减的。

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同时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则物体内能的增加就是它们的总和,做功和热传递将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是保持不变的,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教学反思3本节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农村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3第七章第五节内能
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渗透统计的方法.(重点)2.掌握分子势能的
概念,分子力做功对应分子势能的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重点、难点)3.理解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曲线.(难点)4.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重点
回顾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新课:
一、分子动能
1.定义:分子由于永不停息地做()具有的能.EK=()
2、单个分子的动能(不确定性、无规律性)
3、分子的平均动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2)表达式:
(3)影响因素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唯一标志。

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热运动()4、分子的总动能
微观上看:()
宏观上看:()
讨论1.(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吗?不同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否相同?
(2)、温度能反映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吗?同一温度下,各个分子
的动能一定相同吗?
总结: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的平均速率也不一定相同。

2)温度不能反映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

同一温度下,各个分子的动能不一定相同.
例题 1 关于物体的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某种物体的温度是0℃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B.物体温度降低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减小
C.物体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目增多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
判断1.某种物体的温度是0 ℃,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3.10 ℃的水和10 ℃的铜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练习.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温度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氧分子的动能都比氢分子的动能大
B.每个氢分子的速率都比氧分子的速率大
C.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
D.两种气体的分子平均速率一定相等
E.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
二、分子势能
地面上的物体,由于与地球相互作用重力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 相互作用弹性势能
电荷间相互作用电势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1.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所具有的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
2.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 ( )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 ( ) ① 一般选取两分子间距离很大( r >10r0 )时,分子势能为零.②在r >r0的条件下,分子力为( ) 力,当两分子逐渐靠近至r0过程中,分子力做 ( ) 功,分子势能 ( ) .
在r <r0的条件下,分子力为 ( ) 力,当两分子间距离增大至r0过程中,分子力也做() 功,分子势能也 ( )当两分子间距离r =r0时,分子势能 ( )
类比弹簧 弹簧处于原长: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10-10m 数量级时,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此距离为r0。

弹簧处于压缩: 当分子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要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弹簧处于伸长:如果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要增大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结论:
分子间距离以r0为数值基准,r 不论减小或增大,分子势能都增大。

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

r r=r 0
E p
E p E p 最小
3.决定分子势能的因素(1)从微观上看:分子势能跟分子间()有关
2)从宏观上看:分子势能跟物体的()有关
例题 2有两个分子,用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当 r =r0时,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使两分子从相距很远处(r>> r0 )逐渐靠近,直至不能靠近为止(r< r0 ).在整个过程中两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小C.先增加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加讨论:物体体积增大,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加吗?
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将(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
三、内能 (U)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表达式: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4. 内能可以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化
5.决定物体内能的因素
(1)从宏观上看: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 ( ) 、( ) 和( ) 三个因素决定.
(2)从微观上看: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组成物体的( )分子热运动的( )和
( )三个因素决定.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例题3对于下列物体内能的议论,正确的有
A.0℃的水比0℃的冰内能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则内能越大。

C.水分子的内能比冰分子的内能大。

D.100克0℃的冰比100克0℃的水内能小
讨论杀虫剂从喷雾器中射出时变成雾状液体,设其温度不变,杀虫剂的内能是否变化,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该说法将机械能和内能两个概念混淆了,物体的内能是由物体内分子的数目、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的,与机械运动无关,机械运动速度的改变以及竖直高度的变化仅改变的是乘客的机械能,不能因此判断其内能的变化情况。

)
思考飞机从地面起飞,随后在高空做高速航行,有人说:“在这段时间内,飞机中乘客的势能、动能都增大了,他们身上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也都增大了,因此乘客的内能也增大了”。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该说法将机械能和内能两个概念混淆了,物体的内能是由物体内分子的数目、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的,与机械
运动无关,机械运动速度的改变以及竖直高度的变化仅改变的是乘客的机械能,不能因此判断其内能的变化情况。

)
思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当堂练习
1、关于分子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大,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物体的温度降低,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D.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2.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不考虑分子间的势能,则:( )
A.氧气的内能较大;
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内能相等;
D.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
3.有甲、乙两种气体,如果甲气体内分子平均速率比乙气体内平均速率大,则
A.甲气体温度,一定高于乙气体的温度B.甲气体温度,一定低于乙气体的温度
C.甲气体的温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气体的温度
D.甲气体的每个分子运动都比乙气体每个分子运动的快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50℃的水的内能一定比10℃的水的内能多
C.0℃时水放热结冰,物体的内能减小到零
D.热传递过程中,放热物体的温度一定比吸热物体的温度高
5.一定质量的C︒0冰熔解成C︒0的水,其总的分子动能EK ,分子势能EP ,以及内能E的变化是()
A. EK 、 EP 、E均变大B. EK 、 EP 、E均变小
C. EK不变、 EP 变大、E变大D. EK不变、 EP 变小、E变小6.若已知分子势能增大,则在这个过程中()
A.一定克服分子力做功 B.分子力一定减小
C.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某气体的温度是C︒0,则该气体中每一个分子的温度也是C︒0
B.运动快的分子温度较高,运动慢的分子温度较低
C.如果一摩尔物质的内能为E,则每个分子的内能为 E/NA(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温度和温标等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高中时期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刚刚学习热学这一模块,学习适应性比较差。

2学生目标高远,但动力不足。

3学习自觉性和毅力不足。

4学习方法不得当。

5部分学生偏科
效果分析
1教学内容十分符合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课堂
3安排合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的电子课件详略得当,板书规范
4学生听讲认真,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

5从课堂练习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大部分内容,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修3-3第七章第五节,是分子动理论最后一节,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

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渗透统计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
功。

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